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梦翻译心得[合集]

时间:2019-05-12 14: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才梦翻译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才梦翻译心得》。

第一篇:天才梦翻译心得

从“韵味说”看《天才梦》英译

《天才梦》是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自传体散文。民国三十一年,上海《西风》杂志社举办以“我的⋯⋯”为题目的征文活动,时年21岁的张爱玲以一篇《天才梦》应征,获《西风》杂志征文第十三名名誉奖。与其后来震惊文坛的著名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相比,在名气和影响力上略逊一筹,但是这篇散文被公认为张爱玲的处女作,尤其末尾一句:“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如神来之笔,道尽人间沧桑,终成千古绝唱。

张爱玲很多著名作品都有英译本,另外张本身也是一名翻译家,其自译小说《金锁记》,《老人与海》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因其文风独特,语言新奇,主题新颖,张爱玲的作品很难翻译。这篇《天才梦》没有出现英译本,笔者首次尝试翻译这篇自传体散文,并结合学家著名翻译家刘士聪先生提出的散文翻译“韵味说”从节奏、意境与语言风格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尝试总结相应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自传体散文定义及特点

所谓自传体散文,就是用散文的表现手法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它一方面是“自传”,记述作者的生平;另一方面它又是“散文”,在注重客观事实阐述和时间发展时又侧重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写景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又不同。它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阐述人物生平事迹,其中对重要事件有感情的流露,意见看法,或者经验教训的总结。鉴于以上特点,翻译自传体散文时必须要注意意境、节奏及语言风格。而刘士聪的“韵味”说则正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指导散文翻译的。

二、文本分析

1、体裁:《天才梦》属于拟体自传散文。张爱玲的散文分为《私语》和《张看》两部分。《张看》是张爱玲对外部事件的看法,《私语》是张爱玲对人生的感悟。《天才梦》属于《私语》部分。

2、主题:叙述自己少时的天才表现和种种乖僻,揭示出在世俗的成名愿望与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之间徘徊的烦恼,道尽“人世沧桑”。

3、语言风格:这篇散文把许许多多琐碎平凡的生活细节一一道来时,充满世俗的亲切感,而夹杂其间的自嘲则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各种情感因素交织在

一起,呈现出一种张爱玲式的奇异风格,大俗大雅,华美冷寂,给人带来审美的惊奇。

三、翻译分析:

1、刘士聪先生散文翻译“韵味说”

刘士聪先生在其著作《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中提出文学作品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译出原文的韵味,而“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节奏与声响”、“意境与氛围”、和“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三个方面。

刘先生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先阅读原文并理解其艺术内涵,再用另一种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而读者通过阅读译文从而间接地感受到原文的艺术内涵。于是“韵味”说就把作者、译者和读者联系起来,统一到同一审美层次上,既有理论依据,也符合文学翻译的实践,丰富了我国译论的美学思想。(李梅,2008)

2、具体分析

(1)、意境:所谓意境,指的是文学创作中一种艺术境界。刘士聪认为:“文学翻译只有保持和再现原文的这种意境和氛围,才能使译文具有和原文类似的审美趣味。

例1:

原文: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译文:But I can hardly release myself from the tangle of the nibbling trivial vexations.To me, life is just like a magnificent garment, which is covered with lice.这句话被看做这篇散文的文眼。华美的衣袍上爬满了蚤子,意境苍凉,意义深远。生命本身是华丽欢愉,但是总是存在着一些我们小烦恼,尽管琐碎却无法避免。这里“克服”一词未选择“overcome”而是选用了”release from”突出了生活中细小的烦恼,无法避免,带给我们咬噬性“tangle of the nibbling trivial vexations”的疼痛,漫长而难捱。“华美”这里选用了“magnificent”而不是“beautiful”,突出了生命的厚重壮美,与后面的“蚤子”这样细小的烦恼构成鲜明的对比。

例2:

