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5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张娜

陈林平玉弟、戚仁良

一、【课标解读】:

课标:

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图片和课题

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学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

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一一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请学生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感人一幕。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旅顺大屠杀” 教学环节三——展厅三:战争的结果

出示战争结果:秦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出示慈溪太后和明治天皇的图片和观点,试着分析甲午战争中国为何败? 出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出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之对比,理解列强的侵略有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学生根据条约内容,说说带来的危害。

出示台湾地图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你有何看法?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出示材料,结合课本P94内容,说说甲午战争对日本和中国各有什么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下面的内容 教学环节四——展厅四:战争的余波 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出示诗歌和图片,找一找:

哪些国家在中国有势力范围?它们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出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出示问题: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 9.课堂小结

今天的参观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案)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2-3-8 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3-9 讲述近代人们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能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二、【教材简析】: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应用抗争。本课围绕“侵略”与“反侵略”这两条主线。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叙述了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此后相继而起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概况,2.了解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展馆参观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问题分析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用历史语言概括历史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深刻理解落后不就要挨打,闭关则衰、开放则兴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基本概况

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五、【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情景模拟,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出示图片和课题:出示丘逢甲的图片和春愁的诗。

生:朗读诗歌,回答问题:这首诗写于那一年?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台湾割给了哪个国家?

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到“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观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四个展厅一一参观)1.教学环节一——展厅一:战争的背景

师:出示材料,明治天皇的御笔信,材料两则。生:阅读材料,分析甲午战争的背景。根本原因: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设计意图:明确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展政策的必然结果。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起义。

2.教学环节二——展厅二:战争的过程

师:出示甲午战争过程线路图,引导学生用历史语言描述战争的过程。生:讲述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感人一幕。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旅顺大屠杀”。

3.教学环节三——展厅三:战争的结果

师:出示战争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师:出示慈溪太后和明治天皇的图片和观点。生:试着分析甲午战争中国为何败?

师:出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出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图,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与之对比,理解列强的侵略有沿海深入到内地,说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

生:根据条约内容,说说带来的危害。

师:出示台湾地图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师: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你有何看法?

生:《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师:出示材料,结合课本P94内容,说说甲午战争对日本和中国各有什么影响?

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下面的内容。

4.教学环节四——展厅四:战争的余波

师: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问题: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师:出示诗歌和图片,找一找: 哪些国家在中国有势力范围?它们的势力范围分别在哪里?

在此基础上出示: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师:(叙述)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出示问题:1:为什么美国要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为什么被各国接受?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有何影响?

七、【课堂小结】

今天的参观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八、【板书设计】: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战争背景 2.战争经过 3.战争影响 4.战争启示

九、【反思】

本节课是在805班上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所以设计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大,以“是什么”的类型为主。最后一个环节是感情升华,“对于甲午战争的惨败,你对于现在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感想”。

一节课的设计时间把握上,前面25分中左右是“甲午战争”,10分左右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最后5分钟是交流“甲午战争的启示”。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总体状态良好。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还有待提升,比如问道“由P94图8—12这幅图反映日本对于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就回答不出来。反映出学生的解题思路还不够清晰。对于这道题,首先抓住图中的“八幡制铁所”这是一座工厂,由此得出“建工厂”是当时的侵略方式,因此答案是“资本输出”。

所以,之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会从材料中的信息提炼知识点是难点,也是重点,应该加强训练。

2015.5.20 卢海华

第三篇:《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共分为三个子目: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瓜分中国狂潮。

内容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构成了近代列强侵华的主线索。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并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兴起;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到来。因此,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一定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较弱,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通过引导学生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内容作比较,从而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

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黄海海战》视频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另外,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目标解析:本课主要通过史料研读、情景设置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学情,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瓜分中国狂潮和维新运动兴起。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大致过程,形成空间概念,通过视频重点介绍黄海海战的经过。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

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促成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

醒。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实质和影响。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了解了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背景、侵略过程、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因此在讲授难点的过程中我会通过引导学生与以往的条约进行对比、展示图片、设置探究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点,形成知识的迁移以及正确的知识结构,以此突破本课的难点。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首先,播放一段视频《盛衰易势——甲午战争始末》,用视频导入本课。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场战争是什么战争吗?这场战争是怎样爆发的,进程如何,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接下来,向学生展示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的照片,并以“一个人和一个帝国”为标题,介绍李鸿章的一生与大清国的紧密联系。“一个人和一个帝国”

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李氏一生,虽力所能及地推进改革,但终究“不敢破格”;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清朝这个大帝国的衰落与悲凉晚景。

教师:讲晚清的历史一定绕不开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下面请一位同学阅读《一个人和一个帝国》……本节课我们就以李鸿章为线索来讲述这场战争。[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导入本课,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然后引出李鸿章这个人,通过一段文字,使学生了

解李鸿章在晚清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过渡到本课。本课就以李鸿章为线索,运用“以人叙事”的方法进行讲解,3

以这种方式开始本课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历史的整体观,通过李鸿章来讲述本课也是为了让学生对李鸿章这个人有更全面的认识,能够对他做出更客观的评价。]

(二)授课环节

第一部分 战争前期 反对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战争前期,反对战争 展示两次鸦片战争图片

教师: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已经从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沦为了任人宰割的对象。而此时的日本呢? 【日本方面】

首先,展示一幅漫画《日本变身》

教师:通过这幅漫画,同学们看出了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曾经的日本和中国一样,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是后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同西方列强一样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然后,展示一张世界地图,简单介绍日本大陆政策。

教师:为此日本还制定了一个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先占台湾,再占朝鲜,然后占满蒙,接着占领全中国,最后称霸亚洲乃至全世界。通过这个政策同学们不难看出小日本,大野心。同时也说明了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是必然的,是蓄谋已久的,只差一个时机和借口。【朝鲜方面】 展示东学党起义图片

教师:时间来到了1894年,此时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被迫向宗主国清朝求援,而日军却以此为契机,派军进入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趁机制造事端,蓄意挑起战争。

教师:面对挑衅,清政府中的官员都作何表态呢?(学生阅读材料)【中国方面】展示三段材料,分别是李鸿章、主战派和慈禧对此事件的态度: 李鸿章的态度:深知北洋水师的情况: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老化,行动迟缓,火力差。为保存实力,保持他的政治地位,力主“避战求和”,不肯轻于一战,乞求各国“调停”。

