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
摘 要: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受不良网贷平台诱导而过度消费的大学生成了各家网贷平台争抢的客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网络贷款,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有可能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高利贷”的陷阱。如何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和其家庭的未来,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网贷;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67-02
随着网络借贷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打着“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钟到账”等幌子,借助“网络+代理”模式,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受不良网贷平台诱导而过度消费的大学生成了各家网贷平台争抢的客户。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网络贷款,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有可能让他们陷入难以自拔的“高利贷”的陷阱。如何理性地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不仅关系着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未来,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目前我国网贷业发展状况
(一)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立法和监管严重缺失
在我国的工商登记中,没有网贷业务。网贷业务之前是“三无状态”,没有监管部门、没有规则、没有门槛,监管上处于真空状态。
2015年底,银监会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界定了网络借贷的概念,明确了监管方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时,遵循“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由地方金融办负责风险防范与处置。该《办法》做出了18个月过渡期的安排,在过渡期内先是通过网贷机构规范自身行为、行业自查自纠、清理整顿等净化市场,所以现阶段对网贷的监管还未落地。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国家是分业监管,但混业经营,就导致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央行管第三方支付,银监会是管网络借贷平台的。但是,一般这些p2p平台都需要第三方支付完成,分业监管就导致步调不一致,从而出现很多问题。
虽然在工商经营范围内,不允许互联网经营金融业务及金融贷款,但网贷公司的官方网站上,都明确写明可办理金融业务,可办贷款。
注册公司较为简单,只需办好工商登记和向工信部门备案,就可以从事网贷业务了。因为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并无网贷的业务,因此,网贷公司与学生签下的是服务管理合同,并非买卖合同或者借贷合同。
(二)贷款制度混乱不堪,乱象丛生,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
网贷公司的利润来自服务费和逾期费,这些费用都由网贷公司自行定标准,较随意,一般服务费是贷款总额的5%,有的平台甚至收10%。而一旦逾期,学生要额外偿还贷款总额的10%,甚至更多。
平台间相互不沟通。这从侧面反映了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容易导致一些学生重复借款,最终债台高筑,超出偿还能力。
贷款程序过于简单,贷款门槛过低。很多网贷平台为了抢占市场提高营业额,纷纷降低贷款门槛,推出简单的贷款程序,多数分期平台只需提供身份证和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这样虽然能确保学生的身份的真实,但是却无法按上文的标准筛选学生,很难确定学生是不是有能力承担这样的贷款。虽然平台可以通过上门催收等方式追回贷款,学生本身也怕逾期还款对自己未来前途及个人信誉名声造成影响,最后求助父母也能还清贷款,这也是目前为止学生贷款坏账率还比较低的原因。但是,这样对学生和他的家庭却是一种伤害,让有些贫困家庭承担原本无力承担的压力,也纵容了学生进行非理性消费。
二、理性看待大学生网贷问题
大学生网贷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缺乏政府有效监管与行业自律,在其野蛮的生长过程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或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外界不应太过于苛求,而是应该理性、客观务实地去看待其中的利与弊。
(一)大学生网贷的积极作用