原文: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

译文:I can still remember that I once wobbled in front of the cany chair of an old adherent of Qing Dynasty and read loudly the poet: “The girls,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watching his tears rolling down his cheeks.这句话是作者对童年时代的背诗情节的回忆,虽未置任何评论,却以孩童的一无所知反衬了老人的饱经沧桑,营造出一种事后回忆的怅惘感。(孙文辉,2009)“摇摇摆摆”一词,译成“wobble”,将三岁小孩站立不稳又聪慧可爱的一面展示出来。另外这里的古诗“隔江犹唱后庭花”译者译成“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原文中没有出现“愉悦”一词,译文中“gaily echo”为愉快地附和跟着唱的意思,与“亡国恨”形成对比,再看满清遗老泪流满面,“我”在摇头晃脑背诵诗歌,营造了一幅物是人非,沧桑变换的意境。

(2)、节奏

刘士聪认为,译文应该句子长短适度、节奏匀称、有抑有扬、有张有弛,对读者有感染力。(刘士聪,2002)。下面以张爱玲散文《天才梦》为例,结合笔者的翻译加以分析:

例1:

原文:她教我煮饭;用肥皂粉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

译文:She taught me to cook;to wash clothes with soap powder;to walk in appropriate way;to watch the look on the faces of people around us;to remember to draw the curtains after lights out;to study my facial expression in the mirror and not to tell jokes if you didn’t have a sense of humor.这句话中文句式长短差不多,都是动宾结构V+O的句式。翻译成英文句式的时候译成由“teach+sb.+to+do”的不定式结构,保留句子中的分号,使得句式相似,长短一致,节奏整齐。

例2:

原文: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 出手摘树顶的绿叶。

译文:I know how to read The Colorful Clouds in July, listen to Scottish soldiers play the bagpipe, enjoy the cany chair in the breeze, eat the brine boiled peanuts, appreciate the neon lights in the rainy nights and reach out hands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double-decker bus to pick the leaves on the top of the trees.在这段话中,同样是V+O的句式结构,有骈有散,长句短句错落有致。因为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翻译时必须结构严谨而清晰。和上面一个句子不同,这句话更强调动词“看”,“听”,“享受”,“吃”,“欣赏”,“摘”对应英语“watch”,“listen”,“enjoy”,“eat”,“appreciate”和“Pick”,翻译时,严格按照动宾结构,动词放在最前面。体现了张爱玲通过体会生活中琐碎平凡的乐趣表现自己对生活艺术的热爱。

(3)、语言风格

上面提到《天才梦》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大俗大雅,华美冷寂。将质朴与华丽,亲切与反讽紧密结合起来。

例1:

原文: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译文:Earthlings forgive nuttiness of Wagner, but they are not going to forgive me.这句话主要用了反讽的艺术手法,作者以瓦格涅自比,对自己的才华,思想无法被世人理解发出深深的叹息。译者原本译成“People may forgive Wagner's craziness, but they won't forgive me.”经思考后修改为:“Earthlings forgive nuttiness of Wagner, but they are not going to forgive me.”“Earthling”有“世人,俗人”的意思。“nuttiness”有“潇洒,疯狂”的意思,而“be going to do”也有计划好,主动要做的意思,选词上要贴切原文的语言风格,讽刺世人的不理解。

例2:

原文:我弹奏钢琴时,我想像那八个音符有不同的个性,穿戴了鲜艳的衣帽携手舞蹈。

译文:While I am playing the piano, I imaged that the eight not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dressed in bright colors and joined their hands to dance.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孩童的绚丽的想象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翻译时要将“个性”,“穿戴”,“携手跳舞”译出来,“characteristics”,“be dressed in”,“join in hands and dance”赋予作者想象的画面以动态感。

3、翻译方法:(1)、变动态为静态

由于英语形合的特点,英语表达多用静态。英语造句一般按主谓结构先搭一主要框架,其他成分通过各种形式上的连接手段直接或间接黏附在这一框架的里外。(金晶,2014)。英语句子只有一个动词,其他动词通过分词或者介词短语来表达。在做汉译英时,要化静为动,先找出句子最核心的谓语动词,其他次要的动词用分词或介词短语表达。