战争初期,许多清朝官员以为中国必胜,纷纷要求李鸿章火速出兵,先发制人。他们仍视日本为“蕞尔岛夷”,认为日本不自量力,如果与中国交锋,必败无疑。——《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慈禧的态度:既害怕日本的武力威胁,又怕60大寿过得不开心,故力保“和局”,支持李鸿章,希望“调停”成功。

教师:可见,李鸿章是反对战争,乞求各国调停,希望和平解决事端。最终,慈禧太后则是支持李鸿章的主张。

展示列强对此事件各自态度的图片,师生共同看图片。

教师:此时的列强,他们都希望通过这场战争来窥测大清帝国的真正实力,因此在调停上他们并没有尽心尽力,例如: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则是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等。总之,列强是支持日本对中国发动这场战争。

最后,总结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教师展示幻灯片)

教师:以下就是战争爆发的几点背景,其中哪一个是根本原因,哪一个是导火线呢?

帝国主义 默许 纵容 积极扩张 避战求和

日 本 甲午战争 清政府(根本原因)蓄谋已久 提供 腐朽落后(导火线)契机 朝 鲜(东学党起义)

[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使学生了解在战争前夕每个国家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态度,使学生对战争发生的背景理解更加透彻。] 第二部分 战争期间 指挥战争

2、经过:战争期间,指挥战争

教师:战争最终还是爆发了,清政府没有派主战派的官员指挥战争,却派主张避战求和的李鸿章指挥战争。可见,李鸿章在清政府中的重要性。这一部分教师主要通过地图对战争的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教师设问:请同学阅读教材,哪场战役的爆发标志着这场战争的开始?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丰岛海战)A、丰岛海战(展示地图)教师:中日不宣而战,日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取得了第一战的胜利。接下来还有哪些重要的战役呢?(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以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B、平壤战役:(展示地图、英雄人物左宝贵图片)

教师:在这场战役中李鸿章认为:先定守局,再图进取。最终,平壤还是陷落。C、黄海大战:(展示地图、英雄人物邓世昌图片和黄海海战视频)

教师:中日两国的王牌之军,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狭路相逢,双方展开激战。我们来看一段关于这场战役的视频,并且请同学们思考在这场战役中邓世昌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向学生展示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观点的材料。

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认为北洋舰队“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从令海战”,更不愿“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因而命令北洋海军聚泊于威海卫军港,实行所谓“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方针。

教师:通过材料可知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采取 “保船制敌”的方针,命令舰队躲进了威海卫军港,不许迎敌。最终,日本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接下来是哪场战役呢?

D、辽东半岛战役:(展示地图、英雄人物图片和旅顺大屠杀史料)

教师:日军控制黄海后,从辽东半岛登陆。徐邦道战败,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日军在旅顺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无辜群众两万余人被杀害,条条街巷血流成河。

史料:当时日本将卒之行为,实逸出常度之外… …彼等除战胜之初日,从其翌日起,残杀四日,非战斗者之妇女幼童亦不免。从军欧洲军人及特约通信员目击此残虐之状况,然亦无法制止。此时得免戮杀之华人,全市中仅三十六人耳!然此三十六名华人,为供埋葬其同胞之死尸而被救残留者。——英国胡兰德博士《中日战争之国际公法》

教师:同学们主要看红色的标注的部分,日军在旅顺连续残杀了四日,妇女幼童无一幸免,全城仅剩36个掩埋尸体的中国人侥幸存活。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有怎样的感悟呢?(它暴露出日本的残暴并且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不忘国耻,时刻树立忧患意识)接下来是什么战役。

E、威海卫战役:(展示地图、英雄人物丁汝昌图片)

教师:日军对北洋舰队的所在地威海卫发动进攻,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李鸿章辛苦建立起来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 设计意图:因为战争的过程不是本课的重点,记住五场战役的名字及英雄人物即可,所以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展示地图的方式,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简单了解一下过程,并在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将士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学生阅读:进行了三十年的自强运动,中国在海、陆两方面却落得这种耻辱的失败,使李鸿章面临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他辩解说,单靠他的北洋舰队和淮军来对抗日本全国的力量,自然无法取胜。尽管如此,李鸿章还是遭到解职、贬谪,还被剥去了象征皇帝恩宠的黄马褂。【合作探究】 材料一:表格

材料二:叶志超急忙挂起了白旗,向敌军请求停战。当晚全部军队纷纷撤退,平壤被敌军占领……方伯谦不顾和日军苦战的“致远”“经远”两舰,像条丧家犬一样窜逃 ……和方伯谦一样贪生怕死的“广甲”也逃出阵外。——梁启超 著《李鸿章传》

材料三:李鸿章的外交不仅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成效,而且延误了军事准备工作。直到外交解决的希望全告破灭时,他才同意袁世凯的紧急请求,派兵增援。

——徐中约 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建筑颐和园和宠信太监,以及世风普遍败坏。战前英国顾问曾建议中国购买两艘快舰,但由于资金缺乏,清廷也未予以重视。相反,日方购买了这两艘船,其中一艘“吉野”号在海战中战功卓著。——徐中约 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明治天皇发布诏敕:“国防一事,苟患一日,或将遗百年之悔。”因此他命“朕兹省内廷之费,6年期间每年拨下30万日圆,并命文武官僚,除特殊情况外,在同一期间,纳其薪俸1/10,以资补足造新式军舰之费”。

——林怀秋等 著《明治天皇》材料六:日本加紧进行以中国为作战目标的扩军备战活动,“以五年为期作准备,抓住时机,准备进攻。” ——《征讨清国策》

问题:李鸿章任北洋大臣,练兵整军二十年,为什么连一仗也打不了呢?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可以归咎为是李鸿章一个人的错吗?

