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3收南瓜教案(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7:3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窗3收南瓜教案(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窗3收南瓜教案(最终版)》。

第一篇:信息窗3收南瓜教案(最终版)

信息窗3:收南瓜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口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十位相同)、“几十几减几(个位相同)。”

2、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会区分单双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口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十位相同)、“几十几减几(个位相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授铺垫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想出结果的?

10+5= 10+9

2、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45里面有()个十()个一。36里面有()个十()个一。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6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收南瓜(师引领学生欣赏情境图)。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谁能起来大胆的告诉我们大家?

生自由交流:妈妈摘了30个南瓜,小阳摘了6个南瓜,爸爸摘了40个南瓜。师:你能根据找出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师根据学生的自由交流,进行有选择性的板书:

1、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

2、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

3、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1)解决30+6和6+30。

a、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问题。如果想知道“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应该怎样计算?

b、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6=36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才得到30+6等于36的?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30和6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30+6,想3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36。

c、问:“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还有其它方法吗?” 教师板书:6+30=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怎么写算式,怎么样想算法,最后全班交流。

d、观察30+6=36 和6+30=36,你发现了什么?

师:是的,30+6=36和6+30=36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30和6变换了一下位置而已,这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三、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教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3捆,再摆6根。

(2)根据教师的描述先摆小棒,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算式。

2、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

(1)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你能帮帮小熊吗?

算式:20+8 8+20 2+50 50+2

3、做第17页的第1、2、3、4题。

四、课堂总结

第二篇:第二单元信息窗3练习课教案

第二单元 信息窗3 课时备课

课型

练习课 课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几十几减几十,几十几减几

主备人

彭延芳

使用人

使用时间教材分析

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这部分内容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等,所以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学情分析

孩子们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接下去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较大小的基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几十几 减几十(十位相同)、几十几减几十(个位相同)的正确口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加法交换,律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十数加减及相应的一位数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温故复查

二、设问导读 上几天老师带小朋友去果园摘石榴,还当了小裁判,大家都表现非常棒,今天 老师再带着大家一起去小阳同学的菜园里去帮小阳摘南瓜,看看今天在菜园里又会 发生什么故事呢?

情景展示,发现问题我们来到了菜园里,小阳一家人都在这里摘南瓜呢,我们 先来看看他们摘了多少个南瓜了,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呢?(展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生汇报:我看到了妈妈摘了 30 个。我看到了爸爸 摘了 40 个。我看到了小阳摘了 6 个。

生提问: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妈妈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 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板书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啊,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接下来就要看看谁更聪明 了,一起来解答刚才同学们的问题吧!爸爸和妈妈一共摘了多少个? 40+30= 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开动小脑筋吧!(同桌讨论,并汇报)方法一:我 数一数,50、60、70.。

方法二:4 个十加 3 个十得 7 个十,是 70。

同学们的办法还真多呢,聪明的孩子再来解答这个问题吧!“妈妈和小阳一共摘 了多少个?” 30+6= 方法一:数一数,31、32、33、34、35、36.方法二: 3 个十加 6 个一,得 36.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爸爸和小阳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肯定会自己解决的,自己把算式写下来并计算。

四、自学检测:自主练习第 1、2 题。

五、拓展延伸:自主练习第 5 题。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56-50 和 23-3 你会计算吗?课后可以 讨论一下。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小朋友,当你一人在家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如有人敲门,先要从猫眼或门逢中看清来的人是谁,再决定是否开门。不管来的人有什么理由,即使是自称是你的爸爸妈妈的朋友的人,请你都不要给不认识的陌生人开门。

第三篇:5单元信息窗3教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赵婧婧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航,尝试自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森林中谁是大树的医生吗?(啄木鸟、喜鹊和黄鹂)大树公公生病了,他们便不知疲倦地忙碌着,捉大树公公身上的虫子。咱们来看看它们的劳动成果吧(出示信息窗3)

师: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相应的数学信息是:

(1)黄鹂捉了146只虫子;

(2)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虫子;(3)啄木鸟比黄鹂少捉了12只虫子。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贴问题)同学们提出问题: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指板书)。

2、独立思考

求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生: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

师:我们一起把相应的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一读。(齐读)请同学们思考这几个问题:(1)在这个问题里,是谁和谁在比多少?(生:喜鹊和黄鹂)

(2)喜鹊和黄鹂究竟谁捉的虫子多?谁捉的少?(生:喜鹊捉的多,黄鹂捉的少)(3)多的比少的多了多少?(生:多38只)

(4)黄鹂捉的虫子数、喜鹊比黄鹂多捉的虫子数,喜鹊捉的虫子数,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生自己想不出)

(5)你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你所说的这些吗?

