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文档资料
生物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
在近几年的高中新课程生物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迫切、也是最突出的矛盾是:生物新教材教学内容的增加和课时的减少的矛盾;以及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主讲的灌输模式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矛盾。这里探讨的 “单元目标教学法”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种尝试和努力。
1、“单元目标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过去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学进度的安排较为从容,重复性学习多,效率低下。重要的是在升学教育指导思想的重压下,大量的考试和训练使老师和学生陷入没有边际的题海中,只重知识的掌握,不重学习知识的过程,只顾老师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接受效果,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被大大的忽视。而新的课程方案要求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在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质量却要求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教学方法授课要完成教学进度都有困难,更谈不上高标准、高质量,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向寻找突破口,引入先进的、新的教学方法。经过认真的总结和反省,我认为单元授课的思路是可行的,为此,在广泛学习各种现代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布卢姆的目标教学、莫里森的单元教学与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理念柔和在一起,创立了“单元目标教学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从以上两种教法中汲取了如下思想: 1.1莫里森“单元教学法”是一种归纳的思考教学过程,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莫氏以为指导学生学习,并非要他们记诵零碎的教材,而是指导他们获得一个完整的生活经验,这种完整的生活经验,就称为学习单元。莫氏以为若要真正获得学习的结果,必须完全了解,或彻底领悟。所以采用莫里森单元教学法时,教师的主要责任有二:①合理的选定和组织学习单元;②指导学生学习,直至熟练为止。莫里森单元教学法中,每一学习单元为一完整的生活经验,而非片断的教材,其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归纳的思考过程,所以在自然学科内,用以指导学生解决与生产或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很适用。
1.2“目标教学法”是以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为借鉴,以单元达标和课时达标相结合为基本教学单位,以班级群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为基本形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系统的教学目标为核心,及时反馈矫正为保证,形成性测评为手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建立完整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基本要求。
2、“单元目标教学法”在新课程生物教学中的操作和流程 “单元目标教学法”在生物教学的多种不同课型中,根据课型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整个单元的目标又分别设置在各个课型中。主要课型分别为认知课、探究课、交流课、活动课、检测课、单元复习课等,而为了达成目标所采用的搜集、归纳、总结、交流、合作、验证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思想和手段是这些课型的基本特征。
2.1认知课:主要是由教师确定单元目标,并为达到单元目标做认知准备。它专题性较强,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这一专题知识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例如在学习生物新陈代谢这一单元时,简单的内容(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等)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掌握。较难理解的内容(光合作用、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细胞呼吸等),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2研究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独立探究或共同探究。在这种课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目标设定可以深入浅出,可采取分层法进行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要疏松土壤?②在寒冷的冬天,大家聚在室内要比在室外感到暖和?③在草原上施含15N元素的肥料后,15N会在羊体内将如何代谢?这种课型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2.3交流课:主要由学生交流研究结果,以达到发展研究能力、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巩固、深化掌握单元知识。这种课型的教学,可以分小组交流,也可以全班交流,可以写成文字,也可以口头交流。这不仅表现了学生的钻研精神、研究能力,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4活动课:促使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巩固整个单元的知识,进一步发展能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对教学知识有了真切体验,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例如做有关光合作用发现的验证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个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当然,活动课要做到课上课下相结合,否则达不到预期目的。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综合实验结果等诸项能力。2.5测试课:一直是老师考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讲评。一种方法是老师把所有同学将自己碰到的容易错的题目汇总成卷。另一种方法是指定一组由优、中、差生组成的命题小组出题组卷。这些方法的应用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时机。
2.6单元复习课:让学生自由翻阅课本、作业、参考书等,做出单元小结,可以是小论文、提纲、知识框架、问题等不同形式。也可将有关知识分编为必答和抢答两种多个小题目,按照竞赛的规则,采用分组竞赛,累积积分的方法,选出优胜者。这些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提高复习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单元目标教学法”的必须紧紧围绕整个单元的目标进行。
