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瑜伽拜日式第一、二、三、四套总结
1,祈祷式
第一套
功法:站立,吸气,双手侧平举,上举于头顶合十。呼气,双手滑落于胸前,腰背挺直,成祈祷式。(注:双脚并拢,臀部大腿夹紧)
(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同第一套)
第一套
功效:集中注意力和宁静思绪,调整气息稳定让身心平静祥和。
2,展臂式
第一套
功法:呼气,双臂上举于头顶,大臂夹双耳。呼气,上体向后仰,髋部向前推,胸腔向上顶,眼睛望向双手合十处!
(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同第一套)
功效:伸展腹部肌肉,脏器,促进消化,消除腹部手臂多余的脂肪。加强脊柱神经,扩张胸腔。
3,前曲式
第一套
功法:吸气,上身回正,呼气,以髋部为折点上身向前向下,双手放于双脚两侧上,指尖与脚尖在同一直线(注:做不到的可保持在自己的极限处就好)吸气,抬头,指尖触地,眼睛向前看,伸展脊柱,呼气下压身体,腹部贴向大腿,前额贴小腿胫骨。(注:膝盖保持伸直)
功效:挤压按摩腹部内脏器官,预防胃病,促进消化,缓解便秘,柔软脊柱,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第二套同第一套)
(第三套)功法:吸气,上身回正,呼气,以髋部为折点上身向前向下,双手放于双脚两侧上,指尖与脚后跟在同一直线(注:做不到的可保持在自己的极限处就好)吸气,抬头,指尖触地,眼睛向前看,伸展脊柱,呼气下压身体,腹部贴向大腿,前额贴小腿胫骨,手心贴地。(注:膝盖保持伸直)(第四套同第三套)
4,骑马式
第一套
功法:吸气,上体放松,双膝微弯曲,呼气,向后迈出右脚,右膝着地,脚背着地,(注:左小腿垂直地面)下压垮部,眼睛向上看,扩胸开肩!
功效:加强两腿肌肉,增强平衡能力,扩张肺叶,柔软背脊!
第二套
功法:吸气,上体放松,双膝微弯曲,呼气,向后迈出右脚,右膝着地,脚背着地,(注:左小腿垂直地面)下压垮部,上身前倾,双手在左脚前方合十,慢慢挺直上身,双手上举于头顶,上身后仰,眼睛望向双手合十处!(注:意识要集中保持平衡,初学者上身能够向后弯曲多少就弯曲多少,不可勉强自己的身体)
第三套
功法:吸气,上体放松,双膝微弯曲,呼气,向后迈出右脚,右膝着地,脚背着地,(注:左小腿垂直地面)下压垮部,吸气,上身挺直,旋转双肩,呼气,上体尽量向后弯曲,掌心向前,指尖触地。(注:意识要集中保持平衡,初学者上身能够向后弯曲多少就弯曲多少,不可勉强自己的身体)
第四套
功法:吸气,上体放松,呼气,向后迈出右脚一大步,双膝绷直,双手放于左脚两侧,上身下压,腹部贴向大腿,前额贴小腿胫骨,屈肘小臂贴地。吸气,抬头,直立起身,右膝着地,脚背着地,(注:左小腿垂直地面)下压垮部,上身挺直,旋转双肩,呼气,上体尽量向后弯曲,掌心向前,指尖触地。(注:意识要集中保持平衡,初学者上身能够向后弯曲多少就弯曲多少,不可勉强自己的身体)
5,斜板式
第一套
功法:吸气,上体缓慢的回正,双手掌再次放与左脚掌两侧,吸气,踮起右脚的脚尖,膝盖离开地面,左脚向后迈出与右脚并拢平行,双手十指分开,成斜板状。(注:全身肌肉紧绷,不要塌腰撅臀,眼睛平视前方,脚后跟向后蹬)--------接月亮式放松
(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同第一套)--------接月亮式放松
6,八体投地式 功法:吸气,双膝着地,放松脚背,用胸部牵引身体,屈肘慢慢向前,胸部放于两手之间双臂夹紧身体,手肘向上。双脚脚趾,双膝,胸部,双手和下巴触地。髋部和腹部应稍微抬离地面。(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在6与7体式转换间没有停顿)
7,蛇式
第一套
功法:吸气,胸部继续向前,双臂支撑身体向前向上,双膝着地,脚背着地,胯部着地,双手支撑上身,上身后仰眼睛向上看,(注:双脚大拇指相触,脚后跟自然放松臀部放松,不要耸肩,脊柱向上延伸,上体尽量的向后弯曲)
(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同第一套,注:双脚后跟,双腿并拢,大腿,臀部肌肉夹紧)功效:此姿势对胃病,消化不良及便秘非常有益,锻炼强壮脊柱,伸展颈项,拉伸锻炼腹部肌肉
8,顶峰式
第一套
功法:吸气,身体放松,脚尖踮起,膝盖离地,臀部上抬,调整双脚与双手之间的距离,尾椎上提,呼气,同时下压脚后跟与双肩(注:脚后跟尽量踩到地面上,双肩下压,手肘不要弯曲,试着用前额去寻找垫子,下不去不要勉强,下压到身体感觉舒适的范围内既可)
功效:强化四肢神经和肌肉。有助于脊柱柔软和脊神经供血,拉伸腿部后侧韧带,助进全身血液循环。(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同第一套)
9,骑马式同(4)10,前曲式
第一套:功法:吸气,左脚收回与右脚并拢,双手指尖与脚尖在同一直线,抬头延伸脊柱,眼睛向上看,指尖不要离地;呼气折叠身体,胸部贴大腿,前额贴小腿胫骨。吸气,抬头,双手在体前最远处相合,引领身体慢慢向前向上直立起身!(注:双膝绷直)
第二套同第一套
第三套:功法:吸气,左脚收回与右脚并拢,双手在体后抱肘,呼气下滑到脚后跟,折叠身体,胸部贴大腿,前额贴小腿胫骨。吸气,放开手肘,抬头,双手在体前最远处相合,引领身体慢慢向前向上直立起身!(注:双膝绷直)
第四套同第二套 11,展臂式同(2)12,祈祷式同(1)
拜日式详细功效:
这个练习作为一个整体对身体各个不同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等
拜日式不仅仅对以上每一个系统特别有益,而且有助于使各系统互相达致和谐状态
对人体各主要系统以及对人体整体的这些有利影响显然带来的结果是:健康、活力、以及一个更为警醒,清晰的心灵,由于这个练习给人体包括大脑充氧,从而有助于使人从睡意沉沉或懒散慵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
又由于它放松并兴奋整个人体,所以它就是每回练习中最好的起始姿势 心得:
瑜伽意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希望瑜伽的爱好者切忌在体式上攀比较真,重在舒展自己的全身
结合音乐,缓慢的肢体伸展,让自己的身 心 灵放松
瑜伽,对我而言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淡定的心态
以一种平静的状态去面对生活,以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瑜伽搏大的世界里我是渺小的
所谓教学,是边教,边学,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很厉害了,就意味着她不会再进步了
瑜伽,有一个开始,但不会结束
瑜伽,有一个开端,但无止境
瑜伽,有一个起点,但没有终结
瑜伽是一门哲学,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它是一个长达一生的旅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地
所以不要期望自己能够完全掌握所有的瑜伽姿势,不要一昧的去追求体式的完美
去掌握那些你可以轻松达到的姿势,不要去硬压,更不能让自己扭伤,不要去攀比,因为它并不是表演
要听从身体的感觉,去感受瑜伽带给你肢体的伸展,去聆听内心的声音
相信自己身体的智慧,它会指引你的练习,这样你才能够充分地享受其中的过程,收获瑜伽带给身心的益处
要有耐心,恒心,它们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让你进步
第二篇:瑜伽练习拜日式口令引导词
拜日式
山立式准备,站于垫子前端
X:双手高举过头顶,眼望掌根 H:沉肩,收腹 X:头回正
H:以髋部为折点,推臀向后,身体向前向下(有心脑血管、生理期的请在此保持)
X:延伸脊柱,指尖轻触地面(重心放于前脚掌,头颈中立位)
