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11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16:4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历史上册 11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历史上册 11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11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11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3、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学习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学习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学习准备】 工具书,表格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学时安排】 一课时

一、激情“动”员(3分钟)

展示《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 谈一谈你的感想?

二、主“动”展示(5分钟)讲述一个你知道的北伐战争小故事。

三、调“动”探究(10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点:

一、黄埔军校建立

1.背景: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

2.建立:()在广州黄埔建立。

3.领导:校长()。政治部主任()。4.作用:()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开始时间:()2.北伐目的:()

3.主要对象:()、()、()。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北伐先锋: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

6.重要战役:()、()、()。7.主要战果:

(1)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伐军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背景: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

(2)性质:()。

(3)政策:()。1

四、互“动”交流(20分钟)

我收获,我快乐

1、展示孙中山先生的头像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革命活动有哪些?结果如何?

教师点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等革命活动,试图挽救民族危机,但都以失败宣告结束;与此同时,中共成立后,按照中共一大的党纲要求也先后发动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也同样以失败结束。正当双方对革命的前途迷茫之际,在苏联的帮助下,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国民革命。

2、《黄埔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请问: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孙中山创办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武装,以武力推翻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反动统治,挽救国家危亡,这也是军校的办学宗旨。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2、重点突破——北伐战争

一、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同时分析: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 教师点拨: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a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b作战方针正确;c国共两党齐心协力;d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e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

二、1927年4月12日发生了什么事件?(2)结合上面的两幅图片,你认为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点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

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五、灵“动”拓展(2分钟)(小结、升华)

1、在当前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中,仍需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包括海峡两岸的合作、对话,世

界各地区的合作,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等。为了促进两岸关系,大陆决定送一对大熊猫给台湾,你知道我们给它们取的什么名?有何含义?

2、作业(选做题)

预习下一课,完成课后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①清朝后期已经走向衰败,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②英国为了开辟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赚取中国白银毒害中国人民;③鸦片的输入带来巨大危害。

2、鸦片输入的危害: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

3、经过:①道光帝为维护清朝统治,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

②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历史意义: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目的):打开中国市场,谋取暴利。

2、爆发及结果

爆发:1840.6 英军封锁珠江口 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

3、中国战败的原因:

内因:封建制度的腐朽或清朝政治腐败(根本原因),闭关锁国,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外因:英国是当时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4、中英《南京条约》(1842)

(1)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主要内容: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最南端)、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最北端)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南京条约》的危害:①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香港人民沦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②赔款—开创了列强对中国勒索赔款的先例;③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④协定关税—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6、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中国社会的巨变

1、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性的变化)

2、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主要任务:有反封变为反帝反封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1、原因(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过程:①1856英军炮轰广州,战争爆发。②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占北京。

3、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1860)

4、影响: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二、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武装起义,1853年,起义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建立起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①1860年七八月间,在松江、青浦大败洋枪队;②1862年初,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1858—1881,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注:《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2、复习:表格、地图《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一、外国势力侵入新疆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并建立伪政权,与俄、英等国相勾结;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强调海防重要,主张放弃西北塞防;左宗棠是“海防”“塞防”并重论者,力主收复新疆;

2、进军新疆:①战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②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1878年,收复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③经过艰难的外交和军事斗争1881年清政府收回伊犁;④1884年清政府建立新疆行省。

3、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挫败了外国侵略者分割中国领土的阴谋,而且对巩固边疆、开发西北都有重大意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甲午中日战争(爱国官兵英勇抗日)

1、日本的目的:为了实现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2、开始的标志:1894年,日舰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

3、主要战役:①黄海海战:邓世昌率致远舰全舰官兵英勇奋战,壮烈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悼邓世昌)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日本暴行:旅顺大屠杀

5、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

地点:日本马关

人物: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2、内容: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④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 一、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不宣而战)

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2、过程:①1900年,英法美俄日、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②1900年慈禧太后带光绪帝西逃。

