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开展

时间:2019-05-12 16: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开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开展》。

第一篇: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开展

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开展

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开展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而大班科学区的创设对于孩子们就是很好的探索空间。但我们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空间呢?本文从如何选择科学区材料(结合大班幼儿的探究需求,结合大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科学现象,结合大班主题教学活动)以及科学区活动开展的一般流程,两个方面来论述大班的科学区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区 材料选择 活动开展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自主游戏时间,孩子们在这个时候才真正成了游戏的主人。在幼儿园中我们会创设很多区域,而大班的科学区的创设则能够让幼儿在这里愉快自由的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索活动。对于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如何开展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去做好并深入学习的,只有正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细心适时的观察指导才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下面就我在大班教学中对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和科学区活动的开展流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科学区材料的选择

1.结合大班幼儿的探究需求

大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喜欢刨根问底,也愿意主动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享受发现的乐趣。比起小中班的孩子有更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也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在遇到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幼儿之间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协作等。他们还会主动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并能够探索发现事物的结构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好玩的指南针活动中,我们投放了多个磁铁和指南针,小朋友们开始玩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后来有个小朋友发现磁铁对指南针的影响,根据图示介绍,他们开始了合作探究。

2.结合大班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科学现象

在孩子眼里充满了对周边世界的好奇,一只蜗牛、一块镜子、一粒发芽的种子都能让他们惊叹的合不拢嘴。经过观察和讨论,大致把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归为以下几方面:

A 动植物

有一段时间,一到幼儿园的种植区就有小朋友跑到菜地里找蜗牛,孩子们在地里翻翻找找,有的找到了蜗牛开心的拿给我,仿佛找到的是宝藏。第二天更是有小朋友带了七八只蜗牛拿到班里。于是便请家长给孩子们搜集关于蜗牛的习性、趣事。在那个周里我把蜗牛放在科学区里,小朋友会把蜗牛放手上体会蜗牛爬过的感觉,了解关于蜗牛粘液的作用;我们一起给蜗牛喂菜叶,听有关蜗牛牙齿的故事,当孩子们知道蜗牛是世界吉尼斯记录里牙齿数量第一,有135排牙齿,每排105颗,总共有14175颗牙的时候满脸的惊讶。

我们还一起探索了“会喝水的植物”,小朋友带来自己会喝水的芹菜、白菜。家长们在QQ群里发孩子实验结果的视频,在区域里自己切开植物茎杆,了解植物吸水的秘密。我们还种豆子,观察豆子发芽,长高长大的过程。在对生命的观察了解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与魔力。

B自然现象或事物

我们在中秋活动时请幼儿和家人一同赏月,有孩子发现月亮变圆了,和之前看到的不一样了。于是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跟踪记录了月相变化,同时在区域中小朋友用播放器观看月相变化视频,或摆弄月相变化的图片,或用图画方式记录看到的月亮变化。该活动因为先有了观察再操作,孩子们对月亮变化的印象比较深刻。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把幼儿园种植区支撑植物的棍子弄歪了,想把它弄好却怎么也扶不端。后来我们就在科学区投放了花盆、水、土和小棍,小朋友自己探索怎样把棍子结实的的竖在土里,了解探究了水量和土的关系。

C 光和影

在幼儿园公共表演区玩皮影戏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光和影子,班级区域中我们就投放了更多关于光和影的材料:手电筒、不织布剪影、镜子、三棱镜、放大镜、彩色塑料片、望远镜、万花筒、3D眼睛和3D图片,3D图片播放器、记录单等,小朋友百玩不厌。

D电和磁

虽然经过中班对磁铁吸引力的初步了解,孩子们对磁力仍然充满好奇,于是便在科学区里投放了大小的长条磁铁、U型磁铁、小铁屑、指南针等,孩子们用磁铁探索磁场对指南针的影响。

