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2、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投影图片,请同学们说出这是什么图片,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
图片说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与北京奥组委,日前联合发布了“麦当劳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合标志”。该公司首席市场推广及公司事务官罗凯睿说,使用该组合标志进行以奥运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这个组合标志中扇面形设计象征着东方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表明麦当劳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充满信心。(2005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麦当劳文化这一原本“地道”的美国饮食文化是怎样被赋予中国文化的意义,北京的麦当劳又如何成为被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的呢?
二、简介麦当劳。
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餐馆,由迪克•迈克唐纳和马克•迈克唐纳经营。20世纪50年代,雷•克罗克与迈克唐纳兄弟合伙,开始新的麦当劳式连锁经营。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于1955年4月15日在芝加哥诺洲Des Plaines诞生。到了60年代,克罗克又买下迈克唐纳兄弟的股份,独自掌控这个迅速膨胀的快餐帝国。在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那天,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3万多家分店,每天为5000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圆。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得到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 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三、释题: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
五、文本研习:
1、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A美国麦当劳的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B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 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
3、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变:A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不变:经营理念和方式。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
4、作者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明确: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即第8节)
5、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6、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六、小结: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 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第二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麦当劳文化的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全球化概念及文化冲撞的双向性。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讨、合作探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推动是举世公认的,也值得我们自豪,同样,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响誉全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境外的文明、文化形式在中国大地受到喜爱、欢迎。比如街舞、迪士科、酒吧、咖啡屋等等,而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其中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外来饮食文化形式。这就是文明、文化的全球化。那么这种饮食文化入境后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走进《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起来对这一饮食文化的碰撞融合现象作一解读。
2、出示课件:麦当劳广告短片作导语多媒体出示麦简介
麦当劳,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自1955年由创始人雷克洛克在美国伊力诺洲成立公司以来,以金色拱门下的美味汉堡和亲切的服务,立刻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现在麦当劳公司餐厅每天都在为全世界4700万以上的顾客提供优质的品质和服务。今天,麦当劳在全世界1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餐厅,全球营业额达104.9亿美元。
教师:虽然东台还未曾出现麦当劳,但它对大家而言,依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早已熟悉了它。作为一种美国快餐食品品牌,麦有其鲜明的特征: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麦当劳以其独特的成功商业模式获得了世界餐饮第一的地位
3、问题探讨:
① 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爱?
② 麦当劳在拓展中国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
③全球化的概念是什么?
④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教师:中国人民奉行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具全。相对保守的中国百姓何以会接受相对单一的速食食品的呢?
①问题探讨1: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爱?
提示:平等民主
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新的行为举止
中国人心中的麦和麦的企业哲学
教师:作为一个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势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了开拓中国市场,麦作了哪些努力?
提示:塑造地方企业的形象
设置情人角和“儿童乐园”
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由于员工大多数是中国人,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本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和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派员工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
②问:麦当劳为了在中国拓展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不变~饮食品种、服务、管理模式
变 ~营销策略、(营造中国式麦当劳、地方企业)、中国特色、
表明:麦当劳的经营者主动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积极态度,这些改变说明,外境文明文化融入另一种文明文化时的本土文化过程,也是一种积极姿态的表现。
③教师:麦当劳在中国的销售过程中,更多的考虑了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到了中国以后逐渐地地方化了,M的地方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活动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用我们书本的一个词,叫做全球化。这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全球化:是社会文化过程,其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
④问: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提示: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他们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还会逛逛元宵节的灯会并猜上几条谜语。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接触中相互审视,互取所需。
4、问题探讨
问:有人说我们现今的一代是由肯德基、M喂养大的一代,认为中国已经开始M化,你认为对吗?