教师:首先请同学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然后概括中国战败的原因。答案:不是,中国战败的原因有: 内因:

1、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

2、部分官兵贪生怕死、临阵逃脱

3、李鸿章“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贻误战机(主要原因)

4、清政府腐败落后(根本原因)

教师提问:在这些原因中,哪个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哪个是主要原因? 外因:日本制度先进、全国上下积极备战且蓄谋已久 结论: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难以抵挡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

[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间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战争失败的原因

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搜集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论从史出的能力。] 第三部分 战争结束 谈判大臣

3、结果:战争结束,谈判大臣

教师: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并应日本要求,任命李鸿章作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谈判。日方代表则是首相伊藤博文,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商定合约。(展示人物和谈判场景图片)我们来看谈判期间的一段材料(请同学阅读)

在谈判中,日本拿出预先拟定的条款摆在李鸿章面前,只准李鸿章说“允”或者“不允”。日本限定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手续,李鸿章请求宽限时日,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教师:经过多个回合无比 “哀求式”谈判,最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正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下面我们来看条约内容及影响。

(接下来,逐条展示条约的内容,并分析每一条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条:割三地,同学一起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即《南京条约》割了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割了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回中国又丧失了大片领土,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第二条:赔款,给出一组数据,其中三千万两是后来的赎辽费。可见,赔款数额巨大,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中国赔款的2.3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掏干了。

第三条:开埠,展示地图。第一次鸦片战争开通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则增开了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可见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则是使帝国主义侵略深入内地。(图中标出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开放的城市,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增加通商口岸后对中国的影响)第四条:设厂,学习这一条款后,使学生理解从此列强的侵略方式从原来的商品输出变为了资本输出。

教师:通过这一条,列强的侵略方式就从原来的商品输出变为了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则是什么?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设计意图:通过逐条分析条约内容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多角度探究战争影响】

教师: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同学们知道它们对中日两国和西方列强各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吗?(师生共同思考)对中国的影响:

教师:通过刚刚对条约的分析我们知道对中国的影响是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对日本的影响,出示一段材料:

战后,日本的经济从1896到1897年,开始进一步的起飞。日本的国家财力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从此,中日两国的国运就在这个甲午战争之后,迅速地拉开了距离。

教师:日本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很快挤进帝国

主义强国的行列

对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影响,出示吴玉章的一段话:

吴玉章说:“以前我们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么惨,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回忆录》

教师:其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这场战争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朽与孱弱。因此,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更加激烈。教师:此后,列强便掀起了一片瓜分中国的狂潮。

[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思考题是为了更能突出本课的重点,深化主题,使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并且通过这个思考题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要讲的问题。]

二、瓜分中国狂潮:

1、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教师:《马关条约》一签字,俄、德、法三国就联合起来强迫日本退还辽东半岛,因为侵害了俄国在辽东半岛的权利,三国干涉还辽也标志着瓜分局势的开始。

教师: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下面,我们来看一张时局图及表格。(展示图片并指出每个动物代表什么,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哪。)

教师:此时的美国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而姗姗来迟。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门户开放”政策: 政策的内容是……(学生看书自主学习)

教师: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影响到列强的利益,所以也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因此,政策的实质其实就是列强争夺在华利益的妥协方案,反映了列强在政治上共管中国的野心。从此,美国在中国的势力开始一天天扩

大。

[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战后的拓展与延伸,通过师生互动,利用史料、图片、漫画、表格等形式,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完善历史发展的线索。] 教师:今天我们以李鸿章为线索讲授了本课的全部内容,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洋务运动,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李鸿章呢?

材料:他建海军,造炮舰,开矿山,通火车,派遣留学生,签和约。晚清帝国的每一缕新鲜空气都与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为悲伤、沉痛、屈辱的记忆也都与李鸿章相连。

评价李鸿章:孙中山:“中堂自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 毛泽东:水浅而舟大也。

左宗棠:“对清朝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外国人眼中的李鸿章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评价:“李鸿章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俄国报纸称李鸿章为“东方俾斯麦”

之后,教师教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1、实事求是,论从史出;

2、一分为二,辩证分析。

方法: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看历史人物是否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然后,学生谈谈他们对李鸿章的认识。接着教师给出一个参考答案

李鸿章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人物,他是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开拓者之一;他是镇压

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他对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要负直接的责任;同时他还是许多卖国条约的签订者。但他只是腐朽清王朝的一个缩影,历史的责任应由整个清王朝来承担,而不能简单地归到李鸿章一个人的身上。最后,以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作为结尾。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教师: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可以这样说李鸿章的结局其实就是一个时代的结局。

[ 设计意图:通过给出一些名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并教给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学生对李鸿章有更全面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李鸿章所处的环境恰逢中国的内忧外患时期,他身处高位,有些决定表现了他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利益与安危,但有些决定他也是无可奈何。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个“裱糊匠”,将破屋(清王朝)装饰一下嘘嘘人尚可,真遇到大风雨,岂是一个“裱糊匠”所能补贴支撑起来的呢?李鸿章是多面的,我们应该客观的去评价他。] 【教训和启示】

教师提问: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观看视频:习近平称甲午战争是剜心之痛(学生根据视频回答问题)答案: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走科技强国之路,推进军事现代化。

[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以史为鉴,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联系当今播放习主席的一段讲话,他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要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以此升华本课内容。] 教师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用我们 的热情、我们激昂的声音向世人宣告: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毛泽东曾多次表示:“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大都是从海上来的”,“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国有海无防,受人欺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海军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越来越强大,新型武器层出不穷。(同时展示最新的海军装备成就)这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我国首艘万吨级驱逐舰也在去年下水、舰载战斗机、095型攻击核潜艇,最后,亚丁湾护航舰队劈波斩浪,保卫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说,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终于在海上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钢铁长城。说板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根本原因:日本的积极扩张、蓄谋已久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第四篇: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教学设计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教学设计

重点: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帝国主义对拉美的侵略

难点:对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手段: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教学中,除利用教材中“西方殖民国家对亚洲的侵略”的地图,还可让学生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扩张概况简表”。