在电动玩具充斥的玩具世界,孩子们总会遇到自己换玩具电池的情况,有些孩子已经有经验能够自己完成。科学区里我们就投放了电线、小灯泡、电池、手电筒、碎纸片、动物皮毛、塑料尺子、小气球等材料。供幼儿探索电和静电。

当然在我们的活动中还有更多地可以放在科学区供孩子们探索的材料:声音(各种纸盒、瓶子、玻璃杯、小石子、豆子、橡皮筋

打击乐器、纸杯、塑料管等)运动和力()空气和风(气球、打气筒、透明塑料袋、小盆、纸扇子、纸飞机、风车等)

3.结合大班主题教学活动

主体性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和主题活动密切联的区域活动,除了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它还具有依存性、动态性、生成性、并存性的特点。科学区的活动应与主题教学密切联系,科学区活动可以在主题活动之前开展,为主题教学活动积累经验,也可以作为主题教学的延伸活动,使两者形成有效互动,保证科学区的活动不断有新意,趣味盎然。

在我们的主题教学活动《有趣的声音》中,幼儿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了乐音和噪音,观看了“豆宝宝跳舞”的现象。活动后便在科学区里让主题得到延伸。我们投放了各种材质的盒子、瓶子、木棍、纸杯、漏斗、塑料管、豆子、打击乐器、自制弹拨玩具等,让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奇妙,了解声音的传播、体会声音的震动。让主题教学在科学区得到深入,得到延续。

而在主题活动《有趣的大自然》时,我们除了与大主题相关的集体教学活动,还有很多结合主题活动展开的系列区域活动,在科学区里进行了子主题《我是小花农》、《水的秘密》、《水和土》、《会喝水的植物》等一系列科学探索活动,让主题教学和区域活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个人操作、小组分工合作多种学习形式里得到更多体验科学、探索科学的机会。

二、科学区活动的开展

1、活动前区域规则及新材料的说明

无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活动也不例外,因为严谨的科学态度需要在点滴中培养。科学区的规则的制定最好是幼儿共同参与,不应该是教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共同的探究活动本身对幼儿的要求,教师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引领幼儿自主讨论区域活动规则。因为科学区的材料不像其他区材料可以随意使用,任意混搭,每一种材料都有较明确的操作要求,所以活动前幼儿应明确科学区活动的基本要求,遵守活动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安全的的进行科学游戏和科学操作。

在讲清活动规则之后,还要向幼儿介绍新投放的材料,简单的说明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已经使用过的材料就不需要进行材料推介,但可以在活动前或活动后的交流环节组织幼儿交流新玩法。

2.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材料,明确活动内容

科学区的材料一般都有较确定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有些幼儿进去后很快会确定活动内容,有些则会犹豫不决,也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这属于正常现象,尤其对于刚开放科学区的班级,老师需要耐心的观察幼儿,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帮助和引导。

有些幼儿可能在选择材料上没问题,但不能专注、深入地进行探索活动,每种材料都浅尝辄止,对此,教师也需要耐心等待,再确定是否进行指导。因为幼儿对材料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况且幼儿彼此的个性不同、已有经验不同、认知和兴趣点也不一样,所以面对材料必然会有不同的反应。

3.活动中的观察及记录

区域活动选择材料后边忙碌于自己的区域游戏中,教师也开始了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科学区活动指导应该以观察为前提,教师如果没有对幼儿活动现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就不可能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所以科学区活动指导的前提一定是对幼儿活动的观察。

幼儿的活动是动态的,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用相机拍照片,拍视频,用表格记录幼儿活动中的情况等,个人认为影像记录的方式更方便快捷,能更完整适时的记录幼儿活动过程,让幼儿共同分享环节可以情景再现。用笔记录相对来说可能会影响到老师适时的观察幼儿。

观察中一是观察幼儿的专注力,二是观察对材料的兴趣及使用情况。如果活动中幼儿专注投入的操作材料,那么材料应该是符合幼儿兴趣的。反之,如果幼儿出现操作困难或很快正确操作完便离去,那么材料显然是不符合幼儿操作能力的。我们在下一次活动中就要适当调整材料的投放了。

