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窗2搭帐篷》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96—9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红几个小伙伴去秋游,他们找好宿营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瞧,他们都忙了写什么?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同学们秋游
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1、老师先说一个,这位同学在烤鱼,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能列算式计算吗?
学生先用圆圈摆一摆,在列算式
22÷4=()(人)……()(条)
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能用竖式计算吗?
小组讨论,推想竖式
教师归纳:
2、指导学生给各部分起名字。
分别说出22、5、4表示什么意思?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
学生列算式并计算
4、学生讨论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点?
第二题的余数能是8或9吗?为什么?
小组汇报:哪一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5、教师讲解。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
6、同学们秋游,首先解决的是宿营问题,野营小队共17个人,如果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
小组讨论,需要几顶帐篷?为什么?
汇报交流结果
三、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
1、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
8÷3=□……□ 11÷4=□……□
12÷5=□……□ 65÷8=□……□
35÷8=□……□ 7÷2=□……□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9÷6=8……1 38÷5=6……8 36÷9=3……9
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3、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
(2)54除以7,商几余几?除以9呢?
4、聪明题。
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
四、课堂作业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不理解,因而在单位名称上很是糊涂,做起题来有困难。
学生比较会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速度较快,但仍然是数位对不齐。
第二篇:《千米的认识(信息窗2)》参考教案
《千米的认识》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b、能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能估计1千米是多远。
c、创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测量、体验、联想,建立空间观念。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需要与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能应用概念正确表示长度。
4、教具准备:课件
二、预习学案
1.师:这一节课有几个小朋友也来和我们一起学习,现在请他们出场(请出几个头带长度单位饰物帽子的学生)问:我们认识这几个朋友吗?请你们把他们从小到大排一排(毫米、厘米、分米、米),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现在请你们给他们找合适的好朋友,请他们站在一起,你会安排吗?(按顺序排)
2、填空
1米=()厘米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 1分米=()毫米 5米=()分米
三、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另一位朋友,看看它在什么的情况下出现。
1、请同学们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1)孙悟空能把金箍棒变成1千米长。(2)热能球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3)飞机的飞行高度是2千米。
/ 4
2、请学生针对这些信息,谈谈有什么疑问。(1)“千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吗?(2)1千米到底有多长?
(3)图中长为1千米的金箍棒的上端,和飞行高度是1000米的热气球是一样高的。我猜想“1千米”和“1000米”是相等的,对吗?
3、借小博士之口,回答大家的问题。
博士说: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1km=1000m。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1千米”就是“1000米”啊!
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1)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测量的物体(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我的估计(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
我的测量(明确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起联系,增强学生对1千米的感受。结合本校操场的跑道,200米1圈的跑道,5圈就是1千米。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200米,跑5圈是1000米。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有趣的知识,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趣味,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3)活动要求: a、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10人,余下的同学计时。
b、每组的10名同学在操场上分别跑100米,以接力的形式合作跑完1千米。c、全班同学和教师一起迅速到学校操场,利用百米跑道开展活动,然后返回。通过活动让学生真切体会:1千米=1000米=10个100米。
这样把抽象的概念“千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活动,变成了一个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借鉴与参考的思维模型。
回到教室与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梳理。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 4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3.估计。
师问:(1)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2)你们到家有1千米吗?回家时设法验证一下你的估计是否正确。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让学生闭眼想象)(设计意图:让学生边比较,边理解,应用实践,测量、体验,建立表象。)
四、课堂检测
1、选择正确的答案
a、走1千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分、10分、1时)b、骑自行车1千米大约需要多少时间?(50秒、5分、50分)c、汽车行1千米大约需要多少时间?(1秒、1分、1时)
(设计意图:订正答案时说说怎样换算,进而内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2、填空:
2分米=()厘米 6000米=()千米 1米=()分米 3千米=()米 7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26毫米+54厘米=()毫米=()厘米 2千米-()米=1000米
3、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一把小刀长6()
课桌高7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物体,加强学生估测能力,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4、完成课本42页第3题。
五、全课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看书质疑,解决疑问)
六、课后作业
/ 4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家长们说一说。
七、课后反思
通过放手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4
第三篇:欢乐农家游——信息窗2教案
欢乐农家游-------百分数
(二)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进一步正确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进一步正确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青岛作为国家著名的旅游胜地,气候怡人,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每年“采摘节”期间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到青岛旅游,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座美丽富饶的海滨城市非常的幸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青岛特产的印象,旅游时的感受等,然后引导学生看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2、谈话: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关百分数的数学问题?(1)到苹果园采摘的有多少人?(2)梨园今年收入多少万元?(3)去年产石榴多少吨?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到苹果园采摘的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明确单位“1”。
(2)学生分析并自己试做:求到苹果园采摘的人数,就是求980人的75%是多少,这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一样,用乘法计算。980×75%=735(人)答:到苹果园采摘的有735人。
2、解决第2个问题:梨园今年收入多少万元?
