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时间:2019-05-12 16:4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二、能力目标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形成综合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祖冲之等古代科学家,注意实践、刻苦钻研,是他们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原因。通过学习,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将祖冲之的圆周率等各项科技成就讲清楚。祖冲之的数学成就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齐民要术》所反映的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的特点,以及对后世农业发展的影响;《水经注》对我国山川地形、城市乡镇、风俗民情、物产矿藏的叙述,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有关数学的“世界之最”和农学、地学的名著,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接触、了解并不多。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注意科学性和可接受性,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板书设计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时期。一方面,统一的封建国家分裂了,这一历史时期充满战争和灾难;另一方面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徙。北方黄河流域由于少数民族内迁,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由于北方人民的南迁,又导致了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这些特点,必然反映到文化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中有些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我们用两课时,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

(讲授新课)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祖冲之,祖籍范阳遒县,大约在西晋末年时,先世从范阳迁居江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以学识渊博、谙熟天文历法和算术著称。祖冲之从幼年起便秉承家传的天算之学,并对文学、哲学等极感兴趣,成年后以博学多才闻名。宋孝武帝即位后,将他召入皇家的学术机构华林学省。祖冲之利用华林学省的优越条件,刻苦钻研学问,为日后的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历任娄县令、谒者仆射等官职,南齐时,官至长水校尉,但仍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位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3.14***9323846„„)。圆周率是否精确,关系到天文、历法、建筑、水利等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世界各国都在探求更精密更准确的圆周率。在数学发展史上,圆周率计算的精密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学发展水平的标志。

在探索圆周率的精确值方面,每前进一步,都是很不容易的。

祖冲之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他记起小时候读过的一本古代算书,说圆的直径假如是1尺,圆的周长就是3尺,即圆周率是3。为亲自验证是否正确,他用绳子绕车轮转一周,量出长短,又量了车轮的直径,结果发现周长并不正好是直径的三倍,而是比三倍多一点。他读了三国时数学家刘徽的文章,认为用刘的“割圆术”再往下割,一定能算出比刘徽更准确的数来。于是他和儿子动手干起来。他们把地磨平,画了一个直径一丈长的大圆,开始割圆,从六边到九十六边,算的结果与刘徽一样。继续割下去,192边、384边、一直到12288边形。他用“割圆术”这一巧妙方法,求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多边形的边数越多,越接近圆周的长度。

他求出圆周率的“朒数”(不足近似值)为3.1415926,“盈数”(过剩近似值)为3.1415927,指出圆周率的真值在盈、朒两限之间,即3.1415926<π<3.1415927之间。这样,祖冲之实际上已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八位,精确到第七位,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直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F.韦达才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此外,他还确定了两个分数形式的圆周率,即“约率”22/7,“密率”355/113,其中密率是分母小于1000条件下圆周率的最佳近似分数。祖冲之的推算,在只能采用割圆木及依靠算筹进行运算的当时,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如果没有娴熟的技巧、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根本不 2

可能做到的。祖冲之求出的密率也是世界数学史的一大贡献,在欧洲,直至16世纪末,德国科学家奥托和荷兰工程师安抚尼兹才先后得出相同的数值。西方数学界不知道祖冲之的成果,常称这一数值为“安抚尼兹率”。为此,著名的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建议将355/113这个数值称为“祖率”。

祖冲之还和儿子祖暅(geng)之圆满解决了球体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球体积公式,并且提出后人所称的“祖暅原理”。这也比欧洲人发明的方法早一千多年。

据史书记载,祖冲之对用二次、三次代数方程以求得“开差幂”和“开差立”的问题,也有所研究。此外,祖冲之还注释过《九章算术》,编写了《缀术》。《缀术》共有6卷,是其数学研究的代表作,在唐代被列为国学中算学科的主要课本,学习年限长达4年。政府举行算学考试时,多从《缀术》中出题,其重要可想而知。12世纪时,日本和朝鲜也将《缀术》作为教科书。可惜此书在北宋中期以后失传了。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也有杰出贡献。他在长期实测、精确计算和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宋孝武帝大明年间编制出一部新历法,史称《大明历》。

