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案

时间:2019-05-15 02:3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案》。

第一篇: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案

第3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规划

本章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直线运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以及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且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如运用理想模型和数学方法(图象、公式),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后一点可能对学生更为重要,要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所体会.本章在内容编排上,既注意了科学系统,又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讲解问题从实际出发.对同一个问题,同时运用公式和图象两种数学工具,以便于学生对比掌握,相对强调了图象的作用和要求.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图象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图象的知识,都是必须的.我们强调图象的运用,本章只是开始.本章为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在信息窗中介绍了相应的拓展内容,意在使学生开阔思路.如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等处,渗透了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思想等等.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1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第1课时 从容说课

教材分析

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两个难点.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学生状态分析

以基本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需要进一步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数学处理.在初中时已掌握y=kx+b图象,但对斜率认识有误区,对速度的变化首次定量涉及,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3.能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

从表格中分析处理数据并能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将已学过的数学规律运用到物理当中,将公式、图象及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加以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本质特点,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应用数学工具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1 教学难点 1.注意数学手段与物理过程的紧密联系.2.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3.获得匀变速运动的规律,特别是用图象描述运动.图象的应用和公式的选择是两个难点.教具准备 多媒体工具,作图工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物理学中将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称为变速运动.一般来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本节,我们仅讨论一种特殊的变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进新课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P33的实例并合作讨论表31的数据.从数据中可知:小车速度不断增大,但是加速度保持不变.得出结论:物理学中,称物体加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而且特殊的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一恒量.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但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人们通常将某些物体的运动或其中一段运动近似认为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v-t=v0+at

速度公式:a=vtv0v0+at(由加速度定义推导)t

其中v-t为末速度(时间t秒末的瞬时速度)

v0为初速度(时间t秒初的瞬时速度)

a为加速度(时间t秒内的加速度)

讨论:一般取v0方向为正,当a与v0同向时,a>0;当a与v0反向时,a<0.当a=0时,公式为v-t=v0

当v0=0时,公式为v-t=at

当a<0时,公式为v-t=v0-at(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

可见:v-t=v0+at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一般表达形式(只要知道v0和a就可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象:(1)由v-t=v0+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 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可求出t时间内的位移.例如:根据图3-1-1我们可以求出:

图3-1-1(1)甲的初速度为2 m/s,乙的初速度为12 m/s;(2)在第2 s末甲、乙瞬时速度相同,均为6 m/s;

(3)甲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2;乙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 m/s2;(4)甲、乙前2 s内的位移分别为:s甲=(2+6)×2/2 m=8 m s乙=(12+6)×2/2 m=18 m.三、位移—时间关系 1.平均速度公式v=v0vt

2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是均匀的,它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2.位移—时间关系s=v0t+教师精讲 1.推导

因为s=vt,v=

12at.2v0vtvv0,所以s=t×t 22s=11(v0+v0+at)t=v0t+at2.222.讨论:当a=0时,s=v0t;

12at; 21当a<0时,s=v0t-at2(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213.位移公式s=v0t+at2也可由速度图象推出.2当v0=0时,s=[例题剖析1]如图3-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1-2 A.前10 s的加速度为0.8 m/s2,后5 s的加速度为1.6 m/s2 B.15 s末回到出发点

C.前10 s的平均速度为4 m/s D.15 s物体的位移为60 m 解析:a1=0.8 m/s2

a2=-1.6 m/s215 s末的速度为零,但是15 s内的位移为60 m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40/10 m/s=4 m/s15 s内的位移为

1×8×15 m=60 m.2答案:CD [例题剖析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5t+2t2)m,则该物体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2 s内的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_____.解析:与标准方程相比较一次项系数为初速度,二次项系数的两倍为加速度,v0=5 m/s,a=4 m/s2,s=18 m.答案:5 m/s 4 m/s 18 m [例题剖析3]以8 m/s匀速行驶的汽车开始刹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试求:(1)汽车在第3 s末的速度为多大?通过的位移为多大?(2)汽车开始刹车后的最大位移.(3)汽车通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解析:(1)由公式v-t=v0+at可知v0为8 m/s,加速度a为-2 m/s2,3 s末的速度为2 m/s 由公式s=v0t+12at可知s=15 m.2(2)汽车最大滑行位移为16 m.(3)汽车滑行过最大位移中点时的速度为4m/s.答案:(1)2 m/s;15 m(2)16 m(3)42 m/s 教师精讲

位移—时间关系s=v0t+

at 2

另一种推导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来推导(微元法).图3-1-3

意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数值上等于速度图线下方梯形的面积.思考:若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结论还适用吗?

