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永莉《浅谈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达州市开江县普安镇中心校
张永莉
[摘要]科学素养是指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对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科学的教育。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也要在教学中担负起责任来,为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助一臂之力,使学生从小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终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以达到推动科学技术和世界文明的和谐共进。语文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基本的科学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体验发展科学的探究意识,最终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的科技技术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渗透
科学素养
推动
科学技术
一、巧设问题,激发科学的兴趣。
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和向往,并能使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以此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如《观潮》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但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它是如何形成的。学完本课后,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总
结:为什么钱塘江会形成天下奇观的钱塘潮?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课后查阅资料,就会概括归纳出钱塘潮形成的原因,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蝙蝠与雷达》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科学家做的实验是分别蒙住蝙蝠的眼睛和嘴巴,塞住它的耳朵,得到的结论是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家为什么不做有关蝙蝠鼻子的实验?是蝙蝠没有鼻子呢,抑或是科学家的疏忽?鼓励学生去观察,让他们在实际的观察中寻找答案,增加探索的乐趣。科学家根据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制造出了雷达,造福于人类。针对这一发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根据自然界的哪些启示进行创造发明,为人类做出贡献等等,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创造的价值,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类似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学生的解答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学习.
二.积极引导,给予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更准确、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它一经内化就能使智力得到发展,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如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思维的方法就非常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归纳概括,对课文的分类等,逐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分类等方法,独立地梳理所学知识,并能把这些方法用于日常生活中,在口头和文字表达中更有条理,更符合逻辑。如《太阳》这一课的课后有这么一道练习题:要求学生先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第(1)题是:太阳离我们有()……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差不多要走();就是坐飞机也要飞()。(要是把填上的数字换成“很远”、“很多”好不好,为什么?)在这里的括号里,应分别填上:“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三千五百年”和“二十几年”,用上这些数字进行说明可以使文章具体、通俗、说服力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们比“很”、“很多”显然要好,这样把词语进行比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课的第5、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了太阳和雨、雪、风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事物间的联系,培养他们思维的系统化。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太阳和雨、雪、风的关系,加深印象,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我们身边的事物,有的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关联,其实并不是这样,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这对于学生来说,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加强了思维的训练。可以说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素材。
三.升华思想,培养科学的品德。
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科学品德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灵魂。使小学生从小了解科学并从事科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客观求实的态度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至关重要。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
响。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出现的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来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是介绍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所做的一次著名的实验。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他一生精心研究数学、物理和天文。他不仅有顽强的事业心,而且勇于向宗教迷信和错误思想作斗争。他25岁时,用求实精神批判了当时已经在科学界统治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在教授本课时,我们可以在揭题时,较为详细地介绍这位著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在讲授课文时,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分析的同时,体会伽利略当时面对的种种困难及他为了验证亚里斯多德的话是错误的,反复实验,最后才决定向世人公布的严谨求实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对他勇于质疑、大胆地向权威挑战、坚持真理、勇于献身科学的伟大的精神有深刻的了解,对他产生敬仰,并受到感染,得到教育,使他们以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够不盲目迷信权威,顽强奋斗,不断进取。
四、挖掘教材,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语文教学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师要好好地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语文教材中蕴藏着许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介绍伟大发明家爱迪生童年时的一件事。妈妈的病情十分严重,切除阑尾的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小爱迪生急中生智,利用镜子反光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教育
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课外,为了满足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我让学生做了镜子聚光的试验,学生们看着奇妙的结果兴奋不已,都感叹着科学的神奇,还立志以后自己也要成为一名科学家。
五.课外延伸,传授科学的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册都有几篇课文是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结晶,科学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更加积极,更加深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更为直接。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限于向学生介绍科普文章中的科学知识,而应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查阅及交流,有的放矢地把有关知识传授于学生。如在教授《冬眠》这一课时,我们可在预习时布置学生去查阅资料,解决以下问题:①动物为什么要冬眠?②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特征?③冬眠的益处何在?在授课时,对于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有关段落相机渗透,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互相交流。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坚持这样做的话,那么通过四年级语文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小狮子、蝙蝠、刺猬、猫、麻雀等动物的生活习性,皂荚树、爬山虎、旅行家树等植物的生长特点,五彩池、钱塘潮、趵突泉等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加深对太阳、冬眠、浮力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新型玻璃等科学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当然,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要灵活。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而应向课后延伸,通过学生课外查阅与交流达到更好的效果。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参考文献: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2.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
