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戴士弘--项目化教学知识点
第一章
1、评价课程好坏,看学生“学”得好不好
2、课程评价新标准的第一条是,该课程是否突出了“能力目标”、第二条是该课程的内容是否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第三条是该课程是否以学生为主体。
3、职教课程改造的三项重要原则:必须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用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的能力、学生是课程的主体 第二章
4、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第三章
5、课程内容要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教师要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第四章
6、教学重新设计首先确定本次课的能力目标
7、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的根本问题是不适当的教学模式、不适当的教学内容、不适当的教学方法
8、单元是时间上紧密相连的一次课,而非内容上的一个单元
9、课程改革:首先确定他的能力目标,然后围绕这个能力目标设计项目任务和能力的训练过程。
10、能力目标的表述要具体、可操作、可检验。多选
11、老师要精心设计能力训练的任务和项目,要求这些任务和项目能够覆盖本次课的全部主要能力点和知识点,同时各任务之间又有一个“要求逐步提高”的递进关系。
12、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点归纳:1,把时间上连在一起的课划分成一个“教学”单元。注意:不是按照内容划分单元,一次课或一个单元通常为1-4学时。
2、每个单元的结构必须完整
3、确定每个单元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4、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准备
5、设计一体化的能力实训过程和系统知识的学习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
6、注意识别和改进课程的单元教学模式
7、教师备课人要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首先不是准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是尽可能准备系统的应用知识。
8、教师要学会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而不仅仅会用“逻辑推导教学法”
9、备课要做好常规备课要求的所有准备,包括板书、演示、展示、示范操作的设计和实物。
13、建议:1要教课,不要教书
2、课程要进行教学设计,不要照本宣科
3、要应用,不要单纯的知识
4、要能力,不要单纯的理论
5、要一精多能,不要泛泛应付
6、注意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第五章
14、课程项目任务必须具备的几项要素: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15、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a课程内容应当是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b课程要突出能力目标c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务d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要精心设计e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f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g两个渗透:渗透1——外语;知识、理论、计算;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内容必须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渗透2——职业核心能力必须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
16、确定课程目标:整体目标一般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表述的基本格式是: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通过完成xx(项目任务)能运用xx知识,根据xx标准或规范,做xx事情。”
17、单项项目设计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
18、设计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做中学、做中教
19、教、学、做尽可能一体化进行
20、课程进度表可以详尽地表述课程整体设计的思路和落实情况
21、“情境”指项目或任务的由来、环境、工作条件和约束条件。
22、一门课整体设计的演示,通常以“说课”的方式进行。说课是解释课程设计的内容、过程、方法和思路并不直接上课。而单元设计的演示不是这样,单元设计演示要尽可能真正向学生上课那样,采用“讲课为主,说课为辅”的方式进行,让别人看到你真正上课的风采。第八章 课程中的项目
23、课程教学项目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项目设计的好坏对课程的成败有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其中的大型综合贯穿项目
24、实际课程中应当用大型项目与小型项目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以达到预定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25、教学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所有的实践内容不可以用顶岗实习来代替。
26、简答题:什么不是项目:
A、案例不是项目。案例是已成的事实,可以用来分析,但学生无法参与到案例中来,案例不能用于“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项目是一件未完成的具体工作,要师生共同参与,把它完成。项目有效益,有效果,有成果,有成败,案例没有。
B、简单的课堂活动不是项目
如问答、练习、游戏、读书、讨论、作业不构成项目
熟悉机床配置是为认知服务的教学活动,并不是我们所说的课程项目。C、模块不是项目
模块是内容的封装。模块的主要用途是进行灵活的整体搭建,模块中装封的东西可以是人和内容,例如知识的模块就体现为课本的章节,模块与项目之间没有关系。
D、工作要素不是项目
具体工作中抽显出的要素,不是项目。项目必须是一项具体可能完整的具体工作。
E、“工作环节训练”不是综合贯穿项目,最多只能是“单项项目”
一个具体产品的创意、设计、制作、评价、修改、检验、销售全过程,这是个综合项目。训练同一个单项能力的教学活动,不是综合项目,而是单项项目。项目必须是针对具体对象的某项具体工作的全过程。在综合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能力的训练、系统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养成这三个重要方面。F、“典型产品带教学”不是我们所说的“课程综合项目”
G、将原课本知识(章节或模版)按照职业活动过程或岗位工作过程重新排列,将章节命名为“项目”“任务”“模块””或“XX学习领域”,这不是项目。
27、论述题:项目的性质:
1、我们所说的项目是课程教学项目的简称。它是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识论要求改造过的一项具体工作
2、项目的展开应尽可能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的方式。
