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粉风景课心得体会
水粉风景课心得体会
时光流逝,转眼间为期二周时间的美术写生结束了,在这当中,我们品尝了辛苦,领悟了生活。记忆中留下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同时也谢谢老师的辛勤指导。
我喜爱风景写生,尤其是走进大自然,去描绘千姿百态的美丽风景。如今,户外写生是件苦差事,很多人不予重视。而我却乐此不疲。多年来,每当我来到大自然中,总是心旷神怡。写生的过程,真是一种享受。正春意盎然的时节里,万物渐渐开始苏醒, 来到一个小村子,进行我们为期二周的写生课程, 雁山镇的风景秀丽, 空气清新,是写生的最佳时节。提着画具去描绘雁山园的房子树与溪水,像是去完成夏天赋予的使命,就是运用我们马良一样的笔,为那里的美景写生。
面对自然,对景写生”这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风景画家柯罗的成功之道。简朴的八个字,无不体现大师对风景写生的重视和从风景写生中尝到的甜头。在世界美术史,还有不少绘画大师,象莫奈、凡高、塞尚等等,无一不是“对景写生”的受益者。
现在,有人用照像机取代了写生,这是有欠缺的。我在多年的写生过程中,锻练了捕捉色彩,经营构图,琢磨用笔,思索形式的能力。每当我翻看过去的写生时当时的一幕幕情景都会赫然出现在眼前,叫人回味,叫人留恋。
我的第二个体会是给写生画的定调的问题。觉得每个人对自然感受,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同学们对同一个景物写生,表现出来的画面没有相同的,你怎样表达景物,怎样用自己的感受,把自然唯美的表现在画面上,进而达到欣赏者和你产生情感共鸣,就在于你运用色彩语言的表达能力。对自然的感悟深浅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境历练的深浅程度。因此,许多油画家对同一个景物写生后,不会有创作出相同的作品,意境是每个人内在思想的体现,加之画家对大自然抒发的情感,表现的技法,也存在着个体差异。风景注重光影与色调,调子要定准,用色要准确,避免反复描摹,防止匠气,尽量要一气呵成,始终保持画面的通透感,不浪费时间。因为光线透视,很可能在几分钟内,或几秒钟都会影响色彩透视,打乱你最初的意境,色彩微妙变化,也会使你束手无策。比如有一次,我们在秋季里写生,时间是下午三点以后,老师要求在最短时间把画面完成,这个时间的自然色彩变化差异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时间的色彩、光线、光影、明暗都是最佳时机。如果我们在每个环节不按写生正确方法操作,这幅作品就会杂乱无章,色彩的不明快,画面不生动。
我想谈的第三个体会是艺术创作的提炼,我们需要培养“看色彩的眼睛”,最好的途径就是经常进行风景写生。在大自然的不同季节、天气、时间、环境的空间中去看景物,要观察它在直射光、侧光、逆光、反光等条件下呈露出的色调、色相、色度.以及相应的秩序、节奏和冷暖变化的关系。这是画写生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由此去感受色彩变化的丰富性,并体会它的规律性。这种对色彩洞察能力的培养,逐渐就有一种对色彩敏感的直觉。这即确立了色彩观念,而有一双特殊的眼睛了。大自然赋予我们那样美的景物,所以我们要用生命去阅读大自然,并在写生中提炼意境和主题:一是有时我们会面对一片杂乱无章的景物,比如山间的树林、杂草、乱石等无从下笔。这时,应先确定出景物的大体走向,并对其适当地予以归类,有时是形的统一,有时是色的组合,均应根据画面的需求,加以分析的把握;二是面对画面色相和色度都非常接近的景物,比如仲夏的田埂,满眼似乎为一种绿色,此时的写生,一定要注意绿色之间的微妙关系,掌握不好,会使画面平淡,色彩单调。
诗人艾里略说:“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感性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雁山园的写生作品,都是我们熟悉的风景,而我们从他的用笔用色的节奏韵律中体会到更多的意蕴,产生更多的生活联想,得到精神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陶冶,那是比眼前景象更大的空间,把我们的艺术欣赏引入大自然的意境。这正是他始终不渝对艺术美感魅力的追求而所达到的“师法自然”是很多艺术家推崇的信条。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从自然中得到教化,再碰撞自己的心灵,使写生作品得到提升,这正是我想得到的。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写生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写生使我受益匪浅,我还要这样走下去。
第二篇:水粉风景写生 (教案)
水粉风景写生(教案)
课程名称:水粉风景写生
一、色彩实体与色彩效果
色彩实体是从物理或化学上可以阐明和分析的颜色,即颜料。
眼睛和大脑通过比较对比而得到清晰的感知,一种有色彩的明暗变化可根据它同一种无色彩——黑、白、灰色的对比关系来决定,或根据它同一种或多种其它色彩的对比关系来决定。色彩感知是生理学上的真实,它同色彩的物理、化学上的真实有区别。
色彩效果——生理学上的色彩真实。色彩实体和色彩效果只有在和谐的多种色调的情况下才会一致,在其它所有的情况下,色彩实体会同时变化为一处新的效果。
当色彩实体与效果不一致时,我们就取得一种不调和、不真实的和不固定的表现力,物质和色彩真实具有一种能产生不真实颤动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得艺术家能够有机会去表现无法表达的效果。
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准确地看到这十种色相中的任何一种,中间色调也都很容易指出,必须像音乐家准确地听到他的声音音阶的十二种音调那样,准确地看到十二种色调。
德拉克洛瓦在他的画室墙壁上挂着一个色轮,每种色彩上都标明可能结合的色彩,印象派画家塞尚·凡高、西涅克、修拉以及其它画家都把德拉克洛瓦看成是一位杰出的色彩学家。在现代画家中成为新倾向创始人的与其说是塞尚,不如说是德拉克洛瓦,这种倾向将作品构造建立在辑辑性的,客观的色彩原则上,从而使作品达到了一个条理的和真实的高度。
二、色相、明度、纯度(色彩三要素)
色相
即颜色的相貌。如红、黄、蓝、绿、紫、灰、黑、白颜色等等。各种颜色,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便叫“包相”。
明度
即颜色的明暗程度,它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是颜色本身的明暗,如深红、红、淡红、深蓝、淡蓝等。二是色相互相比较的明暗,如黄颜色的感觉比绿颜色亮,紫颜色的感觉比红颜色暗。以六种标准多之间作比较,各色的明度也就不一样。
纯度
是用颜料色与光谱色作比较,求其色相最相似的颜色,已达到饱和状态,无杂色掺在里面,便是纯度最纯的颜色。所以,纯度又称色度或饱和度。例如:一种红颜色,它已充分发挥了它的固有特性,不能再有增减而呈最鲜明的状态,若稍淡或加白则软弱无力,稍浓或加黑则黯然无光,这正好达到了它的饱和点。
色相、明度、纯度这三者,在实际运用时必须同时观察,有时对某种颜色,色相是找对了,但明度不对,或纯度太饱和了,也就很难调准颜色。所以,在观察色彩时,最好的办法是运用相互作比较的方法,才能正确地分辨出色彩的区别和色调的变化,特别是对待近似的色彩。
三、色彩对比
在两种相比的效果之间所能看出的明显不同,我们称之为对比。
