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理论有哪些
1.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相关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对于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有何启示?
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理论。学与教的基本莅临从根本上决定着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教学设计理论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人机交互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窗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网络教学的模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讲授模式:不受传统课堂的人数和时空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缺乏在课堂让上面对老师的氛围,学习情景缺乏真实感。
自主学习模式:学习者利用网络的各种资源,主动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网络学习。完全以学生为主
讨论学习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室的引导和讨论支持系统的帮助下,学习者为柔眸意主题或中心内容,积极主动发表灌顶、互相争论来学习。
探究学习模式:利用已有的资源系统进行主动探索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协作学习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已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3.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一般流程是怎样的?
需求分析 教学设计
系统设计(结构设计
导航设计
交互设计与界面设计)脚本编写 资源制作 资源测试与发布
4.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㈠教育性
⒈科学的选题
2.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土坯难点,灵活教学形式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4.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㈡科学性
1.开发网络教育资源所选的素材要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
2.引用或这几的资源内同要符合科学逻辑,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
生的认知结构、3.表现形式正确可靠
4.操作准确无误、规范
5.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各种媒体信息的表达要一致
㈢技术性
1.使用的设备、器材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
2.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的操作过程要规范、科学
3.图片清晰,文件不能太大,程序结构简洁,控制可靠,试听同步
4.使用的开发软件性能稳定,运行良好
㈣艺术性
1.编选的网络教育资源的内容要体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真善美
2.网络教育资源的画面布局、结构安排符合审美要求
3.声音的运用要注意节奏和音调的优美,解说与北京音乐悦耳协调,声音
处理和画面造型相辅相成
4.塑造美观、鲜明、影音和谐、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人机交互界面
5.朱以教学对象自身的特点,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亮点
㈤规范性
5.针对某个网络教育资源,分析他体现了那些理论的指导作用,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第二篇:《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设计
《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设计
摘 要:《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课程系统,可以有效实现课程管理、资源管理、课程活动、用户管理,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程任务的系统化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教育软件;网络课程;管理;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7-0093-04
一、概述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是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1]相对于传统的教材,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交互性强、反馈及时以及共享性等特点。《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因此,其内容设计和结构规划既要全面反映课程内容,又要适合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特点,并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辅助平台。鉴于此,《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
(1)依托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优点构建多功能学习环境。与传统课程相比,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与共享性等优点。本网络课程系统提供了个人管理、资源下载、在线交流、课程项目、在线考试等多种功能特性,此系统的功能特性就是利用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优点构建网络课程。充分体现了网络课程的优点,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师生之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2)利用网络课程系统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目的。由于网络课程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等优点,因此网络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平台。本网络课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教材和学习资源。
(3)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课程相比,网络课程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网络课程系统中就包括了教学资源电子课件和课程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教材。
(4)学习评价设计(作业系统、在线测试、练习题)随时检测学习效果,实现自我评价,随时得到反馈。本网络课程系统包括了学习评价功能,主要有作业系统、在线测试和习题演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和自我检测的平台。
(5)实现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网络课程的交互,是网络课程的核心环节,能够给学生与教师提供及时、方便的沟通环境。本网络课程系统包括了在线答疑、常见问题、BBS等多种交互模块,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6)符合网络教学、学习规律和使用对象――学生的特征。网络课程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评价网络课程的好坏,最重要指标是该网络课程是否符合学生特征。本网络课程系统的开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二、《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原则
《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的开发在吸收上述网络课程优点的同时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性原则
网络课程是一个以提供学习资源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符合专业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充分发挥网络的优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专业知识及其拓展材料,争取做到学生的学习脱离于传统教室的讲授学习却又不脱离课程专业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2.导航明确性原则
由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复杂,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尽量为学生创造便捷的学习条件。那么设计清晰、明确、简洁的导航显得尤为重要,本系统在导航设计过程中将力求结构清晰、交互生动形象、逻辑结构合理、链接方便,从而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第一时间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内容。
3.交流互动性原则
网络课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能够体现强烈的人机交互、师生互动和生生交互等交流活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同时又不失为学生提供强大的交流平台,使学生随时可以获得所需的帮助。
4.操作性强原则
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网络课程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提供简单明了、方便快捷的操作,将重点内容放到显眼的位置,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学生再有其它过多的辅助操作步骤要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便捷顺畅的学习流程。
三、《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思路
考虑到网络课程的全面性与交互性,在系统设计时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尽量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在系统上完成。系统的全面性决定了网络课程对教学过程深入的程度,本系统主要分为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互动建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课后巩固以及教学评价都在系统上完成。系统的交互性决定了课程中师生互动的程度,本系统包含了教学答疑、常见问题、课程项目以及在线考试等功能,能及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教师也能通过互动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能获得更好的反馈信息。
在人员管理模块中,本系统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即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为了便于管理,该系统将教师设置为课程主讲教师和课程团队教师两个角色,其中课程主讲教师既是本门课程的教师,又具有课程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由于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很强,所以本系统将课程负责人设为管理员,由课程负责人来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课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设计者有系统的建构思想,对系统中各个环节、功能模块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考虑不同角色的需要,分析使用者的特征,这样才能设计和开发一套操作简单、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的网络课程。
1.整体框架及功能设计
本系统将整个网络课程划分为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互动建设四大功能模块,以及相应的后台管理模块。其结构如图1所示。