3、学生对这个项目要有内在的兴趣,学生尽可能全程参与,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应当有尽可能大的决策空间和创新空间。
4、项目尽可能真正实施(不仅设计方案),有对项目效果的客观检验。
5、尽可能转变师生身份,按照企业工作情境、企业规范、企业管理要求完成项目。
6、课程项目应当 承载学生的能力训练、系统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养成等多方面教学内容。
28、课程教学项目一定包含两类要素:认知要素和企业要素。
29、项目既不是课本知识原理的图解,也不是从工作场所直接照搬来的真实工作。30、项目让学生边做边学,而不是先学后用。
31、项目的目的:课程项目(及其产品)是训练能力、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载体。课程项目不是为了实体价值、利润。
32、传统的课程活动、习题、作业、实训等教学内容中,只有“认知要素”,基本上没有“企业要素”
33、项目设计的正确步骤
第一步,设计“项目工作”自身 第二部,项目的“教学设计”
第三步,将考虑了教学要素之后的项目落实到单元教学。
24、项目的情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整体情境、阶段情境、单元情境
25、项目设计的检验:
1、项目的要素检验(名称检验、对象检验、过程检验、要素检验、情境检验)
2、课程的主线检验
3、课程的辅助线索检验
4、项目的覆盖检验
5、项目的功能检验
26、项目是一个具体的实际工作。所谓项目的“情境”就是这件事情的由来、他得工作环境与约束条件。教师不断提出一个个新情境,不断引出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动脑动手。情境是学生“行动”的引导,情境是教师上课实施“引导”的重要手段。
27、课程的整体设计看,其中的每个项目都应当是一个总的情境,由此引出该项目。每个子项目和任务,又有自己的具体情境。从课程的单元设计看,其中的每个任务也应当有个大的情境,由此引出该任务。
28、常见的情境类型包括:正常情境、出错情境、意外情境(客户想法变化、工作中突然断电)、紧急情境、违规情境。
29、项目中体现的教学要求:A教学项目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B、教学项目要突出能力目标C、教学项目要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内在动力D教学项目的设计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E、项目要有足够的覆盖性F、项目要便于学生岗位遍历、操作体验、参与全程G、项目教学的实施要在实践中学H、项目要便于学生从错误中学I项目要便于学生在协作中学习J项目中要有学生决策和创新的空间、发挥想象力的空间K学生尽可能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L按照“建构主义学习观”组织项目教学M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N非技术要素的承载。
30、项目课程要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用知识的逻辑推导教学法。
31、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是指“知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做”的一体化,“做事与做人”的一体化。做中学,边做边学。
32、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具体要求: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一体化;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能力与素质的一体化,做事与做人的一体化,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一体化。
33、目前常见的“分离”(非一体化))
1、单元教学中,先讲后用,2、整体教学中,先集中学理论,最后综合实践
3、大型实践课中严重缺乏知识、理论的配合4、专业课只讲专业、只讲故事,不讲道德、不讲做人。
5、思想政治课又只讲做人、只讲道德、不讲做事,思想 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
34、课程体系改造的思路。
1、改变课程体系设计的出发点
2、改变专业教学目标的重点
3、改变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
4、改变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
5、改变学习模式
6、改变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方式。
35、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下三段结构:
1、文化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2、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3、专业课程学习阶段
新的三段结构:
1、始业与择业教育阶段
2、专业与乐业教育阶段
3、就业与创业教育阶段
36、新的学习模式:在做中学,边做边学
37、传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封闭式,新的建设方式:开放式、校企结合式。从改造到实施,全程引入企业专家,双方协作,共同完成。
38、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课程性质
2、课程面向的岗位
3、课程目标
4、课程主要内容
5、课程实施要求
6、课程评价标准
7、课程的考核方式
39、课程体系改造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结构原则、系统开放原则
40、专业课程体系的五种类型:
1、学科体系+实验课程体系、2、弱化的学科体系+强化的实践教学、3、训练“课程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4、训练“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5、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的课程体系。
41、参加培训测试的教师,经历以下环节P151页
42、简答题:职教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6个原则加2个渗透:六个原则:
1、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原则
2、课程突出能力目标原则
3、课程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原则
4、项目实施过程要精心设计原则
5、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6、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2个渗透:
1、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仅依赖集中上课方式
2、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8项,152页)必须更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依赖集中培训上课方式。
43、全体任课教师原则上都必须参与。(整体参与)
44、重要的不是“宣传、灌输”新观念,而是用改变行为来改变旧观念,学会实际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带领学生边做边学,先做后学,在做中学。
45、课程教学设计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直接教学,而是学习、运用新观念,为了展示自己对新职教观念的理解水平。
