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步快速作文练习法
首先强调的是,这里的作文特指高考应试作文。应试作文,在写作当中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样本。它是在一定要求之下按时完成并由阅卷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做出评判并打出具体分值的作文形式。
其次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作文法指议论文写作。应试作文除诗歌以外的其他文体没有限制,但从快速高效实用的角度看,议论文写作是首选。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观点明确,易于阅卷教师捕捉,而记叙类文章将主题隐藏于叙事之中,不容易引起阅卷老师注意。而其他创新体裁,风险过大,不宜作为高考应试作文首选。要知道,应试作文不光要写的好,还要阅卷老师改的好。
所谓五步,图示如下:
□1-亮出观点
○2-材料证明 □3-点评材料 ○4-延伸材料 □5-点题结尾 1、3、5□为处为议论性文字。
2、4○处为叙述性文字。具体操作是这样的。第1处明确主题,亮出观点;第2处为了证明观点,进行叙述,以具体例子为证;到第3处结合上面的事情进行点评,以深化主题;第4处再叙述,以延伸话题,将说理引向深入;第5处评论上述事例的同时,点题收尾。
这里所说的五步,是五个步骤:先亮观点,再事实证明,然后对事实点评,接着再说事,最后总结性点题,呼应开头。五步不代表说每篇作文都只能是五个自然段完成。每个步骤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两段。
应试作文评分是按照几个要素来量分的,权重也不尽相同。首要的就是主题确定要符合题目要求,其次才是材料选择,谋篇布局,语言表达方面的要求。切题与否决定着整篇作文的水准。所以说应试作文开篇亮出观点,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比什么都重要。不要绕来绕去,开门见山最好。阅卷老师在较短时间内不可能对应试作文的每一句话都字斟句酌,与其说老师慢慢找,不如自己主动直接说出来。
现在不少学生的通病是,写议论文采用观点加材料的简单模式,缺乏逻辑思维品质,整个文章思辨色彩不强,说理的说服力欠缺。一般是开头提出观点之后,就一股脑列举几个事例,也不加分析,就到最后又说几句点一下题结束。
五步快速作文法强调的是叙议结合。叙事是为议论服务,议论是建立在叙事基础之上的,叙与议之间不是油水分离,而是水乳交融。
下面以安徽省2010年高考作文一篇题为《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的范文来看一看:
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
当然,止于至善,是每个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管是偏远乡村的农夫,渔夫还是繁华都市的工人,高管,都在为这快节奏的社会发展打着合谐的节拍。
然而,富士康的兄弟姐妹,却因为跟不上这和谐的节拍,付出生命的代价。环境是改变一个人重要的因素,但不能困在当前环境而不知返途,人生是美好的,不能因为短暂的挫折和伤痛就要选择轻生。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过的努力的耕种怎能感受收获的喜悦?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来映照这些经不起生命折腾的人最为恰当不过了。经不起打击,也许,环境只是人生选择上的一个失误。
人的十字路口,选择失误,错过机遇,确实很多。如果这个集体真的不合适你,你可以考虑换个集体。不一定非要等老板觉得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才选择离开。人生要找合适自己的,不是找凑合自己的。哪怕这份工作薪水不错,但违背你的原则和道德底线,你可以大方地说“NO”,没有什么丢脸和庸俗。近些年,安徽出了一个名人——许嵩。他被冠以“周杰伦接班人”和“音乐界韩寒”之称,可见其影响力。我们且不说,他是谁谁谁的影子,随便在哪个搜索引擎一搜,都是他的海量信息。
读过他简历的人都知道,他是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生,然而,他却走上独立创作音乐的道路,集词曲唱录混音制作于一人,在创作型歌手当中都属屈指可数的奇人。他没有签约任何唱片公司,只通过官网宣传,就有很好的销量,他拥有全球海量FANS。这么多的人粉他,说明他是成功的,是大家的典范。医学和音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但许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把这个选择无限最大化了。
选择合适自己的,很重要;不适合自己的,只会让你白搭更多。再拿婚姻来说,找一个爱的人是过一辈子,不是马马虎虎地过一生。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能将就地过,要过就要有滋有味地过。时下,各大卫视的相亲节目里男选女,女选男。惊现雷人雷语,让老外对中国人的爱情观和爱情价值观都产生了疑问,中国人就这么低俗吗?对别人提要求,首先也得掂量自己的斤两,适合的纽带是拴在两个人的身上,不是建立在其中一个人离谱得有悖社会风气的条件上,那样,适合的天平终有一端不平衡而倾斜。令人啼笑皆非的凤姐,不知山高水深不为过,居然弄不清自己的份量,狂言只有北大清华研究生才适合自己,也不怪在作秀节目现场被人扔鸡蛋,换成我,肯定要扔鹅卵石。有人做过精确的估算,全中国有6人符合凤姐的要求,但愿这6人中的一人这辈子能和凤姐憋屈着坚强地幸存到生命的终点。
葱就是葱,插哪儿都装不了蒜。大家都明白这个简单常识:水田种不了麦子,旱地种不了稻子。如果你非要违背客观规律,主观臆断行事,只会适得其反,狼狈收场。
人生亦是如此,适可而行方始步,量力而行却止履。
本文九个自然段,叙议结合。整个框架也是按五步来构建的。第1步就是亮出观点,揭示出材料中的哲理。第2步用富士康的兄弟姐妹与马云为例加以证明。第3步上下兼顾,围绕主旨进行点评。
第4步再以许嵩与婚姻现象为例,延展话题,丰富文章内涵。第5步照应开头,总结主题。最后强调一点的是,不能机械地认为叙述处一句议论也不能有,议论处一句叙述也不行,可以相互渗透关联。只是基本框架是这样构建的。按这样的模式进行构思,将整篇文章写下来。
“随手笔录”
朱昌元
不少语文老师都鼓励并指导学生写随笔,不少学生都备有一个两个随笔本。
那么,什么样的文章叫随笔呢?我们笔下的文字都符合随笔的要求吗?