例1:

原文:加上一点美国式的宣传,也许我会被誉为神童。

译文:With a little bit of American propaganda, maybe I could be complimented as a child prodigy.该句子的核心动词为“誉为”即“compliment”,汉语句子中另外一个动词“加上”就是次要的成分用介词“with”引导。

例2:

原文:快乐村人是一个好战的高原民族,因克服苗人有功,蒙中国皇帝特许,免征赋税,并予自治权。

译文:The residents of the Happy Village are martial plateau people.They were entitled with privilege of tax exemption and autonomy by the emperor of China for their overcoming the Miao People.该句子的核心句为:快乐村人被赋予免税,自治权。“为什么”,“由谁特许的”,这就成了次要的成分,介词“by”表达“由谁特许的”,“克服”这里为次 要的动词译为现在分词“overcoming”。

(2)、化隐性为显性

汉语的逻辑关系通过上下文关系体现,而英语的逻辑关系是通过一定的关联词体现出来。英译时需将句子中隐性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使之更加明显。

例1:

原文:在学校里我得到自由发展。我的自信心日益坚强

译文:Because I got free development at school, my confidence is strengthened.这两小句存在逻辑上存在因果关系,汉语中表现得不明显,而英语中译者加了“because”引导原因状语,句子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

例2:

原文: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我电铃在哪儿我还茫然。

译文:Having been living in the house for two years, but I still can’t find the telephone.这两小句逻辑上是转折关系,汉语是通过“还”这个字表现出来,但是英译时译者加了“but”一词,使得句子的逻辑关系显现出来。

四、碰到的难题: 例1:

原文:我不记得那里有没有电影院与社会主义——虽然缺少这两样文明产物,他们似乎也过得很好。

译文:I can’t remember if there are any cinemas or socialism system there.They seemed to lead a happy life though they are in lack of such two products of civilization.这句话翻译有几大难点:1.这句话作者对“电影院“和“社会主义”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情感。2.这里的破折号怎么处理。译者是按字面意思来翻译的,情感表达不够到位,也不够准确。

例2:

原文: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splendour”(辉煌,壮丽),“melancholy”(忧郁),因此常 犯了堆砌的毛病。

译文:As to writing an article, I prefer to use words which are colorful and sonorous like “Zhuhui”, “Huanghun”, “Wanmiao”, “splendor” and “melancholy”, so I often made the mistake of piling up words.这句话表现了张爱玲女士散文语言风格的另一大特征:中西合璧。张的散文中经常出现英语。而这句话中,一连出现了很多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词“珠灰”,“黄昏”,“婉妙”。“珠灰”和“婉妙”很少见也不常规,查了很多资料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就给翻译带来了难度。至于句子中的两个英文单词“splendor”和“melancholy”译者做了保留处理,未翻译出来,便于西方读者的理解。

五、小结

傅雷(1951)曾说:“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提出了“功能对等”的概念。所谓“功能对等”是指“最切近的自然对等”。刘士聪先生的“韵味说” 把作者、译者和读者联系起来,统一到同一审美层次上,强调散文翻译时要力求在“节奏与声响”,意境“和”个性化的话语方式“方面最大程度地贴近原文,富了我国译论的美学思想,为散文翻译鉴赏好标准指明了方向。

六、参考文献

[1] 金晶.整合汉语概念,纳入英语框架———从汉语意合英语形合角度探究散文英译策略[J].理论前沿,2014(10).[2] 李梅.从“韵味说”看汉语散文英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3] 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M].译林出版社,2002.[4] 孙文辉.华美之袍及其蚤子[J].美文赏析,2009.[5]王丽萍.意合与形合在翻译中的应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学报,2003(2).