观察过程中会有指导,科学区的指导一般分为两种:隐性指导和显性指导。隐性指导指的是教师以平行参与的方式介入幼儿活动,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提供材料的改变或组合方式。而显性指导则是教师直接给与幼儿建议、要求等;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要太着急提供帮助,学会等待让幼儿自己反复试误,这样才能让幼儿体会到自主成功的喜悦。

4.活动后的分享和评价

当科学区活动结束后,一定不要忘了分享评价,组织参与科学探索的活动的幼儿进行讨论和交流,可以观看讨论活动中的照片视频梳理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发现活动中的问题一起讨论解决办法,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丰富和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在分享中提升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经验,让幼儿感受科学的魅力,更加喜欢科学区活动,得到全面的发展。

爱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有太多的疑惑、太多的惊讶、太多的奇思妙想„„所以儿童是闲不住的,他们想要看、想要听、想要触摸、想要动手操作,以便弄清这个世界所有的奥妙。因此,作为老师,面对如此兴致勃勃的探索者,我们应该保护支持他们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为他们创设可以自由探索的科学区,选择适合并感兴趣的材料,引领幼儿把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活动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科学区: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二篇:大班科学区活动:美丽的彩虹

目标:观察光透过水折射出的奇妙现象。

材料介绍:透明平底盆或玻璃缸、镜子、白纸、水、手电。

材料使用:

1、镜子竖立在水中,向后微微倾斜,呈一仰角

2、手电筒对着镜面照射。

3、把白纸放在手电筒上方,正对着镜子反光处,看看纸上有美丽的彩虹吗?

教育功能: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还可以让幼儿在暗处进行实验,观察是否还会有彩虹,探索光的奥秘。

指导要点:将镜子平躺在水底,探索光能否透过水折射,并可用有色液体进行实验,观察各种颜色对光的折射效果。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手工制作活动 耳朵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手工制作活动耳朵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等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如(点、线、面、块)等的具有可面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张纸经过折、翻、粘等,组合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幼儿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他们对艺术的美也有自己的特殊表现方式。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很快地找到一种适合的学习方法呢?笔者就这一问题有以下体会:

一、明确意图

意图顾名思义就是动机,既制作一件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在成人手工活动中,其意图是很明确的,或为观赏取乐,或为点状装饰,或为创造价值。而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型,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碎片,原先并没有想到要用纸做个什么东西,只是出于好奇,折纸的行为使自己看到纸本身改变了形状,看到纸的变化,使幼儿对活动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 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制作意图明朗化。

1、创设环境,感受氛围。

在开展折纸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创设折纸环境,这对幼儿折纸的兴趣极其重要。《纲要》中指出:“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首先要利用折出的成品来诱发幼儿,五颜六色的彩纸给幼儿视觉的感受和刺激,能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折纸的“欲望”也会陡然而生。在接下来的“我要折纸”、“我也折和老师一样的„„”的呼声中,幼儿们会积极投入其中的,教师也就顺理成章和幼儿一起活动起来,这也可以说是活动前最有效的准备。

2、提供材料,充分接触。

材料是幼儿手工制作的前提,在接触过程中幼儿们会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做出一些选择,然后再逐渐形成制作意图。因此,提供多种不同材料,让充分接触材料,才能使幼儿对自己的制作有一个量和质的筛选。如:“春天”主题,幼儿在提供的多种材料中,根据纸的软硬程度及易变化、易造型等特性,有针对性的挑选表现春天的自然物、小动物等的材料。在幼儿的作品中,栩栩如生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幼儿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进一步说明幼儿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折纸活动产生兴趣。

3、玩耍欣赏,明确制作。

有了空间遐想、材料接触,再加上幼儿的手工游戏,幼儿的制作意图就更加明朗化了。如:幼儿喜欢的纸做“小飞机”,玩起来真是很投入。如果结合每次的活动主题,让 幼儿通过自己的游戏方式玩耍、欣赏,那么,幼儿对制作意图也一定会更加明确的。

