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祝福教案第二课时
《祝福》教案(第二课时)
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
方法: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一、肖像描写
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描写眼睛
描写衣着
描写脸色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二、语言描写
(1)自述阿毛之死
提问: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
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
(2)与柳妈对话
加重了精神负担(3)与“我”对话
矛盾心理
希望破灭
补充:祥林嫂生活遭受种种不幸,充满迷信思想。
三、行动描写
找行动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
怀疑灵魂——问
补充:祥林嫂还是一个内心充满封建礼教,迷信思想的人。
第二篇:祝福教案第二课时
祝 福
教学目标:
一、把握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教学重点:
学习肖像描写、行为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形象,从“人际关系环境”角度分析祥林嫂悲剧及悲剧根源。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祥林嫂无名无姓,无牵无挂,在忙碌热闹的祝福声中,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和幻想,凄然的死去了。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她希望死后的魂灵能与阿毛团圆,又害怕自己嫁过两个男人,不能从一而终,不能善终,要在地狱里受罪。是谁弄得祥林嫂欲生不得,欲死不能?是什么把她赶上了绝路呢?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探求祥林嫂的死因。
二、透过人物行为和肖像变化,从“人际关系环境”角度分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请学生按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行为及肖像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1、祥林嫂的行为及目的
(1)请用四个字概括祥林嫂一生的行为。逃、撞、捐、问。
(2)她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引导学生揭示其行为的目的。)逃(不愿改嫁)
目的:守住贞节
撞(守住贞节)捐(洗清罪责)问(疑惑鬼神)
求得做人的尊严
(3)找出和行为相对应的肖像描写及整体印象。
第一次: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只是顺着眼。整体印象:模样还周正
第二次: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整体印象:痛苦。
第三次:脸色灰黑,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 了。整体印象:木偶。第四次: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了,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整体印象:乞丐。
(4)对比四次肖像变化,总结祥林嫂的性格及命运。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致被旧社会所吞噬。
三、讨论总结:“人际关系环境”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作用。
1、是谁直接或间接地将祥林嫂逼向死亡? 鲁四老爷、四婶、柳妈、婆婆、大伯、鲁镇男女
2、他们都对祥林嫂做了什么,支配他们的思想是什么 ?
(1)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自私、冷酷无情、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对于祥林嫂,他开始只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感到不吉利罢了,但还能容忍。后来祥林嫂再嫁回来,女人再嫁,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就不能容忍了,害怕玷污了祖先,最终剥夺了她的劳动权。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权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3)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但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
(4)鲁镇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3、引导学生回顾总结祥林嫂的死因,揭示礼教吃人本质。
4、小结:
祥林嫂生活在“鲁镇社会”的最底层,她以善良、坚毅、朴实、忠厚的性格希求获得做为人的最起码的尊严和自由,即使这样,最终还是成了一个被践踏、被损害,被人们遗弃在尘芥堆中的女人。虽然她的心目中有着对鬼神的敬畏和对灵魂的迷惑,虽然他经历着贫穷、丧夫、丧子的沉重打击,但什么才是她走向穷途末路的根本原因呢?是鲁四老爷的“皱眉”;是四婶的“你放着吧,祥林嫂”;是婆婆的强迫再婚;是大伯的逐出家门;是善女人柳妈的阴间威胁论和捐门槛学说;是鲁镇男男女女的厌烦、唾弃和“又冷又尖”的笑。是罪恶、虚伪的封建礼教思想,是由这些人构成的有着畸形道德的病态社会。
四、总结:
(1)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它虽然不是刀子,却比一切刀子更锋利,更凶残,杀人不见血。
(2)方法总结: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中通常利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命运,并通过人际关系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揭示小说主题思想。
五、作业:
1.请你结合祥林嫂的生平遭遇,为她拟一副对联或挽联,并用现代人的眼光给她寻找出路。
2.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第三篇: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温故互查】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二人小组完成温故互
【自学检测】
查内容。要求:二人小组互讲,组员给组长复述,组长检查纠正。)******00小结: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或()后面的0即可。【设问导读】
仔细阅读课本第74页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木星的直径是142800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778330000千米。它的直径是多少万千米?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尝试把上面两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为单位的数。你是怎么想的?
2、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小数?能不能来保留一位或者两位小数?方法又是怎样的?
3、像这样的题目保留小数以后应该怎么办?后面的万或亿字是不是可以省略不写?
