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化学课题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二、教学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案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化学变化那些是物理变化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
四、学习指导:实验激趣、指导阅读、交流讨论
五、教学设计:
(一)教具使用:水,胆矾,氢氧化钠,石灰石,盐酸;试管,酒精灯、铁架台、烧杯,玻片,研钵,多媒体等。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
引入(经验引入法)
同学们再上课之前老师先问你们几个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都知道的家里用的铁锅如果没有洗干净,或者长期用它来装水,过不多久你们就会看到他生锈,纸燃尽后就成了灰,冬天下雪的时候你发现放在外面的水变成了冰,铁丝轻轻一折它就形变了,烧开水的时候你会你掀开壶盖会发现壶盖上有小水珠。这些东西是不是与它原来的样子不相同了?那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相同了的呢?学生回答(。。。)好现在让我们带着你们的猜想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实验演示:
【实验1-1】水的沸腾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加热到水沸腾。然后把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现象。
我问:同学们你们通过老师做的实验你们看到了写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我总结:试管中的水沸腾了,玻璃片上有水雾(水珠)出现。【实验1-2】胆矾的研碎
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内,用杵研碎,观察变化。
我问:同学们你们通过老师做的实验你们看到了写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我总结:蓝色块状胆矾固体,变成蓝色粉末状固体。【实验1-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取少量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液,再向其中一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我问:同学们你们通过老师做的实验你们看到了写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我总结: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呈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蓝色沉淀。【实验1-4】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那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我问:同学们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写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我总结:石灰石逐渐减少,表面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我叙述:在实验一二中,虽然水和胆矾发生了形态的变化,但是它们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板书: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板书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改变。板书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板书例子:汽油挥发。蜡受热熔化。水结冰等。板书: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板书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
板书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
板书例子:木材燃烧。铁的生锈。蜡烛的燃烧。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板书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板书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六、习题设计:
1、课堂练习:下列诗句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A)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作业布置:练习与应用1
3、预习提示:预习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七、教学反思
1、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情况:
2、精彩之处:
3、不足之处:
4、改进措施: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课题2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最终版)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二、教学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
四、学习指导:实验激趣、指导阅读、交流讨论
五、教学设计:
(一)教具使用: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蜡烛、水、多媒体等。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
引入: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感觉器官一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下面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 点燃蜡烛“前”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开放性的探究
学生观察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点燃蜡烛“中”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观察燃烧过程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2、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小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猜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发出明亮火焰有浊泪,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分,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杯壁有水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演示:从蜡烛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缕白烟 学生观察
结论:石蜡可以气化〔可观察到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 教师指导
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看能否燃烧。
分析、交流及得出结论: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能燃烧 交流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
教师 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的体验。
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及体验 再探究
教师:对于有的组在交流中提出“异常情况”,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学生
1、对图1-17操作的改进。
〔1〕 用冷、干燥的玻片,在火焰外不同距离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2〕用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如图1-17罩在火焰上方……
2、对用火柴梗实验的异议。
改用洗净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细木条来代替火柴梗。
结论:
1、有的组,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烧杯内气体扩散,使石灰水变浑不明显。
2、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学未去掉火柴头就更不安全。
填空实验报告
课本P9探究活动报告,仅供同学们参考。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报告。
六、习题设计:
1、课堂练习:
2、作业布置: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体裁不限:综合报告、科技小论文、科普小小说、科幻故事……题目自拟:如“蜡烛自述”、“烛光探秘”、“小小蜡烛知多少”……
3、预习提示:预习第一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
七、教学反思
1、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情况:
2、精彩之处:
3、不足之处:
4、改进措施: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3)提高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变化的物质,即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渗透物质不灭定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裂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再聚集成新物质(边讲解边板书)。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变化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从质的方面来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从量的方面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
[板书]:
一、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
[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1、观察记录
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反应后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g。
2、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
3、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总结:
思考:通过以上几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板书]:实验二:Fe与CuSO4的反应 [实验]:演示课本第91页: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思考。
[总结板书]:a.现象:有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结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c.表达式:CuSO4+Fe→FeSO4+Cu
[讲解]:在这个实验中,最后天平仍处于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从众多实验事实中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共性。
[板书]: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演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镁条的燃烧 [实验]:演示课本第92页:实验5-15-2
[提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目的意图]:(不失时机,再次提问)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宏观-微观分析说明)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有条件的话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分析原因。)
[总结板书]:
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发生变化。
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提问]:镁条燃烧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条增加了,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了,这些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目的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由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目的意图]:发散思维,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关键字词(“参加化学反应”和“质量总和”等)的理解和认识。
㈢总结、扩展
1、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归纳为四不变: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微观(实质):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2、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从而揭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定律。因此它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㈣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ξ5.1 质量守恒定律㈠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然遵循的一个定律(注: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推广到其他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运用此定律时其他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2、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归纳为四不变: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实质):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导学案
【化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姓名:自我评价效果:
【学习目标】 ⑴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⑵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预习效果自测】⑴水变成水蒸气,块状胆矾被研碎后都是的变化,(填“有”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变化。
⑵石灰石和新盐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向蓝色的胆矾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会产生色沉淀。这些变化(填“有”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变化,又称。
⑶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常表现为、、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变现为、、等,但是这些现象(填“能”或“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⑷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性质,如。
【课时达标】1.葡萄酒的酒度低、营养高,饮量适度有益健康。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B.捣碎葡萄C.葡萄发酵成酒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2.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
3.(益阳)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
A.水沸腾B.瓷碗破碎C.石蜡熔化D.动植物呼吸
4.2013年4月,上海某大学一名研究生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相关涉案人受到法律严惩。二甲基亚硝基代胺是一种剧毒化学品,下列对该剧毒品认识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浅黄色油状液体,易溶于水B.有剧毒性
C.遇明火可以燃烧D.受热分解易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5.(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冷冻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6.2013年11月,圆通公司“夺命快递”由湖北武汉山发往山东潍坊,在卸载环节中造成危险化学品氟乙酸甲酯泄露。现收集到氟乙酸甲酯的下列信息:
①氟乙酸甲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②沸点为104.5℃;③可溶于酒精,不溶于水;④易燃,要远离火源;⑤剧毒,有腐蚀性,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⑥氟乙酸甲酯在燃料、医药、农药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是制造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起始原料等。
⑴请根据上述内容可归纳出氟乙酸甲酯的物理性质有,化学性质有,其用途有(填序号)。
⑵按照我国国家邮政局规定氟乙酸甲酯等这类物品不得邮递,试通过阅读上述资料,分析其原因为(至少有一点)。
⑶为了避免与人体直接接触,接触时应正确处理的方法是。
第五篇:化学九年级第6单元课题1教学设计2 (精选)
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设计
作者:骆洁敏(花都区实验中学)审稿:江耀村 朱少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能力目标
1.通过三种单质用途的学习,继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培养对比思维能力;
2.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2.通过c60的学习,拓展课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3.通过对碳化学性质的学习,感受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本课题对金刚石、石墨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c60等其他碳的单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c60,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采用了大量的图片,让学生对碳单质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图片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图片让学生讨论思考最后自己推断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本设计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宗旨,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其学习的兴趣,调查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跟其学习的兴趣有关,所以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极力的设计出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活动,如开题时的引入就创设了情景,引起学生兴趣,但本课题涉及的实验不多,所以第一课时只能通过精选图片,尽可能的使学生对碳的几种单质获得充分感性的认识。而且,虽然这一课题的内容在整个单元里比较简单基础,学生一学就会,如果尽量让学生参与课堂,充分让他们讨论,联系生活,最后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内化。
同时,本课题的设计重视学生知识的迁移,如开题前通过讨论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的组成元素,得出同一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从而引出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对金刚石、石墨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c60等其他碳的单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每节课的课后都精选练习题,让学生的新知识得到巩固,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四、教学过程
3.c60
1.c+o2===co2(o2c+o2===2co 高温
2cuo+c===2cu+co2
五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 2.石墨【第二课时】 二 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常压下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 点燃 充足,碳充分燃烧)点燃
(o2不充足,碳不充分燃烧)
3.还原性还原反应概念:p108 六 学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 碳的几种单质
1.由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导致它们的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2.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和用途
3.其他几种含碳单质的用途比较
【思考讨论】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性质 用途()
二 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常压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2.碳与氧气的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充足,碳充分燃烧)(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不充足,碳不充分燃烧)
3.碳与氧化铜的反应
实验现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
1、下列各级物质中,属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a、金刚石、石墨、c60 b、氧气、氢气、氮气 c、煤、石油、天然气 d、水、冰、干冰
2、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
a、能导电 b、密度小
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 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3、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等应用毛笔或诸如碳素墨汁的钢笔书写,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b、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 c、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 d、跟纸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 4.影响碳的化学性质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 b.水 c.日光 d.温度
5.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 组成的单质,其中,金刚石、石墨是由 构成的,c60是由 构成的。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写出下列物质所具有用途相关的性质:
(1)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有很强的 性;(2)石墨可以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 性。
(3)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 的物质。(4)在埋木桩之前,有时把埋在地里的一段用火微微烧焦。目的是使木桩表面变成,利用 的化学性质在常温时。延长木桩的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