殖民国家

被殖民扩张侵占的国家和地区

英国

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缅甸、马来半岛、中国

法国

土耳其、越南、老挝、柬埔寨、中国

俄国

土耳其、伊朗、中国

德国

土耳其、中国

美国

菲律宾、在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日本

朝鲜、中国

对于帝国主义为加强其殖民统治,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封建腐朽势力勾结,共同压迫、剥削当地人民,殖民地半殖民地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遭到压制的情况,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初二第一学期学习的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印证之。并点明,这正是殖民统治日益走向反动的表现。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应明确西欧殖民国家在非洲的殖民侵略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和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划分相一致。第一个阶段,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8世纪晚期,殖民者只在非洲沿海地带建立一些据点,主要作用是作为往来欧亚的远洋航行船队的补给站。此时,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殖民扩张、掠夺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欧洲需要的贵重商品和生产原料,殖民活动的主要地区在亚洲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及美洲地区。第二个阶段,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冒险家沿着非洲四条大河深入到内地探险,此时,英国首先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用于工业生产为标志进入高潮,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工业革命已开始由英国向外扩展。冒险家深入非洲内地探险,名为探险,实际是为大工业生产寻找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新的资本,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拓新空间。侵略非洲是手段,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才是目的。政治为经济利益的实现而服务,在此又得到了印证。第三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高潮,这又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密切相关,前边已多所述及,不再赘述。

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可引导学生联系英国在19世纪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加以分析、认识。

关于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扩张,教师应指出,美国对拉丁美洲的侵略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1823年发表“门罗宣言”为标志。这是美国国力尚不强,国内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羽毛未丰之时采取的政策。当时,欧洲列强尚不看重美国,其门罗主义政策影响也不大。英国在美洲的影响大大超过美国。(2)19世纪8o年代美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向拉丁美洲扩张的势头强劲起来,向欧洲列强展开全面的挑战。在经济方面向拉美地区渗透的同时,政治上也展开了攻势。1889年,美国在华盛顿召集18个国家参加的美洲国家会议,以“美洲人民利益一致”为旗号,建立了“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后来改称“泛美联盟”。这是美国为称霸西半球实施的第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举措。当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之后,1898年,美国发动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即美西战争。(3)进入20世纪,随着美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于是,西奥多•罗斯福“大棒”政策和塔夫脱的“金元外交”相继登台、并行,极力排挤美国及其他列强,扩张自己势力。到第一次世大战前夕,美国在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投资已大大超过英国。与拉美各国贸易的总额,美国也已经超过了英国,居于首位。整个拉丁美洲即将成为美国争霸世界的“后院”。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形成的原因;(3)如何全面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对“如何全面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可启发学生简要回顾自16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以农业为本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本身固有的封闭性,是世界各地区横向联系的障碍。只有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才打破了这种封闭性,而把世界各地区连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每当发生阶段性的发展时,这个“整体”就有了进一步“紧密”的发展。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前后,西欧各国向海外大规模扩张,对亚洲、非洲、美洲进行殖民掠夺,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力量大为加强,到19世纪时,已能深深地渗入或控制中国、印度等亚洲古老的文明中心。→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的侵略扩张……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的加紧殖民扩张活动,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从中可见,这个“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的产物,它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对此可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的内容解决之。同时,又应清醒地认识,这个“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对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奴役、掠夺、殖民统治的基础之上,世界经济的发展给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带来繁荣的同时,给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人民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和贫穷落后。所以,这个“体系”又是很不公正的,损人利己的,必然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殖民统治和反奴役、掠夺的斗争,展开日益强劲的民族解放斗争运动。

小结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出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的争夺,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首先,它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性产物,具有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一方面。其次,它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广大人民的压迫、剥削、奴役、掠夺之上,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所以,又必然激起反抗斗争,反殖民统治、奴役、压迫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联系已经学过的《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和《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其次要依据教材内容,通过提问、阅读、回答、列表、总结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了解与掌握在帝国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各列强国家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侵略,奴役的历史事实,从而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最后,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帝国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一、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列强对亚洲各国的进一步侵略

2.列强在亚洲的殖民统治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1.西欧殖民者在非洲殖民活动的三个阶段

2.西欧殖民国家瓜分非洲的主要活动

三、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1.英美等国的经济渗透

2.美国的政策变化及其活动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2.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评价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五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识字8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初、眉”等十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4、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思想教育教育要点、心理素质培养: 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热爱科学。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教学重点: 识字

教学难点:

感受韵文,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教法选择:

自主识字,朗读感悟法 学法指导:

字理识字、自主发现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搜集谚语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声地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号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半部,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赴快找出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5、再读课义,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三、写字教学

1、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如,“北”宁,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写错?(注意学生描红、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四、自读课文

五、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

2、教师指名、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

a、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有节奏,像诗一样,很美)b、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2、理解课文内容。

a、多媒体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

课文中哪一句说的是这个情景(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b、第二句:出台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北斗”,简介北斗星的指向v c、读第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让学生通过读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让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朗读全文。

3、积累

(1)记背本课谚语。

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附:谚语 十雾九晴。(这里的雾指的是辐射雾,即日落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一种雾。)雨过天晴。(天空纯蓝,往往出现在雨后,比较纯净而显青。)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因星光闪耀往往反映出大气不稳定。)东虹日头西虹雨。(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虹在东面说明阴雨天气移过此地,该地天晴;反之,虹在西面预示坏天气科来。虹是“日照雨”的产物,即内紫外红光弧。)人黄有病,天黄有雨。(天黄一般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尘埃较多,预示将要下雨。)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丁里。(由于朝晚霞的色彩鲜艳程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水汽多时,呈暗红;水汽少时,呈青白。)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是指的是由卷层云而形成的晕圈。)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意思是说,当早上出现有棉絮状的高和云时,往往预示着将有雷雨天气的降临。)练习设计:

1、收集课外谚语

以下谚语只供大家参考: 1)十雾九晴。2)雨过天晴。

3)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4)东虹日头西虹雨。5)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6)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千里。7)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8)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

2、画一画 我来画月亮:

初一

初五

初十

十五

二十二十五

三十 我发现:

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识字课文,识字写字当然是重点,但是识字切不可脱离书本,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因此,对谚语的朗读、理解、积累不可忽视。应十分重视学生对课文朗读、理解、积累的训练,还应十分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

识字教学一定要与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尤其要注意直观性,所以老师课前收集相关图片、制作课件很有必要。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让三者同时进入学生大脑,识字效果才有保证。

关于对课文中谚语的理解,教师要把握好“度”,既要让学生弄懂,又不可讲得太深,否则会适得其反,如“农历”、“北斗”、“候鸟”等相关知识,以生动、简洁的语言点到即可,不能深究。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切中要领的讲解十分有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练就过硬的书写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作出很好的榜样,才能给学生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请、就”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期盼、惊奇”的语气。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晴空万里、一望无际的北方田地看一看,想去吗?