46、讲座中用同一课程的正反两种设计实例,来展现新旧观念差异,特别是反例往往是许多人正在使用的上课方式。
47、能力考核设定最低线:
1、课程是否具备合格的能力目标
2、是否体现能力目标的实训项目(任务)
3、能否有恰当的实训过程,以保障能力目标的实现 第十六章
48、教改主体的整体性。整体教改应当是由院领导班子直接指挥,教务处、人事处、分院、系部、教研室、督导等部门具体执行,学院全体教师、全部课程无一例外,全员参与改革的实践。
49、整体教改的突破口是教师的观念和能力
50、专业建设核心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改造。
51、必须充分运用全校的力量,在较短的时间,解决全体教师的观念问题,能力问题和全部课程的改造问题。大约3-5年。
52、多选题:教改的重点是
1、宣传和运用先进职教理念
2、改造全体教师和干部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念
3、培训全体教师的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
53、专业建设核心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54、重点简答题: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的要点是: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终生发展,以人为 本;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导向;按照市场需要、执业活动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求设置课程、吸收职业岗位规范、职业技能证书的内容到课程中来。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整合全部课程。改革盲目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学科课程体系,创造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新结构。
与课程整体设计的切入点一样,专业课程体系改造的核心工作就是,如何嗯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本专业的能力目标,根据专业能力目标,设计整个专业和每门课程的项目与任务。
课程体系改造好了,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改造实践教学条件,以此为依据改造师资队伍,以此为依据改革管理政策,以此为依据改造课程的大纲和教材,以此为依据改革课程和教师的评价标准。
专业课程体系改造后,需要对每一门课程重新审定,按照现代化先进的职教理念从新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
55、多选:新的职教教学模式要点是:强化职业岗位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的实践教学,组织高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建设学生的自主实践学习基地;使高职课程教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全面接轨。
56、第二课堂是指全院所有课程
57、第二课堂中的“项目”是指职业岗位中典型的,尽可能实际的、综合的产品、实务、任务、服务等具体工作。
58、项目不等于活动、59、判断题:当国家一再强调,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时,如果一个教室还在为坚持应试教育服务的知识体系,显得多么不和事宜。60、以第一课堂教学为主导,以第二课堂为重点、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重要内容 61、能力训练功能能包括:职业核心能力、经济活动能力、法律活动能力
62、实训基地改造:
1、加大操作型设备的比例
2、设计项目式实训设备
3、针对现有的大型设备、通用设备,要组织专人开发系列项目,写出项目工作文件,组织课程实施
4、实训场所展示内容的更新
5、开门办学
63、团队建设是职业院校创新改革的基本保障
64、多选题:应当开展的主要能力本位的“行动型培训”“研究型培训”“创新型培训” 65、以团队建设和整体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学院内涵建设
66、所谓内涵上的工学结合就是学院和教师从思想上转变自己的观念,用企业的眼光看待教学工作,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改造所有的教学。67、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学
68、误区2职业教育理解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终生不变化,主要训练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 69、新型学习模式的开发:
1、被动型间接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2、主动(兴趣)型间接知识的学习
3、观察引入型间接知识的学习——这三个是间接“知识”学习的主要类型
4、探索、研究型学习
5、设计型学习
6、生产型学习——这三个是“直接学习”。70、专业课程体系改造具体原则8项:1.以人为本的原则2,课程体系内容的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原则3.能力本为原则4.以项目任务为课程的主要载体原则5.精心设计能力训练过程原则6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7.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8.渗透教学原则
第二篇:(王佳)戴士弘职业教育讲座学习心得
职教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
——赴南京参加戴士弘教授职业教育讲座学习心得
酒店管理专业课改小组一体化成员一行五人于2012年4月7日——4月8日在南京参加了全国职业教育“职教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学术交流会。本次学习主要由全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围绕职教课程的项目化改造进行授课。对我们正在开展的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课堂设计上具有启发性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主要心得体会在以下几方面:
一、单项课堂中教学设计上的提升
戴教授在讲座中就教师教学能力测评、课程的评价标准、课程改革、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如何改造传统课程教学,如何进行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通过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引出了课程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标准,即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进行能力训练;课程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指出了课程单元设计的要点。课程整体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六项基本原则:一是课程内容必须是职业活动导向、工作过程导向;二是突出能力目标;三是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载体;四是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五是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六是课程整体的知识、理论、实践必须要一体化。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技术的认识
