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 心得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作为一名双语班的教师,我认为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 这就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第一、采用原版教材
近些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自由与宽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在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强烈要求下,我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与学科相关的资料。课后,我有时也布置一些双语作业。
第二、创造双语环境
教育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意涵,对学生的培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我注重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和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使学生感到换了一个全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班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我还不定时地组织学生收看汉语影视节目和收听汉语广播;在班会课上组织汉语故事会、朗诵会。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文艺演出、文化节等活动中,我鼓励他们多拿出些有质量的汉语节目,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这点谈不上技巧和经验,但它对于双语教学特别重要,尤其在我校,双语教学还是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太多的氛围,学生汉语基础不是太好,若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双方面的思想工作,往往会出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的境况。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的目的,端正好自己的教学动机,不能只为课程、专业建设,甚至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量。要做到对双语
充满激情,必须有良好、单纯地动机,对于我个人,当初教学的目的,完全只因自己喜欢汉语,热爱汉语,而非其它,只有这样,才会勇敢面对、解决以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对于学生,必须让他们明白双语教学的意义、目的以及汉语和专业汉语等对他们今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工作都必须在双语课开课之前做好,而且不能空洞,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从心里上能够接受双语的教学,对双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期待。
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张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我们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对中学生来说,打好汉语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是决定双语教学是否能向着大家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一个重要保证。
第四、注重自身修养
教师的亲和力,青春活力和人格魅力是双语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富有个性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眼球”。过去以“说教”为特征的教学,对新时代的青少年缺乏应有的感染力,“亲其师,信其道”才是教育的真谛。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做长流常新的“活水”,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双语教育的出现是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双语教学的探索顺利成功地进行下去,只有通过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理清思路才能完成,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尽我的微薄之力,为的双语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数学论文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三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以学生心理特点改革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课题,使学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现从几个方面简论如下:
1、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2、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谐音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数是3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2位数的乘法知识,我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
在讲解准备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由于我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3、合理组织,张弛相间。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3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地利用了课堂。
4、由直观教学入手,促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记忆知识。对待三年级学生不能依然停滞于这样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
5、负迁移的干扰。
学生原有的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这是知识的正迁移;也可以干扰新知识的学习,这是知识的负迁移。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做法是:
1、温故知新。三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占全年教材的近
一半,出色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赖于一、二年级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抽出整段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一、二年级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2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听算训练题目,有计划的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练习。使旧知识对学习起着正迁移作用。