462年,祖冲之上书要求刘宋政府颁布实行《大明历》,但遭到当时倖臣戴法兴的攻击。他认为祖冲之引进岁差、改革闰周等违背了儒家经典,责备祖冲之是“诬天背经”。祖冲之针锋相对地写了一篇辩驳的奏章。他表示了“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辞虚贬,窃非所惧”的鲜明立场,并且用科学道理回答了戴法兴的责备。他用观测事实证明,由于岁差,当时所见的天象确实已和儒家经典中所反映的春秋以前的情况不同,而回归年的长度也的确比《四分历》的要小。这些天文事实都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人们不能“信古而疑今”。

《大明历》的一大进步是首次将“岁差”的概念引入了历法。所谓“岁差”,是指太阳从上一年冬至日运行到下一年冬至日,在天空上的位置移动距离。过去都认为,太阳在冬至日的位置是永远不变的,实际上经过一年的运行,太阳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冬至点上,而是差了一段微小的距离。东晋的天文学家虞喜,首先发现“岁差”现象,并算出每50年西移一度。然而,这一成果一直未被引入历法,因而造成了推算日、月蚀日期的误差。祖冲之经过实测和计算,证实了虞喜的发现,作出“日不独守故辙”的结论,求得自己的“岁差”数值,并引用到《大明历》中。经过元嘉十三年(436年)至大明三年(459年)23年间4次月蚀的检验,证明《大明历》的推算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祖冲之测定了“回归年”,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是365.24281481日,这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时间,仅差46秒。一年的相对误差只有六十万分之一,在当时,已可谓十分缜密了。

《大明历》的另一重要进步是改革了闰法。阴历比阳历大约少11天左右,在以往的历法中,一直采用置闰月的方法来调整。我国最早的闰法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这个办法尽管已沿袭了一千多年,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出入,平均每过200年就会相差一天。祖冲之经过反复计算,提出了在391年中置144个闰月的新闰法,大大提高了历法的精确度。他还测定一个“交点月”(即月球连续两次经过黄道和白道的同一交点所需的时间)为27.21223日,这与现代测得的数值相差不到一秒。

祖冲之还发明了用圭表测量冬至前后若干天的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这个方法也为后世长期采用。

祖冲之在机械方面也有很多发明创造。他曾因诸葛亮有“木牛流马”,而制造了一种类似的交通工具,不用借助风力水流,可“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发明了一种“千里船”,在新亭江试行时,每天能行百余里。他还设计制造出一种利用水力推动的“水碓磨”,能同时舂米和磨面。刘裕攻灭后秦时,曾缴获了一辆指南车。但此车仅存外形,内部的机械已经损坏。后来祖冲之将车修复,并将车中的机械由原先的木制改为铜制,使它的精密度和灵敏度都有很大提高。试验后,证明此车轻便灵活,结构合理,即使百转千回,木人始终指向南方。他还设计制造过计时器——漏壶和巧妙的欹(qi)器。

祖冲之以他的发明创造,为中国的科学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彩,并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了纪念和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己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国际天文组织也将月球背后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此外,祖冲之还精通音律,甚至还曾经写过小说《述异记》十卷。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农书。北魏贾思勰撰(因《齐民要术》成书于东魏时期,故也有工具书称其为东魏人)。“齐民”,即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

贾思勰,约于北魏473年出生于齐郡益都,曾任高阳太守。退职归田后撰成《齐民要术》10卷92篇,正文8万字,连夹注共11万字,附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

贾思翻自序说:“今采据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xi)醢(hai),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说明作者是总结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写成的。书中叙述了五谷、瓜果、蔬菜、树木的栽培,牲畜、家禽、鱼类的饲养,酒、酱、醋、鼓脯、饴、糖等的制作,以及煮胶、造墨的方法等,最后一篇讨论“非中国 4

(指中原)物”,亦即北方不生产的蔬菜、瓜果的品种特性。

《齐民要术》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国北部黄、淮地区农业、畜牧业的生产经验,如关于耕地除草有“春雨难期,必须藉泽”,这是说春耕要注意保持土壤的水分;“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这是说湿田翻耕土壤容易板结,应予避免等等。此外对选种、轮作、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都有阐述,并提出农业生产应当综合考虑各项生产因素,生产过程中要抓紧各个环节的原理。书中记载的能使梨树提早结果的嫁接技术、树苗的培育方法、家禽家畜的饲养方法等都显示了当时我国农业的较高水平。当时所见的农学著作,有的阐明农业思想,有的讲求耕种技术,有的专门研讨单种农作物,有的是论述农具的,而《齐民要术》涉及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是我国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科技史上最宝贵的农学文献之一。

