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大学生走访日志,家访心得体会
贫困大学生走访日志
一、走访基本情况 2009 年 8 月 26 日 上午 8 时,我们一行三人乘车前往此次受电力奖学金帮助的三名贫困大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本次活动于 11 时 30 分结束。本文是我们的走访日志,针对走访了解的实际情况,谈一些我们关于家访心得体会。
二、贫困学子家庭情况 **:家中只有一间大房子,一间小的厨房;其母常年身体不好,无劳动能力;其祖母由他家与他的叔叔轮流照顾;姐姐在**读大学,家庭贫困。刘 娟:我们的车绕了半天才找到她的家,其母腰间盘脱出严重,不能干重活,其父在板厂打工时不慎手被锯子锯伤了三个手指,至今仍浮肿,不能劳动。其祖母刚刚去世,花了家中不少钱,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才筹措到 7000 元学费和住宿费,但是生活费还没有着落。**:父母无固定收人,弟弟在念书,母亲体弱多病,家中生活困难。
三、贫困学子思想状况 这次活动使我们感触很深,觉得农村要抚养出一个大学生出来确实不容易,往往要倾其所有,才能供完他们的学业。
第二篇:贫困大学生走访日志
走访日志
(2011年8月22日)
走访人签字:
王方杰宋代江
走访对象签字:
穆星佳
一、走访基本情况
墩尚团委为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能圆他们的大学梦,团委书记王方杰、及穆庄村村官进行了走访。
8月22日,我们一行三人去了解穆星佳的家庭情况。走访中与其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对穆星佳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贫困学子家庭情况
穆星佳父亲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家庭就靠低保和母亲劳动的微博收入养活家庭,走进她的家里,看到的是有点灰暗的房屋,里面很少的家具,都有些年头了。
三、贫困学子思想状况
走访时穆星佳已经到校报到,根据她母亲说,她的思想状况良好,村里面以为她开出贫困证明,准备申请助学贷款。走出农村。门前泥泞的小道,有着太多太多他们早出晚归的脚印,或许他们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吧,要凭自己的努力,走出去。
四、走访活动的体会思考及对基层工作的建议
这些贫困学子都能体会父母的艰辛,除了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要勤奋刻苦,勤劳、朴素、吃苦、好学是我对这次走访的准大学生的第一印象,随行的一位同志在回来的路上不断的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可以建立跟踪联系卡及时了解这些大学生的在校情况,有哪些困难,及时帮助他们去解决。
(2011年8月22日)
走访人签字:
王方杰宋代江
走访对象签字:
孙茉莉
一、走访基本情况
墩尚团委为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能圆他们的大学梦,团委书记王方杰、及穆庄村村官进行了走访。
8月22日,我们一行三人去了解孙茉莉的家庭情况。她没有在家,我们找到了她的婶子。与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对孙茉莉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贫困学子家庭情况
孙茉莉母亲常年身体不好,常年服药。还有一个就读赣榆高级中学的弟弟,家庭就其父亲劳动的微博收入养活家庭。
三、贫困学子思想状况
走访时穆星佳已经到校报到,根据她母亲说,她的思想状况良好,村里面以为她开出贫困证明,准备申请助学贷款。走出农村。门前泥泞的小道,有着太多太多他们早出晚归的脚印,或许他们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吧,要凭自己的努力,走出去。
四、走访活动的体会思考及对基层工作的建议
