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数学文化感想
学习数学文化感想
写关于数学文化不得不写数学史。数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科学知识之一,它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与数、形与形,以及数与形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他们发展也经历的很多的坎坷,在磨砺中也得以不断的成长。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历史地看,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数学家。最著名的如柏拉图和达·芬奇。晚近以来,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罗素、冯·诺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纪数学文明的缔造者。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古希腊的数学和中国传统数学都有辉煌的成就、优秀的传统。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不同政治文明孕育了不同的数学。古希腊是奴隶制国家。当时希腊的雅典城邦实行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广大奴隶不能享受这种民主)。男性奴隶主的全体大会选举执政官,对一些战争、财政大事实行民主表决。这种政治文明包含着某些合理的因素。奴隶主之间讲民主,往往需要用理由说服对方,使学术上的辩论风气浓厚。为了证明自己坚持的是真理,也就需要证明。先设一些人人皆同意的“公理”,规定一些名词的意义,然后把要陈述的命题,称为公理的逻辑推论。欧氏的《几何原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但是没有实行古希腊统治者之间的民主政治,而是实行君王统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知识分子自由表达见解的黄金年代。当时的思想家和数学家,主要目标是帮助君王统治臣民、管理国家。因此,中国的古代数学,多半以“管理数学”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丈量田亩、兴修水利、分配劳力、计算税收、运输粮食等国家管理的实用目标。理性探讨在这里退居其次。因此,从文化意义上看,中国数学可以说是“管理数学”和“木匠数学”,存在的形式则是官方的文书。古希腊的文化时尚,是追求精神上享受,以获得对大自然的理解为最高目标。因此,“对顶角相等”这样的命题,在《几何原本》里列入命题15,借助公理3(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给予证明。在中国的数学文化里,不可能给这样的直观命题留下位置。同样,中国数学强调实用的管理数学,却在算法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负数的运用、解方程的开根法,以及杨辉(贾宪)三角、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天元术那样的精致计算课题,也只能在中国诞生,而为古希腊文明所轻视。我们应当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实用与算法的传统,同时又必须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数学文化创造,包括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当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作为地球村的村民,一定要溶入世界数学文化,将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这只是漫长数学史的一小条支流,真正要去完全了解数学史是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甚至对于处在数学研究领域前端的数学家也无法把数学史完全熟悉。
从历史上考察数学的进步,确实是揭示数学文化层面的重要途径。但是,除了这种宏观的历史考察之外,我们也应该从其他的方面去发现,但是文化离不开数学史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数学文化课程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了解漫长数学史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更易于让人理解。
学号:6300112108
姓名:刘慧敏
第二篇:数学文化感想
关于数学文化的感想
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我认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主要还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现的,这正是和其它文化相区别的地方,拥有了这种文化,人类自然就会变得理性。这种文化对社会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常常讲:掌握科学文化的人也应该掌握社会文化,这样才能走得很远,但反过来呢?是不是一个掌握社会文化的人也该掌握科学文化呢?否则是不是也会很难走远呢?当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科技与经济的需要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这没有错;如果还因为人自身发展的原因、因为文化的原因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了,那也许是把握了更根本的东西。
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它也使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能够很好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首先,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能够很好的拓展了我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知识要点和相应的定理公理,数学的知识领域层面了解的很少。可是,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知道了以前未曾了解的知识。数学的历史使我能够更加广泛感悟数学精神和在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数学家们的故事使我铭记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取的成就和那光环背后的艰辛;数学的历史性难题使我能够感受到了不懈的探索精神;数学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它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定理、公式、计算和题海,而是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它让我们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数学,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培养数学的意识,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丽,知道数学应用的门径。其实这也是我感到选学这门课的原因。
其次,使我懂得了数学的另一片美丽的领域。数学的美不在于它的计算,而在于人们不断进步的心。从第一节课起我就感觉老师您讲课很有魅力,讲的内容更具魅力。您从古代的数学一直讲到了刚刚解决的费尔马大定理,从不同的领域为我诠释了数学的文化。您总能运用很优美的文字来述说您要讲的内容,还不时地结合美术、科学以及人文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来阐述数学。从中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数学,原来数学可以这么美。您还一直主张让我们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因此您主动地要求我们制造PPT来讲,来让我们把对同学讲的内容发表看法,大大地让我们融入进课堂里,您更是把课堂完全地交给了我们,让我们自己通过PPT来展示我们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在我准备自己的PPT期间,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您提出了你的宝贵意见,使我能够完善我的展示。真的,我受益匪浅,不仅在知识上,还在个人能力的锻炼上,拥有了一次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舞台。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第三篇: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
