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册美术教案4课、图形的魔术组合新建 1
第四课《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技能目标: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感悟、畅想
1、出示:《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什感受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板书课题:图形的魔术组合5、出示图形
6、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7、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8、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9、学生作品欣赏
布置讨论题:书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魔术组合的?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得巧妙?你还想怎样组合?
三、体验、表现、创新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2、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缩小、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教师: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交流、评价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四、课后拓展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大胆尝试。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让学生学会图形组合的几种方法,创造出新颖的作品出来。
第二篇:2、图形的魔术组合教案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图形的魔术组合》教案
教学过程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
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
课时:一课时
一、名作欣赏(谈话导入)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a)学生作品欣赏
5、练习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2)、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6、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7、练习、辅导。
8、作品展览和评述
a)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b)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c)教师点评。
d)修改、评优。教案《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图形的魔术组合》教案》
第三篇:六年级美术《图形的魔术组合》说课稿
六年级美术《图形的魔术组合》说课稿
六年级美术《图形的魔术组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图形的魔术组合》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中的第2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美术课是一种文化学习。因此,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的不仅仅是一种魔术组合的创作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艺术家的不同风格,以及在不断探索中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学习图形组合的方法,采用不同形状的物象组成新图形。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在合作探究、体验的过程中,能创造性地利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新精神。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图形组合的方法,难点是能创造性地进行造型表现。
二、说学生: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造型基础,但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只有有趣的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创意,在造型表现中获得自信。
三、说教法: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课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课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其中,快速切入教学重点,用问题牵引学生思维,适时予以点拨,使之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小班化教学强调要让每名学生都接受阳光普照,学有所获。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本课就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人人学会创造性地利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
五、说教学过程:导课时利用传统文化及直观的作品对比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的欲望。新课环节也引用传统文化将学生带入本课的重点,欣赏两位大师的作品,小组讨论画中都用到了哪些魔术组合的方法,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考虑到学生可能因为陌生而摸不着头绪,我设计了“选一选”的环节,让学生从中找到大师作品中所用的组合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由两位大师作品引出了立体主义,让学生了解这一形式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效果,感受独特的表现方法。接着我再将民间剪纸作品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小组讨论所用的魔术组合方法。一方面使学生知道艺术家在创造上常常是不谋而合的;另一方面也及时巩固了学生新接触的魔术组合方法。板书设计也体现此方面,帮助学生梳理所学新知识。通过课件图示明确相似物体的组合原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欣赏学生的作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练习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学习用品的魔术组合创作一幅有趣、新奇的作品。在艺术实践中指导学生人人参与,各尽所能,体验创造的乐趣。相机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总结时出示评价点,引领学生学会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后还将平面设计中的魔术组合展示给学生看,使他们体会到创造的力量。一句传统文化让本课走向圆满。
第四篇: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2课 图形的魔术组合
第2课 图形的魔术组合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重点: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难点: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课件、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板书课题。
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教后反思:
第五篇:《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反思
《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反思
《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反思
美术小班化教学,教师除了要有精彩的教学设计来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教师自身还要有过硬的课堂教学技能,会用精练的教学语言启发、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不至于让他们误入歧途,影响教学的进度,做到张弛有度。
《图形的魔术组合》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涉及到的魔术组合方法学生不熟悉,如果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作品进行分析、归纳也很难做到,因此教学设计中我就将魔术组合的方法直接呈现给学生,由他们对号入座,看看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魔术组合方法。莱热的《工厂》是比较零散的作品,所用的魔术组合方法也比较特殊,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汇报时虽然基本上都提到了分解重组,但同时也指出了其他的方法,如缩放、重叠。表面上看作品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结论,但是正确答案只是分解重组这一种魔术组合方法,于是我又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尤其是在分析剪纸作品时,学生提到的几个魔术组合方法都是错误的,这样就耽误了不少教学的时间。课下我想如果我在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时,能够给予精确的引导,学生的选择是不是就一语中的了呢?我可以指出莱热的《工厂》的特殊性,告诉学生它的魔术组合方法只有一种,这样学生很快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剪纸作品的分析,我应该强调让学生只根据老师提示的点来找,不要扩大范围,这样学生也就不会浪费过多的精力。节约下来的时间,就能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艺术实践的任务。《美术课程标准》关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说明中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张驰有度,给予学生充足的艺术实践的时间,他们才能收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