这些贫困学子都能体会父母的艰辛,除了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要勤奋刻苦,勤劳、朴素、吃苦、好学是我对这次走访的准大学生的第一印象,随行的一位同志在回来的路上不断的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可以建立跟踪联系卡及时了解这些大学生的在校情况,有哪些困难,及时帮助他们去解决。
(2011年8月23日)
走访人签字:
王方杰衡媛媛
走访对象签字:
庄楠
一、走访基本情况
8月23日,我们一行三人去了解庄楠的家庭情况。她没有在家,我们找到了她的爷爷。与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对庄楠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贫困学子家庭情况
庄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年幼的弟弟属于留守儿童。常年跟着爷爷生活。具其 还有一个就读赣榆高级中学的弟弟,家庭就其父亲劳动的微博收入养活家庭。
三、贫困学子思想状况
走访时穆星佳已经到校报到,根据她母亲说,她的思想状况良好,村里面以为她开出贫困证明,准备申请助学贷款。走出农村。门前泥泞的小道,有着太多太多他们早出晚归的脚印,或许他们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吧,要凭自己的努力,走出去。
四、走访活动的体会思考及对基层工作的建议
这些贫困学子都能体会父母的艰辛,除了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白要勤奋刻苦,勤劳、朴素、吃苦、好学是我对这次走访的准大学生的第一印象,随行的一位同志在回来的路上不断的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可以建立跟踪联系卡及时了解这些大学生的在校情况,有哪些困难,及时帮助他们去解决。
(2011年8月23日)
走访人签字:
王方杰衡媛媛
走访对象签字:
庄宝祥
一、走访基本情况
二、我们一行三人去了解庄宝祥的家庭情况。他没有在家,我们找到了她的奶奶。与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对庄宝祥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贫困学子家庭情况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跟奶奶住,家中房屋低矮破旧,全家收入不多,全家聚少离多。
三、贫困学子思想状况
走访时庄宝祥外出打工未回,根据她奶奶说,她的思想状况良好,平时经常帮忙干家务,在校与同学相处融洽。
四、走访活动的体会思考及对基层工作的建议
通过这次走访我感觉到像这样的对贫困生的捐助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一方面让人感觉到来自党和社会的关怀,另一方面也鼓舞了这些贫困的学生,让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基层组织是国家执政之基,力量源泉、所以做好基层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多费一点精力去关注弱势群体,我觉得应该多组织这类的活动。
(2011年8月23日)
走访人签字:
王方杰姜亮
走访对象签字:
王荣
一、走访基本情况
8月23日,王镇长和我去了解王荣的家庭情况。与王荣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对她的家庭情况、思想状况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贫困学子家庭情况
父亲患有严重夜盲症,天色稍晚,就无法看到事物,需要有人带领才可行走。母亲做过三次手术,花费大量钱,其家中子妹过多,家庭困难。
三、贫困学子思想状况
走访时庄宝祥正在打扫卫生,根据与她交流,她的思想状况良好,勤俭节约,不畏困难,励志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同时王荣打算入学后勤工助学来贴补家庭。
四、走访活动的体会思考及对基层工作的建议
通过这次走访活动,我体会到对农村中这样的贫困生进行捐助是意义深刻的,他们由于家庭中某种困难而陷入困境,但党和政府不会忘记他们,及时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他们不抱怨不放弃,珍惜现有机会,感谢党和政府,努力学习,励志回报社会。
第三篇:走访日志
孩子,感恩吧!