前三个问题,老师边读题,学生边回答;后两个问题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听听学生说的。

二、小组交流,合作互学

师:这个问题好像有点难度,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那就和小组同学一起想想这三个量的关系,还要想个办法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你所说的?

学生小组学习

三、课堂交流,质疑点拨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想法。你们组用的什么办法?你们是怎样想的? 小组汇报:

我们小组认为黄鹂捉的虫子数+喜鹊比黄鹂多捉的虫子数=喜鹊捉的虫子数。我们是用纸条图表示捉虫只数的。

师:那就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纸条图吧!(利用投影仪展示,一边指着,一边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有别的办法吗?(也让学生说一说)

师:不少小组选择了纸条图的办法,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纸条,谁能在白板上摆一摆? 师:老师手中有6根纸条,你想用哪根表示黄鹂,哪根表示喜鹊?为什么这样选? 生:短的表示黄鹂,长的表示喜鹊,喜鹊比黄鹂多。(两纸条左边对齐)师:黄鹂捉了多少只?生:146只(画上大括号写上146只)

师:喜鹊捉的虫子比黄鹂多38只。这38只应该写在哪里?(学生指一指,老师画出来)师:(指纸条)另一部分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应该写在哪里?(指一指,补充板书)师:这样一来,你能很清楚的看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了吗?你能算出喜鹊捉虫的只数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学生板书:146+38=184(只))

师:为什么用加法?(求喜鹊捉虫的只数,就是把146与38合起来。)师:146、38、184各表示什么?(让学生上来对应纸条图说一说)

四、基础练习,内化提升

1、学生独立求啄木鸟捉虫的只数

你能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求出啄木鸟捉虫的只数吗?(一个小组到前面做,其他同学自己做)

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求啄木鸟的只数也就是从146只里面去掉12只)算式里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2、拍手游戏

过渡:我们来做个拍手游戏轻松一下吧!(师拍2下)师说:我拍了几下?

指名:你能拍的比我多3下吗? 生拍

师:你怎么拍的?谁听出来了?它先拍了几下?又拍了几下? 师:再来试一试?(师拍4下)你们拍的比我多5下。(全班齐拍)

师:老师刚才和小朋友玩了一个拍手游戏,你们自已想玩吗?那么同位来合作吧。老师喊停你们就停下来,好吗?玩吧!

3、青蛙的工作 过渡:想不到轻轻松松的游戏中也运用了数学知识呢!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三位树林医生,其实,还有许多田园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

师:一起去看看青蛙的工作。(点击青蛙出示)大、小青蛙。师:你能看明白吗?试一试?做到练习纸上。(指名说,用实物投影)学生汇报。算式各数表示什么意思?都是这样做的吗?真棒!(4、蜻蜓吃蚊子

过渡:让我们再去看看捉蚊子的高手,蜻蜓在干什么呢? 谁来读读题?作到练习纸上。汇报。(直接说算式)

五、梳理总结,应用拓学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树林医生一起为大树治了病,还解决了“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板贴)。认识了更多的田园小卫士,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四篇:青岛六下数学教案 信息窗3:纳税

信息窗3:纳税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第1、2个红点问题。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了孔林、孔庙、孔府三幅图片,并以文字的形式提供了200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曲阜市的游客人数及门票收入等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税率的问题,引入对纳税和折扣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3.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还在继续,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曲阜。曲阜可是我们山东有名的文化圣地,同学们中有去过曲阜的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曲阜都有哪些历史名胜?

指名学生简单说一说曲阜的名胜古迹,如果学生没有知道的,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

谈话:既然曲阜是一个如此有文化渊源的城市,那么它的人气如何呢?让我们来看一组资料。

出示信息图,指名说出信息图中的数学信息。

理清信息后,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曲阜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

【设计意图】由学生或老师介绍曲阜的名胜古迹创造出一个比较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要去了解有关信息的兴趣,但由于学生对税率等相关知识还没有一个具体、全面的了解,因此由老师直接提出问题,避免学生因提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而浪费时间。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谈话:在老师提出的问题中,你有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提出疑问,疑问大都会集中在有关纳率、税率、税额的相关知识上。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谈话: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再结合信息图中的信息,你认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指名回答。回答时不光要让学生说出“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明确求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营业额的3%是多少。

学生明确问题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谈话:根据刚才同学们解决的这个问题,你能总结出“求营业税”问题的基本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统一方法:税额=营业额×税率。

2、小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第1题是求税额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在学生独立解答后,重点让学生说说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谈话:为了游览“三孔”,光明小学的师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让我们去看盾能不能帮上忙?

