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5篇

时间:2019-05-12 14:5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

第一篇: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其译文

一、关于认识论的句子

1.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7.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8.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9.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10.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11.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1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1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1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0.祸莫大于轻敌。

【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21.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22.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译文】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供奉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二、关于人生观的句子

1.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4.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6.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宠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8.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保持纯朴的本性,减少私心杂欲。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1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12.知其雄,守其雌。

【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了解别人叫做明智,能认识自己才是聪明。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者。知道满足就是富有,坚持力行就是有志。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大加嘲笑。

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17.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译文】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终身都不可救治。

18.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译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19.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只有总想表现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谈,而这种人才是“不知”之人。

2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2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2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24.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2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2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三、关于政治主张的句子

1.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以“无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没有不天下太平的。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4.悠兮,其贵言。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5.希言自然。

【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6.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译文】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妄执,所以不会被抛弃。7.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险。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译文】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9.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弄。10.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11.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12.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1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译文】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第二篇:道德经总结

道生万物三千言尽藏玄奥,德为根本天下事只在无为。老子在《道德经》中以其新颖独特的比喻手法将感官上虚无缥缈的,但却客观真实存在着的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作为中华文明思想成就的明珠。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修身养性,立身处世,治国安民的精髓。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道德经的重要思想

“无为”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这段话很有意思,讲清静好,又说“躁进”管用。那么究竟是哪一个好?亦或是两者都要,不冲那么一下,就不能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所谓“大水不冲成瀑布,成不了高深莫测的深渊”鸟的后路是鸟巢,人的是出巢觅食。老子说:“安以动之,徐生。”讲安定下来之后又主动出击,这样就会慢慢生存壮大。骏马不恋槽,猛禽不恋巢,智者不恋已有的成就。边安边动。你老是呆在巢中,就有覆巢之危。

道德经叫我们向水学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当今时代是一个追名逐利的时代,身为知识分子的我们应该为改良这种社会风气做贡献。《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我们或许做不到“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那么高的境界但是我们必须向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老子在第十五章中又以富贵之人保养生命太优厚告诉我们不可贪图享受,这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子又以”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用其刃“来说明只有心中不存有敌意,才可以化解敌意。相似的,在社会中如果我们不是心胸狭窄,斤斤计较,那相信我们的境界会豁然的。

道德经叫我们要抵制外物诱惑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纷乱的色彩,嘈杂的声音等等事物都会让我们迷失其中这个社会上能够诱惑我们的事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若我们不能坚守本心,过分的追求外物。贪婪会使我们失去人性!

道德经中的精妙言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学不如一练,百闻不如一见。如果只有空谈理论,不付诸实践,只能一事无成。赵括纸上谈兵,从未上阵打仗就挂帅出征,代价是四十万赵人的生命!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有时会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谋划好一件事后,就应当付诸行动,否则我们的梦想、计划就之能留在蓝图上,无法成为现实。所以,我们应当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用人的人,对人的态度十分谦下。老子告诉我们;只有待人谦下,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才能更好地融入他人。丰硕的谷穗永远是低着头的,只有谦下地低头接受、请教,我们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简简单单的一段文字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包含了太极阴阳之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道德经中还有许多能让我们学习的东西......

第三篇:道德经[定稿]

初读道德经时,心中冒出许多个疑问,人是归属自然的,是自然很小的一部分,人的行为本身就是“自然”的,为什么要“法自然”?这样说就将人和自然分开对立开来了。本人认为,存在即有其合理性,人类无需去效法什么,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这样即为自然。更以为道德经避世思想严重,反对各种激烈行为,不免有逃避的嫌疑,不为失去痛苦,不为得到高兴,心态始终一团和气,当然这是为了追寻长久之道,然对于许多人来说,倘若这样波澜不惊的过一辈子,岂不是会闷死。至于政治上,老子认为“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意思是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有些泯灭人性的意思。倘若统治人和养猪一样,这个世界怎么样向前发展的呢。

站的高度不同,想法也就不一样,不得不说,道德经中的思想有许多让人不禁拊掌,与自己的内心的想法或经历不约而合。对,就是这么神奇!

道德经第八章讲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水之所以善,是有利万物生长并不争功,它处于众人都不愿去的地方,所以最接近大道。为什么处在众人都不愿去地方还最接近大道呢?因为水本来是干净纯洁的,但为了净化他物而把自身弄得全是污浊,最后还要流到最低的地方,不再被人重视。所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最后还落到人人都不愿去、受轻视的地方,这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质,这种品质在《道德经》里也叫“柔弱”,即永远把自己个人的私欲放在最柔弱的位置,而把付出放在最强大的地方,《道德经》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用它去攻击最坚强的,没有不胜的。在克服困难时,水又变成最坚强的。《道德经》就是以水喻“道”,用水的柔弱与顽强来形容“道”的特性。我们总是强调人要无私奉献,无私就是私心欲望要柔弱,奉献就是付出的愿望与力量要强大。为什么那些有著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做起事来总是会散发出蓬勃朝气和无穷力量呢?因为他的精神状态符合了万物本源“道”的特性。