图3-1-4 课堂小结

速度公式v-t=v0+at和位移公式s=v0t+

at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在一条2 直线上的矢量可用“+”“-”号表示其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与v0的方向相同为正,与v0的方向相反为负.布置作业

1.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式为s=4t+2t2,s和t的单位分别是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A.4 m/s与2 m/s2

B.0与4 m/s2 C.4 m/s与4 m/s2

D.4 m/s与0 2.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则刹车后6 s内汽车的位移是()A.30 m

B.40 m

C.10 m

D.0 3.试证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 v=或者用v-t图进行说明)

板书设计 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v-t=v0+at

讨论:一般取v0方向为正方向,当a与v0同向时,a>0;当a与v0反向时,a<0.当a=0时,公式为v-t=v0;

当v0=0时,公式为v-t=at;

当a<0时,公式为v-t=v0-at(此时a只能取绝对值).速度—时间图象:(1)由v-t=v0+at可知,v-t是t的一次函数,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其速度—时间图象是一倾斜的直线.vtv0.(利用速度和位移公式2

图3-1-5(2)由v-t图象可确定的量:

可直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

可找出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

可求出它的加速度(斜率=加速度);

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可求出t时间内的位移.二、位移—时间关系

s=v0t+12at.2活动与探究

研究和探究在100 m赛跑中,起跑阶段的加速度.习题详解

1.(1)由公式s=v0t+121at可知代入数据1 200=×a×16.22,a=9.1 m/s2 221

2at和公式2(2)由公式v-t=v0+at可知v-t=147.4 m/s.2.已知初速度为8 m/s,加速度为1 m/s2,位移的大小为18 m,由公式s=v0t+v-t=v0+at可得速度为10 m/s.3.相遇两次分别在2 s和6 s两个时刻,求加速度、位移、相距最大距离等.4.由公式a=vtv0可知a=4 m/s2.t5.(1)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其初速度为20 m/s;(2)从图上可以看出30 s时对应的速度为8 m/s,故加速度为-0.4 m/s2;1×(20+8)×30 m=420 m.216.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上底加下底乘高除以2.s=(v0+v-t)t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所以

2(3)面积为梯形s=v= vtv0.2 6

第二篇: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案

三维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

2、能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重要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导出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二、新课引入(用汽车行驶安全问题引入追及问题)

三、案例分析

案例

1、贼车A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贼车A通过停着的警车B位置时警车即开始2做加速度2.5m/s的匀加速追赶。求警车B追上贼车A时的时间、速度和通过的位移。B车追赶过程中,什么时候与A车的距离最大?有多大?(先画草图,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练习

1、走私车A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 警察发现时该车已驶到警车B前方50m处.警2车立即以4m/s的加速度追赶。求警车B追上走私车A的时间、速度和通过的位移。(先让学生做,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

案例

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前方S0米处有一辆自行车以

24m/s的速度作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立即关闭油门作加速度为-6m/s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0是多大?(先画草图,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练习2.课本P44T14 经检测,汽车A以20m/s的速度在平公路上行驶时,紧急制动后4.0s停下。现在汽车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18m处有一货车B正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该路段只能通过一辆车,司机立即制动。

关于能否发生撞车事故,某同学的解答过程如下

设汽车A制动后4.0s的位移为S1,货车B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2,则

s1vAt40m;A车的位移

s2vBt24m;B车的位移

两车的位移差为40-24=16m<18m;两车不相撞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定性说出理由;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正确结果。

(先让学生做,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

四、小结:(生做)能追上则 位移关系 时间关系 速度关系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1)公式法(速度关系、位移关系)(2)图象法(面积法求位移)特例: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匀速物体时,追上前具有最大距离的条件:2.匀减速物体追赶同向匀速物体时,追不上时具有最小距离的条件:

五、巩固提高(学生做)

1.有一辆摩托车,设它的最大速度vm=30m/s,要想从静止开始用3min的时间正好追上前方100m处一辆汽车,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是多大?(设摩托车在加速阶段做匀加速运动)

2.某人骑自行车以v=4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前面s=7m处以v0=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a=2m/s的加速度减速前进,此人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3.甲车以3m/s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甲车运动2s后从同一在点由静止出发,以4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一致,在乙车追上甲之前,两车距离最大值是()A.18m B.23.5m C.24m D.28m 22

第三篇:高中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新课导入] 师: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生活中的许多运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运动规律往往比较复杂,但我们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后,有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例如:在乎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超车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认为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刹车时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滑板车运动中,运动员站在板上从坡顶笔直滑下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笔直滑上斜坡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描绘出了小车的v—t图象,它表示小车做什么样的运动呢?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我们能否用数学方法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呢?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以坐标的形式将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用点在坐标系中表现出来.它以图象的形式描述了质点在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2—1所示.

