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高专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整合
高职高专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与整
合
摘 要 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材料十分丰富,具备进行整合的内容优势。信息技术在普通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与整合,可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普通生物学;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0-0116-03
前言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而课程则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2]。
普通生物学是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理系师范类初等教育理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多,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含有的教育潜能,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实现教与学效率的提高。普通生物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建设教学资源 要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之后,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资源建设。
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从生命科学的概述,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生物的能量和物质交换,生殖发育、遗传进化,到生物与环境、现代生物技术等,每一个知识环节都涵盖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在整合前要精心准备,采用多种方式,获取整合所需的教学资源,为丰富课堂、创设情景做准备。普通生物学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案、习题、课件、网络课程、积件、素材、辅导资料、案例、学习者习作、学科网站等。教师开展教学资源的建设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直接购买,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教师参与设计或自行开发等。除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源外,还应及时补充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教学资源建设不仅要注意量的扩展,更要追求质的提高,避免低效率的重复建设和大量的无序建设[3]。
利用信息技术加工资源,有效呈现 教师在获取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后,就应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加工,以最合适的、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首先,精选内容制作课件,要选择那些内容抽象、过程复杂、难以口头表达、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难于奏效而且又适于用多媒体形式讲解的内容。普通生物学中的许多内容,如微观世界的细菌、病毒,细胞的结构、细胞分裂过程,复杂的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过程等,都适合用多媒体来表现。课件制作时注意科学性,即内容科学、规范;注意教育性,即制作的课件要直观、形象,有针对性、启发性,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注意艺术性,即课件制作时要注意页面清新整洁,不可过于花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声音或GIF小动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多幅图片杂乱无章,文本内容应言简意赅,避免过多、过长,应以提纲式为主,文字内容最好随着教师的讲解逐步引入,字体、字号要合适,字体要醒目,字号尽量大。此外还要考虑到教室光线、投影机的投影效果、计算机的软件设置等情况,最好能课前对课件调试一遍,以免在演示过程中出现故障(如声音、视频不能播放等)。
其次,在课堂运行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进程,把握好课堂节奏,让课件内容尽量逐步地、分层次地显示,使学生看到的内容与思维同步,让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不能过快、过多呈现,让学生应接不暇,盲目记录,无暇思考。要注意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一些必要的步骤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设计等不能盲目减少,不能让课件取代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整合过程中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是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整合过程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只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普通生物学是师范类专业课程,学生的最终职业目标是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要认识到学生专业属性的重要性,对师范类学生从入学开始,在每一门课的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不仅只是掌握,而且能尝试以教师的身份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讲授,为学生以后教学实习及走上教学岗位做准备。
例如,第一次课时,让每个学生上台进行短时间演讲、自我介绍,或谈谈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对自己未来的设想等;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注意给学生创造此类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如讲解生物体某部份的结构,先在屏幕上展示图片,对所展示的图片的各个结构部分标明序号,然后由学生上台指出各个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再对其功能进行介绍。教师也可精选适当内容,布置给学生下去进行准备,上课时直接由学生上台进行讲解,下课后教师到多媒体教室控制中心将课堂实录的内容拷贝给学生下去反复观摩,以便下次改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印象,其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也得到了训练,学生初次上台易犯的毛病(如声音过小,语速过快,过分紧张,背对教室不敢直视台下,表情不自然)、过多的小动作(如拽衣服、缕头发)、手足无措等得到纠正,为今后的教学实习做了一定的准备。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
目录
摘要·······························1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1 网络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2 网络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2 1.3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3
二、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3 2.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4 2.2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4 2.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4 2.4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4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优势···············5 3.1从微观拓展到宏观··················5 3.2从宏观拓展到微观··················5 3.3生物情景从延迟拓展到快速··············5 3.4能从静态拓展到动态·················6 3.5促进学生能力发展··················6 结 束 语··························7 参考文献··························8
摘要
将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使生物学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教学 网络
多媒体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紧跟时代步伐、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它不仅使课堂教学实现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整个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活化”了教材.所以备受广大同行的欢迎。灵活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1.1 网络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形式及质量效益等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逼真,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使生物学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链接丰富、实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生物学教师可以利用Internet 资源进行备课、信息检索、资料收集、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在众多生物网站中,如(生物学引擎网)、Myrice.com(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生物多媒体)、(生物天堂)、(中学生物教与学)等等,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检索、下载任何有用的生物信息资料和现成的课件,稍经加工就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上网发布信息请教同行,通过E—mail、BBS与同行们交换意见。教师的教学心得和制作的课件也可以发表于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学生则可根据教师在校园网上提供的相关链接,获得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搜集教学素材和制作课件的时间,而且大大地拓宽了师生的视野,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1.2 网络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化教学是指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等三大资源,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同时网络化教学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多种途径,如可以通过E-mail、聊天室、电子论坛、BBS等方式实现网上讨论、答疑、网上作业等学习形式。
