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面教育读后感
《正面教育》读后感
张娜
假期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
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些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的教养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无数个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它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常常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正确的使用正面的方法管教学生,让他们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第二篇:《单亲家庭正面教育》读后感
“单亲”对于孩子的心灵而言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伤害。孩子除了不完整的家庭,生活中的苦楚无处排解,生活中缺乏倾听让孩子孤独的内心雪上加霜。《单亲家庭正面教育》为我们解决单亲孩子心理问题,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方法。书中阐明解决孩子的问题从倾听、头脑风暴等方法解决孩子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孩子走出困境面向阳光。我认为单亲儿童教育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正确认识单亲家庭。
家长在事实面前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因为自己的现实处境给自己带来沉重的负担。单亲家庭有单亲养育的'优势,双亲家庭有双亲家庭养育的不足。单亲家庭只是养育环境中缺少一份关爱,这或许能够给孩子过早提供自立的环境。单亲家庭会遇到比双亲
二、建立信任感、归属感。
由于家庭的变故作为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对生活中繁多的家庭事务。这就造成很多单亲家长面对孩子无暇东顾,单亲家庭孩子缺乏关爱,内心出现孤独感,被冷落感。这就要求家庭在生活中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如: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家庭事务中,给孩子分担做家务的权利,孩子可以通过劳动交流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学校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单亲孩子,班级召开班级会议的时候让单亲家庭孩子担任一部分事务。孩子的归属感在生活的点滴中呈现。只有让孩子感觉到家庭学校的关注,有自己的归属感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担任好自己的角色。
三、学会运用正确的沟通技巧。
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单亲儿童最敏感的是自己的家庭问题,经研究许多单亲儿童都会表现出不愿同他人交流,自卑感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沟通是打开心灵的窗户,对于单亲儿童而言沟通技巧不正确将对儿童造成严重的伤害。学会倾听在沟通中至关重要,给孩子发言的权利,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是沟通的重要方式。学校可以利用班会,下课的时间多跟儿童交流,儿童在沟通中说出自己的心声可以让孩子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被关注感,自己的存在感。有了正确的沟通技巧就是给孩子的心灵打开了窗户。
四、“头脑风暴”走出心理困境。
单亲儿童问题的解决是从孩子主动交流开始的。当家长或者教师听到孩子生活中的困难的时候,置之不理是最不可取的方法。也许孩子提出的问题,你觉得无法给孩子足够的满足。我们永远应该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无论孩子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跟孩子一起想办法。孩子可以在围绕问题的参与中学会应对困难的方法,可以感受到亲子之间的爱,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单亲家庭,关注单亲儿童,学会正确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幸福的家庭。帮助单亲儿童,关爱单亲儿童成长是我们课题组义不容辞的责任。单亲儿童健康成长还需要漫长的研究过程,我们共同努力,家校共同合作,相信不久的将来孩子可以走出困境成为一个性格健全的人。“为努力而不后悔,为心灵之花开放勇往直前。”
【《单亲家庭正面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1.浅谈正面教育的议论文
2.单亲家庭孩子如何教育
3.单亲家庭作文
4.单亲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5.单亲家庭证明申请范本
6.单亲家庭金秋助学申请书
7.单亲家庭补助申请书
8.学生单亲家庭贫困申请书
9.单亲家庭证明书怎么写
第三篇: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读后感]
东城小学张仲兵
假期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些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的教养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无数个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它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回顾这几年自己对儿子的教育经历,觉得自己对待儿子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作为家长常常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这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在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这一小节中作者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了我们要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该怎么去做,举例说明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去管教孩子?这本书值得每个家长、老师一读。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 “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常常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正确的使用正面的方法管教学生,让他们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第四篇:《教室里的正面教育》读后感
《教室里的正面教育》读后感
在日常工作中每每看到班里这一个个灵动、活泼、纯真、闪耀着蓬勃的生命力的孩子,他们有的乖巧可人、有的机灵调皮、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内敛沉静,全身都绽放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他们容易兴奋、对所有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喜爱。我不由得期待着自己能帮助他们绽放自己独特的光芒,成就自己绚丽的人生。
他们需要我们关注着他们,在他手足无措时,教给他该怎么做;他们需要我们在他犯错时,给他宽容的、温暖的但又是非分明、条理清晰的指点与教导;他们希望我们在他做对了事情时,可以跟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他们不需要我们做一个刻板的规章制度执行者,让他们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记住一大堆冷冰冰的奖惩条例,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只会让他们更加的被动与疲惫。
