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除法的意义窗2教案
动物联欢——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2,第51-5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理解其含义,并能列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的读写方法,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重、难点: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除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入
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帮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分了他们爱吃的竹笋,桃子,萝卜和松果。今天,森林里动物要举行一场联欢会。你们想参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
听,多动听的音乐,小动物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他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多么热闹的场面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以教材中的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
谈话:12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你打算让小熊怎样排队?(在学生回答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整地叙述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1)12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他们该怎样排队?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1.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2.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2)30只松鼠怎样分组?
1.师:刚才我们帮小熊排好队,那么30只松鼠怎么分组呢? 2.师:谁能把你的分组方法介绍给大家?(3)分组之后,怎样用算式表示?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分了组。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除法。(板书:除法)
2.学习除法。
(1)学习除法算式。
谈话:在除法里,要用到一个新的运算符号“÷”,除号表示平均分。(教师教写除号)(2)学习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30÷5=6这个除法算式里,÷叫做除号,12叫做被除数,3叫做除数,4叫做商。
(3)教师将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板书出来。
30÷6=5 读作:30除以6等于5 30÷5=6 读作:30除以5等于6(4)小熊怎样排队,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5)小猴子怎样分组?
瞧,小猴子着急了,请同学们来帮小猴子分一分组,并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好吗? 学生独立完成。
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解决课本第52页自主练习第1题。
指导学生时,首先让学生说清楚每幅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列出算式,并理解每个算式的含义。
2.自主练习第2题。圈一圈,填一填。
今天,同学们参加了小动物联欢会,用除法的知识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除法?
3.自主练习第4题。小动物们联欢会就要开始了,可椅子还没有摆好。,这里有24把椅子,如果每行摆的同样多,可以怎样摆?
四、课堂总结
谈话: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第二篇: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复习教案2
(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说出下面各题的积中各有几位小数。23×0.21.4×0.7
27.5×12.01.84×0.026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确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为什么?(小数乘法中,积中小数的位数是由因数的小数位数决定的。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因为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因数扩大了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多少倍。)(2)根据4×25=100,75×52=3900,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吗? ①0.4×2.5=(1);②0.075×0.52=(0.039)。提问:
①式中的因数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没有小数部分?②式中的因数共有五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三位小数?(因为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是零,根据小数的性质被划掉。)(3)计算并验算: 67×75=
836×25=
125×24= 订正后回答: 0.67×7.5=
8.36×0.25=
0.125×2.4= 小结:
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 讨论得出:
相同点: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不同点:小数乘法,还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4)口算: 0.8×4=
4×0.8=
0.05×20=
20×0.05= 0.03×9=
9×0.03=
1.9×5=
5×1.9= 观察上面的算式:谁的积大于被乘数?谁的积小于被乘数?(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被乘数;乘数大于1时,积大于被乘数。)练习:在下题的○中填上>,<或=。
①1.6×1.2○1.6;
②1.4×0○1.4; ③0.24×5○0.24;
④3.7×2.1○3.7; ⑤0×7○0;
⑥0×2.8○0。上述规律对于⑤,⑥两题为什么不灵了?应该补充什么?(上述规律应该补充“被乘数不为零时”。)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计算并验算: 1.89÷0.54=
7.1÷0.125=
0.51÷0.22= 计算后订正,提问:
①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扩大了几倍,被除数也扩大几倍。)②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数除法需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后面添上0再继续除。)(2)口算: 4.2÷0.6=
1.5÷5=
3.2÷0.8=
2÷4= 哪些算式的商大于被除数?哪些算式的商小于被除数?为什么?(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练习:在下面的○中填上>,<或=。
30÷0.6○30
1.8÷9○1.8
0÷0.2○0 3.6÷4○3.6
27÷0.3○27
0÷1.2○0
上述规律应该补充什么?(上述规律应该补充“被除数不为0时”。)(三)综合练习1.口算: 39.78×1=
3.6÷3.6=
2.87×0= 1×0.56=
7.8÷1=
0÷2.87= “1”与“0”有什么特性?