1、完成74页下面的做一做
2、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把34528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两位小数)【巩固训练】
1、完成课本第75页第3、4题,课本76页第7题。
2、把下面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35990平方千米。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000平方千米。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3000000(保留一位小数)116897000(保留一位小数)14564000(保留两位小数)2456300000(保留两位小数)
4、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第四篇:祝福教案三课时
《祝福》教案
(一)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文中“四书”指《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五经”指《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五部经典著作。学习过程:
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
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回忆常识:小说三要素是 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包括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1、字音积累 3分钟
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间(jiàn)或悚(sǒng)然踌蹰(chóu)(chú)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淡(dàn)然俨(yǎn)然 雪褥(rù)瑟(sa)瑟有声尘芥(jia)堆 形骸(hái)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 贺家墺(ào)荸荠(bí)(qí)絮絮(xù)呜咽(ya)驯(xún)熟 桌帏(w?i)讪讪(shàn)咀嚼(jǔ)(júe)赏鉴 渣滓(zhā)(zǐ)瞥(piē)拗(niù)不过蹙(cù)缩 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歆享(xīn)(xiǎng)牲醴(shēng)(lǐ)蹒跚(pán)(shān)芒 wáng 刺:麦穗上的尖.3、字义识记 2分钟
俨然∶形容庄重严肃。讪讪 : 不好意思的样子 怔怔 :呆愣的样子。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 :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百无聊赖:精神无处寄托,非常无聊。
4、你了解鲁迅吗? 陈丹青笑谈鲁迅5分钟(清华大学)
5、解释小诗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华盖:原系贵人出行时由侍者举着遮日避雨的类似伞之类的器具,鲁迅这里是反用。华盖: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齐景公爱他的孩子,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孩子骑着。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三、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本文的情
四、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
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 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五、细读小说,找出文中有关祥林嫂的故事片段,根据时间脉络,讲述《祥林嫂的故事》。
《祝福》教案
(二)【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其他学生评析、补充。
二、板书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1、本文的人物描写有几个方面?肖像、语言、动作。
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出现的人物。鲁迅说,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外貌(特别是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大声朗读一遍,并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
特点,从作者对她眼睛的描写可见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生动具体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三、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
1、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2、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
3、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鲁四老爷: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的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第一部分有一部分对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其书房的描写。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五、小写作:请你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个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字数150左右。
《祝福》教案
(三)【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主题;2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试归纳小说主题。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二、文中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是在鲁镇的祝福节日中,作者为什么让故事在这个节日里发生?这些环境的描写对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学生研读序幕和结尾部分有关环境描写。提示: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1、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2、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3、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气氛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三、拓展: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篇二:《祝福》第三课时教案
《祝福》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重、难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3、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从动作、语言等描写入手,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以查案的方式进行一下讨论:
一、讨论: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陈述理由)
二、讨论: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
三、讨论: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
1、鲁四老爷: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特点?
明确:①④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②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③第一部分有一部分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其书房的描写。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2、婆婆和大伯: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人身自由,丈夫死了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祥林嫂的出格反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从中我们还可看到一个矛盾:婆婆卖媳妇是应该的,甚至人们还夸她精明,祥林嫂的反抗是不应该的。在这个角度上,封建思想是支
持她婆婆的,婆婆可以支配媳妇的命运。但改嫁又偏偏是祥林嫂最大也是唯一的罪名。在这个方面,封建思想又不可能原谅祥林嫂的“罪”。在这个矛盾人,我们看不到祥林嫂的活路。
大伯收房子也是应该的。原因很简单,祥林嫂没了儿子,也就是没了贺家的后代,也就成了贺家的外人,房子是不能给她的。但封建思想又教育女子们: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在这个矛盾中,我们也看不见祥林嫂的生存空间。
3、柳妈
柳妈和祥林嫂同样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可见她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也完全是出于善意,主观愿望还是想为祥林嫂寻求“赎罪”的办法,救她出苦海,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但柳妈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救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祥林嫂花了12元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可是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祥林嫂捐门槛后本已告诉四婶,可四婶仍不让她沾手。祥林嫂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不济”,胆怯,惴惴,是一个木偶人。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终,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柳妈还算是同情祥林嫂的一个。同情祥林嫂的人,也把祥林嫂推向深渊,更显示出悲剧之可悲。
4、鲁镇上的人们
鲁镇上的人们对祥林嫂的遭遇没有任何的同情,他们一开始只是用祥林嫂的悲剧满足一下自己的猎奇心理,等到厌倦了,便对之嘲笑唾弃,表现出一种冷漠厌烦的态度,他们也是深受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统治了他们的灵魂,所以,他们鄙视祥林嫂,他们的态度,也增加了祥林嫂精神上的痛苦,他们和鲁四老爷一起,把祥林嫂逼上了死路。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四、思考: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明确: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五、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六、思考:祥林嫂对她自己有没有责任呢?可以先讨论这个问题:有人说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没有反抗过,你认为呢?