H:身体再次向前向下,腹部寻找大腿,臀寻部找天花板,膝盖无法伸直的朋友,可微屈膝练习,两手掌置于脚掌的外侧,指尖也脚趾尖在同一直线上 X:延伸脊柱
H:微屈双膝,双手撑地,撤右脚向后,膝盖、脚背贴地,左脚向左移一小步
X:双手高举过头顶,大腿贴紧腹部,双手带动身体向上立直,眼看掌根 H:沉肩沉骻,大腿远离腹部,保持一个呼吸 X:头回正
H:身体向前向下,双手撑地,勾右脚,脚尖点地,保持重心不动,撤左脚向后,双脚并拢
X:身体重心向前移,脚后跟向后蹬,再向上提,呈斜板式支撑,双肘微屈,不要超伸
H:在此保持3个呼吸,收紧腹部、收紧臀肌和大腿内侧肌肉 X:准备
H:屈双膝,膝盖脚背贴地,双手推臀向后,臀部坐于脚后跟,额头点地,呈大拜式放松 X:准备
H:微抬头,检查双手是否与肩同宽,十指张开,虎口压实地面 X:下巴,胸腔贴地,蛇击式穿出 H:展肩向后,双腿微分 X:微抬头 H:保持 X:头回正
H:屈双肘,双腿并拢,双手推身体向后,臀部坐于脚后跟上,勾脚掌
X:保持手推地板的力量不变,提臀向上,伸直双膝
H:展肩向后,手推肩,肩推背,身体呈一直线,手肘微屈,不要超伸,感受手推地板的力量,保持膝盖微屈 X:准备
H:落脚跟向下,脚掌贴地,脚跟无法贴地的同学向前一小步,感受大脚后侧的拉伸,在此保持三个呼吸
X:收右脚,大脚尽量贴近腹部,身体重心前移 H:迈右脚向前,放于两手之间,左脚脚背膝盖贴地
X:双手高举过头顶,大腿靠近腹部,带动身体向上,眼看掌根 H:沉肩,沉骻,大腿远离腹部 X:头回正
H:身体向前向下,双手撑地,迈左脚向前,两脚并拢 X:延伸脊柱
H:身体向前向下,腹部寻找大腿,臀部寻找天花板(保持3个呼吸)X:双手扶膝,展平背部 H:保持
X:身体向上立直,双手还原体侧
做反侧练习,每天练10遍正反侧,最后一次呼气微分双脚与骻同宽,闭目调整呼吸。
第三篇:历史必修三第一二专题精华练习题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礼
B.义
C.仁
D.忠
2.(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 道家 D.墨家
3.(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
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5.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制天命而用之
6.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8.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 9.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10.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无为” ②“仁” ③“礼” ④“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下列有关孔子“仁”的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②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即“爱人”也 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位卑言微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受其他学派的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15.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律来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1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18.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19.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不以仁政,不能平定天下” C.“水能载舟,水亦覆舟”. D.“施仁政于民,省刑库,薄税敛”
20.(2011·沈阳)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
21.(2011·聊城)西汉时,辽宁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失火,董仲舒认为两处火灾是“天意”,“天”告诫皇帝应该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王和不正派的高官。由此可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A.“天人感应” B.“制天命而用之” C.“君权神授” D.“大一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1623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核心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②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5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 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清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27(2010北京文综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8(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29.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作用的学说是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仁政”
30.冯天谕等人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①“克已复礼”主张 ②“独尊儒术”主张 ③“大一统”学说 ④“三纲五常”学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32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董仲舒说:孔子修《春秋》,把一统当作首要的大事,因为这是天地的常道,古今的通义。现在学士们各持异说,朝廷无法一统,法制屡变,臣民不知所从。请将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废绝不用,专用儒术。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材料三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董仲舒也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提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中华五千年》(3)依据材料三,分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
第四篇:汽修厂第一、二、三责任人职责
汽修厂第一责任人(厂长)
安全工作职责
