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3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1、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言字词。

2、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的情节。

3、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

4、学习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2.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文章意蕴。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

1.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和结果。2.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教学方法: 探究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这则故事!(PPT展示:《刻舟求剑》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遽契:立刻用刀刻

(全班齐读)你知道出自这则故事的成语吗?(由学生回答相关成语——刻舟求剑)。大家思考“求”是什么意思?无独有偶,今天我们也要学到一则关于“寻物”的故事,不过他们寻找的是两尊“石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文学常识]: 纪昀[jǐ yún ],字晓岚,晚号石云,清代著名学者,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二、初读课文,明字音 1.明确字音:

河干(gān)圮(pǐ)于河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木杮(fèi)湮(yān)于沙上 啮(niè)据理臆(yì)断欤(yú)2.指生读 3.齐读

三、结合注解,细读课文,知文意

1、(1)首先利用书下注释,独立疏通课文翻译,遇到问题及时做标记,然后小组内讨论解决字词疑难。(2)指生分段疏通文意

(3)试试看,你能找到多少个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通假字? 一词多义:

之:闻之笑曰 沿河求之 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 其反激之力

至石之半 求之下流 求之地中 然则天下之事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古今异义:

干 古: 岸

古:经历

物理

古:事物的道理

是 古:这

古:停止

今:不潮湿

今:看

今:物理学

今:表判断动词

今:已经 词类活用: 棹:名词动用

通假字 “颠”通“癫”

(4)揣摩心情,分段朗读。

2、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出现了几类人?分别是谁?

4、他们认为从哪儿找石兽?理由是什么?(动画展示)

寺中僧: 河下游---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讲学家:原地沙中---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老河兵:河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用你自己的语言分析总结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寺中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理,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 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建议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 老河兵:能够根据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说出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

6、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正确的?

寺中僧:只考虑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没有考虑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石兽、泥沙和流水的关系。质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通过写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综合全面地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 [课文结构] 寺僧 ——求之下流,寻而无迹

河中石兽 讲学家——当求之于地中,众服为确论 实践出真知

老河兵——当求之于上流 果得其兽 [人物特点] 寺僧——凭经验,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脱离实际,空谈物理,代表的是“据理臆断”一类的人。

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问题,代表的是拥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一类人。[主题] 本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五、课堂练习:

发挥想象,为故事续写尾声。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课时练》相关练习

七、板书设计

一个故事 两尊石兽

求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

三类人 全面分析

八、课后反思

1.由于文中老河兵的话较难理解,因此,对这一部分我采用了动画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深入浅出。

2.由于文中通假字较少,因此没有刻意探究,采用散见在讲解中的方式。3.对于文章由事及理讲解较少,还需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加以改进。

第二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通过反复朗读文章,设计各种形式的读,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2、积累文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结合课前预习,整理归纳。

3、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品析,体会“实践出真知”这一道理。【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2、难点: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前预习

1、查字典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

2、朗读课文,能通顺流利地通读文章。

3、查看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完成预习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读名篇,品味文字的魅力,与古往今来的名家对话,不仅能汲取知识,还能增长我们的智慧。今天我们来一起嚼嚼古文的韵味,读读《河中石兽》。

二、读通

1、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慢下来 学生四人小组按上面两个要求自由朗读,将自己觉得最容易读错的字在小组内交流消化,教师再请2-3人全班交流(重点字:杮、转、干)。

再请2-3人朗读自己觉得读得最有把握,最有文言文味道的句子,教师适当点评。

教师布置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给文章分层,用朗读读出文章的结构层次。重点强调一事一议类型的分层。(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层,都予以肯定)

三、读懂

小组内整合预习单上的习题,教师全班交流讨论核对。并总结文言文应该如何梳理字词

四、读深

1、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旨在告诉学生要有整体意识。

2、对文中的三位人物的看法?