出示第二个红点的信息,师生一起整理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谈话:“八五折”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折扣的问题吗? 结合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打折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折就是十分之一,写成百分数就是10%,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10%;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85%。总之,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

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折扣的意义,那么现在你能独立的解答这道题了吗?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税率”和“折扣”的相关知识学生不了解,因些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两方面的有关知识,明确它们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理解,就能够独立的解答这些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1、自主练习第4题。

第4题是一道求汇费的题目,是纳税问题的拓展。练习时,先让学生理解汇率的含义,即汇费占汇款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我来想一想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税率、打折的有关知识,并且我们学会了计算 税额,谁能谈一谈为什么要纳税呢?

纳税对国家建设、国防、教育、社会保障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不仅企业、社会团体要纳税,达到一定收入的个人也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请看大屏幕:

1、自主练习第2题(多媒体出示)。指名读题。这是一道解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练习时,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组织学生分析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教师应结合练习向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

谈话:谁还记得打折是怎么一回事?你购买商品时遇到过打折吗?

2、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自己计算并填在书上,做完后展示集体交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交流“八五折、五折等是什么意思?”弄清楚这类题目实质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设计意图]接着上节课学生对税率、打折等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深化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但复习、辨析了有关纳税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纳税的意义。弄清楚生活中的打折是怎么回事。

二、我要练一练。

谈话:看来纳税、打折实际还是百分数的问题,我们再来练习做几道百分数应用题好吗?

1、自主练习第6题。自主解答,集体订正。交流时重点问:短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长百分之几呢?

2、自主练习第7题(多媒体出示,学生自主练习,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7题与第6题的不同点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

3、自主练习第8题(多媒体出示)。指名读题。提示:先比较此题与6、7题的区别,然后再解答。重点交流:这道题谁做单位“1”,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复习百分数应用题,特别是对比练习,进一步帮助学 生理解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第八题更让学生加深了单位“1”未知情况下,该怎样选择合适方法来解答题目。为进一步解答复杂的纳税、折扣问题打好了基础。

三、综合运用,拓展训练。

谈话:生活中商家还有好多令人迷惑的折扣和促销方式,你能明辨该选择哪种吗?

1、自主练习第9题。先小组讨论,再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这是一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稍复杂的折扣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确定解题思路,然后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和解法。

2、自主练习第10题(多媒体出示)。

集体讨论交流:“九折”是什么意思?“买5本赠1本呢?”“满50元八折呢?”

自主解答。集体交流订正。重点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以后遇到类似的促销方式我们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练习过程以小组活动为载体,以角色的转变为纽带,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既复习巩固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

多媒体出示课本43页“课外实践”,自己阅读。集体交流:“百分点”和“负增长”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体会数学即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篇:3单元信息窗1教学设计

三、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信息窗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1)、猜测。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

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认识1千米。(1)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

(3)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3、自主练习的第4题。(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手势游戏的比划中培养学生的 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引入,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课堂,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练习:

(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3)3千米=()米 7厘米=()毫米

1米 =()分米 1分米=()厘米

2、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

3、填写长度单位(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谈话: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一把小刀长6()课桌高70()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物体,加强学生估测能力,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综合练习

1、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重点指导学生量的方法)(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2)班内交流。

2、做自主练习第6题(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1)引入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的小游戏,好吗?(教师 把第6小题变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算。如:1分米-3厘米=()厘米,可以变长一分米的粉笔,去掉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3、做自主练习第7题(1)学生独立填写。(2)班内交流。(学生说出填写理由)

4、自主练习第8题

(1)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 能力。

三、实践测量。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 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1、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2、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3、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下载信息窗3收南瓜教案(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窗3收南瓜教案(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窗5

    信息窗5: 混合运算 导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知道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信息窗3:名师教案

    信息窗3: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68——71页信息窗3:除数是两位数试商的除法教学目标: 1、学会用“四舍”和“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

    二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3 猴子捞月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

    信息窗3猴子捞月 教学目标: 1.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 法。 2.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 信息窗3—小数乘法练习教案 青岛版

    信息窗3——小数乘法练习学习目标:熟练掌握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我们前面学习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窗教案

    《窗》 -------2006年金坛市中层领导评优课教案 金坛市白塔中学 王雪青 教学目标: 1、能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谈谈对比、心理描写等手法的作用; 3、说说文章所揭示的人生哲......

    《非洲的南瓜》教案

    《非洲的大南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共读故事,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并为他们之间的友谊而感动,让爱在孩子的心里慢慢长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一方有难,八方......

    小兔运南瓜教案

    小兔运南瓜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 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

    《小兔运南瓜》教案

    【教学片断】 师:(戴上小白兔头饰、胸前贴红萝卜图片,表演唱)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白兔妹妹。天蓝蓝、云儿白,今天天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