首先,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或者自主创业。目前,高校大学生申请银行信用卡较难、申请周期较长、步骤相对复杂而且额度一般在500~3 000元。因此,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大学生贷款的p2p平台出现,学生们可以向这些平台申请获得资金。而申请门槛相对信用卡而言简单很多,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学籍证明即可。在用途上,资金的使用方向完全没有受到限制。除了主推消费贷款之外,p2p平台当前也正在把大学生创业、助学贷款纳入推广计划,这将有助于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不增加父母家庭负担的情况下完成学业,也可以帮助没有经济基础的学生进行贷款进行自主创业。
其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经济意识。可以使大学生不再完全依靠父母来消费,因为自有还款压力,更能鞭策大学生去省钱理财还贷,对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信用意识与金钱意识都有好处。
(二)大学生网贷的消极作用
首先,使大学生盲目攀比的心理日益膨胀。大学生因为出身地区、家庭背景等的不同,经济条件难免会高低不等,其消费水平自然也会不同。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健全稳定的大学生,很容易形成盲目的攀比心理。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依靠父母供应又很难办理信用卡时,他们的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一旦有些网贷公司利于“零首付”“零利息”“最快3分钟到账”等幌子向他们进攻,他们很容易被吸引而贷款。从而更助长了他们的攀比和享受心理。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校大学生网贷消费的物品主要是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除了数码产品,游玩、衣物、餐饮等同样是大学生网络分期贷款的主要消费内容之一。
其次,过度的超前消费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前途。网上贷款分期消费门槛低,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的平台,但不少人消费欠理性,甚至负债累累,影响学业。另外,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将会影响大学生在银行的个人征信,同时也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大学生目前还属于没有收入来源的群体。有平台愿意提供贷款是好事,但并不鼓励学生们过度消费,毕竟当前其还没有收入来源。大学生在合理控制消费的基础上,应该好好利用平台,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
总的来说,大学生网贷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我们应该理性地去看待所存在和出现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网贷行业保持自律,社会共同监督;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避免非理性消费。
第二篇:大学生网贷
湘潭伢子张晓峰(化名)是长沙某高校大二的一名学生。半年前,他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网友陈某。在多次聊天中,陈某不断暗示张晓峰很穷,挖苦其过得不好等,刺激张晓峰想发财的欲望。
陈某告诉张晓峰,有一个发财的机会摆在面前:向网络贷款平台贷款,贷来的钱交给他运营周转,周转所得不仅可以冲掉利息还可以赚钱。陈某还说,这些事情都不需要张晓峰操心,他会办好所有的手续,只需要张晓峰拿着身份证录制一个“点头”的视频就可以了。
听了陈某诱人的赚钱之道后,张晓峰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贷款需要自己去还。不费力气就可以赚到钱?看似是个不错的生财之道,张晓峰听从了陈某的建议,3月20日在陈某的操作下贷了一笔500元的款项。随后,张晓峰又先后在蚂蚁借呗、花无缺、名校贷、人人分期、花儿朵朵、借贷宝、分期乐等12个不同的平台贷款,最多的1万元,少的几百元不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借贷已悄然成为民间金融借贷的新型模式,除了网购在高校的风靡,打着“扶持创业”、“助学扶贫”等旗号的小额网络贷款也在校园悄然滋生,学生们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资料,拍几张照片,就可以拿到不等数额的贷款,而这些网贷平台,多是打着“多分期,低利息”甚至“0利息”的幌子来吸引大学生贷款,其实这样看似优惠多多的小额贷款平台,处处是陷阱!
近期社会上发生的网贷事件,都给互联网贷款敲醒了警钟,特别是校园网贷的对象是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
陷阱一:低息背后,实有高额服务费
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贷款公司,在贷款到帐后,要收取“指标费用”,其实就是服务费,比如贷款10000 元,可能就会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务费,贷款人拿到的钱其实只有9000。
陷阱二:分期还的少,其实是高利贷有一部分校园网贷的代理,在向同学介绍网贷的时候,一味的强调可以分期,没什么压力,某高校学生就透露,有代理向他介绍网络贷款,贷5000元,分12个月还清,每个月仅需偿还551,五百多听起来很划算,可仔细算下来,12个月的话,该学生总共需要支付6612元,折合贷款年利率为26%,而事实上,年利率超过24%就已经属于高利贷了!
