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七单元信息窗2教案

时间:2019-05-12 18:4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七单元信息窗2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七单元信息窗2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七单元信息窗2教案

课题:阿福的长袍

信息窗2 阿福做长袍

——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学生在了解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对长度单位厘米有了一定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和切身的感受,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且在解决“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过程中,探究得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够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体会中知道1米=100厘米。

3、结合实际,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会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进行估测。

4、在对厘米和米有了一定认识后,能够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5、通过小组的合作和实际测量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续讲故事,引出新知

(一边和学生交流,一边用电脑出示信息窗1当中的连环画)

谈话:大家都知道,上次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新衣的时候,师傅用大手一拃一拃地量过后,徒弟用小手一拃一拃的量,然后做成上衣,结果阿福穿在身上又小又瘦。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可能回答:因为测量的单位不一样。提问:那应该怎样测量呢?(用尺子来测量)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情境“阿福做长袍”。(画面出示动画:阿福说要做件长袍,师傅拿来尺子,在阿福身上测量后,师傅说“长1米”,而徒弟说“长100厘米”。最后显示放大的尺子,阿福疑惑的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的辅助作用,将上节课的情境“阿福做上衣”的故事,加以连贯的出示,赋予丰富的画面和音效,使得故事更加完整。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时的提出疑问也为后面的探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动手测量,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受用米测量的必要性

由动画中提出的问题,逐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提前准备好的“长袍”自己动手量一量,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可能会有几种情况:

(1)

用学生尺,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由于尺子过短,数据也不够准确。

(2)

用米尺量,迅速读出米尺上的刻度“1米”。

提问:通过自己动手测量,你觉得哪种测量方法更好?为什么呢? 学生在比较后,一般可能回答:用米尺量比较好,因为长袍比较长,用我们的尺子量起来很麻烦,而且容易出错。

师生共同得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从而揭示本节课课题。(板书课题:认识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亲自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能够深切体会到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不方便。从而引入新课:米的认识]

2、认识“米”,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提问:长袍的长度究竟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不够统一,也可能会说“一样的”。再次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说一说1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巡视并协助学生找出1米和100厘米。汇报:(1)学生在米尺上找出1米的位置。

(2)在老师的协助下,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

(3)大家一起从米尺上找出1米,并伸开两臂感受一下1米有多长。

(4)在尺子上找出100厘米,并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下面画出100厘米,上下对齐。

师生共同得出: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板书:1米=100厘米。米也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板书:m)

[设计意图:要解决“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首先要知道1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由于学生平日对米较少接触,所以在这里把这两条线段都画下来,并用手臂测量一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直观感受长度单位“米”。学生在自己的观察和交流中,解决了这个问题,也给予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于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3、联系生活,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米”。

在认识1米是多少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的机会。学生自由测量教室内的物品找一找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哪些物品的长度比1米多一些,哪些物品的长度比1米少一些?哪些物品的长度比1米多得多或者少得多?

学生在动手测量或者观察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1)

课桌的高度和1米差不多。(2)

窗户玻璃的高度比1米高一些。(3)

我的身高臂1米高一些。(4)

我走一步,比1米少得多。

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找出和1米接近的物品,在测量过程中深刻感知长度单位米。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米”,但是“米”在平日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在学习过程中就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来感受1米到底有多长,通过观察和交流,真切感受“1米”到底有多长。]

三、分层练习

1、出示:桌子、小刀、篮球场

10厘米

1米30厘米

28米

学生自己动脑筋连一连,并说明为什么这样选。

学生可能认为:小刀很小,可以用厘米量。篮球场很大,所以要用米来量。桌子比1米宽一点。

2、在引导中学生知道:在没有测量工具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子”来测量,(电脑出示)要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椅子的高度”,用哪种测量方法更好一些呢?为什么?

教室的长

黑板的长

椅子的高度

2、以小组为单位,了解自己的一拃和一步的长度,看看几拃大约是1米?几步大约是1米?然后分工测量一下“教室的长”“黑板的长”、、“椅子的高度”,分别大约是多少。想一想怎样才能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准确测量。

(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要对小组的合作进行指导,安排有序的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的练习中,大家通过不同层面的练习来巩固有关“米”知识,从简单的思考、连线,到认识自己身上的“尺”,再到动手分工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随着要求的递增,学生的认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及时的巩固和培养。]

四、课后小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课后反思:]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2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算理。

2.经历算法的比较、分析过程,体会算法的优化并学会进行选择,初步学会并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交流的态度与能力,同时体验学习活动带来的成功愉悦。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口算:

3.6 29.60.36+0.0424.8-86.441.32

2.0.360.09=()91.190.17=()171.191.7=()17

3.用竖式计算:2.76÷2.3=12.64.2=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前面我们以“闸门的高是小男孩身高的多少倍?”为题学习了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除法。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我们课桌的高是0.77米”交流讨论。

(一)学习被除数小数位数比除数位数少的计算方法

求“闸门的高是书桌高的多少倍”该怎样解答?

