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精选]

时间:2019-05-12 16:5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精选]》。

第一篇:【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精选]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生 完成连接,理由是大气、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工业、农业属生产类型;全球局部区域属地理空间。

师 目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板 书: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人类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

1.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破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2.分析“全球自然资源的减少”这部分资料,探讨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减少的关系。提示:①从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角度来看待人口急剧增长的问题。②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角度来讨论人均资源拥有量。③从环境容量的角度来讨论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生(合作探究后,回答)问题1:(1)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对矿产资源的开采,②不当的灌溉,③建筑用地等。

(2)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等。

问题2: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导致居住空间减小;②人口增长致使人均资源减少;③人口增长加剧环境污染。

师 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 环境污染。课件展示:

教材图4-5,图4-6 师 读图和教材文字,同桌讨论如下问题: 1.什么是环境污染?

2.有哪些类型的环境污染?

3.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是如何产生的? 生根据课本文字回答。

师 指导学生读图,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该企业在哪些环节会产生污染物质,对当地环境又会产生哪些破坏性的影响?

课件展示: 教材图4-6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生 讨论后发言:该企业造纸生产流程中的分离、漂白、增蓝都对水有污染。

师(承转)回答得很好。以上同学们讨论了造纸厂对水体的污染,下面继续阅读P92活动,了解煤燃烧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课件展示:

教材图4-7,图4-8,并要求学生阅读材料 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是什么?污染的形式(烟尘、汽车尾气等)和程度(严重、一般、轻度)如何?

2.大气污染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请举例说明。你们认为应如何治理当地的大气污染。

生(讨论后,回答)

1.当地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污染的形式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程度一般。

2.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建筑物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酸雨等。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铅汽油;③汽车尾气达标排放;④做饭使用清洁能源等。

师 说明面临哪种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图表“全球物种数目分类”

类别 所有物种 濒危物种 哺乳类 4 629 1 096 鸟类 9 672 1 107 爬行类 6 900 253 两栖类 4 522 124 淡水鱼类 25 000 734 高等植物 270 000 25 971 总计 320 723 29 285

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内容,分析图片后回答)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课件展示:

图表“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栖息地的丧失 32% 60% 外来物种的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请学生阅读教材P89~P90“世界森林资源的危机”和“渡渡鸟的灭绝”两段材料,根据材料及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1)画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原因的对比柱状图。纵轴表示各种原因所占的百分比,横轴表示各种原因。

(2)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从渡渡鸟的灭绝,讨论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生(回答)小组发言,展示小组绘图。师 补充并展示正确的图表。

(承转)除以上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外,对土壤的污染也十分严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3,完成活动要求。

问题1:以简短的文字写出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问题2:讨论土壤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危害?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会产生什么后果?你认为应如何治理土壤污染?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问题1: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有: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污染。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土壤能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问题2:土壤污染可使农作物减产,农产品质量下降。

问题3:人们吃了有农药残留的食物将危及身体健康。治理土壤污染可采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净化灌溉水源、发展绿色环保农业等措施。

课堂小节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

板书设计

1.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的课题题目:环境问题调查及原因分析

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当地有哪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与探究的过程、方法:

(1)确定调查主题、方法,并列出调查提纲。(2)进行物质准备,列出注意事项。(3)开展实地调查,整理调查资料。(4)汇总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与探究的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二篇:《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

【课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年级科目】 高一年级地理科 【课型】 新课型

【授课时间】 第18周星期三第1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原因、后果、分布、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素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树立全球意识、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二)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探究法、构建知识结构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一学期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之所以要与环境协调发展,也是因为人类意识到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么什么是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讨论】环境问题是怎么出现的? 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两种过程: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生态破坏问题)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问题)

【过渡】由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可以把环境问题归类为两种类型: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类型: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讨论】大气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属于哪种环境类型?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又属于哪种环境类型? 【课件展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思考】什么是生物污染?

分析:指某种有害的外来生物侵入并造成原有生态的破坏。与化学污染不同,外来生物可以不断地增殖并扩散到新的地方,还能逐步适应新的环境并占据优势,从而危及本土物种。

【举例】水葫芦和巴西龟。【课件展示】:酸雨 分析:酸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跟云和水反应后形成的,酸雨可以分类为:硫酸型和硝酸型。

【讨论】我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哪一种?