陷阱三:扣押“担保费”,本息还清才放款不需要任何征信记录就可以放款,听起来贷款平台有点像冤大头,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合同上告诉学生,鉴于对对方信用记录不了解,所以,需要扣押一部分借款,作为“担保费”等还清所有本息之后,扣押的钱会一分不少的返还给你。然而,一旦出现逾期,这部分钱平台就不需要再付。可将来却仍需要为这部分钱支付巨额逾期利息,哪怕不逾期,平台实际上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贷款利息。
陷阱四:逾期后果很严重,容易引发“连环贷”网络贷款平台,不需要抵押,不需要征信记录等等,就敢放款给学生,难道不怕学生逾期不还钱?有个做网络贷款的校园代理私下透露,其实不怕他们逾期,就怕他们不逾期,一旦逾期之后,那就是按天算利息了,利滚利,越滚越大,那网络平台就发财了,因为留的有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电话,可以先威胁他们要告诉老师,还不行那就直接打电话给家长,家长一般为了不让小孩背上不良信用记录,都会还的。再不济,不还可以走司法程序么?反正有合同,我们怕什么?而且有一部分学生不敢让家长知道,就“拆东补西”,很容易引发“连环贷”,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买苹果手机的学生,本金仅仅3万元,最终滚到了70多万。
网络借贷[3] 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3]
第三篇:大学生网贷问题研究及对策
大学生网贷问题研究及对策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对网络的认知以及消费观念正在慢慢发生改变,因此,很多大学生选择网贷,然而大学生是一群没有偿还能力的群体,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笔者就对当前社会大学生网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网贷的防范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网贷问题;网贷的现状;防范对策
前言:在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最新出现的问题便是大学生网贷问题,大学生曾经对网贷比较陌生,但是在互联网+计划实施之后,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出现了很多网络支付的平台,这种情况刺激了学生的消费,为了可以满足学生消费的欲望,开始出现了网络借贷。当前我国网络借贷比较方便,满足了学生的需要,然而网络贷款存在着很多风险,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今,网贷问题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正在慢慢扩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贷的现状
(一)网贷人数与日俱增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群体对很多商品表现出很强的需求,有非常大的获得感,而且消费观念主要偏向享受。还有一点新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对提前消费非常认同,这一点是网贷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大学生的虚荣心很高,攀比心理严重,所以有很多大学生选择网贷进行购物,来满足自己脆弱的虚荣心。
(二)网贷之后对还贷没有规划 通过不断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网贷资金主要有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贷款用于创业。通过网络借贷的方法,把借来的资金用于创业,这是大学生贷款的一个用途,然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贷款用来创业。
其次,贷款用于社会型消费。这种情况占据的比例很大,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生活费大致是1000元到1500元之间,只能满足学生的生活[1]。所以,大学生通过贷款平台借贷,把借来的钱用于吃饭和旅游。
最后,贷款用于物品消费。很多大学生进行网贷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奢侈品的消费。但是大学生网贷之后,却没有很好的还贷规划,金钱可以提前透支的情况,使大学生花钱成瘾,久而久之,大学生就会负债累累,无法偿还[2]。
(三)对网贷的危险认识不准确
大学生是没有社会经验的成年人,不知道社会的残酷法则,而且大学生思想很单纯,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正确。很多大学生在借贷前对利息的情况不了解,只是进行盲目的贷款。有一部分大学生知道按照规定还款没有利息,但是不知道如果超过规定的日期还款的利息是多少。
二、大学生网贷的问题
(一)冲动消费
网络借贷的申请简单,而且非常便利。在当前有很多大学生想要购买超过经济水平的物品,都可以通过网络借贷的手段满足。很多大学生看到喜欢但是不需要的商品,也会购买。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消费超支。
(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威胁
在当前网贷当中,按照规定的时间内还完贷款则没有利息,一旦超过时间没有还上,利息就会水涨船高。因为大学生对还贷没有规划,所以,大学生很容易出现债台高筑的情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学生不敢向家里人坦白,而且也不能够向学校诉说,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大。甚至还有一些不法的网贷平台,会把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以及视频信息进行公开。面对这一种情况,大学生很容易在冲动的时候做出不理智的事情。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对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的栋梁。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一旦网贷,当金额过大,大学生没有办法偿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因为网贷没有办法偿还,被借贷人员告上法庭,使大学生的学位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同时,网贷不还的情况还会使借贷金额受到损失。更有甚者,一部分借贷大学生因为没有办法偿还贷款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种种迹象表明,网贷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生网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宣传,引导学生正确消费 在高校当中,大学生网贷情况比较严重,为了能够杜绝不良网贷情况,高校可以播放宣传积极消费观的视频。要在大学校园当中贴一些抵制不良网贷的宣传标语[3]。对学生进行理性消费的教育。这样就能够对不良网贷起到防范作用。而且,学校相关安保人员一定要对校园当中贴不良广告的行为进行制止。并且抓到贴小广告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罚款,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避免网贷字眼给大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
(二)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大学教导员要利用微信和QQ以及微博和大学生紧密联系,要通过网络媒介发布有关于网贷危害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正确解读网贷。与此同时,也要多宣传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安全教育
网贷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为了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教育,让学生制定合理的消费规划,消除学生的攀比心理。这样学生才能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够有效的避免网贷带来的危害。
结语:从网络借贷本身的角度来看,网络借贷对社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给对社会的融资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然而,互联网时代网络借贷却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冲击。大学生是没有偿还能力的群体,但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正确,而且对网络借贷的风险认识不正确,所以,大学生网贷度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为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网贷给大学生造成的危害,高校一定要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网贷的危害。对社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意义。参考文献:
[1]季振华, 郑依晴.大学生P2P网络借贷风险研究及其管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6(3).[2]聂利娜, 刘玉莲.大学生网络借贷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28):14-14.[3]刘艳琼.大学生P2P网络借贷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典型案例分析[J].绿色科技, 2017(5):191-193.[4]孙振淋.大学生“校园网贷”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药科大学学生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37(30):115-116.
