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沪科版必修1)

时间:2019-05-12 16:5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沪科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沪科版必修1)》。

第一篇: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沪科版必修1)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任何推导出的,知道它的图像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典型例题】

例1.以12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求:

(1)刹车后1s内所发生的位移和1s末的速度;(2)刹车后6s内的位移。

2例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s=4t-2t,s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求:

(1)质点1s末的速度和2s末的速度;(2)质点2s内的位移与路程。【巩固练习】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A)加速度不变的运动(B)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C)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相等的运动(D)速度的变化总是相等的运动 5.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火车,因故需要在中途停车.如果停留的时间是1分钟,刹车引起的加速度大小是30cm/s,起动产生的加速度大小是50cm/s.求火车因临时停车所延误的时间.

6.图中所示为直升飞机从地面起飞过程中的v-t图象,试计算飞机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及25s时飞机所在的高度.

7.汽车以18m/s的速度行驶,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m/s,求刹车后4s内汽车的位移.

8.滚珠沿光滑斜面向上作匀减速运动,第2s内滚上30cm,第4s末速度为零.求:(1)滚珠的初速度;(2)滚珠的加速度;

(3)滚珠滚到位移为72cm处的速度. 【课后探究】

1.飞机是靠空气的作用力而起飞的,因此飞机要想起飞,它必须相对于空气达到一定的速度.若遇到顺风天气,则飞机的起飞难度就比较大.因此在送客人上飞机时,一般不说“祝您一路顺风”。

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跑道长度是一定的,为了减少飞机在跑道上的起飞距离,保证飞机安全起飞,有一些航空母航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使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前获得初速度.

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有一战斗机要去执行一紧急飞行任务.而该舰的弹射系统出了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已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 m/s,起飞速度为 50 m/s,跑道长为 100 m .经过计算发现在这些条件下,飞机根本无法安全起飞(请你计算,作出判断).航空母舰不得不在海面上沿起飞方向运动,以便使飞机获得初速度,达到安全起飞的目的,那么航空母舰行驶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思考:当航空母舰和飞机同时运动时,飞机运动的位移还是 l00m 吗? 2

22.中央电视台新闻播出题目为:“但愿比翼飞,互相不干扰”的新闻报道.报道称:人类是从鸟的飞行中受到启发而制造出飞机的.但现在由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经常和栖息在机场附近的飞鸟相撞而导致“机毁鸟亡”.单就美国来说,由于美国的军用机场大多数建在海边附近,近几十年来,因飞机和鸟类相撞而造成的“机毁鸟亡”的事故就有 300 多起.鸟类撞伤飞机的事件时有发生,撞死的海鸟不计其数.因此各机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寻求各种尽可能的方法来驱赶机场附近的飞鸟.

假设某战斗机的起飞速度为 50 m/s,在起飞时与一长度为 10㎝ 的鸟相撞,把鸟撞成薄饼状贴在飞机上,则在撞击过程中,飞鸟的加速度约为多大?

第二篇: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3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6.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7.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8.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10.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11.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1、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研究落体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从而猜想若没有空气阻力会怎样;

3、用牛顿管实验验证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讲述1971年宇航员做的实验,加深印象;

4、了解地球表面物体下落运动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5、着手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6、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及重力加速度;

7、应用训练

一、引入 :

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游戏

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测量物体长度的!

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不信?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试试。

找几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可通过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尺子测时间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制成的。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

师:像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挂在线上的重物,如果把线剪断,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师: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呢?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决定?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问题。生:不同物体下落快慢应该是不一样的,下落快慢应该是由质量决定,质量大的下落快,质量小的下落快慢。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呢?大家看我来做几个实验。

演示实验

1、将一张纸和一张金属片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结果金属片先着地。教师不发表意见,继续做实验。分别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2、将刚才的纸片紧紧捏成一团,再次与硬币同时释放,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地。

3、将两个完全一样的纸片,一个捏成团,一个平展,则纸团下落快。师:物体下落快慢是由质量决定吗? 生:不是的!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第2个实验和第三实验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第3个问题,质量一样却下落有快慢之分。

师:那你现在觉得物体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生:我想应该是空气阻力。猜想

师:如果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物体的下落快慢应该是一样的,这种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验证 牛顿管实验: 师:刚才的实验现象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没有空气阻力即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由静止下落的快慢是一样的。师: 1971年美国阿波罗15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将锤子和羽毛同时释放,它们同时落在月球表面,这是通过电视转播过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师:物体若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由静止下落,它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 生:没有空气阻力,则物体只受重力。

师:很好!物理学中把这种只受重力作用,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落体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比如开始测反应时间的尺子的下落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吗?