3、“单元目标教学法”在新课程生物教学的效益和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单元目标教学法”初步体现出了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解决上述矛盾的作用。在新教材生物教学中,实施“单元目标教学法”四个班获得较好的教学成绩(如附表)。考虑到样本班足够多,其成果还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其中 1班为生物专业班,2、10、12班为政治专业班,3、4班为化学专业班,5、7、9班为物理专业班,6、8班为历史专业班,11班为地理专业班。实验班中的9班为全级均分第一,10、12班在政治班中也排前列,地理班的同学基础较差,但由于班级人数少(53人),每个同学锻炼的机会多,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附表 1.本校2018-2018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一览表.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均分 109.3 93.1 102.3 103.6 106.6 98.4 班级 7班 8班 9班 10班 11班 12班 均分 105.2 97.7 111.2 102.5 99.3 95.5(考试形式为六校联考, 9----12班为实施“单元目标教学法”实验班)
4、“单元目标教学法”的特点
4.1真正实现了“单元目标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缩短了学习周期,从时间上最大限度地适应了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对于确定目标,根据单元内容做整体处理,充分体现了整体教学和系统教学的教学观。学生可以根据课题目标和所给环境,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学习,从而在不断探索中学到更多知识,锻炼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4.2教学过程多变,教学设计富有弹性。根据不同的课型,自然要有不同的教学过程,这就使得教学过程灵活多变。又由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上难以预测学生的反应,因为学生自己在探究课、交流课上得到的知识,极有可能超出教师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留有余地,也允许学生超越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使高中生物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更好地表现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力。
4.3真正落实了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任务。(1)面向全体学生。单元目标教学法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特长学生的潜能。(2)“主体性”和“主导性”更明确。教学中它能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受到陶冶。教师主要的作用则是辅助学生学习,不再是一言堂。教与学的关系一改以往,变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为“导与学”的关系,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3)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不局限于课内,做到“大课堂教学”。为教学生学会学习,为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条件。总体来说,经过教学实践,使用“单元目标教学法”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新教材生物教学任务,还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意义,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紧紧抓住了素质教育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核心。使生物教学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第二篇:生物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法的探讨
生物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的探讨
安徽石台中学程永
摘要 :本文初步探讨如何把直观教学手段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具体包括:
1、直观教学手段的类型
2、直观教学手段的实施
3、直观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
4、真正的观察思考在生活中
关键词 : 新课改;观察思考;直观教学;教学效果;科学素养
引言
新课程的理念 ,强调以人为本 ,注重人的发展, 提倡探究性学习。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因此,观察思考是学习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的思考。
观察,需要有观察的对象,由于现阶段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城市化越来越强,学生与自然界的距离变大,直接的、直观的认识越来越少。所以,形象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1、直观教学法在各个学科都已得到一定的推广,在新课程生物学的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所谓的直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 ,获得生动表象 , 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的教学过程。它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三方面。教师应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恰当的直观教学手段,以便使直观教学法能更充分更合理的指导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1.1 实物直观
利用活体进行教学的形式叫实物直观。利用活体教学能真实地反 应出生物的结构 , 生命现象及活动规律。例如:在学习“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 , 不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 然后让每个小组在课前准备一朵月季花。在上课时 , 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本仔细观察 , 然后再归纳出花的各部分结构。通过实物直观这种教学方法 , 能够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 , 获得比较生动具体的表象 , 从而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1.2 模像直观
利用制作的教具进行教学的直观形式叫模像直观。它主要包括 :