(1)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建设是本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包括课程大纲、课程内容、习题演练、在线考试、参考资料五个功能模块。课程大纲是描述本门课程的学习框架以及学习的总目标,其中包括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课程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相关资源等信息。习题演练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巩固知识点的平台。参考资料列出了本门课程中部分知识点的参考出处,学生可以查找这些参考资料,从而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在线考试是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之后,可以通过在线考试来检测和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考试这一环节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做出学习评价。
(2)课程团队建设
课程团队是教授此门课程的所有教师团队,它包括课程负责人、课程团队两个模块。课程负责人是本门课程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课程团队中的领导者。课程团队中展示了本门课程授课教师的相关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模块了解教师的一些相关信息。
(3)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对课程主体的补充,同时也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的平台。本模块包括课程项目、教学录像、电子课件、学生作品和资源下载五个模块。
a.课程项目是学生协作学习的展现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行分组;然后教师根据小组的特征给每一小组分配不同的项目。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要求,最后上传项目成果。
b.教学录像为学生提供课堂再现,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以便充分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
c.学生作品是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自己完成并上传的学习作品,是学生作品的展示平台,也是学生资源的共享平台。在学生作品模块中,提供了作品检索和作品统计功能,这样方便了学生检索作品。
d.资源下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网络学习资源,资源下载模块将资源按不同的分类进行显示,同时也提供了资源检索功能,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资源的检索。
(4)教学互动建设
教学互动是课程学习中的必要环节,教学互动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进行沟通互动。教学互动包括课程公告、教学答疑、常见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公告给学生提供最新的课程信息,提醒学生按时完成课程要求。教学答疑环节是教师与学生在线交流的平台,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在教学答疑中给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登录之后可以给相关问题做出解答。常见问题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把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5)后台管理模块
网站系统后台是管理员维护网站功能以及网站信息的平台。本系统是一个网络课程网站,为了达到系统的要求,本系统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包括系统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
a.管理员管理
管理员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拥有最高权限。本网络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很强,因此本系统的管理员是本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其主要功能的体现有:在课程内容上对一些大纲、资料等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维护;在课程团队上对一些课程的团队以及负责人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维护以及人员的审核;在课程资料项目的管理中首先是对本门课程进行立项、分配课程小组以及安排小组组长、给小组分配课程项目后对项目作品的审核等,还包括对项目、小组及小组成员进行修改、删除、审核等;在教学互动中,可以公布一些课程公告,对常见问题和教学答疑进行管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管理。
b.教师管理
为了使本系统信息能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系统为教师分配了较高的管理权限,除了用户设置管理里面的教师管理功能和系统安全管理功能外,教师管理还具有管理员管理的其他所有功能。
c.学生个人管理
学生可以在系统中完成相应的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其主要功能包括:对个人信息、资料的修改上传,查看课程及分组情况,并能进行在线考试和对自己的成绩进行查询。
2.系统UML建模
数据建模语言是从项目工程中引入的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正在开发的平台,理清设计思路,并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系统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本系统采用基于UML模型建模语言,UML模型包括用例图、时序图和活动图等。
(1)用例图
用例图是用于描述用户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它表示系统能够给用户提供的操作。在绘制用例图时首先要确定参与者,也就是使用此系统的人或事物,通常包括三大类:使用者、管理者和应用程序接口,在本系统中包括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其次是要明确系统用例,也就是系统给操作者提供什么样的使用操作。学生用例图如图2所示。
(2)时序图
时序图是指按时间的顺序描述系统各个元素之间的交互顺序,网络课程的时序图主要有:①管理员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的时序图;②课程内容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时序图;③课程公告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时序图;④教师和管理员对课程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时序图;⑤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以及查看的时序图等等。以上时序图的设计方法大致相同,本文以管理员对课程大纲的添加、修改、删除为例说明网络课程系统设计中时序图的创建过程。如图3所示为管理员添加课程大纲时序图,管理员首先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后台,进入后单击添加课程大纲菜单,输入添加课程大纲信息,然后点击添加将输入的课程大纲信息提交给数据库模块进行添加处理,最后平台会弹出添加成功提示信息,这样一个添加课程大纲的时序图就完成了。
(3)活动图
活动图是用来描述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当系统中的操作步骤比较多时,活动图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各个步骤的先后顺序,使用者只要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结果,学生子系统的活动如图4所示。
3.技术的应用
本系统采用ASP技术作为开发工具,使用SQL作为数据库,运用VBScript、JavaScript脚本实现语言,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设计。本系统是以课程为中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和教师登录之后,就可以对系统进行相关操作。以下以课程项目实现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说明。课程项目模块主要是针对课程小组活动设计的。当某个班需要进行分组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在后台将班级按照随机或者指定的方式进行分组。如果是随机分组,教师只需要将每组最多和最少人数输入系统,系统将会自动完成分组;如果是指定分组方式,教师可以按照课程项目需要分组,并且可以指定每组人数、负责人和设定每组的活动项目名称和内容。另外,该模块还具有对选修相同课程的学生之间进行班级间的自由成组功能,他们可以依据个人喜好和需要自由成组,只要双方课程中的某一个教师审核通过即可。在课程项目中,小组成员自动组成讨论小组,可以发表言论,建立小组成果展示区等。
五、小结
本系统的设计充分考虑《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课程要求,实现了《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还将协作学习模式融入到本课程当中。系统中的课程项目以及在线考试是本系统特设功能模块,课程项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小组协作学习的平台,在线考试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平台,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平台。本系统在某高校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的《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中使用了5年,获得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本系统虽然给教师以及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但是在评价方式上没有充分考虑到评价的多样性与全面性,虽然有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以及在线测试评价,但是它们之间联系不够充分,无法形成一个总体性的评价。下一步工作将是完善系统的评价功能,使教师能够充分而又方便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增加教学互动方式,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交流方式更为多样。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2]王志军.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3]新艺科技.DreamweaverCS3超酷网页设计CSS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4]李文光,吴紫佩.“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整体规划设计与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4(4):57-60.[5]方美玉.基于ASP的网络课程的开发架构与实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50-55.[6]纪永毅,黄建军.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4(5):51-53.[7]李仕梅,龚盛昭.基于Web 技术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维护[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9-11.[8]施庆平.网络课程开发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26):103-105.[9]张红艳.基于分层目标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4),95-98.[10]王国华,俞树煜,李亮,梁胜男.基于微型学习理念的网络课程微型化设计与实现──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4(4):89-94.[11]武燕平,金玉.基于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动态交互学习模式研究――以《VB程序设计》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20-22.(编辑:王天鹏)
第三篇: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
侯建军
(《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第12期)
【摘 要】网络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投入,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发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这些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通过先进的通讯技术迅速流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充分共享。在共享与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修改和完善,起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作用,产生更大的价值。将网络教育资源在共享过程中获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又投入到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可建立起自身的投入产出机制和教育效益的经济观念,形成投入——建设——共享——增值的良性循环,促进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资源共享