《齐民要术》援引《诗经》、《礼记》、《尔雅》、《管子》等古籍近200种,收集民间农谚30余条。所引汉晋以来很有价值的农书现都已失传,后人主要从本书中加以辑录,足见本书的史料价值。但由于作者主要活动于北方,缺少南方的资料,故该书的内容也偏重于长江以北。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我国古代的地理学成就很多。西汉已经有全国地图。近年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绘的长沙地区图,已经是高水平的地图。东汉班固《汉书》中已专门写有《地理志》。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地理学有了重大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曾流传一部《水经》,它记述中国的河流水道共计137条。《水经》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说法不一。《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等都说是汉代桑钦所著;《旧唐书·经籍志》说是晋代郭璞所撰;但据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考证,该书作者应是三国时人。《水经》虽然是部完整的地理学著作,但内容过于简单,北魏时,郦道元为其作了为后人大加赞扬的名注。

郦道元,范阳琢县(今属河北)人。历任宣武帝、孝明帝两朝,先后出任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后迁御史中尉。在地方和中央,都以为政严猛著称。雍州刺史萧宝夤(yin)图谋叛乱,忌恨郦道元的朝贵,奏请派他为关右大使,前往安抚,最后遭萧宝夤杀害。

郦道元少时曾随父宦游,培养了“访渎搜渠”的兴趣。成年后,又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其喜欢钻研地理著作。他认为古代的地理书籍都太简略,《水经》同样如此,又缺乏旁通,于是决意为其作注。他广泛搜集资料,引证了437种古书,采录了汉魏的许多碑刻,并跋涉郊野,寻访古迹,便所记水道增至1252条,为原书的8倍,5

注文约30万字,为原书的20倍,共分为40卷。

《水经注》以水为纲,以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地理现象,对每条水道都追溯到可能追溯的最早时期。对于水源的大小、湖泊的盈竭、水色的清浊、泥沙的堆积、洪水的涨落等水文变化都有详细记载。同时,又“即地以存古”,对每一条河流所经之处作了详细描述,有关各地历史事迹、土地物产、建置沿革、聚落兴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无不备载,还记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史料价值相当高。如记述平城(今山西大同)的火井温汤,高奴(今陕西延安东)、延寿(今甘肃玉门东南)的古油,邯城(今河北临漳北)的煤炭等,至今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郦道元又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故《水经注》体例严谨,文笔绚烂,描述生动,其中不少优美精练的游记小品,对后代文学家有不小的影响。书中一些精彩篇章,写得如诗如画,对后世文人作家影响深远。

《水经注》对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描写,就是典型的例子。语文课节录了《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同学们听了这段文字,一定会联想起盛唐诗人李白的名篇(启发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不难想象,李白在写这首诗稿时,耳畔一定回响着约二百余年前郦道元对三峡风光的描述。可见,郦道元的不朽文笔曾哺育过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和作家。

《水经注》的主要缺点是记述江淮以南水系较简单,多有遗漏和欠准确的地万,这与当时南北分裂、交通不便有直接关系。

《水经注》问世后,校勘和研究它的古今学者很多,全祖望、戴震、胡适、王国维等著名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研究,现在已经出现了专门研究《水经注》的“郦学”。足见其影响之大。(小结)

指导学生回答课后的练习。

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请看课文插图和书前的彩图。)这两幅画,在绘画技巧上,比较准确地描绘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和特征,线条优美,人物栩栩如生。同时,从画中让我们了解到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情 6

感的某些侧面。这两幅画卷是我国艺术宝库里极宝贵的遗产。但《女史箴图》摹本,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英帝所掠,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国内只能看到此图的复制品。(3)梁朝画家张僧繇

张僧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南朝梁画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院壁画,主要是宗教画。他还善于画龙,传说他在寺庙的壁上画上四条白龙,其中两条画上眼眼后,破壁飞去。这就是“画龙点睛”的典故。这传说不可信,但反映了他的画技高超。