2、出示棉花课件,认识棉花。

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棉花有什么用处吗?

是啊,棉花对人们很重要,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它们为棉花姑娘。

3、出示课题,认识“姑娘”,读好轻声“花、娘”(1)你从拼音中发现了什么?指名读好课题。(2)谁有好办法记住“姑娘”这两个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小要求:看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要求认的生字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地方也作个记号。

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习生字“蚜、盼、治、啄、斑”,自主发现最好的识字方法。

3、识字游戏:啄木鸟治病。

(三)体验情感,学习第1自然段。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棉花姑娘生病了。你们看:

1、出示棉花姑娘生病的动画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

2、相机点拨,学习课文。

(1)棉花姑娘低着头,好象有气无力的样子。——是啊,棉花姑娘生病了,多难受啊!(2)棉花姑娘的叶子上爬满了虫子——你们知道叶子上的坏蛋是谁吗?(蚜虫)蚜虫是一中农业害虫,专门吃植物的汁液。所以课文说它是怎样的蚜虫?“可恶的蚜虫”。

(3)棉花姑娘的脸上流着眼泪„„——蚜虫不断地在它身上爬来爬去,棉花姑娘难受得掉下了眼泪,它好象在说:

。(引导想象,体验感情)

3、出示句子: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引读、指名读、体验读。

4、练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读出急切、期盼的语气。)

(四)紧扣上文,学习5—6自然段。

过渡:棉花姑娘的病这么重,到底谁帮助她治好了病?(1)哪段告诉我们的?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

(2)分享收集的资料,介绍七星瓢虫的介绍。真的是七星瓢虫救了棉花姑娘吗?它有哪 本领,谁愿意当当了不起的七星瓢虫,想大家介绍自己的本领呢? 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知道七星瓢虫的本领真的很大,怪不得棉花姑娘会感到很“惊奇”(找出词语)

(3)课件展示第5、6自然段的内容。练读对话(读出棉花姑娘的惊奇和七星瓢虫的自豪)(4)想象说话:在七星瓢虫的帮助下,棉花姑娘咧开嘴笑了,她笑着说什么呢?(称赞、感谢七星瓢虫)

(5)积累词语:在七星瓢虫的帮助下,棉花姑娘的病终于好了,它又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抹红“碧绿碧绿、雪白雪白”两个词语。这两个词语用得多么好啊,你也能像这样说几个 “ABAB”式的词语吗?

(五)巩固生字:

阅读小短文:棉花姑娘真漂亮,雪白花朵绿衣裳,小小蚜虫真可恶,咬得姑娘满身斑。啄木鸟见了真着急,不会治蚜虫怎么办?七星瓢虫来帮忙,张口就把蚜虫吃。棉花姑娘病好了,你看她在咧嘴笑。(把本课的7个生字抹红)

(六)写字指导:

出示“只 请 就”三个生字。

哪位小老师愿意提醒大家怎样写好这3个字?

特别强调“就”的右边是一个“尤”而不是一个“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小结:学了这节课,我们知道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但是在七星瓢虫来临之前,她都请过谁帮忙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

1、巩固7个生字,会写“雪、帮、星”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4、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学习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学写生字。

1、开火车复习生字词

2、小老师带读生字。

3、齐读生字。

4、出示“雪、星、帮”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写上下结构的字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二)质疑探究,学习2—4自然段。

过渡语:在遇到七星瓢虫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多么盼望有人为她治病,她都请谁为自己治病?结果怎样呢?请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2-4自然段。

1、出示学习提示和帮助:

(1)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对话。

(2)想一想,读着读着,你感受到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3)讨论一下,小动物们帮助棉花姑娘治病了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

(1)在不同语境中练读棉花姑娘的话,读好请求的语气。出示句子:“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A、棉花姑娘生病了,她多么盼望有人给她治病啊,突然,她看见燕子从头上飞过,她请求地说:„„读句子。

B、棉花姑娘的身上爬满了蚜虫,非常难受,她听说啄木鸟会捉害虫,于是她向啄木鸟先生发出求救:„„再读句子。

C、小朋友们,如果此时你就是棉花姑娘,你身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叶子也都快被吃光了。忽然,会捉害虫的青蛙跳来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高兴、期盼、有希望)那你就带着自己的这种感受和心情对青蛙说吧:„„反复读句子。(2)观看课件,选择喜欢的角色练读对话。(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3)读中质疑。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惑吗?

(燕子、啄木鸟、青蛙都会捉害虫,为什么不能帮助棉花姑娘呢?)(4)师生采访明疑。

过渡:对啊,真是奇怪,它们为什么不棉花姑娘呢?让我们来采访采访就知道了。

A、老师采访愿意当小燕子的同学:小燕子,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爬满蚜虫,你不想帮助她吗?

B、老师采访啄木鸟:啄木鸟先生,你是森林里的医生,你为什么不给棉花姑娘治病呢? C、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采访当青蛙的同学:如:小青蛙,你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到棉花姑娘那么难受,你想帮助她吗?

(5)小结:听了他们的话,我们明白了,原来燕子、啄木鸟、青蛙它们不是不想帮助棉花姑娘,而是他们不会捉棉花姑娘身上的蚜虫。它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拓展延伸,了解益虫益鸟

不过它们依然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呢,你们知道吗?请你们介绍搜集来的有关资料。(指名说,同桌互相交流)

2、你们还想认识更多的益虫益鸟吗?请点击阅读“资料城”。

1、“森林医生”--啄木鸟

2、庄稼的好朋友--蚯蚓

3、虫国之鹰--蜻蜓

4、杜鹃(juān)

5、渔人帮手——鸬(l)鹚 板书设计: 30 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 啄木鸟

树干

害虫 青蛙

田里

七星瓢虫

叶子上

蚜虫 练习设计:

1、说一说,写一写。

绿

碧绿碧绿

碧绿碧绿的青菜 红 白 黄 紫

2、连一连。

燕子 吃

树干上的 害虫 啄木鸟吃

叶子上的蚜虫 七星瓢虫吃

稻 田里的害虫 青蛙吃

空中飞的害虫 教学反思:《棉花姑娘》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啄木鸟、青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七星瓢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语言符合儿童特点。通过学文,让学生知道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识字教学。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通过举例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后来,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班”来识记“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说话训练。我设计了三处,第一次是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棉花姑娘(),()、()和()来了,但是(),最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次是在学生再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棉花姑娘请了谁、谁和谁帮自己捉害虫。第三次是在细读二到四小节之后,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能帮助棉花姑娘,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