引言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繁荣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资源在全球乃至局部地区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模式的高等教育发展很难迅速缩小这种差别。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教育可以使教育资源不受时空限制地迅速流通,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已成为教育全球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等学校有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如何将这种优势转化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教育资源?如何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行业的实践教学资源结合?这是普通高校开展网络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教育资源的网络化需要大量的设备、技术和资金的投入,促使高校走出校园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网络课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便捷条件,资源共享是降低开发成本、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由此带来的全球教育融合将促进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网络资源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各种信息资源组成充分共享的资源集成,其中与教育相关的资源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的连通,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施教、学习、管理和服务的途径,从而打破教育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大推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
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对有关教育类信息的基本元素,包括数字、词汇、声音和图像等进行采集、编码、数字化、存贮、分类、传输、检索等,使这些基本元素或称素材彼此之间建立一种关联。教育知识资源的建设,则是对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加工和提炼,是将众多的教育信息资源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系统结论的过程。换句话说,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知识资源的“子集”,人们通过获取和吸收信息,并寻找信息间的内在关系来构建知识。知识与知识、信息、资料等的碰撞火花,将会产生智能,智能是创新的灵魂。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才能够更有效地将资料、信息等转化为新的知识。普通高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丰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就必须摆脱长期积累的课堂教学的思维定式,避免简单的课堂搬家,或者将教材简单地搬上网。对于学习者来说,利用互联网等多种知识的载体获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需要受到教师的关注,需要师生交流,需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应充分考虑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融会贯通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并且要注重加强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行业实践教学资源的融合与互补,使网络教育资源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适应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网络教育使以前封闭的院校教学成为开放的、社会化的教学,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优秀教师的授课内容被编制成课件放在网上,学生根据需要,可随时调出、反复学习,聆听名师教诲不再是奢望。校园的围墙被打破,使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需要资金、技术和内容的统一。高校的教师提供教学内容,由国家投资和提供技术服务制作成课件,是政府解决我国远程教育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5月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目前已建设了300多门网络课程。同时,政府还鼓励院校开发自己的网络教育课程,发挥各校的特色。学校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素材、信息和知识资源搬上网。这种由国家、学校和教师建设的网络教育资源,在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正在显示出优越性和实用性。
二、网络教育资源共享
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越来越走向社会化、全球化。网络教育不仅使一所高校内的教学资源得以深入的挖掘,而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在校学生可跨校选课,校外的网络教育学
生的学分可以得到承认和转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高等院校是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种形式的网络教育,都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
目前,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大多处于孤立分散状态,而且标准不统一,能够用来交流与共享的少。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统一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按照国际通用的TCP/IP协议和有关技术标准,以Internet为主要传输和交流的媒体,同时考虑与电视、数字电话等其它传输媒体的兼容性,这样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共享有三个方面:一是自身共享。信息资源的基本元素或称素材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人们在投入精力构建素材的同时,也是这些素材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即这些资源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使用中不断地丰富、修改、完善和再使用。二是与他人的共享,即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包括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互动。三是全球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任何人的知识获取和增长都是在交流、互动和共享的过程中实现的。例如,人们把自己掌握的个性化的知识传播出去,他仍然拥有这种知识,甚至通过传播、交流和互动,原有的个性化知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三、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中的几个问题
1.个性与共性问题
世界是多民族的融合体。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的发展强调了民族的个性文化,即不同民族文化相互独立的价值。但是,一个民族要融入世界,就必须寻找共性,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交通和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促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民族个性文化在更便捷的环境下快速地交流和互动,不断产生碰撞、冲突和融合。正确处理民族个性文化与共性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才能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保持民族个性文化的发展,进而使得民族文化进一步发展和升华。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要注意突出个性、激发潜能、突出特色,展示教育机构、民族、国家的优秀文化;共享中要寻找共性,吸收外来优秀教育资源,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产业化问题
高等教育具有社会公益性和产业性特征。首先,高等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作为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本建设,高等教育具有从社会长远利益出发追求社会最大价值的功能。但是,如果只强调其公益性特征,将会导致教育的投入和运行是非生产性消费,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因此,高等教育仅仅具有培养人才和新知识产生的源泉的功能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其转化知识的作用,即把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才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投入,包括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则是资源的交流、互动、完善和增值的过程。知识资源与自然资源不同,知识资源具有共享性和增值性的优势,知识在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产生更大的价值。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增值作用远远大于传统资本。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地搜索和查找,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例如,依靠知识增值作用而迅速成长起来的知识型企业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动了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因此,在网络教育的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公益性和产业性,两者兼顾,使网络教育资源在共享中得到发展和增值,将获取的经济效益又投入到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建立起自身的投入产出机制和教育效益的经济观念,形成投入——建设——共享——增值的良性循环。
网络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的变化和降低教育费用的需要,由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网络教育成为当今的潮流。网络教育在教育方法、教学环节、教学的组织、知识的讲授及图书资料的占有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高校;而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经营理念上又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网络教育中,高校与公司企业紧密结合起来,高校负责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务的管理,公司企业出资金、技术,两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教育经费来自政府,一方面,政府官员任职的短期特征与教育效应的长期规律势必发生矛盾;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实行直接受益者不负担任何教育经费的政策,结果造成国家的负担越来越重,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发展要求投入的经费越来越多。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鼓励国内外企业和民间资金介入高等教育。尤其是我国的网络教育,启动资金的短缺制约着高技术、高质量、高水平远程教育方案的实施。多渠道的投资与融资政策,是推动我国远程教育“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应鼓励高校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包括技术、资金和市场运作等,鼓励支持国内高校与国外高质量大学和IT类跨国公司在境内和境外联合办学,构建新的产业结构。
结束语