师:你能结合学习稍复杂的分数问题经验,自主解决吗?可以画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效地揭露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学生自主梳理信息,画线段图帮助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自主完成,集体交流展示时重点让学生说清两种方法的思路: 方法一:先算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万元,再算梨园今年收入多少万元。4×5%=0.2(万元)4+0.2=4.2(万元)答:梨园今年收入4.2万元。方法二:先算今年收入是去年的百分之几,再算梨园今年收入多少万元。4×(1+5%)
让学生说清“1+5%”是把谁看做单位“1”。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1、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跳远测验有80%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有多少人?(2)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2、自主练习
第1题:将下面百分数分别化成分数和小数。(学生汇报时说出转化的方法)学生讨论:首先应该做什么?怎么才能提高正确率? 第2题:独立完成,再说说思路即可。
第3题:针对单位“1”、风景邮票相当于人物邮票的百分之几等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第13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该题有两种解题思路:一是先分别求第一期和第二期修的米数,再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的米数;二是先求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了全长的百分之几,再求多修的米数。这里不要求学生两种解题方法都掌握。答案:300×40%—300×30%=30(米)或300×(40%—30%)=30(米)。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还我们学习了较复杂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复杂在哪?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复杂在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没有直接给出,解题关键必须先把这个条件求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百分数实际问题 980×75%=735(人)答:到苹果园采摘的有735人。4×5%=0.2(万元)4+0.2=4.2(万元)答:梨园今年收入4.2万元。4×(1+5%)
第四篇:信息窗5
信息窗5: 混合运算
导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导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
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导学难点
寻找两种解法的中间问题。教具准备
投影片或教学课件。导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一)创设情境,从“实际问题”引入
情景图呈现的是同学们利用贝壳等材料,制作工艺品的情形。有挂在墙上的工艺品、摆在桌子上的工艺品和操作台上正在制作的工艺品。有刺猬、孔雀和贝壳 贝壳画中的六朵花要用到小扇形贝壳,两只刺猬要用锥螺壳.有项链与手镯所用珍珠的数量,有大刺猬与小刺猬所用贝壳的数量,有贝壳画所用扇贝壳的数量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
1、观察整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一)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有序的叙述。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一:--------------问二:--------------
2、自主探究
1.(1)独立解决问题: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扇贝壳?
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列式计算: ——————————(2)独立解决问题:4条手链一共用多少颗珍珠?
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 3.(3)独立解决问题: 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 独立列式计算: ——————————
思考: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二)合作验证:
任务: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方法: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过程:
1、组内讨论
讨论结果:——————————————————-
2、小组汇报(有疑问的可小组间质疑)
(三)精讲点拨
在计算时,连乘的算式可以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加法或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四)检测评价:(我努力,我能行)C级:自主练习1题。B级:自主练习2题。A级:第25练习10题
(祝贺你,通过努力数学能力达到———级)
三、课后提升
四、课后反思: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了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练习课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课本第31-34题)。教学要求: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熟练程度。教学步骤
一、复习口算:
0+6= 6×0= 0×0= 24×2= 32×3= 600×9= 110×7= 2000×3= 64×1=
二、达标练习
1、出示:以老师对牛牛的 “数学学习评语”为信息载体,通过计算评语的字数实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同时也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口算、估算、笔算和混合运算。
3、p32综合练习第1、3题
第1题,让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
第3题,按竖行一组一组地列竖式计算,订正时,注意比较每组题的不同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
1、第5、6、8、10、11、12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指名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第12题,先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再看图编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时,要说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练习第13题,并想一想方框内的思考题。订正措施:教师集体矫正,个别学生辅导。
课后反思: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计算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熟练程度。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我学会了 教学过程:
一、达标测试
1、光明小学2005年订阅报纸情况如下表: 名称 少年报 小金星报 数学报 数量(份)87 90 102(1)光明小学三种报纸一共订了多少份?(2)育才小学订阅报纸情况如下;
①订《少年报》的份数,正好是光明小学的6倍: ②订《小金星》的份数,比光明小学的3倍多5份
③订《数学报》的份数,是光明小学订阅《少年报》和《小金星》总份数的2倍?
你能算出育才小学订阅各种报纸的份数吗?
2、出示图片
(1)大伟一家三口人从B城坐火车去A城,往返一共要用多少钱?(2)小娜要从A城坐火车去B城去参加儿童歌唱比赛,必须在9小时内到达。你能帮她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吗?说说你的理由?
3、在○里填上“>”、“<”或“=”。
①32×2○60
②24×5○100 ③7×0○7+0
④102×3○310 ⑤55×2○110 ⑥40÷6○36
4、笔算
5.脱式计算
6.列式计算:
(1)张阿姨给她的婴儿宝宝买了4桶奶粉,每桶508克,这4桶奶粉一共重多少克?
(2)粮店一天卖出大米105千克,第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2倍,粮店两天共卖出大米多少千克?
(3)张师傅计划5天加工500个零件,他已经加工了4天,每天加工106个,照这样计算,他是否能按时完成任务?(有几种方法解答?哪一种最简便?)7.思考题: 照上面的样子再想两个乘法算式,它们的积的数字排列顺序正好相反。
订正措施:集体矫正,个别学生单独辅导。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进位、连续进位及因数中间有0,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的熟练程度。
第五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窗2)》参考教案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04页信息窗2内容,统计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统计方法的多样性。教具准备:
练习本、统计表,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班体育小明星评选活动开始了。谁能当选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
二、合作探究,研究方法
1、个人选举,组内收集。
2、汇报、记录。
师:现在各组的选票都已经收集完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把评选的人数记录下来,用什么方法记录最好呢?
生1:用画O的方法最好。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最好。
师:在许多的记录方法中,画“正”字是人们经常使用而又非常方便的一种方法.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个“正”字。(师生共同书写“正”字,写时师强调笔顺。)师:下面,我们就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每人的得票情况,谁愿意当记录员?(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分别记录票数。)
/ 2
师:各组组长,声音响亮地,念得慢一点,来汇报你们组同学选举情况(学生操作:组长汇报,记录员记录。)
3、完成统计表。
4、填写统计表。
师:选举谁的人最多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汇报结果。
师指一组学生,到前面展示汇报统计结果。
6、完成统计图。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四、课堂小结,并延伸
统计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这次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收获吗?学生举例说明。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