二、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转变
现有的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应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听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实实在在地练出来的。因此我们应根据自己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能提高其职业能力的课程,因此,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戴教授的讲解点面结合、深入浅出,所举实例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符合教师的授课实际。此次讲座,他对我们高职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对职教的基本理念、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解析四个方面就课程建设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学习。我认真学习,仔细记录,并就自己的课程对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思路展开构想,对课程改革和建设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三、培训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应该更好的转变观念,学生其实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不爱学习,我们就得想办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书本上没有趣味,我们应以项目为载体建构知识,创建情景,为学生创造“建构主义”。
教学改革、教学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功需要大量的付出。我会逐步消化、体会专家们的精神,通过自己的仔细琢磨、收集信息、资料等来逐步完善自己的课程设计。
最后,感谢系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们能增长见识、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使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能更好的适应新的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专业教改的工作正步入正轨,课程体系初具规模,但尚不成熟,课标、学材的制作已完成了三个学期,但仍有不足之处,我定会把本次学习的精神在教研室进行传导,尽可能的让全体老师在课程设计这个方面上一个台阶。
王 佳
2012年4月
第三篇:检验士知识点总结
检验士知识点总结
1.将区带电泳和双向琼脂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分技术称为免疫电泳;
2.鉴别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最有价值的是3P试验(3P试验对继发性纤溶有较好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差,所以目前建议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代替之);
3.原始细胞CD41阳性的急性白血病属于FAB分类的AML-M7;
4.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最大优点是灵敏度高;
5.甲醛常用于作尿液有形成分保存的防腐剂;
6.口服抗凝药PT延长,血友病APTT延长;
7.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中用到的酶有: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8.磷钨酸—镁试剂可选择性地沉淀VLDL和LDL;
9.肠杆菌的主要性状包括:发酵葡萄糖、还原硝酸盐、需氧或兼性厌氧、触酶阳性;
10.可用作B群链球菌鉴定试验是:CAMP试验和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和L2在形态学上的鉴别主要依据有:细胞大小、胞浆量、胞核形态、核仁;
12.骨髓原始细胞POX染色可呈阴性反应的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3.PH计中的电极是属于玻璃电极;
14.可进行“冷增菌”的病原菌是: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15.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使人致病的脑膜炎奈瑟主要是A,B,C和Y群,我国流行的以A群为主,欧美流行的主要是B、C群;
16.根据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标本进行分离和培养,伤寒的第一、二周采血液,第二、三周采粪便与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阳性率阳性率高;
17.伯氏疏螺旋体是引起莱姆病的病原体,主要传播媒介是硬蜱;
18.回归热螺旋体以虱为传播媒介,引起流行性回归热;
19.赫姆硫螺旋体以蜱为传播媒介,引起地方性回归热;
20.宋内志贺菌迟缓分解乳糖,血清型属于D群,仅有一个血清型,其菌落常出现光滑型菌落,同时伴有扁平、较大、粗糙型菌落;
21.破伤风芽胞梭菌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对人的致病因素是它产生的外毒素;
22.流脑的病原菌是脑膜炎奈瑟氏菌,对干燥、寒冷、热等极为敏感;
23.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支原体。
第四篇:项目化教学六个步骤
项目化教学法六个步骤
项目教学法包括:情景导入,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对学生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要求教师结合学科性质、特点,采取灵活的导课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像情景剧导入,案例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等,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用教学艺术把学生引入自然美妙的学习环境之中。情景导入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是一节课必要的铺垫,是一堂精品课的序曲。导入新课之后,要确立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由认知、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来决定。“能力本位”就是要突出能力目标,把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创造活动;专业技能课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要把学习内容分解为具体的问题或任务,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学习任务时,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的结果,而且包括完成项目任务的全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在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习任务时一堂课的中心和方向,要指向明确,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可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教师要出示 学习任务,经过认定,让每一个写生都清楚明白。