3、《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

但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不够,最后的写字环节没能得以很好地落实,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同时每个环节分配的时间过少,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仓促,目标落实不够到位。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想面面俱到最后只会落得个“面面不到”。

另外,我认为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语言比较贫乏而苍白,如果更加生动,更加有针对性一点,相信课堂互动会更好。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值得我细细研究、探讨。我要从上好平时的每一堂课开始,积累点点滴滴,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31地球爷爷的手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4、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对身边的一些科学现象探求的欲望更强烈。想教育教育要点、心理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留心身边的科学,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

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文感悟 教法选择:

自主识字法、合作学习法 学法指导:

字理识字、想象识字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二、自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实在读不好的句子做上标记,请教学习伙伴或教师。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指名认读。(2)不带拼音,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指名当小老师领读。(3)打乱顺序挑战读。(指定一人读,同学打等级,另一人如果不服气可以向他挑战。)(4)做游戏:同座互拿字卡比赛读。

(5)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指名读词语,开火车式读词语。(读得全对的小组可以得到地球仪模型。)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4、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带请求语气的句子,然后学生反复朗读小动物和地球爷爷的对话。

5、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读了地球爷爷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先以4人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6、分角色朗读课文。(配乐带头饰读、自编自演课本剧)

7、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能自己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回答。)

三、拓展延伸

1、教师演示回形针靠近磁铁的实验。学生观察,亲自感受。

教师小结;地球爷爷的手就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它能吸引地球上的一切,这种引力就是地心引力。

2、拓展:你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大家互相评议。)

3、总结谈话:地球爷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地球方面的有关知识。

四、指导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球、玩、跳、桃、树”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刚”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球、玩”二字,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王”字与王字旁的异同;“跳、桃”结构一样,字形相似,可以结合起来指导书写,“足”字的捺变提,“木”字的捺变点,“兆”字的笔顺及笔画“竖撇”都要仔细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六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五、课外建议: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他们给你写几句评语。

2、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有关地球方面的书刊,并在早读时间“黄金屋”上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后把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

3、尝试小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

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学生放飞自己折好的纸飞机。然后老师也放飞一次纸飞机。)

(遗憾地)——呵,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是会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齐读课题《地球爷爷的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玩纸飞机,而纸飞机必然落下这一现象,正与课文的核心内容密切相连。因而以此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读文、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反馈时,学生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4、认读本课的生词:他俩、摘桃子、伯伯、而且、踢到、地心引力。(学生先独立认读,然后再给大家读自己想读的那个词,最后集体边击掌边认读所有的词2遍。)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五、七、十自然段。)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说的话,你们知道了什么?(先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和讨论的 结果。)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8、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9、类比感受,体验“引力”。(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做实验,观察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化抽象为具体,努力让学生亲自感受。“引力”本来就是抽象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更难建立“地心引力”的概念。但这个小小的实验却能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感受到它。

10、指点: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11、练习分角色读课文。(以四人小组的形式练习,再分别请愿意展示的小组给大家戴头饰表演读。)

三、拓展与巩固。

1、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指点、展示: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在地球仪上粘贴高楼、人等立体模型。)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自由想像说。)

3、总结谈话:关于我们的地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睁开双眼,开动脑筋吧。练习设计:

1、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例:又大又圆的(西瓜)

又白又胖的()又大又红的()

又绿又密的()又大又多的()

又大又粗的()

2、说一说,填一填。

我知道地球爷爷的手实际就是,我还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圈是,地球自转一圈是。

教学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一课以童话的形式出现,通过熟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时,我利用游戏──“放纸飞机”导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由于我巧妙地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课堂上,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在教学达到高潮时,又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科学,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再次学生举例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孩子们从小爱科学的品质。

宣布上课后,我手里拿着一架自己折的纸飞机,兴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学生:“同学们喜欢玩纸飞机吗?”

孩子们都笑着大声说:“喜欢!”说着情不自禁地纷纷拿起课前准备的已经折好的纸飞机跃跃欲试。

我故意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略微停顿一下,纷纷举手说:“我最希望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我希望我的纸飞机能飞向高远的蓝天不落下来„„”我笑着说:“今天我们上课,就先给大家玩一次放纸飞机的游戏好吗?”学生欢呼:“好,好──”,可是,纸飞机落到了地上。我又说:“别急,看看老师是不是劲儿大,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孩子都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好,好,老师,你放!”我一本正经地向教室的后面扔出自己手中的纸飞机,可还是很快就落下来了。我这时面向学生遗憾地说:“好,下课后,我们把地上的纸飞机再捡起来。──是啊,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高、多远,最后它总会掉下来。好像这地上总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导出课题。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激活了。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当孩子们读了几遍“地求爷爷”说的话,让他们说说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时,他们的小手个个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想说出自己阅读的收获。有的说:“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有的说:“树上的桃子不是自己掉下来的,是地球爷爷的手摘下来的。” 有的说:“还有,我现在知道纸飞机为什么会掉下来了,也是因为地球的手把它拉下来的。” “踢到空中的足球,也是因为地心引力才会落下来的。”„„我不禁为这些孩子自主阅读、探究所得出的结果而感到欢欣鼓舞。知识的拓展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宽 在拓展和巩固的教学环节中,我提出了挑战性的启动学生思维的问题:“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也就是没有地心引力了,我们身边的一切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孩子们这时展开推想和想象的翅膀,在一番交流和讨论后纷纷反馈:“那刚才的纸飞机就不会掉下来,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那我们就不会在地上走了,而是在空中飘来飘去了,真好玩。”“我放飞的风筝,永远不会飘落下来。”“教室里的课桌会浮在空中的。”孩子们都明白了,如果地球爷爷的手没有了,也许地球上什么都没有了,大楼、汽车,也许所有的东西都会在空中的,那就不好了。我这时因势利导,出示地球仪图说:“是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正因为它有很大的地心引力,所以才会紧紧地抓住我们,高楼以及地面上的一切。”