2.计算并求近似值:P35:2。
小结:怎样取积、差、和、商的近似值?(先算出积、差、和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时,要除到需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然后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3.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对整数和小数的乘除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通过填表的形式,学生明确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新知识同旧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通过练习,进一步完善了积与被乘数、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加强检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板书设计: 复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 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
第三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案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推理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28-P29页
2、想一想,填一填。1)、35×()=175
()× 8=10
×()=1 2)、已知一个因数是27,积是是81,另一个因数是()。
3)、56 ÷ 8表示把()平均分成()份。
4)、把
千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千克。
二、合作探究:
例
1、每盒水果糖重100克,3盒有多重? 要求: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是
例
2、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思考:你有几种方法? 小结:1)、里面有()个,把()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个,也就是把分子平均分成2份,()不变。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一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即 除以2,可用 乘()的倒数求得结果。
3)、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
A:用分子和整数相除的商作(),()不变。B: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
三、学以致用:
1、说出下面算式的意义,并计算。
2、填空
1)、根据
和分数除法意义可得
2)、把
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四段,每段是 米的()。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其中一个因数是10,另一个因数是()4)、打字员打一份文件,打了20分钟后还剩
,平均每分钟打这份文件的()。
3、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6倍是
,这个数是多少?
2)、的 是多少?
3)、把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4)、的3倍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挖一条水渠,4天挖了全部的,平均每天挖了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
2)、一根木料截6段用了
小时,平均截一次用多少小时?
3)、打印一份稿件,3天完成总数的,每天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打完这份稿件共需几天?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窗教案2
《窗》教案
一、导入:
大家已在屏幕上看到了窗,今天我们上课的内容就与窗有关系。先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请你用“窗”、“病房”、“两位病人”、“五彩斑斓”这四个词串联成一段50-100字的短文,要求能反映一个主题。
二、听清楚
我十分惊讶大家的出色能力,能够在如此短时间里编织出一个小故事、小片断而且主题鲜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听听这个窗内发生了什么?(听录音,并放发文章)请大家认真听,用心体会:
1、搜索信息,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
2、留意故事最后,能否发现什么问题?
(一)故事听完了,现在检查同学们听的效果如何,请看以下二个小题(大屏幕),请同学给出答案。
描述者
贪欲者
1. 故事发生在 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靠窗的病人 和 不靠窗的病人。他们的病情都 很严重。
融洽
2. 开始,两人关系 很友好,他们经常 谈天,靠窗的病人还经常为同伴描述 窗外的景色。不平衡
同伴的描述对不靠窗的病人而言是一种享受。不靠窗的病人因为 嫉妒,所以他在同伴生命垂危的时候 见死不救。
(二)好,完成得很好,大家听力不错。大家有没有听出来,故事的最后有什么问题?
不错,这个故事没有结尾。是老师特意把结尾删掉了。法国学者帕斯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力”。请大家根据小说的内容、情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想故事的结尾。看谁是离神最近的人。
(1)续尾 我真的佩服大家。我也想了几个,大家想不想看? 大屏幕展示:
1、外面的景色果然像病友描述的一样美丽。他高兴极了!