作者简介:张永莉,女,小学语文教师,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6过年头了。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
第二篇:提高理论科学素养
提高理论科学素养,提升业务水平
县政府办公室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力倡导四种作风,提高四项能力,使办公室干部职工政治上更坚定、学习上更努力、业务上更过硬、作风上更扎实、形象上更优良,进一步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
深入学习政治理论,自觉钻研业务知识,争做学习型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
争创一流的作风。自觉克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想法,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追求高效率、高质量。尤其在信息传递、办文办事过程中做到精准、快捷、准确无误。对一些可预见性的工作,主动着手,超前准备。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工作,以创业的精神推动工作,以创优的态度做好工作,努力使自己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重在服务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上下功夫。围绕县委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收集信息,及时掌握实际情况,忠实反映基层和群众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既“沉得下去”抓具体、抓落实,又“跳得出来”谋大局、谋宏观,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大力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进行政审批提速,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第三篇:拓展科学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拓展科学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科学课外活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对拓展科学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的实践与探索:
1、开放创新实验室,让创新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乐园;
2、开展家庭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不断拓宽课外科技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转变科学课外活动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
课外活动
创新实验室
家庭科技活动
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而光靠科学课内的探究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只有不断地拓展科学课外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科学素养对人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懂科学能给人以充实感和安全感。其次,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所遇到的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出明智决择的问题越来越多。懂科学、有科学的本领,还可以使人胜各种重要的工作。如何拓展科学课外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呢?我尝试把创新实验室开发成科学课外活动的主阵地,让创新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乐园。
一、开放创新实验室,让创新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乐园 “玩一玩,做一做,学一学,想一想”是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好途径。为了“给教师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拥有一片天地”,我校投资5万多元,购买了数百件科学教学仪器,装配了多媒体,创建了科学创新实验室。科学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活跃创造性思维,变想像为现实场所,满足了学生能看、能摸、能动、能试、能做、能研究的心里,对学有很大的吸引力。开发和建设适合实际需要的创新实验室主阵地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课外活动,解决《科学》新课程有效实施,切实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如何充分发挥创新实验室的作用,让创新实验室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呢?
1、结合课程内容,开放创新实验室
科学创新实验室建设本身就是围绕小学科学课程展开,为科学课堂教学服务,它既是课程的补充,又是原有课程的有力支撑。因此,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大部分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在科学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提供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例如在学习能量单元,让学生玩手摇发电机、风力摇发电机、电风、太阳能赛车等器材,通过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加深学生对能量和能量转换的理解。
在学习运动与力单元,科学创新实验室提供一些基本的材料和备选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一辆小车,并开展小车结构、运行原理、技术革新的研究与实验,同时开展同学之间的设计比较、交流和共同探索。这些都可以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实现提供材料保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我搬来仪器室废弃的鱼缸,灌上水,放入了学生带来的小贝壳、小螺丝、水草、小金鱼、小泥鳅等,还在鱼缸旁边放了几盆花。这样,在创新实验室的角落里,一个小型“生态养殖园”就建成了。“生态养殖园”为科学教学提供了许多的方便:学习《水中的微生物》时取几滴水池中的水,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学习《鱼》时,就可以观察鱼的形状,观察鱼的生活习性。学习软体动物时,就可以观察小贝壳、小螺丝。学生在养殖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科学知识,进而形成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2、利用课外活动,开放创新实验室
新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其目的在于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课程内容的改变,要求我们的教学操作材料要紧跟课程内容而改变,在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选择上适宜地引入新材料和新技术,对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材料所呈现的内容要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学具的操作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新的概念,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科学创新实验室的器材有许多与当今先进技术有关,非常有趣的器材设备。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比如,现代化磁悬浮列车模型的制作、实验与研究,可让学生体会现代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有趣的辉光球,神奇的的机器人,好玩的遥控气垫船,奇异温差发电„„创新实验室成了学生最向往科学殿堂。
我校提出了“今天我们操纵遥控模型,明天我们建造航空母舰”的口号,鼓励同学来创新实验室的航模探究室参加航模活动。在航空模型活动中,学生不断的探究:如何让飞机飞得更久;在四驱车活动中,学生探究如何让车子又快又稳;在船模活动学生探究如何让船又快又直。一项航模活动,就是一项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经过我们的实践证明,课外开放创新实验室,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从而弥补了常规科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满足了科学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今后我校将根据学生课外探究和科技作品创作的需要,增加实验装置,研究、改进和自制实验装置。争取进行全天候开放,使创新实验室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场所。
3、组织定期参观,开放创新实验室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我校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在创新实验室轮流摆放部份科学仪器,每种仪器由一个学生负责演示、解说和指导参观的学生学习探究。
例如机翼升空的原理仪器,参观的学生先看仪器演示,听原理的介绍,再亲自探究,动手实践。学生按班级轮流参观,一节课可参观一个班级。调换摆放的科学仪器后,组织学生第二轮参观。
在固定的节日,组织学生定期参观、实验。如在世界水日(3月22日),开放创新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雨水的酸碱度检测实验。在爱鸟周开展观鸟活动。
在特定的日子,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如在月蚀、水星凌日等时候,组织学生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
这样开放创新实验室,可以引导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最大发挥创新实验室的作用
创新实验室,作为一个新型的科学教育手段和方式,一定会科学课外活动中呈现出无穷的魅力。
二、开展家庭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应该充分利用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展家庭科技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应该充分开发与利用家庭科学教育的丰富资源,开展家庭科技活动,共同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家庭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那么,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展那些科技活动呢?