明确:作为一种西式快餐,M确乎已经遍布中国的大中城市,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但是由此断言中国文化的M话乃至危言耸听地认为殖民主义卷土冲来,只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没有多少经验的根据。
因为在中国,所谓中国文化的M化是M的中国化同步发生的现象。在中国吃过M的人想必都知道,中国人并不是把M当做一种速食快餐,他们常常拖家带口或三五成群的在那儿边吃边聊,这种带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用餐方式必然使得M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快餐中国化,结果是中国的M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也不同于西方的原形。
同样,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中国百姓常用的扫帚传到西方也发生了变化。西方的汽车、西服传到中国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教师: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时,一次他出席法国人欢迎他的宴会。在这次宴会上,许多西方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他提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冯骥才的回答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
我们接纳、融合西方的真正态度应该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冯骥才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5、出示课件:
12月19日,麦与北京奥运会组合:在具东方特色的扇面上绘制出M的黄金双拱以及20奥运会会徽。麦当劳事务观官罗凯睿表示,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
6、设想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将哪些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提示:服饰文化中国武术书法艺术
饮食文化(东台鱼汤面、东台臭豆腐干、汤圆、粽子、饺子等)
东台发绣中国京剧草编制品茶文化
活动体验:
7、设想你是中国某一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怎样将之推向世界?
8、课后作业:对肯德基作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主要食品、客流量、主要消费者、服务态度、顾客就餐表现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2
新课推进
一、简介麦当劳。
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餐馆,由迪克迈克唐纳和马克迈克唐纳经营。20世纪50年代,雷克罗克与迈克唐纳兄弟合伙,开始新的麦当劳式连锁经营。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于1955年4月15日在芝加哥诺洲DesPlaines诞生。到了60年代,克罗克又买下迈克唐纳兄弟的股份,独自掌控这个迅速膨胀的快餐帝国。在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那天,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3万多家分店,每天为5000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圆。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得到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二、释题: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
四、文本研习:
1、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A美国麦当劳的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B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
3、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变:A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不变:经营理念和方式。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
4、作者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明确: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即第8节)
5、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6、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课堂小结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本文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一、麦当劳在中国被赋予的意义的改变
二、人们对麦当劳中文化的接受 麦当劳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及其原因
三、麦当劳采取的一些措施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2、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投影图片,请同学们说出这是什么图片,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
图片说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与北京奥组委,日前联合发布了“麦当劳与北京奥运会组合标志”。该公司首席市场推广及公司事务官罗凯睿说,使用该组合标志进行以奥运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这个组合标志中扇面形设计象征着东方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表明麦当劳对20北京奥运会充满信心。(12月22日光明日报)
麦当劳文化这一原本“地道”的美国饮食文化是怎样被赋予中国文化的意义,北京的麦当劳又如何成为被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的呢?
二、简介麦当劳。
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餐馆,由迪克?迈克唐纳和马克?迈克唐纳经营。20世纪50年代,雷?克罗克与迈克唐纳兄弟合伙,开始新的`麦当劳式连锁经营。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于1955年4月15日在芝加哥诺洲Des Plaines诞生。到了60年代,克罗克又买下迈克唐纳兄弟的股份,独自掌控这个迅速膨胀的快餐帝国。在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那天,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3万多家分店,每天为5000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圆。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得到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三、释题: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
五、文本研习:
1、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A美国麦当劳的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B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
3、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变:A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不变:经营理念和方式。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
4、作者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明确: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即第8节)
5、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6、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六、小结: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4
教学目标:
1、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化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以及麦当劳文化的“中国化”;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复兴与“全球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复兴与“全球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三班有一个特殊的成员,她就是德国学生尤哈娜,她通过YFU这个组织,作为学生使者来到中国进行文化的交流,而今年我们班的刘飞林也将通过这个组织到德国交流学习一年。可见我们的地球变得越老越小,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那么你还能举出一些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例子吗?(现代生活中的或者是中外历史上的)
明确:大家说的很好,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也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中有一个极其成功的案例,那就是麦当劳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中国的饮食文化历来闻名世界,那么薯条和汉堡究竟为什么能够赢得中国人的青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二、教学过程:
文本研习
我们在周三的早读课上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预习,大家都提出了一些希望能够和同学探讨的问题,老师简单地把大家的问题进行了归类,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的含义?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深奥,让大家觉得无从下手,下面我们简单地来分析一下这个句子,文化所引起的变动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换句话说就是文化引起的变动是双向的,“文化的冲撞中,没有哪种文化是完全被动的”换句话说就是文化的冲撞中每一种文化都是主动的。那本文用了麦当劳进入中国的案例向我们论述了这个观点,那么我们就从案例入手,从别的同学的提问中寻找答案。
1)麦当劳在拓展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请同学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信息。
在美国 在中国
速度 快捷 速度放慢
价格 廉价 相对较高
接受群体 大众 中产阶层
市场定位 便捷快餐店 闲聊、会友、亲朋好友聚会,个人或家
庭庆典仪式甚至是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麦当劳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融入中国,开拓中国市场,有哪些措施?
