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内之交”乃朋友的最高境界
难得今日中午闲来无事,那就顺便聊一聊那个“酒肉之交”的话题吧!
现如今,朋友的定义是越来越广泛了,不再象过去只是志同道合者方称之为友。现如今,关系近的是朋友,不常来往的也是朋友,有的只吃过一两次饭就成了朋友,有的与你一面之交也说是你的朋友。此时,我更能深刻体会那句“人是群体动物”的真正含义。
“酒肉朋友”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指那些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朋友。古往今来它一直背负着贬义的恶名。但就当今的社会关系而言,为之新解也不为过。
现代生活的高效率不仅体现在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上,就连饭桌旁也成了办公的场所。哪一顿饭能是毫无目的性的呢?不用去说什么工作餐,只说平时的普通宴请,哪一桌不是掺杂着某种特殊的意义?下级请上级为了想高升、平民请领导为了想办事„„
在这被金钱与利益充斥着的今天,而能够无欲无求地坐下来与朋友小酌,不去在意外界的纷纷扰扰,实属难得。所以,我认为“酒肉之交”已成了朋友间的最高境界。
若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朋友突然请你吃饭,难免心里会猜疑到底是什么缘由?即使是你偶尔帮助过的人的盛情答谢,坐在一起相互寒暄,让人少了自在与随意。一些有意要靠近你的人与你共餐,是否这餐就成了鱼饵?而今后你要为他(她)做的要比这顿饭钱多的多。想想这些利用与被利用,形形色色的饭局,让人索然无味之极。
记得一日,一好友突然打来电话,问道:“晚上有时间吗?”我答:“什么事?”她应道:“吃饭。”我条件反射地问道:“什么日子,为什么要吃饭?”她在电话那端咯咯地笑了“最近我白酒练的不错了,所以给你打电话,就是想找你喝酒、吃肉。”我也笑了出来,如释重负。
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不必为了想办事才约你喝酒。因为,是朋友不喝酒也一样能办事。
只有这样纯喝酒吃肉不谈利益的朋友坐在一起时,才能真正去品菜的香,酒的纯,畅谈一下开心与愁畅的事儿,外界的事物暂时可以抛到脑后。
真正的朋友坐在一起,不需要绷紧每一根神经,随时想着哪句话该说,哪句话不该说。
旗舞老师昨日说到:信任是朋友的最高境界。学生认为,单纯是为了喝酒、吃肉的朋友坐在一起时,无需去想这一餐之后,你要为对方做什么,彼此心灵的放松、无需设防,这应该算是对信任一词的最好诠释。
现在人越来越讲究酒桌文化了,而酒桌无非也成了个媒介,使各种目的的人有理由、名正言顺的搅到一起。我个人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退步。
为什么现在人越来越讲究养生,而各种疾病越来越多,而发病的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了?尤其是那些长期战斗在酒场一线的“英雄们”。例如:那些想要攀升却尚未攀升到上面的人群,他们要应付社会各层面的关系单位,在上层领导面前,又有几个不是小心翼翼,即使喝到胃出血,只要一坐到酒桌上还是端杯就干。桌上一大堆的美味佳肴,又有几人有心思去品味。此时,男人们随时想着如何的“豪情万丈”,女人们想着如何的“仪态万千”。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饮食是为了机体营养的供应,应精神放松,若一直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常常会导致消化不良。
从内分泌角度讲:人们的内分泌系统虽有着自身调控的功能,但若常期处于紧张状态,腺体器官容易产生负反馈,所谓不通则塞,过而不及,有些肿瘤就在不知不视觉中产生了。
所以,我所畅导的是,世间万物要符合它的自然规律,就应时常的恢复到它原始的状态,偶尔自然而放松的就餐才是健康的法则。
而和真正的朋友在一起,就如同和家人一般,想喝就喝、想吃就吃、想醉就醉,放心,没有人会对你此时的言论大做文章。
纯喝酒吃肉的朋友,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性。没有人去注意你的美色,所以没必要拿捏着装什么淑女;没有人去在乎你的职位,所以也没必要拿出领导的口吻来呼三喝四;没有人在意你的收入,口袋里票子多时,就来两瓶高档酒,上一桌子蒙古羔羊肉。囊中羞涩时,路边小摊一坐,来一壶被店家掺了水的烧酒和几个肉串,不也是一样的洒脱吗?这其中的滋味又岂是那些逢场作戏之人所懂得的。
第二篇:朋友之交
很多朋友都是从此绝交的!