2、运用比较。当新旧知识技能一0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经验的干扰。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我便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向迁移作用。
3、改错练习。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到从正确的方面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注意到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其中 ①是针对学生法则中“被除数和除数划去相同个数的‘0’的相同这一关键词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②是针对学生对余数的位置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③是针对“补0”有模糊认识提出来的。这样,既从正面讲清算理,又从反面加深理解,互相配合,使知识掌握更牢固。
三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提高三年级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再是难题。
社会和谐发展心得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对国家各项重大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比如祖国的航天事业(嫦娥探月,神七飞天),比如祖国的农业科技进步(粮食高产稳产,自给自足,而且出口),比如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全面取消义务教育收费),比如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新型合作医疗普遍覆盖)。还有体育事业(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并且中国队名列金牌榜首位)。每一位中华儿女都为祖国的文明和谐进步而自豪,都深深感到这是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带来的巨大成就。
我们身边的一系列发展变化,也昭示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所催生的文明和谐进步。细心回味一下,就会有深深的感受。
以前农村割麦子,总是用镰刀,我小学时候一篇课文《送水》,就是描写麦收的,农民们在麦田里一字排开,挥舞镰刀,挥汗如雨地割麦子,接下来还要脱粒。不仅费力而且费时。南征北战的“麦客”一度很吃香。改革开放以来,割晒机、联合收割机日益普及,而且跨区作业,南征北战,一大片麦田,几个小时就收获完毕,净粒入库,麦秸也处理完毕,把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三夏也不再算是大忙季节。
以前农村盖房子用自己烧的青砖、红砖,很多都是表砖结构,比较低矮,现在绝大多数农户盖房子都是用机制砖,全部是卧砖结构,有的盖起小楼,同样用钢筋水泥,浇筑圈梁,结实多了,也美观多了。
以前乡村的公路狭窄,坑洼不平,现在笔直、开阔、平坦;以前我从石家庄到邢台出差坐长途公共汽车,需要4个小时,现在高速公路通车了,从邯郸到石家庄,用时已不到两个小时。
以前物资短缺,流行布票、粮票、肉票、糖票,改革开放进程中,随着物质产品日益丰富,这些票证都进入了博物馆或个人收藏夹。人们可以方便地买到各种日用品,品种、档次更齐全。
以前黑白电视机都很少,现在黑白电视机基本上没有多大市场了彩电流行,超薄的液晶电视也在陆续进入千家万户,有线数字电视使得人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细分化、专业化;以前电报业务很吃香,现在已经基本上取消了;以前主要依靠被亲切地称为“绿衣使者”的邮递员把亲人之间的温情传递给千家万户,现在信函的书写和邮寄,已经变成表达怀旧或浪漫的方式了,更迅捷的网络联系、手机、电话、传真联系日益普及。
在石家庄,原来街头的公共厕所是要收费的,现在都不收了;原来到公园游玩也是要买门票的,现在绝大多数公园不用买了;公园街角的盆花最初摆放时,曾出现市民搬到自家家里的情况,现在,人们的文明素养提高了,再也没有发生过这种现象。以前空气质量很差,东明渠臭气熏天,裸露的废弃铁轨旁杂草丛生,如今,环市区的民心河已经完全取代了这些旧貌,沿河成为美丽的宜人的景观带。
我刚参加工作时,用286微机打字、操作统计信息处理程序,就感觉到便利,现在手提电脑都用上好几年了,汉字输入系统更新换代也非常快,更加便捷,互联网简直成了“万事通”,查询资料异常便利,通过互联网与广大范围的人们沟通“无障碍”、“无极限”。
以上我所感知的发展变化,主要是以我的经历来写的。您有什么感知,都来说说吧。
说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坚持科学发展,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还会感受到、享受到更多的日新月异的文明和谐进步
第二篇:论文心得
论文心得
时光荏苒,我的毕业论文已经基本完成。回顾这段经历,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进入状态,再到思路逐渐清晰,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论文撰写终于渐入尾声,整个撰写过程我收获颇丰。不仅对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而且在一次次跟导师沟通论文的修改过程中耳濡目染,导师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笃实专业知识使我对大学这年的生活再一次审视,时我也收获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在这几个月的奋战中,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郭强郭老师,本次论文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我的指导老师的认真负责以及精湛的专业知识。同时,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母校这四年来对我的悉心栽培。
在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我的论文题目定了下来。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问题以及对策》。之后我便立刻开始翻阅大量文献,着手资料的搜集工作。当面对浩瀚的书海我有些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在导师细心的指导下,终于使我对撰写的方向和方法有了突破。一篇优秀的论文不只是写出来,更重要的是修改出来,这需要更多的是耐心,还要用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收获很多,我终于完成了所有打字、绘图、排版、校对的任务后整个人都很累,但同时看着电脑荧屏上的毕业设计稿件我的心里是甜的,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毕业论文的撰写给了我留下难忘的回忆。在我徜徉书海查找资料的日子里,面对无数书本的时候,最难忘的是每次找到资料时的激动和兴奋;在我为了论文赶稿到深夜的时候,最难忘的是看着自己亲手打出的一字一句心中满满的喜悦。这段旅程看似荆棘密布,实则蕴藏着无尽的宝藏。我从资料的收集中,重新复习了很多学过的专业知识,让我对我所学过的知识有所巩固和提高,并且对这些知识进行整合,学以致用。在整个过程中,我还学到了新知识,增长了见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依然会不断地充实自己,争取在所学领域有所作为,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最大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也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的学业和论文的研究工作中无不倾注着老师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老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受益匪浅。从指导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人的道理。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感谢您的悉心指导与无私付出,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今后的工作学以致用!