第二篇:天才梦读后感

天才梦读后感

1.读张爱玲的小说居多,但是真让我回忆起来,才觉得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好像所有的小说都是同样的语调、同样的词藻、同样的故事,天才梦读后感。

这回读她的《天才梦》,我一下子想到了纳兰性德的那首诗:正是辘轳金井, 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难定。谁省, 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人生若只如初见般,没有后来,只有初遇,于是一切美好便定格下来,成为生命中永恒的、时时可留恋的风景。总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说“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

此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个平凡的、琐屑的、亲近的张爱玲的世界。如《天才梦》中提到自己读俗气的巴黎的时装报告,生活中学织绒线、做家务的失败,吃盐水花生,在双层公共汽车上伸手摘树上的绿叶等等作为,似乎都是写我们市井百姓日常的生活呢。只是这些生活我们经历着,却没有留意;即使留意,也没有形成文字。可张爱玲就那么轻轻巧巧,看似随意,甚至有点漫不经心,就把一幅人生写真图摆在你面前了。

2.我对于张爱玲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对她的作品所知甚少,只是耳边经常能听到她的名字而已,知道她是一个很知名的作家。最近看了红友的一篇解读张爱玲的文章,不免想更多地了解一下张爱玲,且赋闲在家,于是去书店买了一本关于她的书,想从书中的介绍和她的作品中去品味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第一篇看到的便是她的《天才梦》。

从《天才梦》一文后面的附记中,我才知道它是张爱玲第一篇在正式出版物公开发表的文章,那时她仅有18岁。

看了《天才梦》,从中了解到了张爱玲那时是怎样的一个人生阶段,她纯粹是一位片面发展的天才,既是神童亦是个生活上的低能者。三岁能背诵唐诗,七岁写了第一部小说,九岁的时候选择了做一个钢琴家当作自己的终身事业,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惊异于她的与众不同、她的少年英才。而对于同时期的我却近似空白,只记得自己第一部“作品”,老师给留的家庭作业——写一篇日记,被当成记流水帐的“范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一遍:“早上吃过饭,我来到了学校上课,放完学就回家了”,结果引来了班里同学的哄堂大笑,更别写说什么小说了,想想真是汗颜,读后感《天才梦读后感》。

张爱玲在生活上用她的话说是一个废物,她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学会补袜子,怕上理发店,怕见客,怕给裁缝试衣裳。许多人尝试过教她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却不知电铃在哪儿。接连三个月去医院打针,却不仍不认识那条路,她甚至用了两年的时间来学习适应环境:学着煮饭,用肥皂洗衣,练习行路的姿势……可最终却是一个失败的试验,使她的思想失去了均衡。然而,她却在另外一方面,也就是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能充满生命的欢悦,在弹奏钢琴时想象着那八个音符不同的个性,可以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汽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通过品读《天才梦》,我心中对她充满了敬意,她对文字与生俱来的驾驭能力和对音乐的美好感觉,用看似普通的言语表达了自己于当时社会之中是怎样的一个角色,承载着怎样一份年轻的心灵,展示了她的喜乐与哀苦。虽然我对张爱玲的了解刚开始,但是我能感觉到这篇文章正是张爱玲的真实写照,也终究意味了她的不平凡,那一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能够出自她年仅18岁时的笔下更令人赞叹。想想自己的作文时何尝出现过这样的警句,却是每每为了应付差事地交上自己的作文,虚荣地把自己杜撰出来的句子面前冠以“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到不如用心写出真正的句子来。

张爱玲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自己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去拜读她的作品,从她的文字中找到答案。

第三篇:天才梦读后感

天才梦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天才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才梦读后感1