思考讨论展示的两个速度一时间图象.在v—t图象中能看出哪些信息呢?思考讨论图象的特点,尝试描述这种直线运动.

师:请大家先考虑左图.

生1:我们能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中得出质点在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 生2:我从左图中能看出这个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在不同的时刻,速度值都等于零时刻的速度值.不随时间变化的速度是恒定的,说明质点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10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师: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呢? 生(众生):零.

师:大家观察右图,与左图有什么不同和相似的地方? 生3:在这个图中的速度值大小也是10m/s,但它却是负值,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因为速度值也保持不变,所以它也是匀速直线运动.

生4: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师:你能断定这两个图象中所表示的运动方向相反吗? 生5:是的,它们肯定相反,因为一个是正值,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一个是负值,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老师及时引导,提示.

师:它们是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吗?这样的信息对你确定它们的方向有没有帮助? 生6:显然不是啊,这有什么用啊? 生7:有了,有了,两个坐标系中规定的正方向一定是相同的吗?对了,不一定相同,所以不能断定它们的方向一定相反.

师:是的,在两个不同的坐标系中不能确定它们的方向关系.

上节课我们自己实测得到的小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2—2—2所示.

请大家尝试描述它的运动情况.

生: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 师:大家尝试取相等的时间间隔,看它们的速度变化量. 学生自己画图操作后回答.

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增加量是相同的. 老师课件投影图2—2—3,进一步加以阐述.

师:我们发现每过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增加量是相等的.所以无论Δ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的变化量△v与时间t变化量△t之比Δx/Δt是一样的,即这是一种加速度不随时间(时间间隔)改变的直线运动.

师:质点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加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大,这个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课件展示)展示各种不同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让学生说出运动的性质,以及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如图2—2—4至图2—2—8所示.

生1:图2—2—4是初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生2:图2—2—5是初速度为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是负的.

生3:图2—2—6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但速度方向与规定的速度方向相反. 生4:图2—2—?是初速度为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后又做反向(负向)匀加速运动。

生5:图2—2—8是初速度为v0的负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为零后又做反向(正向)匀加速运动。

教师及时总结和补充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

师:下面,大家讨论后系统总结我们能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中得出哪些信息? 生: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及任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 生:比较速度的变化快慢. 生: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如图2—2—10所示是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试叙述它的运动情况.

答案:表示质点做能返回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 s内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沿正方向运动,速度均匀增大到4m/s。第1s末到第2s末,质点以4m/s的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仍沿正方向运动,直至速度减小为零;从第2s末,质点沿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增大直至速度达到4 m/s;从第3s末起,质点仍沿反方向运动,以4m/s为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第4s末速度减为零,在2 s末,质点离出发点4 m;在第2 s末到第4s末这段时间内,质点沿反方向做直线运动,直到第4s末回到出发点.

[交流与讨论] 1.为什么v-t图象只能反映直线运动的规律? 参考答案:因为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只可能有两个速度方向.规定了一个为正方向时,另一个便为负值,所以可用正、负号描述全部运动方向.当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各不相同,不可能仅用正、负号表示所有的方向,所以不能画出v-t图象.所以只有直线运动的规律才能用v-t图象描述.任何v-t图象反映的也一定是直线运动规律.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师: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很多,除了我们上面采用图象法来研究外,还有公式法也能表达质点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从运动开始(取时刻t=0)到时刻t,时间的变化量就是t,所以△t=t一0. 请同学们写出速度的变化量. 学生的黑板板书:△v=v一v0. 因为a=△v/△t不变,又△t=t一0 所以a=△v/△t =(v-v0)/△t,于是解得:v=v0 +at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作答情况,并投影部分在练习本上做的典型情况. 教师强调本节的重点,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师:在公式v=v0+at中,我们讨论一下并说明各物理量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生:公式中有起始时刻的初速度,有t时刻末的速度,有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有时间间隔t师:注意这里哪些是矢量,讨论一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公式中有三个矢量,除时间t外,都是矢量.

师: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矢量的方向性可以在选定正方向后,用正、负来体现.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矢量取正值,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时,矢量取负值.一般我们都取物体的运动方向或是初速度的方向为正.

