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文学写作的感想
学习文学写作的感受
经过了高考,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这一门学科,而最初的时候,我是将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直接与高中的语文等同起来了,以为学的东西还是同高中学的一样,以为是一门很好学的学科,但,现在,我显然错了,汉语言文学这一门学科比起我在高中学的还要高深许多,它绝对没有我刚开始想的那么简单。
但,无论汉语言专业与以前的语文有怎样的不同,写作,还是一样的占有重要的位置。课本上说的是,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能仅停留在传授写作理论知识的层次上,而要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富有创造精神和竞争能力的世纪新人的高度出发,通过严格的、科学的训练,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并在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认真的态度,实现既传授写作本领又提高全面素质的双重任务。而,在大一的写作课上,我也充分体会到,到了大学,写作已经不再是,给几个固定的格式,找一些内容直接套上去就行的了,生搬硬套的作文,已经不适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了。
对于文学写作,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想,就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想强加在别人身上,但我们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感想。因此,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第一,阅读是很重要的一步。没有阅读,文章很难写得有深度,而且写作的时候容易犯一些小错误,引经用典,可以使文章读起来没那么浅显易懂,文学性也高一点吧,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与书本的作者进行的情感的交流。还记得,在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总是说,你们可以尽管“放炸弹”,也就是说,你们可以引用一些经典的诗句和典故之类的,使你们的作文更有看点。当时,我们还以为那是老师逼我们背书的异种方式呢,如今看来,读多一点东西,还是很有用的,也对这位语文老师心怀感激,让我们对写作有了更高一层的理解。
第二,写作要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小至每一朵花,没一条小草,大到每一个人,每一件新闻都是写作灵感的源泉,只要用心去感受,每一幅图,每一道景,都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文章就会反映生活点滴小事,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那么也可以与读者产生共鸣。
第三,写作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文学写作当然也不例外,作者的脑海中所想象的东西,是一段影像,是一幅画,是一道景,加以书面表达,也是一篇文章,再加上,如果动起笔来如行云流水,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此及彼,由近及远,文章内容才能丰富,意境开阔,思想深刻。如果缺乏想象力,就如一潭死水,思维干涸,难以动人。
第四,写作要有属于自己的风格。我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自叙,尽管文章的内容千变万化,文章里面还是包含了属于作者自己独特的感觉与情感,形成作者的独特风格。关于文学写作,文体有很多,写作技巧也不少,我自己还是处于很初级的阶段,要写出很好的文章,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光是想,是不能使我进步的,我还是要不断努力地练习,开阔我的思维,丰富我的想象,提高我的写作技巧,希望,有一天,我能写出比较好的文章。
第二篇:科技英语论文写作学习感想
科技英语论文写作学习感想
班级:
姓名:layhot 学号:
指导老师:
《科技英语论文写作》感想
今年是我第一次踏入西安交通大学,以前对她有的只是羡慕和敬畏,而现在却感到了更多的亲切和踏实,还没开学的时候就面临着选课,说实话,我对研究生的课程怎么上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对选课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凭感觉随便选了一些,对《科技英语论文写作》这门课当时也没太多的印象,所以在预选课的时候我没有选这门课程,等到开学,在导师的指导下把专业课选好了后就开始调课,也许是偶然的原因吧,这门课程的开课时间正好和我的别的课程不冲突,而且我想到这个课是我以后要用到的,抱着实用的态度我选修了这门课程。在没上课时我就觉得这个课应该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课程,讲的都是关于科技方面的英语翻译,都做好了接受上这样枯燥的课的一个心理准备,但这一切都只是我的一个猜想,等我真真上了这门课时我才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这正应证了一个道理:课程比较枯燥乏味,但只要上课老师的人能够把它用不一样的方式讲出来,照样可以讲的津津有味,让人觉得听的有意思,感兴趣。
随着我国科研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科技英语对我们来说日益显得重要了,掌握科技英语论文写作可以说是与外界有了更便捷的沟通桥梁以及科学技术的共享和相互促进,尤其对我们研究生来说,掌握科技英语写作几乎是我们的一门必修课,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它,那么它就会成为我们和国外进行技术交流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也会成为我们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一道门槛。另外,学习科技论文写作可以使别人知道我们的研究进展以及成果,以便得到我们应得的认可和尊重。
在上课之前,对于俞炳丰老师只是听说而已,知道他是能动学院的教授,钱学森图书馆的馆长,但有一点我感到有一点奇怪,俞老师是一个能动学院的教授,他应该是能动方面的专家,怎么给学生上《科技英语论文写作》这门课了,总觉得这个课应该由一个英语专业的老师来上,他应该是外语学院的老师。带着这些疑问,第一次开始上《科技英语论文写作》,也是第一次听俞老师讲课,原来俞老师已经上这个课上了好多年了,就连教材都是他一个人编写的,这个课很受学生的欢迎,这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因为俞老师讲课比较有特色,而且能够把比较繁琐的的东西归纳总结,以一种让人很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另外,他还不忘把他丰富的阅历以及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讲给我们听,让我们受益匪浅。从中明白了许多在做研究是的道理以及和别人尤其是外国人交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大从出国参加会议,小到参加这种国际性的会议时的衣食住行,样样都有涉及。通过听俞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对这一课程的领悟,我对科技英语论文写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可谓收获颇丰。一有新发现,就立即记下来。课后做一些补充,还有批注,算是自己的心得。同时也觉得在以后写英语论文是不会变的盲目无助,而是会有例可寻,大的结构和框架不会出错,能够心中有数。