可能每个人在小时候都幻想过自己长大的职业,张爱玲幻想过,而我也幻想过。从小被人称作天才的张爱玲,她小时候做的梦就比我们普通人大多了,她做的是天才梦,从小便立志做一个天才般的人物,张爱玲三岁能背唐诗,七岁写了自己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一个失恋而自杀的女郎)。八岁尝试写过一部乌托邦式的小说。从小便展现了自己惊人的创作天分。可是在九岁时还踌躇着是选择音乐还是美术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当看到一张描写穷困画家的影片后,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可是长大后才发现开始的愿望全被自己抛弃了,最终张爱玲学习写作,成为了一名作家。可是我们知道音乐和绘画对于她的小说创作是极有帮助的,因为对色彩、音符特别的敏感,所以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特别喜欢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婉妙“、”splendour“、”melancholy“等吸引力的字眼。虽然张爱玲没有实现最初的职业梦想,可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天才梦,成为了一名天才作家。

想想自己的职业梦想也是换了一次又一次,读初中以前就幻想自己要读历史系,以后成为一个考古学家,因为我觉得当考古学家可以很方便看见古代的东西,因为自己从小就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化,可是当我把自己的职业梦说给亲戚朋友听后,他们先是对我嘲笑一番,然后接着挖苦我说学历史找不到工作。开始自己并没有把他们的话听进去,可是在以后看了一部林心如主演的电视剧,她在里面饰演一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在里面找工作那股心酸劲儿,真把我触动让我抛弃了要当一位考古学家的梦想。

后来上了高中偶然看了一部叫《壹号皇庭》的电视剧,看着电视剧里面的律师,不仅是收入不菲,而且法律还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特别羡慕他们身上正义感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法庭上唇枪舌剑,在神圣的法庭上施展着自己的才华,我觉得这些正好是自己的特长,因为向来认为自己的口才是很不错的。律师这个职业既能够施展自己的爱好又能够养活自己,便觉得以后当律师是再好不过了,可是在填志愿的时候看网上资料显示内地的法学是最不好找工作的专业,便给我泼了一盆凉水。于是便打消了读法学的念头,第一志愿毅然填了财会专业,也不是因为自己喜欢它,只是觉得这个专业热门。可谁知命运又给我开了个玩笑,因为分数不够没有得到财会专业,最终却被自己从来想都没想过的教育类专业录取。

现在已读大三的自己已经没有了梦,不仅是没有了梦就连自己未来的路也不知道该怎么走,还有一年半就毕业的自己其实只梦想着出去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看来这也只是一场梦,但我告诉自己不管毕业出去做什么,一定要自力更生,绝不吃父母的白食啃老,哪怕是最糟糕的打工卖力也只能去做了,我现在已经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的。真有那么一天可能自己读的那么些书,也就没什么用了。那又有什么办法呢?真有那么一天也只好任命。况且我是喜欢读书的那种,特别是喜欢文学,书对我来说也并非没用,至少文学给我心灵的慰藉,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也必将读下去。

张爱玲是努力的,也是幸运的,她实现了自己的天才梦,我现在也在努力的路上,我也能幸运吗?我不知道。如果我努力了也不能实现找一份稳定工作的梦,我也只能安慰自己了,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以后出来不啃父母的老,我也算对得起自己了,因为曾经自己努力过。

天才梦读后感2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题记

她的身材高挑修长,留着一头乌黑的卷发,身着色彩鲜明的旗袍,款款地走在时间的长河中。一路走过,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她和身边的同行人换了许多,但她永远带着自己的光芒,独自行走于人事纷扰的生活中。

她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我更愿意称她为女作家,而不是在前面加上“天才”二字,正因为这两个字,她的所有才华被当做理所当然,所有的缺点被世人诟病。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她自在洒脱的性格不会去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但在我心中他就是个女作家,世俗标签给她带来的麻烦,我于心不忍,我们不过是通过她独特的眼光看世界罢了。