当然,教学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第一:识字教学中,没有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第二:教学形式及方法比较单一,低年级儿童最喜欢是游戏、比赛等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还需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第三: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32《兰兰过桥》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思想教育教育要点、心理素质培养: 感受祖国的汉字的丰富文化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字的运用、识字方法的熟练掌握 教法选择:

自主识字法、合作学习法 学法指导: 字理识字法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

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

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 桥 座 特 结 实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一部分课堂订正。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座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1)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2)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 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2)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

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

三、书写本课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顶 野 取 提 术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练习设计:

1、连一连。

轮船

在家里

歌唱 小鸟

在空中

读书 小芳

在林中

行驶 飞机

在江上

飞翔

2、想一想,画一画。

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想一想,把它画下来。

教学反思:《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在这节课开头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放飞机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来放飞纸飞机,这就使学生再次亲身体验、感受“地球爷爷”那看不见的“大手”,这很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由这“激趣导入”开始,“课堂上飞起纸飞机”以后,产生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所产生的效应。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从孩子们的笑脸中读出: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高屋建瓴地组织小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这些,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成熟的桃子自己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学科学。

朗读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那就要找准一条教学的主线,由此切入。课文的4-9自然段比较琐碎,教学时容易出现一问一答的局面,因此,我在课堂中始终围绕“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知道地球爷爷有手的呢?”这条主线展开,在引题时就提出这个话题,让学生回顾第10自然段,然后再次提出这个话题,让学生读文(4~9自然段)感悟,学生很快发现从小猴摘桃这件事中也能看出地球爷爷有手,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开始学习4~9自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充分发挥,我也显得不那么罗嗦了。此外,课堂中小兔对猴伯伯说感谢的话,我用了一个句式:小说:“猴伯伯,谢谢您!”让学生多元体验,能有自己不同的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融入朗读之中。对于课文的难点——什么是“地心引力”,我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故事,并结合句式训练:“地球爷爷的手能让能让还能让。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感悟。

33、火车的故事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率,会写“各、发等6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思想教育教育要点、心理素质培养: 自主发现、快乐学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识字运用 教法选择:

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法 学法指导:

字理识字、语境识字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识字情况。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1、自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叫以把自己的手当作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2、读第三自然段,a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呢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老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磁悬浮火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火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正在研讨中。)c、朗读领会。

自读第四、五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a、理解“夕发前至”:“夕”奖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来。谁能把词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b、爸爸还说了什么? C、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押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人‘世界屋脊”。

d指导则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铁路。” 读第六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板书设计:

33、火车的故事

飞驰而过

机车带动

夕发朝至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一)卡片抽读生字。

(二)认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二、质疑、探究中阅读、理解、感悟课文:

(一)过渡: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我们再来读读《火车的故事》会读明白些什么呢?

(二)学生各自放声读课文,思考。

注: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读和想。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显。

(三)反馈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读明白了、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朗读好相关的段落或句子。注:学生可能会读明白

1、小明和爸爸在郊游是看到了火车。火车开得恨快„„

2、火车是很长很长的,是一节接一节车厢连成的。是有机车带动的„„

3、我们课文中讲到的有关火车的知识都是小明自己查了许多书,才明白的。

4、我国正在修建世界最高的铁路„„

5、小明梦见自己成了火车司机„„

(四)质疑问难,探究感悟:

1、引导学生质疑:这些是小朋友读明白的,哪对与这个故事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或想知道的呢?

2、针对质疑问难,组织讨论、引导理解,感悟。注:预设(1)‘鼓励’什么意思?

对策:①请小朋友们读读这一自然段,老师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会理解鼓励的。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②联系教师的鼓励性话语加深理解‘鼓励’。(2)‘机车’是什么?

对策:①看图,了解机车,听讲解明白机车的作用和功能。知道‘机车’的变化,推动着火车的发展进步。

②读读课文,说说火车的发展、演变历程: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③观看录象,了解不同时期火车各自的特点。(3)什么叫‘绿色环保型’火车? 对策: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绿色环保型’火车是指哪些,为什么称它们是‘绿色环保型’火车。②讨论说。

③指名还知道哪些事物也被加上了‘绿色’或‘环保’或‘绿色环保’的称号。(4)什么叫‘夕发朝至’? 对策:①说说自己不同的见解。②读读、区分‘夕发朝至’‘朝发夕至’。

③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④自我推荐朗读,说说自己朗读处理的理由。⑤齐声朗读。(5)“世界屋脊”是什么?

对策:①出示平顶和有屋脊的房子,请学生找找‘屋脊’。②你现在能说说‘世界屋脊’什么意思了吗?

③看图片,了解世界屋脊,感受修建‘青藏铁路’的艰难险阻。(6)‘创举’什么意思?

对策:①结合‘世界屋脊’的理解、青藏铁路的了解理解词义。②你还知道哪些创举?

③请小朋友认真地读读这一自然段,你还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理解、感受‘了不起’,体会‘真是’一词的内涵。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拓展:

(一)火车的故事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以外,你还知道些什么?指名说一说。

(二)鼓励学生课外去搜集有关火车的知识。板书设计: 33 火车的故事

机车:蒸汽——内燃——电力、磁悬浮“绿色环保型” 夕发朝至:北京——上海

创举:青藏铁路

了不起 练习设计: 1、连一连。

世界屋脊

烧煤

最快火车

车顶上有电线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蒸汽机车

青藏高原

2、展开丰富的 想象,设计一列新型火车,再画下来。

教学反思:刚刚学完《兰兰过桥》,学生们非常喜欢文中介绍的神奇的潜水桥、塑料桥。在教学《火车的故事》时,我将这两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通过小火车简笔画,介绍火车的发展过程。顺势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力量”。学生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本课的内容理解的深刻。大多数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力量越来越大,知识越学越多,越学越深。从小树立学科学的远大志向,长大发明更先进的火车、大桥。课堂上,我利用剩余的时间让孩子们动笔画画。孩子们的画充满了童趣。课后,我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孩子们就更加高兴了。培养低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重要,我将为此而不断努力。

34《小蝌蚪找妈妈》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课文,感知青蛙的生长过程。

4、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思想教育教育要点、心理素质培养: 爱学习、爱科学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自主识字的方法选择 教法选择:

自主识字法、合作学习法 学法指导:

字理识字、语境识字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lǐ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 ”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dūn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p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bì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课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小蝌蚪找妈妈。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写字。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