我觉得俞老师对论文怎样去发表英语论文讲的很详细,其中涉及了很多我们不能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包括论文评审的过程和周期以及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甚至包括到图表等具体的细节,让我感到受益匪浅。这个我感到非常实用,建议俞老师以后开一个这样的专题讲座。在讲课之余俞老师还不忘和我们分享出游各国时所见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又一次他给我们看的印度泰姬陵,给我们讲了
这个历史遗址的相关知识,是我们在学习之余即得到了也放松和愉悦,同时也是我们增长了见识。在整个课程结束的最后两节课然我感到很好而且比较实用和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俞老师安排了学生模仿国际会议进行英语演讲,同时做好PPT进行全真模仿和锻炼。虽然没能有幸上去演讲,但能看到同学们上去演讲也还是受益匪浅,尤其有一个同学让我感到由衷的佩服,同时也从他的出色表现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他竟然能在PPT页数不是很多的情况下用英语为大家有声有色的讲的将近二十分钟,期间并无重复和间断,光这份勇气和从容就让我感到佩服,当然他的英语水平那也自然相当了得。最后一节课里,俞老师又请到了图书馆里的一位老师专门给我们讲了关于怎样进行文献查阅的专题讲座,这对我们来说非常实用,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电子数据库的背景知识及其使用的方法,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好的学习资源,以后一定要充分利用。
《科技英语论文写作》写作课最后的大作业是翻译一篇2010年3月以后具有代表性结构的科技论文文章,为此,我在万方数据库里找了好久,也找到了一些比较符合要求的文章,综合对比之下我最终选了一篇西北工业大学学报上的一篇关于MEMS技术的文章,这个文章比较长,但我觉得它的结构很好,有介绍,实验,分析及总结,还有很多图表附在当中,让人容易理解。
在翻译这篇文章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首先,在文章名字的翻译上我看了它的英文摘要里的翻译,但总是觉得没有遵从文章汉语名字,而是换了另外一种说法,在我看来却更能说明文章中所讲的东西,所以我没重新翻译,反而觉得把文章的中文名也按英文的表述方式写出来更好一些。我把它写为《两种微型制动器在流体分离主动控制中的应用》,这样我觉得更直观一些。论文摘要部分原文中的英文版本根本不是翻译原文的摘要,我自己又重新翻译了一下,文中的逻辑结构感觉很难用英语通顺表达,修改过几次,但感觉还是不能尽人意。觉得我把中文逻辑转换成英语逻辑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这篇文章的开头对所研究的问题中的概念和背景进行了简要的简绍,并把所要研究的课题和方向进行了说明,这对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这段属于综述说明性的中文,所以翻译还比较顺利,只是有一句“本文研究了采用MEMS技术制造的2类微型致动器„”感觉翻译成“This paper studied using two kinds of micro actuators„”有点不太妥当。
在翻译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图表要进行翻译,我都一一安要求进行了翻译,但其中肯定还有很多不妥之处,我以后要多加努力做的更好。最难翻译的莫过于进行数字性的说明,例如:“MEMS微型合成射流器结构尺寸设计如下:喷口横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长宽尺寸取值范围在100μm~1.5mm之间,深度为100~400μm;腔体横截面为正方形,边长为2.5~8 mm,腔深50~150μm。铜箔厚度为50~100μm;压电陶瓷片为方形,边长2~6 mm,厚度150~300mm。”虽然我用了好长时间但感觉翻译依然不尽人意,总是感觉有点太过于堆砌的感觉,不能够走到灵活多变,舒畅自然。希望老师以后能在这方面多讲述一下,以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最好能够给出一个例文。
对于翻译的这篇文章,虽然感觉翻译不是很顺利,其中也有可能有很多的不当甚至错误之处,但总体感觉学习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有很多的进步,对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有了一个等全面的认识,总之这是一次比较好的锻炼。
关于《科技英语论文写作》课程对俞老师的建议,我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1)希望俞老师以后能多讲讲怎样才能提高对科技英语即专业方面英语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或者平时阅读文献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建议俞老师有时间的话可以做几次学校范围的专题讲座,内容可以精炼一
些,或者只做某一方面的,例如论文的发表、评审,注意的细节,以及平时怎样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这样就可以是很多没有时间去听您这门课的同学照样学到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第三篇:文学剧本的写作格式 样本
(一)文学剧本的写作格式
文学剧本是电视剧的基础,由剧作者完成,是未来电视剧的框架,对未来电视剧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以及风格等作出明确规定。
就篇幅而言,一般情况下每集电视剧的长度加上片头片尾播映时间大约五十分钟,写成剧本大约一万五千字到两万字之间,包含的场景多则七十到一百以上,少则十几个乃至几个场景。也有较长的,如最近播映的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每集长度达九十分钟以上。有些系列短剧,每集长度不过二十多分钟,写成剧本也不过六七千字左右。
在对剧本的要求上,剧作者与导演视角总是有所区别,剧作者往往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剧本有更强的文学性和可读性,导演看重的是可拍性,注重剧本的情节和结构,讲究视觉效果,其文学色彩在拍摄中往往会被剥离开去,剧作者与导演对剧本的不同要求,也就形成了两种文学剧本样式,一种偏重文学性,另一种则偏重镜头感。
1、偏重文学性的剧本
特点:
(1)剧本不但是可供拍摄的(习惯上称为“可拍性”),而且也很注意文字语言的修辞和文采。它既为导演拍摄提供了基础,又能成为一种普通读者阅读的文字读物。
(2)往往以场景的时空变化来划分剧本的文字段落,但不在每次时空转换的时候标明时间、地点之类,而是通过对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3)不对拍摄技术作明确的规定(比如注明什么“特写”、“推”、“淡出”之类),而是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直接描写把内容暗示出来。
[示例一]
1921年1月的一天,午后。
伦敦,泰唔士河畔,码头上。
冬天的伦敦,细雨中,浓雾渐渐散开,但湿气还是时时扑面而来。接船的人群中,徐志摩身着深灰色长大衣,外裹一件雨衣,戴着礼帽,衣领也都翻立起来。他右手挎着一把长柄雨伞,左手捧着一束鲜花。一旁,站着刘叔和,也是一身御寒的衣着。
一会儿,一辆黑色小车驶近,停下,陈西滢从车窗内探出头来,抬手向徐志摩打了个招呼: “志摩,我先去把车停好。”说完,小车慢慢向停车场驶去。
停好了车,陈西滢向着徐志摩、刘叔和走来。
徐志摩: “来,来,西滢兄!叔和,这位就是陈西滢先生,说好了今天介绍你们见面的。”
刘叔和走向陈西滢:“久仰,久仰!志摩早就说了,您是大名鼎鼎的吴稚老、吴稚晖老先生的外甥!”
