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陀螺转转转教案
目标:
1.探索用废旧水彩笔和光盘组装陀螺的方法。
2.初步感知光盘离地面的高低与陀螺旋转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3.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和成就感。
准备:
1.废旧水彩笔、废旧光盘。
2.幼儿有玩陀螺的经验。
玩法说明:
将水彩笔从光盘中间的孔穿过并卡紧,制成陀螺。用手转动水彩笔,带动陀螺旋转。
指导要点:
1.出示材料,用提问“你能用一支笔和一张光盘组装出一个陀螺吗”引发幼儿探索。
2.观察幼儿用怎样的方法组装陀螺。如,有的幼儿将水彩笔插入光盘中间的孔,利用水彩笔上粗下细的特点将光盘卡在笔尾较粗的部位;有的幼儿打开笔帽后将笔插入光盘孔,将光盘卡在笔头和笔帽之间。若有的幼儿不会组装,可引导其观察学习同伴的方法。
3.观察幼儿转陀螺的方法是笔尾朝下转还是笔头朝下转,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逐渐发现在两种转法中光盘离地面的高度不同,感知其与陀螺旋转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若光盘的位置较低,则陀螺旋转较稳定)。
4.鼓励幼儿绘制花纹装饰陀螺,并观察陀螺旋转时呈现出的效果,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5.鼓励幼儿表述自己在做陀螺、玩陀螺过程中的发现。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管子玩具、雪花片等)自制陀螺,活动可以一直延续至大班阶段,幼儿可以先画设计图,然后寻找合适的材料实现想法。随着材料的丰富和难度的增加,幼儿会观察到不同的现象,获得更多的经验。
第二篇: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轱辘轱辘转转转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轱辘轱辘转转转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会转的轮子》。
2.认识不同的图形,知道圆的东西可以转动。
活动重点:
学念儿歌《会转的轮子》
活动难点:
认识不同的图形,知道“圆”的东西可以转动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朋友每人自带一样会转动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播放课件,区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不同特点。
2.请幼儿展示自己带的可以转动的玩具,介绍玩具是怎么转起来的。
3.播放课件看看还有哪些会转动的东西。
4.幼儿自由讨论: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转动?如果把轮子变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行不行?
二、学念儿歌
1.教师播放儿歌。
2.请幼儿学念儿歌。
3.说说自己看到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轮子在转。
4.展示了不起的轮子,看看有轮子的东西。
三、玩一玩
互相交换自己带来的可以转动的玩具,大家一起玩一玩
第三篇: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案
设计意图: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在“陀螺转转转”活动中,我们重视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引导幼儿在比较和分析中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目标: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活动准备: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
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在塑料片的偏离中心处打一个小洞,刚好适合牙签通过。
3.牙签(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
4.打印汉字“转动”。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1.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
师:今天玩游戏前我先考考大家,这两个是什么字?
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锦江游乐园大转盘等。
3.承上启下,引出任务。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玩会转动的陀螺,不过今天的陀螺不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而是要我们自己做的。
二、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一)自由探索
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
师:这里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黄色陀螺比较难转,红色陀螺比较容易转。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红、黄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样。
师:你想用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呢?
辅助性问题:(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二)转动比赛
1.师:大家都选择了红色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
2.幼儿找同伴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3.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牙签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帮助幼儿发现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家在转动陀螺时用力方法也不一样。)
辅助性问题:(1)看看比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2)为什么同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塑料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纸盒和吸管,它们能变成陀螺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我们可以到活动区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大班科学《陀螺转转转》教学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组织和实施:
第一,通过“玩陀螺”激发幼儿内在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实践中,我们改变传统的“教”的模式,注重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自主探究机会,使孩子们学得更主动、更自由、更有活力。观其行,激其趣。通过情境设置“转转发布会”教师成为活动的支持者,成为幼儿的玩伴,并适时地为幼儿的探究创设陀螺擂台赛展示舞台,不仅让幼儿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能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更能激发幼儿探究陀螺转动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通过“做”陀螺,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