生:肯定不是,因为在地球表面大气层内,没有空气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师:说得很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下,自由落体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理想运

动模型。但利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空气阻力影响不大的落体运动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样才叫做阻力影响不大,就是阻力跟重力相比可以忽略。

近似条件:一般情况下,密度较大实心物体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师: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呢?速度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位移随时间又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该如何来研究它的运动规律呢? 生:利用打点计时器。先选择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必须密度大,实心,体积不要太大,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这个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接着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师: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将纸带的处理结果告诉我。学生设计、操作并处理实验结果 总结分析运动规律 师:实验结论是什么?

生: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师:如何得出这个结论?

生:根据实验得到的纸带,我猜想它是匀加速运动。于是我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2律saT来验证纸带,结果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师:回答得非常正确!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结论我们要牢记。

师:那再计算一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生:我所算得的结果在9.4左右,方向是竖直向下,因为物体是竖直向下匀加速的,所以加速度方向应该与速度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师:其他同学的结果呢? 生:我的也差不多。关键点提问

师:大家用的是质量不同的重锤做的实验,为什么求出来的加速度结果差不多呢? 生:虽然重锤质量不同,但由于空气阻力影响较小,均可以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而我们已经知道:所有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情况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测出来的结果差不多

是符合事实的。

总结归纳重力加速度 师:同学们刚才测量计算出来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精确的实验发现,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

1、纬度越高,g越来越大;

2、同一纬度,高度越大,g越小。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9.8m/s或10m/s,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按9.8m/s计算。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因为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g是标题,有大小无方向。

B.地面不同地方g不同,但相差不大。

C.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样。D.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g越小。

3、AB两物体质量之比是1:2,体积之比是4:1,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求下落的时间之比,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 解:因为都是自由落体运动,高度一样,所以下落时间一样,1:1;下落过程加速度也

22一样都是g,1:1 例

4、质量为2kg的小球从离地面80m空中自由落下,g=10m/s,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2、第一秒和最后一秒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下落的位移。

2解:

1、sv0t 12at8000.510t2t4s 2122、sv0tat055m;vv3.535m/ssvt35m

280120m

3、连续相等时间位移之比1:3,则位移为4师: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以及位移与时间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总结:vtgt:hv122gt:vt2gh:htt 22回答测反应时间尺的原理 学生分析,自己回答。

第三篇:物理:2.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案(沪科版必修1)

2.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学案(3)学习目标: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产生条件、特点。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习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学习难点主要内容: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只受重力作用,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2.特点: ①初速V0=0②只受一个力,即重力作用。当空气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的下落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3.性质: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4.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①速度公式:vtgt②位移公式:s12gt22③速度位移关系:vt2gs④平均速度公式:vvt2⑤△s=gT

2二、重力加速度:同一地点,任何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相同,跟物体的轻重无关。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大小跟高度和纬度有关。地面附近通常取22g=9.8m/s,粗略计算时,可取10 m/s。【例一】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 1秒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例二】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①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②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③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

【例三】一个小球从塔顶自由下落,最后1s内落下的距离是塔高的16/25,求塔高。(取g=10m/s2)【例四】 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经过一高度为2m的窗户用时间0.4s,g取10 m/s。则物体开始下落时的位置距窗户上沿的高度是多少?