陈西滢: “叔和兄的大名,我陈西滢也早就如雷贯耳了。今日相识,十分荣幸。”
徐志摩: “好了好了,都那么客气做什么?以后,大家还要互相关照才是。”
刘椒和: “我们也算得上„同是天涯沦落人‟ 了。
不,这话不对,志摩的家眷一会儿就到,他不算沦落人了,不与我们为伍了!”
2、偏重于镜头的剧本
特点:
(1)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唯一的责任和目的,并不准备使自己的剧本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因此,多采用对动作或画面的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无可读性。
(2)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以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或镜)号,场面发生的地点、时间等等。
[示例二]
(1)校园(外 日)
俯看,浓郁的树木,古色古香的建筑。
越过大片树林,看见一片湖水。
湖光粼粼,杨柳依依。
湖畔的长椅上,相依相偎的恋人,埋头读书的学生。
对面,几幢红砖大楼,由远而近。
(2)机房(内 日)
齐雪竹坐在电脑前,专注地看着着电脑屏幕。
细长的手指在键盘上熟练地跳动着。
屏幕上出现一行行英文字母。
齐雪竹看着屏幕低声念着。
字幕:齐小姐:我们已于4月16日收到您寄的电子邮件,您在信中回绝了我校给您提供的入学机会及奖学金,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并祝您好运……
齐雪竹呆呆地看着屏幕,抬起双手,插进自己头发里,摇着头,痛苦而困惑,喃喃自语:天啦,这到底怎么回事……
声音越来越大,在大楼里回响。
(3)教室(内 日)
萧锋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侃侃而谈:……在我看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包含了中国人全部的道德理念。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想得到的,别人肯定也不想得到。譬如说……
呼机的响声。萧锋住口,皱着眉头往下看着。
台下,学生们回头看着,目光集中一个学生身上。
学生满脸通红,低头把呼机关上。
萧锋淡然一笑:譬如说,假如你是个老师,此刻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是你,那你肯定不希望听到这种声音。
教室里又响起了呼机声。
萧锋停住嘴,皱起眉头,看着底下的学生:谁的呼机?肯不能关掉?
学生相互看着,有人摸出呼机来看着。
萧锋神色严厉:把呼机都给我关掉!
有学生笑着:老师,是您的呼机!
萧锋伸手往腰间一摸,把呼机拿出来看了看,尴尬地笑了笑:哦,对不起!
学生们看着萧锋,哄笑。
(3)经常明确地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甚至详细地对摄制组的其他创作人员(导、演、摄、录、美——)也作出许多的较为具体的指示。
[示例三]
(1)外景。泰晤士河口,日落。风在尖声呼啸,宛如鬼啸。远景。小男孩匹普沿着河口岸边跑来,他沿着弯曲的小道跑向摄影机,摄影机用跟摇镜头拍摄。小道旁边竖着一个把犯人尸体示众的绞架,匹普经过绞架时抬头看了一眼。渐化。
(2)外景。教堂墓地,匹普的中景。他拿着一束冬青枝,爬过倒塌的石墙。当他从墓地和老坟旁边走过时,摄影机跟着他摇向右方。他走向其中一块墓碑,在它面前跪下,摄影机继续摇拍——现在是他的中景。
(3)中景。匹普跪在坟前,风还在呼啸。匹普拔掉一棵凋谢的蔷薇丢在一旁,又重新拍好土,然后把那束冬青枝放在坟顶工靠近有字的墓碑旁。树枝的折裂声。
(二)分镜头剧本写作格式
亦称导演剧本或导演台本,是导演案头工作的集中表现,是将电视剧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的一种剧本。
导演对文学剧本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将未来电视剧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诉诸文字,就成为分镜头剧本。内容包括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镜头长度等项目。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对电视剧全面设计和构思的篮图,是摄制组统一创作思想,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它有利于保证摄制工作的计划性。
我们把[示例二]改写成分镜头剧本,从中体验一下两种剧本的不同差异,也可看出编剧与导演不同的视角。
(三)完成台本
完成台本被称为镜头纪录本。是在整部影片拍完后,由场记完成的工作。任务是把拍成并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原原本本地纪录下来,并详细写明每个镜头的英尺数。它的格式与分镜头剧本基本相同,但对场景只作简略提示
第四篇:影视文学脚本写作
1、电视文学剧本是用文字描述、表达的未来影片内容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导演创作的依据。
2、从实用角度出发,专家们把电视剧分为肥皂剧、情景喜剧、情节系列剧、微型连续剧、电视电影等类型。
3、情景喜剧的基本模式:a、情景喜剧有固定的主要角色和基本环境。b、情景喜剧的题材远比肥皂剧广泛。C、矛盾冲突和情节发展依靠语言来完成。d、大部分情景喜剧会采用舞台剧的布景方式。e、情景喜剧每集会分成两大段落,称为“幕”。
4、在韩国,爱情剧是韩国电视剧的重要和主要类型之一,至今已出现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只爱陌生人》《青春陷阱》《爱上女主播》《蓝色生死恋》《情定大饭店》《美丽的日子》《冬季恋歌》《对不起,我爱你》《巴黎恋人》《巴厘岛的故事》《我叫金三顿》等。(写三个)5、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
6、中国电视剧样式多种多样,从形式体制上可以分为电视单本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等等。从题材内容上可分成历史剧、武侠剧、革命历史剧、农村剧、校园剧、都市情感剧等等。