教师课件投影图2—2—16.

师:我给大家在图上形象地标出了初速度,速度的变化量.请大家从图象上来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生:at是0~t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v,加上基础速度值——初速度vo,就是t时刻的速度v,即v=vo+at.

师:类似的,请大家自己画出一个初速度为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从中体会:在零时刻的速度询的基础上,减去速度的减少量at,就可得到t时刻的速度v。

[例题剖析] 例题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加速多长时间后可以达到80km/h? 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例题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l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 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小结]本节重点学习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对公式v=vo+at的掌握.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强调以下几点:

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同,这里包括大小方向,而不是速度相等. 2.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上来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o+at,t时刻的末速度v是在初速度v0的基础上,加上速度变化量△v=at得到.

3.对这个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但不能说a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a决定于△v 和△t 的比值.

4.a=△v/△t 而不是a=v/t , a=△v/△t =(vt-v0)/△t即v=vo+at,要明确各状态的速度,不能混淆.

5.公式中v、vo、a都是矢量,必须注意其方向.

数学公式能简洁地描述自然规律,图象则能直观地描述自然规律.利用数学公式或图象,可以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例如,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或v-t图象,可以求出速度,时间或加速度等.

用数学公式或图象描述物理规律通常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外推,不能任意外推.例如,讨论加速度d=2 m/s2的小车运动时,若将时间t推至2 h,即7 200s,这从数学上看没有问题,但是从物理上看,则会得出荒唐的结果,即小车速度达到了14 400m/s,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板书设计:§2.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速度一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3.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v=vo+at 4.初速度vo再加上速度的变化量at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末速度

第四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重要的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即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是高中物理运动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编排将它放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即V—t图象)和加速度之后,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加强,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奠定了知识基础,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节课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建立和理解,难点是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尤其是加速度的正负值在这两个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知道它们是如何推导出的,会应用公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对于速度公式还要知道它图象的物理意义。

⑵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导,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领略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以学过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v—t图像为基础,巧用提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己推导得出公式,然后教师简明扼要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目的是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另外通过学生自己推导公式可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从而克服教学难点。

三、说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在学生对所提问题能得出正确回答后进一步提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有何关系?位移和时间又有何关系?从而导入新课—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讲授新课: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首先引导学生用图象推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①如何描绘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有加速和减速两种情况)②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图像,运用数学知识,求图象上任一时刻的速度vt=?(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

其次再根据教材中加速度的定义,公式变形推出速度公式,采用两种方法推导有利于学生对速度公式、图像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从而克服教学难点。

紧接着讲解书上例题1加以巩固.意在及时巩固,同时也复习旧知识,在此要特别注意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问题,使前后知识自然联系起来。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按照教材的安排引导学生根据平均速度和位移的定义,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另外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如图像法,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相对较为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将它放在阅读材料中,因此可将它作为课后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用图象法推导公式渗透的数学微分思想。

紧接着讲解书上例题2。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的习题选用最好是只用一个公式(速度公式或位移公式)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本节的重点是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建立和理解,应用是下一节的内容。

课堂小结

小结要指出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布置作业

板块一:学生课后收集物体做各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并预习自由落体运动,研究它是怎样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板块二: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留典型的书面作业。如练习六的(2)(3)(4)包含了加速、减速和初速度、末速度都不为零的情况。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运动第六节,本节内容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础之上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总结,又是以后学习动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刚刚学习过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已经有了采用观察、归纳、讨论、公式、图象等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学生对物理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均衡。

三、说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克服以往“重知能、轻情感”的缺点,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所有目标都较为具体,这样做是为了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也利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思想。

四、说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建立速度和位移公式。突出策略: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使学生对两个公式的建立过程有深刻的认识;通过例题训练使学生知道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教学难点是平均速度公式,突破策略:运用具体实例,使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有较多的感性认识,Flash课件辅助,使学生理解可以由v-t图象导出位移公式,再回头印证前面的感性认识是正确的。

五、说设计的特色或亮点

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让学生先认识再探究进而掌握运动的规律;勤动手、善用脑进行再创造,使能力获得全面培养。