我喜欢张爱玲,喜欢她“冷眼看世界”的态度;喜欢她清冷孤傲的才气;喜欢她“想做就做,想穿就穿,想爱就爱”,不惧世俗眼光的自由……张爱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文学天赋,在圣玛丽学校上学时,她写的文章就十分受欢迎,多次被登上校刊,她对此并不感兴趣。后来在香港大学读书时,遇见了生命中的挚友——炎樱,一个与她性格完全相反的女孩。香港,这个充满了异域风情的殖民地,成了她的成名地之一;在香港,她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可惜战乱纷纷,张爱玲被迫放弃学业回到了上海,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她很早就懂得“出名要趁早”,当时上海滩无人不知张爱玲,黄浦江上飘着她的.文字,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个小姑娘极高的才华。后来她遇见胡兰成,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她的心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被辜负了,她的痛彻心扉都融入到她的作品中。后来的后来,张爱玲的故事仿佛绵长而无平淡。

正如张爱玲说的“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谁知,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年少的我不知爱情是何物,只得从她的文字中窥探深闺中的奥秘。无论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那一抹蚊子血与白月光,或是一粒饭粘子与心头上的朱砂痣;还是《半生缘》中顾家两姐妹纷纷扰扰、起承转合的爱恨情仇;抑又是《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在战火前坚贞不渝的爱情……张爱玲笔下的每一个故事都透露出“深爱只为谋生”这种冷酷的婚恋观,但看似外热内冷的爱情却引得男男女女们挤破了头往里挤,她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看待世俗情感,海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每一个人物都是她的人生写照,散发着民国时期的独特韵味。

张爱玲在《烬余录》中写到“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愿走进张爱玲的世界,感受她的清冷孤傲,却像两条平行线般,永不相交,各自过着孤独的生活。

天才梦读后感3

选择做梦的人,是勇敢;能够一边做梦,一边实践真实的自己,更是一种幸福。——题记

张爱玲说自己是做着一个名为“天才”的梦,但是我认为张就是一个天才,二十三岁就红遍上海。她的心思是细腻的,所以她的文字才会有一种独有的灵气与味道,她的文字就像丝质的精美旗袍,外表华美,触手冰凉而柔滑细腻。

张爱玲习惯了在文字王国里做一个女王,所以她对现实生活陌生得像个孩子。“三岁时能背诵唐诗”、“七岁时写了第一部小说”、“八岁时写了《快乐村》”,这样的张在艺术上无疑是一个天才,她有资本在艺术王国里描绘属于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而在现实的社会里,她“等于一个废物”,不会做连孩子都会做的事,孤僻且冷漠地蜷缩在自己画的牢笼中。或许正是这样,张爱玲才说自己是在做“天才梦”,她认为这样与现实世界相冲突的人怎么能称为天才呢。

张爱玲的母亲的一句话令我很震惊,她说:“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或许在母亲眼里,一个连生活或者说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是忍受着某种痛苦的。当她脱离文字的世界,卸下庞大的面具时,生命将变得怎样?但张仍是勇敢的,做着别人不敢做的梦,追逐着她理想中的生活。

其实再读《天才梦》的时候,我一下子想到了纳兰容若的那首诗: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人生若只如初见般,没有后来,没有初遇,于是一切美好便定格下来,成为生命中永恒的、时时可留恋的风景。总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说“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此刻的张是平凡的,无奈的,也是勇敢的,她将自己的梦和她真实的世界展示在我们眼前,这些自知让她成了一株执著的藤蔓,忽略别人的眼光,孤僻、清高地盘旋着蜿蜒向上。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每个人的生命外都有一层华丽的包装,生命中悲喜苦乐错综交织,最辉煌的生命往往暗藏着最悲哀的底色,“华美”是给别人看的,“虱子”只自知。我们都用尽了全部力气将最好的自己绽放在别人的注目下,或绚丽或凋零,但无论如何,生命都是华丽的,因为我们都怀揣着梦想,都在勇敢地追求着。

张爱玲无疑是敏锐的,她品味生活的乐趣,咀嚼人生的无奈。她的一生是在稿纸格里跋涉的,有休憩,但没有停顿;有低谷,但没有结束。她的天才梦是她生命的支点,她也是用一生的心血去营造自己的梦的。所以她是勇敢的做梦者。同时,她的天才梦激励了很多逐梦的人,让更多的人一边做梦,一边实践真实的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寻梦者。