分析:中国的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的,因为中国的燃料主要是煤炭,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反应形成亚硫酸,最后再形成硫酸,混合在雨水中形成酸雨。

【讨论】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出现在南方还是北方?

分析:主要是出现在南方,因为我国南方降水多,另一方面,南方多山区丘陵,地形上不利于空气扩散,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容易在这里聚集,从而容易形成酸雨。【思考】酸雨的危害以及解除措施是什么?

分析:危害是使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等,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等手段来减少酸雨的形成。【课件展示】: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 【讨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危害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是因为森林被大量砍伐。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等危害

【讨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思考】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以及危害

分析: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等化学物品所导致的,臭氧层被破坏会使紫外线增加。

【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臭氧层? 【课件展示】: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思考】水土流失在我国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

分析:在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在南方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因为坡度较缓,一旦这里植被被大量砍伐就更容易导致水土流失。【课件展示】】渡渡鸟 分析:生物多样性减少

【讨论】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跟栖息地的丧失,因此,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就应该禁止偷猎和保护生物的栖息地的。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由于本部分内容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各章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因此,建议同学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到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上来,实现能运用原来所学的知识,总结概念,归纳类型的学习目的。【探究】

1.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D)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 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

2.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A)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不需要国际协作 【作业设计】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过程

三、环境问题的类型:①环境污染问题

②态破坏问题

第三篇: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⑵使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⑶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⑷解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能力目标:

⑴掌握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⑵了解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口过快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关注人口过快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树立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2)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 境的关系。(3)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4)环境污染的种类。难点:

(1)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全球生态环境的关系。(2)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案,苏教版,生物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选取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制成图或表格。图具有一目了然的直观效果。

2.点明该节内容简介,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激起学生探究的意识: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量。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而且也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你又是如何看待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呢?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展示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复习种群的数量变化相关内容,以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图为例,讨论: 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2.为什么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表现出“J”型增长?

3.中国政府认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人口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人口增长过快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森林资源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开垦土地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水资源的关系、人口增长过快与能源或矿产的关系,等等。

教师: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长期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量。,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而且也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人们把人口激增称为“无声的爆炸”。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组织学生看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

人口增长及其特点

阅读课本P94-95相关内容,结合图“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形式举例”,进行分析、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中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方式,那么人口增长是接近哪一种增长方式呢?为什么?

【讲述】如果一种生物没有了天敌,而食物供应又比较充足,它就会过度繁殖,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数百年来,人口的增长就是这样的情景。〖问2〗将你置于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讲述】假如置身于图中,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

〖问3〗造成人群拥挤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讲述】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

〖问4〗你是否同意“人满为患,地球超载”的观点?

【讲述】实际情况是,地球上有些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达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而不能说整个地球因人口膨胀而超载了。这是因为从整体上看,全球总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尚未达到全球能够承载的总人口(对于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部门尚无一致的估算,已有的估算数字为75亿至500亿)。

〖问5〗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从1949年开始的,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讲述】1949年建立新中国之后,人民脱离了战乱,生活比较安定。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人口基数过大也是原因之一。

〖问6〗我们国家为什么非常重视人口问题,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呢? 【讲述】我们国家的现状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较少。

〖问7〗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能否用图解其中的相互关系? 【讲述】

〖问8〗我国是如何控制人口增长,与此同时还做了什么?

【讲述】实行计划生育和颁布了法律法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探究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阅读课本P97-99页,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相关问题。

〖问9〗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什么不同?

【讲述】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

〖问10〗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是否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讲述】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问11〗种群大小——随人口增长,土地资源能否增多? 【讲述】否。土地资源是有限的。

〖问12〗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亩产量变化与人口种群大小变化之间表现出什么关系时,才能维持人口的生存?[来源:Zxxk.Com] 【讲述】对粮食资源的影响:由于人口剧增,耕地相对减少。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为0.15公顷,大大低于1975年的0.31公顷,我国人均只有0.08公顷,形势非常严峻。人口增加,人均土地资源减少,只有在人口增长和粮食亩产量基本相符合的情况下,人才能够生存得长久。