感官是通过对比而起作用的,眼睛只有看到一个较短的线条作对比时,才能承认另一个线条是长的,色彩效果同样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增强和减弱的。
(1)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七种对比中的最简单的一种,它对包彩视觉要求不高,因为它的是由未经掺和的色彩以其最强烈的明亮度来表示的,一些明显的色彩结合有:黄/红/蓝,红/蓝/绿,蓝/黄/紫等。
(2)明暗对比:
白天与黑夜,光明与黑暗这种规律在人类生活和自然界中具有普遍的基本意义。作画者可使用的最强烈的明暗表现是白色和黑色,黑色和白色的效果在所有方面都是对立的。
(3)冷暖对比:
将温度感觉同视觉领域的色彩感觉说成是一回事,看来可能是奇怪的,但是,实验已经证明,在粉刷成蓝绿色的工作室里和粉刷成红橙色的工作室里,人们对冷热的主观感觉相差5至7度。
(4)补色对比:
如果两种颜料调和后产生中性灰黑色,我们就称这两种色彩为互补色。从物理学上说,两种互补色光混合在一起时,产生白光。
2(5)同时对比:
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补色的同时产生,是作为一种感觉发生在观者的眼睛之中,并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这是无法摄影复制的。将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置于同等地位,也是有道理的。
同时对比效果不仅发生在一种灰色和一种强烈的有彩色之间,并且也发生在任何两并非准确的互补色彩之间。两种色彩分别倾向于使对方向自己的补色转变,因而通常这两种色彩都会失掉它们的某些内在特点,而变成具有新效果的色调。在这种情况下,色彩就会呈现一种有生气的活动力。同时对比决定色彩的美学效用。
(6)色度对比:
饱和,或色质,指的是色彩的纯度。色度对比就是在纯度的强烈色彩同稀释的暗淡色彩之间的对比。由白光色通过棱镜产生的色相是最大的饱和色,或称色相的最强度。
(7)面积对比:
面积对比是指两个或更多色块的相对色域。这是一种多与少,大与小之间的对比。
画面上的色彩面积配置不当,可使调和的色彩过分调和而趋于单调,也可使过分刺激而破坏整体色彩的协调,为了提高画面色彩的效能,应采取色彩面积大小不同的对比。大面积与小面积的色彩在一起,能产生相互陪衬的效果,对突出主体亦有很大的帮助。
四、写生色彩的观察方法
写生色彩的观察方法关键是从整体观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从素描到色彩都单纯地从局部进行观察,几乎是推着画,有时候被某些局部的华丽色彩所吸引而一味追求,却破坏了画面的整体色彩,有时只注意色彩关系的刻画而忘记了素描关系的安排,有时注意形却忽略了色彩,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多画、勤思考、多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勤学苦练,从中找出问题,质的飞跃还要靠量的 3 积累,只有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获得良好的收益。
整体观察就是首先看到一种整体的、和谐的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不能只盯局部,要建立大的色彩关系,所谓色彩关系就是指总色调和色彩之间的明暗关系、冷暖关系、饱和度关系以及色彩之间的各种对比、协调关系,各种色彩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客观世界色彩的现象,千变万化,人的眼睛经过实践锻炼,辨色能力逐渐敏锐,能获得的色彩感觉愈深入愈丰富。经过认真的观察才能以有限的物质颜料,经过适当的调配,去表现丰富的色彩现象,这就必须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才能真实地表现色彩,更好地表现出绘画的思想内容。
观察的重要性在于艺术作品的产生都原于画家对事物的观察体会,然后通过形象思维,思想情感又借助于各种媒介,使艺术作品达到完善。
观察是每一位画家应放在首位的,深入自然,渗透自然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绘画艺术的观察不同于摄影艺术那样面面俱到,它需要是主动去处理和表现画面的色彩,是画家控制画面,而不是画面控制画家,这是会画与不会画的两种状态。艺术不是生活的摹写,而是艺术再现,面对一组静物,美好的景色或生动的人物,在画面表现时,不能作对象的奴隶。只有认真观察,才能画的得心应手,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应付和表现一切对象的能力。
一、固有色
一切白光,既是由红、橙、黄、绿、蓝、紫色组合而成,光线投射到物体上,就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由于物体表面质的不同,其吕一部分光被吸收,一部分光被反身出来。反射出来的色光,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物体的色彩,亦称物体的“固有色”。
二、光源色
即光的色相,光本身的色彩倾向,来自不同发光体的光具有不同的性质。例如,阳光和灯光有所不同,不同的光源导致物体产生不同的色彩。这种不同来源的光,笼罩着我们所描绘的对象,使物本固有色起着变化,光源色对物体的受光部影响比较大,物体也就变得丰富多彩。
三、环境色
世界上任何物体都不是孤立而存在的,物体色彩都受到周围色彩及其它条件 4 的影响,它们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物与物因光的照射,就会引起相互映射,彼此影响物体色彩的面貌,特别是在物体的暗部反光部分比较明显。当我们观察对象色彩时候,眼睛不宜牢牢地死盯住一处看,应当同时注意周围环境的色彩。观察环境色对物体有何影响,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察物体也是这样,譬如,我们画一个站在红色背景旁的模特儿,他身上必然受到红色的映射,如果模特儿穿红色衣服,背景是白色的墙壁,模特儿的身上会受到白色墙壁的影响,而白色的墙壁也受到红色衣服的影响,而产生色彩。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条件,有时色彩影响物体的局部,有时则影响到整体,这就是“环境色”。
四、画面色调
画面色调一词简单地说是指画面色彩的总倾向或者说是画面色彩总的特征。使各个固有色不同的物体,都带有统一的色彩明暗或冷暖倾向,就称为色调。这和音乐上声音的强弱、高低,有一定的旋律称为声调,是同样道理。
注意两点:
1、对立色彩的面积较小,不影响画面整个色调。
2、对立色彩的色性应尽量向基调靠拢,如一幅暖调子的画面上,如有较多的冷色,则尽量使这些冷色偏暖,使其与基调协调。水粉画的特性
水粉画是用水调和粉质颜料,画在纸上或布上的一种绘画。性能上介于水彩画和油画之间,水粉画颜料中含有粉质,颜色不透明,因此遮盖力较强。水粉颜料干画厚涂类似油画,湿画薄涂又似乎像水彩画。也由于粉质的关系,颜色湿时和干后稍有差别,湿时比较深,干后变淡,这种性能一旦掌握便可运用自如了。
在色调时,不宜像水彩画那样过多的用水。水分一旦过多,粉质产生沉淀,其色素的粒子沉淀就很不均匀,以致画面斑斑驳驳,影响画面效果。水粉画用纸
水粉画的用纸以质地结实,吸水适中,只要不过分吸水,不过分光滑就可以。常用的有:水粉纸、不彩纸、图画纸、绘图纸、有色纸和白卡纸。各种纸的质地不同,吸水程度不同,表现效果不一,各种质地都可以进行尝式。