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作Flash课件,动画展示v-t图象推导位移过程中2等分时面积差异大,4等分较小、8等分更小、16等分比8等分更小、推到无穷时没分别,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方法,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学案的设计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思想,探究规律部分有提示,给学生以引导作用;课堂练习部分选用了与课本例题相似的题目,在题目之前有特别提醒,提醒学生解答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课后练习选用课本上的例题,题目之后有提示,提醒学生完成后与课本例题对比,寻找不足,规范解答,充分利用课本例题的示范作用。最后的阅读题利用课本阅读材料上一个小小的印刷错误设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示中用到一些语气词,目的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板书体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及方法,层次分明,对学生归纳总结起到示范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实例引入让学生观看“神六”起飞、汽车刹车体会什么样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丰富感性认识。第二环节由汽车加速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两种推导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环节用同样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这里方法一因为平均速度是难点,所以教师要用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平均速度的公式,再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刚刚所学的速度公式就可以推导出位移公式。对于方法二用v-t图象推位移公式,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出关键词组提示学生,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的基础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理解可以用v-t图象上图线下方围成的面积计算位移的数值,由学生自己计算,得出位移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再次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环节由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点评。第五环节课堂练习本环节给出两个例题(例题2为备用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再点评,提醒学生解答这类题必须先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选择公式求解;解答过程的书写格式必须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主题图给了学生100这个数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例题1、2、3的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能够灵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难点在于数数过程中整十数的链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法和学法。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前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小棒和橡皮筋。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教学伊始,复习上学期数的组成,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并抛出问题“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呢?”,创设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会不会估数?”这一问题密切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油然而生。从学生知识角度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既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数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实践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为6部分来进行教学:

1、教学例1:数100根小棒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数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生活实际,故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小棒,并合理地利用这些素材,有层次地进行教学。

2、展示学生数的过程,发现归纳

通过学生自主地数出了10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为脱离实物抽象数数做准备。让学生数出100根小棒,又要让人一眼看出是100根。提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能用自己认为的方便、快捷的

方法数数,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100里面有10个十的知识点。考虑到在操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象以往一样,数出一大堆,影响对知识的理解,这里要特别强调小组间的合作与互助,而且在学生汇报时要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数小羊

利用前面学习的十个十个数的知识,让学生数出主题图上的小羊。

4、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和数的组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以及数的组成这两个知识点,为了强化这一知识点,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进行教学。具体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物数出35根小棒,要求学生边摆边说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接着摆到42,当摆到39的时候问:3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9个一再摆一个是多少?有几个十?四个十就是几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2)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从56数到63,再数到72,数到59的时候和数到69的时候,强调上述问题。通过以上两个层次让学生边操作边数数的训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脱离实物,手口一致,强化训练。

想一想,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边说边用手势比划出来。

(4)对口令游戏。师生互说、生生互说,可以进行数数游戏,也可以进行数的组成的训练。组织学生做这个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第33页下面的“做一做”。这个环节的安排,主要是考虑到转化一下学习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动笔的机会,使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数的组成。

2、出示百球图

3、接数数的游戏

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生:会数100以内的数,知道了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了100以内数的组成。

五、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1、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名话:

师:好,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100以内的数,你能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名话吗?

2、师(数学生):哎,同学们讲出了这么多呀!那同学们数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学生有多少人?(指名领着数。)

师:在数数的时候要边点边数才不会错。同学们表现这么棒!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那你们猜猜大约有多少个听课的老师?

通过学生用学的数说一句话,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促进了数感的培养。

六、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师:在短短的40分钟里面,同学们经过动手动脑,不仅学会了数数,也学会100以内数的组成。时间过得真快,又要和同学们说再见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4

1.说教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20xx年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重要的运动,它既是对前一节所学的加速度的深化和加强,也为即将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奠定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建立和应用,难点是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尤其是加速度的正负值在这两个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说目标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上,指导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上,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一些运动实力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试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

3.说教法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和学生共同处理实验数据教会他们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在学生深刻理解这两个公式以后,通过例题的`讲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学过的加速度概念为基础,在实验中总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5.说程序

⑴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⑵讲授新课:

①让学生用打点计时器来间就匀变速直线运动,提示学生如何观察纸带,并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样也利于他们对这节课重点的理解和掌握。②以上节课加速度公式为基础,运用数学推导法,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画出它的函数图象。在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唯一共识。学生通过自己推导公式可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从而克服教学难点。

⑶讲解例题,让学生对公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灵活应用,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值在公式中的物理意义。

⑷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验照片,从理论再到实践,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⑸布置作业,开放练习。让学生课后收集物体做各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并预习自由落体运动,研究它是怎样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留典型的书面作业。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的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本节课安排的案例分析,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材这样安排,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仅让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上节课所学规律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们感觉到学到的知识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s..,_g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⑴学会把实际物体的运动抽象为物理模型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