对“数学文化”课堂的一些感想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利用数学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将数学发展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等,融入教学内容中,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并在数学家们勇于创新、追求真理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正确规划自己成功的蓝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获 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教育学家也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数学学习的历史相似性;同时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一些数学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也正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由于它的应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讲,数学应用教学是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的最佳契合点。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或者将教材中问题适当开放使之更接近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如在执教“指数函数”时让学生了解考古学家是怎样利用合金的比例来测量青铜器的年代;又如在学习“统计”时,可结合遗传学和法庭依据如DNA、指纹印或性格分析;学习依赖定理公理证明数学命题也可类比法院依赖法律进行裁决。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数学美学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导人积极向上,献身科学,还有利于改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如,简洁美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在数学的逻辑体系上都有表现。在几何图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而数学中的奇异美则是吸引着人们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赏数学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第四篇:韩语文化选修课学习感想
韩国语言文化入门
学院:理学院
学号:1309090227
姓名:余海兵
专业班级:节能一班
2014年12月22日
Written By 余海兵 韩国语言文化学习感想
之所以会选这门课程,其实很大成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韩国人有偏见。我喜欢看新闻,于是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韩国人说这节日或那节日起源于他们国家。于是我就很疑惑韩国人究竟是怎么样的民族,是什么让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正是这种疑惑使我有了想学习韩国语及其文化的欲望,并想通过韩国语言文化这个窗口来进一步了解这个特别的民族。学习韩国语之前,我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韩国语文字是一种被称为最科学的文字,还有当我第一次看到韩国语文字时,我觉得这是我见过的除汉字外最优美的文字,当然知道这些之后对于韩语的好奇就更多了。通过这门选修课我了解到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是15世纪在朝鲜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倡导下,由一批学者创造的,它包含21个元音,19个辅音。这一创举使朝鲜民族摆脱了无本民族文字的困扰,让全民识字成为了可能。以前我一直以为韩国文字是受了中国文字影响才创造出来的,进一步学习才知道其实不是的,它是韩国学者智慧的结晶。说到韩国有三件事不得不提,第一是韩剧,第二是整形,第三是泡菜。相信应该很少有人不记得当年在中国热播的韩剧《大长今》,只可惜当年我太小没能看懂这部电视剧。韩剧经常被冠以肥皂剧的帽子,我也一直这么认为,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一部名叫《面包大王》的韩剧,才改变了我对韩剧的看法。虽然很多韩剧的内容没什么营养,Written By 余海兵 但通过这些倒也可以大体的从侧面了解韩国人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自从上了这门课后,我就看了一下前一段时间热播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说实话这是第一部我以学习一门语言的态度来看的电视剧,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收获颇丰,从语言(敬语的使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重新认识了韩国。
在韩国好像有这么一种说法:南南北女。说的是南女不靓,南男倒是性情温和,长相帅的也很多,对于整形的接受能力也较强。我想这是他们国家整形业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吧,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韩国某个女星长的非常漂亮,中国人之一反应是她整过吧,至于热衷于整形的具体原因嘛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当然要想知道这一原因,我还必须继续努力学习他们的语言及文化,作为一个外行人我们能窥见的也只是冰山一角,这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学无止境。
说到泡菜,作为一个标准吃货我已经流口水了。以前听到韩国泡菜这个词我的第一反应是“泡菜呀,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咸菜吗”,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泡菜跟我们平时所说的咸菜还是有区别的。它有很多品种比如白菜泡菜、萝卜泡菜、黄瓜泡菜、生拌泡菜等等,当然这些泡菜还可以用来做汤,这是我们的咸菜无法比拟的。当然韩国的特色食品不仅仅只有泡菜,还有各种汤、饼、烧烤、糕等等,这些无不使我口水直流。
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韩国也不例外,他们的节日主要分为国庆日和公休日。其中公休日里面有中秋节、圣诞节、春节等等,中秋节在我们中国是要吃月饼的,但他们在这一天是要吃松
Written By 余海兵 饼的;圣诞节跟很多西方国家一样是要送礼物的;提到春节我们想到的食物应该是饺子吧,但在韩国春节他们是一定会吃年糕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饮食习惯也是不同的。
当然通过这一门课程我还学到了一些日常用语,比如你好、谢谢、请坐等等。由于课时限制我无法进行进一步学习韩语,但我不会放弃学习韩语,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说了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从各方面对韩国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韩国语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了解了许多韩国文化,这对我后一阶段学习韩国语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通过学习这门课也改变了我对韩国人惯有的偏见,这也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人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这也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虽然我在一开始提出的疑惑目前没能得到解决,但我相信随着我对韩语学习的深入总一天会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Written By 余海兵
第五篇:红色文化学习活动感想
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为了庆祝建党九十六周年,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党支部组织了一场红色之旅-重走长征路学习活动,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学习长征的精神。
我们从成都出发,经过高海拔的二郎山,首先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参观学习。下车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有标志性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它的两边是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名勇士的纪念碑,其中的无名纪念碑让我感触很深。那些未能留下名字便匆匆离开这个世界的无名英雄使我们心灵受到了震撼。从二十二名勇士夺取泸定桥,到中央红军主力通过泸定桥,感人的故事太多。正是他们“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来了红军的最终胜利,这样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
参观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泸定桥,我抓着早已锈迹斑斑的铁链,桥不停的摇晃着,桥下是大渡河如凶兽般的白浪,仿佛感受到当时的凶险。此刻内心是不平静的,如果没有他们的牺牲,又如何有我们现在和平!如果没有他们的坚持,又如何有我们的现在的美好!我慢慢地走在桥上,身体里有股强大的力量。
此后我们到了高海拔的贡嘎雪山,体验当年红军长征过雪山的艰辛。在海拔三千多米时我已感到呼吸困难,此时还只是走台阶而不是在雪山里步行。可见当时的条件下,红军长征的艰辛。在此次红色之旅中,令我震惊还有川西地区的交通,红军长征时走的是山路,而今泸定县的道路状况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公路都蜿蜒在高海拔的山峰上。英雄劈路筑通途,千年造化出神奇。交通对于文明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泸定这座拥有两千年文明史的古城来说更是如此,千年来茶马古道的驼铃声,背夫的辛酸泪,仅能维系汉藏两地至为有限的沟通;唯有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在数十年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名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才逐步改变着泸定乃至整个康区面貌。
重走长征路学习活动,不仅仅让我们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受到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我将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努力工作,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