在北京把麦当劳塑造成是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和周围街道、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并积极回报当地社会;迎合当地人的消费习俗,如建立“情人角”和“儿童乐园”专区;积极组织家庭团聚,营造中国式的家庭氛围,让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文化”
(教师展示PPT讲解)
教师:但是大家可曾知道,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麦当劳在融入中国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经历了不少曲折(放资料)
明确:麦当劳在全球发展的过程中也是走了很多弯路的,一开始麦当劳采取的宣传策略是全球统一宣传策略,忽视地域和国别的区别。在宣传的过程中麦当劳开始了采取了无差别的品牌宣传策略,忽视了各国文化心理和审美习俗的别人。比如说麦当劳喜欢找一些体育明星做品牌代言人,但是有些明星从事的运动在美国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在别的国家却不能激起波澜;麦当劳在美国是属于中低档的餐厅,顾客主要是蓝领等中低收入阶层,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确实中高档的餐厅,光顾的是较高学历交高收入的白领,他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趣味是不同的;美国人喜欢吃牛肉,麦当劳的食物主要以食物为主,而东方人却喜欢吃鸡肉,这些问题曾一度让麦当劳在东方国家的顾客满意度下降,这些对于世界级的著名品牌来说是致命的。
2)那么麦当劳是不是完全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的企业文化呢?他有没有不变的地方?
明确:不变的是,麦当劳的产品风格,优质的服务,管理模式(第六节)
3)那么相对保守的中国人又怎么会接受了相对单一的速食食品呢?(中国人在接受麦当劳的过程中有没有改变?)
明确:因为麦当劳里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就餐理念,每一个去麦当劳的顾客都能够享受优质的服务;麦当劳就餐环境很好;中国人也接受了西方人的就餐礼仪,在麦当劳就餐会更加的自律;中国人相信麦当劳的食品是根据人们日常营养所需配制的,是具有“现代性”的食品
深入探讨
其实麦当劳进入中国,并且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过程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文化的冲撞与融合。那么请大家根据上面的麦当劳的案例的分析,来说一说,你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含义包括了三个方面:
第一,在文化交流与冲撞的过程中双方都在改变,不可能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正如麦当劳的'案例,麦当劳进入中国,它进行了许多的改变来适应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但是中国人同样也因为麦当劳的到来在不断地了解外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等,并在接受西方的就餐礼仪;
第二,任何文化融入另一种文化也不可能是单纯的融入而放弃自己原本的一些东西,它必然保持自己文化的根本,而作出一些调整;
第三,文化的融合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文化是被动地接受,正如麦当劳主动进入中国,中国人在众多的饮食方式中选择麦当劳的道理是一样的。
拓展讨论
2、讨论:但是面对洋快餐的“风暴”中国人越来越多地接受西方的理念与思想,有人不禁开始担忧,他们说我们80后,90后的一代是由肯德基,麦当劳喂养大的一代,认为中国已经开始“麦当劳”化,你认为对吗?谈谈你的看法。小组讨论一下。
明确:作为一种洋快餐,麦当劳,肯德基确实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这是不可否认的现象,但是由此断言中国已经麦当劳化了,是片面的。很多中国人并没有把麦当劳当成是真正意义上的速食快餐,而是好友聚会的场所,这种中国化的饮食方式必然引起源于西方的快餐文化的中国化。同样道理,中国的火药,平常百姓家里的笤走在西方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时,曾有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东西,不会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
8、思考讨论:从麦当劳在中国经历的曲折,渐渐融入中国社会的漫长的过程思考,我们应该用一种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了本文,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什么认识?)