另外水粉画的性能掌握不好或调配不当,容易出现“生”、“灰”、“粉”、“脏”、“花”、“焦”等现象。
水粉画的工具和材料
其它设备如画板、画凳、画架可根据条件选择,以方便实用为宜。水粉画常用的笔有水粉画笔、水彩笔、油画笔、毛笔、叶筋笔、板刷。水粉画笔,一般选用狼毫笔为宜,这种笔弹性强,笔触效果有独特的塑造性。不易保持水分和颜料。可干、湿画法兼用,是画水粉画较理想的工具。
另外,可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中国画用的毛笔和板刷。一般选用大、中、小白云笔,它含水含色多,笔触变化多,能涂、勾、点、扫,也可干笔、枯笔。勾线时可选用叶筋笔等。板刷适合画大幅作品,能画出平整均匀的色块。
选用某些工具只是一种习惯,重要的是怎么样通过工具的使用,能使作品达到一种真正的艺术效果。
5、透底画法:这种画法可以选用白色或者带有色彩的画纸,纸底要光滑不吸水,用硬毛画笔,运笔要有力,富有弹性,笔上含色不宜过多,有意造成透底的效果。
6、水洗法:水洗画法是根据画面需要在画过的色层上用水洗,但不洗净,利用水粉颜料能被水潮解的特点,待未干透时继续画下去,如果恰到好处利用水洗法,把握好分寸,干后的效果比湿时更柔美。再加之上洗法有很大的偶然效果,利用残留的部分颜色痕迹,再加上关键部位的“点晴”之笔,会出现另的画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大有出奇制胜的功效。水粉画的用笔方法
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运用恰当的笔触有助于加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是构成画面美感的重要因素。笔触不是目的,它是为表现对象而服务的。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寻找自己的笔触审美意识。
(1)刷:笔触成片状,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分,如背影、天空等。(2)摆:用较干的颜料,依据菜体块面结构一笔一笔摆到画面上去,宜于塑造形体的厚重感。
(3)点:笔尖或笔肚,在画面按捺出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点,点的时候应注意大小的结合,疏密变化。点的方法多用于画物体的高光、树叶等,也可以借点彩的办法来加强画面的色彩效果和形式感。
(4)托:笔触拖得较长,露笔锋,带“飞白”笔触流畅,常用于画头发、6 树枝等。
(5)扫:蘸色后,把笔头在调色盘中撂干,使笔锋松散,轻松自如地运行在画面上,只有笔的前端接触画面,常用于表现枝叶,皮毛等蓬松物体,以及背影和虚化的轮廓部分。风景写生
风景画是一门独立画种之一,同时,又是主题性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风景写生是我们学习色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的重要课题。
(一)构图问题
①取景首先要选景,选最能让你激动有所感受的景物,然后把这种感受具体落实的过程。一般可以备一个取景框,如果没有准备取景框,可用两手的拇指交叉成一个四边形的临时取景框。对着景物认真敲一下画面的截取范围,注意景物的安排,选择最富于个人情感表达的角色。
②在构图时,注意近景、中景、远景三景的层次的安排。画面上明与暗、疏与密、动与静、冷与暖、虚与实、软与硬、高与低、强与弱、远与近,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十分重要的只要巧妙地利用这些因素,画画才具有表现力。
③在风景画构图中,常会遇到一些毫无变化的直线,如地平线、建筑物的直线等,若不作恰当的处理,画面就会显得呆板。只有利用景物的穿插或分割,就可打破这种呆板的形式,在分割、穿插时注意分割点的距离不宜相等,景物大小不能一样,要有变化。
(二)对光线的变化及天与水的观察
①风景中比较难处理的就是朝霞和晚霞的区分,这就需要认真地去观察景物,会体会自然界的光线变化和色彩变化。
(三)树、路面的观察与表现
①树:画树应体会树的长势、树的种类,亦各有差别,每棵树的姿态和面貌是不同的。首先应理解树的基本结构,即树叶、树枝、树干、树根的有机联系和树的基本形。
画树的一般方法是先画叶,后画干、枝,如果画枯树则相反,先画干、枝,后画零星的叶片。
画树应把它的明暗块画关系分清楚,注意整体关系,运笔自然,疏密间隔要 7 恰当。
②路面:路是一个平面,如果处理得不好,往往将平面画得远不过去,反而有翘高或竖起来的感觉。画的时候,应将近处与远处、左面与右面的明暗色度比较一下,远与近要注意色彩与透视关系。凡是路面都受天光的影响,画路面要随时与天空的明暗色调作比较。用笔上近处笔触可稍明显些。
(四)风景画写生步骤
①打轮廓:可直接用颜色将景物用线勾出来,先注意透视、比例、素描关系。虽不必须太详细,但要简胆扼要,以便下一步的进行。
②着大色:在着大的色彩时,颜料可稀薄一些,依据总的色彩感觉尽快地涂出大体的色块关系。
把握对景物色彩的第一感受,这遍颜色不求酷似,在此基础上分清大的黑、白、灰关系,大的冷暖关系,重要的摆好画面前景、后景的关系。
③深入刻画:大的色彩关系建立起来之后根据景物的总色调一定要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强调刻画景物的主次关系,直到满意为止。
④整理画面:也就是检查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前后的色彩关系是否正确,再把画面和景物加以对照一下,发现部题及时调整。
第三篇:中职艺术生水粉风景写生教学方法
怎样做好色彩风景的野外写生实习活动
风景写生是一门重要的美术必修课程,如何上好风景写生课,已有专家学者著书立说发表各自高见,但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现有的教材,教法并不能有效解决我校美术专业学生的所有问题,如何从中职美术生自身实际出发,优化教育教法,收到更好的成效,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和反思,权作引玉之言,供大家批评指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写生以前,我通过一系列理论欣赏课全面激发对风景写生的持久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持久保持探索研究的动力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如果能够成功地激发出学生对风景写生的热情,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则成效有限。例如2003级,2010级美术班就是成功的典范,这两届学生水粉风景写生整体水平较高,突出的学生较多。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是让学生明白风景写生的重要性。我分几个层面来教学,阐明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皆来自于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观(风景)。风景写生得过程就是师法自然的过程,观景实为观心。我们通过观察自然,认识发现自然之美,真情流于笔端,再现和表现自然美景,画面虽可见,但心动于无形,而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人本身也是风景的组成部分,人景交融不可分割。