注意: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是近代史上首都第二次被外国侵略者攻陷,第一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②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

1、时间、地点:1901年 北京

2、签订双方:清政府与英法美俄日、德意奥、比西荷11国

3、内容: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9.8亿两;(注:这是赔款最多的条约)②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向各国认错道歉,并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4、影响:是一个空前丧权辱国的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归纳:

1、外国列强的历次侵华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封建制度落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

外因: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强大,超过了陈旧落后的封建制度。☆归纳:

2、李鸿章签订的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6课 洋务运动(19C 60年代----9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的部分官员认识到“船坚炮利”的作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2、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3、开始的标志: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

4、口号:前期口号“自强”主要办军事工业;后期口号是“求富”;主要办民用工业。

5、洋务派的代表人物:①中央:奕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洋务派创办的主要企业

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注:19世纪80年代创办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洋务派创办了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7、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8、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9、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创办的军用和

民用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创办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新型的科技、翻译和军事人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

第7课 戊戌变法(1898)

一、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2、时间:1895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6、为了给变法制造舆论,维新派在北京创办了《中外纪闻》,组织了强学会,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等。

二、百日维新

1、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内容:①经济方面: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②政治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③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④军事方面: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3、结果:①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为首发动了戊戌政变; ② 维新志士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称为“戊戌六君子”。

4、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5、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②采取改良的办法,脱离广大民众;③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不足以同封建势力抗衡。

7、给我们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8课 辛亥革命(1911)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口号:振兴中华

2、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1)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同盟会以《民报》作为机关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2)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二、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起点)

1、时间、地点:1911.10.10 湖北武昌

2、结果: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 注意:民国y年=公元x年-1912+1

3、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③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第9课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标志: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3、两大口号/两面大旗:民主、科学

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

5、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6、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注意课本51页参与园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重要人物的主要贡献”

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5.4—1949.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说明:弱国无外交 2.五四运动过程:

3、结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曹、陆、章)职务;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极大的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第11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① 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② 出版了刊物:〈每周评论〉、〈湘江评论〉、〈觉悟〉;③ 成立了团体: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李大钊)、马克思这样研究会(陈独秀)、俄罗斯研究会(毛泽东)、觉悟社(周恩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3、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③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的召开:①时间:1922.7; ②地点:上海;③二大提出了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④“二大”的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12课 国民革命

一、黄埔军校 1、1924.6在广州黄埔创建“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2、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胜利进军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二、北伐战争

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

2、时间:1926年

3、革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先锋:叶挺独立团

5、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6、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7、北伐的结果:基本消灭吴、孙、军阀势力,不到半年,北伐军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北伐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革命失败标志事件: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1927年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国民革命失败。

2、失败原因:主观:陈独秀犯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根本原因);党成立不久,力量弱小,斗争经验不足;客观: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4.18,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南京国民政府)

第13课 红军建军与万里长征

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8.1 地点:南昌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3、经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转战江西、广东、湖南等地。

4、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在中国人民面前树立了坚决斗争的旗帜。②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5、“八七会议”:1927.8.7 汉口 中共中央紧急会议

内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注:会后,毛泽东受党的派遣,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8年,毛泽东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想一想,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队伍向农村进军?(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答:① 城市敌强我弱,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在农村群众基础较好;

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4

2、会师双方:朱德、陈毅率领的队伍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

3、意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和开始时间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间:1934.10

2、遵义会议:1935.1 贵州遵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1)内容:①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②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2)意义: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经过(主要指红一方面军)(联系教材上的图片和长征路线图及71页参与园地第二题)

4、长征的胜利 1936.10,红军第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历时两年)

5、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6、红军长征精神: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③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1931.9.18 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

1、事情经过:1931.9.18,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接着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① 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② 共产党:坚决主张对日作战;③ 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④东北人民:组成抗日义勇军进行顽强抵抗。

3、事变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影响:是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救亡运动高涨,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