一、主持汽车修理厂的全面工作,抓好安全、生产、质量、消防等各项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二、制定厂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各种安全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送、保管工作。
三、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对厂内生产安全、环境卫生、用电安全、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安排整改。做好安全事故、安全隐患、突发事件、治安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
四、组织全厂员工进行技术、安全学习、安全培训和各种安全活动。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意识。
五、合理组织员工,对当月需年审检测的公汽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工作,并安排人员到检测现场进行跟踪调试。
六、检查、指导车间工作及制度执行情况。
七、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汽车维修行业的各项标准和法规。健全车辆维护与保养制度,“根据科学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强化车辆的维护与保养,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八、正确操作、使用、爱护本部门使用的各类设施、设备,严禁违章操作,坚持作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转工作。
九、对本部门的一切资料、单证、票据、档案等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损坏、损毁,严禁私自对外借阅、复印、泄露。
十、负责做本厂的防汛、抗洪抢险、突发事件的预案及工作安排。发生险情或接上级通知安排,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工作。
十一、做好本部门的安全用电、防火、防盗工作。下班或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关闭电源,关好门窗,锁好门。
十二、对本部门、本科室或公司其他单位(发现)的重大事件、安全隐患及不能解决处理的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
十三、积极完成公司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汽修厂第二责任人(安全副厂长)
安全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及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
二、主要分管厂内的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用电设施安全。召集组织参加安全学习、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及相关的工作。
三、坚持日常安全巡查管理,制止查处违章作业,排查隐患,并作好巡查登记。做好各种安全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送、保管工作。
四、对巡查中发现的电器设施、消防设备、机具设备有损坏、失效的要及时增补、维修、更换。
五、组织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和学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六、做好厂内安全事故的登记、上报工作及安全事故、安全隐患、突发事件、治安纠纷的协调处理、整改工作。
七、合理组织员工,对当月需年审检测的公汽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工作,并安排人员到检测现场进行跟踪调试。
八、对厂内和车辆的特种设备、特殊工种进行重点严格严查、备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九、正确操作、使用、爱护本部门使用的各类设施、设备,严禁违章操作,坚持作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转工作。
十、对本部门的一切资料、单证、票据、档案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损坏、损毁,严禁私自对外借阅、复印、泄露。
十一、负责做好本厂的防汛、抗洪抢险、突发事件预案及防洪抢险安排,发生险情或上级通知安排,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抢险工作。
十二、做好本部的安全用电、防火、防盗工作。下班或离开工作场时,应关闭电源,关好门窗,锁好门。
十三、对本部门发生的或发现其它部门、科室发生的重大事件、安全隐患及不能解决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反应、汇报,得到及时处理。
十四、如安全第一责任人有事不在厂时,由第二责任人接替第一责任人工作。
十五、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汽修厂第三责任人(质量技术副厂长)
安 全 工 作 职 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二、主要分管厂内维修质量安全、处理维修质量纠纷,对维修车辆进行质量检验,并做好各种安全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送、保管工作。
三、坚持日常安全巡查管理,制止查处违章作业、排查隐患,并作好巡查记录。
四、督促班组对进厂维修、保养、例检的车辆做好进厂检验,过程检验,落实主修人员负责制,竣工车辆由承修班组自检合格后,必须亲自复查检验合格后签单方能出厂,确保修车质量。
五、确有维修质量造成返修时,须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及方案。
六、对车辆的方向、制动、燃气瓶的紧固,应重点检查、测量,并做好记录。
七、不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职工的维修技术水平。对新技术、新车型及时向职工介绍,并组织学习。
八、合理组织员工,对当月需年审检测的公汽车辆,进行二级维护工作,并安排人员到检测现场进行跟踪调试。
九、班组之间的维修组织,进行合理的协调工作。
十、维修过程发现非正常磨损,损坏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通报、杜绝以后再发生。
十一、正确操作、使用、爱护本部门使用的各类设施、设备,严禁违章操作,坚持作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转工作。
十二、对本部门的一切资料、单证、票据、档案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损坏。严禁私自对外借阅、复印、泄露。
十三、负责本厂防汛、抗洪抢险、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及防洪抢险工作安排,发生险情时或接上级通知安排,必须某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抢险工作。