明确:(1)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是必然的,我们要坦然待之,不能阻止。
(2)任何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都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3)合作共赢是正确处理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4)外来文化应在保持其本性的前提下,努力适应当地文化环境,积极促进其“地方化” 进程。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
2、领悟概括本文的基本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学习体会本文的写作艺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
2、领悟概括本文的基本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学习体会本文的写作艺术。
教学方法:
讨论与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文题解读:
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外国文化大量涌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异质异域文化的涌入,势必会和我们本土文化产生冲撞、互动、交流融合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以美国麦当劳快餐在中国的中国化特点,探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不同文化的融合。课文也就是在这种趋势下有感而发。
二、作者简介:
翁乃群,中国现代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南昆八材》等书。
三、文本研习: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全文结构怎样?概括各段大意。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2段,将麦当劳餐厅与中国餐馆相比较,突出麦当劳的平等、民主氛围。
第3段,从揭示麦当劳吸引人们的原因人手,描述各类社会人群心目中的麦当劳。
第4段,麦当劳使中国人接受一种新的行为举止。
第5段,中国人心目中的麦当劳餐食和麦当劳的企业哲学。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6段,麦当劳努力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把自己塑造成为中国地方企业形象。
第7段,麦当劳在中国的经营策略。
第8段,从麦当劳的地方化谈外来文化的本土化问题。(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用中国火药西用化等事例与麦当劳地方化作类比,从而论证论点)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和意义。
第9段,全球化的实质。
第10段,从文化交流的势头看当前文化冲撞和互动的规模。
第11段,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二)探讨下列问题:
1、《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题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是什么意思?
明确:
(1)麦当劳快餐的中国文化特点,或是麦当劳的中国化特征。“表达”即“内涵”或“含义”的意思。
2、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分条列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
(1)麦当劳的“快捷”变得慢下来
(2)麦当劳在许多北京顾客眼里成为悠闲消遣的场所
(3)价廉的麦当劳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并非“价廉”。
这些变化说明麦当劳“其中被赋予的意义与其美国祖源地却有很大的不同”,“对北京和中国老百姓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符号意义更为重要”。
3、为什么麦当劳快餐备受消费者的欢迎?
明确:
麦当劳餐厅有一种平等、民主氛围(2节);
麦当劳的就餐环境优良,服务优良(3节);
麦当劳餐厅有益于养成“文明”的举止(4节);
麦当劳食品富有营养,科学合理(5节)。
4、你怎样理解文章第二段“一些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里平等、民主的氛围”的含义?
明确:
①在麦当劳,菜单品种少,价格差别小,消费差别不太,服务无大差别。
②低收入不会露穷,高收入难以显富。
5、麦当劳快餐是怎样中国化的?
明确: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积极融人当地社会,和周围街道、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并积极回报当地社会;
二是迎合当地人的消费习俗,如建立“情人角”和“儿童乐园”专区;
三是积极组织家庭团聚,营造中国式的家庭氛围。
6、问题探讨:
麦当劳又怎样影响了中国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作者分析这些现象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作品作简要说明。(课本74页)
明确:
麦当劳作为美国的连锁快餐店,有着统一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它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腾飞而获得巨大成功,无形中具有了某种政治文化意义,人们视其为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同时,能够在麦当劳用餐被视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特征之一。它的品牌内涵中包含了其产品品质、产品市场定位、品牌文化、产品标准化生产及品质保障机制、品牌形象推广、特许经营的市场扩张模式等。来到中国以后,为了适应中国民众的消费水平、饮食习惯,在自我形象上作了些改变,增加了亲和力,也就是所谓本土化。中国顾客在麦当劳就餐中领略了美国文化——广义的说,就是西方文化,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说明了文化交流常常是无形的、自然而然的,也是双向的,相互渗透的。
四、总结课文:
1、你从本文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
①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是必然的,我们要坦然待之,不能阻止。
②合作共赢是正确处理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③外来文化应在保持其本性的前提下,努力适应当地文化环境,积极促进其“地方化”进程。
五、比较阅读:
阅读《欧洲人的一张菜单》,并与《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结合起来思考,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论说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课本74页)
明确:《欧洲人的一张菜单》是一篇文化随笔,也是从生活中一件极为平常的事物,看文化交流对于普通人生活的意义。这是历时性的,凭借作者广博的历史知识来写的,说理自然。《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也是谈饮食文化的,但主要是凭借现场观察和心理分析。注意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上来看问题。
六、布置作业:
你能否拿从外国(或外民族)传入的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角度作一分析?