7、情景喜剧特点:a、情景喜剧奉行快乐原则,发展搞笑艺术,有笑声,还有笑声里的思考。b、情景喜剧大都表现观众容易产生共鸣的人物,言百姓所言,说百姓之事,反映百姓的心理,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平民色彩比较明显。c、情景喜剧语言机智、幽默,具有表现性格、渲染气氛、启迪思考的重要作用。d、情景喜剧动作引人发笑。e、情景喜剧与一般喜剧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情景喜剧中多了一些来自观众的欢笑,在人物设置。情景、拍摄方式上也有区别。f、情景喜剧叙事方式多种多样。
8、动作性是影视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影视艺术区别于绘画、雕塑、摄影等一切静态造型艺术的根本要素.9、动作性是影视剧作构造冲突、推进剧情的根本动力。
10、为什么影视文学必须运用画面讲故事?A、画面叙事比语言文字的叙事更直观。B、叙事更丰富。C、更为贴近现实。D、更能表达情感。E、用画面塑造人物性格比语言文字更为形象。F、用画面讲故事更便于“声画结合”。
11、“脚本”的影视文学大体被分为三类:a:电影、电视剧文学剧本。b:电视文艺节目脚本。如:文艺专题片的解说词、MTV的歌词歌词、小品、朗诵诗、曲艺节目等文本。c:电视文学节目脚本。如: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小说的文稿。
12、电视连续剧是分集播出的多部集电视剧,其中主要人物和情节是连贯的,每集只播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但它也可以单独成立,只是要在结尾处留下悬念,以待下集时,人物与情节再继续发展。
13、影视剧本的文体特征:a、视觉的形象性b、影像的动作性c、造型的综合性d、展现的艺术性。
14、构思故事是影视文学具体创作工作的开始。
15、影视改编一般说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a、改编应当遵循改编者与原作方“互利互惠”的原则。B、改编成的影视剧应该与原作之间具有起码的相似性。C、艺术上的“知音”关系,是改编取得成功的最为坚实的基础。d、改编者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独创性,坚持艺术的创造性原则。e、名著改编的特殊原则。
16、影视改编的常见方式:照编、改编、创编。
17、照编:既是把原著内容不大变动地用影视方式体现出来。
18、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鲜明生动而准确的把文字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因素视觉化,是非常重要的。
19、素材(名词解释)是影视剧策划人、剧作家和各种造型艺术家在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材料,是题材的来源和基础。可以是现实生活的,也可以是历史的,还可以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传承下来的,甚至是一切原有的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下来的,包括自然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20、武侠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种:a、根据历史及现代的武侠小说改编。b、根据武侠小说及影视剧中创造出的英雄人物(如黄飞鸿)演绎出来的故事题材。C、根据现实生活或历史人物虚构出的武侠传奇故事,通常情况下都会尽可能地涉及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或事件。
21、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二是定型化的人物,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22、衡量剧本的好坏有三个标准,即政治价值、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
23、故事的可视性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判断:新颖独特、精巧离奇、动人、符合影视剧的叙事结构。
24、主题(名词解释)是影视剧作品要表现的意图与焦点所在,是将整个剧作中所有基本元素:人物、情节与结构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组合起来的统帅。
25、影视剧作品主题的类型:
(一)从社会理性角度划分:道德观的主题、社会观的主题、艺术观的主题。
(二)从主观情感角度划分:理想主义的主题、悲观主义的主题、反讽主义的主题。
26、影视剧作品主题的表现:用对白来表现主题、用人物来表现主题、用情节来表现主题、用结局来表现主题、用画面来表现主题。
27、如果说主题是影视脚本的灵魂,那么情节是影视脚本的躯体。
28、情节的构成有三个特点:第一,情节表现为人物的行动,没有人物的行动就无所谓情节;第二,情节表现为社会生活事件,没有社会生活事件也无所谓情节;第三,情节表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整体割裂开来,某些部分都不是情节。
29、淡化情节绝不是不要情节,只不过有意将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性”较淡化的体现出来,淡化情节是相对强化情节而言的。
30、散文化情节(名词解释)是指那种不注重人事进程的紧凑、连贯以及起伏变幻,而有意将生活片段“散漫”地呈现的那种情节。
31、场景(名词解释)其实就是具体的“故事事件”,是体现在脚本中的“情节点”,指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完成人物行动风险价值正负变化的叙事单元。
32、情节设计的四个原则:情节设计必须符合生活真实、符合人物性格、尽量避免俗套、最高任务是把好故事讲好。
33、戏剧人物必须具备下面的特性:首先人物必须具备人类的“普遍性”,其次,人物还必须有“特殊性”,再次,影视剧还需要人物有“冲突性”。
34、影视剧作人物的五个等级:a、动力人物(主人公)b、结构人物(事件构成的纽带)c、功能人物(协助动力人物实施行为)d、条件人物e、色彩人物。
35、动力人物:剧中正反两方面主人公。事件的发端,行动的决策,推动剧情发展的人。
36、强化的戏剧冲突:是指浓缩、综合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并强烈的加以表现的那种戏剧冲突。