明确:“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没有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更恐怖的深渊。因此,我们可以说,祥林嫂也是杀害自己的凶手之一,她的死,既是他杀,也是自杀。但不管是他杀还是自杀,归根到底,是封建礼教将可怜的祥林嫂逼上了绝路。小说反封建的深刻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鲁迅先生的挚友许寿裳先生有关《祝福》的一段精辟的论断所说:“(《祝福》)描写一个旧社会中的女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七、讨论:作品中“我”的形象。
明确: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八、请同学们为我们可怜的祥林嫂写一副挽联。
例:
命运太坎坷,两度丧夫,更痛失爱子,问魂归何处?
礼教真虚伪,几番害人,终沦为乞丐,叹命丧黄泉。篇三:祝福(第三课时)教案
祝福(第三课时)教案
临川一中裴素芳
一、教材依据
《祝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二、设计思想
1、教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
2、设计理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情态度。
3、学情分析:前两节课已经解决了字词、文学常识,了解了故事情节,并分析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这节课更深入地探讨已经有了基础,所以学生能够顺着老师的思路进一步挖掘思想。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人物的相关描述来分析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的分析探究祥林搜的死因,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通过文本的学习阐述自己对文中人物等的情感态度。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把握课文的知识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于苦难者同情,对于罪恶控诉的爱憎分明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分析探究祥林搜的死因,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培养学生对于苦难者同情,对于罪恶控诉的爱憎分明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问题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直入正题
教师:小说一开篇就告诉我们——祥林搜死了。
幻灯片1:祥林搜死了!(屏幕呈现五个大字,感叹号犹如一把刀,下面在滴血。)
(二)问题探究
1、教师:那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哪些人该负责?
鲁四老爷要吗?柳妈要吗?鲁镇的其他人们要吗?„„
幻灯片2:哪些人该负责?鲁四老爷柳妈鲁镇的其他人们„„
2、教师: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他对祥林搜做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写鲁四老爷的相关段落、语言、神态等)分析(1):从第一段中“讲理学的老监生”、“大骂新党”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迂腐保守的人;从第二段关于他书房的描写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并且是个虚伪的人。教师:是的,这是一个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正是有这样一群人的存在,封建思想才这样牢固。
分析(2):他对祥林搜的表现:皱眉,讨厌祥林搜是个寡妇;“既是她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可恶!然而„„”;告诫四婶,不让祥林搜在祝福时沾手;祥林搜死后骂她是个“谬种”。从他对祥林搜的这一系列表现我们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一个自私伪善、冷酷无情、自觉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人。幻灯片3:
(下面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柳妈和鲁镇的其他人们)
幻灯片4:
幻灯片5:
教师:她们都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无法认识到自己同祥林搜处于同样的社会地位,反而来嘲笑讥讽自己的姐妹,把祥林搜当做取乐的工具,这是她们的悲哀,也正是当时中国贫困、落后的农村中劳动妇女的悲哀。
教师:鲁迅在《灯下漫笔》里说中国人民在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想做奴隶而不得,暂时做稳了奴隶。祥林搜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鲁镇的其他妇女们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人。
教师:上到卫道士,下到善良的柳妈,甚至于同情祥林搜的“我”,都在把祥林搜往死路上赶,难怪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幻灯片6: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丁玲
教师:这些人需要为祥林搜的死负责,然而显然他们都不是元凶。那么元凶是谁呢?
明确:封建礼教、封建迷信
教师小结: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是一个大笼子,把所有人都装在里面,然后那些人又造了一个笼子,把祥林搜装进去。
第五篇:《掩耳盗铃》第二课时教案
《掩耳盗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掩、盗、铃、偷、捂”5个生字及新词,认读“铛、零”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4、讲一讲《掩耳盗铃》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自己想做坏事而又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教具准备:铃铛、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课题
1、看图说出成语。(幻灯:出示成语图片)
(守株待兔、拔苗助长、亡羊补牢、自相矛盾、掩耳盗铃)
2、今天我们就学习《掩耳盗铃》这个寓言故事。
(板书:掩耳盗铃)(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3、伸出你的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个成语!(师边板书边说)
师:“掩”是左右结构的,“耳”的最后一笔要写的最长;“盗”是上下结构,“铃”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一个令。(令的最后一笔用红笔点。)(指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4、了解题意。
①“掩”是什么意思?做一做“掩耳”的动作。
②盗 :什么意思?