募金---惜财

求—换成找 行不行-更适合古文、用心

竟—失落

数小舟---有规模有气势

十余里无迹—寻找范围广 诚心,失望遗憾 求石兽于水中、下流---缺少分析 盲目

(毅力坚定 缺少深思熟虑,考虑不周,惜财)讲学家

笑—嘲笑、讥笑、坏笑

尔辈---你们,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缺少尊重

究---探究

.感觉只有讲学家能够探究事物的道理。

岂---反问

以为自己分析的很对(语调上扬)

颠---疯狂,病字框,用病态的癫狂来形容尔辈,加上反问句 更能看出讲学家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老河兵

笑---淡然 冷笑

凡—凡是

盖—原来是:对事物进行概括,胸有成竹

必、必:语气坚定,说明经过深思熟虑

啮:指咬,侵蚀,指逐渐被侵害,需要经过时间,对应前文的阅十余岁,老河兵说话用词很准确,根据实际情况说话做事。

3、讨论之后,总结讲学家和老河兵的性格特征(据理臆断-据实判断)

4、引出作者:纪昀 及介绍作品

第三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12)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2.遇事不可随意主观臆断,应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分析。

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师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1.本课涉及石头运动的原理图。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世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1.朗读课文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是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3.就课文不理解处提出质疑。

4.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在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第四层:由事到理,得出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1.讲学家对自己的判断持怎样的态度?从哪一个词语中可看出来?结果怎样?

讲学家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似乎胸有成竹,我们从“笑”可看出来。讲学家笑寺僧,包含了一种嘲讽和一种自信,写出了讲学家的自恃博学的心态。结果石兽却在老兵的指引下在上游找到了。

2.如何理解老河兵的“笑”?最终依据谁的推断找到了石兽?哪些语句可以表明? 老河兵的“笑”更多的是对讲学家自恃博学的一种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和胸有成竹。最终还是依据老河兵的推断找到了石兽。我们可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看出来。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说明老河兵的推断是正确的,是不是由此可以推断,凡重物坠入河里,就一定要到上游去找?如果不完全是,那么,在原地或在下游或在上游寻找,分别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不完全是的。重物坠入河里,要分几种情况:如果重物很重,流水又很慢,重物将不会被冲走,它就会慢慢地陷入泥沙中,在原地不动;如果河中泥沙很少,水的流速很快,那么重物将被冲走,带到下游;如文中所述情况,重物将在上游找到。所以,在原地或在下游或在上游寻找,与河水的流速、泥沙的多少有关系。

4.简要赏析“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

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主题。

第四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 教案

《河中石兽》教案

【教学目标】

一 阅读课文,分清层次,概括大意,找出层次间的关系,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

二.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

2、文章中相关语句在翻译上有一定难度,故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纪昀轶闻】

三、初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思考问题。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五、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僧 僧 人物 寻找的地点原地水中 顺流而下 原地沙下 求之于上流

结果 不可得 无迹 失败 讲学家 老河工

果得于数里

1、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2、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种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四种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

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七

课文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写法探究

1、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五、分析最后一层,概括文章的中心。

1、概括文章的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2、3、归纳本课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

事实真的如此吗?寻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究竟应在上游还是下游?不久前发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回事,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回事的情节几乎与纪昀所记一模一一样,即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

4、原来炸另一块石头时,这块石头的基础也被震坏,它丧失了屹立不动的根基,正如纪昀所说的水冲走石边沙的道理,在十多年的时间中,它逐渐地向上游翻滚了十多里路。它向上“游”时经过之处,留下了一道明显的沟,令人信服他说明,纪昀所记,确非虚言。这一有趣的自然现象,1980年4月当地的报纸作过详细的报道。这故事不仅教育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对从事水中打捞也有实际指导意义。

第五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14)

《河中石兽》教学案

光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彭芳

导入:由一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是如何在水中求得剑,引出本文水中求石兽的故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重点)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含义,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重点)

自学检测:

1.字词注音: 河干()门圮()船棹()曳()湮没()啮沙()坎穴()溯流()臆断()2.梳理重点字词的含义。

成果展示:

翻译语句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课文研读: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怎样寻找石兽的?试归纳总结。3.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课堂检测:

1.结合全文,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征。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感悟提升: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板书设计:

河中石兽

寺僧 顺流而下 无迹 讲学家 原地沙中 失败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启示:实践出真知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 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反复......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案 刘府初级中学徐正松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 教......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背诵课文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222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积累......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 2.能力目标: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故事情节。 2. 翻译第一二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