37、影视剧戏剧冲突的特征:1.戏剧冲突是故事情节的核心2.影视剧戏剧冲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3.影视剧戏剧冲突的时空结构。
38、设计影视剧戏剧冲突的原则:1.影视剧戏剧冲突的合理性2.影视剧戏剧冲突的动作性3.情境性4.戏剧冲突与情节发展的同一性。
39、悬念: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引起观众的注意。悬念是影视剧编导吸引观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40、设计悬念两种方法:1.只简要的在影片开头部分提出激烈或生动的矛盾冲突,以使观众迫切想知道前因或后果的意念。2.特意让观众知道某凶险事件的全部真相,而影片中的主人公却还不了解,正入套中。
41、主流化叙事策略:指的是影视剧汇中着重表现的、弘扬的是主流文化所提倡的、鼓励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
42、商业化叙事策略:着眼于影视剧的收视率和市场的盈利,秉持这种叙事策略的影视剧不以创造性、美学韵味为旨,不追求思想高度和哲学升华,而以世俗性娱乐性为唯一的意义,当然尽量不突破主流意识的底线。
43、什么是叙事视角:作者必须创造性的运用叙事规范和谋略,使用某种语言的透视镜、某种文字的过滤网,把动态的立体世界点化(或幻化)为以语言文字凝固了的线性的人事行为序列。
44.结构在脚本上来讲,就是将故事中的人物、少许的对白、复杂的动作、危机、冲突、高潮与结尾等,做适当的处理,紧密的联结,合情合理地配合起来—一一开始、中间、结局——以期将故事能用最有效的方法表达出来,让观众有兴趣地去欣赏。
45、结构的主要任务:1.理线索、拧“麻花”;2.首要元素是构建矛盾冲突;3.终极目标塑造人物形象。
46、戏剧核是影视作晶全部内涵的生发点、核心,是思想、情感与素材形象初步艺术结合的意象实体。戏剧核,更确切地为其下定义,可称为“戏剧胚胎”、“剧作雏形” 即是:戏剧的题材、戏剧的题旨、戏剧的艺术基调(或曰艺术品格)。
47、影视剧的总体结构类型:1.戏剧式结构: 戏剧式结构又叫做“传统式结构”。戏剧式结构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传统”位置。所谓戏剧式结构,并非就是舞台上的戏剧艺术结构,但它又吸取了戏剧艺术结构中的一些重要元素。戏剧性结构的三个主要特征:一个是戏剧情节的贯串性,一个是时空发展的顺序性.再一个是整体布局的严谨性。
2、散文式结构;3.心理结构;4.混合式结构;5.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结构。
48、好的开端:一般说来,开始应该是:1.直接的纠葛的最初的开展。2.应该强有力,能够立即抓住观众的注意力。3.应该有力量推动以后一切的故事4.应该起得自然,应该是良好的开始。符合上述四点,应该算是好的开端。
49、迅速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那是编剧最难处理的一段。应该尽到下列责任:1.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2.要介绍重要角色的一切3.要说明以前的经过4.要创造必须的情调。
50、处理影视剧作的结局时注意:1.结局部应该在动作中进行表现2.在处理性格时必须注意掌握性格发展的一定限度3.在结局部对矛盾的处理也应注意掌握一定的分寸4.结局部应该干净利落,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51、影视剧人物语言的功能与特征:1.人物语言的跳跃性特征2.人物语言的表现性特征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4.语言的个性化与人格分裂5.人物语言的口语化生活化。
52、谈谈对韩剧的感受: 现在韩剧已经走入了中国人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了看韩剧的行列,也有人认为韩剧是典型的肥皂剧,没有什麽意义;但大多数韩剧是感性的,这种感性也就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最真挚的感情,让整天奔波于工作的人们可以感到一丝的轻松。而大陆的那些打打闹闹的剧情只会让人们感到更加的疲劳。也有人说韩剧都如出一辙,我不这么认为,虽然有些相似,但是要表达的情感却是不同的。我自己也关注了一些韩剧如:《浪漫满屋》、《天国的阶梯》、《继承者们》、《星你》等。
1、成为成功的作品,要有出色的演员,而韩国演员正是韩剧成功的主要力量。作为情感片,演员为帅哥和美女。帅哥集帅气与魅力,刚柔与专情一体,同时显得非常有涵养;美女一般都显得超凡脱俗,举止文雅、得体,专注爱情,这些在不同作品里都有不同的展现。
2、韩剧成功最大之处就在于它出色的剧情。剧情毕竟是一部作品的灵魂,非常成功的韩剧就在于它非凡的剧情。剧情不一定要有多复杂,像《my girl》,简单的剧情,却换来了巨大的成功。它也许并不特别奇特、刺激,它往往显得轻缓、浪漫,它往往使很多人融入其中、不愿走出韩剧的世界。走出韩剧,一切好像显得是那么的世俗,显得那么无味。因为很多人在看韩剧的时候早已注入了自己的感情,走出韩剧就如同丢失了感情。
3、边拍边播。在韩国一部新剧播出时,一般已经拍了,网络媒体对电视剧影响很大,如果一个声音一致,作家就会有所改变。边拍边播能让导演和编剧紧密跟着观众的喜好及时调整剧情,韩剧的拖拉不是编剧的错,而是观众的错。不是编剧的需要,而是市场的需要。韩剧特别重视细节,让人有亲近感和现实感,这些细节,实际是编剧留有余地,以便给下面的剧本创作留下空隙。
4、成功的韩剧得之于独到的文化。他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看法,有的是现代的全球化的,有的是民族的传统的。人物造型的变化更是非常丰富,从发型到衣着,无不折射着一种特有的气质。看韩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经配音后就变了味,配音后的韩剧好像缺失了很多感情。声音甜美,但往往很空洞。
总之,不管你怎么看待,韩剧的风暴早已袭来。它带给你的或许是轻松的喜悦,或许是淡淡的悲伤,或许陪伴你度过了漫长的时光,或许使你重新认识了爱情、家庭和人生。
第五篇:文学写作的意义
文学写作的意义
(2021年3月24日在紫阳的演讲)
内容提要:
回顾作家本人半个世纪的文学写作经历,结合陕西文学的发展历程,阐述新时代文学作品应有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以及审美取向。文学写作无用而有大用,在人生的途中一边把握好生活的指向,一边体察这个世界的情趣,吸纳文学前辈遗留的思想精华和艺术滋养,在大自然的万物生长中采撷生命之花,与时代同步,抵达向死而生的彼岸。个人感受的文字,是融入共性之大书的,不仅仅抚慰自我的心灵,且对于大众和社会的文明进程有益,给养育自已的时代以力所能及的报答。尽管年近七十,仍疲马三嘶,期望余生充满平和的诗意。
