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复习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总结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2、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与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3、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对人的作用: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3、文化塑造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爱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诗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文化为人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篇:高三文化生活复习卷
高三文化生活复习卷 1.13
一、选择题
1.(2016·浙江卷·34)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 “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② “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6·北京卷·26)某国际学术期刊的封面,用中国山水画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某生物研究组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山顶代表体细胞状态;连接各山顶的桥代表小分子,能够促进各山顶之间的衡越;山水中的小舟代表转基因方法,通过不同的路线实现重编程。采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研究成果反映了
A.科学与艺术具有相通性B.科学与艺术都来自于创新思维
C.科学与艺术都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D.艺术的传播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
3.(2016·江苏卷·20)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 年5 月12 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4.(2016·江苏卷·21)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6·江苏卷·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6.(2016·北京卷·2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副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②是推动我们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6·天津卷·11)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8.(2016·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9.(2016·江苏卷·23)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0.(2016·江苏卷·24)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6·全国Ⅰ卷·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6·全国Ⅱ卷·1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6·全国Ⅲ卷·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2016·北京卷·24)以天津“泥人张”作品为依托,“梦娃”系列公益广告运用三维技术绘制的形象萌动可爱,表达主题所用的童谣朗朗上口,深受大家喜爱。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该公益广告是文化传播途径的新的成功案例 ②该公益广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
③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④该公益广告的成功表明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016·浙江卷·35)慈善涉及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捐赠、慈善财产、慈善服务等。为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活动,弘扬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弘扬传统美德需要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③弘扬传统美德需要从小事做起④依靠法律才能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16·全国Ⅲ卷·21)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之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6年11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领的大陆访问团。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淌融彼此之间的隔阂,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这是因为 ①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②中华文化是由海峡两岸文化组成的 ③文化认同是凝聚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④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编织农户十加工大户十非遗创意十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表明该县
①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的融合创新②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历史文化成就 ③通过文化与经济融合推出新的文化产品④发挥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有人以棋为喻,来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治世,如下国际象棋,非得拼到你死我活;而中国治世则如下围棋,观气取势、择其大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零和博弈。由材料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指出,我们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使文艺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这一要求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④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由材料可以看出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④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不仅是我们的立国精神,而且仍然是我们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这是因为长征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能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中国青少年团队竞技公益励志节目《极速少年》,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强健少年体魄,展示赛场上孩子们紧张激烈的角逐,获得了观众好评。《极速少年》的成功启示我们,应该
①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以优秀作品鼓舞人②积极发展大众文化,满足大众娱乐化的需求 ③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以正确舆论引导人④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26.(2016·全国Ⅱ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
29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杭州,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
峰会期间,中方在杭州西湖为与会来宾呈现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演出以水为最美的“底色”,体现中国自古尚水的文化传统,使用全息投影技术,将科技手段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向世界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与会来宾于湖光山色中,观看水上芭蕾表演,聆听世界名曲,体味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感受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中国元素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结合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就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 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 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2)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 验的合理性。(10分)
27.(2016·北京卷·4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 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 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 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 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 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 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8分)
28.(2016·浙江卷·40)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 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 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 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1)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12分)
BAAAB CBBDD ADBAC ACDBC DADAC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2)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穷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共10分)
27.【答案】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28.【答案】(1)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29①要传承传统文化,突出民族元素和地域特色;(4分)②要发挥现代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促进作用;(3分)③要坚持中西文化交融,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因素。(3分)
第三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一、对社会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华民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展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3、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促进人们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促进世界和平。
4、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
二、对人的作用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有利于营造氛围,提高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荣辱观。
2、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对文化建设或文化传承的作用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发展本民族文化,促进派世界文化的繁荣。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有利于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民族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
四、特定文化或文化建设的特定作用。
1、中华文化的作用: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B、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C、是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2、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和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具有凝聚、激励、支撑的作用。
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社会思潮,培育文明风尚,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弘扬传统美德,提高修养,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5、大众文化建设: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丰富挖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多种多样的文化需求;
6、文化事业的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文化生活复习
1、什么是文化?(书6)、特征(书6-
7、同3-4)
2、文化的作用(书9)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同9)
4、文化与经济(书
10、同10)
5、文化与政治(书
11、同10)
6、文化与综合国力(书
11、同10)
7、文化对人影响(书13-16)
8、文化对人的作用(书17-21)
9、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主要表现:A、民族节日(书29)○
B、文化遗产(书30)
2文化既时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书31)○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书31)○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书32-33)○5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传播途径、手段(书34-36同43-44)B、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书37)
10、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含义(书39)○
2、表现(书39-41)○
3、特征(书42)○
4、作用(书42)○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书43)○
1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同55)
1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书44-46)
13、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的图表(同51)
14、文化创新的含义、实质、主体(书48-49)
15、文化创新的作用(书49-50)
16、文化创新的途径(书52-55)
1、根本途径:立足于实践
○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
17、中华文化的特征(书62-70)
1、源远流长(见证)○
2、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18、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书70)
19、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书70)20、中华文化的作用(书
2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书
22、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1、作用(书○
2、必要性(书
23、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同
24、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
1、作用(书○
2、特征(书25、95)
26、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书
27、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同70)74)
72)78-79)105)
74)75)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对比表(同
87)112)中华文化、28、解决文化生活中的忧的措施
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国家:○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
3、凑向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
○化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腐朽的文化
企业:生产高品位文化产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个人: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腐朽文化的污染,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29、中国特色文化的内涵(书93)
3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书96-98)
3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键(书98)
3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书101)
3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措施(书101-102 1.2.3.4)
3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书105)
3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书106)
36、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国家:○
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
3、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
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个人:○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改造自
○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
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书106)
38、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书110)
第五篇: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
《文化生活 》第9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 12.27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习重难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习过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_______________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内涵:以___________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_____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_________文化。
(2)必要性: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_____________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生机,实现_________的梦想。(2)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关键在于坚持
②要大力建设,积极。③要立足于,着眼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发扬 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是全体人民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建设文化强国:(1)重要性:①是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宏伟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___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_________相匹配。
(2)必由之路:走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道路。(2)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① ,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关键是要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④必须推动。
⑤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⑥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必然性。
①我国社会制度、_________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②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的要求;③我国文化自身_________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④增强国家___________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两者是路径和_____的关系。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和要求:(1)含义。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对中华文化_________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________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_________充满信心。
(3)要求: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必要性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_____________。反之,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2.根本任务
(1)培育“四有”公民:培养一代又一代_________、有道德、有文化、__________的公民。
(2)提高民族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主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①坚持教育_____________,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服务、为人民服务。
③把___________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_____________。
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_________产业。④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
(3)依靠人民群众,开创,当代青年要做新时期 【考点训练】
1.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
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2..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
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 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者们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上述内容说明
①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③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明代思想家薛瑄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 ②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 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7.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过程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共建共享。这有利于
①增强人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②将文化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中心 ③维护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④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 A.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B.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C.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D.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0在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存在、相互对立和全面竞争的形势下,西方有些国家对外进行文化渗透,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此背景下,我们进行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要求 ③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学习外来文化 ④紧紧抓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环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文人荟萃,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见图3)为“文化走廊”(以五访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多元主体同状结构(见图4),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D.②③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8分)
12.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12分)
第九课 参考答案 1-5CDABD 6-10ABDAA 11.答案:①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②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2.答案: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培育良好文化环境。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③发展文化产业,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④依靠人民群众,激发创造活力,建设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