《辞海》对“随笔”是这样解释的:“散文的一种。随手写来,不拘一格。中国宋代以后,杂记见闻,也用此名。‘五四’以来,随笔十分流行,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优秀的随笔以借事抒情、夹叙夹议、语言洗练、意味隽永为其特色。”按“随手写来,不拘一格”的解释,我们的随笔本上所写的文章,可以说都符合随笔的要求。当然,是否具有随笔的那些特色则是另一回事了。
在中国,随笔这个名称大概产生于宋代。宋代洪迈一部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就叫《容斋随笔》,“容斋”是洪迈的书斋名。他用四十多年时间写了五集随笔,除了第一集“随笔”这个名称,其他几集分别以“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名之。洪迈在《容斋随笔》的卷首说:“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后先,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意之所之,随即记录”,所以叫“随笔”。这恐怕是洪迈给随笔下的最为准确的定义了。南宋时期的诸多“笔记”“笔谈”“笔录”“杂记”之类的文章,实质都是“意之所之,随即记录”的,故统称为“随笔”也应该是恰当的。但在中国古代的文体中,这些文章都属于笔记。而且这些文章,在宋代以前和以后都有,只是没有像洪迈那样直接用“随笔”命名而已。
现代作家中,也有不少人善于写随笔。像胡适、郁达夫、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等,都是写生活随笔的高手。当代作家张中行的几本随笔集,分别叫做《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可以说连命名方式也深受洪迈的影响。当然,他们的随笔内容也以生活中的所遇所感为主,大多“随手笔录,不拘一格”,但也“抒写自由,质朴自然”,“纵意而谈,涉笔成趣”。
西方的随笔以法国启蒙思想家蒙田的《随笔录》为标志,再由英国的培根引进英国并在英国发扬光大。蒙田认为思想是很难保留和捕捉的,蒙田用随笔的形式尽可能把思想写下来,目的在于记录自我内心的独白,哪怕这个独白违反正统的道德。因而,西方的随笔更注重思想的闪光,更强调自由的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因此,这些随笔闪耀着人道主义、人文精神、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光辉。以蒙田和培根为代表的西方随笔的共同特点是:短小精粹,写法随意;较少描写、叙述,而注重说理、议论,充满着思辨色彩和哲理意味;其主要功能不是娱乐、休闲,而是引人深思,启迪人的心智。我们看看蒙田的《热爱生命》(节选),就能体会到蒙田随笔的精粹、隽永: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时光。
坏日子,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子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是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不感到死之苦恼。
对于人们常说的“度日”这个词语,蒙田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议论,发掘出“热爱生命”的主题。这就是蒙田随笔的独特之处。我们都学过培根的《论读书》,同样可以看出西方随笔的上述特点。选自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思想录》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和选自英国思想家罗素《罗素自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也是这样的优秀作品。这样的随笔,是“心灵的漫游”(〔英〕约翰逊)、是“我手写我心”(〔英〕乔治·奥威尔)。英国作家本森认为:“随笔是我们自己的手笔;随笔的妙处并不在于题目,而在于个性的魅力。随笔自然要写出某种‘有意思的’东西,某种可供人嗅察、听到、看见、感知、想像、思考的东西,但是最根本一点,作者必须有自己的看法,这看法又必须在他自己的心灵中自然形成,而随笔的魅力即依靠着酝酿和记录下这看法的心灵的魅力。„„而作者在随笔中所要表达的那种感想,那种心情,若用古歌谣中的词句来说,就是:‘我对我自己说道——我说。’”中国现代作家中写具有思想性随笔的,既有老一辈的梁启超、鲁迅等大家,也有新一代的作家,像王小波、李敖、董桥、朱学勤等。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随笔的基本特点,也能够懂得中西方随笔在内容上、形式上的差异。但不管是写中国式的还是西方式的,以下问题是必须注意的。
首先,重在一个“随”字。因为随笔应该是一种偶得,是偶然得到,随手记录,这或许是我们写随笔的一种常态。当心灵在生活中受到触发,一种想法从心头倏然闪过,你便感到一丝兴奋,此时便有了写作随笔的兴致和激情,随着情感的奔涌、思绪的流淌,一篇佳作就要诞生了。这和一般作文的写法不同,它不是运用常规思维进行演绎,也不需要根据要求来拼凑,更不是无病呻吟、装腔作势,而是一种对瞬间发现的捕捉,是一种对鲜活思想的抒写。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随笔选《随遇而安》中的《夏天的昆虫》、《北京的秋花》、《草木春秋》、《四方食事》、《家乡的食物》、《肉食者不鄙》等篇,写法随意,娓娓道来,饶有情趣。有的寥寥数语就写出了某种物体的形态特征,简洁精粹之极。
其次,要有思想。我们常说,思想深刻才能写出好作品。这对于随笔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可以说思想是随笔的灵魂。所以随笔一般不宜于用来赞美,用来歌功颂德,用来写官样文章,因为思想总是严肃冷峻的,它带给人们的往往不是一时的轻快愉悦,而是一种发人深省的厚重深沉之感。广东的《随笔》杂志所刊载的大多就是这样的文章。
