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现代企业的管理与经营
《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毛泽东主席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曾说过自己只抓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简而言之,领导者并非那个举旗冲锋的人,优秀的领导者应是排除障碍,鼓舞士气,让他人得以把胜利的红旗插上顶峰的人。
一个领导者,要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不但要会运用权力,而且更需具有威信。人们常常把领导者的威信视为“无言的号召,无声的命令”。那么领导者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呢?领导者的威信的树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做好四个阶段的修炼:
第一阶段,先做事,后做人。只有先把时做好了,才能反映这个人的品格很好,才有资格说别人,指导别人。
第二阶段,既做人,又做事。事情做好了,人也做到位了,下面的人才会认为你是一个出色的,体恤下属的人,值得大家与你并肩作战。
第三阶段,多做人,少做事。到了这个阶段,你就应该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下属。你多多的放权,经常去培养,锻炼他们,让他们也和公司一起成长,这样肯定能吸引一大批人跟随你。
第四阶段,只做人,不做事。你把同仁培养起来后,只需要给他们制定好远景和规划,设计好位置和舞台,就会有很多人跟随你,和你一起奋斗,甚至有很多人觉得不为你多做点事,就会觉得内疚。这才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第二篇: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必须是、一定是“成人达己”。西谚云:“帮助他人实现梦想的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英文是这样的:if you help others achieve their dreams and you will achieve yours.”
在这里,我选定微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来
阐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并提出一些基本的观点。
我们首先看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微软的宗旨是: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enable people and business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o 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激发个人潜能,就是成就个人(enablepeople)的表现。当然,微软是通过招募业界最优秀的人才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人是微软真正的最大的财产,员工的素质是对生产力唯一最重要的来源。因此,微软决定聘用最聪明的前5%,这里的关键词是聪明,而不是知识和经验。找到最能干的专业人才,帮助他们成功,微软也就自然而然地成功了。
微软企业文化的核心则在于:激情、技术至上、勤奋工作。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一些问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笑话,说是一次ibm和微软要举行谈判,为了缓和气氛,ibm的人特意去商店买了牛仔裤和t-shirt,而微软的人也特意穿上了西服,打上了蹩脚的领带。微软的成功和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群普通的员工,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努力着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上君尽人之智。
如果把同样的理念运用到客户、社区和其他活动上,企业文化就会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这样的企业是没有对手的。
无独有偶,google在这方面可能比微软做的更好。在google的“员工福利计划”中就包含:向员工提高丰厚的退休金供款方案和大幅度增加年终奖金。为了增加员工的公司归属感,所有google的雇员都会有公司股票优先认股权。由于近期google的收入上升一倍,盈利也随之大增,google的股价在一年内也已翻倍。google的员工都因此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涌现了不少百万富翁。这更让google成为很多it专业人士向往的公司。还有,google总部里,google公司除了24小时向所有员工提供各式各样的美食,还提供儿童日间托儿服务,医疗服务,衣服干洗等服务,甚至公司还设有健身院,篮球场和排球场等体育健身设施。google的电脑工程师可以允许将自己1/5的工作时间用于追求自己的爱好,而暂时放下公司的工作。有很多人才就是冲着google这独特的公司文化而加入的。google向每个雇员提供成就大业的空间。因此,在google工作可以让员工看到长远的事业发展未来。
很显然,微软也好,google也罢,它们都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君尽人之智。
不知道大家对于战略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但是,企业文化在战略架构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些企业把赚钱作为最高目标,把人作为工具,就是本末倒置。但是,本末倒置已经被大家视同正常。
如果我们认同“一切都应该以人为本”,那么,人就自然成为企业战略的绝对主体,所以,我们就可以真正体验到一点:成就他人,其实也就是成就自己。
第三篇:做人的最高境界
做人的最高境界: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 荣誉的最高境界:你已远离江湖,江湖还在传说你; 喝酒的最高境界:你还知道他是谁,他已经不知道你是谁;
交友最高境界:久不联系,常在心中;
事业的最高境界:家人想你,单位念你;
生命的最高境界:哭着来,笑着走。
第四篇:《赢的最高境界》
“赢”的感悟
读完《赢的最高境界》这篇文章后,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人之竞争,一拼技巧,二拼学养,最后拼的就是一眼望不见的人格。”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造字神奇,其实老祖宗从造字的时候就向我们揭示了赢的内涵。
“赢”字包含了五个汉字,也包含了赢家必须具备的五种态度:
“亡” :要有危机意识,必须随时了解环境的变化。
“口” :代表沟通,要在不同场合宣示目标与决心,成功的沟通时双向的,除了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外,也要有倾听的能力。
“月” :指时间。赢需要时间的积累,而不是昙花一现。
“贝” :有形、无形资产。
“凡” :平常心,我们努力去争取胜利,但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
在目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赢?我们靠什么赢? 文化是赢的根、团队是赢的本、能力是赢的枝、品牌是赢的叶、利润是赢的果、需要强调的是,赢只是一个结果,而过程就是竞争。
赢,首先要赢自己,第一就是自我超越,加深自我超越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不断提高创新成长力。赢不了自己的人,就赢不了别人。
赢,需要勇气,需要顽强的斗志。有勇气,就有希望,不放弃。终会取得成功。要勇于进取,敢于挑战,善于打硬仗、啃硬骨头,永不放弃。
赢,同样需要智慧和技巧。一棵树,总是根据周围环境做出适合的调整。它知道,顶风硬上,会把枝给摧断,于是它选择很智慧的与风共舞。从一棵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竞争的智慧顺势而为,又要控制节奏。
我们可以通过无数的实例感悟到赢的最高境界,比如关于战争赢的最高境界是不战,关于商战的赢的最高境界是合作。
总之,赢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技巧、学养和人格征服对方,学会施恩、懂得感恩,尊重对手,与对手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和平、互惠、互利双赢的结果。
第五篇:最高境界的个性
最高境界的个性(演讲稿)
韩愈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人和学问,深受后人推崇。他在《答李翊书》中写到:“处心有道,行己有方。”意思是说,思考问题要本着仁义的原则,自己行事也有一定的规范。回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做人行事又何尝不是由思想修养来决定的呢?
我们喜欢追求个性化,着装有个性、做事有个性、言论有个性,但在追求个性的背后却不一定有修养。前段时间,我行我素的陈冠希又闹出了大新闻,在微博上对林志玲开骂,用词极为不雅。至于真相如何,双方各执一词。但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其中的道理。我佩服有个性,不在意世俗眼光,坚持做自己的人。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人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
人人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修养,好的修养可以改变坏的个性。马云,从小自学英文,自认为英文发音相当不错,当时在杭州师范大学他所在的班里,也就20几个学生,这二十几个学生,很多都是农村来的,英文发音相当得差,于是马云特别有自信,甚至认为自己的英文发音比老师要好。但是,他那一年的英文语音考试是59分,自认为最得意的一门课,居然考了59分,为什么?老师说:“你就是不及格,你必须补考!”补考以后62分,于是马云闹到系主任那儿。系主任也觉得有问题,找那个老师,那个老师说就是不及格。
10多年过去了,马云在首届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说:现在我知道老师的用心了。那个时候我很自傲,觉得自己很牛,很有个性,幸亏那位老师点醒了我,大学里这个唯一的不及格一直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永生难忘。如果老师当时没有这么做,那我以后肯定还是那样狂傲,结果不知会怎样。这位老师是在教我做人,做人是要有规范的。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成为像马云一样的成功人士,但我们可以注重思想修养的提高,因为只有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才能在纷繁的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的人才有真正的“个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