1.紫阳
紫阳这个地方,紫气东升。好多同学们可能觉得这个时间很遥远,我在四十年前就来过紫阳,也就在紫阳中学讲课。当时我也就三十郎当岁,没想到过了四十年,年近古稀七十的时候还能坐在这里,和朋友们和同学们交流文学写作,我觉得我是很幸运的。
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和贾平凹、商子雍来到咱们紫阳,住在河边的一个吊脚楼的居民家里。晚上山谷里一片漆黑,江水很幽暗,整个山城灯火辉煌。第二天早晨,用手掀开那个窗户,有一个木棍把它撑起来,看着河水和对岸幽蓝的山脉,觉得这个地方是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记得当时的向导,是我的文学朋友张宣强,也就一块儿下到河里划船。我是在北方生长的,很难见到像这么宽阔的清澈的河水,坐在小船上用篙划船。有时候逆流而上,感觉到船底在嚓嚓地响,贴着河床了。我说,这么浅的水,怎么能够把船浮起来,水的浮力很大。我记住了这条河的名字:任河。
自从那一年之后,一直到了新世纪,也就在2010年以后这几年,我又两次来过紫阳。一次是跟着省政协文史专家考察古村落,再一次和环保专家来考察南水北调的水质情况。今天是第四次到了这个地方,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有那么几次到了几百里之外的一个陌生地,可见我和这个地方是有缘分的。
2.《阅读徐山林》
后来,我到安康来的机会比较多。前几年我写了一本传记文学,叫《阅读徐山林》。紧接着,又写了一部《1983安康大水灾》。
徐省长这个人,我过去和他交往不多。到我五十七岁提前退休回到老家,有一天他让秘书开着车到我老家,来找我给他写一本书。我说,西安和安康那么多作家,我现在已经回到农村了,和我妈在地里种红苕种玉米。我已经变成一个像刘心武讲的一个养老金领取者,其他身份没有了。也只是写一些归园札记,每年在人民日报发一两篇,写乡下的现实生活。之前写了几十部书,不想再写书了。但徐省长非常诚恳,说就是要让那个写铁市长的人来写我,筛选了很多人你最合适。我说那就是把你写成钢省长,开玩笑嘛。
徐省长从小在安康长大,读的是挪威传教士的教会茅屋学校。他早年丧父,妈妈给富人在汉江边洗衣服,有次衣裳被水冲走了,工钱拿不到就得饿肚子。他长大后在一个织袜厂做童工,每天从汉江码头上挑煤,学做袜的手艺。解放后他加入了工会,又做了安康县团委干部,做《陕西青年报》安康记者站记者。后调到省上做记者,采访过全国有名的农民诗人王老九。我是步他后尘,于1975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分到团省委参与创办《陕西青年》杂志,整整比他晚了二十年,算是他的后辈了。当时和他一起的有摄影记者张毓秀,二十年后又和我做同事。张毓秀家在咸阳纺丝厂,是张艺谋的启蒙老师。我在写徐山林这本书时,张毓秀也参与了讨论。徐省长在七十八岁才从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退下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是陕西政界半个世纪这一历史时期重要亊件的见证人,深知其内幕。期间,回到安康当书记,又回西安当副省长多年,陪过多位历任省领导。作为安康之子,为家乡的移民搬迁、脱贫致富、慈善事业和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他爱好诗文和收藏,把若干万件书画集邮票证文物等捐给家乡,设立了“藏一角"博物馆。所以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官员,也是由笔杆子走上高官的,曾参与过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研究小组的工作,在实践中具有了领导才能。
我写他,单独采访他三四十次,录音的文字电子版有上百万字。参加座谈或采访知情人有上百人,几易其稿,终于成书出版。
3.《1983安康大水灾》
另一部《1983安康大水灾》,从初稿到问世,经历了三十年。
安康水灾发生后,我和路遥一行到安康讲课,在一个作家家里吃饭,地面上还是淤泥,就吃了一点大米粥和煮鸡蛋。我采访了好多人,写了一篇五六万字的《安康城沉浮记》,节选刊登在《报告文学》杂志上。当时立足点是反官僚主义,水灾前领导把鸡笼子都搬走了,老百姓不知情,正在办婚宴,大水就冲进来了。万里副总理来考察慰问,十几号地县领导被免职处分。文章借用了圣经的大洪水,讲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安康城靠近汉江。1983年的水灾是历史的重演,是在整整五百年之后的8月1号凌晨又一次发生的,非常神奇。自古人们依水而居,大水来了就迁到半山上去。过了一百年,人们又返回江边。人与水相克相生,这样便轮回迁移了多次,人们往往忘记了人与自然的规律。
文章发表后,涉及到被处理的官员,他们写信给杂志说文章不符合事实。我说,我写纪实文学,从来是无一字无出处,可以公开对质。杂志停刊后,也就不了了之。到了九十年代,我去了海南办特区法制杂志,有一天司法厅长习正宁说,徐山林省长来了要见你。徐省长说,你把写安康水灾的初稿给我,想出一本书。之后给我的是电子版,说打印了几十册,内部发给当地文史水文城建档案部门参考,当事人还在,出书怕惹事。到了2013年,水灾过去了三十年,事件像浑浊的江水也该澄清了,我又一次潜入史料中进行仔细甄别,与当事人重温旧事,写出了一本长篇纪实文学公开出版。一本书,积累沉淀了三十年,通过大水灾呈现出汉江历史文化和现实变迁以及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处境,了却了一桩心愿。
文学写作的意义,我想其一是价值观的诉求,二是一种美学情趣的体现。之后,我参与过古村落和南水北调调研活动,对这块朝秦暮楚之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先后两次到过汉江源头,走遍了秦岭南麓,写过几十篇散文随笔,涉及到水源地生态治理和补偿提案,呼唤国家宏观政策的平衡,一江清水送北京,也让这里的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4.《归园札记》
我提前退休回到老家,把一个废弃的小学收拾了一下,陪伴老人,晴耕雨读,想过一种简朴的重归农耕文化氛围的生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是罢笔不写了,却总是停不下笔。日常闲下来,就在电脑上敲字,陆续写了一些《归园札记》,没有想着可以发表。后来遇见人民日报一个编辑来西安开会,说你几十年来在人民日报发了不少散文,现在也可以写写乡下见闻给我们。我把一组文章投给她,说这正是鲜活的新乡土文学,陆续发表了多篇。之后结集为人民日报版和谷散文选《秋声》出版。