再次,要精心构思。“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并不是随便乱写。季羡林先生在谈写作经验时说:“散文随笔,看似松松散散、随随便便,实际都是惨淡经营而来,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季羡林谈写作》)季先生自己写的随笔散文就是这样的。随笔的篇幅不能长,像巴尔扎克说的那样,“要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不但要挤干水分,还要写得圆润玲珑,摇曳多姿。好的随笔总能把深刻独到的思想表现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像课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即使忽略文章中那些深刻透彻的说理、思辨,光是题目中这个前无古人的比喻,也会让千百年后的读者折服。
我们的作文,特别是高考作文,如果写随笔,就要注意随笔的这些基本特点,要让看起来是意之所之、信手而写的文章,闪耀着心灵的哲思,让思想的灵光和独特的匠心使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二篇:工作“五步保安法”
黑岱沟露天煤矿供电队执行“五步工作法”保安全促生产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职工安全素养,设备维修中心整备车间全面推进风险预控体系,促进检修作业现场标准化;全面推进维修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检修质量精细化;全面推进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加强职工安全行为规范化,全方位确保检修作业安全进行。
“五步工作法”是我队高压运行电工李坤在实践中,历经20多年摸索出来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他所在单位黑岱沟矿供电队职责为坑下所有高压用电设备供配电,高压电工危险性特大。随着产能逐年增加,生产任务加重,职工工作量加大,尤其遇到急、难、险的工作任务时,部分职工就情不自禁的着急,没经大脑思考就要动手干,这让李坤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李坤想出了“五步工作法”。
五步工作法具体内容:
1.停 到现场首先不急于动手干活。
2.看 察看作业环境是否安全、设备状态是否良好、工作记录填写是否准确、标示牌悬挂是否正确。
3.听 听设备声音是否正常,听其他相关人员是否发现其它问题。
4.想 针对工作任务工序想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注意事项,并采取措施以保证自己安全,是否检查过我的活动不会危及或影响其他人员的安全,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安全防护用品。最终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制定出可行性的安全防范措施。
5.做 确认安全后才开始动手干活。
从2014年7月至今,黑岱沟矿供电队通过推广“五步工作法”,引导职工遵守安全生产规程,规范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职工现场工作更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现场规范化、程序化作业方面人员“三违”行为明显下降,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很值得推广,最终群策群力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形成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良好安全生产态势。
第三篇:语文五步预习法
五步预习法
第一步:读,读通课文。第二步:圈,圈出生字词语。第三步:认,认读生字词语。
第四步:写,写出字的结构、部首、笔画。第五步:问,针对课文提问。
课堂六环节循环教学法
第一步:预习反馈(5分钟)
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教师查验、听取学生汇报为主。第二步:自主学习(5-8分钟)
教师将设计好的自学内容和任务交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第三步:小组交流(5-8分钟)
学生将自学情况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组内交流,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内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第四步:反馈展示与小结(5-8分钟)
教师给听取小组学习情况汇报,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要掌握的正确的知识,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任务,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
第五步:巩固练习与提高(8-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展示相关巩固练习题,巩固学生本节课的知识,深化知识的拓展。
第六步:布置预习任务(1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合理布置下一堂课的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后进行预习,完成课程衔接与循环。
第四篇:数学五步解题法
数学五步解题法
数学科目是要让学生学会解题,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落脚点都是做题,要以能解决问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所以,用系统的方法教会学生解题是教学成绩提高的重中之重。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结合学情,遵循以下的五个步骤来解题会有一定的成效。
第1步,读题。
① 读懂题意,进入到题目情境,清楚题目的背景。② 把题意用简练的语言陈述出来。第2步,初步分析题意。
① 题目中给了几个条件,把这几个条件指明出来,然后探究明确每个条件的意思。② 摆列出来所给的条件,并分析每个条件的内容。第3步,深入分析题意。