——家访日志
这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让我有机会进行了教学生涯中的第二次家访,心里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和学生家长有机会沟通、交流;担忧的是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家访过程中,家长会从潜意识认为我们资历不够。但是基于对学生的责任心以及渴望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共识,我积极筹备、认真地开始了我的家访之行。
俗话说的好,“成功是给有准备之人的”。在家访之前,我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我对几个被访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行为规范等情况进行走访,到班主任郑光万老师那里了解她们更详细的情况。由于我走访的几个学生都是音乐特长生,于是我又和音乐专业老师李梅进行了交流,了解她们专业课方面的情况,结合她们9月份月考和期中考试的成绩,做个较为全面的小结,这样,我和家长谈起学生的情况时就有理有据,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全面而周到的。
由于走访的几个学生家长基本都是上班族,所以我选择了晚上第三节晚自习去她们家。11月19日下晚自习后,我搭上陈洁玲她们包的车(家长为了孩子方便和安全包了一辆能坐8个学生的面包车每天接送)去桔园小区进行家访第一站。由于事先和家长联系过,敲开家门时,她的父母早已在家等候着,并且茶几上摆放了好多水果,他们热情的招待让我放松多了。我把陈洁玲在校的学习、生活等表现向家长作了详细的汇报,对于她的缺点和不足,我比较委婉地告诉了家长,如弱势学科,学习上的不良的习惯,思想上的懒惰情绪,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改正建议。她的父母特别的感激,也表示以后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融洽的气氛中成功的结束了我的第一站家访。
11月23日下午没课,向领导请假到王甜家,她父母专门推掉了工作的事,在家等我的到来,让我十分感动,因为从小他们为孩子教育付出了不少,可以说费尽心机,由于长时间方法不对,养成了孩子学习没动力,生活上拖拉懒散的坏毛病,加上正值叛逆期,现在说什么她都敷衍,从不改变,让父母特别头痛。我认真地倾听父母的诉苦,真是百感交集,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幸福安逸的生活让他们迷失了双眼,失去了生活的动力、、、11月24号到28号是孩子们期待已久月假,住读生已有一个多月没回家了,走读生虽然天天可以回家,可是繁重的学习压力之后的月假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我借着这个机会,去了另外两个学生朱雅楠和马楠的家。朱雅楠的学习成绩较好,学习态度端正,为人乐观、开朗,而马楠同学好像就是个:“问题学生”。她上课时喜欢开小差、讲话,学习不是很主动,考试成绩靠后,尤其我发现她有点不自信、时常沉默寡欲言。来到她们各自的家,我才发现,这与她们的家庭教育和家庭背景十分有关。朱雅楠的父母教育方法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就是粗放式教育,不会给孩子巨大的压力,留给孩子空间,当孩子考试差了或是遇到了挫折,他们没有过多的埋怨,总是给她鼓励,让孩子有信心。而且在交谈中我发现她的父母表现出威而不怒,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特别能感染人。但是当我一见到马楠的父亲,就觉得他特别严肃,语言中表现句句出对孩子的不满,埋怨她学习差、懒、不自信、、、我在一旁听着就有点坐不住了,马楠胆怯地坐在一旁,低头不语。她父亲从农村通过自己辛苦努力考取大学,自己奋斗事业,组成家庭,因此他对自己的孩子期望特别大,从小就让马楠学习各个种乐器,学习更是十分重视。给她请了很多家庭老师辅导,家里的家务活从不让她干,每天都是把饭做好等她回来,衣服从不让她自己洗,连内衣袜子都是妈妈洗的。唯一的要求她做好的就是学习,可是却事与愿违。这次期中考试,马楠是班第上70名,下滑了20多名。我看到她父亲失望的愤怒的脸,马楠害怕的小心的低着头不语,尴尬的气氛让我不有点不自在。最后我打破了这种尴尬,告诉他父亲要多看看孩子的优点,多表扬她,给她信心,帮她走出困境。
家访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内心百感交集。我所辅导的几个学生家里经济条件都十分好,可是
说没有后顾之忧,不像那些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孩子。她们每天不用自己洗衣服,做饭,穿得不仅暖,而且好,吃的有营养,可怎么就是缺乏乡里孩子的那股上进、自信、爱拼的劲头呢?每天对着父母的付出已麻木,已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学习上怎么会有奔头呢?
当然,孩子们的这些缺点家长也有责任,我们给孩子的应是精神多于物质!
孩子们,老师要跟你们说,多看看母亲开始有皱纹的脸、父亲那开始有点蹒跚的背影,留守同学的生活、衣着和饭菜,没有父亲接送、母亲的唠叨,再看看你们的生活,是不是时刻有父母的呵护,你感觉到你有同学得不到的幸福生活吗?感恩吧,班会感恩课,你流泪了吗?
学会感恩,拿出行动,努力学习,自立自强,为人正直、、、让妈妈爸爸的爱有回报!