有一首小诗最能说明人与风景的关系(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望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二,艺术高于生活,生活中从来都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所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说的是由低到高的三种不同思想认识境界。风景写生不是照相,不是对自然的被动的刻板的描摹,而是通过写生过程培养我们独特的视角,独有的感受去发现美,表达美。三,风景写生的目的不仅仅是技法的探讨,最终目的是达到修身养性,成就自我的目的。所谓道法天,天法地,地法自然,品性修养离不开自然。又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风景写生的过程能够不断陶冶我们的情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自觉成为一个品性端正的人。
接下来,通过学习几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词,进一步激发风景写生学习兴趣,感受诗情画意。
(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午)出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傍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晚)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深夜)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凌晨)知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最后欣赏大师的风景名作,感受大师的魅力。讲述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的传奇人生,对风景写生艺术的执着追求,告诉学生,风景的魅力是如此让人忘情,甘愿让人舍弃金钱权力,家庭和爱情。欣赏他的作品《茂特芳丹的回忆》,感受如梦如幻,甘醇迷醉的乡村美景;欣赏梵高的《星空》,《鸢尾花》,《麦田上的乌鸦》,感受画家对自然美景的狂热执着,体会画面洋溢的灵动和激情;观看修拉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研究画家如何用点点色彩编织童话般的美景;欣赏中国画《溪山行旅图》,看画家咫尺之间千里风光尽收胸怀。
技法的讲授与示范。
任何美景都是点滴积累,笔笔描画而来。我认为从最简单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讲起,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小景到全景更为有效。循序渐进地分析构图法则,空间透视,块面结构,疏密布局,从用笔用色,到色彩的调配以及各种技法,让学生理解并懂得运用。课堂上讲得越透彻,课堂练习越充分,学生在野外写生过程中就越轻松。比如,石分三面,仰俯不同,多块石头有序组织形成岩层。山体是由岩层构成的,不同岩层有序叠加,随地势起伏延续,形成山之骨架;树木枝桠穿插皆因争光,故分阴阳,南北不同,疏密有别;多颗树木组织穿插,参差变化而成丛林;树木植被附于山骨,或遮还掩而成山体,山涧溪流,雾霭炊烟是山之灵魂;山有个性,有脉络走势,有时令变化,阴晴变化之美。然万丈高山起于末叶,鸿篇巨制始于笔画。学生真正弄懂了细节的表现才能没有障碍,顺利开展野外写生活动。
课堂上让学生反复练习小色稿,研究石头,树木,桥梁房屋的结构和表现方法,远山近水,阴云晴空的色调变化,为野外写生做好铺垫。
还有就是工具材料准备要充分。
画板,调色盒,水粉纸,透明胶,水粉笔,铅笔,橡皮擦,速写本,工具箱等工具准备要充分。水粉颜料尽可能配备齐全,自然色彩丰富异常,多准备些颜料总不是坏事。根据个人爱好还可以带上水彩颜料,毛笔,水粉笔,油画棒,酒精,棉签,大头针,食盐等特殊用品。用于在画面制作肌理,特殊效果。(例如)撒盐可以表现雨水清润效果;酒精可以表现雾霭旭日的效果;大头针科以刮出笔墨难以表现的精巧细节。课堂上实例展示几种特殊画面效果的制作过程,学生跟我学,初步掌握方法和技巧。
在写生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初次野外写生,突然之间面对杂乱的自然景观,学生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所以上好第一堂课非常关键。从简单景物入手,选择构图比较简单,背景比较单纯,主体容易表现的场景,比如路边的一颗树,山脚的一块石头。适当压抑学生贪大求全,急于成功的心态,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先画小景后画全景。教会他们用取景框构图,选择主体对象,告诉他们,为了满足构图要求,应对细节进行取舍,空间分割,有时甚至需要移植补景。写生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将眼中之景经过心中构思最后在纸面上表现出来的过程,绝不是对自然界的被动描摹。
二. 老师的现场示范必不可少,万事开头难,动态地展示从选材,取景,起稿构图,到上大调子,刻画,画面调整的写生全过程后,再让学生入手就容易多了。但示范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接受状况,每一步要规范,速度要慢,同时要讲解,预先告知同学们在每一步绘画步骤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全局和整体观念,克服初学画者拘泥细节,零碎被动的习气。
三.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老师要不时巡视,不但关注画面效果更要关注他们的观察,思考,绘画的过程。有问题要及时纠偏。为了便于监管,应该将他们合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五至八人,集体行动,由功底较好,有带头作用的学生当小组长,负责组织领导。注意培养每组的小组长作为种子选手,小
组长良好的示范作用会使教学效果更好,学生接收获得知识技能的时间更短,长进更快。
四. 必要的时候,帮助学生修改画面。一般来说老师尽量要求,激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要帮助学生修改作业,老师和学生能力和水平毕竟存在巨大的差距,容易破坏其画面的完整性,效果的统一性,变得不伦不类或者面目全非。由于个体差异,有的学生理解接受能力欠缺,作业过程中障碍过大,这时候老师的帮助就显得很及时,帮他修改修改,调整调整。特别是一个学生经过反复努力,画面依然很糟糕,产生绝望情绪的时候,老师施以援手,将画面补救过来,会特别提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五. 野外写生教学应注意阶段性特点。
开始几天,老师要多示范,让学生反复体会作画过程,辅助他们上路。遇到全新的绘画对象时,或者比较复杂,学生画起来难度太大的对象时,老师也应该做示范。学生入门后,老师应该多花点时间伴随作画,学生一边画画一边参照借鉴老师的画法,模范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见老师都在以身作则,刻苦用功,会自觉坚持努力,学习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一定基础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个性,鼓励探索创新,针对性辅导他们,沿着各自的道路发展。作业的及时评讲是很重要的。