其中有一篇《傍晚村景》写割麦子,我到这个山坡像是一片割过了的麦子地,走近一看,麦子长得像麦茬,因干旱颗粒无收。其他埝地保墒,麦子长得很好。人民日报发表前,编辑电话问我,农业部长讲今年是麦子大丰收嘛,你改一下。我说这是我亲眼所见,渭北一带减产了,当然在中原和东北大地上是丰收了,我写的是事实。文章照原稿发表了。若知天下事,先问乡下人。这便是真实的生活,变成艺术后不失生活的真面目,才是真善美的价值所在。
5.《柳公权传》
我感觉现实题材,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总是有一些创作自由上的约束,我便转身潜入历史的天空,写中晚唐时代的书法家柳公权。
当时,中国作家协会有一套国家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从老子到冰心有120多名传主,在全国招标作者。我看到我的唐朝老乡柳公权在列,想着有书法家或唐史专家来写,一看招标结果,柳公权无人认领,我便斗胆写了两万字提纲投标,顺利入选了。千百万书法爱好者熟知颜筋柳骨,却没有一部相对完善的反映柳公权生平的传记文学,确因史料稀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我下决心梳理中国书法发展史和唐朝历史,把传主放在他生活过的八十八年的风云变幻中,写出一个人的仕途与艺术创造之间的奥妙。华商报报道说,和谷为柳公权作传挑战百万稿酬,我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套书的作者,大多是茅奖鲁奖或一线作家,多是报告纪实文学作家或诗人散文家或学者,擅长胡编乱造写小说的人,还有考据书法理论或技术的人不在此列。作品要求尊重历史事实,形象生动,可读性强,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
这对于古文底子比较薄弱的我来说,的确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知难而进,一个人的战争,只能胜不能败。翻阅历史典籍,徒步实地考察,走访民间传说,让想像力贴近还原柳公权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景,从中窥探瘦硬通神的书法创新的内在秘密,揭示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格魅力。因与权威文史专家在一些史实上的分歧,一度想放弃书稿,经与主编沟通,给予信任和支持鼓励,书稿终得好评并付梓出版,影响广泛。鉴古喻今,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其实,写历史也是在写现实,在时代与个人之间,一些道理是共通的。
6.《照金往事》
退休这十年,我给老家写了几本书,有写耀州瓷的《陈炉古镇》,写唐代书法家的《柳公权传》,写革命历史的《照金往事》等。
《照金往事》一书,也是写了三年,审读了三年,终于问世。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信仰共产党的理想,为劳苦大众谋解放,在照金点燃了星星之火。南有瑞金,北有照金,从照金到南梁到延安,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落脚点和出发点。1985年,我写了政界有争议的西安市长张铁民,为民执政,关注民生,改编为电视剧《铁市长》在中央台播出。当时我就想搞照金的电视剧,之后我去了海南八年,返回西安八年,回到老家后我又想把这个题材重新捡起来,先写成长篇纪实文学。这个题材,是刘志丹的弟媳李建彤写过,发生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政治事件,一群人被打倒,日后平反昭雪。
事隔多年,这一题材像是热山芋,炙手可热却很敏感,一些影视作品是绕着史实走,我还是鼓足勇气涉入这一领域,写出这段往事的苦难与荣耀。送审后,根据修改意见几易其稿,历经三年得以出版,获得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党建》杂志发文评价,是一部苦难辉煌的英雄传奇。
7.《春归库布其》
前年,我接到辽宁人民出版社编辑电话,让我采写鄂尔多斯沙漠变绿洲的故事。我在年轻时写诗,喜欢七月派诗人牛汉的诗,独自游历过那片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地方,写过几篇诗文。后来应人民日报约稿,写了六千字的报告文学《库布其,绿色琴弦》,反映生态建设的时代主题。这一回,写一个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民营企业家王文彪,在政府宏观政策支持下,从一个小盐场做起,通过三十年植树造林和生态企业,使二十万沙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并将生态模式推广到华北西北以至非洲,输出了中国智慧和经验。
我深入农牧民家庭和科研基地,以及豪华的世界沙漠论坛驻地,翻阅这一地域从凶奴时代到各个历史阶段,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蒙汉融合,从草木家族到各类人群的生存和精神处境,挖掘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刻主题。几乎跑遍了黄河大拐弯处的每一道沙梁和绿洲,写了这一代治沙人的命运故事。
出版方很重视这部书的创作,与京城多位报刊主编和作家哲学家科学家沟通其思想性和艺术构思,也把我写得有病住院了。一位辽宁女作家接力加盟,做了补充采访,完成了这部书的出版。并在北京举办了高端座谈会,这在我半个世纪的文学写作中尚属首次,得到了好评。入选2019中国好书榜和新中国七十年百种译介书目,翻译为外文进入国际图书市场。
一个人的文学写作,类似发乎情止乎礼,你的写作对象激发了你的真实情感,从而上升到一定的理,充分挖掘它的背景和内在特质,才能写出好作品。自我对于现实生活和这个世界的感受,在首先感动了自己之后,才能把这种价值观和美学表达传授给读者。它快慰了自我,将个性水乳交融于共性之中,与时代精神的脉搏一起跳动,才会赢得社会主流文化氛围和广大读者的共鸣。
即使一篇几百字的散文随笔,一首小诗,或者是一部影视作品,你想说什么,怎么说,首先取决于内容,其次是形式。华丽词藻,警言妙句一大堆,全是些心灵鸡汤,只能哄一些涉世不深的小孩而已。尤其是报告纪实文学,选准了题材是成功的前提,其次是调动自己的生活和艺术积累,以达到报告与文学性的统一。
8.舞剧
有人问道,你写过诗,主要是写散文报告文学,还写小说影视,甚至还做舞剧编剧,舞剧表现几乎没有语言,是怎么个写法呢?