政策的感召。

2、概况: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派兵扣押蒋介石,囚禁了国民党军政要员,接着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史称“西安事变”。

3、性质:逼蒋抗日的军事行动。(注:不是以推翻蒋介石统治为目的的兵变)

4、中共态度: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调停。

5、结果/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6、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项实际上接受中国共产党提议的决议案。

第15课 八年抗战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7.7 北平西南的卢沟桥

1、背景: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

2、标志: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标志;

3、国共合作抗日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1937.12.13起 长达6个星期)1、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2、南京大屠杀日军用六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3、特点:规模大、受害人数多,持续时间长,杀人手段残酷;

4、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的教训是:① 牢记历史 ② 时刻保持警惕;

5、给我们的启示:①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② 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复兴而奋斗;③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抬头,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第17课 抗战胜利与中共七大的召开

一、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击了60%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4 延安)

1、背景:日本失败已成定局,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内容/决议:①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全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加速抗战胜利的事迹:① 美国对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②苏联对日宣战;③ 中国军民展开对日寇的大反攻。

2、结束的标志: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抗战胜利的原因:①国共合作基础上实现全民族抗战;②人民群众积极参战;③战争的正义性;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5、国际意义: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6、抗日精神: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②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③ 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45年10月25日,被日军侵占50年的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8课 重庆谈判与内战的爆发

一、重庆谈判

1、背景(原因):抗战胜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却阴谋发动内战。

2、时间:1945.10.10

3、谈判目的:①国民党:为内战作准备,也为欺骗人民,掩盖发动内战真相;②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也为揭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4、谈判结果:中共作出让步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5、谈判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的新中国。

6、意义:表明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影响,赢得了人民信任,也使国民党在发动内战时政治上陷入被动。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的标志:1946年,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爆发。

2、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三、转战陕北(重点进攻): 1947年,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1947.3.国军占领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继续指导全国战场的解放战争。

四、千里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

1、时间:1947年6月30日

2、意义: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19课 战略决战

一、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1、三大战役表

经过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重要意义)。

3、解放战争能胜利的原因:①客观上: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②主观上: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军队的英勇作战,以及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二、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20日,发起渡江战役;

2、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长达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

3、结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垮台;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0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张謇和大生沙厂

1、背景: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商在中国内地设立工厂,开采矿山,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主张自办工厂发展本国商业。

2、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利益。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洋务运动的刺激

2、初步发展: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4、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因:①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日本帝国主义入侵;③官僚资本主义压迫。

5、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大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轮船、火车、电报的出现

1、轮船: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开始;

2、火车:1881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3、电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最早的有线电报。(19世纪末最便捷的联系方式)

二、《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1、《申报》是1872年4月,在上海创办的;

2、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3、商务印书馆: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近代最著名的出版机构;另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1912年出版的中华书局。

三、照相与电影事业

1、照相:1844年,西方摄影技术传人我国;

2、电影:①1896年,电影正式传人我国; ②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③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④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⑤第一部获奖电影《渔光曲》。

四、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发型(剪辨令)、服饰(男士<中山装、长衫、马褂、西服>、女士<旗袍>)、礼节(点头礼、握手礼)、称呼(先生、君)

第七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的进步

第22 课 科技与教育

一、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京张铁路的筑路工程。2、1909年9月,京张铁路全线完工。

二、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1、1926年,侯德榜主持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2、侯德榜研制出一种新的制碱方法——联合侯氏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三、京师大学堂

1、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创办的近代新式大学,也是当时最高学府。2、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

四、科举制度的废除 1、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著名的“癸卯学制”。2、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流传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走到了尽头。

第23课 思想与艺术

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魏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1、魏源著作《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及风土人情的著作。

2、魏源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思想家、翻译家严复

1、主要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

2、主要观点: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三、美术家徐悲鸿:代表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

四、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1、聂耳的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和《铁蹄下的歌女》等。

