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_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_人教版

时间:2019-05-13 00: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_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_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_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_人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_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_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两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2.催化作用。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板书]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实验2�5,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实验现象] 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行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学生举手提问] [问题]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口,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同样也能产生氧气?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及时,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二氧化锰到底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呢? [提问]什么叫反应物?

用呢?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而把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讲解并板书]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 [学生议论] [代表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设问]是不是催化剂就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呢?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学生疑惑] [教师讲解]事实上,为了加快化学反应的进行我们使用催化剂,而为了减缓反应的进行我们也使用催化剂。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说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地说成“加快”。

[补充]能加快化学反应进行的催化剂一直是科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因为它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更大。

[介绍]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许多反应需要借助于催化剂才能

2.本节课所学制氧气的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讲解]化学上,我们把这种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板书]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提问]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AB,那么分解反应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A+B。

[总结]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说明]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

[设问]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万,如果我们一种一种地去学,穷尽我们的毕生之力是否能学完呢? [学生]不能。

[承接]若我们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得多了,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问]大家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到过哪些有关分类的方法? [回答]按照物质的成分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可以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等等。

[小结]利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也是我们所走的一条捷径,今后我们还将分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所以遇到一些相关知识时,大家要注意进行归类。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布置作业]习题1、2 实验探究题:4

第二篇: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练习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练习1(无答案)

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硫燃烧

3.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

称量

4.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

5.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6、收集氧气常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B、向下排空气法C、排水法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7、实验室常用和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或用加热和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或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氧

气,请写出这三

个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课后练习:指导手册上的相关练习

预习作业: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所需的仪器

有;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防

止;

在试管口应放,防止。

实验结束时,应

先,再。

3、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的实验步骤为:

第三篇: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本站推荐)

第二课时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分解反应

工业制氧气

一、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2.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3.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4.初步学会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应用)。5.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分解反应概念及工业制氧气等的教学,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分解反应 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 关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方法 →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对照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 → 介绍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 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反应式,概括分解反应概念 → 阅读教材,总结概括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本课时突出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方法的教学。

上课后,首先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方法。结合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把催化剂概念带入复习。复习后,教师最好把上次课介绍的制氧装置的投影或挂图再给学生展示一下,更有利于学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

复习后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另一种物质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为了便于探究实验方法,先学习反应原理。

教师展示高锰酸钾样品,告诉学生,加热使高锰酸钾分解,除了生成氧气,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生成。学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教师规范。

学生思考并讨论: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②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什么?③你认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使用什么样的装置?

前两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后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出正确答案——试管加带导管单孔塞的加热固体制气的一般装置。

确定了用什么样的装置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70~71页的探.....究活动(按教材的程序进行)。

教师的指导包括实验的程序、方法、规则、注意事项及药品取用、装置装配操作等。

在组织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①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原理是什么?③试管口若向上倾斜会出现什么后果?④试管内不放棉花会出现什么现象?⑤加热前为什么要预热?⑥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什么时候收集氧气?为什么?⑦收集完氧气后,是先停止加热?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再停止加热?为什么?⑧怎样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何放置?等等。

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总结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室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学生说出为什么?

教师向学生介绍,在实验室,还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板书反应文字表达式。

分解反应的教学,可先提问学生回答什么是化合反应?问学生黑板上的三个化学反应是否属于化合反应?这三个反应与以前学习的那些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分解反应的定义,教师规范并板书。

工业制氧气的教学,由学生阅读教材后,提问学生说出方法和原理,教师做简要板书。

小结

课时内容小结后,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装置、收集要做简明、系统的总结。

练习、布置作业。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教案 《 氧气》

课题二

氧 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验准备】:

1.酒精灯、火柴、硫磺、细铁丝、木炭、石蜡、坩埚钳、石棉网 2.氧气(一大瓶三小瓶)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附课件2.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氧气的主要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3)判断下列物质:洁净的空气、海水、氮气、五氧化二磷、红磷、氦气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过渡: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2.讲授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让学生说出氧气的有关物理性质,指导学生看书1分钟并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提问: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二、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教师演示)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

(教师演示实验(1)——(4),学生仔细观察,并试着叙述现象)演示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①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放热。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二氧化碳(CO2)③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演示实验(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①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②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2)——→③强调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④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提问:由学生讨论3分钟后回答: ①铁丝在空气中能否燃烧?(不能。)

②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③铁丝下端为什么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