第三篇:论文心得
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新的学科: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我觉得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师范生非常有用,因为教师是个离不开“研究”的职业。而这门课程讲的就是如何研究,是让我们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基础”,就是为以后的教育生涯打基础。
这门课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教我们怎样写出一篇论文以及怎样做好文献综述。众所周知写论文之前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做,就是要先对想要写的论文做一份文献综述。那什什么是文献综述呢?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呢?怎样写文献综述呢?通过了老师的教学,以及自己写成的第一篇文献综述,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什么是文献综述,通过老师的讲述,我知道了,文献综述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成的。
那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呢,我认为有几点好处: 一:写文献综述可以让我们熟悉老师教给我们的关于文献这方面的知识,及时的巩固,并且融会贯通。
二:我们通过查询已经出现的关于我们自己所要写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所要写的论文都有哪些已经被人研究出来的成果,不用去再研究了,可以直接借用他人的成果,这也是写文献综述的一个重要目的。
三:我们通过文献综述,找出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给我们的研究成果提供理论上的证据。
再说一说怎样写文献综述吧。我第一步是确认了题目,然后又修改了几次,最后定下了文献综述的题目。既然题目已经拟定,相当于已经确定了所要写论文的主题,接着我就要去查询有关与我所要写的文献的一些研究成果和资料。然后我去了图书馆利用网络找到了很多这方面的论文和资料,又找了许多相关的书籍,用笔划出有用的观点。然后借用那些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来丰富我所要写的文献综述的骨架,慢慢的我的文献综述就成形了。最后我经过仔细的检查、删减、添加,我的文献综述就这样的完成了。
通过了这篇文献综述的写作,我自己也收益良多,学会了原来计算机还可以这样的用来学习,让我产生了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也明白了应该怎样的去查询资料,而且我觉得在查资料过程中,步骤非常的繁琐,因此我们要非常的细心,也要有很好的耐心,才能在众多的资料中找出自己所需要的观点,成果,为下一步的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第四篇:论文心得
从选题到开题报告,到外文翻译,再到整理开始写论文,我的毕业论文前后用了大概三个多月的时间。我选的题目是《简单生成函数及其应用》,这三个多月的的毕业论文搜集与写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毕业论文的写作让我真正体会到一次做科研的感觉,从提出这个问题再到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处理问题过程中的困难,都要通过自己思考还有老师的指点来解决。
选题之后,我下载阅读了大量有关的文献,准备开始写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我们的实验的主体是生成函数的应用,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仅是知识的实践与运用,也是一种意志力与吃苦精神的培养和锻炼。
写作的后期就是撰写论文的正文。将这些数据作为客观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参考大量的文献,开始写毕业论文的初稿,交给指导老师老师进行审核。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又翻开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等相关科目的课本这几年学的一部分知识,以及在未来即将学到的计数组合学。将这些只是运用的实际中时,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复习,更是一种提升。一切理论只是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动手去验证理论,我想关于毕业论文的这一部分知识我肯定会印象深刻。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对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基本掌握了其运用的方法和技巧。明显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应用,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能够全面地分析问题,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问题的主次两方面;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要看到其内在的共同点和外在的相互作用之处,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有现实意义;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得到更好地检验和提高。
大学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般飞逝,毕业论文的写作业预示着大学已经到了尾声,我怀念四年里的点点滴滴,怀念每一位老师同学,怀念母校的一草一木。毕业后,我会把这四年所学的到一切用于以后的服务社会。
最后,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五篇:心得论文
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心得
——谈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体会