提示:譬如可就肯德基、“韩流”等进行分析。
①指出其文化内涵。
②指出中国人接受它的理由。
③指出其适应中国的做法。
④可运用对比、例证、喻证等论证手法。
第三篇:《麦当劳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课题:《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领悟概括本文的基本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学习体会本文的写作艺术
3、通过学习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研读文本,了解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总结归纳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通过梳理文本,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透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理解文化冲撞、交流的双向性;通过分析文本,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揣摩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图片,麦当劳】
看完了图片,再回忆回忆,说说你们印象中的麦当劳有什么特点?(板书学生的回答)这是现代的麦当劳,那十几年前,当麦当劳刚从美国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时,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又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翁乃群为我们做的调查和记录。
二、作者介绍 书下注释
三、背景介绍
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外国文化大量涌入,作为美国快餐文化的麦当劳也进入了我们的国门。90年在深圳有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的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千家餐厅,在中国快餐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这一现象,学着翁乃群进行了调查研究,写了这篇文化随笔。以美国麦当劳快餐在中国的中国化特点,探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不同文化的融合。
文化随笔,这是介于学术论文和随笔之间的一种文体形式,它既有学术论文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又有随笔的自由活泼,不拘一格。这类文章往往以小见大,由事及理,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既有看问题的高屋建瓴,又有表达上的笔法灵动。
四、文本研习
1、(第1节)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1)麦当劳的“快捷”变得慢下来
(2)麦当劳在许多北京顾客眼里成为悠闲消遣的场所。(3)价廉的麦当劳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并非“价廉”。)
这些变化说明麦当劳“其中被赋予的意义与其美国祖源地却有很大的不同”,“对北京和中国老百姓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符号意义更为重要”,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第2-5节)为什么麦当劳快餐备受消费者的欢迎? 明确:麦当劳餐厅有一种平等、民主氛围(2节);
麦当劳的就餐环境优良,服务优良(3节); 麦当劳餐厅有益于养成“文明”的举止(4节); 吃麦当劳食品在于体味外国文化(5节)
3、(6-7节)麦当劳来到中国后是怎样本土化的? A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
4、(第8节)作者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明确: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
5、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6、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四、文本总结
1、回顾文章,梳理文章结构,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
五、写作特点
1、在广泛搜罗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考察报道主体——麦当劳连锁店经营方式和中国民众心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双向的,互动的,同时又是隐性的。作者能努力把握住,通过现象逐渐切入本质。(第6节)
2、文笔轻松灵动,富有幽默感,能深入浅出,从饮食文化的常事入手,讲出一番较深刻的道理,使人恍然大悟。
六、小结: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七、课后研讨
1、投影图片,请同学们说出这是什么图片,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
图片说明: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与北京奥组委,日前联合发布了‚麦当劳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合标志‛。该公司首席市场推广及公司事务官罗凯睿说,使用该组合标志进行以奥运为主题的宣传推广活动,这个组合标志中扇面形设计象征着东方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表明麦当劳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充满信心。(2005年12月22日光明日报)
2、对于盛行于世的“韩流”风潮,你有什么看法? 韩剧、韩版服饰、发型„„
第四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新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教学目标】
1、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2、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它是世界快餐业的老大,金色拱门标志深入人心,它保证每一位顾客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到同一品质的食品,同时它又被呵斥为“垃圾食品”,在美国甚至被提议关闭在医院开设的所有店铺,同学们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让人又爱由恨的麦当劳。它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以金色拱门下的美味汉堡和亲切的服务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自1955年创始以来,在全世界1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1000家餐厅。
1990年来到中国,在深圳开设中国第一家餐厅,截止目前,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24小时营业的餐厅达872家。
1992年4月,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数超过万人。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着翁先生的脚步,走进当年的麦当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6分钟)
本文通过分析麦当劳在中国发展以及由此形成特有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一现象,进而阐述了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文化变迁)也具有相似的过程,得出人类不同文化的接触、互动和碰撞是历史的必然,而且还将飞速发展,进而推断出(全盘西化)是一种虚幻的东西。
注:使用文中词句填空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分钟)
通过整体感知,我们可以得出作者没有就事论事,而是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探究社会文化变迁的特点。那么,就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思路,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
麦当劳在全世界1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餐厅,可以说覆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如此成功和它自身的禀赋有没有关系呢?请你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麦当劳有哪些特点?