三个故事说穿了很多人,特别是第三个很有回味
一、甲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乙吃。
刚开始乙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
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
于是,直到有一天,甲将鸡蛋给了丙,乙就不爽了。
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甲的,甲想给谁都可以。为此,她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
二、有一年,很热的夏天,一队人出去漂流。
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时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
到岸边的时候,全是晒的很烫的鹅卵石,他们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于是,女孩儿就向别人寻求帮忙,可是谁都只有一双拖鞋。
女孩心里很不爽,因为她习惯了向别人求助,而只要撒娇就会得到满意地答复。可是这次却没有。她忽然觉得这些人都不好,都见死不救。
后来,有一个男孩将自己的拖鞋给了她,然后自己赤脚在那晒得滚烫的鹅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
还自嘲说是铁板烧。
女孩表示感谢,男孩说,你要记住,没有谁是必须要帮你的。
帮你是出于交情,不帮你是应该。
女孩记住了男孩的话,自此以后学会了对施以援手的人铭记在心,并给以更大的回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
一开始,感激不尽。
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
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
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
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三、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
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
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跑走了;
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
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
兔子一听,更是一箭一般离去。
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来,从草丛中闪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来了,牛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肠子。
马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脑袋。
驴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一声吼叫,吓破狼的胆。
猪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用嘴一拱,就让它摔下山去。
兔子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跑得快,可以传信呀。
在这闹嚷嚷的一群中,唯独没有狗。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关键时候拉你的那只手。
那些整日围在你身边,让你有些许小欢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看似远离,实际上时刻关注着你的人,在你快乐的时候,不去奉承你;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为你付出、关心你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第三篇: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管理真的像我们所想得那么复杂吗?我的答案是:NO!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某报纸曾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世界兴亡命运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们,使地球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灭亡的厄运;第二位是核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陷入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食物,使几千万人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推出之后,因为奖金数额庞大,信件如雪片飞来。在这些信中,每个人皆竭尽所能,甚至天马行空地阐述他们认为必须丢下哪位科学家的宏观见解。
最后结果揭晓,巨额奖金的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
从这个小故事当中我们悟出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事物的本质往往是非常简单的,只是人们总受把它们复杂化罢了。
管理也是如此。作企业和找老婆类似,很多人一开始都希望找个十全十美的老婆,也希望把企业管理做的尽善尽美。持这样观点的人,老婆是肯定找不到的,企业也肯定是管理不好的。
读书时,需要把厚书读薄,然后再读厚。管理中,我们以前都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还原简单。
再讲一个故事:一位富足的农夫,在努力了大半生后,终于实现了他最大的理想,拥有了一座属于自己的牧场。
牧场开张后不久,友人纷纷前来祝贺,同时也分享牧场特有的景色。闲聊间,有人问及牧场主是否已为牧场取好了名字,牧场主得意地答道:“说到名字可就有意思了,我的大儿子建议用他的名字„杰瑞斯‟,我的小女儿坚持用她的名字„吉莲娜‟,我太太则认为在这里生活十分快乐,想取名叫„快乐‟牧场,而这是我一生的梦想成果,我想取名叫„梦想‟。最后我们一致达成协议,将牧场取名为„杰瑞斯吉莲娜快乐梦想牧场‟”。访客又问:“名字的确不错,但怎么在你牧场上没看到饲养的牲畜呢?”主人答道:“喔,以前是有的,只是那些牛呀、马呀受不了在它们身上烙那么长字的烙印,全给烙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复杂的名字是会害死牛啊、马啊的。以此类推,复杂的事情也有可能是会害死人的,复杂的管理也有可能是会害死企业的。
我们要倡导的就是简单制胜。
现在企业管理者为何那么累?身体为何那么不好?王均瑶为什会死掉?其中一个原因就出在管理这个环节,再说细点,就是复杂惹的祸。看看很多企业的总结啊报告啊,动辄厚厚的几十页,总是一二三四,要么就是首先其次再次,导致高层领导面前总有一大堆看不完的文件。很多做企业的朋友都抱怨,每天主要的精力都是在开会和看材料,仅仅是看材料就够他们辛苦。但事实上他们根本不必这么辛苦。