二、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教师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与本节课学习和操作相关的必要资料。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己解决能力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圈点不懂的地方,记录存在的疑问。可通过检测的方式,督促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前准备,为学习新知、新技尊定基础。“能力本位项目化”六个环节教学模式,可采用学生分组的形式组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的构成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便于组内帮扶,又适用于组间竞争。围绕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方案。学习方案的制定可由师生共同制定,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小组制定个性学习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的学习内容和操作任务。
三、自主协作,具体实施
这是一节课最为重要的环节,要具体实施设计方案,完成学习任务。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而言,一般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自主学习,每个学生要独立完成自学的任务。教师在导学案上应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需要解答的问题、自学结果的检测,学生要独立完成的任务,达到检测要求。这个步骤应尽量避免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生在自学时有困难的可以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自学任务。二是协作探究。学生经过组内帮扶解决个别问题,把个人单独难以完成的或综合性的问题在组内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协作完成任务,利用团队的智慧集体攻克学习堡垒。小组交流使学生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协作探究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增加了课堂生机与活动。专业技能课,依据学习方案(任务书),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任务,要求自主完成,需要进行合作的任务,由组内成员分工实施,协作完成。
四、点拨引导、过程检查
在“自助协作,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点拨引导、过程检查”。
教师的作用是巡查学生自主协作的参与情况,督促小组长组织完成本组自主协作学习任务,寻找学生合作探究难以克服的难点,学生难以达到操作规范时,教师要进行动作师范,并适时点拨引导,纠偏纠错,防止学生掉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学生具体实施完成任务时,要进行过程检查和监督。过程检查可以是个人自查,组内互查、组间互查、教师检查等多种形式。通过过程检查,发现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以防在任务完成时出现无法弥补的错误。在过程检查时,要督促学生完成个人及小组任务,并注意利用小组作用增强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激励意识,防止学生掉队,不留盲点和死角,提高知识技能的应知应会率。
五、展示成果,修正完善
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展示学生的思想感受、独特设计、知识理解、任务成果、口语表达、个性与特长等。这是最为精彩的环节,学生心智的灵光闪现,思想火花的碰撞,精美作品的呈现,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引学生深思和欢笑,让学生刮目相看,使教师喜出望外的精彩片段层出不穷,展现出新课堂的生命力所在。展示过程,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可安排人人展示,或推荐小组代表来完成。小组代表展示组内成果时,组员可以补充完善。通过小组展示可以反映出小组个性设计的风采和创新成果,也能够充分反映出学生自主与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小组展示后,教师组织組间公开挑战,互助找茬,进行评价和修正完善。对学生的表现按小组进行积分评比,分阶段统计分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都由学生来解决,教师暂不做任何评判,以免左右学生的思路,禁锢学生的思维。学生修正完善结束之后,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
举几个学生展示的例子,张艳丽、张英敏等老师的英语课堂展示模式是:分组分任务,以抽签的方法决定展示组,组长分配任务,诵读、翻译、知识点的查找与讲解同时进行。李伟老师《西餐的摆台》小组展示,实行組间交流评价,找到问题并纠正讲解。展示好的组加分,存在问题的组不得分,找出问题并加以完善的组得分。电工基础课王军保老师《具有过载保护的单向运行控制电路》一课获2011年学校教学比武一等奖,成果展示,异彩纷呈,这是某组学生代表的展示片段:“,,下面给同学们介绍我组的电路,首先我组的电路美观,无论从上、下、左、右看,横平竖直,堪称“巅峰之作”。第二个优点,是实用性,我组的接线与其他组不同,我们采用的是双色线,更容易分清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更容易检查和维修,提高工作效率。再看接线头,几乎没有金属线裸露出来,这样可以避免电火花等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第三个优点,我们的接线非常牢固,我们组的同学非常刻苦严谨,大家只要努力,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欢迎大家来我组参加、指导、学习,最后,以我组的组训来结束我的介绍‘我们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谢谢!”。这一番幽默风趣的表白,赢得了广大评委老师的交口称赞。
六、评估检测,拓展升华
在一堂课的最后,要设置检测环节进行效果评估。由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任务书上的堂清测验,教师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采用小组交换的评分方式进行测验评分。教师收集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学习任务,特别是对检测不达标的同学要进行专门的辅导,使之课后完成学习任务。拓展升华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把一节课的内容与学科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所学知识及技能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联系起来,把一节课的学习与终生学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励学生去预习新的学习任务。