2、冼星海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标志事件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鸦片战争(1840—1842)2.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鸦片战争

3.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4.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5.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6.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1894年威海卫战役

7.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1901《辛丑条约》的签订

8.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9.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0.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11.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12.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1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14.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的事件是——光绪帝颁布改新诏书 15.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16.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7.清朝统治结束的标志——辛亥革命

18.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组阁成功,孙中山宣布解职 1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20.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2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22.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3.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4.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事件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25.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事件——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26.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是——1927年,南昌起义 27.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事件——南昌起义

28.长征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29.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胜利结束。30.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3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2.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33.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34.日本投降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35.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

36.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败的局面的事件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37.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38.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9.国民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40.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__北伐战争__说课

第11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一、说课标

就本课而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两项,即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同时,依据教材编写实际情况,本课需要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分析以上所涉及的三点内容标准,都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是历史知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和史实就可以了。这就给师生通过“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较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二、说教材

课文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广度深度

从历史联系生活的角度看,本课涉及的“黄埔军校”、“孙中山”等知识点都具有很大的鲜活性。第一,与黄埔军校相关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纽带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拓展相关知识,补充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地方史角度出发,联系保定军校,增补保定军校方面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观。第二,200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党和国家举行了重大纪念活动,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发言,从全面了解和总结孙中山先生主要革命活动的角度出发,教学中引入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对学生既进行了时政教育,同时也进行了大是大非观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分为三部分内容: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黄埔军校的建立为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北伐战争结束后国内形势的发展,所以教学重点是北伐胜利进军;而难点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说教法

理念: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一拖N”形式的动态教学设计。

构思: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本课给学生带来的“兴趣点”较多而且学生兴趣点的未知性较强,所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落实资料的呈现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尤其是教学活动组织,通过多媒体手段,围绕多个“兴趣点”分别设计多路径的教学流程,捕捉学生因不同兴趣点所爆发的思想火花,选择最符合教学实际的进程完成教学,做到“兵来将挡”、从容不迫。

五、说学法:

理念: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构思:在第一种教学方案中,学生学习主要采取知识迁移法、总结归纳法;在第二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取分析提炼法、史论结合法;在第三种教学方案中,主要采用搜集整理法、分析比较法。

六、说设计

首先展示以下音乐、图片资料:

1、音乐:两只老虎

2、孙中山先生诞辰周年纪念大会图片

3、黄埔军校图片、保定军校图片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学习的方式往往能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这些展示,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那么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利用多媒体灵活多变的优势,我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案。在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下,无论哪种选择都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并完成教学任务。

方案一:学生选择《两只老虎》的音乐。

(1)说明《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军军歌》的渊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歌词,然后师生合着旋律进行演唱。既烘托了课堂氛围,还为以后的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

演唱完后,引导学生通过歌词来分析国民革命的目的,并说明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的国共合作,而黄埔军校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由此导入新课。

(3)在主体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多媒体手段:

◆图片展示:如黄埔军校及其对联等,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有利于进一步掌握知识,理解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及其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视频资料:通过播放《北伐战争》的纪录片掌握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通过提出问题、观看视频资料、回答问题三个步骤来完成。视频资料的运用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观看,增强其注意的集中性,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作用,训练了学生的整理、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动态地图:通过播放《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动态地图,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战争策略也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同时也锻炼读图能力。

◆资料呈现:通过呈现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同时结合动态地图的运用突破“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这一难点。体现了多媒体信息量大、呈现速度快、形象直观的特点。

(4)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以“我的歌曲我做主”为主题进行填词比赛活动。

用幻灯片再次展示《两只老虎》和《国民革命军军歌》,让学生模仿进行填词活动并配乐演唱。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三是培养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同时还可以反馈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可谓一举多得。

方案二:学生选择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大会图片。

(1)以时政新闻为导入线索。

出示图片,并说明:据新华网报道,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于2006年11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那么,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以至于诞辰纪念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并且胡主席也来参加呢?