2【例五】如图所示,一个吊在房顶长为1m的铁链,在距离悬点 O正下方21m处有一点A。今将悬点剪断,铁链作自由落体运动,铁链(本身)完全通过A点需多长时间?(g=lOm/s)

2课堂训练: 1.以下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A.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保持不变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2.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位移相等的4段,最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是2s,那么下落的第l段位移所用时间是下面的哪个值?()A.0.5s B.1.7s C.8s D.7.5s

3.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在第______s内下落的距离是它在第ls内下落距离的9倍。物体在从t=_____s到______s的ls内下落的距离是第ls内下落距离的20倍。课后作业: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是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的连续三个2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D.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开始的连续三个2s末的速度之比是1:2:3。2.甲、乙两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甲的重力是乙的重力的2倍,甲距地面高度是乙距地面高度的1/2,则()A.甲的加速度是乙的2倍. B.甲落地的速度是乙的1/2 C.各落下ls时,甲、乙的速度相等.D.各落下lm时,甲、乙的速度相等 3.自由下落的物体,它下落一半高度所用的时间和全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1/2 B.2 C.2/2 D.2 4.在一根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个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会()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由于层高不知,无法比较 5.从高为H的塔顶,自由落下一物体P,ls后从塔上另一较低的高度h处自由落下另一物体Q,若P从开始下落处算起下落了45m后赶上Q,并且再过ls落地,则Q从开始下落到着地所经历的时间为()A.3s B.约3.3s C.约3.7s D.约4.3s 6.一矿井深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相邻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

2为________ s,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__________m.(g取10m/S)

7.跳伞运动员作低空跳伞表演。他们离开飞机后先作自由落体,离地面125m时

2打开降落伞。开伞后,由于受到很大的阻力,运动员以14.3m/S的平均加速度作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5m/S。求: ①运动员离飞机时的高度是多少?②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到达地面?(取g=10m/s)

2阅读材料:伽利略生平伽利略(1564~1642)生于意大利北部佛罗伦萨一个贵族的家庭。他在科学上的创造才能,在青年时代就显示出来了。当他还是比萨大学医科学生时,就发明了能测量脉搏速率的摆式计时装置。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数学和物理学,26岁就担任了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由于他在科学上的独创精神,不久就跟拥护亚里士多德传统观点的人们发生了冲突,遭到对手们的排挤,不得不在1591年辞去比萨大学的职务,转而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在帕多瓦,伽利略开始研究天文学,成为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热烈支持者。他制造了望远镜,观测到木星的四颗卫星,证明了地球并不是一切天体运动环绕的中心。用望远镜进行观测,他发现了月面的凹凸不平以及乳带似的银河原来是由许许多多独立的恒星组成的。他还制成了空气温度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这些光辉的成就,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1610年,伽利略接受了图斯卡尼大公爵的邀请,回到他的故乡,担当了大公爵的宫廷数学家兼哲学家。伽利略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大公爵对他的科学研究给予资助.但是不久,他就受到了教会的迫害。由于他勇敢地宣传哥白尼的学说,1616年,被传唤到罗马的宗教裁判所.宗教裁判所谴责了哥白尼的学说,并责令伽利略保持沉默。1632年,伽利略发表《两种世界观的对话》一书,被教会认为违反了1616年的禁令.伽利略被召到罗马囚禁了几个月,受到缺席审判,遭到苦刑和恐吓,并被迫当众跪地表示“公开放弃、诅咒和痛恨地动说的错误和异端”,最后被判处终身监禁,他的书也被列为禁书。1632年以后,伽利略专心致志于力学的研究,并于1638年完成了《两种新科学的对话》。由于教会的禁令,这部书无法在意大利出版,只能在荷兰秘密刊行。这部著作是伽利略最伟大和最重要的著作。伽利略最先研究了惯性运动和落体运动的规律,为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他坚持“自然科学书籍要用数学来写”的观点,倡导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推导。这种研究方法对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642年,伽利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78岁。1983年,罗马教延正式承认,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对伽利略的审判是错误的。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 2.3 快与慢精品教案 沪科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3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重点重点〗利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授课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李白诗《朝发白帝城》中,告诉我们的是小般的运动,用小船由早到晚经过了“万重山”这么远的路程,这里,描述的是小船的速度很快,而有时,如,早上我们到学校上课,有时候,起得早,我们走路就可以慢一点,有时候,起得迟,我们就得快一点,那么,我们是怎样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过几天,就是校运会了,在运动会上,我们是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除了这种办法可以比较运动的快慢之外,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 总结归纳:

①可以通过要相同的路程之内,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越快。②可以在相等的时间之内比较所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多,则运动得越快。除了这两种办法之外,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呢,有时候,如果两个人运动的时间或路程不相同,例如,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他们运动的时间不同,运动的路程也不同,那我们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呢?一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如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我们可以比较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在单位间之内所通过的路程。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较多,就谁跑得快。

⑴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速度,它是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⑵公式:vs t注意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意义。⑶单位:m/s km/h P28信息窗

速度等于路程除了时间,因此,速度的单位也应等于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①单位的读法:米每秒,千米每小时 ②单位的物理意义: ③单位的换算:

2、关于速度的计算

例1:声音在空气听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你1km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v=340m/s,s=1km=1000m 求:t 解:由vs 可得: ts1000t2.94s

v340答:需要大约2.94秒才能听到相距1km处产生的雷声。

关于速度的计算是我们本章,也是我们本学期的重点,我们今天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其简单的计算形式,在今后,我们还将给大家介绍关于速度计算的不同形式。

3、速度的测量方法 ①测量的原理: ②测量的器材: ③测量的过程 ④测量的结果。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基本保持不变,有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时快时慢,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就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其测量方法与上面相同。小结

作业:P28 1、2、3、4 荣德基 教学反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案

三维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

2、能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重要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导出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二、新课引入(用汽车行驶安全问题引入追及问题)

三、案例分析

案例

1、贼车A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贼车A通过停着的警车B位置时警车即开始2做加速度2.5m/s的匀加速追赶。求警车B追上贼车A时的时间、速度和通过的位移。B车追赶过程中,什么时候与A车的距离最大?有多大?(先画草图,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练习

1、走私车A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 警察发现时该车已驶到警车B前方50m处.警2车立即以4m/s的加速度追赶。求警车B追上走私车A的时间、速度和通过的位移。(先让学生做,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

案例

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前方S0米处有一辆自行车以

24m/s的速度作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立即关闭油门作加速度为-6m/s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0是多大?(先画草图,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练习2.课本P44T14 经检测,汽车A以20m/s的速度在平公路上行驶时,紧急制动后4.0s停下。现在汽车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18m处有一货车B正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该路段只能通过一辆车,司机立即制动。

关于能否发生撞车事故,某同学的解答过程如下

设汽车A制动后4.0s的位移为S1,货车B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2,则

s1vAt40m;A车的位移

s2vBt24m;B车的位移

两车的位移差为40-24=16m<18m;两车不相撞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定性说出理由;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正确结果。

(先让学生做,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

四、小结:(生做)能追上则 位移关系 时间关系 速度关系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1)公式法(速度关系、位移关系)(2)图象法(面积法求位移)特例: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匀速物体时,追上前具有最大距离的条件:2.匀减速物体追赶同向匀速物体时,追不上时具有最小距离的条件:

五、巩固提高(学生做)

1.有一辆摩托车,设它的最大速度vm=30m/s,要想从静止开始用3min的时间正好追上前方100m处一辆汽车,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是多大?(设摩托车在加速阶段做匀加速运动)

2.某人骑自行车以v=4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前面s=7m处以v0=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a=2m/s的加速度减速前进,此人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3.甲车以3m/s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甲车运动2s后从同一在点由静止出发,以4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一致,在乙车追上甲之前,两车距离最大值是()A.18m B.23.5m C.24m D.28m 22

下载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沪科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沪科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必修Ⅰ沪科版2.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案4(范文大全)

    第二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2节.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要点导学] 1.物体只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

    八年级物理初二物理沪科版八年级2.3 快与慢 教案

    2.3 快与慢 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

    高中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

    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案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规划 本章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直线运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以及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这些都是......

    沪科版《2.3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2.3快与慢(1)》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 2.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重点难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 【......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汇总---沪科版1

    初二物理基础知识汇总(上学期) 编辑:王老师 职称: 中学一级教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略)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简称运动(物体的......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引入极限思想的出发点就在于它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上一章教科书用极限思想介绍了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学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复习学案) (一)全章知识脉络,知识体系主要关系式: 速度-时间图象 自由落体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象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