挂图(或模型)和电化教学两个方面。A、挂图(或模型), 这是生物 教学中最为常见的直观教学形式。它的最大优点 : 能将实物“放大或 缩小”, 最终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生物知识。例如 : 它可以把细胞放大 , 还可以把巨大的生态系统缩小。最终使学生既能掌握微观的生物知识 , 又能掌握宏观的生物知识。B、电化教学 , 它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电器 设备进行教学的直观形式。它的类型比较多 , 主要包括 : 录像教学和 多媒体教学。运用录像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 在学习“蚂蚁的通讯”时 , 由于内容的特殊性 , 学生不可能在课堂上做试验研究“蚂蚁的通讯”, 因此可以先播放与此有关 的录像 , 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整个试验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 从而为他们在课下亲自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该设备集展台、电脑、投影等设备为一身 , 兼有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 学的所有设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 能完成传统教学难以完成的教 学任务。例如 : 在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与“尿的形成”这些内容 时 ,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 需要学生能够概述出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尿 的形成的过程 , 要用传统的讲授法或挂图来描述这样一个动态的变化 过程是十分困难的 , 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 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教师可将这部分内容制成动画课件 , 让学生反复看这个动画 , 以获得理解。
1.3 言语直观
利用语言或板书进行教学的形式叫言语直观 , 语言或板书是生物教学中最基本的教 1
学直观形式 , 也是教师的基本功。语言要求在保持科学性思想性统一的基础上 , 做到生动有趣、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形 象。例如 : 在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时 , 需要学生记忆心脏四个腔的位置 , 部分学生往往记不清“心房”和“ 心室”的位置 , 就可以打比方 , 上面是“房子”, 下面是“地下室”。这样会使内容更生动 , 更增加直观的效果。
板书也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直观形式 , 板书的形式多种多样 , 教学时可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其中最常见的是提纲式,此外还有问题式、列表式等。、直观教学手段的实施
目前 , 很多学校的生物学直观教具都比较齐全实施化这些直观教具 , 增强生物直观教学的效果 ,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1 传统教具的组合生物传统的教具主要是指挂图、标本、模型以及活体等 , 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挂图用途广泛 , 但只是呈现平面结构 : 标本能呈现生物体的真实立体结构 , 但有时存在不易看清内部结构或细微结构等情况;模型呈现的效果较好 , 但也存在不够真实的情况 : 生物活体则存在获取、保存不易的情况。由于这些教具都有着各自的优点、缺点 , 所以单一使用往往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在选择教具时 ,应尽量选用活体,活体能使学生真实的、客观的认识生物体 , 避免造成认识上的偏差 , 而且活体比其它教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 , 结合一些其它教具进行教学 ,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 在植物的种子、根、茎、叶等章节的教学中 , 可以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很多种子、根、茎、叶等活体材料 ,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应观察 , 另外再结合挂图、模型进行讲解 , 可使学生对生物体和内部微观结构都能有很好的认识。
2.2 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具的合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利用电视机、幻灯片、录像机、录音机等电教手段来进行辅导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 , 大多数学校的电教器材都比较完备 , 电教软件也比较齐全 , 如果很好的加以利用 , 可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 较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生物的进化”、“传染病”等 , 可采用放录像加挂图讲解的形式 , 教学录像带能很好的解决教材中重、难点问题 , 适当的加以总结和回顾 ,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 对于图片的内容 , 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来演示 , 再结合标本和模型 , 可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感受。
2.3 传统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与现代直观教学手段的组合以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直观教学手段的出现 , 给生物教学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日常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它与传统媒体对比有很明显的优势 , 不过优点虽然很多 ,但并不代表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媒体的位置。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表现事物的真实性、客观性方面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 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 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 , 则更好解决知识的幸难点。例如 : 教学录像带的资源丰富 , 教师可以把录像用电脑截取成相应的片段 , 在需要时予以调出播放 , 使得这些有用的资料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对于事物内在活动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 教师可以用计算机制作成电脑动画 来进行模拟 , 如“双重呼吸”、“人体心脏的跳动与血液的流动”等内容 , 这里可以将它制作成剖面图加活动的箭头的动画来模拟事物内在的活动过程 , 简洁明了,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其中的机理 , 再结合相应的录像挂图、模型、标本等 , 学生就能够比较全面地理解事物的整体了。、直观教学的教学效果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在中学生物教学中 , 加强直观教学 , 不仅是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 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
3.1 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 , 探索世界的起点 , 观察力强的人容易获得全面、准确的感性认识 , 是理想、思维发明、创造的基础。直观教学以其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 眼观、耳 闻、鼻嗅、手摸 , 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手段。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 , 教师一定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解决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 训练学生进行有意知觉 , 在思考中观察 , 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 , 提高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