④实验要求待火柴将燃尽时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的目的是什么?(火柴燃烧消耗氧气,若铁丝迅速放入瓶底,则产生的热量使氧气膨胀从瓶口逸出,都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⑤集气瓶底铺一层水或细沙的目的是什么?(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演示实验(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①空气中的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③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演示实验(4):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黄色固体)

①空气中的燃烧情况: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二氧化硫(SO2)③文字表达式:硫(S)+ 氧气(O2)——→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小结:氧气的性质。

【小资料】常用气体钢瓶简介:

除装毒气的钢瓶外,钢瓶的一般工作压力都在150kg/c㎡左右。按国家标准规定涂成各种颜色以示区别。例如:氧气钢瓶为天蓝色,黑字;氮气钢瓶为黑色,黄字;压缩空气钢瓶为黑色,白字;氯气为草绿色,白字;氢气钢瓶为深绿色,红字;氨气钢瓶为黄色,黑字;石油液化气钢瓶为灰色,红字;乙炔钢瓶为白色,红字等等。钢瓶运输和储存期间不得曝晒。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通常为白色固体的是()A、木炭

B、铁

C、蜡烛

D、磷 2.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硫粉逐渐减少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4.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B、鱼可以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是无色的,液态氧也是无色的D、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5.在一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蜡烛

C、磷

D、硫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色火焰,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作业:

1.课本P36页习题1~4。2.配套练习课题2氧气。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

二、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2.化学性质:

点燃二氧化碳(CO2)(1)碳(C)+ 氧气(O2)——→

点燃四氧化三铁(FeO)(2)铁(Fe)+ 氧气(O2)——→3

4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3)石蜡+ 氧气(O2)——→

点燃二氧化硫(SO2)(4)硫(S)+ 氧气(O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教后记:

第二课时:(附课件2.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碳、铁、硫、镁、磷与氧气反应的表达式。

3.从反应前后各有多少种物质来分析,以上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上反应都是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结论。

2.讲授新课

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②特点:多变一。③表示:A+B→AB 2.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讲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引导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呢?

联系: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同时是一个化合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还是氧化反应?(1)水+二氧化碳→碳酸

(2)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3)石蜡+ 氧气(O2)——→

点燃二氧化硫(SO2)(4)硫(S)+ 氧气(O2)——→过渡: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都是氧化反应,但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

二、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通常无发光现象,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讲述】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包含有缓慢氧化的过程。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小资料】

(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小结:略。随堂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A、铝+氧气C、碱式碳酸铜

氧化铝

B、酒精+氧气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水+二氧化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氧化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化合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就叫氧化反应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在下列反应中,①碳+氧气

二氧化碳 ②汽油+氧气

水+二氧化碳 ③生石灰+水→熟石灰

④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

B、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

C、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的是____________;

D、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 E、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 F、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5.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农家肥料的腐烂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金属的锈蚀

D、用蜡烛照明 6.下列变化中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白磷自燃

C、铁生锈

D、汽油遇火燃烧 作业: 板书设计:

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②特点:多变一。③表示:A+B→AB 2.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联系: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同时是一个化合反应。

二、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通常无发光现象,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教后记:

第五篇: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方法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和方法]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感悟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不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点 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大试管,木条,酒精灯,火柴等;多媒体。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讲解 氧气的制法

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板书】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把空气变成液态,然后控温蒸发,得到氮气和氧气 特点:量大,设备要求高,成本高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板书】

二、实验室制法: 【讲述】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课件展示】

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二氧化锰②、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③、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提问】三个反应都出现二氧化锰,有什么不同? 【演示】【实验2-5】

【设问】为什么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加入二氧化锰?它在这里起 什么作用?

【引导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二氧化锰能放出氧气,加入它可以制取更多的氧气 2.二氧化锰在此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 3.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 【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整理归纳】验证(1)实验A:加热二氧化锰用带火星木条试之。验证(2)实验B:常温时在盛有过氧化氢的溶液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实验C:常温时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比较反应快慢。

验证(3)实验D:在实验C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中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是加快反应速率吗?它能否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像钢铁的生锈,橡胶的老化,食物的变质,我们希望发生的越慢越好。如在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剂防止酸败。所以催化剂的概念中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是片面的加快。由前面实验可知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是反应的条件,用文字表达式时应写在箭头上方。

【板书】催化剂特点:一变二不变

教学小结: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下载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_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_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_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_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