天才梦读后感4

“张爱玲”这个名字早在初中之时我就听过。然而直到今天,我才第一次真真正正地读到张爱玲的作品,即《天才梦》这一篇散文,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天才梦》是张爱玲的一篇自传散文。作者通过对比,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秀但又乖僻的天才少女的形象,最后得出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感悟,即“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

“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句话很有名,早在读这篇文章之前就经常看到,然而到了今天,我才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华丽的袍”象征着人生的欢愉,而“蚤子”则象征着人生的痛苦。其实生命也正是由这两者构成的。生命不会仅仅只有欢乐愉悦,它往往伴随着各种艰辛和痛苦,而这些通通都是生命中所不可缺少的事物。我们在面对这些艰辛和痛苦时,不应该一昧地妥协、退让,而应该迎难而上。正如老师所说的,人生是为了解决一个个的困难,我们不能反过来被困难解决。

既然我们的人生离不开苦难,不如就勇敢地去迎接生命中的欣悦和苦难吧!

第四篇:张爱玲《天才梦》读后感

张爱玲《天才梦》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爱玲《天才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选择做梦的人,是勇敢;能够一边做梦,一边实践真实的自己,更是一种幸福。——题记 张爱玲说自己是做着一个名为“天才”的梦,但是我认为张就是一个天才,二十三岁就红遍上海。她的心思是细腻的,所以她的文字才会有一种独有的灵气与味道,她的文字就像丝质的精美旗袍,外表华美,触手冰凉而柔滑细腻。

张爱玲习惯了在文字王国里做一个女王,所以她对现实生活陌生得像个孩子。“三岁时能背诵唐诗”、“七岁时写了第一部小说”、“八岁时写了《快乐村》”,这样的张在艺术上无疑是一个天才,她有资本在艺术王国里描绘属于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而在现实的社会里,她“等于一个废物”,不会做连孩子都会做的事,孤僻且冷漠地蜷缩在自己画的牢笼中。或许正是这样,张爱玲才说自己是在做“天才梦”,她认为这样与现实世界相冲突的人怎么能称为天才呢。

张爱玲的母亲的一句话令我很震惊,她说:“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或许在母亲眼里,一个连生活或者说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是忍受着某种痛苦的。当她脱离文字的世界,卸下庞大的面具时,生命将变得怎样?但张仍是勇敢的,做着别人不敢做的梦,追逐着她理想中的生活。

其实再读《天才梦》的时候,我一下子想到了纳兰容若的那首诗: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人生若只如初见般,没有后来,没有初遇,于是一切美好便定格下来,成为生命中永恒的、时时可留恋的风景。总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说“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此刻的张是平凡的,无奈的,也是勇敢的,她将自己的梦和她真实的世界展示在我们眼前,这些自知让她成了一株执著的藤蔓,忽略别人的眼光,孤僻、清高地盘旋着蜿蜒向上。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每个人的生命外都有一层华丽的包装,生命中悲喜苦乐错综交织,最辉煌的生命往往暗藏着最悲哀的底色,“华美”是给别人看的,“虱子”只自知。我们都用尽了全部力气将最好的自己绽放在别人的注目下,或绚丽或凋零,但无论如何,生命都是华丽的,因为我们都怀揣着梦想,都在勇敢地追求着。

张爱玲无疑是敏锐的,她品味生活的乐趣,咀嚼人生的无奈。她的一生是在稿纸格里跋涉的,有休憩,但没有停顿;有低谷,但没有结束。她的天才梦是她生命的支点,她也是用一生的心血去营造自己的梦的。所以她是勇敢的做梦者。同时,她的天才梦激励了很多逐梦的人,让更多的人一边做梦,一边实践真实的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寻梦者。


第五篇:张爱玲经典散文《天才梦》读后感

推荐文章(书籍梗概)来源:张爱玲经典散文 推荐文章(书籍梗概):《天才梦》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不是我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云巧”,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心得感悟:

张爱玲天才梦读后感

《天才梦》所讲述的是张爱玲被人们视为天才。她三岁时会背诗,七岁时就写过一篇小说,九岁时就决定了自己以后要当音乐家,毋庸置疑,她是个天才。可是十六岁时,她的母亲研究了一下她,她除了天才素质外一无所有。她没有生活能力,而且不会适应环境。在学习上她是个天才,但在生活中她是个废物。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领悟到,一个人,即使他有一技之长,但如果他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会,这一个长处也是没有用的。就像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学校里她得到自由发展,自信心日益坚强,可当她被母亲研究一番之后,发现她什么都不会,不会削苹果,不会补袜子,去医院的路坐车接连走了三个月,可任然不认识那条路。她不会适应环境,像她这样,即使文采飞扬,却只是一个废物。天才不是塑造而成的,专一发展一方面并不是这个社会中所需要的能力。现在的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有一技之长,因此从小就对孩子呵护有加,细微到生活起居,即使孩子已经是成年人了,一样不放心。爱孩子可以,可是过分的溺爱,不仅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反而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网上报道有各种各样的事例,各种天才,只因无自理能力而在这个社会中无法生存。

张爱玲从小被视为天才,可当她母亲发现她什么都不会,给她两年时间去学习适应环境时,她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两年的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这足以证明只有一技之长天才的她不过是一个废物。一个不会生活,只会学习的人有什么用呢?以后也是出不了大成就的,最终只会丑相败露成为别人的笑料。如果张爱玲先学会生活,然后去学习,或许她的天才梦就可以实现了。一个人光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必须先学会生活,学习能力是后天可以补救的,学会生活,懂得如何生存,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文章中写道“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这让我们看到了张爱玲世界的平凡、琐屑以及她的亲近,文中还提到她自己读俗气的巴黎的时装报告,生活中学织绒线,做家务失败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所经历的正常生活,可她却不会这样生活,她在文中写道“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她根本不懂得如何生活。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也许这是整片文章最令人回味的一句话,生命不仅只有学习,并非只有一次经历,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痛苦、欢笑,才能学会真正的生活,那才是完美的人生。

下载天才梦翻译心得[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才梦翻译心得[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翻译

    中国梦 The Chinese Dream 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想。 Everyone, every nation,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dream.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看,没有任何......

    翻译心得

    翻译心得 每次做翻译作业,都感觉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这次拿到范文后,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步骤,把所有的生单词划了出来,然后依次查清意思,但是翻译始终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每次......

    翻译心得

    近日,慵懒无度,优酷视频上找微电影、创意电影看啊,点了芝麻翻译 ,以为是很火的一个娱乐节目,发现却是一个多语言翻译软件,尝试看了一下,吸引我去下载的初始原因是这款翻译软件长相......

    翻译心得

    翻译心得 自从进入到黑大开始学习俄语翻译,慢慢的我发现俄语越来越难,这是以往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没有过的感觉。原因可能是首先本科的学习本来就是机械性记忆,本科的任务就是背......

    翻译心得

    题目: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Gains from It 院 系:外国语学院 专 业:英语专业 姓 名:xxx 学 号:xxx 指导老师:xxx 2011 年 3 月 16 日 1 XXXX大 学 第 二 学 位 毕 业 设......

    我的翻译梦

    我的翻译梦想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梦能让人想起来泪湿枕巾,然后又能立即酣然入睡的话,这就是我的翻译梦。 其实对于翻译我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兴趣,她是与我的中国梦一起成长和开......

    我的翻译梦

    我的翻译梦 爸爸经常告诉我,一个人要有梦想生活才会充实。老师也告诉我们,梦想是人类奋斗的动力。而我,也有一个梦想,深深地埋在我心中,那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英语翻译,准确的来......

    《天才》读后感

    读《天才》有感——天才出于勤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读完《天才》这本书所想到的。天才,并不是天生的。郭沫若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正所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