五、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1)云冈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加强人们对佛教的宗教意识和膜拜,除到处兴建佛寺外,还劈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的武州山北崖。开凿于公元460年前后,历时百年之久。东西连绵1公里。现有洞窟53个,其中主洞21个。总共雕刻了约10万个佛像、飞天和供养人(指资助佛寺或以修行支持佛教的人),还有其他各种浮雕图案。石佛大的高至数丈,小的只有几寸。洞窟宛如佛国世界。第5窟是云冈窟的中心(请看课文插图),洞内有一尊约55尺高的石佛,脚有14尺长,手的中指7尺长。如此高大,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其他佛像分列左右,一个比一个小,像征着大小群臣。那些飞天和矮小的供养人,犹如民众和奴隶。统治者有意在洞窟中设计一幅世俗封建统治的图像,只不过把它佛化罢了。据考证,其中五所石窟,各铸造一尊大佛像,就是为了纪念北魏开国的五个皇帝。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请看书前彩图),造型雄伟、细致,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精品。(2)龙门石窟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仿照云冈石窟,在洛阳市南25里的伊水岸边,开凿了龙门石窟。共有洞窟1352座,佛龛785个,数量之多,超过了云冈。开凿时间之长,也超过云冈,延续室宋朝。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基本上和云冈相同。但在佛像姿态上有很大不同。云冈佛教比较威严,龙门佛像比较温和慈祥。龙门石窟的宾阳洞,洞壁上原有两组浮雕,即著

名的《帝后礼佛图》(请看课文插图),据说是刻画魏孝文帝和皇后礼拜佛祖的场面。可恨的是,在1934年,被殖民者盗走,现存于美国的一个美术馆。

龙门石窟还留下大量的碑刻,约有3680品。这是研究历史和书法的珍贵资料。其中“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这方面,也是云冈石窟所不及的。

总之,这两大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虽然是统治阶级出于政治需要而开凿,但它毕竟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所凝成,是历代众多的无名艺术家留下的珍贵的艺术瑰宝,为我们了解历史和佛孝文化,鉴赏美术提供了实物资料。4.巩固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发展的,有着辉煌的成就。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各族的特色,而且这些文学艺术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现在把本节课的主要问题简单归纳一下,请看简表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成就简表

(二)5.作业

(1)简答建安诗人和陶渊明的诗不同特色。

(2)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作一简表。

第二篇: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教师以启发式教学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元谋人、北京人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教学过程 〗

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什么地方呢?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外貌特征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我们的祖先——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1元谋人(从牙齿→元谋人)

生观察课本图片:元谋人的牙齿

引出元谋人的概念,着重指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170万年前)。

过渡性提问:是不是在几十乃至几百万年前中国境内只生活着元谋人这一种远古人类呢?

仔细观察地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引导学生看图:请数一数,我国有多少处原始人类主要遗址?

师:从图上观察到我国境内的许多遗址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我国境内分布着很多的远古人类遗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多元化概念)。

※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要补充

提问:从图上来看,这些原始人类都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为什么?

教师总结:集中于大江大河流域(黄河、长江、珠江,可指出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土地肥沃的地方。

自学提示:①为什么称为山顶洞人?(发现地点)

②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③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哪些改进?(骨器、磨制石器、钻孔技术)他们是如何懂得人工取火的?(摩擦生热,来源于生活经验)

④山顶洞人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了什么?(原始的对美的追求)

⑤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谁的生活年代离现在最近?谁是更人类?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_______年以前,他们保留了______的某些特征。

2.大约在一两万年以前,在北京周口店______山的山顶洞穴生活着山顶洞人。他们按______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进入_____一阶段,他们会制造______等骨器,已经懂得_______取火。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下面原始人类中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A.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B.能直立行走

C.会制造工具

D.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识图题

观察图,请回答:

①这是什么人的头部复原图?

②说一说这个头像的面目特征。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他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

——恩格斯

①人类是由什么进化来的?