1、麦当劳有哪些特点?
在美国:具有快捷、价廉取胜、被广泛接受的特点。
(来到中国后,我们的国人感受到了他的哪些特点?)
平等、民主的氛围
浪漫和舒服的就餐环境和优良服务
全新的就餐方式、外国餐桌行为文化
“现代性”象征的食品
麦当劳企业哲学
麦当劳拥有独特的经营理念Q:quality质量、S:service周到的服务、C;cleaning 清洁的环境、V:value有价值的食品 这也是麦当劳一贯坚持的,可以说是它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卖为什么会受到国人的欢迎?)
明确: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 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所以,麦当劳不但是快餐食品的代名词,更是美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美国的”麦当劳!
2、在潜移默化中,国人逐渐接受异国风味的麦当劳,麦当劳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变:A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 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D.适应各阶层人们的需要,推行种种营销策略
不变:麦当劳的产品风格,优质的服务,管理理念。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
(麦当劳为什么要改变?)
扩大营销,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结论: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中国的”的麦当劳)
这种现象体现了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本土化
那么,我们假设,麦当劳能不能不变,为什么?
喜新厌旧是人的普遍心理,当人们对麦当劳的三分钟热度过去之后,麦当劳将如何生存,对于大部分传统的国人来说,还是吃米饭更舒服些。所以,两种文化必然产生矛盾和撞击,那么结果是两种文化的交融和吸纳,这体现了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叫做“全球化”。
深入探讨
其实麦当劳进入中国,并且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过程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文化的冲撞与融合。那么请大家根据上面的麦当劳的案例的分析,来说一说,你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这句话。
明确:这句话的含义包括了三个方面:
第一,在文化交流与冲撞的过程中双方都在改变,不可能是一个单一的过程,正如麦当劳的案例,麦当劳进入中国,它进行了许多的改变来适应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但是中国人同样也因为麦当劳的到来在不断地了解外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等,并在接受西方的就餐礼仪;
第二,任何文化融入另一种文化也不可能是单纯的融入而放弃自己原本的一些东西,它必然保持自己文化的根本,而作出一些调整;
第三,文化的融合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文化是被动地接受,正如麦当劳主动进入中国,中国人在众多的饮食方式中选择麦当劳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由此及彼深刻讨论
如何理解“‘全盘西化’不论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可通过例举实例来阐述。
1、在全球化的今天,应如何对待和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1)、文化交流非平等,有强弱之分
由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分,比如美国文化(好莱坞到麦当劳)、古埃及文化、英语文化
城市化
(2)、弘扬民族文化必须增强自身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中国文化也曾经辉煌,四大发明、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3)、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的独立性
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都穿上了作为中国象征的唐装。
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标、吉祥物、火炬、金牌的设计蕴含着浓重的中国韵味。
2、作者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明确: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即第8节)
3、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4、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六、小结: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 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板书:
在美国在中国
速度快捷速度放慢
价格廉价相对较高
接受群体大众中产阶层
市场定位便捷快餐店闲聊、会友、亲朋好友聚会,个人或家庭庆典仪式甚至是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第五篇:《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2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麦当劳文化的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全球化概念及文化冲撞的双向性。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讨、合作探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1、导入新课: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推动是举世公认的,也值得我们自豪,同样,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响誉全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境外的文明、文化形式在中国大地受到喜爱、欢迎。比如街舞、迪士科、酒吧、咖啡屋等等,而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其中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外来饮食文化形式。这就是文明、文化的全球化。那么这种饮食文化入境后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走进《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起来对这一饮食文化的碰撞融合现象作一解读。
2、出示课件:麦当劳广告短片作导语多媒体出示麦简介 麦当劳,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自1955年由创始人雷• 克洛克在美国伊力诺洲成立公司以来,以金色拱门下的美味汉堡和亲切的服务,立刻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现在麦当劳公司餐厅每天都在为全世界4700万以上的顾客提供优质的品质和服务。今天,麦当劳在全世界11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餐厅,全球营业额达104.9亿美元。
教师:虽然东台还未曾出现麦当劳,但它对大家而言,依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铺天盖地的广告让我们早已熟悉了它。作为一种美国快餐食品品牌,麦有其鲜明的特征: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麦当劳以其独特的成功商业模式获得了世界餐饮第一的地位
3、问题探讨:
① 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爱? ② 麦当劳在拓展中国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 ③全球化的概念是什么?