① 寻找与这些条件有关的所有知识内容。② 由这些条件可以推出哪些式子或结论。
③ 把自己所推出来的式子或结论写出来(必须写出来,写出来很重要,因为有时候会因为写出来的式子会带动下一步的思考)。
④ 分析问题要时时把握一个方向,即演算,探究的过程中能敏感的判断方向的正确性。
第4步,目标问题分析。
① 分析题目中的目标问题,以上写出的这几个式子跟所要求的问题有没有联系? ② 要解决问题又需要哪些知识? 第5步,换角度分析目标问题。
① 无论能否解答,考虑这个问题是属于哪一部分的内容,有没有见过这种题型? ②探究关联此类型的知识点有哪些?
认真的按照这几步走,明确解题过程,夯实解题基础,掌握解题策略,养成解题习惯,走向成功之路。
第五篇:五步文献综述法
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 W.克雷斯威尔(John W.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他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关的文献;二是分析不深入,找不到自己研究的“前人的肩膀”、出发点、研究的立足点、自己可能的突破等等。这才是真正的难点。所以,对于第4步主题3的综述,我个人的看法是“不能短”,而应当长。因为这个才是你需要精心分析综合比较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这也算是一种相对可以仿效的文献综述方法。
文献综述的写法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论文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区分开来。
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二、意义和目的
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并且列出了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三、主要内容
(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四、分类
综述分成两类。一类是较为宏观的,涉及的范围为整个领域、专业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一类是较为微观的,这类综述可以涉及到相当小的研究方向甚至某个算法,谈的问题更为具体与深入。前者立意高,范围广,面宽,故也不易深入,比较好读好懂。这对初入道者、欲对全局有所了解的读者而言很有参考价值。然而,欲深入课题的研究,则希望能有后一类的综述为自己鸣锣开道,这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往往不能遂人意,于是只好旁证博引,由自己来完成该课题的综述。当写学位论文时,我们要写的也就是这类结合自己研究课题而写就的综述。
五、难点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探頣索隐,又如醍醐灌顶。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由“综”和“述”组成。前半部分的“综”不算太难,根据所查阅大量的文献进行综合的归类、提炼、概括即可做到的话。后半部分的评“述”与分析则是一篇“综述”质量高下的分界线,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六、如何收集资料
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
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却是一本不少(国内出版的所有图书都要送缴国家图书馆),不仅如此,国图还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国政治和政府的外文书籍,从互联网上可以轻松查询到。
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博士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罗仆人就积累有一份研究中国政策过程的书单,还特别记录了图书分类号码和藏书地点。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货”,可以随时享用。
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综述是你查阅相关文献的成果。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并且遵守学术传统,而不是空穴来风。你需要告诉读者,关于这个问题前人研究到了何种地步,有什么缺陷,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这一方面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的文章价值何在。任何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成果都应当在综述中得到体现,并且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综述不是概述,不能泛泛地引用和概括,要有扬弃,特别是有批评。否则,如果别人都做好了,要你写文章干嘛。综述比较容易看出作者对该领域所下的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读,理解不同论文在关键假设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好的综述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
香港大学建议的论文撰写模式
导论
开头段落
Δ简介主题;Δ主题的重要性;Δ理清首要问题;
Δ简介各篇(例如A.B.)文章与作者,及不同或互补之处。
主文部分(3个示范)
1.1 分析A的观点
1.2 分析B的理论/观点
1.3 比较A与B的理论/观点
2.1 找出A与B的共性
2.2 找出A与B的差异性
2.3 探讨出一个中心议题
议题1: 探讨A&B 议题2:探讨A&B 议题3:探讨A&B
结论
提出一个比其他更好的理念与立场
提出一个优于每一个理论与立场的部分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