可是在之前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一直通过基于奖惩的管教方法来管理学生,这些方法看上去很有效,因为它们立即制止了很多纪律问题。但是,这些用惩罚和奖励激发孩子的行为,其长期效果却不理想。喜欢奖励的孩子,很快就依赖于奖励的刺激,一旦没有了物质或精神的奖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明显变弱。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思考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教学管理工作更有成效,让孩子更健康更优秀的成长起来。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想了很多办法,付出了很多努力,可是一直成效不大。但是当我看到《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时,思路慢慢的清晰了起来,如同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打开书,看到扉页上写道:“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正面管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要改变孩子们的行为,必须处理其行为背后的信念……”“在纠正之前先建立情感联结……”简尼尔森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娓娓道来,讲述着我一直渴求、一直探寻的教育真谛。
正面教育,就是用正面的思考、积极的行动,正面解决教育中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从《教室里的正面教育》这本书中去学习一些方法,更需要我们冷静、坚定同时又充满激情地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去。孩子都是在不断完善中的独特个体,他们拥有着不可思议的潜力。我们要在让孩子们受益的同时,也锻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自己!在《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也明确地提出应帮助孩子们树立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 1.我能行。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
书中“和善与坚定并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正面管教》教给我们,当一个孩子违反了限制时,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要继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我们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和孩子的谈话,我们需要坚定的态度也需要和善的语气,尊重孩子年龄特点,尊重情形,共同找到问题根本从而解决问题。
现在的孩子年龄小,作业、卫生等方面总是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老师都会因为“爱之深、责之切”,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着急、生气、发火、焦虑。结果发现气急败坏地责骂孩子一顿后,错误也并没有得到改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坚持在对学生评价指导时秉承“只做对的事”的原则。孩子做错题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只讲正确的那个解答;孩子受口音影响,发音发错了,我们就应该一遍遍领着孩子念对的那个。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温和而坚定地带孩子一遍遍做对的事,教他们学会正确的选择、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就一定会有进步!”
在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孩子的思维训练,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教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孩子规范自己的言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能够自发审视自己的行为、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比如,一年级学生每天都要削铅笔,刚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是爸爸妈妈帮着削,当他明白:“成长是我自己的事”这一条之后,孩子说:“成长是我自己的事,不应该爸爸妈妈削铅笔,我要自己削。”再比如,以往孩子犯错了,老师会批评管教,现在,让犯错的孩子自己给对方谈自己错在哪里?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在孩子一步步的反思中,自然就明了问题所在,也从内容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就像这样,学生不是简单的听老师的话去做,而是自己要这样去做,从自己的内心认同应该这样做,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在教他们学会正确的选择、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同时,我认为引导他们主动自觉的解决问题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一样重要。于是,我开始反思以前的经验教训,构思着以后如何培养孩子们养成思考的思维习惯——引导他们每到一个时间段,都先想一想:“现在是什么时间?在什么环境里?我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得更好?” 当这样的思维锻炼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以后,孩子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有意识地思考“什么事情是对的?”并最终养成 “冷静思考”的思维习惯。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之后,争取在这一学期,让孩子们孩子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愉悦、顺畅地融入学习生活中去。
现在学校不只是教给学生们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教室也不是一个老师管教学生的场所,而是一个学生内求、自律的乐园。当学生们受到鼓励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机会选择而不是被命令,并和其他人一起解决问题时,教室里的气氛就会改善,变成合作、协同和相互尊重的氛围。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第五篇:正面教育论文
采用正面激励教育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素质又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经说:“取得成就的因素不在于智力、学历等,而在于是否具备有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健康心理品质。” 在某种意义上说,健康的心理品质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也是21世纪的呼唤,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形成独立的评价能力,学生的自信、自尊、勤奋、坚韧、耐挫性等心理品质开始逐步形成并趋于稳定状态,但又未能摆脱单纯、幼稚的一面,自制力差,情绪不稳且难以自控,偏激、逆反心理严重,不易接受批评,并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由于独立性、自主性与幼稚性、盲目性交织在一起,许多心理矛盾、心理障碍由此产生。如果任由这些不良特点延续并形成心理定势,将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加强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经常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教育过程中我采用正面激励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作为教育者,要了解、关心学生,用真诚的爱心跟学生交朋友,这样学生才会愿意接近你,愿意跟你讲心里话,也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正面激励才能发挥作用,使激励如春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才能不断形成。因此,采用正面激励教育,首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以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与学生交流,以愉快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从而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情感大门打开,再以温和、思辨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学生对教师亲近,自然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的效果就好,切忌斥责、讽刺、羞辱学生的行为。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教育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1、制定班级座右铭,让它成为学生心中的一面旗帜,指引学生永远向前。