在写生过程的铺大调子阶段可以将作业集中讲评一次。肯定好的画面,好的方面,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作业完成后,可以选择一个宽敞明亮的地点将作业次第张贴,老师全面讲评。每一张作业,既要表扬好的地方又要指出不足之处;不但要评说画面上的效果,更要指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不但要评价结果还要评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从一定意义上说,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将作业进行类比和对比评讲能快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评出好坏不是作业评讲的最终结果,激发自觉学习,团结互助,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才是目的。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同学已经很努力了,画面效果还是不好,老师应该以鼓励为主维护其自尊心;也有的同学单从画面效果来看还可以,但他并未用全力,老师应该批评其求学态度,督促他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千万不要用一个标准衡量全部学生。
作业评讲结束后,要求他们还要针对问题继续修整画面,做到尽善尽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利用天时。
天气晴朗可以深入山野,河滩等地描绘自然景观;如果遭遇阴雨天气,则可以绘画民居建筑,在屋檐下摆开阵地,一组一组展开,风雨无碍。上午比较适合户外写生,下午适合评讲作业,修改画面。一般说来,白衣古镇,石桥古镇等地,民居老屋很有特色,可突出地方特色规划教学重点,多安排古建筑写生。学生初学写生时,绘画内容应该涉猎较宽泛一点,山石,树木,道路桥梁,溪流滩涂,渡口码头等都应该画一些,当然,每一届学生走的地方不一样,也应该有意识突出不同的重点任务。
保护并张扬个性。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掌握了写生的基本技能技法后,自然而然,有很多学生画面开始呈现不同的风格面貌。老师应该容忍并鼓励多样性,帮助他们沿着各自的绘画道路发展完善。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写意,有的喜欢写实;有的喜欢干画法,有的喜欢水墨酣畅;有的笔触张扬,激情四射,有的轻描淡写,含蓄稳重。老师的作用不是警察而是灯塔,这对我们老师的修养要求很高。
组织管理要周全。
当然,在野外写生活动,除了教学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其他一些细节也带队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考虑周全。例如,水粉颜料风易干,提醒随时洒水保湿;避免烈日曝晒画面等等;写生地点应该方便取水,便于清洗工具;场景要开阔,便于学生监管;由于写生时间一般较长,要考虑学生方便等生活问题。随身带上防暑解暑药物,邦迪,云南白药等以备不时之需。野外活动,安全隐患较多,安全教育要到位。考虑宜细致周全,往往最容易大意的,是蛇虫叮咬,野狗伤人等意料之外之事。
第四篇:水粉基础知识
水粉基础知识
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从着色顺序方面有如下几种:
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从着色顺序方面有如下几种:
1、从整体到局部
水粉画是色彩画的一种,它同水彩、油画一样,都是从画大色块入手。整体着眼和从大体入手是我们的作画原则,大色块和大片色,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应首先画准组成画面的主要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塑造和细节刻划。
2、从深重色到明亮色
明亮色多是厚涂,一遍遍薄涂亮不起来。先画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盖;相反,一般是先画面积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确定画面色彩的骨架。逐步向中间色和明亮色推移。以明亮色为主的画面,还是要先涂明亮的大色块,颜色稍薄一点,局部小面积的深重色后加上去。如果中间色为主,作画时先涂中间色,运用并置的方法,分别向面积较小的暗色的明亮色画过去。方法不是死的,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3、从薄涂到厚画
薄涂即用水稀释颜料,如同画水彩画,根据总的色彩感觉,迅速地薄涂一遍,造成画面整体的色彩环境,尔后逐渐加厚,深入表现。薄涂比较正确的地方要善于保留,使画面色彩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有层次和厚重的效果。
水粉画颜料不象油画、丙烯颜料附着力强,可随意画厚。水粉画的厚涂要厚的适当,过厚容易龟裂脱落,所以较厚而不准的颜色应洗掉再画。
具体着色的技法应掌握下列几种:
(1)干画法和湿画法
在水粉画中,干画法一般是指厚涂重叠的方法。此法可以反复地画,一遍不行再画一遍,表现对象比较充分、深刻,也宜于初学者掌握。这种厚画的画面,类似油画的效果,有浑厚之感。湿画法是以薄画为主,发挥水色渗化的效果,着色遍数不宜多,甚至白色部分可以空出白纸,具有水彩画湿润流动的意趣。当然,一些局部加厚也是可以的,干湿结合会增强表现力。
(2)并置和重置
并置是笔触在画纸上并列摆置,着色遍数较少,开始用色即厚一些。如强调二度空间的画面。先用毛粗暴色线勾一下轮廓及结构,添色时用并置的方法把颜色摆上去,压出色线。
重置是一种叠色的方法,以色点、色线、色块进行重叠着色。作画大都是重置与并置结合运用,以利充分地表现对象。
(3)干湿变化的掌握
颜色干湿变化是水粉颜料的特性之一。将颜色涂在画纸上,湿时感觉比较恰当,干后才会发现变淡变灰一些。不了解这一特性往往给着色带来被动。掌握这一特性,事先预计干后的效果,可避免后加之色成为不协调的“补钉”。
作画时,应从薄到厚进行着色。先厚画再薄涂干湿变化大;先薄画,逐步减少用水画厚,干湿变化不明显,较易掌握。修改画面时也适合厚涂。也可在要修改的周围涂一点清水,修改的部分干后就会自然统一。
(4)色彩的衔接
画面需两块颜色衔接要自然,从明到暗要过渡圆润,色彩要衔接恰当。方法有三:
a、利用湿画,使明色与暗色、此色与彼色,由于水的作用交互渗化,这样效果会自然而柔润。一遍不行,可照此方法再画一遍。b、在两色之间用中间明度的颜色画上去,虽有明显笔痕,远看过渡自然。c、两色衔接生硬之处,可用其中一色在邻接处干扫几下,增加过渡的色阶。也可用笔蘸少量清水在生硬之处轻扫几下,使两色衔接处从明度或色彩方面揉出过渡层次,转折即会自然。
(5)用笔