3.2 实验能力的养
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科技素质的关键。在生物教学中 ,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实验 , 但大量的演示实验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直观教师的演示实验 , 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科学实验的方法 : 实验的设计 , 材料的选择 , 药品和仪器的配制 , 操作的要领 , 数据的整理 , 现象的分析 , 结论的推断等。在演示实验中 ,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 而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 , 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技能和技术 , 例如 : 演示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 教师引导分析来完成。
3.3 想象力的培养
直观教学中 , 学生把模型称为“假”的 , 把实物称为“真”的 , 教师可以挖掘另一种教具 , 可以说比模型更 “假” 的教具 , 但却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物件 , 如透明油漆、照相机、电线等 , 不妨把这些教具称为“比喻教具”, 看成是直观教学的扩展。例如 : 讲“神经的构成”时 , 启发学生思考 , 在大家熟悉的物件中有什么东西与之相像 , 学生也许答不出来 , 但当教师拿出一根露出铜丝的导线时 , 这时学生就很容易答出 , 电线相当于神经 , 电线胶皮相当于神经的结缔组织膜 ,铜丝相当于神经纤维 , 功能也相似 , 都能传导。虽然比喻教具与实物教具有较大差距 , 但却有相似性和趣味性 ,用比喻教具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 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4.观察思考在生活中
鼓励学生探索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例如:树叶为什么到秋季会变黄?你认为应该怎样贮藏粮食 ?(或水果)设计实验让蝉虫窒息死亡 , 由此设想杀死峨类害虫又不污染环境的措施。怎样保存肉类食品 ? 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角度探索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途径。
新课改下生物教师应把直观性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在教学过程之中,把自然引进课堂,把生活引进课堂,这样既符合中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状况和接受能力 , 也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个人的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
[1] 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3, 79-86.[2] 张行涛 , 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37-46.[3] 朱正威,赵占良.生物学.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05,122-145.[4] 刘恩山.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153-161.[5] 邹正 中学理科研究性学习指导.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4-20.
第三篇: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得胜学校初中部
赵林
六步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读生物教材,把握教材实质,抓好课前预习
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 难点,?如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这样呈现?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等等,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
二、精讲点拨、完善提升
我们习惯上认为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就越快、越好。事实上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学生成了被动的“哑巴”。在六步教学法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让学生自学。但是,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教师
讨论、答疑当好“参谋”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复习解惑
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义求得解决,这样才能进步。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这一过程就是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
四、重视布置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作业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好每一个实验的基础,加倍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新颖独特的实验设 计,鼓励学生探讨实验测定、观察和条件控制等的新方法,是提高学 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证。
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纠错能力
在学习生物之前准备好两个笔记本,一个“错题本”专记自己在练习、作业、考试中的错题,分析出错的原因,记下正确和好的解法。另一个“妙题集锦”对于一些好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记 下来,在考前看一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让每个孩子学会总结
这个过程,达、收集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还提高了自主总结的能力。
六步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只有 积极参与,才能让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最终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第四篇: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报告
如无法通过下载软件进行资源下载,请登录后在资源下载链接上右击,并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