参加完二○一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感觉只有一个字——累!三天紧张拼搏的日子已经过去,时间飞快走过的感觉仿佛依旧,充实忙碌的情景依然时时浮现眼前。在培训期间我们学到了我们渴望已久的知识。数学建模的感受和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对数学建模的独到体会和对自己的锻炼。经过这次培训与竞赛,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拓广了对数学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
以前,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永远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特别是数学知识。只是沉溺于解题和公式的推导所带来的乐趣中,很少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自从参加了数学建模集训-竞赛的整个流程后,才真正踏进数学的殿堂,原来利用数学的知识还可以解决工业、商业和农业等生活中的问题。
数模竞赛的题目往往是从日常生产生活中提炼、抽象出来的,尽管题目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简化,但对于我们这些仍在学校里求学而并未遇到过如此复杂问题的学生来说,并不简单。有时我们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有时我们面临的却是零数据,无论何种情形,问题的解决都很让人头疼。不过这并不要紧,我们是勇敢者,既然已经选择了挑战,无论多艰难都要坚持下去,绝不退缩,在纷繁复杂的题目中寻找规律,运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加以解决,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类,并逐个击破。
二、团队合作
三天三夜的时间面对同一个题目,不仅仅是紧张枯燥、机械乏味的脑力劳动。每一个成员都是那么的努力,只有真正参加了比赛的同学,才能体会到一种与集体融为一体,与数学融为一体,与竞赛融为一体的感觉。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我们不建议论文只由一个人来写,而应由队伍中的所有同学共同完成,以体现每个人的特点、反映每个人的智慧。分了工并不是说大家各自为正、互不交流,而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合作。遇到问题时,大家需要共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理解同伴的想法,最后将意见统一起来。有的时候即使自己感觉别人不对,如果多数人意见统一了,也最好能同意他人的看法,这需要对队友充分的信任且具备否定自己的魄力。如果分工不当、配合失误,往往会导致竞赛的失败,对此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竞赛中的合作是一种艺术,只有大家不断的磨合,才能使合作达到默契的程度。
三、顽强的意志力
通过这次比赛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72小时的连续奋战,不敢相信我的体力会如此充沛,能把题目做出来,写出了还算成功的论文来,不管得奖与否,这对我们已经是最大的肯定了。这次比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关键是自己怎样去挖掘。记得参赛第一天早上8点,当我们拿到题目的时候,对着密密麻麻几文字和图形的题目,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我们当时的表情——一头雾水;当第四天上午,我们把经过三天三夜的汗水与脑汁换来的论文时,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此时的我们好像是在胜利的彼岸一样,那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只有坚韧的意志我们才有可能打败强大我们数倍的敌人,你们说呢?
总之,这次参赛经历培养了我的综合素质,比如计算机应用能力,检索文献能力,学习新知识的意识与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在和队友一起奋斗的过程中,使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和指导老师的交往中,使我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数模;与周围的交际能力也得到提高,领悟和理解别人的意思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建模竞赛给我的第二感受就是工作量大。一是要学习的东西多。虽然在正式比赛以前经历过大量的训练,包括平常的自学和暑假的集训,考试中仍然需要自学补充许多知识。再者,还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数学建模不是一般意义的解题,它允许你使用任何已有的东西,包括别人的研究成果、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等(当然抄袭是不允许的)。同样也不要求对所引用的方法给出严格的证明,它的要求是让你应用一切可用的方法资料对给出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考题)分析,给出一个合理的模型及解答,当然这个模型必须符合实际有实际应用价值。但我们还有大量的完善工作去做。我们学习了模型的解答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上万个数据的关系和近百张图片,不断讨论修改模型,还编写了大量的程序用于分析、解答、验证、论文写作等各个方面。要在三天内完成所有这些工作,就显得工作量大了。
现在想起来,很少有过这种感受,只有在高中参加数学联赛和物理化学奥赛的时候才有类似的感受,不过两者有着质的不同。高中更侧重于技巧锻炼,而数学建模则特别注重学习新知识并加以应用的能力。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学生,我深刻的感到了自己在程序的编写上以及软件的应用和自学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对我们的专业将来一定会有帮助的。想到这里,我不由的被老师的用心良苦所感动,为我们的学习创造啦如此的环境,处处为我们着想。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保持这种学习的劲头,争取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