〖问13〗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现阶段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讲述】人口剧增对生产能源和生活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现在已出现世界性的能源短缺,为了满足能源的需求,人类大力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核能等,尽管这样,人类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问14〗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如何?[来源:Zxxk.Com] 【讲述】人口剧增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人类无休止地开发矿藏、森林、淡水、海洋资源,使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问15〗有人说“人口增长只是部分直接污染了环境,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如何解决? 【讲述】不正确。

为了向土地索取粮食,人类向环境施用大量农药、化肥,这种无节制的使用,造成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在能源大量消耗的同时,生产的废水、废气、废渣也严重污染环境,滥开发资源会引起资源枯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恶果,加剧了环境污染。

由于人口增加而对粮食、能源和资源的需求,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破坏又直接危及人类的生活。要解决以上问题,主要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把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负载量以下,与环境和谐共存。

〖问16〗总结以上内容,请你绘制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图。【讲述】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之间的关系。〖问17〗简易绘制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流程图。【讲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问18〗我国现有13亿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30年人口总数可能达到16亿。全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今后耕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试说明如何协调我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讲述】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等。〖问19〗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讲述】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即由人口迁移引起的)。

〖问20〗人口增长的极限是相对于环境而言的,人口的增长与环境有必然的联系吗?

提示:人类属于生物圈中一员,其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活及无机环境稳定。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注意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师的合作者。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关系。在本节课的整体设计上课程设计逻辑性较强,且环环相扣,采用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主要表现在:课下自学探究调查;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开展讨论互助交流;培养了自信心和集体感;支离破碎的环境唤起学生的疼惜与良知;学生畅所欲言为环保献策;了解到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还将生物课堂延伸至课外,使更多的人受到环保教育,使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课后习题

1.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漠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①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3.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C.因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5.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不包括()A.大量使用化肥和有机农药

B.森林吸收CO2放出O2 C.生活垃圾、汽车排放尾气

D.工业排放的“三废” 6.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的含氧量减少

1.D 【解析】土地沙漠化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以及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植被破坏等。防治土地沙漠化就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等。土地沙漠化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2.D 【解析】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3.C 【解析】人口增长有符合种群增长的一面,但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加,但人类可以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等方面,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但我国人口数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降下来。

4.B 【解析】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5.B 【解析】森林吸收CO2放出O2对于缓解“温室效应”等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是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6.A 【解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CO2的增加所致。浮游植物死亡,会加剧温室效应,因为这些大量死亡的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大气中的CO2无法被它们吸收利用。同时,海洋表层的需氧微生物因分解死亡的浮游植物而急剧增加,有机质被分解,又释放出大量的CO2,同时还消耗大量的O2,从而使大气中CO2量增加,故A项符合题意。

板书

第1节

人类影响环境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及人口增长的定义 2.人口自然增长的前提 3.人口增长的特点 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 现状:人口多,增长快

前景: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 4.计划生育

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问题及其含义

2.环境污染及其类型

第四篇:第10课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教案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环境问题,知道其含义。

2、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3、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4、思考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表达学生对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活动准备: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情况、事例。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教学步骤:

一、引入主题(老师自由发挥)。

二、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认识什么是环境问题。

三、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对环境的认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四、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是由于我们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

五、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六、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七、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八、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九、小记者的调查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十、制定环保措施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十一、总结延伸

1、调查了解你所居住的城市社区或乡村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了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并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建议。

2、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

第五篇:湘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第一章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式、参与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学生思考回答。方案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

(1)、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该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镇?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提出一些其他的地理问题。然后让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可能有的同学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完整,教师不必解释,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了解。

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以此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上进心。

3、地理与风土人情

在教学中,教师可播放一段录象,也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并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

方案一: 让学生读课本第四页的两副图。提问:这分别是什么运动?(一副是足球比赛,另一副是西班牙斗牛)

它们分别在哪些地区最有名?(南美洲和西班牙)

学生读第五页的图,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提问:你对中国的哪些民族比较熟悉?他们有哪些传统的民族习惯?(学生可以随意举例,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方案二:过渡: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学生读第四页的两副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师生共同总结-----体育运动的地域性。

学生读“阿拉伯人的服饰”---服饰的地域性。

教师进一步启发: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

学生举例子……

教师把这一部分小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启发提问,引导、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地理问题,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拓宽知识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做到启而不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

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色,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布置作业:

课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与日常生活

二、地理与生产建设

三、地理与风土人情

下载【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