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之我见
附件1:甘肃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与教学设计封面
甘肃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
文与教学设计评选
类别: 论文
题目: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之我见 姓名:乔晓霞
单位: 定西 市 漳 县(区)殪虎桥中学 联系方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之我见
乔晓霞
(定西市漳县殪虎桥中学,定西,748302)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地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成了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既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又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也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数学教学 整合 【正文】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数学教师,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学科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主要采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缺少实践和探索的机会,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及结论,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慢慢地失去了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倍受人们的关注,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推广。下面,本人就信息技术与初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问题,谈谈粗见,与同仁共同探讨。
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刘茂森教授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 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1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价值意义。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形象、直观、生动,它具有动漫设计、图片编辑、视频、音频播放等多种功能,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特别是当多媒体计算机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软件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Flash、Potoshop、Ppt、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诸如:情景导入、概念教学、练习指导和学法辅导等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一些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如若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显示工具和演示工具,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满堂灌的模式,寓教于乐。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将极大地改变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乃至教学理念,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2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方式方法。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数学教学,另一种是计算机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2.1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数学教学。
首先,它是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或补充由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征进行常规的运算、作图、列表及模拟一个动态过程等,从而达到辅助教师教学的目的。在现实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比较费时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并非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但为了达到所需目标又不得不经过这些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应用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学生学习《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课时教师必须要经过列表和作图比较繁琐的两步,而这是非常费时间的,教师几乎很难分出更多一点时间去讲解函数的性质,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则可以很快给出函数值和画出函数图像。在这种应用中,教师还可以把多媒体计算机与电视、投影仪、幻灯机等其它信息技术设备接在起使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创设利于发展联想思维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发展联想思维的情境是指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学事物、现象的变化,培养其判断、分析、归纳和揭示其内部联系规律的情境。而区域数学各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一个整体的。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掌握区域数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中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整体性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最后,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许多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数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2.2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数学。
这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另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改进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江泽民主席曾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出示一组难度渐增的练习题,让学生做出回答,计算机会及时给予评判和指导。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固定出题,也可以是随机出题,根据教师所给的课目、章节、题型、难度等灵活出题,增加练习的智能性,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计算机会自动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辅导,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快形成技能技巧。
3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作用:整合之后,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尤其是根本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的农村孩子们,以前也只是瞪着一双大眼睛竖起耳朵听老师讲外边的世界,讲课本以外的从未见到过的人事物。随着互联网、家庭电脑的普及,他们的知识面大大增加。另外,信息技术的结合之后,需要什么资料信息教师都可以通过电脑,电视,远程接收或者光盘传递给孩子们,图文的并茂,内容的丰富多彩,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一节课后的效果也大大的提高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后,学生们上课时改变了老师在前面讲学生们在下面听的学习模式和环境,老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感觉,真正自己去看,自己去查,自己去学,自己去整理和探究。一成不变的模式终于得到了改变,孩子们接受了新鲜事物,学习更加有自主性和探究性了,模式的变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方式是学生们喜欢和赞同的。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是进行讨论交流的,这就需要学生能不断地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自然而然地熟练和掌握了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4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激励作用。《新课程标准》中,充分强调了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评价虽然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一提到评价,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考试,想到的是教师评语。以往的评价标准是把数学评价作为一个筛子,更多的是起到选择与淘汰的作用,结果导致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对数学没有兴趣,在数学面前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很多人以一种被淘汰的心态走向社会,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强调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尚未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它进入数学教育教学领域是必需面对的一个现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应该注意到的是计算机手段与传统媒体教学完美地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信息技术用的越多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的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究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与传统媒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之我见
范
君
超
保定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贤台乡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教师教书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以特有的声像同步、动画演示以及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功能综合于一体,直观形象地展示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教学氛围更活跃,学生也更乐于学习。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也存在着盲目性,形式化,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数学 网络互动 信息技术环境 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机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会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能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学好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抽象的用形象的展现出来,把变化快的过程变慢下来,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达到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我们多数数学教师都会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几个常用软件,就是这些简单的技术、知识基础,如会“适时、适当、适度”地应用,在数学教学时也会使教学手段产生飞跃。在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时,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结合软件的特点编制不同的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
(2)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整合
兴趣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研究活动中培养而发展起来的。激发学习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为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所谓的“寓教于乐”。
例如:九年级《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氛围的整合
从数学的学科性质来看,数学课堂要讲究教学氛围。专心致志、积极思考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所深切希望达到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既思维活跃又严肃沉稳,既富于创造又认真踏实。而多媒体的优点就是能使教学环境美化、丰富、形象。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1)在教学设计时就考虑因素与媒体信息的介入与有机结合;2)创设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情景引入问题宣饰氛围,使学生把注意力投向其中;3)制造一种错误紧张氛围,以使学生保持适度的警惕。
(4)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的整合
我们现在的教育宜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即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了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广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中成为学生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如何整合
(1)信息技术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以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为骨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追求绝对的逻辑化、形式化。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以“会解题”为终极目的,很少站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数学审美这一层面上,充分体现和展示数学课程对人的品性和人格养成方面的育人功能。
我们说,数学教育的目标是无止境的,是不断从低层理解走向深层理解,从具体做法提升到思维模式直至树立观念的过程,是将数学能力迁移并泛化的过程,是追求提高数学地组织客观世界即“数学化”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马明所说,数学教学有四个层次:解题术,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观念„„,我们追求的不能是低层次而是所有层次。
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几何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概括地说,数学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
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引入一个新概念,却缺乏足够的具体事实作为基础,或者反复介绍一个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应用,这都无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冲动;过早地形式化不可能有效果,而过早地抽象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希望知道这究竟有什么用处,又为什么是互相关联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构筑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指导学生在“现实”中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技能,形成数学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世界、刻画数量关系、描绘空间图形、推证公式定理、演示数学实验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考虑如何探