幼儿对科学的理解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动实现的,然而,总会有一部分孩子的实验以失败告终。解其惑,展其趣,在幼儿碰到挫折时,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十分重要,教师若能关注孩子失败的原因,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问题。比如:制作陀螺过程中找不准中心点,轴过长、过短,材料制作过于简单等等,在不断的质疑中寻求症结所在,并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及同伴互动,在多重互动的过程中赢得成功和自信。在此环节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表述操作结果,与同伴交流经验,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知识系统化,使学习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第三,通过“比陀螺”验证自己的制作,共享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有差异的学习经验与能力导致孩子在实验中出现不同的构思,方案和验证过程。在验证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录其行,延其趣。为此教师录制了此环节,对幼儿探究活动的精彩记录促成新的活动产生,延续幼儿的探究热情,而以兴趣为目标的擂台赛,更让幼儿体验探究和创新乐趣。
虽然,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幼儿教育很高,对陀螺也充满了好奇,可以说基本达到了目标,但我还是有许多地方很值得反思: 活动开始第一环节:玩陀螺,引出任务。陀螺太少,有些幼儿没有动手玩到,没有满足幼儿玩的需求。应在这里多让幼儿玩一会儿,但是在课前我没有考虑全面。
幼儿一起探讨怎样制作有趣的纸陀螺,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1、用中心对称的方法在圆形纸上进行装饰,并均匀涂色。
2、圆形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戳一个洞,再把小木棍插入洞内,幼儿较快地完成了。孩子们在探索学习陀螺的制作方法时,这里我让幼儿操作完放了较长的时间,足够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些幼儿刚开始还转动的很快,一会儿转不动了,我让他们继续寻找问题,有幼儿马上回答出:老师木棒插入洞太松了,(由于是纸做的容易松动)你有办法吗?我马上提供辅助材料双面胶让幼儿利用它粘贴在木棒上,结果大多数的幼儿没有这样做,而是把双面胶粘贴在圆形纸片上,这样陀螺还是没有转起来。我答案直接告诉了幼儿,没有让幼儿自己探索出来。“活动中容许孩子不成功,但要给孩子改过的机会。”。事后我想,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这里是我心太急了,以后要切记。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从实现世界中常见的物品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教师应用即有趣又能引起儿童科学思考的情景或方式引入主题,使孩子们关注周围常见事物,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同时使孩子们的探究有明确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有效性,不断地支持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四篇:美工活动:陀螺转转转
美工活动:陀螺转转转
广化幼儿园邵冰青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观察陀螺的外形特征,知道制作的基本步骤。
2、尝试利用身边的圆柱体画圆,目测陀螺的中心点,并利用橡皮泥帮助固定陀螺面。
3、通过玩陀螺,感受制作的成功感,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心理准备:玩过陀螺,对陀螺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准备:素描纸、蜡笔、勾线笔、牙签、橡皮泥,圆形塑料壳
活动过程:
一、观察陀螺特征,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陀螺吗?在哪儿见过?陀螺长什么样?你们玩过陀螺吗?你能告诉我是怎么玩的吗?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陀螺,我们来看一看。(出示陀螺的图片)它长什么样?(像飞碟,底下尖尖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很漂亮,五彩缤纷的)
二、共同讨论制作步骤
师:陀螺这么好玩,这么漂亮,今天我们自己也来做一个陀螺,好不好?想一想我们要用到什么材料,可以怎么样来做呢?
1、画圆形
师:陀螺转起来是什么形状的?(圆形)我们第一步就要来做一个圆形的陀螺面,画一个圆形剪下来。可是我们小朋友光用手画,能不能画出很圆的圆形呀?(不能)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身边圆形的工具。
师:如果我给你一个橡皮泥壳子,你知道怎么来画圆形吗?(请一名幼儿上前尝试画圆)小结:一只手按住塑料壳,不能让它移动,另一只手拿好勾线笔,紧贴塑料壳边缘,画一圈,把塑料壳拿开,一个圆就画好了。
2、装饰花纹
师:(播放陀螺图片)陀螺上有各种各样五彩的颜色和花纹,小朋友可以先用勾线笔设计好花纹,然后用蜡笔涂上五彩的颜色。
3、剪下陀螺面
师:剪时不能用剪刀头子剪,要用剪刀中间最锋利的地方剪,可以边剪边转动纸片。
4、目测中心点,将牙签插入
师:牙签要插在纸片的那个地方?(中心)请小朋友看一看哪里是中心呢?(指出几种不是中心的地方)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把牙签插到中心点。
5、用橡皮泥固定牙签与纸片
师:多玩几次牙签就会松调从小洞里掉出来,怎么办呢?老师想了个好办法。取一小团橡皮泥,稍微捏圆一点。一只手捏在牙签穿入的位置,另一只手将橡皮泥穿过牙签的尖,使橡皮泥粘在纸片和牙签上。始终保持牙签横平,纸片竖直。
三、幼儿按照讨论的步骤,动手制作
四、玩玩陀螺,享受成功
第五篇:转陀螺教案、
转陀螺
活动目标:
1、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转陀螺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发现问题,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通过活动,激发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探索精神。活动重难点:
1、知道使学生了解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学生每人自制陀螺一个,师备实验材料、秒表、表格各10份,课件一份。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冬天的来临,一种同学们喜欢的玩具又要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可是我们在冰上玩耍的重要组成部分,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你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玩具吗?你们喜欢他吗?别看这小小的陀螺却隐藏着许多的科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陀螺的奥秘。
二、转陀螺比赛、提出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转陀螺,评出优胜组员。
2、以班级为单位转陀螺,评出班级优胜队员。
3、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4、归纳梳理:制造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三、出示教具,认识构造
1、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带来的陀螺,认识盘和轴。
四、大胆猜测,提出假设:
1、引导学生围绕脱陀螺的盘和轴提出自己大胆设想,师归纳板书。
2、依据板书,使学生明确研究内容。
五、尝试实验,验证猜想
1、教师对学生的进行实验方法进行指导。
2、大屏幕展示相关方法。
3、各小组选取实验内容,领取实验器材。
4、学生实验,注意小组分工合作
5、教师巡视指导。
六、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1、各组汇报实验结论,得出与陀螺转动时间长短有关的因素。
2、依据上述原因,再自制陀螺,看谁的转的快。
七、活动的延伸与拓展
1、谈本节课学生的收获和感受。
2、课下继续探究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其他因素。板书设计:
转陀螺
影响陀螺转动 时间长短的因素
大小 盘 厚薄 高低 长短
轴
粗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