②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什么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举例说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答案:

一、l.70万年至20万年 猿

2.龙骨 血缘 氏族公社 骨针 人工

二、1.C 2.D 3.C

三、①北京人。②北京人的前额很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头部微微前倾。

四、①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

②劳动起了重要作用。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

③人能够用手制造工具,而动物不会。所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三篇: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课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个阶级的利益?()

A、贵族阶级 B、新兴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 D、中小地主阶级 2.14——16世纪被称为发现人的时代,它指的是:()A.发现印第安人 B.发现黑人 C.文艺复兴 D.新航路的开辟 3.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A、《神曲》 B、《最后的晚餐》 C、《蒙娜丽莎》 D、《哈姆雷特》 4.文艺复兴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

A、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 B、推动了欧洲自然科学的产生 C、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促使欧洲人思想的解放

5.他的航向与哥伦布相反,航程比迪亚士更远,实现了远航的目的,他是:()A.郑和 B.麦哲伦 C.达·伽马 D.亚美利哥 6.15世纪推动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A、欧洲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B、东方的富有

C、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需求量的增大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东方商路的控制 7.第一个实现欧洲探险家的梦想,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8.新航路开辟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B、使东方隶属于西方

C、带来了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

D、人类社会开始有彼此隔绝到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9.“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所述的权利最早产生在:()A.1640年 B.1642年 C.1688年 D.1689年

10.独立战争胜利后,人们在这个村镇的中心,铸造了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铜橡。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这个小小村庄的民兵。为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这个村镇是:()A.费城 B.纽约

C.萨拉托加

D.莱克星顿 11.明确提出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的文件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法典》 D.《宅地法》 12.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A、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新兴民族的形成 C、封建统治阶级的镇压

D、殖民者的压迫 13。关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暴力推广了大革命的成果 B.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遭到联合抵抗 C.开创了拿破仑时代 D.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受到欧洲人的欢迎 1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最突出的成果是()

A、资本主义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完成了封建主义想资本主义的过渡 D、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15.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的发明是:()A.蒸汽机 B.珍妮机 C.电 D.自动化

16.这种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本丁克的一番话说明了:()A.印度出现了大饥荒 B.英国在印度购买棉花 C.东印度公司经营不善 D.英国对印度进行疯狂掠夺 17.从三角贸易中获益的是:()A.亚洲 B.欧洲 C.美洲 D.非洲

18.新华社里约热内卢6月23日体育专电巴西冠军桑托斯即将与阿根廷劲旅博卡青年进行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决赛的第一回合比赛。这一比赛最早与 有关。()A.玻利瓦尔 B.罗纳尔多 C.圣马丁 D.贝利 19.巴黎公社最后的战斗发生在:()A.凡尔赛 B.拉雪兹神甫公墓 C.蒙马特尔高地 D.旺多姆广场

20.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中,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的是:()A.获得人身自由

B.拥有自己的财产 C.获得土地使用权

D.解放后仍归村社管理 21.林肯对南方宣战主要是为了:()A.发展资本主义 B.解放黑人奴隶 C.维护国家统一 D.防止西进

22。“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光荣革命

C.英国组织的“反法同盟” D.工业革命 23..1861年改革后,俄国近代化的脚步依然沉重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速度缓慢

C.改革后的农民没有自由 D.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得到人民的拥护 24.林肯成为美国历史最受人民爱戴的总统之一,其最主要原因是()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解放了黑人奴隶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扩大了美国的领土 D.维护了北方资本家的利益

25.下列改革,就性质、结果、影响而言最为相似的是:①彼得一世改革②俄国1861年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中国戊戌变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阅读材料(8分)英国变成了“世界工厂” 时间 1850年——1870年 棉纺工厂 1900——2400家

机械纺锤 3000万锭(比法或美多6倍,比普鲁士多20倍)煤产量 4900万吨——11000万吨 生铁产量 220万吨——600万吨

贸易总额 此期间居世界首位世界贸易总额374亿马克中,英国贸易总额140亿马克 请回答:

(1)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工厂?(2分)(2)中国现在也被称为世界工厂,你认为中国有什么优势?(3分)面临什么挑战?(3分)

2.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了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材料二 为“求知始于世界”,日本海请了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师。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不该骤然强搬硬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材料一 是日本历史的哪次改革?(1分)反映改革的内容是什么?(2分)有何意义?(2分)

⑵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次改革与日本这次改革十分相似,你知道它吗?(1分)结果相同吗?(3分)