第五篇:会计系项目化教学总结
会计系实施项目化教学阶段性总结
本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认真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系开始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根据我院对各个系部实施教学改革的要求,本学期我系教学改革重点是在专业课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中积极推进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以社会真实的实际工作任务为项目内容,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为线索,实现工作结构向学习结构转化的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完成项目的教学模式。2012-2013第一学期我系实施项目教学的课程包括《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综合实训》、《税务仿真实训》等课程,主要是针对大二和大三年级的职业技能课。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各位教师辛勤的付出,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转变,师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状况
本学期我系部分职业技能课程初次采用项目教学法,自实施以来,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改革和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各专业课将课程内容重新组织安排,按照工作过程进行专业操作项目划分和单项工作任务的提炼,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实际操作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1.《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授课对象为20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14个班的学生。课程模拟企业实际财务操作流程,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项目化教学实际案例设计,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企业财务部门等单位合作进行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课程情景设计。
该学习领域打破以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采用以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理念。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创设的学习情境的学习,熟悉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任务的基本思维能力。设置完整的课程项目载体,通过完成真实业务强化能力培养。
考虑企业、学校实际,不可能让学生实际参与一个企业会计工作全过程,可以通过模拟某中小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采取整个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调研企业实际业务,根据地区、行业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两套业务项目,将其中一套分解为子任务.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分别完成这些子任务,最终完成这个完整的实际项目;另一套则由学生分角色独立完成。教、学、傲紧密结合。课本知识为项目任务服务。在任务(项目)完成后有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
2.《税务仿真实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融税法与会计于一体的综合型
课程,具备一定的难度,授课对象为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14个班的学生。如果按照传统方式很可能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对《税务仿真实训》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进行了重新的定位与思考。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采用“每个税种为一个项目”的教学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紧紧围绕完成纳税申报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以主要税种纳税申报典型案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突破了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单一的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引导、实物直观教学、实务案例、模拟情境、示范操作、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趣味性更强,为学生加强实际操作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
3.《会计综合实训》是将原有课程会计手工实验进行大幅度改革而来,实训内
容为模拟企业手工账与会计电算化同步进行的“甩账”期间的会计业务,授课对象为2010级会计电算化专业14个班的学生。
该课程为纯实践课程,在学生学完全部理论课程之后,由教师提供一个工业企业
一个会计期间完整的会计资料(含期初资料、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内控制度和企业会计人员分工基本情况等),学生自主结组成立“财务部”,来进行期初建账、凭证填制与审核、凭证传递、账簿填写、科目汇总、试算平衡、期末对账、期末结账、报表编制、凭证整理装订、归档保管等手工账操作和建立帐套、设置操作员、分配操作权限、帐套初始化设置、凭证编制与审核、期末自定义转账、转账生成、记账、对账、结账、出具会计报表等电算化操作。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根据本组特点由“会计主管”分配角色,分别扮演出纳、制单会计(手工)、明细账会计(手工)、总账报表会计(手工)、成本会计(手工)、电算化操作员等角色来承担不同的会计工作,并适当进行岗位轮换。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变换工作岗位熟悉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了解和体验岗位之间的合作与牵制,感受企业财务核算制度与会计资料传递与核对的真实过程,更能够加强同学间业务知识的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在会计业