网络教育通过技术连接时空上分离师生的交流方式,已成为全球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网络教育可以帮助中国缩小和世界的时空距离,给更多的人以更多的教育,这在全球向着信息时代转变的过程中是有意义的服务和目标。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网络教育可以缩短中国和世界在人的素质、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水平上的距离。网络教育在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层意义上,网络教育不仅促进了国家的发展,而且还会对这个国家的全球化的发展产生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他们的教育基础设施中凭借网络教育手段,应用进口课程可以使它们跳跃过某些发展阶段,即充分共享世界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使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取得更快的进步,最后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和政治体系中的更平等的伙伴。
[参考文献]
[1] 杨圣华.浅谈网络教育优势及其发挥[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
[2] 谭尚渭.远程课程的质量保证与效果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
[3] 郑仁星.开放远程教育成本效益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5)
[4] 肖军.网上教学资源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3,(5)
作者简介:侯建军,教授,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100871)。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教育_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园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080403020张文兰
【摘要】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和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显现。幼儿教育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幼儿教育阶段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很多,除了幼儿园内部及社区的教育资源外,还包括广泛的自然资源、历史名胜资源、民间艺术等各种园外教育资源等。本文就从以上几种园外教育资源,探讨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园外资源
一、问题提出
幼儿教育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1]但是笔者在幼儿园的见习中,认真观察有关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方面之后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利用的最多的是幼儿园园内、社区、节日文化的教育资源
2、自然资源、历史名胜资源、民间艺术资源已经有纳入到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中并做了不少实践与尝试,但在具体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普遍存在诸如开发与利用园外资源流于形式,资源开发不够全面与比较零散,缺乏科学的整合模式等问题。本文就针对如何有效地把以上几种源整合到现有的幼儿园课程资源之中,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做一探讨。
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老师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很少将幼儿带出幼儿园的大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中、体验自然、亲近自然。因此,幼儿很难在大自然中获得有意的生活经验。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要扩大儿童眼界,丰富儿童,要指导儿童向大自然、大社会取教在这广阔里,有着内容极其丰富、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的活,这对于儿童认识自然、了社会具有无法替代的用。”[2] 可见,大自然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我国的幼儿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 俄国著名教育家卡普捷列夫曾提出:“儿童需要亲眼观看太阳的起落和月亮,一句话,必须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现象融合在一起。”[3] 确实,大自然为儿童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环境,是他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源泉。
(一)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体验自然、亲近自然并融人自然
1、从根据季节的变化充分挖掘这一自然资源。
如在泉州,春天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观赏森林公园五彩缤纷的桃花、泉州的市花“刺桐花”等等有代表性的花卉或只植物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的黯然生机。夏天,可以带孩子们到东湖公园、或是西湖观赏亭亭玉立的荷花或是在绿荫地下畅想、讲故事、听故事。同时泉州也是一个沿海城市,教师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到海边、筑沙堡、玩泥巴、捡贝壳石子、看海浪渔船。秋天,天高云淡,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色彩最丰富的时候,看漫天飞舞的各色树叶,听一地金黄的落叶踩在脚下的沙沙声,还可以带孩子们到果园参观,到田间秋收,感受秋天的沉甸甸、喜洋洋。冬天,雪花翩翩飞舞,大地银装素裹,可以让孩子们到户外堆雪人、打雪仗。体验下雪的快乐。
2、利用自然中的天然材料
自然界中的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可以成为激发儿童创作灵感的有用材料,一片叶子,一根树枝,一把细沙,一颗石子,是儿认识、探索世界的凭借,也是他们进行操作和创造的绝材料。不同的天然材料具有不同属性、质感,以及不同肌理效果。能给儿童带来不同启示。我们可以和孩子一收集周围环境
中的天然材料:石头、树叶、贝壳、蔬菜瓜果„„让孩子动手动脑进行操作、创造。如,秋天的树叶,在语言活动中,是儿童发挥想象力创故事、儿歌的素材。在科学活动中,树叶可以用来排序分类、比较。各种各样的树叶,在美工活动中可以作为种图案的创作材料,制作出形象生动的图案。同样,石头种子、贝壳等都是孩子们探索、创作活动的材料。儿童操作天然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同物质的特性,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
(二)在自然角和种植区中创设富有自然气息教育环境
首先,在幼儿园中种植各种植物,供幼儿观察、认识、游戏。这些植物应该是发芽周期短、生长迅速、变化显著的花卉、树木,这样有利于儿童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其次,开辟种植园,让儿童参加种植蔬菜、瓜果,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此外,还应在幼儿园饲养一些小动物,如小蝌蚪、小金鱼、乌龟,供幼儿观察、探究。
三、历史名胜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幼儿园的见习中,幼儿园因为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对历史名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不是很多,而这些历史名胜生动形象,是幼儿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的丰富资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讲过:“幼稚园的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儿童的环境不外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4]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物的现象。社会的环境就人、家庭、集社、市廛 等类的交往。”历史名胜多历史、自然、人文、社交等综合特点,充分利用史名胜的这一综合特点对于幼儿的德育、智力、育、体育的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结合当地特有的历史名胜来开发教育资源
如,泉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因而泉州拥有丰富的历史名胜资源。如,开元寺、关帝庙、天后宫、东西塔、闽台缘博物馆、郑和下西洋的雕塑等等都是历史文物建筑。还有泉州著名的山川如,清源山、大坪山等都是幼儿园很好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首先他具有节约教育成本的功能。其次有实物展示的功能和美学教育的功能。最后有文明社交教育和锻炼幼儿体能技术的功能[]。因而幼儿的德育、智力、育、体育的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知道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直接体验的。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体验这些历史名胜建筑,老师可以静心策划一些历史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也可以作为孩子们的导游,向孩子们进行介绍文物建筑、名人的故事。这样孩子不仅有情感上的体验、还有知识上的收获。
(二)利用历史名胜资源进行幼儿教育是需要的问题
组织幼儿去历史名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虽然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事,但也是一项非常细致、复杂的工作。一是由于历史名胜大多是旅游胜地,风光虽好但地形复杂,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危险;二是历史名胜游客众多,人员成份复杂,组织不好容易发生幼儿走失情况;三是历史名胜大多是文物保护重地和自然保护区,儿年龄小,控能力差,管不好容易发生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在自然园林中游玩时,生摘花、折草的现象。为此,组幼儿去历史名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实践教学前老师要对每次幼儿行走的路线进行精心的设计。确定出每个教学重点区域和重点引导幼儿实践科目的内容、时间和目标。尽可能得做到“幼儿在无意中学”,“我在有意中教”。
2、每次实践教学时最好有保健医生与同行。带游玩,证幼儿的安全。
3、在游人较多的地方组织幼儿活动时,尽能地组织幼儿手拉手排成路纵队行走,以防止幼儿走失。
4、每次实践教学前都要事先找好厕所的位置,幼儿需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一名老师引导、跟随。不能让幼儿乱拉乱尿,又不能让幼儿在解手时发意外。
5、要注意利用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公共道德意识。教育幼
四、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民间美术等。民间艺术能培养幼儿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能带给他们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5] 因而民间艺术资源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有很多幼儿园已经意识到民间艺术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开展了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努力创设民间艺术教育的环境,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充分挖掘、精心创设与民间艺术教育相适应的环境资源。例如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中,试图探索如何使幼儿对戏剧、工艺、腰鼓、木偶剪纸、染纸、中国结、泥塑、蜡染、舞蹈等多种民间艺术。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培养审美能力为核心,促进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民间艺术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感知美、想象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主要包括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透彻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感知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开发各种有价值的民间艺术资源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发展?