从1986年9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应华东师范大学邀请来华讲学算起,我国的目标教学研究和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五年历程,范围遍及29个省、市、自治区,并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可以说,“目标教学法”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向本土化和创新的方向继续迈进。为此,2000年5月我们向学校申报并获准立项承担了“‘目标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的教改课题,2001年9月该课题又被宁德市教育学会确定为宁德市2001年教育科研认定课题。现将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
1.时代背景
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发展到多媒体阶段和国际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信息时代来临了。信息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使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乃至根本性的改变。面对“知识爆炸”的形势,如何高效地获取、整理、加工信息并进行创造和传播,如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适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对学习者需求的不断提高,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和创造,以开辟新的道路。
2.教育形势
(1)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的挑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战线全面学习推广凯洛夫的教育学,以他的综合课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模式(“讲解—接受”)长期以来成了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总量急剧增长,对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在批判传统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常规。这为目标教学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2)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挑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界掀起一次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热潮。
(3)由非义务教育向义务教育转变、沿海发达地区努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就成了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中心。
目标教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以学习和借鉴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为契机应运而生的。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是对目标教学认识的深化,是进一步“校本化”,同样基于上述大的教育形势。
3.政策依据
1985年8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政治课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1994年8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12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改进教学方法是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联系国内外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在此基础上,2001年教育部推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上述中央的政策与精神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发展。
1999年8月,我校提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课题,为我们开展“‘目标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班级授课制)为前提,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形成性评价(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掌握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目标教学法就是建立在这一理论与模式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法。
2.认知心理学理论。认知学派(建构主义者)对学习有以下几点共识。(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另一方面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所以学习并不单单是信息的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3)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4)强调学习的情境性。传统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与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或新行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寻求新的心理学理论的支持。
3.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目标教学法”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只有遵循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才能使这一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确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分三个年级,以框题(或课时)为基本单元,以知识目标为主,涵盖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觉悟目标三个方面。(2)初步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
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确立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教学的一般模式、基本原则等。
2.本课题的研究以校本研究为主要策略,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目标教学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在教学中能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这已被专家和广大教师的教育改革实践和理论所证明。我们所做的是把这一探索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来,并针对学校的实际进行校本化。这一教改思路决定了要以行动研究为主,具有比较强的“实用主义”色彩和校本化特性。也由于本人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无法胜任严格意义上的教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因此,我们选择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考虑到上述思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并不严格按照“掌握学习”的有关理论,也不照搬各地总结的目标教学的做法和经验,而是注重对目标教学理论精髓的把握,从而在实践中融进了自己的理解和创造。