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 快活地 ”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板书:蹲

鼓)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鲤鱼 乌龟

青蛙

真正的妈妈 练习设计:

1、说一说,写一写。

例: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已经

。已经。

2、我会填。

迎上去

追上去

游过去(1)、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2)、李老师到我家走访,我连忙()。(3)、过路的人钱包丢了,我捡起来()还给了他。

教学反思:《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的童话故事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

一、把朗读和看图及随课文识字结合起来

视频出示这一课的动画,全文配音,布置思考问题:“听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大意?”这样设计,给学生在朗读上定调,课文中有不少对话,在语气上给学生以示范,也认识了生字词。利用课件,将本课中的图与文对照起来展示给学生,学生读起来兴味盎然,一些不理解的生字就可以借助图来理解,如“迎”和“追”字,图上鲤鱼和蝌蚪面对面,这就是迎上去,乌龟和蝌蚪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就是追过去。对文中这两个生字学生一目了然了。

有了图文对照,再加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很快掌握了。如教学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老师结合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来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采取表演的形式,在情境中对话,一个同学做解说员,两个女同学分别扮鲤鱼妈妈和小鲤鱼,一个男同学扮乌龟,几个小个子同学扮一群小蝌蚪,带上相关头饰来表演,学生们很快进入各自的角色,把小蝌蚪着急而有礼貌、鲤鱼亲切热情,乌龟好笑认真的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

二、重点指导,举一反三,突出学法

像《小蝌蚪找妈妈》这类童话故事,课文内容较长,段落中大致内容相似,如这段讲和鲤鱼对话,下段讲和乌龟对话,结构上基本是一致的,图也是连环画形式出示,我们就可以借这类课文,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把小蝌蚪问鲤鱼这一部分做为指导学法的突破口,第一步,指导看图,说说图上有谁?它们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先设想。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观察青蛙的特点,并引导教育:只要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终会有成功的一天。第二步,读文理解,小蝌蚪说了什么?为什么会误认鲤鱼是它的妈妈?鲤鱼是怎么回答的?第三步,朗读体会,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它们的对话?指导读出小蝌蚪有礼貌,鲤鱼阿姨亲切的语气。第四步,复述课文,用课本剧或讲故事的形式来巩固课文内容。教学时思路要明晰,之后,用课件出示以上几个步骤,后几个段就让学生依照这几个步骤来小组协作学习。也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出示自学提示: 1、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它们看到了谁? 3、它们是怎样对话的?请分角色读出来?这样来教学突出了重点,发挥了协作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主动参与的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三、启发谈话,引导实践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学到课文最后,老师启发谈话:“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心里多么幸福呀!假如你是小蝌蚪,你想对亲爱的妈妈说些什么呢?”总结后,引导学生实践:“如果蝌蚪不是遇见鲤鱼和乌龟,还可能遇到谁呢?”进行改编故事。“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该怎样对待青蛙呢?”最后拓展提问:“你知道一只青蛙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吗?”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习富有童趣的课文到对科学知识的探求,这种渗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语文园地八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运用拆分、组合的识字方法认字,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思想教育教育要点、心理素质培养: 热爱语文 教学重点: 识字积累 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法选择:

自主学习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指导:

明题意、想办法、探新知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落实“我的发现”训练项目

1、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2、自己读短文,说说短文共讲了几个字?

3、老师出示汉字的部件,请学生动手拼摆。

4、展示结果。

5、读“我会认”中的汉字。

6、反复读短文。

7、你能再举例说说运用拆分、组合法记住汉字吗?

二、落实“日积月累”的训练。

1、完成“我会填”的训练。(1)自己试着填空。(1)

集体订正。

(2)

教师小结:在学习中应该注意区分字形、字义。

2、完成“我会读”的训练。

(1)合作学习,提要求:读准确、读流利。(2)小组自行学习。练习设计:

1、我会填。

千口()

舌甘()土里()

木帛()人门()

马门()心入()

闷得()合手()

分手()人失()

跌下()

2、比一比,再组词。

请()

完()

跳()

到()情()

玩()

桃()

道()秀()

量()

秋()

话()香()

最()

和()

活()

2、我会填。

发现

出现

发明(1)爱迪生()了电灯。

(2)小老鼠躲在洞里,生怕被小猫()。(3)天空()了一道道闪电。

教学反思:当代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由维持性学习迈向自主创新的探索,本课设计是这方面的一次尝试。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园地》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标题的变化,大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教材的呈现更亲切,另一方面也是在倡导一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即由被动转向主动。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把学生带到“快活林”、“心语林”、“采集林”、“智慧林”、“妙语林”各处去观光旅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让原本躺着的文本,在孩子的语言中立起来。

2、语文学习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语文园地》提供了一定量的语文练习,但并不是说学生掌握了这些就可以了,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拓展、补充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练习,以巩固和熟练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如“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达”这一知识点,教师先让学生充分地接触语言材料,感知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感悟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3、语文学习要在语境中才有意义。《语文园地》提供的练习大多是单顶的、孤立的,而语文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有意义。因此,教师教学重在尽量为孤立的练习创造语境,在语境中学语文。比如“我的发现”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夜空群星闪烁”的画面,然后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星空的灿烂,烘托出三个孩子在月光下数星星的意境。再来比较三个句子的异同,发现语言规律。

这节课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有效地体现了寓教于乐,既创设了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会学,又充分地体现了师生的创新精神,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亮点。:

下载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单元第一课《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八单元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公有四篇课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猴子种果树》、《会走路的树》、《问银河》。这些课文有的运用童话的描写,教育学生光有美好的理......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29《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 3.能按要求......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稿 一、教材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走进科技世界”。分别由29课《数星星的孩子》、30课《爱迪生救妈妈》、31课《恐龙的灭绝》、32课《阿......

    二下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解析: 第八单元包括《数星星的孩子》,《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 》,《阿德的梦》、《语文园地八》。29课讲了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30......

    九年级英语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Unit2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A (3a-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词汇及短语:spend…doing ,set up ,put…to good use ,not......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

    八年级英语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Section B (2a-2c)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Master the key words:sandwich, butter, turkey, lettuce, piece, Tha......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教 师 教 案 设 计 课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 教师: 卢 凤 义 时间: 2016年12月21日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几种重要的金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