二、构思主题

幼儿明确了意图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而构思就是立意、创新。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考,对制作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计划与思考的过程。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的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他们是边行动边思考边构思主题。如:幼儿拿到一些碎纸他们会想象成“雪花”,而在未成型前是绝对没有主题构思的,根据幼儿这一特点,构思阶段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1、积累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的表象积累,它主要表现为空间存在形式。幼儿对它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再加之幼儿对具体物体观察的不同程度,幼儿也会使表象再现,犹如一幅作品那样,印象深刻。如:幼儿要学折一只小动物,先要对动物的外形进行分析。这时,教师可从不同角度启发幼儿思考:“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什么样?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又是怎样的„„?”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根据幼儿对生活的经验,利用熟悉的儿歌加深对小动物的整体印象。

2、引导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以唤起幼儿对自己所要构思的创造,充分发挥幼儿

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如:幼儿折一只蜻蜓可用哪些材料?在给蜻蜓添做背景时,又需要哪些材料等等,总之,要给幼儿一个联想的机会,才能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理想的作品。

三、操作指导

幼儿构建了理想的造型,接下来就要操作了,操作对幼儿的作品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它牵涉到以下几个方面:

1、工具尝试

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是幼儿手工制作的关键。不论是进行平面手工活动还是立体手工活动,幼儿对了解和认识制作工具的特征及用途非常重要。只有充分了解了制作工具,才能学习其使用方法;才能帮助幼儿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手工制作活动中去。所以,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尝试各种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2、练习灵活

训练手的灵活性,是折纸活动的前提。可在分步练习、整体练习之间进行,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等。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的疏密性,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

3、空间组合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 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同时,也能发挥幼儿的整体布局和装饰点缀的能力。例如:当幼儿制作出“蝴蝶”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添画各种花草,组合成“美丽的蝴蝶园”,为作品修饰、增彩。在幼儿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想象创意的形象,还可以利用制作的“费脚料”粘贴,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水平。

4、游戏渗透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可以使幼儿放松地、自由地学习。把手工制作寓趣味教育于游戏之中,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玩、寓教于乐,可以达到游戏和教学双重教育的目的。例如:利用折纸示意图的符号学习,设计成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向幼儿介绍常见的手工符号,和幼儿一起认识,并在“玩”中加深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如折叠线、折、剪开、反折等,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就逐步认识了符号,开阔了幼儿的思路,激发了她们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

另外,可以利用幼儿“作品”欣赏和讲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对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增加有趣的欣赏内容,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促进幼儿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通过艺术活动体验审美愉悦。

第四篇:浅谈大班科学区角材料投放及调整原则

浅谈大班科学区角材料投放及调整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科学领域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显然,幼儿科学活动,教师更注重的是创设提供让幼儿操作探索的环境,使幼儿能真正动手动脑。然而,由于幼儿的兴趣、能力、需要等差异,科学活动是在集体教学中很难整齐划一的完成,那么科学区角的建立有效的弥补了集体科学活动中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科学区角的建立给了幼儿一个自主探索、自我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指导,使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由、合作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索。

一、注重材料的引导性

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要考虑到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引导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引路”线索。使材料具有引导性的关键是找到材料与活动预期结果间的关联,如玩具“灯泡亮了”,这是我园在省专家的领导下研发的玩具,我做了进一步完善——为孩子提供了图示,让孩子通过观看图示,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第一页图示,幼儿通过实验探究出电池同方向摆放电路不会连同,电池要按照不同方向的摆放才会连通;第二页图示,幼儿通过不同线的连接方法,探究哪种连接方法小灯泡会亮,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进行更多的尝试、发现;第三页图示,我设计了一个可反复使用的记录表《我会导电吗》,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出电路连接哪个物品会导电,然后做出记录,并挂在墙上,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在活动中,我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就是示意图,每幅示意图都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示意图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幼儿对于玩具的操作方法都是在与同伴的讨论式互动、自我观察实践中得出的,并最终得以完成活动,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由此可见,材料的引导性对幼儿在试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否是非常重要的。