此外,我们还采用了文献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与体会
1.“目标教学法”教改的过程和阶段。本课题研究原计划历时四年左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5月至7月),思想上准备,学习必要理论知识,确定选题;第二阶段(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初步完成课题研究内容的(1)、(2)项,即确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第三阶段(2002年8月至2003年底),完成课题研究内容的(3)项,即形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教学的一般模式,并对(1)、(2)项内容在扩大实验对象的基础上,加以修正;第四阶段(2004年),全面总结。
鉴于本人教学工作的变动和该课题被确立为2001年宁德市教育科研认定课题(要求2002年10月结题)等实际情况,我们对计划略作了调整。两年来(2000年5月至今),我们的教改过程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5月至7月),确立选题;
第二阶段(2000年7月2001年7月),在学习各地目标教学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在所任教的高三(1)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这一阶段更多的是模仿、嫁接别人的做法,基本形成了高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了全年的教改教案。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得到学生认可,并在当年高考中该学科(文科综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三阶段(2001年8月到2002年5月),在上一阶段模仿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创新过程。实验班级达到6个,学生的反映仍然较好。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并引发了我的思考和反省,最终导致我的教学改革的重心发生转移。我们发现,虽然教学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但原有的目标教学侧重于教法研究和实践,而对学生的学法重视不够;因此,师生在教与学的方法上的沟通显得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相较之下,学生的学法更加重要,更具根本意义。因而,在目标教学的模式下,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成了我们优先关注的问题。
第四阶段(2002年5月到7月),意识到需要把目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到思想政治课教学
上来,为目标教学找到新的生长点,以迎接新的挑战。这以5月底参加“福建省中学骨干教师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程整合高级研修班”为标志。通过培训,我们意识到,目标教学不能无视教育技术和教育媒体的发展,不能不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新的跨越。
2.“目标教学法”教改的感想和体会
(1)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条。教改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学校超常规的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不改革,学校就没有后劲就没有希望;对教师而言,不改革,教学方法就难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变化从而受学生欢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就难以提高。
(2)要坚持学习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改实验。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教改亦如是。教改有两种,一种是前人所没有尝试过的原创性的;一种是在他人从事过并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探索的。无论是哪种,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否则就容易陷入经验的层次,甚至陷入误区,走进死胡同。
(3)要着眼于新的教学实践和时代特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发展教学理论。目标教学开展十五年来,经历了介绍引进、学习借鉴、发展创新、理论构建等阶段。如果只是照搬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的一套做法,目标教学就没有生命力,就不会深入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必须着眼于信息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必须从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探索适应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目标教学模式和做法,把目标教学校本化、学科化。
3.“目标教学法”教改的其它相关问题和未来走向。
(1)提倡“目标教学法”,并不是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法,必须同其他教学法一起灵活使用,不是只要“目标教学法”就可以了。
(2)“目标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一样,包括教法和学法。以往的教学实践比较强调教师的教法,少关注或忽视了学生的学法。其实,没有学生对学法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目标教学的成功。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努力让学生明白目标教学的要求,把目标教学模式下学习方式和方法的变革作为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对待的课题提出来。
(3)必须实现“目标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整合、实现目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目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和媒体的整合。
(4)现在人们已经超越了对“目标教学”的认识,提出了“目标教育”的思想,这的确为目标教学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但这一认识仍然偏重于“教”,而没有给“学”应有的考量。同时,必须超越对“目标学习”的认识,超越仅仅把“目标教学”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来看待,而应该把“目标教学”上升到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观念的更新上来。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1.理论研究成果