2、他觉得外面的景色并不像病友描述的那样漂亮。他有点失望。
3、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4、可是他什么也没看到。
透露一小秘密:泰格特原作的结尾就在其中,你认为会是哪一个?并简单说明你的理由。原作的结尾就是第3个,大家记住这个结尾(齐读):“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2)议尾
嘎然而止;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结尾是极好的讽刺;
小结结尾作用:凸显人物,画龙点睛,收束全文,引起思考。这个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我们曾学到过这样的结尾--欧·亨利式的《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的《项链》。
大家可以在以后的作文中借鉴这种写法。“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欧•亨利最擅长这种写法。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亨利式”的结尾:
文章先叙述故事情的正常发展,但对最重要的事实都一直保守秘密,结尾时峰回路转,给人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向读者提示生活的真相和从物性格及作品的意义,使读者在惊愕之余拍案叫绝。
三、读明白
好了,结尾出来了,小说也就完整了。现在请大家跳读文章,讨论以下问题(大屏幕出示): “你觉得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情节?最令你气愤的事情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讨;教师巡视,参与其中,与大家交流。)
(一)欣赏四五段,分析靠窗的病人形象: 1.读
综合这几个同学的表述,我觉得最让大家感动是靠窗的病人给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丽的景色。哪几个段落写了靠窗的病人给不靠窗的病人讲述窗外的美丽的景色?――
4、5两段,请大家齐读这两段。
2. 想象
现在大家将你的文本反扣在书桌上,闭上眼想象一下。回顾一下这两段写了哪些景物:花草、湖水、野鸭、天鹅、孩子、情侣、网球赛等等。这两段既写了美丽的风景又写了人的活动,画面很温馨,是风景美与人情美的融合。那么结合小说结尾,大家想,当时这种美景存在吗? 3.评价
既然不存在,靠窗的病人为什么还要给他这样描述呢?这不是欺骗吗?
大家表述的不同,但是意思差不多。最难能可贵的是,不要忘记,他也是一个病人,而且病得很严重,他每天上午或下午仰坐一个小时,为他的病友描述这种美景,你觉得他的这种品质怎么样?――很高尚!
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他的心态是乐观的、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否则,他也不可能描述出这么美好的景象。
(心地善良、品质高尚、乐观向上)
(二)欣赏6-9段,分析不靠窗的病人形象:
如果你是那个不靠窗的病人,你和这样一个病人住在一个病房里,得到这样的待遇,你会怎么想呢?(或者怎么做)1.找
但是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大家默读6—9段,找出展现他的心理变化的关键句子。(“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 一种享受。”
“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 “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享受――羡慕――妒忌――嫉恨 2.读
并请同学把找到的几句话读一下,要读出他的这种情绪。3.评价
当他产生这中想法,萌生妒嫉之情之时,他有何感受?――感到惭愧,“惭愧”一词可见这人本质是善良的,可是因不平衡而产生的仇恨与敌意如同一面不断增高的墙,使他由羡慕进而发展到嫉恨。这正如培根所说的,“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他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嫉妒者“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其实危机时刻,救他的病友很简单,“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简直就是举手之劳。可是他却“纹丝不动”“仍然盯着天花板”。固执地重温着自己的想法可见他是个:自私自利、心灵丑陋、冷酷无情。最终他处心积虑的相得到靠窗的床位,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四、悟透彻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呢?――心灵之窗是打开还是关闭。打开:心中有美,才能看到窗外的美。关闭:心中横着着一堵墙。通过泰格特的《窗》,我也看到了:
高尚者心灵中化幻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而且还把光明播撒到别人的心中,而在卑鄙者眼中,却永远只能面对一堵光秃秃的墙。
从这扇窗子,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更看到了人性的卑劣!高尚和丑陋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扇窗。嫉妒者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同学们让我们找开心灵之窗,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那么你们的身上可也有描述者、贪欲者的影子?你有过给人阳光却反被人伤害的事吗?你有过妒嫉、仇恨过曾帮助过你的人?后来你们是如何处理的,现在你又怎样看待那件事?