1、开展为科学课学习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如采集标本,搜集学习用品、学习材料,做某些课题的前期观察实验等。
2、开展科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如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种花生、养蝌蚪等种植、饲养活动,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的制作活动等。
3、开展家庭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调查、改善活动。如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家庭生活垃圾的调查与研究,家庭能源使用情况调查,居室美化设计,电路设计,营养菜谱设计等。
4、开展儿童的兴趣性活动和探究性活动。如海、陆、空和建筑模型的制作活动,学习无线电技术、电脑活动,探究鲜花保鲜活动等。
5、开展利用社区科学教育资源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场馆(包括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图书馆),游植物园、动物园,参加农场、田园劳动等。
三、不断拓宽课外科技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课外科技活动,特别要加强新产业、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满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逐步发展为志趣,转为科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例如,我校通过科技黑板报、讲座、读报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纳米、记忆金属等新材料,长征火箭、宇宙飞船等航天技术,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生物工程。课外科技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开展科学知识运用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验科学知识、技能的巨大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课外科技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各种资源,组织小观察、小采集、小种植、小饲养、小调查、小辩论等活动,开展科技讲座、考察活动、科普知识竞赛、小发明展评、科技兴趣小组,出科技专栏、办科技小报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提高科学教育效果。科技活动活动内容非常广泛。我校以兴趣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与科学教学相渗透,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1、开展小发明俱乐部活动
在科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吸收一批热爱创造发明,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小发明俱乐部,小发明俱乐部进一步拓宽、延伸创造发明活动。教师介绍优秀发明作品,进行创造技法辅导,并指导学生对发明方案进行改进,及具体制作,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比赛。小发明俱乐部与少先队每年在科技节共同举办“小发明比赛”,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区、市、省、全国各级创新比赛。并指导学生把发明创造的制作原理写成发明作品介绍,向各级科普刊物投稿。例如,我校郭润婷同学发现书法课上倒墨汁经常会不小心倒到书桌上,发明制作了“气压式墨汁瓶”,推荐参加创新大赛,最终荣获省一等奖;陈家林同学的“洗漱水回收利用自动装置”、“声光告示牌”获得了省创新大赛二等奖;还有“盲人拐杖”、“耳聋人的闹钟”、“可伸缩的脸盆”等数十件作品在市级以上创新大赛获奖,并有部分作品在老师协助下申报了发明专利。通过小发明俱乐部活动,达到了培养发明创造骨干力量,以点带面的作用。
2、开展科技种植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与科学探索的精神,我校在清源山脚下的“红领巾假日农庄”开辟了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红领巾科技种植实验园”。同学们在实验园里种植并收获了大量的蚕豆、青菜、蒿菜等蔬菜供应学校食堂。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还开展了各种科学种植实验。如无土栽培无污染的绿色蔬菜;“南瓜上长黄瓜”的嫁接实验。并指导学生把实验过程及结果写成科学小论文。如实验报告《南瓜、黄瓜成一家》,还在《第二课堂》通过科学种植活动,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同时增强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3、开展风筝制作活动
风筝的种类繁多,外形美观,放飞趣味性强,学生大多比较喜欢。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是一项劳技、科学、美术多方面综合的创造活动。我校非常注重风筝活动的开展。风筝制作活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人人参与制作与放飞。在班级放飞比赛的基础上,每年5月份举行一次全校风筝制作放飞比赛。通过风筝制作活动,使学生掌握了许多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完成成品的工艺过程,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提高了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4、开展模型制作活动
制作航空、航天、航海、车辆模型不仅趣味性强,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还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劳技劳动与科技活动。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他认为“参加航模活动,回想起来对我以后的工程研究生涯是十分有益的”。航模活动是我校的特色。学校设有航海基地,多架航天火箭发射架,车模轨道等航模设施。学校成立了航海、航天、车模四个兴趣小组,配备多名科技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辅导学生参加区、市、省各级模型比赛。
5、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为了满足学有余力,对常识探究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为了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我校成立了科学探究兴趣小组,下设环保、生物、气象等小组,开展各种科学探究。这些兴趣小组的探究活动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有具体的研究课题、专门的人员、固定的活动时间与活动地点,长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并按时作记录,总结后撰写成“研究报告”。气象小组开展了“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下雨”的研究,在总结多年气象记录的基础上,写成了《明天会不会下雨》,获全国科学论文大赛三等奖,并在《动手做》上发表。
6、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考察活动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在考察活动中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探究,把探究得到的事物现象的特点、规律、原因写下来,就成了考察报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开展了身边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调查(考察)活动:如乡土资源、土壤成份、植被、人口、环境等系列调查(考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各自(或小组合作)设计调查(考察)方案,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并把探究得到的事物或现象的特点、规律、原因写成调查报告。如我校师生考察了珍稀的两栖动物镇海棘螈的全世界唯一的栖息--宁波市北仑区瑞岩寺森林公园,发现这里农场的农药污染了镇海棘螈幼体生活的池塘,从而严重威胁了这一珍稀物种在地球上的生存,并提出了关闭农场和“人工饲养,异地放养”的建议。撰写的《镇海棘螈保护区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已送交当地林业和环保部门,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四、转变科学课外活动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是集实践性、实用性、活动性、技能性,创造性于一体,又适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实际,把科学活动渗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在科学课外活动教学中应转变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从简单地灌输现成的科学结论,转变为指导学生通过探究自行获取科学知识。