笔色在纸面上运动,出现笔痕,即谓笔触。一般通过画面中的笔触可以看出画家大致的作画顺序和怎样用笔来塑造对象的,用笔不是目的,是一种表现手段,许多画家的笔法是有所区别的,有的大笔纵横,有的小笔点绘。哪一种笔法好呢?怎样用笔才对?应该从表现对象的目的着眼,根据不同物象的不同结构、不同质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于表现。要从表现对象出发,为表现形体结构和色彩,灵活运用涂、摆、点、勾、堆、扫等各种笔法进行描绘。
玫红色 + 黄色 = 大红(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玫红色 + 黑色(少量)= 暗红
红色 + 黄 + 白 = 人物的皮肤颜色
玫红色 + 白色 = 粉玫红
蓝色 + 白色 = 粉蓝
黄色 + 白色 = 米黄
玫红色 + 黄色 = 大红(朱红、桔黄、藤黄)朱红色 + 黑色少量 = 啡色
天蓝色 + 黄色 = 草绿、嫩绿
天蓝色 + 黑色 + 紫 = 浅蓝紫
草绿色 + 少量黑色 = 墨绿
天蓝色 + 黑色 = 浅灰蓝
天蓝色 + 草绿色 = 蓝绿
白色 + 红色 + 黑色少量 = 禇石红
天蓝色 + 黑色(少量)= 墨蓝
白色 + 黄色 + 黑色 = 熟褐
玫红色 + 黑色(少量)= 暗红
红色 + 黄 + 白 = 人物的皮肤颜色
玫红色 + 白色 = 粉玫红
蓝色 + 白色 = 粉蓝
黄色 + 白色 = 米黄
粉柠檬黄 = 柠檬黄 + 纯白色
藤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桔 黄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土 黄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熟 褐 色 = 柠檬黄 + 纯黑色 + 玫瑰红
粉玫瑰红 = 纯白色 + 玫瑰红
朱 红 色 = 柠檬黄 + 玫瑰红
暗 红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紫 红 色 = 纯紫色 + 玫瑰红
褚 石 红 = 玫瑰红 + 柠檬黄 + 纯黑色 粉 蓝 色 = 纯白色 + 天蓝色
蓝 绿 色 = 草绿色 + 天蓝色
灰 蓝 色 = 天蓝色 + 纯黑色
浅 灰 蓝 = 天蓝色 + 纯黑色 + 纯紫色
粉 绿 色 = 纯白色 + 草绿色
黄 绿 色 = 柠檬黄 + 草绿色
墨 绿 色 = 草绿色 + 纯黑色
粉 紫 色 = 纯白色 + 纯紫色
啡 色 = 玫瑰红 + 纯黑色
红色与蓝色和黄色生成的绿色成为互补色。
蓝色与红色和黄色生成的橙色成为互补色。
黄色与红色和蓝色生成的紫色成为互补色。
水粉画属西方画种,水粉画就是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来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粉画是以水作为媒介,这一点,它与水彩画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画也可以画出水彩画一样的酣畅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没有水彩画透明。它和油画也有相同点,就是它也有一定的覆盖能力。而与油画不同的是,油画是以油来作媒介,颜色的干湿几乎没有变化。而水粉画则不然,由于水粉画是以水加粉的形式来出现的,干湿变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现力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之间。水彩画的特点是颜色透明,通过深色对浅色的叠加来表现对象。而水粉画的表现特点是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如果在有颜色的底子上覆盖或叠加,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加法,底层的色彩多少都会对表层的颜色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它较难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经验的画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这种特性来表达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艺术魅力。
水粉画经常遇到三个问题:
一、如何控制画面的虚实程度:画面虚实完全根据需要来控制,如风景当中的雨雾天气,画时需要湿而虚的画法多一些才能出现自然效果。而阳光明媚的情况下则相反。画静物也是这个道理,但无节制地制造虚和实必然会带来以下的结果:画面“死板”,画中物体面面俱到,采用大量干画法,紧紧抓住物体的前后左右不放松,环境与主体处处抠得像木雕;画面物体虚无缘渺,在技法上过多使用湿画法,水色渗流,物体形象含混不清,使画面一塌糊涂。画面中的虚实处理没有固定的规定,主要是依画者的感觉灵活掌握,画面的虚实关系需在画面整体的范围内,应该实的地方则实,应虚的地方大胆地虚。实有刀砌斧劈之力度,虚有线断气不断、意到笔不到之妙境。使画面有强有弱,有刚有柔,充满生机和变化。
二、画面用色不当会造成什么结果:画面“脏”、“生”、“闷”等问题,都是用色不当所致。
“脏”,月附多地使用黑、蓝、褐等颜色,到处重复且色彩的空间位置放置不对,上色用笔潦草粗糙以及在色彩没干的情况下,又用湿色过多地涂抹,都会造成“脏”效果。要克服这种毛病应做到:调色要在一定的纯度上(调色时要以一种颜色为主,如冷色以冷为主,暖色以暖为主)少加对比色,使画面色彩冷暖分明;在用笔上尽量干净利索,少拖泥带水。这样才能克服“脏”的问题。
“生”,即画面上运用太多太纯的颜料就显得生硬。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中间色的描绘,适当地利用冷暖灰色,并在物体上找一些虚而过渡的颜色。
“闷”,使用红、黄等纯色,又缺少明暗冷暖的对比。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力在画面中画出几种补色,增加画面中冷暖和明暗的对比,从而打破画面的沉闷。
三、画面局部上的失败用什么方法补救:水粉画局部画的失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大面积湿画法完成的局部,干后再画则衔接不到原来的色彩上去;另一种是画得很厚又很腻的地方,只有再加厚干压,但最终还是不理想。出现这两种情况前者可采取用干净的湿笔轻轻刷湿需要改的部位,让颜色恢复湿后的面貌,再把要改的地方补上,这样干后就能基本一致。后者最好用清水把局部厚色清洗的办法,也是用干净的湿笔刷,然后用于笔吸去水分。局部修改要控制色、水不流动为佳。如清洗到露出纸时,再补救就容易多了。
在室内画静物如何控制光与色:
我们说在室内有稳定的光源,这种稳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与投影的稳定,严格地讲,如一组静物画一天,从早到晚的光线强弱是不稳定的,另外室内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阴不但给明暗带来微妙的变化,色光也有冷一点,暖一点变化之分。这些在作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变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变化。控制这种变化很简单,也就是当你在很短一段时间内把画面大的色彩关系布置到画面上去后,如果大关系准确,实际上画面的关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备是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和深入画面。;如光线变化不大,对静物的影响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这种关系画下去,一直完成画面。假设画面的颜色刚铺上一半,突然外面乌云密布,室内光线大变,这种情况最好是停下来,等光线有所恢复再画。