这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精确管理思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现行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九类基本问题:量化与悟、计划与聪明、积累什么、有限与无限、创新与破坏、过程与结果、控制的问题、递减的问题、能人的问题;作为企业领导会碰到以下九种现象:管理中的被动现象、管理中的黑箱现象、管理中的随意现象、管理中的十二月现象、振臂一呼现象、人性中的高估现象、天高皇帝远现象、本位主义现象、管理中的笼统现象,所有这些,都是精确管理所需要的解决的。精确管理的目的也就在于,让一切变得简单。
因此说简单是管理的理想境界,简单中才显现管理艺术。
第四篇:人生的最高境界
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是一个对人生很负责的人,是一个讲究个人修养的人,也是一个有哲学头脑的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精神贫乏,你能有这样的品质很难能可贵。人生境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古老而恒新的哲学话题。它包括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处世原则等诸多的内容。不同时代、不同阅览的人见解自然不同,因此哦也没有标准答案。我这里给你介绍几种关于人生境界的知名看法吧,供你参考。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对人生境界的不同追求,使他们对人生采取了不同态度,或入世、或出世、或既入世又出世,这便绘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理论的多重色彩,同时也影响和造就了中国数千年来芸芸众生的多彩人生。A,孔子的圣贤人生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至今仍被许多中国人沿用和仿效的一段妙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描述自己一生修养经过的不同阶段和发展过程。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种大彻大悟而又大通的圣灵境界,是在知“真 ”、得“美”而又至“善”之后达到的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也是儒家梦寐以求的“内圣外王”的最高境界。B,老子的无为人生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人生不要刻意追求什么,应当一切顺其自然,即应当“无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人 生的准则是“惟道是从”,具体说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效”是效法之意。效法自然,即顺应自然而为,不是有意去为,故称“无为”。C,墨子的兼爱人生 墨家创始人墨子,严于律已,注重实践,以“兼爱”作为人生的最高准则。一是博爱众生。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意思是,实行兼爱相利,是直接利人,同时也间接利已,自己也受兼爱之利。二是苦行救世。“子独苦而为义”。为实行兼爱目标,墨子栖栖惶惶,奔走各国,宣传“非攻”,即制止战争。三是勤俭节用,主张“节葬”。2,近代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个部分。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高低之分,觉解多者,其境界高,觉解少者,其境界低。根据人的觉解程度的不同,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最高的境界。3,西方人崇尚理性。他们认为用理性驯服欲望、使欲望得到节制、既不禁欲也不纵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苏格拉底倡导“认识你自己”。柏拉图认为“哲学王”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人的理性天然的高于情欲,因此应该成为统治者。尼采则强调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超人境界”。我记得某一存在主义先驱曾把人生分为三境界(我的记忆可能有些词句上的偏差):情欲境界(以一时的苦乐、欲望为行事标准,少年多如此),善恶境界(有是非观念,并能管住自己,以功利标准或是非善恶标准为行事标准,成熟的成年人多如此),宗教境界(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老练、安详,饱经风霜的老人多如此)。4,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其中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为争夺心理能量而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能量的提取与分配,不同人的心里能量在本我、自我与超我中的非配不同也就构成了不同人生境界的人。好了就写这些吧,我建议你读读姚新中 和焦国成著的《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冯友兰著的的《中国哲学简史》等书,它们通俗易懂、很有教益。
第五篇:最高境界的个性
最高境界的个性(演讲稿)
韩愈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人和学问,深受后人推崇。他在《答李翊书》中写到:“处心有道,行己有方。”意思是说,思考问题要本着仁义的原则,自己行事也有一定的规范。回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做人行事又何尝不是由思想修养来决定的呢?
我们喜欢追求个性化,着装有个性、做事有个性、言论有个性,但在追求个性的背后却不一定有修养。前段时间,我行我素的陈冠希又闹出了大新闻,在微博上对林志玲开骂,用词极为不雅。至于真相如何,双方各执一词。但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其中的道理。我佩服有个性,不在意世俗眼光,坚持做自己的人。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人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
人人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修养,好的修养可以改变坏的个性。马云,从小自学英文,自认为英文发音相当不错,当时在杭州师范大学他所在的班里,也就20几个学生,这二十几个学生,很多都是农村来的,英文发音相当得差,于是马云特别有自信,甚至认为自己的英文发音比老师要好。但是,他那一年的英文语音考试是59分,自认为最得意的一门课,居然考了59分,为什么?老师说:“你就是不及格,你必须补考!”补考以后62分,于是马云闹到系主任那儿。系主任也觉得有问题,找那个老师,那个老师说就是不及格。
10多年过去了,马云在首届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说:现在我知道老师的用心了。那个时候我很自傲,觉得自己很牛,很有个性,幸亏那位老师点醒了我,大学里这个唯一的不及格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永生难忘。如果老师当时没有这么做,那我以后肯定还是那样狂傲,结果不知会怎样。这位老师是在教我做人,做人是要有规范的。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成为像马云一样的成功人士,但我们可以注重思想修养的提高,因为只有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才能在纷繁的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的人才有真正的“个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