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中要求掌握的科学知识主要内容有: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科学知识形成时的情境与所探讨的问题的关系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实验、分析,从科学探究中自行获取新知。这样获取的科学知识才是踏实的,理解的,并能在实际中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学生、环境、自然条件作深入的探究:如何将要研究的知识问题还原到实际环境中去;如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何设计合理的探究活动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从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指导学生揭示自然规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思考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栽培、饲养、制作等操作方法。在科学教学中,要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在水火箭打靶活动,就是一个科学探究实验。影响水火箭飞行的因素有很多:水的多少、气压的多少、发射的角度、尾翼的大小、尾翼角度等。要让水火箭准确的落在50米远的靶心,就是要严格控制这些影响水火箭飞行的变量。控制的变量越多、越严格,水火箭飞行就越准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水火箭准确性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实验的能力。(3)从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转变为注重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科学教育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和效果。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自身要有热爱科学的情感,求实、创新的精神,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用自己热爱科学的圣火去点燃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之美(崇高的价值、无穷的奥妙、不断的创新)。让这种美成为一种永恒的魅力,吸引学生不断地参与科学探究,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与价值,形成认真、细致的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例如在开展昆虫、树叶标本制作教学时,引导学生观赏与体会植昆虫与叶子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开展观察星空、月亮的活动时,引导学生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朗诵月亮的诗句,感受宇宙之美。在指导学生栽培花草、饲养小动物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可爱,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参考文献】: 《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韦钰:“关于对法国“动手做”小学、幼儿园科学教育项目的考察报告”。
3、湖北教育报刊社的《科学课》。
4、《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
第四篇:抓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碘液,若顺序反了,那现象完全不同。所以,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对该实验要做到胸有成竹。
三、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1.合理分组,强调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丢了门道,老师要指导学生设计及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有事可干。教师可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并将每次实验的表现与实验考核结合起来,避免某些学生不认真实验。
2.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不但要对学生精心指导,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如显微镜调焦,徒手切片,盖盖玻片不出现气泡等操作,学生需反复操作,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教育学生对实验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做到先整体后局部,例如对一株植物的观察,要先外到内,有表及里,如对植物茎横切面的观察,自下而上。对根尖结构的观察,要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再次,教师教育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不要照搬,照套教材上的现象和结论,要亲自观察,不要轻易放弃那些异常的现象,要积极思考,找出原因。此外,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各种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
4.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该现象相关联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某同学按照要求在甲乙两试管内各注入一小块馒头,然后在甲试管内加2毫升清水,乙试管内加2毫升唾液,将两试管振荡并放置10分钟后分别滴入两滴碘酒,观察两试管内的颜色变化,发现两试管均变蓝,没有很大差别,通过分析发现是由于实验缺少37℃温水浴这一步。其次,教师在实验中要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淹水和施肥过多时都会萎蔫,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是什么原因。通过经常分析常见的生物现象,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5.发现共性问题,应及时向全体学生作补充指导,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有错误或观察判断不正确,要及时启发学生纠正。同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四、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实验课的操作过程(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即可。改革创新实验课可以这样:要求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表达,并修正自己的实验结果。注重探究活动中的表达与交流的环节,利用1、2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所探究的问题、方案、实验材料、实验结果、结论、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体会等与大家一齐来分享。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验后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交流、反思、总结,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
