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6-发展模式20161209

时间:2019-05-12 15: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得体会6-发展模式2016120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得体会6-发展模式20161209》。

第一篇:心得体会6-发展模式20161209

心得体会6(宣传组 曾志刚)2016后12月9日

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已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旅游词汇。发展全域旅游主要有五种典型经验和做法。

龙头景区带动型

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围绕龙头景区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旅游产品和景区,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了“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其典型代表有:湖南张家界、四川都江堰。

城市全域辐射型

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依托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品牌、优越的的旅游产品、便利的旅游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务,以都市旅游辐射和带动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互补,优势互动的城乡旅游大市场。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其典型代表有: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地。

全域景区发展型

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厂矿、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心得体会6(宣传组 曾志刚)2016后12月9日

景”的城乡旅游风貌。其典型代表有:浙江桐庐、河南栾川、宁夏中卫等地。

特色资源驱动型

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路径,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其典型代表有:重庆武隆、云南抚仙湖、贵州花溪等。

产业深度融合型

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以及旅游业与文化、商贸、科教、体育、宗教、养生、教育、科研等行业的深度融合,规划开发出一批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跨界产品,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其典型代表有:南京江宁区、北京昌平区。

第二篇:小城镇发展模式

城市近郊小城镇发展模式简析

以宜昌黄花镇等小城镇为例

摘要: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建设已得到长足发展。国内小城镇数目众多,发展空间充足,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农村土地流转,为小城镇发展松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小城镇的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如何选择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宜昌夷陵区黄花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引进资金,发展生态产业,为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注入动力。

关键词:城市化小城镇发展模式土地流转

2012年中国城市化人口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城市化进程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将会进一步加速。小城镇是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场所,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城市化重要的途径。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要慎重选择发展模式,摆脱地理资源限制的小生产狭隘眼界,实现传统小城镇向现代小城镇的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式尤为重要,而合理的发展方式在实际中往往体现在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上。

1.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

1.1 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0.6%到1978年的12%,历经波折。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国内经济基础得到了空前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也相应提高。经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摸索出一套全新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方法。1984年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初,国家大力拖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到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已达到了36.2%。

进入21世纪后,市场活跃,经济体制发展日趋完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国家继续加大城市建设的投入和扶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依托自身条件和政策优势,发展形成了一批以某个城市为核心或多个城市核心的城市群及城市带、大都市圈,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发展。

1.2中国城市化的成果和问题

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建设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城市化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2.1中国城市化取得的成果

显而易见,中国城市化水平,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物质条件都得到了极大丰富。许多城市已经与国际接轨,成为全球或者是区域的功能核心。

1.2.2中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在城市化初期包括至今都以其他国家的特定城市为范本进行国内的具体城市规划设计,可能在对国外城市规划的成果和理念未完全吸收消化为己所用的前提条件下进行了国内某些城市规划,模仿甚至照搬其他城市的规划成果,随着城市的发展,原先规划的弊端开始在城市的生长过程中暴露出来。我们常将北京和莫斯科及巴黎做对比,三者在城市形态及结构上都大同小异,而在后来的发展中由于规划控制引导的不同导致最后三个城市的发展截然不同,北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与当时某些规划环节规划环节的确实或控制不到位有一定的联系。

大城市的无限扩张蔓延不仅对于大城市本身没有起到良性效果,其产生的回波效应又间接对周边其他小城镇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这样就会使城市的发展陷入大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挤小城镇资源越来越少的恶性循环。在规划中要形成对大城市的反磁力作用,就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大城市的发展,合理发展一些作为大城市功能配套的小城镇。

2.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态势

2.1小城镇发展的优势“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及小城镇,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这是基于小城镇发展的现实需要,应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大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动力不足。要发展小城镇,关键是要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实现小城镇的城市现代化是吸引劳动力转移的内因。

随着政策的倾斜和小城镇环境资源上自身优势的发掘开发,小城镇越来越为以生态开发为主的新兴产业所青睐。与小城镇相比,大城市虽然集中了社会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和劳动力,各类设施也相对完善,但是资源的粗放利用和人口的过度拥挤,使大城市的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与之相反,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一些新兴产业的带动,小城镇的现代化改造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硬件设施在逐步向大城市看起,得天独厚的人居环境造就了其相对于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以黄花镇为例,黄花镇位于宜昌市夷陵区的西北近郊,宜巴高速公路、宜秭和宜保省级公路穿境而过,镇政府距宜昌中心城区15km,交通便利。