索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使得有更多的内容以方便的形式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能够及时地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体系之中,真正实现数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可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数学网站上有指向地获取数学知识,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借助于计算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在实际中形成概念,掌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层次,从而提升“数学化”水平。真正做到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个体的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过程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研究和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运用直观的支撑,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要求为:①要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有几种理论是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②教学容量要符合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处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理解和记录,师生互动要把握分寸;③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④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不能只为了照顾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而忽略了数学的严谨性;⑤尽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现在提倡现代教育技术,决不是要否定传统教学。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⑥尽量将课件设计成开放性的超媒体系统,让教师比较容易按自己的教学路径选择材料组织课件,也能方便地对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修改、删除。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目前,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不恰当的评价体系往往引发功利行为。有的学校,甚至把是否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价一堂课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我们知道,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本质区别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过程。所以,评价一节课优劣的标准应该看它是否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体;是否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或顺应,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具体说来,评价一节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功与否,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多元化角度进行衡量,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重点、难点突出,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有创新性,注重能力的培养;②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③媒体多样,选材适度,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界面简洁,不花哨;④能创造一个轻松、自然、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良好。
(5)加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要开发制作出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除了计算机技术外,还必须对课件所表现的学科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能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有关原理。所以,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有必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层次的学科教师群体,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互补,彼此交流,互相学习。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它的专业性很强,课件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脚本编写、编辑制作还是要以数学教师为核心,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发点不是使用计算机,而是课程和教学。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
天,要求数学教师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他们应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阅和访问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对选择出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会运用多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的最佳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更有效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是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并应用于实际教学的基本技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为之去努力,去研究,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3、张锦,靳颖:《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与组织》 2000(9)
年第3期(总第12期)1996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看学不如动一动 老屯中学
张文英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人类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想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计算机
信息技术教学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通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观感知法。虽然在小学一些学校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到初中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对教材中基础知识部分很轻松地掌握了。
2、对比、类比讲解法。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对比教学法,教学效果不错。
另外,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有许多“相似”的知识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善于归纳知识要点。具体说来要注意做到将“相似”的知识点合起来讲,操作方法“相同”的挑一个来讲。例如,在讲解Word中“图文混排”一节时,我将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和格式的设置合在一起来讲,只给同学们讲解并演示了图片的插入和格式的设置方法,而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插入与格式设置留给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自己去完成学习目标。虽然一节课我只讲了7分钟左右的时间,由于同学们有了充足的操作和交流时间,却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自由作业法。如在讲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前三节的内容已掌握,所以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由作业法,在课上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4、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的指导和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5、互动式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教师做到少讲、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3、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给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4、重交流评赏,轻定位评判。课堂上学生完成的作品或任务,在他们心中往往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总之,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之路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教师,我们都将和新课程一道成长。在这漫长的征途当中,我们都会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成长和课程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摘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要想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改变把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要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
[关键词]:教学理念、信息素质教育 激发兴趣、课程资源、教学评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实施,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媒体和网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境。因此,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清晰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并树立科学的教育技术观,才能很好地应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学这门课,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自己在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一、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探究、合作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努
力创造条件,营造自由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更有利于学生在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中通过探索与创新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老师把权威的标准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把这些知识硬背下来,老师再找来练习题,让学生模仿着操练,学生只会模仿,长此以往就会扼杀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
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借助于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手段,搭建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开展自主学习的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是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找出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正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教学中突破难点,也能使学生轻易地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实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支持探究学习的各种认知工具,以及支持学习者之间开展合作交流的工具或平台。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
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与沟通,协作与分享。
一、课程资源
要想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的平台,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改变把教科书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两类,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等。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以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老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与开发,让学生在参与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学习。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课程评价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应通过合理实施评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要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一方面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信息技术为收集、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提供了条件。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符泰民主编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2]周克江,张子石主编.信息技术教育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1.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致远中学
吴凯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初中计算机教育也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初中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一些流行软件、网络游戏、QQ及网上冲浪猎奇等对初中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几乎找不到不喜欢玩电脑的学生,但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却不是很多。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想学、好学。
本文所指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即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古诗词集锦”、“校园文明牌”、“春节贺卡”、以“我的班级秀”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学生的思维、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作为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二、任务驱动,主动参与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这一新兴的领域中简单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教学,显然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课堂上,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或探究任务,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有一节内容是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副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图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但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有自身缺陷,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三、精讲多练,演示实践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有时还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学生掌握后再教授下一个知识点,做到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上机实践。
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保证学生能学、能练、能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学生示范,促进提高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全班同学共享,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根据小组学习、合作的活动情况,评选出优秀合作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组员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
六、适时表扬,体验成功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好样的”、“你很能干”、“你最出色”,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总之,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正所谓“教无定法”,这就需要教师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优化最好的教学方法,并加以探索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教学不断的进步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