在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和各地目标教学的做法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研究。(1)教学法和目标教学法学习研究。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略论教学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目标教学法简介》、《略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对暑假补课期间教学反馈调查的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教学模式下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思考》、《方法与效率》等文章。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体系研究。初步形成了以框题或课时为基本单元、以知识目标为主的高
三、高二及高考总复习、会考总复习的目标体系。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检测体系研究。初步形成了以单元目标检测、期中期末目标检测为主的评价体系,包括高
一、高
二、高三的所有内容。
2.实践研究成果
(1)促进了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为推进教学改革,必须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教改知识,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更新和发展。在理论学习和改革实践中,教育民主化观念、人才多样化观念、教育平等观念、主体教育观念、目标教学观念、新的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内化为自己的素质,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最重要的是,通过教改,本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2001年高考中,所教班级的学生该科(文科综合)平均分达615.5分,比全市第二名高出25分;所带班级上本科二线的学生达43人、上省专线的学生达63人,创校始记录。在2001-2002学年高二政治教学中,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也都高于非实验班级,2002年高二政治会考优秀率高出非实验班级约10%。
(3)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教学理论相信绝大多数学生(95%以上)都能学好都能成才,面向全体学生,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从而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我国目标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志勇、徐明祥,《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
2.《目标教学实验的回顾和展望》,王文廷,《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第4期。
3.《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报告》,“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第五篇: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陶总)
一、弄清楚公立学校的教学和培训业的教学有何不同?
公立学校的教学是“满分教学法”,而培训业的教学是“目标教学法”。
满分教学法也叫“任务教学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考纲为标高、以教材为蓝本,毫无遗漏地传授给学生,教学大纲、考纲所要求教授的内容均为重点。
目标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最近知识发展区”制定出学生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分析和分解,找到学生的“增分点”,在 “增分点”上加以突破,完成学习目标。
二、切实真正贯彻“目标教学法”是关键
1、寻找学生的“增分点”
“目标教学法”也叫“舍得教学法”。老师要明白知识教学和训练的“舍”什么,“得”什么,分解学生目标,找到 “增分点”,教学内容围绕“增分点”进行。
2、突破学生的“增分点”
⑴“增分点”的突破重在“方法、技巧、规律、感悟”的传授
在知识的传授中注重“方法、技巧、规律”的传授,以及对该知识的感悟传授。⑵“过手训练”是关键
“增分点”的突破不是教师讲得好就能突破,必须现场、及时、反复的“过手训练”,才能真正突破“增分点”。⑶情感的注入是基础
教师备课不仅仅是“备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教师备课到底怎么做才是“备学生”呢? ①备形象
学生一旦接受你这个人,就会接受你的教学。②备情感
备学生以及家长的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沟通,让学生喜欢你,喜欢所学的科目。与家长交流,利用家长的力量实施教学的课外监督。
A、备课时有意识注意利用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灌输目标意识、危机意识、奋斗意识、提高意识、生存意识以及人生哲理。
B、备课时有意识准备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现实的语言组织教学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C、备课时有意识思考该次课完成后要与哪个或者哪几个学生交流,用什么样的态度交流,交流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交流,希望通过交流获得什么成果。
D、备课时有意识准备该次课完成后是否与学生家长交流,如要交流,交流什么内容,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交流,用什么样的方式交流,用什么样的态度交流,希望通过交流获得什么样的成果。
“备情感”需要注意的事项:
(A)热情
教师应对自己的工作应注入满腔热情,把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内心真正喜欢学生。
(B)尊重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人格、个性、行为。(C)沟通
教师和学生相处是否和谐,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
a、沟通目的: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危机意识、奋斗意识、提高意识和
生存意识;b、沟通情感: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思想、行为、个性,降低教师的身份,与学
生成为知心朋友;c、沟通方法:让学生获得生存的方法、共处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培养
学生在你的教育教学主导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品质;(D)关注
我们老师在课堂内外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一定要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身心、知识的学习等;(E)激励
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潜在的优秀品质,从而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状态。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务必做到: a、勤于学 b、善于思: 反思得失,思考教学中的速度(效率)、深度(知识目标的达成)、温度(情感);思考技巧和方法
c、敏于事: 教学中要注意一纲聚本,回归教材
d、得于法:规避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教学。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a、吃得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为了学生的未来,力争把自己的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学生。
