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设想
小学数学新课改中的设想
平茶小学 苏新莉
新课程的实施,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都必须对以往的数学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重新审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适应新课程的变化。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 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也主要是如何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我们在学生座位编排上,不局限于两人一桌,全体学生面向讲台的单一坐法。
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应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民主,达到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2.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把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有些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新教材始终坚持设计学生喜欢的情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新教材使学生有更多的 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新理念下,因“材”施教 1.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赋予了新的内涵,它指出教材不是圣经、不是宝典。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合理利用,灵活利用。2.内容枯燥向富有情趣转变
课程设计将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活动获取知识,获得体验。3.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
把数学学习由课堂转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时处于亲切愉快,思维活跃的主动探索活动之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来自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4.算法统一向算法多样转变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在学习中自行探索,独立思考带来的结果。算法多样化不要求为个学生都掌握多种算法。要求统一,既不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识水平的多样性,也体现不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例如:25×16的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台上展示汇报。于是,同学们就有以下多种解法:
(1)25×16=25×(4×4)=(25×4)×4=100×4=400;(2)25×16=25×(2×8)=(25×2)×8=50×8=400;(3)25×16=(5×5)×16=5×(5×16)=5×80=400„„
最后,引导学生自学看书(例题),让学生通过多种解法对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解法。这样再放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建构过程,并且通过让学生展示多种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可以说,正是这种关注个性体验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愉悦。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新课改教会我们教与学无止境,新课改倡导反思与重建,它让我们审视每一节课,不断反思,记录成功之处,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和学生创新的火花,再重新设计和实践,这将会让我们逐渐养成爱反思和研讨的习惯,使我们终生受益。
第二篇:对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的几种设想
对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的几种设想
铜鼓中心校
吴光明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和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们“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学习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习小数的除法时,计算“9.42÷2.7”,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9.42÷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时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5×2.7不等于9.47,得出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教师作为教育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识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践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教和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材建构。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教师要创造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再如:蜀南竹海的门票每张50元,如果30人以上可以团购,每张40元,我们班共有28人,该如何购票?同学们通过思考、计算,得出了许多解法:50×28=1400(元),40×30=120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答案。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研设想
2012-2013学第二学期章源小学数学中心教研组
集中教研安排
1、请有经验的教师作教学上的经验介绍(如何使课堂更高效)
黎旭珍、吴敏、郭定祥、郭二娣
2、请对我校教学有贡献、影响较大、对教师有一定促进的教师作教学经验讲座(转化差生、组织教学、教学技艺的使用等有关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促进和指明方向作用之谈)
夏柏生、骆炳华、黄春莲、陈秀清
3、请在本校有一定教学引领作用的教师对公开课进行评课
(1)四、五、六年级教师的公开课评课教师:骆炳华
(2)一、二、三年级教师的公开课评课教师:邹贤梅
4、观看录像:
江西省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教学改革观摩比赛课。
章源中英文实验小学
数学中心教研组
2013.03
第四篇:小学数学中看新课改
小学数学中看新课改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主”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论,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习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合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各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比如我在讲“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出示蜗牛4分钟看爬行7米,蜘蛛3分钟行驶5米。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知道哪些数学问题,当提出想比较两种动物谁跑的比较快时,自己去找寻答案,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循环小数的问题时,由于好奇心自己依靠课本这位“老师”找到答案。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中出示课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计算不同图形的菜地的面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程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我在讲“圆的周长”时,让学生帮助农民伯伯设计圆形的牛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篱笆的总长度。再如: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们通过计算、思考得出多种解法,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数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过程和对三角形的认识,用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拼成自己以前学过的图形,自己总结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自己总结出的知识点,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
五、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只有学生和老师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例如学习“分数化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去除,若像教材上一样将各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分母里是不是只含有2或5,最后得出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方法,这样哪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学生的表情是木然的,像机器人一样,如此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又能如何呢?可以先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可以把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找到自己辩论的观点,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辨,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它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第五篇:小学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
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小学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北队:高爽
201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