图片的展示渲染了氛围,结合教师的说明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与时政热点的结合,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

(2)回顾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学生边说边展示,这时的多媒体起到了板书的作用,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既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同时又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

(3)引导: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不仅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在他的晚年,还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由此导入新课。

(4)对课本基础内容的学习以超级链接的方式采用和方案一相同的方法,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

(5)学习完课程内容后,呼应导入,出示材料,以“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有什么意义?”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在这里,再次展示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升华情感,并进而发挥历史特殊的教育功能,体会中山精神,学习中山精神,发扬中山精神。

方案三:学生选择黄埔军校、保定军校图片。

(1)利用多媒体展示保定军校的资料,体现历史教材与乡土教材的结合,并说明:保定军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定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张力云是最早介入保定军校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曾告诉记者,在教学内容上,黄埔军校基本沿用保定军校教材。“受保定军校影响最深的是黄埔军校。”

(2)抛出问题:那么,黄埔军校又是怎样一所学校呢?导入新课。

(3)对主体基础知识的学习仍采用方案一中的方法。

(4)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开展探究活动:“知家乡、爱家乡――保定黄埔两军校 之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时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进而升华到爱祖国,并为之而努力学习。

在此,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的优势,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快乐的进行学习。

七、说感悟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来源于知识的力量,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在知识的掌握中保持兴趣。但学生的兴趣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在课堂上往往让我们出乎意料。而多媒体的灵活性,可以让我们设计多种教学方案,设计教学预案,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他们的良性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在教学中,我们历来强调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视频、动画、图片,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直观效果,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但使用这些手段的前提是,一定要适合,我们要合理的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而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10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与难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属于抽象概念,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关于“五四精神”,建议以五四爱国运动过程中爱国人士的言行表现和课文图表等史料着手,通过概括图表史料的共同点,形成抽象概念——“五四精神”;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或教师直接介绍民主革命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史实,运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开天辟地” 和“焕然一新” 的历史结论。

二、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2)本单元的时间范围: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结束于1935年红军长征的胜利。(3)本单元的主题知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国共对峙、红军长征等重大历史事件。

2.以五四青年和党的生日为切入点,导入本课。建议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中,激发他们探究“五四爱国运动” 和“中国共产党诞生” 的动机。如设计“为什么把每年五月四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激发学生探究“五四爱国运动” 的动机;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多年了,八十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好联系当地的标志性变化加以说明)。当时她是怎样诞生的?”激发学生探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的动机。

3.“五四爱国运动”一目,应讲清几点:(1)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参加者、斗争口号及领导者);(3)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4)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说其“彻底”是指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说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①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对斗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③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教学课件

在本目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表象,建立历史概念。

(1)阅读导言和第一段小字,设问:这些内容与五四爱国运动有何联系?

(说明这些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动脑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见问题探究)

(2)阅读正文和第二段小字,设问:五四爱国运动中的爱国学生提出了哪些主张?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答案见课文相应内容)

(3)运用教材有关五四爱国运动的三则材料,加深对五四爱国运动过程的印象。

“还我青岛”影印材料:

设问:①你知道青岛问题的由来吗?②从当时爱国学生打出这一旗号,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具有为收回青岛主权而不怕牺牲、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图片:

设问:①中华民国八年五月四日是公元哪一年?②从图片中可得到哪些信息?(北洋军阀政府迫于人民爱国压力,释放被捕学生;间接说明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反动行为;被捕学生返校受到热烈欢迎,反映五四爱国运动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和拥护;在场学生均为被捕学生敢于斗争的爱国行为感到自豪和骄傲)

“五四”传单:

设问: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从这段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五四精神,你认为是什么?(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目,应讲清几点(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和会议的主要议程);(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4)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然后,运用教材有关中共诞生的三则历史材料,加深印象,加深理解。

(1)《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设问:①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于哪些地方?(国外有东京和巴黎;国内有北京、上海、济南、武昌、长沙、广州等)②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了哪些地方的党员?(上述国外和国内的党员)