第七章写道:“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可是我想问,圣人“无私”是不是为了“成其私”?倘若我们无私,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关于自身的目的,那还在乎“成其私”吗?如果有目的,还叫“无私”吗?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与依靠,道德经的思想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然,再好的指南都不如自己切身经历来的实在。有一种状态可能最常见,等到我们达到不惑之年,经历足够丰富,思想足够成熟时候,也许会由衷的拊手长叹 “老子说的对啊~~”

这篇算不上文章的文章不免有断章取义,钻牛角尖之嫌,但是都是本人真实的想法,希望能和老师交流,望指教。

第四篇: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首家的主要经典,据传是由春秋末期李聃所著。

老聃,通称老子,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首家学说的创始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周王管理藏书官。在当时,老子是一个颇有声望的智者,其学识举世闻名。孔子就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并称他是为“龙”。由于周王室的衰弱各内乱,老子弃官归隐,跨青牛而去。行至函谷关,老子应关令尹喜的请求,写成一部书,这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其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概括起来,《道德经》的见容主要有三,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

《道德经》中明确提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道德经》中谈道、谈天道,不仅仅是为了对宇宙的形成和自然霍华德做一个阐述,更是为了给探讨人生和社会政治准备一个前提,老子主张人法自然,道 的准则完全适合人类生活,老子的宇宙鸡肉是其人生观,政治观的基础。《道德经》中对人生、对政治的阐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道德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躯体 就人与人的关系 而言,主张柔弱不争。有道 的人少私寡欲,见朴抱素,

第五篇:道德经

《道德经》学习感悟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儒教,佛教相比,道教既没有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教的推崇,也没有历代君主大兴佛教对释家的重视。道教一直植根于民间,发展为与儒教,佛教并称的中华民族的三大宗教。而作为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其中一定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

通过道德经的学习,《道德经》的博大精深的确深深地震撼了我。道德经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政治,社会到自然,几乎都能看到道德经的影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我最早接触的道德经中的论述。几千年前老子就提出了人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处于现代人的我们却一心想要改造自然,我们贪婪的掠夺着地球的资源,把生产生活中的垃圾都排向了自然,混凝土覆盖了一片又一片的土地,我们本以为世界会更美丽,更和谐。却尴尬的发现天不在蓝了,水不在清了,空气不在新鲜了.....受到大自然惩罚的我们才提出了“环保”,“低碳”的概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认为水是最能体现其“道”的思想的,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所以君子要像水一样,温文尔雅,柔中带坚,为人处世要如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老子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为”。老子的很多理论中都体现了无为,然而这里的无为并不是听之任之。“无为”指的是不要去特别地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如此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君子才能潇洒的为人处世,国君才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社会的各个方面才能和谐的运转。

学习完《道德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种种困难而我们又无从下手时,为什么不从道德经里汲取一些方法,经验亦或是一种心态。也许就能帮助我们度过人生中的一次磨练,从而获得处事不惊,临危不惧的心态。

在如今这个诱惑颇多烦恼也颇多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马不停蹄地追逐着功名利禄,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向生活索取,也许《道德经》中的气定神闲,宁静致远,淡泊名利能够帮我们平稳那颗为功名利禄所劳累的心灵。所以我们需要读《道德经》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来洗涤我们庸俗焦灼的心灵,来寄托我们无所栖息的灵魂,来指明我们前进中的道路。相信当你在生活,工作不顺心的时候读读《道德经》,仔细的聆听一下老子这个人中之龙对生活的见解,对为人,对处世的高见,你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而这会帮你走出生活的阴影,走向人生的巅峰。

下载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经

    《道德经》读后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对于《道德经》,我很是惭愧只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来读,勉勉强强算是读完了。起初读起来很是费力,首先这是一篇先秦诸子时期的著作,其古......

    《道德经》诵读活动总结

    《道德经》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古诗名句总结

    名句鉴赏 七年级上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在西窗之下共剪烛花,让我向你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你的情景呢?②用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今......

    《道德经》诵读活动总结最新版

    《道德经》诵读活动总结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

    “《道德经》实修禅” 课程总结

    “《道德经》实修禅” 课程总结样本 经过3天(轻松、愉快、有爱、正知、正念、正能量)的学习,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修者(邸老师几番强调大家是同修,而不是师生关系),收获满满: 有的人陈......

    道德经感悟

    道德经感悟《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写道∶“要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作为中华民族道德经典的最优秀的代表——《道德经》,是“道”的具体化,她从人与万物的本源——......

    道德经体会

    《道德经阅读感想》后记网络写作给我的感觉是浮躁和应付,有时候写的非常的困难,感觉都要写不下去了,还是敷衍了一篇,自己都觉得别扭,更不用说是读者了。所以常常的我会接受......

    道德经感想范文合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管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不仅仅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几大传统思想文化,也领悟了一些其中的道理,有的可以继承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