④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教师:中国人民奉行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具全。相对保守的中国百姓何以会接受1 1 相对单一的速食食品的呢?
①问题探讨1: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深受中国百姓喜爱? 提示:平等民主
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新的行为举止 中国人心中的麦和麦的企业哲学
教师:作为一个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势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为了开拓中国市场,麦作了哪些努力?
提示:塑造地方企业的形象 设置情人角和“儿童乐园”
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由于员工大多数是中国人,制作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本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与地方学校和街道组织建立特殊关系,派员工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每天早晨还升中国国旗。)
②问:麦当劳为了在中国拓展市场所作的努力中,哪些有变动,哪些保持原样?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不变~饮食品种、服务、管理模式 变 ~营销策略、(营造中国式麦当劳、地方企业)、中国特色、表明:麦当劳的经营者主动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积极态度,这些改变说明,外境文明文化融入另一种文明文化时的本土文化过程,也是一种积极姿态的表现。
③教师:麦当劳在中国的销售过程中,更多的考虑了中国消费者的习惯。
到了中国以后逐渐地地方化了,M的地方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社会活动中经常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用我们书本的一个词,叫做全球化。这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全球化:是社会文化过程,其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
④问: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提示: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他们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还会逛逛元宵节的灯会并猜上几条谜语。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接触中相互审视,互取所需。
4、问题探讨
问:有人说 我们现今的一代是由肯德基、M 喂养大的一代,认为中国已经开始M化,你认为对吗?
明确 :作为一种西式快餐,M确乎已经遍布中国的大中城市,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但是由此断言中国文化的M话乃至危言耸听地认为殖民主义卷土冲来,只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没有多少经验的根据。
因为在中国,所谓中国文化的M化是M的中国化同步发生的现象。在中国吃过M的人想必都知道,中国人并不是把M当做一种速食快餐,他们常常拖家带口或三五成群的在那儿边吃边聊,这2 1 种带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用餐方式必然使得M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快餐中国化,结果是中国的M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也不同于西方的原形。
同样,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中国百姓常用的扫帚传到西方也发生了变化。西方的汽车、西服传到中国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教师: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时,一次他出席法国人欢迎他的宴会。在这次宴会上,许多西方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他提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冯骥才的回答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
我们接纳、融合西方的真正态度应该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冯骥才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5、出示课件:
2005年12月19日,麦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合:在具东方特色的扇面上绘制出M的黄金双拱以及2008年奥运会会徽。麦当劳事务观官罗凯睿表示,希望通过多种富有创造性的设计把麦当劳及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
6、设想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将哪些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提示:服饰文化 中国武术 书法艺术
饮食文化(东台鱼汤面、东台臭豆腐干、汤圆、粽子、饺子等)东台发绣 中国京剧 草编制品 茶文化
活动体验:
7、设想你是中国某一传统文化的推广者,你打算怎样将之推向世界?
8、课后作业:对肯德基作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主要食品、客流量、主要消费者、服务态度、顾客就餐表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