(2)参加会议的三位代表人物像:

教学课件

设问:①这三个人是哪些地方的代表?有何共同点?②完成动脑筋:“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见问题探究)

(3)“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

设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见课文小字)

三则材料间有何内在联系?“示意图”是中共一大召开的条件,“人物像”是中共一大的参加者,“南湖游船”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三则材料均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关。

5.在完成上述内容的教学之后,可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进行知识巩固。

(1)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间有何联系?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揭示历史事物间的联系,构建宏观知识结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干部基础;所以,五四爱国运动属于中共诞生的原因之一)

(2)如果你是一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列席者,你如何向社会报道中共一大情况;如果出一期庆祝建党八十一周年的黑板报,请你写一篇介绍中共诞生的短文(口头或书面),并说出你这样写的理由。(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

(3)如何向同学解释“五四精神”“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的含义?

三、学法指导

1.本课可以问题入手,通过再造历史场景、创设新情境、充分运用图表等历史材料等途径,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2.巩固和完善已有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图片史料的方法、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等,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建议在教学相应环节中,设计如“观察图片史料分为几步”等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步骤,以巩固和完善已有的学习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北洋军阀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仍有许多特权;中国的社会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课件

2.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因为他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中的巨大影响,并且他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中国共产党。

教学课件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学习本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革命进程是艰巨的、曲折的。

【学情分析】从问卷调查和师生交谈中看出,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 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但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学生认知障碍点: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的概括和对国民革命失败的理解。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和指导学生自导自演历史情境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表演等,认识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2、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使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中,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说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与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3、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组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读图,指导学生表演,以突出重点。

2、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课前渲染:在背景音乐下,播放一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人物图片和教材插图)一导入:1.视频播放歌曲《国民革命歌》并投影歌词,2.提问:请从《国民革命歌》歌词中找出国民革命的目的?

3.你想知道国民革命的高潮和结果吗?请打开课本50页。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学习新课:

版块一:自主探究“国民党一大召开”和“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阅读50页内容,并投影 “国民党一大召开”和“黄埔军校的建立”需掌握的要素。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及教学特点、办学宗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师:投影打出黄埔军校图片和孙中山的一句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建革命军,为挽救中国的危亡”。引导学生依据材料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师:①先播放《北伐战争形势》视频,后投影打出自学“北伐胜利进军”一目的提纲

②指导学生阅读51页至52页正文顺数第三段内容及示意图。(北伐的时间、目的、对象、主要战场、重要战役、胜利进军路线、国民政府迁都)并派代表到黑板前展示。

③组织学生表演历史情境剧《武昌战役前夕》,并要求学生谈观后感。之后总结。(设计意图: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师过渡:有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到下一环节

版块二:自主探究《北伐战争前形势图》和北伐时工农运动发展简况,和“国民党一大” 师:①先后投影打出《北伐战争前形势图》和北伐时工农运动发展简况、“国民党一大”及51页插图《出征前誓师大会》等内容。

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③学生讨论过后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读图能力)

④投影插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并补充共产党陈独秀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失败?学生讨论后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进行爱党教育。并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⑤北伐战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为什么还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提示学生从革命任务和社会性质去思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综合能力)

⑥投影打出幻灯片《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的自学提纲(成立时间、地点、政权性质、对内对外政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初步认识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本课内容以歌谣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让全班同学齐声歌唱,加强记忆。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下载八年级历史上册 11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历史上册 11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2[精选合集]

    第11课 北伐战争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四环节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知 识与技 能:中国国民党“一大”的主......

    人教部编版优享历史八年级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 北伐战争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

    八年级历史上册作业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作业设计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鸦片战争 课前预习一、单项选择题( ) 1.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美国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记住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记住南京大屠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4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作者: 赵政超 (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龙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14 发表日期: 2010-12-07 22:06:10 九一八事变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