还有一种情况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学为抢时间,白天没画完的写生,晚上还在静物旁边接着画。白天和晚上是两种不同的光源,试想一幅画怎能在两种光源下完成呢?这种做法既浪费时间,又毁了白天画的部分,实属得不偿失。
一般情况下,室内光线基本上相对稳定,只要我们从开始就有条理有顺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关系,而不是从早到晚在画面大面积的地方改来改去,控制光色的变化并不难。
在室内天光下的静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现以下的物体色光变化: 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十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十暗十环境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明暗交界线:物体色彩最暗处,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十暗十物体色十环境色十天光色十少量亮面对比色。以上这些物体色彩变化,可在我们作画时参考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满了矛盾,应如何解决好矛盾之间的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一个哲学上的道理,我们作画也不例外。如物体的主次强弱、大小方圆,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双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时又互相排斥、互相对立,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而我们作画就是利用这种矛盾规律,有意地在画面上制造矛盾,然后想办法解决矛盾。如:在我们开始布置画面色彩关系时,为了塑造画面物体的体积、空间、质感等,着色时便有意加强画面的明与暗、冷与暖、虚与实等矛盾冲突,故意使它们之间对立而排斥。然后,利用物体的明暗交界线,画面虚实衔接处,去找解决矛盾强烈冲突的“媒介”。如:明与暗的冲突,往往明暗交界线是矛盾冲突高峰,也是分水岭,以交界线为界向暗部逐渐变暗变灰至反光。交界线又逐渐向亮灰、亮过渡,这就便明与暗之间得到互相渗透和贯通。又如:冷与暖之间的色彩是对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样,解决它们之间的色彩冲突,也是通过交界线向冷色与暖色渗透和贯通。假设一幅画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线的色彩应是一种亮暗两色综合的最重深色,并以交界线的综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渐推暖,向亮面逐渐推冷。因而,交界线也是联结冷暖矛盾对立的折中线。另外,画面环境中色彩冷暖的冲突矛盾解决,一是靠交界线,二是靠色彩虚实的渐渐过渡和自然衔接而缓解。
由此可见,作画中只有敢于利用明暗、冷暖、虚实的互相矛盾,并从中寻找矛盾双方转化的同一性,才能创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谐,这也是作画中解决矛盾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法则。
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色彩的空间透视:
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些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尤其是画风景写生,因为空间距离深远开阔,这种色彩透视变化的规律格外突出。而画静物空间小,色彩的透视变化程度也相应的减些这样的例子不用特指,你到室外找几个物体远近比一比,立即就会证实这种感觉。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削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
色彩空间透视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的视觉在一定距离限度内可以看清物体的形象和色彩特征,超越了这个限度,也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人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二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是含有微小颗粒的空问,其中有许多灰尘、水蒸气、烟雾和空气分子等,肉眼看去它似乎是透明的空间,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变化规律后,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把握空间色彩层次的处理。
画静物的空间色彩变化不是很大,但要在画面中处理好空间关系仍需认真对待。
2、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
我们能够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是光线。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向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因为光的作用,物体发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互相 辉映与影响而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丰富色彩。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暖色相”,这时它的暗部就呈“冷色相”。在“冷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光、火光等为暖色,中午的阳光、天光、白炽灯光等为冷光。我们画静物多在室内,接受的光源多是从窗口透进的天光。一般情况下,天光多为冷色,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朝霞、夕阳的余光,室外红墙壁反射的光线,有时也影响室内光线变暖,阳光直照室内的物体就一定是暖光源了。要注意这种光线的变化,作画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既要尊重客观对象,又要认真分析,注重自己的感觉。但光源的直接照射是在物体环境的受光面,因而光色的冷暖也决定亮面色彩的冷暖。如光线是暖色,亮面肯定就是暖色,那么暗面的冷色又是一种什么色彩呢?