第四篇:大学生网贷现象隐忧
大学生网贷现象隐忧
动动手指万元贷款到账
2016年2月12日,还在欢欢喜喜过春节的海口经济学院的马文博(化名)同学却陷入了被催债的危机,面临每天不断攀升的高额贷款滞纳金和“再不还款就告诉你父母”的威胁,他不得不四处借钱还贷。
在读大学生怎么会有贷款呢?原来,马文博2015年年初在网上贷款买了两部iphone 6 Plus手机,送给女朋友一部,自己一部。
马文博坦言,高档手机算是奢侈品,看到新款手机发布心就痒痒,但又没钱购买,向父母要钱也不合适,后来看到室友网上分期贷款买了一部手机,自己也采取了这样的方式购买。他认为,分期还款虽然有些压力,但他可以通过做兼职还贷。
iphone 6 Plus当时在一家官网上的售价为6088元,马文博通过网上贷款购买了两部,选择分成12期付款,每个月为1期,每月10日向贷款网站还款1208元,年利率为19%。在校期间,他还能通过兼职赚钱如期还贷,可是寒假回家后,他就没有了收入来源,不能顺利还款了。
像马文博一样“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大学生如今不在少数。笔者走访海南各大高校了解到,如今网络借贷风靡校园,不少同学网络贷款购买数码产品,更有甚者,靠网贷来装“高富帅”“白富美”,名牌手表、包包、护肤品都通过网贷分期购买。
网上贷款程序简单,凭学生证、身份证、联络人的手机号等就可以迅速在网贷平台上得到几千甚至上万元的贷款。“只要动动手指,零首付,万元贷款,一分钟到账!”大学校园公共微信平台、QQ群中类似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贷款购物广告非常醒目。
笔者发现,如今经营分期购物和“打白条”业务的网站在全国也是遍地开花。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分期”二字,就会发现“趣分期”“分期乐”“贝多分”“期待乐”……多种分期贷款购物平台充斥网页。在全国高校学生广泛使用分期贷款购物平台的大背景下,海南各大高校的网络借贷和分期贷款购物平台线下代理业务也发展得如火如荼。
分期购物市场瞅准优质高校
优质高校的学生很少因几千元钱贷款而跑路,违约坏账率较低,成为各大代理商争相抢夺的主要的优质目标消费者。
“校园分期贷款购物产品实际上就是大学生的虚拟信用卡。”海南大学金融系主任黄成明告诉笔者,2009年以前,也有不少银行开拓高校信贷业务,结果高违约率、高坏账率,致使2009年银监会正式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对已满18周岁但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时,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且额度较低,这都大大提升了学生信用卡的门槛,信用卡开始逐步退出大学生金融借贷市场。
而银行信用卡的退位,给大学生分期贷款业务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95后”一代进入了大学校园,他们的消费欲望和理念早已不同,提前消费也变成了一种很正常的事情。
“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具有一个‘高大上’的商业模式,一端和电商对接,另一端和投资理财人对接。”黄成明告诉记者,“趣分期、分期乐这类公司本身并不是电商,主要是帮助电商企业销售产品。大学生在分期付款购物平台购买产品,这些平台与P2P平台链接,将学生借款需求包装成为投资者购买的理财产品。大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发出借款购买标的,投资者选择借款人将钱借给对方,借款标的被投满之后,大学生用这笔钱去消费,再按月偿还本息给出借人。”
“而贷款业务也不是每个高校的学生想借都可以借的。”一名吴姓老师向笔者透露:为了提高风控能力,分期代理商也有他们的选择标准。目前,海南省内的一些优质高校和私立高职院校是各大代理商争相抢夺的主要优质目标消费者,其中海南大学和海口经济学院成为最大的目标市场,占据海南省分期贷款市场的一半以上。
学生消费父母成隐性担保人
分期贷款消费让不少大学生消费者乐此不疲。而一旦大学生不能如期还款,除了会遭遇不断地电话催款,还会导致高额的违约赔偿,最后的结果大多是将债务转嫁到家长那里。
除了分期贷款购物,多数网贷平台还开展了“白条”业务,学生只要注册就可以申请到最高5000元的借款额度,根据借款期限收取不同数额的手续费,学生一旦违约逾期未还款,将面临按照未还金额每天1%的额度被收取违约金。
“按照每天1%的滞纳金缴纳额度计算,那么一年后还款总额将达到借款额度的3倍以上。”中国民生银行三亚分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张守玉告诉笔者,相较于传统银行贷款每天万分之五的滞纳金缴纳额度来说,网贷滞纳金缴纳标准是相当高的。
他认为,对网贷平台的有效监管或需要通过公安、工商以及金融监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来实现。他希望,能将大学生分期贷款购物产品通过信贷产品的形式切入学生的金融服务领域,并持续向他们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随着用户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为其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全面。从而,引导大学生消费者理性选择分期贷款购物产品。
从中收取利息是网贷平台主要的盈利模式,比起信用卡分期付款7%以下的年利率来说,网贷平台“分期购”的年息通常高达20%以上,有高利贷的嫌疑。
“分期贷款购物平台利率偏高,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父母为还不起债务的孩子承担最后欠款的例子不在少数,可以说父母是隐性的借贷人,这也给那些机构增加了一层保护。” 广东深天成(文昌)律师事务所律师钟敏说。