b、受得气:老师要端正心态,以理解的方式迎接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
c、会夸张: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夸大学生的优点,以激励的方式大张旗鼓地表扬。
举例:
如高三全日制艺考生,我们首先要明白学生的最终目标是350-380分,我们开始分解:语文90-95分,数学60-65分,英语60-65分,理综(理、化、生)、文综(政史地)140-155分,然后告诉任课老师你要达成的分数,科任老师就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去找自己在高考中学生在哪些题型上完成多少分才可以达成目标,然后从题型上去找增分点,就会舍弃不论化多少时间也无法提分的教学内容和题型,而明白自己要达成目标的增分点,然后通过知识选择、过手训练、技巧和方法的传授去达成学生的目标。再如同步周末班教学,老师也要明白自己的教学目标,然后确定“舍”什么,“得”什么,如:某同学现在是57分的成绩,目标是80分,首先我们老师先明白我们要达成的目标,然后分解目标,细化到每个题型,找到能让学生达成80分的增分点,然后在知识讲授上确定“舍”什么,“得”什么,再加上技巧和方法的传授,以及不断的过手训练,就可以达成80分,教学不要急于求成,要明白:成功是成功之母,先让孩子和家长看到成功,然后才会有信心继续走下去,否则满堂灌,只能把学生灌成“厌学者”,一般老师的整个教学时间要有三个“三分之一”的理念,第一个“三分之一”是选择传授的知识和知识传授,第二个“三分之一”是大量的过手训练,只有过了手的知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不易忘记,不是老师讲的好就学的好,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和学生良好的沟通,在课堂中,老师要学会和孩子谈时事,谈时尚,谈感情,谈生活,谈未来,谈现实,谈规划,谈成功,谈人生等等,在这三个“三分之一”中:前两个是要求我们老师成为一个实效性很强的“战斗员”,后一个“三分之一”是要求我们老师能成为“政委”,国民党为什么会败给共产党,关键在于共产党有个一职位叫“政委”,政委的职能是什么,是做思想工作,是给战士打“鸡血”的人,如果只有“战斗员”,战士 2 没有士气,再好的战略战术都不可能成功打败敌人,如果只有“政委”,战士没有好的作战略战术,也不可能胜利,“战斗员”和“政委”要紧密配合,才可能战无不胜,所以,我们老师不仅仅是“战斗员”,还必须是“政委”,这样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师”。
三、了解需要
除了了解学生对情感的需要,还有了解:
⑴学生应付考试在知识、技能的需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⑵考试出题者的出题方向和可能设置的陷阱。⑶阅卷者对考生的给分要求。
如高考英语写作,由于学生的基础很弱,老师如果简单用要求的方式让学生写,几乎没有可能让学生能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老师首先没了解学生要完成写作需要具备的能力,没有去化繁为简,其次没有了解出题者对学生写作设置了什么陷进,再次就是没分析阅卷者对参加考试的学生的给分要求。我的一般做法是:①首先弄明白学生要完成写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可参加高考的学生考纲要求的词汇量是3000多个,可学生目前由于基础薄弱,词汇量可能不足300个,而且时间很短,如果要他们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3000个词汇量,几乎没可能,我就将最近10年的高考写作范文的词汇罗列出来,发现只有900多个,我如果让学生强行通过滚动式记忆(就是将900多个词汇分解到每一天记多少个,如果每天记忆10个,那么我在第一次坚持词汇记忆时,一定要求这个10个词必须记得住、写得起,然后第二次检查第二个10个词汇时,我先检查第一次10个词汇中学生可能忘记的词汇再检查第二次的10个,依次类推,我如果在第30次检查第30个10个需要记忆的单词前,我先梳理第一次到第29次的词汇中,学生可能遗忘的词汇进行检查,然后再检查第30次的10个词汇。这就是滚动式记忆法)让学生必须记得住、写得起。但我发现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超过我所罗列的900个词汇,怎么办?我就教给学生“词汇替代法”,就是学生在写作中出现写不起的单词不能使用汉字和拼音,但可以使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替代,如:小学“primary school”,实在写不起,可以用“small school”等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替代,这样词汇问题就解决了。②高考写作有了单词就能写出文章?不,还需要语法,而针对基础弱的学生,语法那么多,要弄懂,几乎没可能,怎么办?我通过对高考写作的分析,其实高考写作语法主要只设计“句子结构中简单句的构成”,“时态中只涉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这些语法是最简单的语法,我发现两个星期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如。③解决了词汇,解决了语法,学生就能写出文章了?即使写出来,要点也不一定全面,也不能获得期望的分数,怎么办?我发现高考写作莫过于两类,一类是看图说话,第二类是材料作文,其实这类文章的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就开始在训练,我就训练学生先在草稿纸上用汉语先写出来,然后用简单句,用已掌握的词汇和解决词汇的方法及语法逐句翻译到试卷上。这样可以保证成绩再弱的学生,坚持这种方法的训练,35分的写作,一般考生最低可能获得17分左右。
所以,不管什么学科,不管什么题型,我们老师只要能做到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能化繁为简,能解析出出题者设置的陷进,能明白阅卷者的要求,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大幅增分的可能。
四、教学语言的运用
1、激情:打动学生,控制学生的思维。
2、幽默:利用幽默的语言阐释,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牢知识。
3、逻辑性强、流畅性好、一部到位:老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对所讲的每一个知识充分组织语言,切忌不准备直接在课堂中临时组织语言。
比如:讲解一个题①先弄清出题者的思路,即弄清出题者这样命题想考察学生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哪方面的能力,在该题中设置了什么样的陷阱。②思考要讲清出题者的思路分几步讲,第一步讲什么?第二步讲什么等等,考虑每一步所讲的内容和后一步所讲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③扩展延伸,老师在讲解时注意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扩展和延伸,甚至不仅对出题者的考察内容要加以一定的扩展延伸,还要从题干等内容中去找到学生的易错点、易考点加以讲析。④归纳、总结,每一个知识点讲完,或者每一个题讲完每一个片段讲完老师都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面”的概念,不然就会让学生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
4、商业化语言:让学生崇拜自己,在教学中用语言充分展示自己的亮点,让学生对老师你产生信任、对老师产生好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灵活运用见“假互动、假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将重要的、需要提醒的内容自己提问,然后自己回答,通过“假互动、假提问”,层层递进,增强教学的逻辑性、节奏感,牢牢控制住学生的思维。
比如:讲一个题,通过对提干的分析后,提问:好了,我们看一看这个题考察的是什么知识呢?不等学生回答,老师自己回答:这个题考察的是定语从句关系词的运用;然后紧接着提问:那么怎么才能准确地找出正确的关系词呢?不等学生回答,老师自己回答:要找出正确的关系词。
如果你能将以上内容认真贯穿于你的教学行为的始终,出神入化地运用上述技巧,你一定会成为培训业界顶尖的教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