十四、做好本部门的安全用电、防火、防盗工作。下班或离开工作场所时,应关闭电源,好好门窗,锁好门。
十五、积极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
第五篇:第一、二、三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位置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 + =
+ + = 2.引出课题。
+ +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新知探究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课件出示例1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A.导出计算方法。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B.归纳法则。
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 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
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C.应用法则计算。
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
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4、教学例2(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1.看图写算式
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3.看算式,约分计算。(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学生课堂自评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每个学生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板书设计 分数乘以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 和的简便运算。
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2/11 ×3 = 2×3/11 = 6/11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
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
×
×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 ×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 的,由此得出 × 这个乘法算式表示“ 的 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 × =,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 × = =。
(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二、新知探究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1)+ ×
(2)× -
(3)- ×
(4)× +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
4、教学例6(1)课件出示: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课件出示: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三的第一题,第三题。
(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想想怎样做简便?应用 了什么运算定律。再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点,发现存有问题。(2)小组内评比,解决疑难问题。(3)教师讲解疑难。
四、课堂自我评价
每个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四人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最后验证。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 练习课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一)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12×
×
2、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二、新知探究
(一)课件出示自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 题方法并会分析数量关系。
2、知道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3、知道如何找单位“1”。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理解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
(2)、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3)、如何来理解单位“1”?(小组讨论,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 是多少)(4)、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全班交流汇报:
2500× =1000(平方米)
3、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4、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三、当堂测评
练习四第2题、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小组内订正后
四、课堂总结
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关键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设计意图:
本堂课是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紧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并事先复习如“20的 是多少?”的文字题,为解决与此相似的应用题做好准备。
由于本节课是分数应用题学习的初始,因而教学中,我除了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找单位“1”这个关键点上,更是花了较多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练习课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
(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1)32的 是多少?