也有专家认为:大学生有旺盛的消费欲,但是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让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人去做透支型消费不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网贷消费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从海南省银监局了解到,目前,国家已经将P2P监管划入银监会的监管范畴,但对于如何监管,时下并没有出台明确的细则和指导性意见。国家监管层面对校园金融消费的态度不明确,对于金融消费平台的运营资质和类似虚拟信用卡的消费是否合规等内容并无具体规定,造成大学生分期贷款消费市场缺乏门槛,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钟敏律师提醒广大“分期购”消费者:目前,提供校园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服务商很大一部分是综合实力较小的企业,很多公司提供的服务与其承诺的服务不一致,有的提供假冒伪劣产品及服务,有的服务商甚至存在携款潜逃的可能,学生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有可能付出高额的代价以及承受陷入信用危机的压力。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满足了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但是很多外界诈骗分子利用学生的社会经验少,盗用学生的身份证和学生证等个人信息进行违规贷款,非法获利,严重扰乱互联网金融秩序的同时,也对学生本人的利益和信用造成严重的损害。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防骗手段来进行自我保护。切勿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贷款,无论是承诺提供好处的陌生人,还是关系好的同学。
其次,花钱要量力而行。在分期付款前,要考虑清楚能否按时还款保证信用,要时刻牢记信用不好会影响自己的一生。大学时代的不良信用记录也会导致日后信用消费受阻,甚至进入信用黑名单。
此外,大学生在使用分期贷款消费服务时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用户个人信息一般是由于信息经手人太多而泄露,当前不少大学生分期贷款消费平台存在线下审核、线下签约等线下信息流转确认环节,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第五篇:如何看待问题
如何看待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谈之六
所谓问题,就是我们工作和建设上的弱项和短板。无论哪个单位或者哪项工作,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决定着领导干部水平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抓落实、做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领导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的本质反映。
一、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善于发现问题
工作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认识中把握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只有在全面、具体、真切掌握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才能发现认识上的盲点、工作上的缺点、前进中的难点,从而找到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招数。一要关注细节。许多问题的产生和暴露都是有症候的,特别是一些案件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苗头和端倪可察。如果我们对此麻痹大意,工作就跟不上,就会使小问题变大,最后酿成大祸。因此,要注意从细枝末节抓起,做到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二要认清本质。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为深刻的本质的深化过程。因此,看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上,更不能被假象所迷惑,而应当把敏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客观、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三要预见发展。问题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在判断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它的过去和现在,预测它的将来。古人云:“有道 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认知、发现问题也一样,要以点上的问题为线索,在面上搞好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解剖一个点或多个点,了解哪些问题是带有共性的,哪些问题是属于个性的,哪些问题是有必然性的,哪些问题是有偶然性的,从而,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大胆揭露问题。
每一个单位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单位是不存在的。敢不敢揭露本单位的问题,是考验领导干部责任心强不强、工作作风实不实、工作态度端不端正的重要尺度。一要摆脱看待问题的名利思想。有的同志认为“丑事家家有,不露是高手”,喜欢把大问题说成小问题,把小问题说成没问题,主要是怕揭露自己的问题,在领导那里“丢分”,在群众那里“丢脸”,在别的单位面前“丢人”。其实质是名利思想是问题滋长和繁殖的温床,谁遮掩自己的问题,不但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反而越捂越多,越积越重,使自己最终陷入困境,积重难返,自食苦果。因此,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揭开比捂着好,自己揭比领导揭好。只有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以群众利益为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老老实实对待问题。二要树立正视问题的正确态度。当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时,要及时主动地向上级汇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避讳,不遮掩,以便上级掌握真实情况,帮助总结教训,解决问题。要有“家丑”不怕外扬的气魄,敢于给自己的问题曝光,敢于拿自己的短处跟人家的长处比,敢于听别人说长道短。乐于学习人家的经验和长处,补自己的不足。三要具有直 面问题的宽广胸怀。俗话说,要想了解自己的问题,最好问问别人。基层人员处在工作的第一线,对平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领导同志工作指导上的问题看得清,知得细。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宽广的胸怀,对主动揭露问题的单位,领导干部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埋怨,切实形成人人都敢揭短亮丑的良好风气。