③掩耳盗铃的意思是什么?(捂住耳朵偷铃铛)
对甲骨文“盗”字的字义进行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以“欠”字为形旁组成的汉字
都和人张口有关。
④写生字“盗”。
师:“盗”字多有意思呀!想不想写好它,观察这个字,怎样能将它写好? 出示“盗”:盗是上下结构的,要写的上宽下窄,关键笔画是提的起笔在横中线,撇贴住竖中线。
将“盗”起个字头。(展示)问:他哪写的好?(生评一评)
今后我们在写字时,要看清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后在动笔写。
二、读准字音,初读感知
1、回忆学习寓言的方法。
师:你还记得上一则寓言我们怎么学的吗?(先读懂故事再明白道理)我们怎么做算是读懂故事了?(读准字音、读通文章、了解内容)
师:先自己读读课文,检查课文中的生字、认读字能不能读正确,句子能不能读通顺。
2、完成第一步读准字音,检查生词的读音。
①出示:“零” “丁零丁零” ;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②出示:“偷、愉”
③出示:“发觉、睡觉”
④出示:“铃铛”“捂住”读读。出示: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铃铛。
3、完成第二步读通文章。自己小声读一遍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4、完成第三步读懂内容。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
三、读懂寓言 明白道理。
(一)明确对盗铃人的总体印象
师:掩耳盗铃的人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汇报:我觉得掩耳盗铃的人很笨。(笨、可笑、愚蠢„„)
你们是不是也觉得他很可笑、愚蠢?
师:默读课文。你们从哪句话看出他很可笑用直线画出,从哪个词看出的用△标出。
(二)体会盗铃人愚蠢的做法
1、分析偷铃人的想法
出示: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师: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个词体会出他笨?他明明知道什么?大家都说一说。师:你能不能读出他明明知道,还这样去做!
2、情景体验偷铃人的想法
师:偷铃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就会被发现,他还是想去偷铃铛,他心里怎么想的?
出示: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师:老师也带了一个铃铛,用手一碰就会响。(老师先摇一摇铃铛)我们照偷铃人的想法试一试,大家捂上耳朵。(老师再摇铃铛)(学生捂耳朵体验――确实捂住耳朵就听不见铃声了)
师:偷铃人想的有道理呀?他挺聪明的!哪笨呀?
生: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没捂住别人的耳朵,所以被发觉了。
3、分析偷铃人的做法及结果
①生汇报,师出示: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就去摘铃铛。
师:读读这句话,你从哪个词体会出他笨?(“自己”变红)
②师: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谁听得见,谁听不见?
出填空:捂住自己的耳朵()不能听见,()能听见。
③师:他这种行为就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欺欺人)积累意思相近的词语。
师:正因为这样,他的手刚碰到铃铛就被发觉了。
接着上句出示: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将刚和就变红)
4、逆向思维理解道理
①师:看来他确实很笨。那他怎么做就不被发现了,你帮他出出主意,其他同学听听他的主意行不行?(生生之间互相反驳,否定一个个“高招”)让学生感悟到:只要做坏事就一定会被发现。
师:这就是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你们真有本事,能把这个道理自己悟出来了!
②把这个故事再读读,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四、学讲故事,深化理解
1、读熟课文,将寓言故事讲清楚
师:这么一个小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偷铃人的行为很可笑,还让我们懂得了道理,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道理。自己练一练吧!(学生练习讲故事;找一个人讲一讲。)
2、观看动画,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师:为了让你们能讲好,老师将《掩耳盗铃》的原文做成了小动画,原文中讲的是盗钟。看动画时别光看热闹,看看偷钟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想法什么样!将这些用到你的故事中。(播放动画)
学生再练习讲故事。(一人讲一讲,其他同学评评他哪讲的好)
作业:
1、回家将故事讲给家长听。
2、继续收集寓言故事,为举办寓言故事会、成语比赛做准备。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掩耳盗铃
可笑
做坏事就会被发现愚蠢
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