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国学的感想
学习国学的感想
“头顶弱冠,衣袂飘飘”身处国子监亭台楼阁之中,口中颂甬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若梦回千年此时此刻学于大学之中的我们想必就是这样!只可惜现如今已是斗转星移千年已逝,钢筋水泥包裹的我们口中熟念的是ABC。但是一切又仿佛改变了,因为我们的大学课堂之上迎来了久违的国学,小女子不才有幸担任法学G1班的国学组长亦感慨良多!
学习国学是否有用,之乎者也的现代意义何在?现如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那上山下乡的逐梦一代了,做任何事都要有它的意义换句话讲就是有什么益处。作为讲解人的我首先要透彻的明白它的意义究竟于何处?因此思索中不断探求。古人读国学、习之即可考科举无论是状元榜眼探花亦或是进士及第都是高官厚禄生计有着,那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大学生又不可穿越科考国学亦不像英语可以考取四六级证书,日后无可为证。吾等日日诵读岂不是白白浪费光阴!深入思考翻阅诸家典籍之后发现实则不然,此中另有深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动态,最能敏感地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前途及命运,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来文化不断侵蚀着我们的文明,应该“和而不同”,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首先要保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这重担无疑是要落在大学生的身上中,但是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的根底太浅太贫乏,致使整个社会普遍趋于浮躁。倡兴国学,资人励己以传民族大义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教育体制多年来不断加强“才”方面的教育却忽略了“德才兼备”中“德”先而“才”后。为人立世,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优秀的品德。然而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国学中“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仁者爱人”、“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都是美好品质的化身!
学习国学的意义即已简明那么推动实践学习就可谓迫在眉睫!然而通过一个学期的教授引导过程也收获了一些经验。在G1班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可喜的是同学们都能认识到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比较认真。但是又有了新的问题产生,因为我们目前所生活的环境早已不是古时候了所以在教授过程中难免出现同学们无法贯彻深入的理解。如何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在这方面起初是苦恼的但是转换思维后发现无论是古亦或是今都有共通的例子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的将国学文段大义翻译出来而是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做到寓国学于生活!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对于国学的学习形式的单一使得同学们对国学提不起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同学们真正喜欢上国学才能使国学深入人心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我想到自己的单独讲解可能是枯燥的乏味的如果加入一些新鲜的形式必然可以调动起同学们的兴趣。百家讲坛作为一个央视的文化品牌节目十分有号召力而且其中的讲师多为名门学府德高望重的教授,恰巧本学期所讲说的《弟子规》有百家讲坛的视频资料。在班级中播放百家讲坛的视频资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改变以往的单一模式在讲主看辅兼之提问的新型模式下同学们学习国学的热情高涨起来,《弟子规》的主讲钱文忠教授妙语连珠引得同学们聚精会神!本学期国学的讲解工作即将告一段落,但是G1班的国学学习并不会因此停止,下学期会有新的国学学习任务也就必将有新的挑战。不打无准备之战,下学期将进一步尝试更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像、声音、动画配合文字,更有助于加强国学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以图而言,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迹,如甲骨、帛书、绘画、雕刻、封建王朝的疆域版图;以声而论,如诗词诵读、古曲演奏、古典戏曲片段等,都会得到生动直观的展示,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相信G1班的国学教学会越来越好,真正做到国学学到心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也在学习中提高,因此国学的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国学是一个过程,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国学学习感想
国学学习感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始终伴随着国家前进发展的脚步体现着中华大地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我国的文化有着深深的民族烙印。可以很骄傲的说我们祖国的文化是伟大的!然而岁月变迁时光斗转,千年的文化底蕴千年的文化内涵渐渐不再清晰取而代之的反是西方文学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是批判主义,我们吟诵的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仿佛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想来着实让人感叹千年文化是否要就此香消玉殒?但是中华文化作为国人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因此中华文化不能断国学不能断。庆幸的是学习国学的号叫在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吹起了,身为一名大学生虽对国学知之甚少但也无限想往因为它不仅是文化也是一种精神!
学习国学先要了解什么是国学,之所谓国学即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在我国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中最为令人称道的是它传授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而是方法论是根的思想,因它涉猎广泛思想内涵丰富绝非西方几百年文化可以与之比拟的国学如同是中药治标更治本,他不可一日求成但却是厚积薄发对个人各方面品格能力的塑造深刻持久!学习虽然重要,但人立于人世,最重要的是做人的道德标准。在目前我们学习的国学经典书目《弟子规》中就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就算有了很高的文化水平,如果没有高的做人道德标准,那最终也是社会的隐患。通过学习国学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让自己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着更深层次的领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人生感悟!