⑶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改革前后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4分)

⑷在古代日本也有一次向外学习的改革,是什么改革?(1分)学习的对象是谁?(2分)

⑸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从日本大和民族身上学习什么精神?(3分)

3.2004年11月3日美国进行了总统选举,到底是布什胜出还是克里胜出,人们在平静中拭目以待。但是100多年前的一个11月,总统选举却充满了火药味,你知道为什么吗?(3分)这次选举的结果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在美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14—19世纪,欧洲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各个领域涌现出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请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历史人物,列举出至少三例加以说明。(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CADC

CBDDD

BADAB

DBABC

CDABC

二、非选择题

1、(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2)A充足的廉价劳动力;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面临: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国际竞争、资源问题等;

2.(1)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加强中央集权并改变了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2)戊戌变法,结果是中国的失败,日本则成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日本能根据形势发展和本国的需要,采取积极学习、广泛吸取的态度(4)大化改新。中国的隋唐。(5)一个人要进步要发展,就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取长补短等。

3.因为这次总统选举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关系到美国新建州实行蓄奴制还是自由制。竞选中最有实力的林肯主张废除黑奴制度,激起了南方种植园主的强烈不满。选举导致美国内战(南北战争)的爆发。美国内战是一场决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战争,它废除了黑奴制度。使南方与北方在政治制度上统一起来,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美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4.略

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14—16世纪,欧洲兴起一股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风潮,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最早兴起于:()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意志

2.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与作品,其中不朽名作《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A、达•芬奇 B、米开朗其罗 C、凡•高 D、拉斐尔

3.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文艺复兴思想的是:()

A、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反对特权和等级制度

C、主张以人为中心 D、主张信奉宗教,宣扬神学

4.坚信地圆学说,并第一个成功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哥伦布 C、郑和 D、迪亚士

5.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第一个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哥伦布 C、郑和 D、迪亚士

6.增进了世界各地区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的历史事件是:()

A、造纸术的传播 B、新航路的开辟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7.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反对的国王是:()

A、詹姆士一世 B、詹姆士二世 C、查理二世 D、查理一世

8.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一次决议,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使英国最终确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即:()

A、总统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议会制

9.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可供参考的文献是:()

A、《荷马史诗》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权利法案》

10.打响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标志独立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A、来克星顿枪声 B、《独立宣言》发表

C、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D、华盛顿当选总统

11.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的是:()

A、林肯 B、华盛顿 C、拿破仑 D、杰佛逊

12.大革命前的法国实行了等级制度,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其中属于第三等级的是:()

○1城市资产阶级、市民 ○2农民、工人 ○3天主教士 ○4贵族

A、○1○2 B、○1○3 C、○3○4 D、○2○13.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C、热月政变 D、攻占巴士底狱

14.“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体现了哪一文件的核心思想:()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法典》

15.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声势最为浩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是:()

A、辛亥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16.在19世纪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被法国人民誉为民族英雄的人物是:()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 C、戴高乐 D、华盛顿

第四篇:《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1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对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学习,能够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

②通过对《齐民要术》和《水经注》的学习,知道它们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和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2、过程与方法

①收集有关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的相关资料、农业谚语,培养收集、提炼、整理材料能力;

②学习制作图表法。通过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技术成就的表格,培养学生制作图表的能力。

③学习讨论法。讨论“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的道路上获得成功”,通过讨论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并体会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数学成就领先世界,了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对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等古代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的学习,突出他们注重实践、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并认识到科学研究及学习中都需要求实的态度、勤奋的精神和亲身的实践,使学生认识刻苦钻研和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素,使学生认识刻苦钻研和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自主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电脑投影)教师提问:①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那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融合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南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这

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是我国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它上承大一统的秦汉文化,下启封建文化的高峰隋唐文化,科技成就处于领先世界的地位,艺术成就也异彩纷呈。我们今天学习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讲授新课:

1、祖冲之和圆周率

①祖冲之是南朝(宋齐)时期人;

②数学方面:祖冲之是世界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他推算的圆周率数值是3.1415926<π<3.1415927,比欧洲早约1000年。