(一)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
优美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可以通过参观古迹或民间艺术作品展览,如民间剪纸、风筝、民族绣品、各地面塑、民间布玩具展览等容易吸引幼儿兴趣的活动,让幼儿对民间艺术有直观的感受,让幼儿感知民间艺术的存在形式,让民间艺术的客观历史、造型和色彩直观地展现给幼儿,使得幼儿产生对民间艺术初步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民间艺术的感觉和情感。
(二)充分挖掘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其实要充分的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如,泉州本地有名的“南音”,惠安的“惠安女文化”、“石雕、影调”,德化的“陶瓷”,人们代代流传下来的各种戏剧如,梨园戏、高甲戏、皮影戏等等。例如,在利用戏剧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设计个主题活动,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开展,如,可以通过,角色的表演、绘画的创作,游戏、区域活动、歌唱表演等等。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民间艺术带来的乐趣。同时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敏锐的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获取对本土民间艺术的认识,从而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三)从幼儿的兴趣切入开展民间艺术教育。
教师在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兴趣倾向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民间艺术作品。这样有助于幼儿把感知经验系统化,有助于幼儿把从日常感知向真正的审美感知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其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总之,幼儿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关键是幼儿园要善于巧妙的利用各种资源,同时要对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资源吸纳进来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模式,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2.[2][3] 边霞.园外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田.幼儿教育,2004,(9):42.
[4] 王美云.历史名胜是幼儿教育生动形象的丰富资源[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5] 赵玉兰,张赤华,李芹.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的研究[J].前教育研究,2004,(1).
第五篇: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余胜泉、王耀武 ysq@elec.bnu.edu.cn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0875)
【摘 要】网 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 境。网络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在网络教学环境上实施的教学活动设计。本文从这设计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 模式。
【关键词】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设计、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学习资源设计、网络学习活动设计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离,使得 教学无法围绕教师为中心来展开,而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师不再是知识的 唯一源泉,最大的知识源泉是网络,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 法。学生的地位也应该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再被看作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 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网络学习环境不再是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而变为帮助学生探索、发现、学习用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应该围绕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 进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发展、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来展开。这些内容构成了支撑网络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石。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设计是教师在网上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把课程编 写成网页的形式并进行一系列的备课。在网络教学中,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设计 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学的前提与条件,二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棗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 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三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由于网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区别,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明 显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的课程设计也发生很大变化。
一、基本过程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此,我们假设教师已经深入了解了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而且本课程已有成型的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结构(否则论述将超出本文范围)。
图1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时,要遵循如下教学设计原则:(1)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2)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4)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
网络课程的具体开发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1)网络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2)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3)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4)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类相链接。(5)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下面对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作简要介绍。
二、确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网络课程的直依据,也是检查网络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网络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知识体系也有很大帮助。教学大纲举一般由以下几个部份构成:
说明:扼要介绍本学科的目的和任务,选材的主要依据,以及有教学与学习的原则性建议。
本文:列出按层次结构自治的知识点条目(一般是编章节目),知识点的简要说明,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教学活动及其所用时间说明。
实施要求:列出编写教材的参考书目,教学环境要求,教学仪器设备,辅助教学手段、说明等等。
教学大纲的编写应注意如下原则:科学性、思想性、主观联系实际、基础性、系统性等等。如果开发的课程已有教学大纲,应尽可能选用现有大纲,如果没有,要编写一个,编写的大纲要经过学科专家审查。
三、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实验手册,如果已有优秀教材,尽可能选用。教材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
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文字描述,教材是 教学内容选择结果的体现,教学内容选择时,要选择切合实际社会需求、反应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教材,对于那些已经过时的内容要坚决地删除;教材不是教学内 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的机组合,教材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要求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系统,使之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练习册是选定教学内容后,诊断与巩固教学内容的测验试题的集合,它是教材有重要组成部份。
实验、实验环境与实验手册:对于一些含有技能培养目标的课程来 说,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是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实践认证,技能知识的具体体现。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践性和可行性,实践性是指实验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具体 的操作步骤,达到预期结果;可行性是指设计的实验要求的条件不能太高,要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尤其要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实验手 册是对实验的说明,一般有实验目标、实验环境、预备知识、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思考与练习等几大部分。
四、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