三、强化问题意识,就要深入研究问题
调查研究,是一个深入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实际的了解,用新的认识丰富已有的认识并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决策的过程,注重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一要结合实际。人社工作千头万绪,面临的情况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只有扑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查找到问题的症结,认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克服脱离实际的单纯按上级指示办、盲目学着别人搞、简单照着过去干的工作方法,把心思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从大量的感性素材中提炼带规律性的东西,找到切合实际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二要善于思考。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对问题萌芽的感知度,掌握问题产生的基本途径,增强思考问题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既要时时从大处着眼,着重关注那些关乎全局的问题,又要处处留心小事,盯住最显而易见的部分。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学会多角度观察和评价事物,实现思维的发散加工和收敛加工的有机结合,防止思想僵化,不断推动和深化问题研究。三要相信群众。基层群众是人社工作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研究解决基层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集中群众的智慧,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领导干部要本着对基层长远建设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与广大群众的联系,坚定地相信基层、依靠基层、关心基层,认真倾听基层的呼声,科学总结基层群众的创造,运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各种形式动员和组织大家,有效解决涉及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四、强化问题意识,就要全力解决问题
邓小平指出:“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领导干部带领班子成员搞建设,谋发展,固然要做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上篇文章,更关键的是要做好下篇文章,一项一项落实各项措施,实打实地地解决问题。一要端正工作指导思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时刻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个人出政绩与推动单位建设发展统一起来,把解决问题真正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工作的每一环节中,把工夫下在解决问题的每一项措施的落实上。要把解决难点、重点问题看作是对自己能力和素质的考验,勇于担重任、破难题、克难关,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越是难度大的问题,越要下工夫去解决。越是群众反映最多、困难最大的问题,越要敢于碰硬,敢于触及问题的,主动靠上去解决。二要带头解决突出问题。首先,要加强党性锻炼,带头解决好信念不坚定的问题。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现实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不断增强明辨是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科 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次,要牢记党的宗旨,带头解决好在位不尽责的问题。想问题、抓工作、做决策、办事情,要多考虑基层需要不需要,多考虑基层满意不满意,坚持从广大基层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决策、民主政策,坚持从本单位的财力、物力着眼,量力而行,量力而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抓,重点问题深入抓反复抓,通过完善的制度,形成抓落实的良好习惯,真正把科学决策落到实处。第三,要强化自律意识,带头解决为政不清廉的问题。要严守廉政准则,力戒攀比心理,坚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谨防因权欲、钱欲、色欲的膨胀跌入欲海深渊;要力戒侥幸心理,谨遵“手莫伸,伸手必备捉”的警训;要力戒放任心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和政治本色。三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解决基层建设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和矛盾,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就要大胆地试,积极地改,不能只是等上面下指示、给办法。要善于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相结合,在具体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发现和提炼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实践经验的反思总结中拓展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