1.列出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38.50.77

教师巡视,请算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

2.集体交流反馈。

刚才在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发现?将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的小数点该怎么办?

小结:在计算此类题目时,我们仍要根据商不变的规律,将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要用“0”补足。

3.巩固练习:13.60.28

(二)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样算?

2.出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然后按照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提炼并板书: 一看……二移……三算……

三、课堂总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2—5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之间的关系,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指能用计数单位来描述抽象这个数)。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的关系。教学难点: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知识与经验:

1、知识:2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对个位、十位的认识是学生的知识基础。

2、经验:生活中积累的“数数”的经验,集合的思想(10个一是1个十迁移到10个十是一百),等量代换思想(用小棒代替企鹅)。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教具:每组一个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引入:今天一位远方的小客人来到了我们中间(随之出示一只企鹅)同学们看看它是谁呀?谁知道企鹅的家在哪里呢?你在电视上或书上看到过南极吗?对于南极你知道哪些知识?现在有许多国家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我国1985年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曾经有两位小朋友来到了南极,我们看看他们在南极见到了什么?(出示挂图)

2、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三个问题:“有多少只企鹅?”“多少只海鸥”?和“有多少只贼鸥”?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到底有多少只企鹅呢?(1)数一数

①猜。同学们,猜猜看有多少?怎样才能知道你猜得对不对?(数一数)

②数。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用铅笔指着数。③交流。哪个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企鹅?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可能有一只一只数的,2只2只数的,5只5只数的,10只10只数的)虽然大家刚才数的方法都不一样,但都数出了是100只企鹅。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④概括。老师觉得,我们在数的时候,可以一只一只的数,也可以2只2只的数,数出10只以后用笔圈起来,用同样的方法接着往

下数。数出10只以后再用笔圈起来,最后再10只10只地数--10、20、30……

(2)摆一摆

①如果我们用小棒摆一摆100这个数应该怎么办?(①一根一根地摆,摆100根。②两根两根地摆。③十根十根地摆。)

②十根十根地摆怎么摆?(说明先数出10根,捆在一起)③拿出你的小棒,数出10根捆在一起,看谁做的好。④请5个小朋友站起来举起你的小棒,一共多少根?(老师领着数:一个

十、2个

十、3个

十、4个

十、5个十是50根)

⑤再请一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是几个十?有多少根?再请两个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多少根?(8个十是80根)还不够100根,怎么办?

⑥现在咱们一块来数一数好不好?(10、20、30……100;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共有100根。)(贴第3页的小棒图,板书:10个十是100。)

(3)用计数器表示

① 同学们能不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 概括:在十位上放一个珠子是10,放2个珠子是20……10个珠子是100,把10个珠子都去掉,可以用前面的1个珠子代替它们。

③ 生随师摆,同时数:1个

十、2个

十、3个

十、……9个十,10个十,是100。(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④大家看,这个珠子现在所在的位置应该叫什么?为什么? ⑤师拨珠,生倒数:100、90……10。

2、有多少只海豹?

(1)数:用笔尖指着数一数海豹有多少只?

(2)摆:你能不能用小棒把24这个数摆出来?小组合作你们是怎么摆的?

(3)用计数器表示:谁能在计数器上把24拔出来?试试看你是怎样拨的?

(4)概括: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

3、有多少只贼鸥?(同1、2步骤类似)(板书:23里有2个十和3个一)。

4、概括:

(1)指着板书:100:10个十;24 :2个十和4个一;23 :2个十和3个一。猜想一下,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十和2个一是多少?(板书)

(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这些数都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位上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表示几个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三)自主练习

1、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2、我说你数。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3、数一数,填一填。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6—9页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天上的鸟多还是冰上的鸟多,实际上是求47大还是32大),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数学思考、数感)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学生知识经验分析:

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100以内数的读写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重难点关键分析:

本节课重点使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掌握以及用符号来表示是本节课的难点和关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随着小科学家们来到南极参观考察,这一节课继续我们的南极之行好吗?。

出示情境图(把文字遮盖),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提出以下问题:天上有多少只海鸥?冰上有多少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豹?左边有多少只企鹅?右边有多少只企鹅?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或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多少?左边的企鹅比右边的企鹅多多少?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这些问题正好是小科学家想知道的,我们来帮他们解决吧!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估数、数数

师:大家都很想知道海鸥、海豹、企鹅的只数,现在就请大家来估计一下,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估计数,并简单说说是怎样估计的。师: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靠估计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认真的数一数才行。

教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数出天上的海鸥(四十七只)、冰上的海鸥(三十二只)、海豹(二十五只)企鹅(三十九只)、数并在情境图上出示(用大写)。

2、写数、读数

(1)师:对于这次南极考察,这可都是重要的数据,赶紧帮小科学家记下来吧!