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出一个教学单元的网络课件原型,通过原型设计,确定网络课件的总体风格、界面、导航风格、素材的规格以及脚本编写的内容。总体设计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形成网络课件设计总体 思路的过程,决定了后续开发的方方面面,网络课件设计过程所要遵循所有原则,都要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体现。原型实现后,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尤其是征 求最终用户(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征求的意见进行修订,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减少后续开发过程中修订的工作量。在进行总体设计时,应注意: 1.内容组织
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 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课件以知识点教学单元为单位。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文字说明、背景资料支持、配音阐述、重点过程动画表现以及小画面教师讲授录像播放相结合等。自测部分可根据具体的知识单元设置。
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有如下几个部份: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每一章)、参考的教学资源。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说明等。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
模块组织结构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课程结构应为动态层次结构,而且要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确保用户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跳转。2.内容表现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中文字体尽量用宋体和黑体,字号不宜太小和变化太多,背景颜色应与字体前景颜色协调,以便减少在屏幕上阅读的疲劳。
在画质上,应要求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影像播放流畅、具有真实感。图形图象应有足够的清晰度。色彩的选择应清晰、明快、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网页色调要与内容相适应,背景颜色应与前景颜色协调,各页间也不宜变化太大。
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布局。构图的基本要求是设计好屏幕的空间关系,使画面新颖简洁、主体突出,具有艺术感染力,使教学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面前。动画是课件的主要表现形式。动画的造型要合乎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喻和夸张要合理,动作应尽量逼真,动画要尽可能接近事实。
影像的目的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可信度。由于动态影像的信息量大,受网络带宽的限制,播放可能会出现停顿现象,这时应适当减小影像的播放窗口,要尽可能采用流媒体技术。
在声音质量上,应要求解说准确无误,通俗生动,流畅清晰;音响时机恰当,效果逼真,配乐紧扣主题,有利于激发感情,增强记忆。在声音的处理上要慎重考虑,要考虑网络带宽的制约,应与影像结合起来综合平衡。
在内容结构上:同一网页中不宜同时出现过多动态区域。网页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屏,在800*600屏 幕分辨率下不应横向滚屏。每门课程的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控制功能、操作方法符合常规习惯。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者对课程中的有关图片、资料、动画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也可选择背景音乐开或关,以及配音阐述的开或关。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 链接,以拓广学生知识面。3.内容导航
鉴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因此除了要求在信息结构上要合理设计外,对信息的导航策略要求也十分高,要求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否则,学生容易迷失方向。网络课程可以提供的导航方法有:
列出课程结构说明:建立目录索引表,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如下内容: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并指明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和位置;让学习者了解网络课程的信息结构,直接到达所需要的学习页面; 网络课程网站的文件结构:网站的文件结构要根据章节、通用网页、组件和媒体类型等适当地建立相应的子目录,单个子目录中文件数目不宜太多,以方便维护; 页面组织:网站的网页组织要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网页间的联系要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在网页中应有到课程起始页(Home)、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功能。对于描绘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也要提供查询和直接显示功能;
直接导航:对一些重要的导航点,如当前学习单元、当前学习目标、学习单元的结束、前进、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导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导航,只需用鼠标单击导航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之中;
浏览历史记录:记录学生在超媒体知识空间所经历的历史路径,学生可随时快速跳转到以前浏览过的页面。线索:记录学习者浏览路径,可让学习者沿路返回,也可预先设计浏览的路径,减少学习者的探路时间;
检索表单:提供对整个课程全文检索功能,让用户检索Web的信息,帮助学习者迅速寻找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帮助:对一些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用帮助页面的方式给出指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习者不致于迷航;
导航条:提供到顶级页面、上一级、下一级、同一级页面的导航; 演示控制:用于对动画、影像、声音的控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控制影像/声音的播放进度;
书签:记录学习者标记的学习重点,便于对重点学习内容的快速定位。它是Web浏览器必备的功能;
框架结构:对结构比较复杂的课件设计可采用这种方法。主框架可以是学习区,副框架则可用作动态导游图,以显示当前的学习进度,并可以点击导游图直接到达某个进度;
导航策略用于网络课件,实际上是教学策略的体现。这是一种避免学习者偏离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它是决定网络课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精心设计。
五、脚本编写
脚本是教学人员与技术开发人员沟通的桥梁,脚本编写要根 据计算机的特点,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及其安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相应的设计文本,网络课件的脚本 编写要充分考虑原型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内容表现、导航、教学设计等课件的总体风格。脚本描述了学生将要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细节。它在课件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它是设计阶段的总结,又是开发和实施阶段的依据。从其内容来看,它是网络课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而不是课本或教案的简单复制。1.脚本编写要求
人 员组成:因为脚本不仅包含了将要在计算机上显示的大量的教学信息,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计算机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与这样的环境的互动 中,促进学习的发生。这就要求脚本提供的教学信息以及这些教学信息的展示和交互过程应能较好地体现一定的学习理论,应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因此,参加 脚本编写的人员应包括学科专家、教学设计人员、教育软件设计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脚本编写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明确教学目的和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2)根据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内容应准确无误;(3)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CAI模式)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4)学习理论的应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注意学习理论的应用,以提高软件的教学效果。(5)应考虑计算机的输出和显示能力。(6)使用的格式应该规范。脚本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但必须规范,而且便于对脚本各项内容的表达,这些内容包括:
显示信息。指屏幕上将要显示的教学信息,反馈信息和操作信息。注释信息。说明显示信息呈现的时间、位置和条件以及连接要求。逻辑编号。显示信息常常是以屏幕为单位来表述的,为了说明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每一个显示单位应有一个逻辑编号,以便说明连接时使用。
媒体、交互信息和“热字”的表示。为了清楚地表示教学信息中使用的不同媒体(文字、声音、图形或图象等)、教学信息中的“热字”以及交互过程中呈现的各种信息,脚本中常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它们。
对于编写好的脚本,应组织编写人员和更多的教师对其进行审查,修改其错误,补充其不足,然后,让未来的使用者对脚本进行“试运行”,看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得到的脚本作为编程或写作的蓝本,会明显的提高开发课件的速度和质量。2.脚本类型
脚 本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文字脚本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描述每一个环节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规划教学软件中知识内容的组 织结构,帮助教学软件开发者将所要传授的知识清晰化,并对软件的总体框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文字脚本与文本教材有较大的区别,它除了要表达清楚知识内容之 外,还需要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策略、所采用的表现方式、教学软件的总体结构等。一般情况下,文字脚本包括以下内容:
(1)使用对象与使用方式的说明:阐明教学软件的教学对象,软件的教学功能与特点以及软件的适用范围与使用方式。(2)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描述:阐明教学软件的知识结构,以及组成知识结构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并详细介绍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3)网络课件的总体结构:根据教学大纲和总体教学目标,确定网络课件的总体体系结构,划分软件的基本组成模块,并确定各模块间的联结与导航关系。(4)知识单元的教学结构:表述一个知识单元的教学结构,它是文字脚本设计的主体,一般都由多个文字卡片组成,每个卡片一般都有序号、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类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的组织结构等。
文 字脚本可以说是对教学软件的总体构思的设计,它是学科教师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将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描述出来的一种形式,但它还是一种概要设计,还不 能作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直接依据,因为教学软的开发,还应考虑所呈现各种信息内容的位置、大小、显示特点(如颜色、闪烁、下划线、黑白翻转、箭头指 示、背景色、前景色等)、交互方式,还要考虑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编程方法和技巧,还需要编写制作脚本。
制 作脚本包含着学习者将要在计算机的屏幕看到的细节,例如,用各种媒体展示的教学信息;计算机提出的问题;计算机对学习者各种回答(正确的或错误的)的反 馈;在不同的情况下,学生应进行的正确操作,等等。制作脚本一般采用卡片式格式,在卡体部分将这些信息的内容及显示的位置描述出来,同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这些信息的类型。在卡体的注释部分,详细地说明卡体中各种信息显示的逻辑关系,即先显示什么内容,后显示什么内容;后来的内容显示时,先前的内容是否还保 留;操作信息的作用,等等。
六、素材准备
素材准备。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所需要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案例等,通过课件原型的设计和脚本的编写,可明确素材的规格、数量、种类和具体内容,便于进行批量制作,可大大降低开发的时间与成本。素材采集。通过扫描仪扫描图形,把准备好的音频和视频素材,通过声卡和视频采集卡,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文件。
素材整理。制作好素材后,要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素材进行属性标注,纳入到网络课程的素材库中,供学生学习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参考
七、课件开发
根据脚本提供的要求和建议,参考开发的软件原型,利用课件开发工具(Frontpage、Dreamwave、Flash、Shokewave、Mediatools、Visual J++等)集成课程内容,形成网络课件。
界面设计和制作。对屏幕上将要显示的信息的布局进行设计,包括主菜单、不同级别的操作按纽、教学信息的显示背景、翻页和清屏方式等。
编写文字材料。完成软件的制作以后,还要编写相应的文字材料,例如软件的内容适于何种程度的学生使用,软件的使用环境,使用的机型,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它配套使用的文字材料等。
八、教学环境设计
课 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实施网上教学的根本,但绝对不是网上课程内容设计的全部。在网上进行学习,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 注意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一个典型的网络教学系统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等。这些资源,都应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与使用,教学环境设计主要 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教师只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而无需关注具体的程序设 计,比如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常见问题、讨论论题等,所有内容直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界面中录入,或通过标准的TXT或RTF文件提供。自主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上课程设计与传统基于教科书的课程设计的基本区别之一。1.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
网 络教学有良好的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的对某一个论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课堂讨论的体验,但课堂讨论由于时间有限、参与人数 等讨论发言都很简要,一般都是几段话,这种时间有限的讨论往往浮于表面层次,感性成分居多而很难进行非常理性的思考,因为课堂讨论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 的思考,难以深入。而基于WEB的BBS(电 子布告牌)系统,它是以发表文章为基本的讨论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参与讨论的学习者可以对讨论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通过不同观点和立场的 碰撞与交流,学习者可以对一个复杂事物达到一个相对全面且深刻的理解。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驾御文字表达自己思 想的能力。异步讨论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某些复杂事物的认识深度以及自主思维的深度,但前提是被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讨论空间,也就是问题要有相 当的复杂性和歧义性,要能够诱发不同的观点,要能够诱发不同层次的思维。这样讨论才能有效地展开,才会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参与度。这就要求教 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有争鸣空间的问题,教师还应对这些问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考虑,准备一些 讨论发言文章,以便在讨论过程中诱导讨论展开的方向,促进讨论展开的深度与广度。2.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
对于网上学习,学习者必须进行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面对 面的解释和演绎,它要求学习者从听众变成索求者,进行深入的思考。但到了百思不得其解时,及时的答疑和帮助则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对课程内容理解得较 为深刻,他应该知道初学者容易遇到那些问题,学习过程中有那些常见的疑问,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将这些问题及其答案罗列出来,放在答疑系统中。这样,当学习者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从答疑系统中获得迅速的解答,消除学习过程的许多障碍,也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答疑的工作量,缩短学生获得解答的时间。在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中应注重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习者的有意识的选择性注意。因为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在使学习者对重要信息保持高度警觉和提高学习者心理上的参与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注意策略。在学习新材料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信息上,忽略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而且问题还能提供 一种“推敲”的功能,通过推敲使信息的含义更为明了,从而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问题的类型也影响到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 注意,若问题涉及材料的基本结构,学习者将注意材料的主要内容;若问题涉及材料的细节,则学习者注意材料中的细节。鉴于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习者的注意方面 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型。一般对学习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可通过前置问题的设 计,激发学习者的选择性注意,前置问题的设计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来达到;为了促使学习者回忆已学过的学习材料,强化记忆,可通过后置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目的。3.计划在线交谈话题
同步讨论类似于面对面讨论方式,学习者之间可以跨越地理 位置进行实时的交流,实时讨论比较适合用于激发碰撞新观念、新想法,教师进行实时答疑和辅导、实时答疑的活动等,也可以进行一些情感交流,教师在课程设计 时应注意设计一些实时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设计应具有情感交流的情形。讨论话题应能启发新思路、新观点,讨论话题应有一定的密集性,不能过 于分散。4.设计课程资源
教 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若没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支持,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不利于促进多面性思考,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个性化 需求,因此,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它有两个并列的主体,一是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二是极大丰富的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网络教学 资源的开放性与全球化为资源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最适宜的土壤。网络课程资源设计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1)教学资源要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参与度。
(2)要以良好结构的方式来组织课程资源,以便学生能快速的定位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
(3)课程资源应有丰富的消息量,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发现的空间。(4)课程资源应有丰富的表现形态,应具备良好的多样性。它应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
(5)课程资源内容应具有良好的多样性。不同资源应有不同的阐述角度以及不同的阐述观点,在内容的深度上也应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认知层次的学习者需求