基于对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理解,再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在生物学网络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教材中网上资源丰富又比较开放和新颖的部分(如遗传、生命起源、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作为学习内容来进行网络化教学。比如,在“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一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网络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建立起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生物学知识体系;然后围绕学习主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人协作,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学生在网上所获得信息还可以通过网上传递进行交流;接着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总结,教师再作总的评价,进行理论升华;最后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针对及时反馈的信息,查漏补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1.3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同传统的直观教具: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相比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能从市场上或Internet获得一些现成的多媒体课件,但这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应用相关软件(如Flash、Powerpoint、Photoshop、Authorware等)和平时积累的素材自己制作一些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反映着自己教学意图、思路和观点的,形象、生动、具体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到教学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降低教学难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多媒体较高的交互性也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更及时、更开放的交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二、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2.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适时呈现媒体,切忌喧宾夺主。选准了多媒体的表现内容,还要设计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时机、方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根据教学内容所要求的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不失时机的发挥媒体的作用,使媒体在最佳时机、以最佳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之间的矛盾,切不可喧宾夺主,随意呈现。例如:初一生物“细胞的分裂与生长”教学内容,让学生先看多媒体演示的细胞分裂生长过程及结果,学生自然就能归纳得出结论。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恰当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2.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的会。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2.4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握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计算机辅助教育手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它的价值也只能是作为一种为所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应做好以下两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如何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各个环节有机的“串”为一个整体,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认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已是非常的丰富了,就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导”得好,则是一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反之,只是一个生冷的“拼盘”。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教学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优势
3.1从微观拓展到宏观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方向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如教学“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一节课时,可用动画模拟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从而生动地说明细胞膜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2从宏观拓展到微观 宏观方面,大多数学生对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局部而非全面的,个别的而非整体的,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缺乏认识。教学中,可以通过光盘、网络或视频捕捉来剪辑整理有关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影像资料,并加入声音或文字解说。数字电影中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让同学们如身临其境,加上其中简洁的说明,不但可以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同学们对各种生态系统就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而对于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多媒体技术同样能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拓展。
3.3生物情景从延迟拓展到快速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二者时间跨度都很大,且原始生命起源过程不可能重演,环境条件不可能改变。这样,完成该课教学时,一方面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理解进化论学说带来很大困难。这给信息技术以用武之地: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的超媒体性,可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生物进化过程随意加快,将几十亿年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的时间缩短,帮助学生对生命现象及生物发展进化规律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
3.4能从静态拓展到动态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生物过程。运用计算机超媒体集成展示信息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对课文的内容、情境、模型、状态、生理过程等进行生动呈现,就能使学生容易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比如:《排泄》这一章知识结构复杂,内容较丰富,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运用的挂图、模型及板书等都是静态过程,不便学生理解。而且,完成此教学需要大量时间,较难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成展示的优势,连续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结构图片,尿液的形成及排出过程的动画,从而形象、直观、生动地表达出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3.5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了各种信息的载体(比如: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各种表现手法),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口、手等器官对教学信息的反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欢快气氛中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环环紧扣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大脑思维高度活跃,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洁的方法得以解决。
结 束 语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的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学到现阶段生物学科的研究成果,而且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生物科学知识,跟上生物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也由单一性、单调性走向多样化和趣味性。把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我自知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陈维.利用INTERNET获取生物学资源[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1(4):29.[5] 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1(7~8):76.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渭县鸡川中学 丁昌盛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本文就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一直是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在当今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它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集于一体,并可以有机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向学生传递信息,它的应用可以更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我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点认识: 一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教学往往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由于认知手段的单一性,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但利用多媒体可以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为它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比如讲“血液循环”时,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是重点和难点,心脏的结构比较复杂,涉及到的血管很多,学习起来容易混乱,特别是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个腔连接的血管,各腔的壁的厚薄及瓣膜就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对于循环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分别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flash动画课件演示,再将整个循环演示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就比较清晰了。通过反复操作,印象加深,最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巩固练习,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只要恰当地加以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二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知识形象化