③天文学方面:他测定出一年的天数是,365.24281481天,与近代科学家计算结果相差不到50秒。

④机械制造方面:他创制了“千里船”,复制了指南车。

⑤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科学家。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莫斯科大学将他的彩色大理石像镶嵌在“世界大科学家陈列”走廊上。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①贾思勰是北魏、东魏时期人;教师根据资料8的部分内容介绍贾思勰 ②他的主要成就是写下了《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一部总结北方劳动生产经验的农学著作。

内容:a、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如嫁接法,今河新郑枣区使用的接枣法);b、牲畜的饲养技术;c、食品加工技术,等等。

③价值: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有重要地位。④展示《齐民要术》中引用的农谚和教师收集的农谚。

3、郦道元和《水经注》

①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

②在前人《水经》的基础上写成《水经注》一书; ③全书共40卷,约三十万字,是原文的20倍。

④内容丰富,生动详细地记录了1250条河流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的地理沿革、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等。

⑤价值: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优秀的文学著作,并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4、讨论: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获得成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并形成结论。

5、课堂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数学、农学和地理学方面尤

为突出,有的还领先世界。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与他们热爱科学、刻苦钻研、亲身实践是分不开的。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五篇: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2012 年 9 月 2 日)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六环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1)、(2)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两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四、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1周,第十一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一周进行期末考试。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六、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0分钟”。

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节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

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

七、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八、拟定本学期教学设想:

培扶措施:

1、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扶工作。

3、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4、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必要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解决学习困难。

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课课过关,各单元过关。

6、作业布置和批改要有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

九、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周次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周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元谋人

2、北京人

3、山顶洞人)

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1、半坡聚落

2、河姆渡聚落

3、大汶口聚落)第2周第3周第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周第9周第10周第11周第12周第13周第14周第15周第16周第17周第18周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与黄帝

2、尧舜“禅让”

3、大禹治水)第四课 破解彩陶之谜 ——学习与探究之一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1、“家天下”的夏朝

2、商汤灭夏

3、武王讨伐)第六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的分封制

2、贵族、平民与奴隶

3、军队,刑法与礼仪)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1、齐桓公称霸

2、问鼎中原

3、合纵连横)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1、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2、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3、商鞅变法秦崛起)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1、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闻名于世的青铜器)第十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1、孔子

2、百家争鸣)第十一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2、神奇的编钟)第十二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第十三课 秦帝国的兴亡(1、秦王扫六合

2、陈胜吴广起义

3、楚汉战争)第十四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废分封,立郡县

2、车同轨,书同文

3、焚书坑儒)期中考试复习期中考试第十五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削弱封国势力

3、强化监察制度)第十六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2、张骞通西域

3、丝绸之路)第十七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3、《九章算术》)第十八课 昌盛的文化(1、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2、司马迁与《史记》

3、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第十九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第二十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曹操统一北方

2、三国鼎立

3、官渡之战)第二十一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

2、淝水之战

3、江南经济的发展)第二十二课 北方民族的汇聚(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第二十三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1、祖冲之和圆周率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郦道元和《水经注》)

第19周第二十四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1、“书圣”王羲之 2、顾恺之和绘画 3、石窟艺术)第20周期末考试 复习

第21周期末考试

十、作业格式及批改要求:

作业格式:

1、作业本封面上画上表格,以便于填写批阅等级、日期。

2、每次作业在下边垫上横格纸,以便于书写成行。

3、每页作业要留出上、下、左、右各1~1.5cm的页边距,每题的编号写在答题内容以外。

4、每次作业之间要有一行隔开。

批改要求:

1、每题作业都要有批改,对的打“√”,错的打“×”。

2、每次作业要及时批改,批改时在作业最后一行的右下方给出具体等级,并注上批改时间。

3、学生做错的题目要更正。

4、要求学生每人建立“错题本”,加强订正错题。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教案 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六块”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丁沟初级中学 张晓霞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都江堰教案 北师大版

    都江堰 〖课程标准〗 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字体:小 中 大】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16616 更新时间: 2007-12-03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

    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本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

    七年级历史上册 2.9《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司母戊鼎是世界上......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大全)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6 37 38 39 40 51 52 53 54 55......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长江教案

    1.长江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2、品味本文感情浓郁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昂扬向上的风格,培养乐观主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