依托其自然资源上的优势,重点打造“湖北建材大镇、宜昌旅游名镇、夷陵小康新镇”的品牌文化,突出新型建材、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实现了镇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以提高,2012年12月18日,黄花村正式撤乡建镇。

2.2小城镇发展的现实困境

作为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总体上看,城镇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现状,乡村产业化进程和市场化发展东快西慢,建设水平和空间发展东强西弱。有分析指出,目前我国设市城市661个,建制镇19369个,乡集镇16395个,两类小城镇35746个,分别是建市城市的29、25和54倍,这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存在的畸形现象。目前,宜昌现有建制镇66个,乡集镇82个,同样存在上述问题。

3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特征

一般习惯上会将小城镇按主导产业类型分为现代工业型、新型农业行、旅游开发型及综合产业型等几类,这里按城镇发展关系进行分类。

3.1 城市带动,城镇协作发展模式

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强化区域交通、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同城化”建设,构建包括周边小城镇在内的城镇协调区,形成小城镇与中心城市互为依托的城镇组群。在规划上,突出建立以“主城--新城--组团--集镇”为主导,由城及镇的全覆盖空间格局,推进小城镇在城市区域化进程当中的城市化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城市细胞分裂的微缩模型,在宜

昌总体规划中,夷陵区是其中心城区的部分片区,中心城区以行政,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及居住为主,拟将点军区作为宜昌新城进行开发建设,各组团分区分担不同的功能职称主城区的发展。城镇发展以旅游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在600--1000平方公里的空间里,形成城镇极核明确的城镇连绵带。而黄花镇作为其中的集镇之一,将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建材工业及旅游产业,服务于宜昌建设特大城市的发展。3.2城镇互动,城镇网络发展模式

以区域内发展基础好,带动能力强,集聚辐射效应能力突出的重点小城镇为核心,联合周边乡镇,加强产业协作、功能互补、生态共建和设施共享,形成“城镇联合体”。黄花乡撤乡设镇,内生因素在于撤乡设镇能使其区位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黄花镇境内现已开通旅游景点六处,年接待游客达110万,直接经济收入1.4亿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宜昌建设特大城市目标服务;而夷陵区重点工业园区之一的新型建材工业园入驻黄花镇,园内现已建成投产企业87家,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4亿元,则促成了黄花镇发展的外生因素。3.3城乡联动,城乡一体发展模式

以相邻地区若干乡镇单元,开展跨乡镇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以建立区域整体的产业经济增长机制,资源谨慎利用机制,人口调整重布机制,设施网络共享机制。在这一规划工作中,有必要强调城乡一体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发展城乡互补优势,逐步减小城乡差距,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宜昌城镇带建设的动力机制来源于工业。工业化所带来的巨额财政收入有效保障了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在规划、建设等方面的高投入,并大大促进了产业、人口集聚,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从宜昌市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结构来分析,宜昌市的第一、二产业比例已经由2000年的1:2.17上升到2008年的1:3.93,同时乡镇的工业发展也在快速提高,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如宜都市的红花套工业园、高坝洲镇轻纺机电工业园、枝城工业园、陆城工业园等。这些工业园为各镇自身的城镇建设提供了支撑,推动了沿江城镇化进程,从而推动宜昌城镇群的建设,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完善宜昌城镇体系结构,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发展目标。

3.4区域导控,城镇整合发展模式

在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区和旅游发展区等主题发展区内,以各类跨镇域主题式整合规划为抓手,进行区域整体的生态网络织补,城镇网络重构,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网络对接等规划工作,对小城镇建设发展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

3.5乡镇主动,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宜昌城镇群的发展建设,就要依托城镇特色产业化的推动力,大力发展壮大已有产业的规模,培育优秀产业企业的发展,推动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村镇面貌的改观,如龙泉镇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因稻花香集团的发展壮大,使龙泉镇变成一个工业重镇。黄花村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土地流转政策,将部分农用土地开发微生态农业、旅游业及地产商业项目,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区,加速改善了村镇基础设施现状。结语

小城镇是城乡一体化的纽带和城镇化发展的主力军,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其发展模式也不相同,实现小城镇城市化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合理选择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就要从区域整

体发展环境,上位规划总体目标,小城镇自身条件等综合角度出发,加快和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参考文献】:

胡跃平,陈伟.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的路劲选择与规划模式创新研究规划师20107

顾朝林,吴莉中国城市化研究主要成果综述

宜昌市总体规划

夷陵区黄花镇

纪晓岚,黄镇

政府工作报告2011 小城镇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华南理工大学 2002

第三篇:农村发展模式

对我国农村经济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12-15 浏览次数:15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还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阐明了农村经济问题在全党工作中的战略地位,也充分说明了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要从理论到实践真正的行动起来,尽快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30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倍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全国广大农村的巨大变化就是我们取得的成就的真实写照。

(二)问题是真实存在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问题也是突出的。当前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近几十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状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与此同时,城乡差距不断的拉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上,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已连续7年低速增长,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左右,扩大到3.1:1,城乡二

元结构的问题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符合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的,所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很紧迫的任务。

二、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这种设想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要点:

(一)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按照我国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的要求,到这个世纪中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农业现代化更是必不可少的了。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目前的我国现状来说,单靠农民和国家的农业投资恐怕在几十年之内是很难解决,建议可以灵活的适当改变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在农民承包优先的条件下,把多余的大片土地承包给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团体或个人,推行农业生产的“招商引资”。但他们承包后要求他们必须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这样不但能提高农业产量,而且他们所拥有的对市场的考察能力是单个农民所无法匹及的,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适时改变他们的农产品生产结构,又解决了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病,同时原有的农民可以继续呆在农业内部帮助农业生产,这样农业利润提高了,原有农民的收入比单个生产时还要高,同时又避免了单个农民生产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在这同时恐怕又要求全社会能够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要以为动摇了农民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像丧失了一切,失去了做主人的地位,可能还有人怕误入了资本主义的制度,这些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城市的广大工人阶级不是也没有土地吗,但事实上他们比现今的农民生活得更好,更有社会主义主人的荣誉感。

(二)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

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

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那么未来从事农业的人口的生活方式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和城市的从事工业生产或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居民没有区别,他们在农业承包商的农场或农副业生产基地工作,或者自己承包土地来进行农业生产,总之让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他们白天去上班,晚上回他们在“城市”的家。他们的收入分配基本遵循平均利润率来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在未来将没有农民的概念,换之以从农人员。现今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将来会逐渐淡化至消失,变之为城乡一体化,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桎梏必须要打破,这就要逐步实现城市化。

(三)由市场调节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生产结构,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我们吃过了计划经济的苦头,也初尝了市场经济的甜头。实践证明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最有效方式,市场也是经济发展平衡的自动稳定器。在未来的经济中,市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也不例外,土地承包者必须全面掌握市场的变化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的品种、规模;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发展规模和特色农业。在市场的指挥棒下,土地承包者也会根据需求来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现今的农产品积压低价的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同时,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在将来完全可以有较大的减少,农产品保护价以及对农业税的减免和粮食购销体系等制度完全可以取消,让农业在竞争的环境下发展得更好;同时又减少了国家对农业的大量投入,增加国家的税收。

(四)现有的五级行政区划设置改革成三级模式

现有的五级行政区划有着很多弊病,人员冗繁,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而且行政权力过大,阻碍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已经显示了很大的问题。当前农村经济中的县乡(镇)二级政府已经面临很大的问题,债务负担太重,政府正常运行都到了一定的影响,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行政管理人员过多不能不算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的汉朝时期,平均是8000多人养一个官吏,唐朝时5000多人养一个官吏,到了清朝时期,是1000多人养一个官吏,而现今,平均是40多人养一个政府官员,这样的比例不改是不行的。

对于在未来的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城市化的背景下,县乡(镇)二级政府是没有设立的必要的,甚至还会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因为在普遍城市化的背景下,乡镇级城市在机构设置方面会有很多麻烦,也不便于行政管理,同时农业现代化实现以后,也不再需要那么多政府来管理农业,政府的职能将聚集在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我认为未来的行政

区划应该设置为三级,即中央、省和市,将市的规模变小,这样不但解决了政府人员冗繁的问题,也能提高政府效率,更便于行政措施的施行,不会出现层层弱化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三、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对于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出路问题,对照上面的设想,大致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四项工作,将其总结为“四个重视”:

(一)重视农业人口再就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

农业人口再就业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话题,而所谓农业人口的再就业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人数很多,而且要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剩余的劳力将更多,如何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多少。实践证明,引导农民到城市就业是一个很好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当今农民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来源于非农产业。同时,实践也证明,农民在城市就业能够与城市居民形成互补,并不怎么影响城市人口的就业。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做好农村富余劳力向城市就业的引导工作,并逐步稳定在城市,为将来的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好准备。事实上,我国现在已有很多的农村劳动力都在城市就业。资料显示,2002年底,我国商业就业总人数为4970万,农民工1997万,占就业总人数的40%;建筑业就业总人数为3893万,农民工2959万,占76%;制造业中乡村劳动力4506万,占总人数的54%。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已经在各行各业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要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再就业,就必须为他们在城市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享受和城市劳动力一样的待遇和福利并平等就业,同时,也要为他们在城市定居提供便利,改革户籍制度就是必须的了。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所幸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实施了最大的政策便利。同时,要加大城镇建设力度,为农业人口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引导他们合理的流动,以防过多增加城市的压力。

(二)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目前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建议改革土地承包制,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政府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符合要求的就要

向他们承包一定的土地,让他们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有一定的对市场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

(三)重视招商引资,不但工业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发展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个人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要进行农业招商,也需要进行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把农民手里富余或生产效率极低的土地承包给承包商,让他们进行现代化耕作或者是多种形式的农业型生产活动。这项措施和吸引人才入农业交相呼应,那些大中专毕业生可以进入这些承包商的门下,进行技术研究指导或者是市场开拓。同时,小城镇的建设也要鼓励招商引资,这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化途径,江苏和浙江一带就有很多通过这种方式而成长起来的城市,都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好方法。

(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切实的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总之,农村经济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

第四篇:地区发展模式借鉴

地区发展模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杨星宇 社会工作2012级 1210010221要探讨地区发展模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首先要搞明白地区发展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社区发展模式的定义: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政府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居民的参与和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在参与守区发展过程的个人能力、公共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

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

1、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

2、注意通过培养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所介入社区的社区成员参与意识淡漠,缺乏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

3、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许多地方和地区发展模式不谋而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

(一)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是目标,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洁是形象,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既鲜明而具体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中国社会有着和谐共识的传统文化基础,注重乡土意识和邻里互助,又加上中

国政府对基层社区高度重视居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建设,这些都是适合社区发展模式的有利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可以通过地区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法得以实现

第五篇: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其模式心得体会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其模式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与某某老师3个小时短暂而富有营养的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及其模式的培训,在培训之中,我对信息时代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有所感悟,现我对本次总结如下:

1懂得了什么是幸福

作为一位老师,幸福就是学生能够懂得所教知识且能够在考试之中成绩优异,还有在教师节之时能够收到学生富有情感的短信这就是幸福。

2怎样打造自己成为名师

名师要富有感召力、影响力、亲和力、创造力。3懂得了什么叫5G 法则。拥有目标和梦想、收集技术资源、应用资源与技术、收获反思与完善、坚毅激情与感恩。本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我受益匪浅,并且我会用本次培训所得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当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高效快捷地理解我所授知识。

下载心得体会6-发展模式20161209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得体会6-发展模式2016120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http://.cn2009年08月14日 21:10深圳商报 美国模式 美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6年成立“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蒋伟涛(方塘智库学术委员、《豫村里的中国》作者) 目前来讲最具有潜力的特色小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

    卷烟营销发展模式探讨

    卷烟营销发展模式探讨 卷烟营销模式经过20年的发展,历经多次变迁,已逐步向科学、有效、合理、受控的方面发展和完善。但如何寻找更有效、更合理的卷烟营销模式,仍是摆在烟草行......

    未来养殖业发展模式

    未来养殖业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养猪业新的帷幕已经拉开,以创造生猪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这场新革命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三个方面:消费者需要绿色安全食品;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

    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浅析

    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浅析 文章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作者:吴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乔文(副所长) 一、美丽乡村发展模式综述 我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典型的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安吉模......

    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

    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加快函件业务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函件业务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1、函件业务是中国邮政的专营业务、主营业务,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邮政发展水......

    大剧院发展运作模式

    当下,国内各城市大剧院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投资和占地面积巨大,建筑风格卓尔不群,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面对如此庞然大物,如何养活运转一直处于试水区。作为政府大手笔投资的公......

    产业发展模式5则范文

    产业发展模式 立足标准化示范养殖园区建设标准要求,按照示范先行、规模高效的原则,“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工业化理念,探索运用多种发展模式,做强做大羊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