第四篇:家访日志
家访日志一
2013年7月28日星期日天气:晴
这一天,天气晴朗,烈日炎炎,在这样的一个夏日,我和朋友踏上了去秦皇岛的列车,这次出行,不只是旅游,我还背负着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家访。
车辆121班李林同学的家就在秦皇岛市,在结束两天的游玩之后,我打通了李林同学的电话,约定了家访时间,便来到了李林家中。见到了和蔼的李爸爸和李妈妈,在交谈中我得知,李妈妈是位医生,李爸爸也是为教师,家境优渥,同时,对李林的成长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交谈中我们得知,李林虽然是独生子女,但却非常的懂事,父母身体不好,他在外上学,每周都会打电话关心父母,在家中也会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事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同时,我对李林父母详细介绍了李林在学校的一些情况,父母表示很欣慰,同时,就转专业问题想我进行了咨询,机设和车辆两个专业的就业方向,考研难易,以及发展前景,我都对家长进行了详细介绍,家长表示会好好考虑,并且尊重孩子的决定。
下午,从李林家出来,我们就直奔火车站了,车窗外阳光依旧明媚,这是一次愉快的家访,相信,李林同学能够取得更加的进步。
12级辅导员宗银雪
家访日志二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天气:晴
今天是个凉爽的天气,今天我要去测控123班的学生赵文文家进行实地走访,一大早我就乘公交车来到了清河县连庄镇。赵文文的父母都在,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交谈。
因为自身年纪比较小,所以,在家访之前,我很紧张,怕不被重视,但是在交谈中,文文同学的父母都很和蔼,再加之是老乡的关系,老乡的亲昵很快就取代了先前的紧张,他们对我介绍了赵文文同学从小的一些成长情况,并表达了对孩子成才的殷切期望。
在交谈中,我对家长的一切顾虑,以及现在测控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形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家长表示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孩子以自己的兴趣为基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家长对学校的一系列的管理措施表示赞同,在得知学校今年将举行110周年校庆时,表达了对学校的祝愿,预祝学校的校庆活动圆满成功!
下午回家,我又对何理,张鹏飞,郭楚等三名同学进行了电话家访,与他们的家长进行
了认真的交谈,何理同学是预科生,满族,张鹏飞同学家庭经济困难,郭楚同学成绩名列前茅,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在家访中,父母表示对学校很满意,孩子在校一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学校与家长能够加强联系,为促进孩子成长共同努力!
12级辅导员宗银雪
家访日志三
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天气:晴
今天,我通过电话对肖宇晴,王阳旭,杨蕊,戴帆婷,张冰川共五名同学进行了家访。就学生的表现,我对家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跟家长的交流,我对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就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还征求了家长们的意见。
在家访中,最让我心疼的就是肖宇晴和王阳旭两个学生,他们都是孤儿,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庭条件困难,但却都坚定着“我要上学”的信念,从农村走向了大都市!这两个学生跟其他学生一样积极乐观向上,充满了青春活力,在学校都担任学生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分子。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信念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被艰难的生活打倒,因为他们的身后有我们一群人在支撑着他们,加油吧,我亲爱的学生,相信更加辉煌的明天属于你们!