图示、记录表

幼儿活动过程中

二、注重材料的探索性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要让幼儿在短时间实现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必须为幼儿提供易于探索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怎么样”,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地探索活动,进而为促进幼儿探索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科学区角投放材料的性质应有别于其它区角的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如果不具有探索性就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很少幼儿会主动去探索。即使有人去玩也常常是坚持不久,往往是玩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走开了。如我在科学区投放了玩具“扇一扇”,其中有纸片、铁钉等材料,让幼儿通过“扇”,发现哪些东西能够被扇起来。开始投放几天有人来玩,几天后就没人来玩,于是我进行反思,并询问部分幼儿后,了解到原来是这些材料探索性不强,材料提供较单一,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操作一会儿就会了,没有挑战性。明白原因后我及时调整材料,将材料进行改进,投放了更多实验的材料,如棉花、硬币、海绵、塑料花、曲别针等等。增设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曲别针要用小风力还是大风力才能被扇动,让幼儿首先猜测,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样的探索才具有挑战性,更加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玩具:扇一扇

三、注重材料的趣味性 占地盘

科学区的玩具材料投放不能注重了探索性而忽略了趣味性,一味的让孩子知道实验的现象,只是看起来漂亮,但玩起来没意思,使孩子玩的没有意义。因此,教师制作的玩具,要平衡玩具中的“玩与教”的作用,真正的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如“占地盘”,主要让幼儿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原来我只是写了一些题卡,幼儿作答,属于幼儿自己考自己的题,比较枯燥,幼儿不喜欢玩。后来我进行了调整,将这个玩具做成竞技性玩具,竞技双方每人持有一套数字卡册(双方的颜色不同),二人通过掷骰子的方式开展答题游戏,幼儿根据骰子上的表情图及文字提示,开展答题活动,幼儿可在四块答题板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加减算式,并在自己的数字卡册中找到正确的数字进行粘贴。当游戏结束时,比较红蓝双方谁贴的更多,多者为胜。在玩具中增添了情境,这样大大增强玩具的趣味性,这样就能使他们更愿意操作,愿意学习,让孩子在充满趣味的探索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使孩子能愉快地走进创造的科学殿堂。

幼儿正在游戏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记录能力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瞬息万变的科学现象有观察的兴趣,乐于发现和探究,而对需要持续观察才有所发现的现象,观察兴趣不浓,有效记录的能力也不强。面对问题,引发我们思考如下问题:我们究竟要引导幼儿记录什么?怎样有效记录?大班幼儿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力,可以记录,但记录内容缺乏目的性,记录形式比较单一,交流和分享的意识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反映出大班幼儿有效记录的能力有待提高。设计适合大班幼儿操作的科学实验,让他们在自我的探究和操作中发现问题,能将操作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1.记录的素材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引导他们记录自己熟悉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简单图画记录自己所观察和探究的事物。图画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和熟悉的形式,每个孩子的图画都表现了他们不同的内心感受。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自己的图画来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与现象。

2.教师提供给孩子简单的符号,大班幼儿对符号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认知,不仅是为了引导孩子做简单的记录,更是为了激发幼儿创造自己独特的符号去自主记录的意识。

3.提供不同材料,丰富记录方式。科学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点,因而记录方式要力求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工具、材料来拓展孩子的记录方式。大班幼儿的记录可以采用各类粘贴、照片、绘画、符号等方式进行,还可以配上简单的文字及表格。具体用哪种形式,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记录的内容、玩具材料来确定。我们要根据科学活动的内容提供不同材料,让孩子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记录,不断丰富孩子的记录方式。通过有效互动,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习科学记录的方法。教师根据记录中反映出的信息,了解幼儿科学探究的情况,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使幼儿在交流记录中的新发现成为促进幼儿持续观察活动的动力,体验发现的乐趣。