找一名学生写在黑板上,其余写在练习本上,共同订正时,可以纠正一下写法。

(2)请板演同学读出写的数,评价后全体同学齐读。在计数器上拨出以上各数。按老师要求一个数一个数拨出,注意订正反馈,每拨完一个数就大声读出来。

3、概括读写法则

师:(指板书)这些数同学们既会读又会写,真了不起,那你发现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有什么规律吗?

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先读出,再写出,然后总结。(学生可能会答读写都是从左向右,也可能答先读写十位上的数,再读写个位上的数,)先肯定学生以上的说法,然后用计数器演示使学生明白,左边这一位是十位,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十”;右边这一位是个位,1个珠子表示“1”,左边这一位十位对于个位来说就叫“高位”)。所以我们读写时都是从高位起。

4、数的大小比较

(1)师:小科学家们还想弄清是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是企鹅多还是海豹多?大家还能帮助解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47比32大,所以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39比25大,所以企鹅比海豹多。

师:噢!只要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就知道谁多谁少了。教师板书47和32 25和39(2)师:那你又是怎样比较47和32的大小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学生答案可能为:47比40大,32比40小,所以47大,32小。

以数的组成说明:47比4个十要多,32不够4个十。

可能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7排在32后面,所以47比32大。对以上说法,都给予肯定表扬。并用同样的方法比较25和39的大小。

(3)师:怎样用符号把47和32连接起来,还能看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引导学生用“>”和“<”连接。教师板书: 47>32 32<47 师:你能用符号连接25和39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25<39 39>25

(5)拓展延伸

师:(指板书)能否写出几个这样的式子?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师:(指板书)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用语言简单总结大小比较的规律。

(三)自主练习

1、课本第1题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一读。

先让让学生表述出计数器每个数位上珠子的个数。独立填写,汇报答案。共同订正时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把所填数读出来。

2、课本第3题填一填,比一比。

先表述出计数器每个数位上的珠子数,然后写出每个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比较出数的大小,最后填上“>或<”。

(四)概括总结及评价

引导学生梳理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数学 六 年级上册数学第2 单元信息窗 4

青岛版小学数学 六 年级上册数学第2 单元信息窗 4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2-35页内容

重点难点用分数乘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探索学习简单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具有两个功能,一方面是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方面是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导学目标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导学目标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关注要点

1、口算比比看。

自主练习1

4.用3千克毛线织手套,每副手套需要毛线 千克。已经织了手套总数的。

(1)已经织了多少副手套?

(2)已经用了多少千克毛线?.自主练习11

关于睡眠时间。

6.自主练习127、自主练习13

8.自主练习15

学生进行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比赛。

学生进行独立计算,并指定学生进行板演。

全班交流,明确通过转化均可以转化为分数连乘进行计算。

学生进行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先出示题目,让学生寻找信息,明确问题。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不同的解题思路。

先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弄懂图意、题意。

指定学生讲解解题思路。

学生进行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不同的算法和算式,明确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最后相互提醒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计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方法和技能,也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在这部分套餐中涉及的练习综合性都比较强,于是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解题思路,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学生板书练习

教学反思1.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分层次练习,由易到难,逐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问题。

2.把更多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让知识更多的融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3、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寻找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能够越来越灵活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4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4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方程

重点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学具。

导学目标

1、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2、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

导学目标活动程序及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关注要点

一、创设情境:出示上海野生动物园信息图

观察信息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

“东北虎和白虎各有多少只?”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借助线段图分析解法。

设白虎的只数是χ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7倍该怎样表示(7χ只)χ只 白虎:16只7χ只

东北虎:

列出方程:χ+ 7χ=16

这个方程该怎么解呢?试着解方程

交流解法:先算出7个χ加上1个χ等于8个χ,再算出χ等于2。算出白虎2只再根据7χ求出东北虎有14只。

教师强调书写的方法。

三、主练习

1、看图列方程

72页第一题,对第二幅图重点引导“40表示的是哪一部分”

2、解方程

72页第二题,注意学生的算法,对后进生加强辅导。计算完后提倡检验。

3、列方程解应用题

72页第三题,认真读题,分析题意,找准等量关系。对后进生加强辅导。

下载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七单元信息窗2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七单元信息窗2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5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5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方程 重点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学具。 导学目标1、 利用线段图理解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 5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 5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方程 重点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学具。 导学目标 1、利用线段图理解数......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教学案

    信息窗2: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 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2012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浇花教案

    信息窗1 浇花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渗透“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 4(合集五篇)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 4 教学内容解方程 重点难点综合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课前准备多媒体、学具。 导学目标1、掌握等式性质二,并会运用解方程 2、......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信息窗二名师教案

    信息窗二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三角尺感知角的大小。 2.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 3.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4.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锐角......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信息窗3:名师教案

    信息窗3: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68——71页信息窗3: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除法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四舍”和“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

    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1、认识上下和前后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