12级辅导员宗银雪
家访日志四
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我对之前几位学生的家访记录进行了整理。通过家访,我发现了学生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使我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一些学习成绩稍差点的学生我也发现了他们的问题症结所在,这样做起工作来也更加的游刃有余,效果也更加的明显。家访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项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对提高工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通过家访,带去学校领导、老师对学生和家长的问候,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听取家长对于学校在人才培养、日常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增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切实使学生及家长感受到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家访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希望这项工作以后可以坚持的传承下去,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12级辅导员宗银雪
第五篇:家访日志
家访日志
家访对象 : L同学
家访时间:2012年9月25日 傍晚
学生家庭住址:
L是我今年新接手的高一4班的一名同学,开学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他。新学期的第一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们从不同的初中升入高中,尽管彼此不熟悉,但是面对新老师新同学,大家都想给彼此一个最好的第一印象。因此我让学生用英语轮流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学生们一个个站起来,很积极的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等,并表达了想尽快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的愿望。唯独L, 别人讲的时候他目无表情,不感兴趣,呆坐在座位上。轮到他了,站起来,一句话也不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肯说,我问:“能不能简单介绍一点呢”?他很干脆的回答:“我不会”。因为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不想让他这么快就成为“异类”而被其他同学记住,所以就让他坐下,淡化了这件事。课后,我查了他的入学成绩和期初成绩,感觉他的英语不是很差,不至于连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都不会。那么,在那样一个应该还算是友好轻松的课堂环境下,他为什么不愿意参与其中,而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呢?我很是疑惑。后来几天的课堂上,他也几乎一直都是在沉默中度过,似听非听,脸上的表情总带着和年龄并不相称的冷漠和沉重,似乎还有点忧虑。
这些是我对L的第一印象。尽管我只是英语任课老师,不是班主任,可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能积极快乐的投入其中,学得轻松而又成就感。L的表现与我的课堂风格格格不入,我很想问问他鼓励他多开口,可他一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样子让我不敢轻易去试探他,经验告诉我,在没有弄清楚具体情况时就试图去了解一些别人并不想主动告诉你的事情,往往会弄巧成拙。正好,市教育局和学校号召老师进行家访,于是我第一个就想到了L,如果我想走进L的心灵,那么先走进他的家庭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法。
我和L的父亲电话预约了一下。他父亲很是热情,非常欢迎我去家访,但是地点却不是他家,而是在他家开的一个房产中介。既然家长说去家里不方便,那我也不能勉强,于是我就在一个小小的中介所里和他父亲聊开了。让我觉得意外的是,他父亲为人开朗健谈,和儿子的沉默寡言截然相反。本来我还猜测是不是由于家长对L的教育造成他这种不愿与人
交流的自我封闭心理,但从谈吐中我发现他父亲还是很明事理,对儿子的管教也不是那种粗暴野蛮型的。我正在纳闷的时候,L的父亲说了一句:“儿子以前像我,活泼好动,爱讲话,可是现在像变了个人一样。”原来,几年前,L的母亲不知怎么得了一种怪病,会毫无预兆的突然失去正常行为能力。跑了很多医院,都查不出什么原因,精神科的医生说这是很奇怪的病例,到目前医院只见到过两例这样的病人,而且没有治愈方法。家里人为了L母亲的病伤透了脑筋,看病的钱自然是花了不少,小小的中介这几年由于限购令的颁布生意也越来越难做。L每天早上起床或是傍晚放学回家内心都是忐忑不安,不知道今天要面对的是正常的母亲还是不正常的母亲。正常的时候对孩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不正常的时候只能躺在床上,一切都需要人伺候,而且神智不清醒。我突然能理解为什么L的父亲选择我们会面的地点不是家里而是这个小中介的原因了。家里这种好一天坏一天的日子已经过了好几年了,无数次有了希望但很快有陷入失望,L从一个无忧无虑的阳光少年,慢慢变成了一个不爱说话,整天心事重重的“闷葫芦”。在校不爱说话,深怕其他老师和同学问起他家里的事或者发现他有个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的母亲。回家虽然听话懂事,还能帮着给母亲端茶递水,但是也很少有灿烂笑容和小时候回家眉飞色舞的描述学校趣事的模样。L的父亲也觉得很无奈,他每天除了照顾中介生意就是忙着带L的母亲到处寻医问药,孩子的学习还算自觉,基本上不需要家长操心,但是孩子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就实在是顾不上也没什么好的开导办法了。面对我的家访,L的父亲显得尤其高兴,一遍又一遍的拜托我让我多帮帮他儿子,严格一点凶一点都没关系,只要多关心关心他,多和他谈谈话,多开导开导他。做父亲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呢?
从L家的小中介出来已经接近晚上8点了。我看着周围的万家灯火,想象着此时大多数家庭都应该是团聚在一起享受天伦的情景。不知道今天L回家见到的母亲是怎样的呢?虽然今天的家访解开了我心中关于L为什么总是沉默寡言发呆忧愁的谜底,可我的心中并不觉得轻松。作为任课老师,我应该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也许这个过程会比较艰难,但我相信我会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给L的心中带去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