(6)教学资源应有比较合理的“颗粒度”,资源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可重用性较强。
(7)课程资源应有一定的涵盖面,对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支持。5.设计测验试题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 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测评系统具有自动组卷、联机考试、自动(联机)阅卷、试题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它可以对网上教 学中的考试与作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测评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网络题库,它将试题按照经典测量理论进行严密的组织存储。它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设计一定量的测 验试题,并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方式对试题进行属性标记,最后纳入试题库中。设计试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所有学科的网络题库,都应遵循经典测量理论的指导,要严格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数学模型开发题库管理系统、组织试题;每一道试题都要按照经典测量理论来进行属性标记。
试题组织:试题的组织与编写必须以学科的知识点结构为依 据,建设题库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学科的知识点结构,在按学科知识点结构组织试题时,还需注意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例如语文、英语等学科,整个学科知识点 之间逻辑性不强,每一个教学单元都包括很多的知识点,而物理、数学等学科则不同,知识点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且一个知识点往往代表某章或某节的内容,不会被包函在其它章节之中。在组织试题时,尤其是在设计题库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并适应这种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
试题的分布结构:试题数量要足够多,在各指标属性区间内 均衡分布,核心属性有知识点、难度与认知分类,以这三个属性为核心,形成三维立体交叉网络,网络上的每个交叉结点上都有合理的试题量,在保证这个核心结构 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试题在题型和区分度上的合理分布,要处于基本的均衡状态。试题质量要求:试题内容要科学,不能有任何错误;无歧义性,表述简单明确;无关联性,试题之间不能有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试题参数标注要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要注意试题与课程相关,主要是针对课程的难点和疑点。在设计测试和作业试题时,常用的问题类型有是非题、选择题、填充题、配对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它们中有些问题类型侧重于材料的细节,如填充题、配对题等;有些侧重于材料的基本结构,如简答题、论述题等,以上这些问题类型较适宜于后置问题的设计。
九、教学活动设计 自 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即将实施的网络教学具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便可清晰的知道如何利用已设计好的网 络课件与网络教学环境。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与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网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 积极主动性,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自主学习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实践均有重要的训练作用。从学生的全面 发展和知识两个角度出发,网上教学活动活动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目标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知识学习与知识实践的统一。社会化功能: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例如团结、服从。通过网上课外活动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如用户注册、网络规则和礼仪是培养社会性的有效手段。以虚拟社区形式出现的网站能体现出更高的社会性。
个性化功能:个性作为心理学上的概念,即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品性等)的总和。网上课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它为学生个人提供获取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新途径,使学生的学习富于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化功能:创建一个有充分交互的多媒体资源和愉快的活动环境,提供各种支持网络工具使学生能容易地将信息转换为有用的知识。通过Web能获得课外“即时信息”,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跟上时代潮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实践化功能:实践性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特性。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条在于必须独立观察、分析,在实践活动中锻炼。网络能充分提供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实践功能。通过网络可建设虚拟的实验平台,合作或者个人进行充分安全的实践。
在规划各种形式的网络活动时,应综合按照这些目标进行设计并协调处理好这四种目标关系,否则网上教学活动很可能出现偏差,例如过分个性化则可能发生沉溺于网络,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效应。所以对参于基于Web的课外活动的成员资格应具有多重目标要求。
在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中,至少需要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协、协作学习、探索式解决问题等。教学活动的安排,根据课程内容确定。
自主学习活动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的深度参与到学习中来,它对复杂的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帮助。比如,学生在学习“建构主义”这个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对“建构主义”的认识深度与广度,实施过程如下:
(1)首先收集国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术文章,通过搜集文献学生可以知道国内论述“建构主义”较多的学者有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高文(华东师范大学)、张建伟(北京师范大学),他们三者论述的重点不一样,有差别,也有共同点,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学术观点。
(2)将所有文献放在网上,限定一个时间段,要求学生阅读这些文章。(3)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对那一个学者的学术观点更加欣赏)选择扮演的学者,如高氏或何氏。
(4)要求学生到网上学术演讲厅中以扮演的学者身份演讲辩论,在演讲过程中必须阐述他所扮演学者的观点。
(5)教师做主持人维持演讲规则与秩序,并适当给予学生帮助与提示。从 上面的一个小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若用普通的方法学习“建构主义”,学生看完几篇文章,做几个练习就完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心理加工都在表面层次,而在上 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看了文章内容后,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加工,消化文章所表达出的观点与思想,并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学者的观点,看完文章后在通过语言 来表达与仅仅看看文章的心理加工显然不是在一个层次。加大、加深学生的自主思维,这就是设计自主学习活动的精髓。教 师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还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学习活动实施起来比较长,知识传递的效率没有课堂授课高,它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本素质的培养,它应在 课程内容中占一定比例,但不能过多,否则,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另外,自主学习活动往往要求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做广泛的调研,它针对复杂的教学内容比较有 效,而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采用传统式的方式可能更加有效。因此教师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色。
十、运行维护与评价
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内容不同,它是开放的,因为支持它的网络教学环境是动态的,是开放的,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通过相应的管理系统的管理,本身就可以纳入到网络课程中并成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网络课程的设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参考文献
1.曹文君 朱东来,《基于Web的多媒体CAI课件开发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http://etc.elec.bnu.edu.cn/论著选摘/99年会论文/基于Web的多媒体CAI课件开发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htm
2.凌应标 吴向军,《基于 5.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http://etc.elec.bnu.edu.cn/lab/group/ysq/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修订).htm
6.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http://etc.elec.bnu.edu.cn/lab/group/ysq/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中国电化教育9804).htm
包括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答疑系统、课程学习讨论系统和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