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放、定格特技手段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虽然初中生物的大部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能够很好的理解,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很抽象的知识,光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必须要配有一定的动画效果,通过感官的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部分抽象知识。特别是生理方面的知识,如讲“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关于兴奋在神经中的传导,假如没有多媒体动画,教师只能把兴奋的传导途径在黑板上写一下,学生就得死记这个传导途径了,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如把这部分知识配上多媒体动画,把兴奋形象的转化为一个“红点”,学生只要看一下这个“红点”在反射弧中的运动路径,就能通过感官的认识,理解性的记住这部分知识,教师也只要引导一下就行了,从而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直观形象,更容易记住。
三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在生物教学中常常有因受地理分布区域的限制而无法观察到的动植物,或因节令、时间的限制而难以与教材同步的动植物,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各种生物及现象搬到课堂上,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如在严寒的冬天,很难寻找到桃花;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在大西北很难见到一些名贵的植物品种,学习保护动物儒艮时,学生多数没见过这种海洋生物,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将辽阔的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展示在我们的学生面前;学习企鹅时,教师不可能带学生去南极洲亲自考察吧。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南极洲的光盘,同学们一看,企鹅的生境、形态、运动、孵卵、育雏等一目了然,形象直观生动。
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化微观为宏观,突破观察范围的限制。
有些生物的生理活动过程是微观的、连续的,因而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无法直观地、科学地展示。运用信息技术技术,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将微观的变化宏观的再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如学习病毒相关知识时,病毒个体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摄影技术记录病毒的录像。在解剖并观察种子的结构中,由于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较小,学生很难看清,通过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如,讲“分析尿液的形成”时,其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整个过程是微观的生理过程,常规教学无法直观地、科学地展示出来,我在搜索到相关的一个课件,它采用了三维动画技术,制作一个肾小管的模式图,用不同颜色的小圆圈代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用大些的圆圈代表蛋白质、用更大的圆圈代表血细胞,用以说明肾小球过滤的原理。当动画播放时,学生犹如亲临其境,目睹了整个微观动态的生理过程,对内容有了很好的理解、记忆。
当然,在生物教学上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还有其他许多优点,如能模拟平时无法完成的实验、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等等。总之,信息技术教学给当今的生物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过去生物教学模式单一的现象。合理的将信息技术应用的生物学的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篇: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海南省屯昌县红旗中学 王茀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学生、生活、工作的方式,信息技术课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信息技术也正在走进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辅助工具(或认知工具)。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也能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来学习信息技术。
微课、云教学平台等的出现,改变改课堂教学模式,使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一、电子产品的普及,为微课程的应用提供了基础。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改变了学生传统的阅读与学习模式,如果学生在课前、课后利用电子产品学习课堂教学内容,达到对知识的预习或巩固的目的,必然是课堂教学的深度延伸,也是 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有许多制作微课的优秀软件,网上有丰富微课资源,以及微课的广泛应用。制作微课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Screen2swf、屏幕录像专家等。也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也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3—5分钟的音频或视频微课,存放在电子产品上或云教学平台上,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得到有效的学习,使课堂教学(或学习)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也适合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三、信息技课是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信息技术课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知识与技能,基本是边操作边讲解,一些操作因为细节较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课时数较少,老师所带的班级数多,同时学校关于信息技术的杂事较多。为了解决时间少任务重的矛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益,把网络微课引入进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再局限于教师面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四、微课在音视频软件、图像加工软件的教学中更加突出。例如学习音频加工软件(Adobe Audition)、图像加工软件(Photoshop、Fireworks)时,根据这些软件的特点:操作性强、知识点多、操作步骤繁多。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制作关于Photoshop图像加工的微课存放在计算机或云教学平台上,供学生随时学习。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同时提高信息技术产品的有效利用。
五、信息技术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由于微课存放在云教学平台上,学生上网学习时,对知识点可以在云教学平台上探讨,与同学、老师互动交流,老师也可在线答疑或指导。
六、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提高了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益。要想提高教学效益,我们老师要做精简的微课。首先精心备课,做好学情分析,把课程最核心,学生最难完成的操作用简练的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少走弯路,在愉悦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更促进了微课教学视频的反复观看利用,微课应用教学中可以有效节约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掌握重点、难点知识。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得到学习的自主权。目前,微课应用教学中仍然有很多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将在微课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
第五篇:生物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方向兼顾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它探究的是有生命的物体,让学生掌握的是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有关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多媒体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汇集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能创造出图文声像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能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变不可操作为可操作,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的生物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形之有效的教具,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大为提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一、运用多媒体给生物教学带来的优势