(2)120页的 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
(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画出线段图,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小组间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不同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贝)
解法二:80×(1-)=80× =70(分贝)
3、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
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
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4、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二)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 ”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 ”。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 =135(次)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当堂测评
练习五第2、3、4、5题。
1、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
2、小组间解决疑难,全班汇报,教师讲评。
四、谈收获、找疑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设计意图: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中,我依然依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行分析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
教学后记
:
第九课时
:练习课
第十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 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算:
(1)×
×
6×
×40(2)×
×
3×
×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课件出示知识目标:
(1)什么叫倒数?怎样理解“互为”?(2)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3)0、1有倒数吗?是什么?
2、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3、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4、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5、同桌互说倒数,教师巡视。
三、当堂测评
1、练习六第2题: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3/5×()=()×4/7=()×5=1/3×()=1
四、课堂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 你联想到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教学后记
第十一、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单元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
×
×
×
×6
×
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3)将100克化成 千克,300克化成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2、学生自学后小组间交流
3、全班汇报:
100×3=300(克)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千克)
÷3=(千克)
÷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 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三)、教学例2(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
=,每份就是2个。B、÷2= × =,每份就是 的。
(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 ÷2和 ÷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计算
÷3
÷3
÷20
÷5
÷10
÷6
2、解决问题
(1)、一辆货车2小时耗油10/3升,平均每小时耗油多少升?(2)、正方形的周长是4/5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小组间批阅。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 ÷4
÷3
÷2
÷6
2、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例3,1、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景图。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 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 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 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 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 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 ×3(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 =2× ×3=2×
(二)、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计算 ÷,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 = ×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帮助学困生度过难关。小组内讲评,发挥组长的作用,以求“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在这节课上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设计意图:
这两节课的教学我从以下着手:
1、重视分数除法的意义过程性。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使得对除法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2、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好习惯。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练习课
第四课时: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4)[7+(5.78—3.12)]×(41.2―39)
3、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彩带,一共可以做多少朵?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4(1)
1、教师课件出示例4
2、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例4中的哪些条件和复习中的3相同?问题相同吗?
(2)自己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想: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应先求„„
(3)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解答。
3、学生根据提纲尝试解题。
4、全班汇报
(1)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 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教学例4(2)
(1)计算1/5÷(2/3+1/5)×15 让个别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计算题目的得数。教师巡回指点,搜集存在问题。
教师黑板出示问题,学生上台改正,并说明理由。
(2)小组间讨论带有中括号的计算题,并正确计算。然后全班校对。
三、当堂测评 练习九第1、2、3题:
注:第2题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6 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解决疑难。学生相互得分,评选优胜小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说一说。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内解决。设计意图
1、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 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当堂测评题将学生置于提高之处,联系实际生活解决问 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严谨性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练习课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1)一个数的3/4等于12.(2)男生人数的11/12等于220人。(3)甲数的5/8是40.(4)乙数的4/5刚好是1/6.2、解决问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1)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2)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这一例题和复习中的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呢?想一想。(2)有几个问题?都和哪些条件有关?(3)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4)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
2、全班汇报
(1)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2)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3)列方程来解决问题。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
(4)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
3、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启发学生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爸爸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χ= 35
χ=35÷
χ=75
②算术解:
35÷ =75(千克)
4、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不必计算(每题15分)。(1)一个数的2/5是40,这个数是多少?(2)一个数的3/8是24,这个数是多少?(3)甲数是100,占乙数的4/5,乙数是多少?(4)甲数是乙数的2/3,已知甲数是12,乙数是多少? 2、解决问题(40分)。
某校有女生160人,正好占男生的8/9,男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注重学困生的提高。小组内订正、互评,做到兵强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关键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设计意图: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以使学生很清晰地掌握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解决问题
(二)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