八十年代后期,我把报告文学《市长张铁民》原著改编为电视连续剧《铁市长》,参与拍摄工作当场记,梦想当导演。王惠、任冶湘、李默然、陶玉玲先后参加出演,惠毅统筹,郑定于、韩小磊参与改编,万盛华、杨宝石导演。我与担任演员副导演的夏广兴结识,他后来从中国歌剧舞剧院到海南闯荡,我创办的海南文化传播公司与海南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一台由MTW歌舞组成的春节晚会,在南海上把船帆染成红色,叫《扬起红帆》,与夏导探索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新世纪伊始,我回到西安,夏导来找我搞舞剧《蓝花花》。我写出剧本初稿,之后被人搞走了,便想到把《白鹿原》改编成舞剧。陈忠实开始诧异,这还能搞成舞剧?我说,从中抽出小娥和黑娃的爱情,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的故事,《罗米欧与朱丽叶》《白毛女》就是典范。他应允了,和赵季平等艺术家参与剧作讨论,夏导执导,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搬上舞剧舞台。先后在北京保利剧院、北京大学、西安人民剧院公演数场,一票难求。
接下来,我和夏导带舞剧《白鹿原》班底,受邀陕旅集团华清池实景舞剧《长恨歌》07版改版,被出品人张小可聘为该剧文化顾问,请来原文化部长王蒙和陈忠实指导,举行高端论坛,提升了该剧的艺术品位,扩大了演艺市场。
退休回到老家,又主导了舞剧《孟姜女》的创作和演出,由夏导任艺术总监,与陕西师大音乐学院刘姬娜总导演合作,参加了省艺术节获精品项目。由此配合孟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数亿元文旅项目的拓展,为资源转型的铜川文化旅游市场增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学写作与其他艺术门类是同源的,舞剧也是借助于诗歌散文小说的根性元素,用肢体语言表达生活,演绎故事,呈现艺术审美价值的。剧本的文字表述,为舞蹈编导提供了故事情节和细节,及人物的内心情景,通过无国界语言障碍的音乐舞蹈表现,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娱乐的享受。
8.小说
小说,是继诗经汉府、唐诗宋词、散文八大家、戏曲而衍生出的文字体裁,有四大名著,《红楼梦》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近现代到当代,有建国十七年的小说代表作“三红一创”,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和《创业史》。陕西作家的旗帜是柳青,陆续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家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彥。有的作家写了多部长篇小说,陈彥从戏剧编剧转身写小说,几年工夫,《主角》一举摘取茅奖桂冠。似乎有点弯道超车,但戏剧与文学虽然归属不同体裁,在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及发现方面从来不分家,他是实至名归的。我曾为陈彥的剧作《迟开的玫瑰》写过一篇报告文学,他的艺术品位是为人称道的。当然,陕西有影响的优秀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不仅限于上述诸位,风格不同,时运各异,也是卓有成就的。
我的文学艺术写作在体裁门类上兴趣宽泛,繁而不精,凭着性子迂回于其间。我八十年代在《北京文学》发表过小说《土地》,有点乡土加魔幻。一部长篇《黑洞》在刊物连载未竟,去了海南八年,返回西安后又陆续以中短篇形式重新写出发表。散文的叙事性与小说的散文化,区别不大,有的编辑标明散文,有的归入小说,介乎其间总是以它对生活的价值观和审美诉求衡量坐标的。后以散点透视的结构方式,类似阿斯塔菲耶夫《鱼王》及格非《望春风》,以新的目光透视旧景,其自白往事的抒情风格充满诗意,阐述现实生活现象中的人性本源与道德价值和浓郁的乡愁,同一题材两个文本,《还乡》《谷雨》分别由作家出版社和陕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近几年,在连续写长篇纪实的同时,续写并修订小长篇《故里》和《海岛》,尽可能以小说笔法,从新的视角拓展散文的局限性,更便于发散艺术想像力,渲染故事的丰富性和斑驳色彩,以及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波澜。这个世界,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写出来了,无关追逐名利,暮年在精神上也就相对安然了。
这也可谓文学写作意义的一种叩问。
9.文集
2006年,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和谷文集》六卷本,陈忠实写了六千字《诗性和谷,婉转与徘徊》的序言多有溢美与鼓励,周瑄璞任责编。2019年,扩充为十四卷本《和谷文集》,由朱媛美任责编,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的十多部长篇纪实文学,仅作为节选构成一卷。出文集,传统意义上好像有生不立传、盖棺定论一说,有的作家健在时出了文集,也没什么忌讳。到了一把年纪之后,无非是梳理一下自己的庄稼做一次冬藏而已。
疫情期间,我在微信上看到堂侄发送了一张图片,是几百年前老祖先留下的分家契约,我大呼惊奇。上面写道的地名如二亩坪、五亩坡、崖背上三亩溜、八亩窝,过了几十辈人了,如今仍然沿袭叫这些名字。先人早化作泥土,土地不老,草木枯荣,一张草纸却幸运地流传下来,纸不遭遇火灾或被遗弃,可以耐活千年。
作为文学写作,文章发表了,出版了,收进课本中和经典选本中,收藏在图书档案馆里,在无情的时光淘汰中能够留下只言片语,那就是为历史文化的文明进程添了一粒米的养分,这是令不满百年的人生稍稍得以抚慰。古人讲的所谓的立功立身立言,文字让短暂的生命延长了,作家所记录的这个时代的缩影,留给后人去参阅历史的过往,得到一点启发和愉悦,也不失为文学写作的意义。
10.疲马三燍
文学写作,有先天的基因,更多的是后天的努力进取和积淀。
我上溯祖宗三代,大字不识几个,有一位堂曾祖父和文瑄,民国时代跟着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编纂过《同官县志》,这是我开始写作时才读到的。潜移默化,和氏家庭信奉耕读传家,敬重文化和知识。我的祖父喜欢编顺口溜快板,外祖父是秧歌伞头唱民歌,受其影响,我从当工人到上大学,就开始学习写诗。二十岁在校报发表处女作《实习小诗》,二十二岁与同学贾平凹出版抒情长诗《工农兵学员之歌》。毕业年当编辑多年,有一份职业养家糊口,业余写诗写散文写报告文学,从未敢有过半点懈怠。即使闯荡海南八年,还是告老还乡十年间,也仍然坚持读书写作。文学写作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息尚存,总是放不下手中的笔,每天不敲打键盘好像庄稼人不打粮食,算是白活了。
当然,写了那么上千万字,五六十部书,所谓著作等身,也大多只是速朽之作,不过属于敝帚自珍罢了。如今年近七十古稀之年,仍疲马三嘶,期望余生充满平和的诗意。文学写作无用,而有大用。在人生的途中,一边把握好生活的指向,一边体察这个世界的情趣,吸纳文学前辈遗留的思想精华和艺朮滋养,在大自然的万物生长中采撷生命之花,与时代同步,以抵达向死而生的彼岸。人的一生,生死二字,无非是生老病死吗?人一生的责任,不过是把老的送走,把小的养大,就这两件事。个人感受的文字,是融入共性之大书的,不仅仅抚慰自我的心灵,且对于大众和社会的文明进程有益,给养育自已的时代以力所能及的报答。
在座的同学们大多是文学爱好者,多读书,爱写作,主要是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提高审美意识。当作家的梦往往不可靠,不要抱有文学幻想,它是用来养心的。任何歪门邪道的出人头地,虚名头衔弄了一大堆,没有好的作品也就没有意义。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青年,像马拉松赛跑一样,起跑时几万人,潮水般汹涌,慢慢人也就少了,最后真正冲刺的也就寥寥无几。一些年轻人一下了看不透,觉得一生非常漫长,豪情万丈,好高骛远,到头来也许是空空的行囊。所以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六十年一个单元,他只活了六十二岁,留下了一部不朽之作《创业史》,他是我们的榜样,是文学力量的源泉。
年轻人朝气蓬勃,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应试教育的这个道路上也是压力山大,加油吧,朋友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