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⑶熟练运用公式,学会一题多解。

过程与方法:分析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明确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切忌张冠李戴。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播放车祸的现场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通过计算在高速公路上行使的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对车祸产生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遵守交通规范的良好习惯;

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⑷让学生领悟到题目可以多解,人生之路也有多条,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⑴把实际物体的运动抽象为物理模型并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

⑵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

教学难点: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一题多解

依据:因为学生们刚开始高中物理的学习,大多数同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遇到问题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同时,很多同学只满足于只要能将题目解答完就行了,很少会深入思考、分析总结,找出最佳的解答方案。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了

目标导学法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

情境激学法

播放录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课件模拟法

建立模型时,将物理情境用flash课件模拟出来,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讨论-比较法

在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后,让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启发学生认识获得新知;uBp“;sec

“生活实际→物理建模→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这一教学程序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j2~Z:T

三、说学法:

讨论法、归纳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明确物理情境,明白物理过程,分析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并学会对各种方法所适应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备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告诉学生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生活中的许多运动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运动规律往往比较复杂,如果忽略某些次要因素,也可以把他们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并举例说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以一件真实的交通案例为例,来研究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方法。)

目标导学)

播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交通事故的可怕情境激学

提问:(1)是否知道我国每年有多少人死于交通事故?

(2)你知道的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3)刚才案例中见到的高速路上的撞车事故怎样才能避免呢?

(4)怎样计算高速运行的两车间的安全距离?展示交通部的一些官方数据让学生参考对照

物理建模

案例分析

将物理情境抽象成物理模型,做成flash动画进行播放

学生思考:

(1)汽车刹车过程的运动分为几个阶段?

(2)各阶段的运动性质是怎样的?

(3)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哪些?

(4)请根据下列数据计算汽车行驶的安全车距。

课件模拟

课件展示案例: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司机的反应时间为(从意识到应该停车至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6—0.7s

学生讨论思考,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解答方法,教师进行总结

1)公式法:①s=v0t+1/2

②s=(v0+vt).t/2

③s=(vt2-v02)/2a

2)图象法:v-t图象

(此处重点讲解用图象法解题的过程)

学生思考

讨论交流讨论:(1)解决本案例用哪一种方法最简便?

(2)其它几种方法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更方便?

(3)公安部门规定:严禁酒后驾车,你能帮助解释它的道理吗?

讨论比较

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用课件展示练习题内容:飞机着陆后以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m/s,求ktY4I/j”

(1)静止前4s内飞机滑行的距离;

(2)飞机着陆后12s内滑行的距离.

(学生求解该问题的第一步时可能会采用常规思路,即先求出静止前4s对应初始时刻的速度,在依据位移公式s=v0t+1/2at2求位移.教师要在充分肯定学生做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出更简便的解题方法.第二步学生习惯性的会将t=12s直接代入位移公式,得出错误结论,此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回扣生活实际,从而寻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拓展提升:告诉学生,在处理有关像汽车刹车、飞机降落在跑道上滑行等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要注意先求“刹车时间”,判定是否停下来,再求其他量,不能盲目用题中所给的时间代入公式计算,另外,把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研究性课题课件展示:有过开车经验的人就知道,在高速路上开车,经常是超速了但是还不自知,能否设计一种仪器放在车内,该仪器与交通部的信息网相连通,能知道任何一条道路的限行速度,如果司机超速驾驶,该仪器就会自动发出报警的铃声,如果半分钟后司机仍不减速的话,将自动接通交通部门的报警电话。PS:如果你有什么想法请随时与我联系(QQ:xxxxxxxxx)。

课后作业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由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

(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时多少?追及问题是我们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

第五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并利用速度公式,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下载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典型例题应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典型例题应用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初速度VO、末速度Vt、时间t、位移x之间关 系正确的是() A.xv0t12atB.x=V0t2 C.x1 2atD.x=(V0+Vt)t/2 222.汽车在平直的......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练习题20061189242282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练习题 1.关于物体的运动是否为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重力大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B.只有很小的物体在空中下落才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会考复习)》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会考复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之一是应用规律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07-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4

    七、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概览 1、 进一步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2、 能正确地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能应用它进行计算。 3、......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要点例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要点例析 作者:满孝旭 来源:《新高考·高一物理》2012年第06期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关于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之我见

    池州市物理教研会参评论文 关于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之我见 池州市殷汇中学 江英 物理规律是在实验事实和实验数据的概括和总结,规律教学是高中物理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没......

    高中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推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

    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案(沪科版必修1)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任何推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