务的错误查找和差错更正方面的职业判断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授课对象为2011级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通过调研发现,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要具体到每一个岗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突破了传统会计专业的理论体系,按岗位设计教学模块。建立了出纳、往来结算、财产物资、资金、成本核算、财务成果、会计主管七个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弥补了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在设计上坚持“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在实训中学”、“在企业里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要求,并以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在学校内将教学内容岗位化,并按岗位模拟企业经济业务,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与知识。设计出“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模式的遵循、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环节的把握、考核体系的构架均围绕教学过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训操作系统地掌握实务知识,增强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对会计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
二、项目化教学取得的成效
1.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发生的较为显着的变化,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指导学生操作的多了,站在前面的时间少了,下来单独和重点指导的时间多了。教师力图想办法、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多给学生活动、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如对项目化教学的操作,教师不是简单地模仿典型课程,而是积极地探索,以实现适合本门课程的方式设置项目和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从分组、到分工、到合作、到评价,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范,优生、弱生互助,学习效率较高。再如,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把项目任务延伸到课下继续完成、扩展完成的越来越多,学生不再依赖课堂和教材,而是在宿舍、自习室、阅览室、实训室等一切可利用的学习场所自主的完成专业课的学习。这些都说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有了较大的改进,这种意识是很值得肯定的。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学生有机会
展示学习的思维过程,经常会听到“老师,我来!”这样声音;课下后续活动增多,如以个体、集体不同形式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实验讨论等。学习方式的变化多体现了学习的自主过程,在过程中多体验感知,进而提高了学习能力和效益。
3.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得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关系的变化。新课改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4.学校教研氛围发生了变化
以往学校开展研究工作时,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而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学校教师参与和程度有了较大的改观。教师不但通过集体备课来设置专业课程教学单元和项目,还比以往更加有兴趣深入讨论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改进,教师深入参与教研活动是从思想上、感情上、习惯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教学研讨,让更多的老师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方面有一不定期的发展;老师还通过参加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自己在科研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的难点
一是专业课如何合理进行项目设计。由于深化项目教学改革需要立足专业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要求,从职业要求和职业典型工作中提炼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化安排。这些工作不仅工作量很大,而且必须以深刻的行业企业调研为前提,这些事专业课授课教师在目前条件下无法做到的。
二是对学生项目活动的引导。首先,学生项目活动中需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全权的主导者,学生作为主导者的同时,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其次,教师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总结和深入思考,避免学生仅仅流于对活动本身的关注,缺乏深入思考,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深层次思维,免得失于肤浅。第三,要兼顾学生人数和活动参与人数的容纳量,专业型授课模式有时不能做到每个人参与项目活动,但是要设计活动参与人和其他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四、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项目化教学需要继续努力
1.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要广泛开展项目化教学仍需要对专业课授课教师进行规模化、长期性的培训,是教师深刻理解项目化教学的真正含义,转变思想,从根
源上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意识。教师每学期听课要在12节以上,重点是听好各年级、各教研室集体研究的研讨课,写好听后感。
2.要适时抓好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教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靠课改,二是靠教科研。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教科研的意识,使教师尽快走进课程改革,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项目化体验,及时总结经验。组织开展好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的征集工作,写好教科研札记,写好课后反思,为课程改革实验留有宝贵资料。
3.拿出力量,对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要进行深刻的行业企业调研,把握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职业技能,以“工学结合”的要求整合课程内容,为项目化教改真正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