3、关于补色:
色彩的冷暖关系,即补色关系。人们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如红色光线射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用暗红来处理,有些人则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这说明一些人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那么,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色呢?冷暖的光学反应应是用一种补色关系来画暗部色彩。然而补色是客观自然现象造成的,还是主观的人为处理的呢?下面例举人的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的两个科学的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
人的眼球视觉结构是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是眼球里专司感光的网膜上的圆柱细胞(或称棒状细胞),它敏感于黑、白的吸收和补充;一种是眼球里网膜上针对瞳孔的感光——黄斑上的专司感色(亦能感光)的圆锥细胞(亦称简状细胞),它敏感于色彩冷暖的吸收和补充。人的眼睛生理造成了对色彩的冷暖明暗要求,就保人的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一样,太热了想阴凉一点,太冷了想暖和一点,光线太强就想弱一点,太弱了又想强一点。而人的视觉看太暖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看点冷的,看太冷的色彩时间长了就想点暖的才舒服。这是人的视觉上的正常要求,这种要求构成人的视觉上的补色现象。
当你长期注目于阳光(白光),然后再看别的东西的时候,你的眼前 就必然发暗,而看不清别的东西。这是你的眼中的圆柱细胞受到白光的强烈刺激之后,对于白光已经疲于感觉,无法吸收,而急需吸收另一种 光线来加以补充和调整,使其消除疲劳。这时,你对暗就特别敏感,反之,就是另外一种要求。这是无色系统里的互补,也是黑和白之间的互补。在有色系统里,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白的物体平面上,放一块鲜艳明亮的红布,你长时间目不转睛盯着红布,在眼睛盯得很疲惫的时候,突然将视线挪开,你就会明显地发现,有一轮廓与刚才那块红布相似的幻影,然而,这个幻影的色彩已不再是鲜红的,而变成青绿味了。这在物理学上称之为视觉残象的原理,也是眼睛中圆锥细胞疲于刺激后的补充和调整。
由于这种眼球网膜结构细胞的生理原因。比如你在洗照片的暗室里工作,因暗室里用的是暗淡红光,当你工作完成走出暗室时,外面的光线就显得格外明亮,而且看白的物体都带青绿味。这完全是眼球网膜结构细胞敏感于光和色的补色。
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尤其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在夕阳橙红、橙黄的光源照射下,所有天空中的晚霞及所有物体受光面,都笼罩上橙红或橙黄色,暗部都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青绿或紫青味。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彩照、彩色影视中的场面也科学地证明了色彩的互补现象。
以上这种补色现象在色彩训练及色彩绘画上应用极广。我们的水粉静物多在室内写生,补色关系远不及野外自然界中强烈。但在光源、色彩冷暖强弱的情况下,任何色彩均离不开补色的因素,若忽视对补色的应用,只知道暗部加重加黑,那么画面上的色彩效果就必然会缺乏对·比而觉得沉闷和死板。
在绘画色彩学上,绘画色彩的补色可在所标色相环寻求,补色对象一般在色环上直径两极的二色为180。时,可称之为补色(附图),作画时不清楚补色应用的同学,可参考色相环去分析应用补色在色彩关系中的作用。
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不同的画家具体的着色方法是有区别的。这里介绍的是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方法步骤。水彩工具性能决定着色顺序大都是先画明色,后画暗色,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着色;同时,与水粉、油画一样,要从整体到局部。为什么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可着色呢?画水彩的画板放置角度不能接近直立,因为直立时水色极易流淌破坏形体。画板的放置角度可以根据水分的需要变换角度,一般情况下保持三、四十度的状态为宜。就是这样,着色后水色总要向低的方向流,所以,从上到下涂色便于色彩的衔接。我们都是用可右手执笔涂色,容易使涂过的颜色映入视野,得于照顾整体关系和色彩效果。当然,也不是那么绝对,涂完整体关系之后,就不受这些局限了。
以干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是:
1、用HB或B的铅笔认真起稿,最好不用橡皮,擦磨纸面会影响着色的匀净。高光和明暗交界线都用铅笔轻轻画出,多余的铅笔线待画完干后再用橡皮擦掉。
2、涂第一遍色,预先分析一下大体的色彩关系,从明度、纯度、冷暖等方面分析,找出层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开始着色。第一遍色不能得过淡,抓住总的色彩印象,画到实际色感受的五六成或七八成,有把握之后能一次画准更好。这一遍色除要留空之处外,基本铺满画面,物体的明暗不要平涂,利用湿接画大体变化。
3、第二遍色并非要求到处再加一遍色,应该保留第一遍色比较正确的部分。这一遍色用水适当减少,进一步塑造对象的体积关系与色彩关系,并力求准确。
4、深入刻画、调正完成。这一步主要是收拾、加强,把重要细节加上,用笔要果断,使之更深刻充分。最后检查一下,如有色彩不统一之处,可罩色修正。有错误之处洗一洗再作调正,即可收笔。
干画法的着色步骤比较好掌握,初学时不管画风景、静物或人物写生,先练习这种方法,便于打好根基。
湿画法为主的着色顺序较难掌握,可先选取简单的静物或风景进行练习。一种画法是先画大体的浅色,速度要快,掌握水分,趁湿画局部和细节。另一种画法必须有把握整体的能力,从重点物体画起,逐个完成,或把画面分成几部分一一完成,相接处用清水涂湿,衔接恰到好处,几乎一遍完成,个别细节随后充实。画面可达到水分饱满,色彩透明,韵味无穷的效果。
有的画家先画大面积的暗色,后画明色和局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总之,有了一定的描绘基础,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方法,“法为我用,”才能达到“以精作画”的境界。
红色与蓝色和黄色生成的绿色成为互补色。
蓝色与红色和黄色生成的橙色成为互补色。
黄色与红色和蓝色生成的紫色成为互补色。
光源色就是光的颜色啦。平时用的素描灯是黄色的,所以静物泛黄,高光是暖色的。如果是天然广,那就是蓝色。因为天是蓝色的,所以静物泛冷色调。
第五篇:水粉心得
色彩心得
马上就要去皖南写生了,此次风景写生将会让我们好好的感受自然的景色,以及乡村的幽美气息。但在去写生之前我们还需回归色彩,感受色彩,我们通过这几周的静物以及风景临摹练习,从中慢慢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变化。
起初老师让我们用8开水粉纸作画,要求我们用自己感觉的色块去表达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以及对物体的感受,不纠结于局部。我自己也认为色彩是需要整体色彩感觉和氛围来表现的,对于色彩,我的理解是,色彩在强调空间关系的基础上,更注重色彩的统一,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统一,反光,环境色的关系等多因素的关系,还有很重要的是画画要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果只注重客观事物的外观,而没有自己的思想,那只能是一个手法熟练的画匠,而不是一位艺术家。记得大一上半学期我们学习设计概论,其中老师讲到我们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不同,设计师工作受到很多客观限制并且受到委托者影响一改再改,而艺术家拥有更多的“自我表现”。所以我一直记住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对于大学的色彩课,经过这些天的学习,感觉学到了很多,对于色彩的理解也有很多的感触,刚开始的我们还是高中的绘画色彩的方法,但我感觉大学作画就不需要像高中时那样死板的构图,画法单一,步骤教条。几张静物画过以后,慢慢在这几张水粉中改变自己,不追求什么风格,但主动去感受物体的色感和光感。还要理解着去画,不应该能像以前画画只是应付,死板单一的练习,应该尽量画出自己的一些东西。并感觉通过最后一周的风景色彩临摹,学习了一些大师以及其他优秀的作品,从中体会了一些他人对色彩的把握与理解,希望写生时我能运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