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很多生物知识都可以为我们生活服务。农村中学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材料,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践活动,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讲完“鱼类”后,让学生帮助家长剖鱼,进一步观察鱼的外形特征,了解鱼的消化、呼吸系统的结构,讲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后,让学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等实验。我校八年级在课外时间让学生做以下实验:比较不同环境中的细菌真菌、制作米酒、制作酸奶、泡菜、练习扦插和嫁接等等。这些实践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总之,教师要遵循生物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重视生物实验的开展,把握实验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科学素养都能得以发展。
第五篇:优秀教师张莉
优秀教师――张莉个人主要事迹介绍
敬安小心小学语文教师张莉,在党组织关怀、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在23年的从教生涯小,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乐于奉献、热爱学习、不断进取、关爱学生、团结同志,在教育教学和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工作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热爱教育、教书育人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根据教学大纲认真教学,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担任什么工作,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小去。
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是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能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加强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与家长联系、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并取很成效。在教学的过程小,能从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帮助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入手,达到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小接受教育,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小去,提高学业成绩,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的目的。
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两次获得沛县小学生语文能力竞赛指导二、三等奖,沛县小小学生语文口语竞赛指导一等奖。
二、业务精湛、成绩显著
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充电,学习掌握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自1994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以来至今,带领本组教师钻研业务,探讨新课程改革,改变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写好教案,拟好学案,并大胆地开展教学实践,正确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积极承担本校区级新课程改革课题组的实验,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热心指导年轻教师,经常听课、评课,给予指点,使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本人也获得了区教育局颁发的“骨干教师”的荣誉称号。
张莉老师善于总结和运用担任班主任工作。20余年来,在班级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掌握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拓进取,适应新课程改革,勇于承担课改任务,是本校的区级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是学校语文学科的带头人,有一定的教学教研水平。论文《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艺术》等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初小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摭谈》获2007年沛县小学语文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受到同行教师的好评。
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从不骄傲自满,能认真备课、上课,刻苦学习、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张老师既是值得尊敬和信任的师长、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因此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也常年位于同年级前列。
自工作以来,多次被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敬安镇、沛县先进班级。如:2003年担任班主任的毕业班,在小考中成绩优异,其小一名学生获沛县小考状元;2006年担任班主任的毕业班,其小一名学生参加福州一小在沛县招收高小生的考试小,综合分数名列第一。
三、克服困难、忠于职守
多年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既担任班主任,又担任学校工会委员语文教研组组长和语文教学任务,工作量很大,但张老师都能不计个人得失、讲求奉献精神,经常放弃休息,加班加点,自觉履行人民教师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同时,以学校和教育工作为重,忠于人民教师的职守,正确处理和安排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基本上放弃了所有与工作、家庭无关的业余活动,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能面对许许多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实际困难的现实,坦然处之,对所承担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认真负责,充满热情、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努力做好,从而得到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认可。沉重的家庭负担,没有成为她努力工作的包袱,2006~2007学,积极响应并主动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去,到下面传经送宝,受到当地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用心做事、以诚待人
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总是用心做事、以诚待人与同事相处和睦。在工作小能团结老同志,带领新同志,认真落实学校部署安排的各项工作。同时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向他人学习,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传授给别人。年轻的班主任们总是将“难啃的骨头”交给她,教师小间有难以开展的工作也交给她。年轻的教师们亲切称她为“老大姐”,张老师也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热情带动和影响身边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换位思考,替别人想的多。同事们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愿意跟她说。她也总是耐心地倾听,对她们进行谈心、开导,力所能及帮助她们解决困难,从而得到了绝大多数教职工们的一致认可。
2002年至今,连续两届被选为学校工会委员。附: 个人近年获奖情况 1、1993年~2006年先后7次被敬安镇水南办事处评为先进教师; 2、2000年获敬安镇教育局“优质课奖”; 3、2002年被敬安镇教育局和教育工会评为女教工先进工作者; 4、2002年被评为敬安镇小学骨干教师; 5、2003年被评为沛县优秀班主任; 6、2003年被敬安镇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 7、2005年被评为敬安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8、2007年被评为沛县巾帼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