从这些事件中大家感悟到了人与人之间应让爱滋润着、充盈着,老师为你们喝彩!同时我心底也产生了一种感激,感谢大家课认真,感谢远来听课的老师。我更要感激一个同学,因为他曾感动了我。(插入俞益尉教同学做画事件。金均)同学们,实际上人原本很简单,世界本来简单,只是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复杂。最后送我要送一首歌给这个病人,这着歌歌名是《手牵手》,他们要能手牵手必能战胜病魔。也把这首歌 送给大家,让我们就在这歌声中高声朗读顾城的诗句:
我要在大地上 画满窗户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五、作业
1.类文推荐:欧·亨利式的《最后一片叶子》、《麦琪的礼物》 2.展开想像为小说续写
第五篇:《窗》教案
《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窗》体裁是微型小说。这篇微型小说是由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创作的。故事写了两位同住一病房的病人,一位靠窗,一位不靠窗,靠窗的病人心地善良,每天他把自己看到的窗外的美丽景致描述给不靠窗的病人听,起初不靠窗的病人得到的是享受,后来却滋生嫉妒心理,以至在靠窗病人生命垂危时刻,见死不救。文章通过两位病人互相之间所持的态度的描写,表现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小说情节较为简单,文中对比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深刻剖析了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让读者清晰的感受到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的道理。本着“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我将本文的重点设定为:感知人物形象,解读人物性格;感悟生活哲理。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前面已学习《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小说,学生已经对小说的学习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我在设计时还是紧扣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设计的。我们班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还是比较浓的,班级中的学生性格活泼,思维敏捷,而且有少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所以我把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由传统的复述改成了让学生来表演。我以为,合作探究学习法、表演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最佳学习策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结合小说的三要素理解学习小说相关知识,学习阅读小小说的基本方法,进行创造性阅读,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启发学生挖掘小说人物灵魂深处的美与丑、善与恶。探究小说巧妙的构思:含义深刻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掌握鲜明刻画人物形象的对比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小说,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与丑、善与恶等是非观念的辨别与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人性的美与丑。
2、精巧的构思,对比描写。
五、教具准备:班班通、ppt课件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设境导入。
(板书:窗 泰格特)(二)了解常识
1、回顾小说的相关常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明确微型小说的特点。A、人物少。B、揭示人性的美丑。C、结尾有悬念。(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熟悉课文内容,揭开窗的面纱。
1、检查预习,解决生字词。
一泓(hóng)俯瞰(kà)消遣(qiǎn)五彩斑斓(lán)栩(xǔ)栩如生
扣人心弦(xián)气喘吁吁(xū)纹(wãn)丝不动
充塞(sâ)漱(shù)洗 胳膊肘(zhǒu)
2、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确定文章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环境。
(四)再读课文,情境模拟,讲述窗的故事。
1、请学生表演并让其他学生作简单评价。
2、梳理故事情节。
故事开端(1--3)、发展((4--7)、高潮(8--12)、结局(13--15)
(五)细读课文段落,分析人物形象。
提示:分析人物应从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考虑,联系课文,具体分析。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人物形象,各组总结、选派代表发言。问:
1、通过分析,你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怎样的两种人?
小结:靠窗的病人:乐观善良、热爱生活、意志坚强、道德高尚„„
不靠窗的病人:自私狭隘、冷酷残忍、卑劣丑恶„„
2、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文中有几处对比?
(六)深入研讨、挖掘主题
1、文章的标题是“窗”,“窗”有几层含义? 2、探究小说结尾的艺术。
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3、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课文,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明确小说的主题:本文赞扬描述美景的病人,鞭达见死不救的另一个病人,因为他是个冷酷无情的“贪欲者”。一个人应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有点自私心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不能以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他人的生命为代价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七)总结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用黑色的眼睛去寻找美丽的风景,把他送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教师寄语:心有多美,世界就有多美!卑劣丑陋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
(八)课后作业
1、改写这部小说,续写结尾。
2、摘录文中的成语,用其中五个编写一段话。
3、以“人性的弱点”为题写自己的一段经历。
(九)推荐阅读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莫泊桑《项链》
(十)板书设计:
窗
泰格特
心
近窗病人 美
乐观善良 热爱生活 道德高尚
灵 之
远窗病人
丑
窗
对比 自私虚伪 冷酷残忍 卑劣丑恶
八、教学反思:
张八郢初级中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公开课教案 《窗》
学
科:语
文
班
级:八(3)
任课教师:郭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