然而学习国学不应是纸上谈兵更应是付诸实践学以致用的!以下几点是学习国学中本人领悟到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学道理!
1、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追求
靠素质进步,靠素质立身,靠素质发展自己;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
2、要有积极负责的良好态度
要对组织、单位、集体、他人、自己负责任;人与人之间最需要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教育提高;多些大智慧,少些小聪明;吃亏是福。
3、要有宽阔包容的眼界胸怀
任何时间主张和为贵;容人长、容人优、容人错;心中找个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当“对手”,才有提高;要把自己的长处看小,把自己的短处看大,对他人,则反之。
4、要有任劳任怨的顽强毅力
工作中坚持高标准,生活中坚持低标准;看任何事情应当看主流、看发展、看趋势、看长远;困难、波折、磨难、痛苦是财富。
5、要有明辨是非、勘正误的能力
要执行纪律,养成良好习惯;思想健康必须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多说人家的长处,少说人家的短处,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6、要有客观存在的目标追求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明天比今天干得更好一点,每天都要有进步。
7、要有科学合理的提高方法
多看书、善思考、常总结、会结合;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不总结就没有收获、不总结就没有提高;点点滴滴有道理,时时处处有学问;人人身上有优点;坚持白天走、看、讲;晚上读、写、想;追求时时要努力,天天有进步。
8、要有履职尽责的基本素质
用心想工作、下实力做工作、动真劲图发展;要让素质等职务,而不是让职务等素质。
9、要有真切恰当的交往基础
要会听、要会说、要会交流;学会聆听,聆听是一种美德、聆听是一种责任;想出道理来,说出味道来,谈出技巧来;把握语言的分寸和说话人的心理;相互之间要学会交流,注重沟通。
10、要有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团队精神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把关系当“财富”,不要把关系当“包袱”;做人要内方外圆。
相信如果可以这些领悟付诸实际必然将会为以后的人生之路铺就更加畅顺的康庄大道无论是是深造是就业乃至以后的婚姻家庭都将因此有所受用它们会成为我们一生的珍贵成长前进指南!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发表过大国学论,学习国学有利于中华大民族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有利于五千年来积累的民族文化的大整合,有利于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有利于中华民族大团结!因此学习国学不仅是关乎自身的发展,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民族的前进更是紧密相连的,作为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的大学生,学习国学任重而道远,因此大学生要将学习国学进行到底!让华夏民族的天空永远飘荡着国学之彩!
第三篇:国学经典感想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乎,人生尤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第四篇:学国学经典感想
学国学经典感想
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经典教育
合川区尖山小学教师 夏忠
听了国学大师们的国学经典课程讲解,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工作特点,感触颇多,窃以为:国学经典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思想、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是中国人就要学国学经典。
温家宝总理面对世界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儒尔文雅、富有修养的大国总理形象。毛泽东、温家宝等伟人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从小诵读国学经典意义重大。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塑造灵魂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精深厚重的根,蕴涵着许许多多关于做人、做事的道理,坚持从小诵读国学经典,就会知书达礼,品德良好,提高文学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0-13岁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孩提时代孩子的理解力发展缓慢,比较薄弱,只鼓励孩子背诵,不强求理解,这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这就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以后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发展,到了一定年龄,再经过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该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
能“薄发”呢?因此,组织和指导孩子们从小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诵读一些国学经典,及时播下国学经典文化的种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孩子拥有了国学文化底蕴,就拥有了通向成功人生的绿卡。小学教学中从孩子的美好未来出发,以“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为载体,选择《三字经》《笠翁对韵》《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书籍,根据学习能力,在每个年级开设了不同的国学课程。同时,学校通过宣传诵读国学经典的好处,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倡导家长每天与孩子“相约今晚八点”,陪孩子读30分钟的经典。家校配合,创造了良好的诵读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更加乐意亲近经典。
学校通过加强对国学课程的考核、成果展示,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必能获得上级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因此为国学经典在学校的推广是势在必行的。
第五篇:国学感想
国学感想
国学是为一国所有之学,在现在来说多指华夏文化中所传承下来的经典文集、著作。如四书五经、先秦诸子、四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在进入现代以来,认真读国学的人越来越少,近几年关于国学之讨论常见于新闻媒体之上。
在现代,国学的学习更显重要,教育阶段国学的分量仍有待增加。而个人的国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从现在开始,即使是现在一无所知,仍需具备大勇气,敢于去学习己国之学。选取适当的书目和学习方法,泛览而专精,多读勤写。如曾国藩所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而要有所成,恒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