粘贴类记录表

文字符号类记录表

绘画类记录表

第一天

第四天

在提供材料中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难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材料投放要由浅入深,要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使幼儿能够探究。如玩具“分一分”,它主要是让幼儿练习圆、正方形、长方形的二等分、四等分、八等分,我原来的设计方案是让幼儿将设计好的拼版摆在正确的位置,最后让幼儿数一数用了几块一样的拼版拼成了一个圆。这样的方案比较枯燥,幼儿不喜欢玩。后来我进行了调整:增添了色子、分分板和小熊头像等,幼儿通过抛色子为小熊等分饼,色子抛到几,就为小熊等分几只饼,能力强的幼儿可以为小熊等分长方形的饼干,能力弱的小朋友可以为小熊等分圆形饼干。

分一分

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区材料的难易程度会影响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如果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很快获得结果,便失去了探究的动力;如果材料过于难,幼儿就会不知所措,探究兴趣不高。因此在材料投放时,我们必须注意材料的层次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六、注重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实施本阶段教育目标

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确定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并配合集中教育活动的进度拟订科学区的具体教育目标,安排活动内容,适时增加、丰富、调整操作材料,这样才能使幼儿真正受益。如大班三四月份的教育重点为1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在同一教育目标下制作不同的玩具,如分解组合箱、超市购物、捡10分等玩具,幼儿们非常喜欢,参与性很高。

捡10分

大班的孩子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们固定的道理,而是更希望自己去尝试、探索、操作,通过与伙伴之间的讨论,提出疑问,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并且他们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所以我们在区域投放的每一个材料都要用心思考、精心设计,从而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幼儿带着任务在情景、竞争中完成本年龄段的教育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像春雨一样,滋润我们的幼苗,为幼儿创造探究的优质空间,使孩子在快乐的科学活动中,体验并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注入无穷动力。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科学区材料的设计与投放,让它为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用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五篇:科学区活动总结

科学区域活动总结

郝丽娟

科学区域活动是区域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与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区域,其目标主要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探究需要,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促进每个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都获得发展,是最受幼儿欢迎的区域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五个区域,并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参与区域活动。现将科学区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电池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如有趣的磁铁活动中,幼儿从家带来各种形状的磁铁,放在区域中,与所有幼儿一起进行探索实践活动。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相同的。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孩子的科学探究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同伴合作时,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在科学实验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科学区域活动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下载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开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大班科学区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开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科学区活动教案:磁力线

    价值取向: 1.让幼儿知道磁铁是有磁场的 2.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材料设计: 1.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 2.一张手工纸,一些铁屑; 3.一根条形磁铁。 玩法提示: 1.将磁铁放入塑......

    中班科学区教案

    中班科学区教案 中班科学区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各种塑料制品,了解其特性,知道塑料制品用途广泛。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进一步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教育幼儿不......

    科学区小故事

    科学区小故事 科学区域活动是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科学区域的游戏应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会探索。......

    10月科学区教案

    科 学 区 活动时间:2018年10月15日 活动地点:小班 活动名称:蚂蚁身上有什么 活动目标: 1、在找找、看看、说说、做做中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小蚂蚁。 2、初步了解蚂蚁的特征、生活......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

    动物 喂养:在饲养角喂养小鸟、鸡、鸭、鹅、兔、猪、羊等,在观察角养蚕、蝌蚪、乌龟、鱼、螺蛳等,鼓励幼儿参与饲养照料和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并做好观察......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

    幼儿园区域活动实用教案之科学区动物喂养:在饲养角喂养小鸟、鸡、鸭、鹅、兔、猪、羊等,在观察角养蚕、蝌蚪、乌龟、鱼、螺蛳等,鼓励幼儿参与饲养照料和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

    宫河学区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实施方案

    宫河学区开展民主评议 行风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中纪委第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会议精神,积极落实省、市,县纠风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加强全县教育系统行风建设,根据县教......

    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科学区)

    津南六幼教师理论学习内容 中一班 张庆娜 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科学区) 1、材料应有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