(一)多媒体使教师更能灵活的驾驭课堂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备课环节中能充分挖掘教材深度,拓宽知识视野,又能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来设置课堂问题和练习。教师在预设计习方案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一定限度地布置学生网上查找资源知识,使学生能够从课本以外的视野中发现生物的奥秘,激发其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把课本知识、实践知识、网络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预习的效果肯定明显,课堂环节也必然流畅。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约了时间,课堂信息量也增大,课堂活动也能充分展开,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教学双边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尽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围绕教师制定的方案展开有序的课堂活动,学生课堂中尽量是主人角色,教师适度指导,教学活动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可以跨越时空隧道。例如,在讲生物进化和生命起源问题时,受课本和大脑思维的限制,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怎么也讲不清,怎么也听不明白。使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使远古画面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生动而好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起源如此漫长,进化过程如此曲折,从而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直观化。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作为教师都想尽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环境。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设计出某种“情境”。如在讲述《血管与心脏》时,利用媒体动画和视频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心脏的动态收缩图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随后画面进行动态分割,展示心脏的内容结构,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几个腔、房,室壁的薄厚,与心房、心室相连通的血管,瓣膜开放的方向,血液的流向等。从而高效地解决了“四腔、血管、瓣膜、血液流动方向相统一”的难点问题,同时还能清楚区别动、静脉、毛细血管的知识等。这样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多样的问题和及时的反馈,为学生创设了课堂教学情境,提供了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求知的欲望,产生兴趣,提高效率。(三)精用多媒体,快速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具体化,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时,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便是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圆点分别表示有用的物质、没用的物质及细胞内部产生的废物,通过这三种圆点在细胞膜之间穿插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难点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使学生更易掌握重难点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事物直观展示 1.从微观到宏观。
初中生物课对于《种子的萌发》只从文字和静态的图片给予展示,好多学生无法理解种子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用实验演示的话,需要很长时间,又不易观察其生长的详细过程,教师对此无从下手。但使用多媒体后,将种子萌发的各个时期用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种子从萌芽到生长,种子中各部分的变化过程,整个过程栩栩如生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易于学生理解,又能详细描述其变化过程。2.从静态到动态。在讲《血流———流动的组织》一节时,教师只能强调血液是一种组织且可以在血管内流动,学生不理解血液是如何流动的,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示血液循环系统,则可直接观察到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速度和方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准确长效。
3.可穿越时空界限。课本讲爬行动物时,老师无法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又不能将大型的爬行动物拿到教室来展示,使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观察爬行动物,还可以展示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让学生领略当时爬行动物生存的环境和种类,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现在地球上爬行动物种类减少的原因。
(五)多媒体教学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信息量。多媒体教学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赢得了大量时间,可以在同一屏幕容纳多个画面,或将多个画面在很短时间内快速展示,用电脑下载或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图片,观看电视新闻或相关教学节目,可以扩展学生课外知识,了解当前社会现象和科技动态。同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空间,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使课堂40 分钟变得宽松,学生动手、动脑、辩论的机会增多,教学内容也得到了充分落实,练习、课堂检测时间宽松,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能在有效时间内得到改正,教学思路也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升。用电脑制作复习课(特别是专题复习)、习题课或总结课等课件,或用实物投影把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题目、试卷等内容直接展示在屏幕上讲解,可以减少抄题、解答过程板书的时间,大大增加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有效地把握多媒体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但任何事物都有他的负面效应,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一柄“双刃剑”。如何使用这项工具,要用心思考,切不可盲目夸大其作用,随意排斥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最终本末倒置,使老师和学生走入误区,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注意,但同时心理学也表明,声、光、电、色等图像长时间运用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易疲劳,当然会降低效果。所以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与教师本身素质有很大关系,教师的合理引导,摆正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关系,不应付,不取巧,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也一定会使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灵活化。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教师要对多媒体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
教师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首先要“通读”有关多媒体教材(投影片、幻灯片、录像片、教学光碟、影片、录音等),充分了解这些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者意图。录像片、科教片必须多播放几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时才能全面考虑,精心设计教案。教师在考虑使用多媒体教材时,要根据教学的时机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同时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套媒体教材的时候,有的内容配套媒体教材中没有,这时教师可考虑在其它教学录像资料片中选择、剪辑,填补配套媒体教材的空白。现有的配套媒体教材,在内容选择、时间编排上不尽人意,同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剪辑为教学所用。教师在了解多媒体教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择或剪辑好教材后,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精心设计好教案,考虑最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电教媒体——音像教材与其它传统教学媒体如挂图、模型、标本等的有机组合运用,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特有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地发挥音像教材这种电教媒体的优势,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转变教育观念,适度运用多媒体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在教学中就按照课件设计思路按部就班,鼠标轻轻点,图片张张过,层层推进,全然不顾学生所思所想,而传统教学媒体——黑板,一个字也没有或者只有标题,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结果反而使教师缺失了教学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中的机智、灵感闪而复失,教学过程浅入浅出,教学艺术的锤炼也便无从谈起。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要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所以,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以及使用哪种多媒体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择。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模拟轻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实验中动态微观的过程或周期较长的过程进行宏观连续的模拟。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是有利的。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而将一些可以通过课堂上实际动手做的实验用电脑动画展示了事,只让学生观察到模拟现象,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总之,多媒体技术正在课堂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知识的生产方式和复制方式的变化正在影响着我们认知方式。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教科书中只能用从静态的图片、苍白的文字来说明,使活生生的生物好像失去生命力,而微观的现象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又无法看到,抽象的知识无法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使生物学知识突然间变得有趣味性,也拉近了生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性、娱乐性、新颖性结合在一起。但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与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只有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把多媒体技术灵活地运用在生物教学中,任重而道远。
王志明 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