针对初中阶段的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每学期班级学生的特点,由师生共同讨论后制定。在初一,班级的座右铭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初二侧重于培养学生性格、修养的完善,及理想教育。初三侧重于理想教育的同时进行个性心理品质的完善教育。如我在所带的班级初三阶段制定的座右铭是:能够严于律已,自觉自制是成长的开始;能够尊敬师长、尊重他人是成熟的开始;能够积极进取、勤奋刻苦、讲究方法是成才、成功的开始。在每月抽出的一节班会
课上,让学生齐声朗读,并对照自己的言行表现总结自省,学生在正面激励中受到警策,不断养成自觉、自制、自强、努力完善自我品格、修养的良好品质。
2、用名人的言论故事去鞭策激励学生,为学生找到精神的支柱和动力。我的做法是结合班会课开展“名人系列“主题班会,同时在平时教育中多用名人实例说理,不讲空话、大道理,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在“名人系列”主题班会中开展“我最敬佩的一个名人、名人的少年时代、名人的故事、我最喜爱的名言、读名人故事感想交流,”学生在班会课上交流时谈到:是鲁迅先生的“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到了写作上”,让我看到了名人背后的勤奋刻苦;童第周发奋读书的故事教会了我做人首先要自强、自信才能成功;创造世界奇迹的女作家——海伦凯勒你坚毅的性格将永远鞭策着我;爱迪生——世界发明家,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你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同时也启迪我不再畏惧失败。这些名人的言论、故事,让学生“受教于无教之中”,这些无形的正面激励教育,使学生的自信、自强、勤奋、坚强、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断形成稳定状态。
3、不忽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特别是对后进生要适时表扬,正面激励,促使良好的心理品质不断形成。
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个性,不同特长、爱好,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作为教育者,不能片面、孤立静止的看待学生,应既看到学生的优点并发展这些优长,还应该帮助学生不断地克服缺点,促使良好的品质不断形成。就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及时地发现、培养和发展我们学生的才能和素质”。我班一位学生,平时不爱说话,自卑,对老师交给的任务却能非常认真的完成。针对这种特点,我在平时与学生谈话中多以欣赏的口气称赞他的优点,在教学中多叫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后便热情地赞赏他,慢慢地他便甩掉了自卑。在班级活动中,我分派给他一些任务,并给予他充分的信任,他完成后我及时给予鼓励,现在他已能大大方方,声音洪亮地说话、回答问题了。在这样的正面激励下,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4、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批语的背后的真诚帮助和期待。
如何批评犯错误的学生是教育工作中的难题,我认为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批评,也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在表扬中批评,寓批评于表扬之中或欲批语先表扬。学生犯了错误,不应因这次错误而抹杀了他以前的成绩和本身的优点,让学生伤心。应首先肯定他以前的成绩并赞扬他本来的优点,让学生感到他在老师心中仍然是比较完美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待和信任,这样易于下决心改掉缺点,然后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找到错误让学生认识到,并以真诚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改正错误,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诚和鼓励,会努力改正错误并决心以
后做等得更好。批评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得到一次飞越,而不在于对学生狠,致使学生怕。对自卑又自尊的学生的批评更应谨慎,切忌挖苦讽刺,以免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而且在学生的心中会留下阴影,久而久之,不良的心理品质便会形成,这不但是教育的失败,更成为将来国家人口素质的不良因素。
当然,采用正面激励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还应贯穿于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领域,方式方法也有很多。相信,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人生旅途中的风风雨雨,笑对人生的学生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幸福。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从心理上去了解学生,例如③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学校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文娱、体育、科技、旅游、参观访问等活动,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振奋精神,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挫折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些能够锻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耐挫能力的活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并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99年暑假,北京举行了一个名为“学会生存”的夏令营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有野外远行、野炊、帮助同伴穿越障碍,以及同步跨越障碍物(左右脚分别固定于两块木板上,一起行走)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有效地训练了营员的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意识。类似这样的活动,学校如能有计划地适当开展,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人和成材的心理基础,在中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对其他素质的培养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人生旅途中的风风雨雨,笑对人生。
(四)积极疏导,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疏导是一个教育过程,帮助学生疏解各种情绪,消除内心矛盾,恢复心理平衡,形成积极的心态,使之逐步地主动适应所处的环境,同时也应预防和控制各种异常心态的产生与发展。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理压力等因素的不同,各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亦不尽相同。我们在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应密切关注个别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不仅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经常找这些学生谈话,疏通他们心中的疙瘩,使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得到逐步提高;同时更应随时多渠道地注意他们的心理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存在心
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时,应及时了解产生问题或障碍的原因,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生活中去。
那么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