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回 眸 传 统》(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16:3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回 眸 传 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回 眸 传 统》》。

第一篇:教学设计《回 眸 传 统》

教学设计《回 眸 传 统》

云龙二中 赵义平

一、学情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能够感受一些家文化,但不一定能够深刻的理解,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如家规或家庭秩序;能讲出一些典故,但难说出它体现的家庭教育观念。

二、教材分析

该教学内容属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①“望子成龙”,重视家庭教育;②“家有家规”,讲究家庭秩序;③姓名的背后;④佳节中的“家文化”。

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家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的“中国心”。感受并体会中国传统家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用自己的行动继承和发扬传统家文化的精华,摒弃传统家文化的糟粕。

2、过程与方法:

按照教材知识点的分布,有点有面,循序渐进,便于学生了解传统家文化,在教学中运用学生阅读、讲故事、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启发、讲授、指导等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了解中国传统家文化,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感受、体会、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行动,体验传统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巨大作用,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家文化。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国传统家文化的优缺点。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的家规家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五、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1、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以感悟式教学为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和谐的生活化教学课堂。

2、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讨论、事例分析等激发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获得感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家是我们成长的“根据地”。中国人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家庭文化。那么,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究竟是怎样的?国外的家庭和中国的家庭有什么区别?未来的家庭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齐来闲话“家”常。“家”是什么?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展示一个关于醉汉的小故事,问:这个故事里家是什么? 学生答:房子。

再展示一个关于战争时期的小故事,问:这个故事里家是什么? 学生答:有亲人。

展示三毛流浪的图片,问:三毛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然后总结:三毛渴望有个家,而且还能得到父母的关爱。

展示电视剧《家有儿女》的图片,这是其乐融融的一家,在你的眼中,家是什么?让学生简单谈谈。

呈现有关家的遐想。

概括出家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要想了解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来“回眸传统”。

(二)回眸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只有家庭这个小细胞安定了,才能使整个社会和谐、安定。下面我们首先来回眸一下家庭教育的特点:

1、“望子成龙” :重视家庭教育。第一环节:家庭教育的典故

1、阅读“望子成龙”短文,复述小故事,并说说“望子成龙”的含义。

含义:盼望儿子成长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

2、“养不教,父之过”的含义你知道吗? 含义: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

3、你知道“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孔融让梨”、“曾子杀猪教子”等典故吗?试简述故事内容,并说明包含的道理。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典故?

让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小故事,然后补充“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孝的道理。

第二环节:“想一想”

1、从小到大,父母对子女千种照顾,万般呵护,期盼长大成才。你是否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 让学生自己谈,并适当进行分析。

2、你认为哪些教育方式你能接受?哪些不能接受?让学生自己谈,并适当进行分析。

2、“家有家规”:讲究家庭秩序。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第一环节:传统文化中的家庭秩序

1、我国古代有丰富的治家思想。你知道有哪些吗?

如:《礼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六艺”等。

2、正确对待古代家规家法中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要批判地继承。

“家有家规”

四戒:晏起;懒惰;奢华;骄傲;四宜:勤读;敬师;爱众;慎食。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家规家法?

《朱子家训》《礼记》《颜氏家训》《三字经》《女儿经》《曾广贤文》

哪些是可取的?

像孟母三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等家庭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今天的教育仍有普遍的启迪意义。如:学无迟暮、博学与专精、强调切磋、“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不可取的如: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之丧”、“父母在,不远游”等这些都是一种愚孝,我们要摒弃这些愚孝意识。

第二环节:实践营地 与家长制定《家庭公约》

同学们阅读并参照书中“家庭公约”范例,与父母一起制定一份家庭公约,与大家共同交流。

家庭公约:

为了构建一个和睦,温馨, 学习型的家庭,特制定如下公约: 

一、尊老爱幼是每个家庭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二、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鼓励,支持,有事情协商解决;

三、作为家长,要身教重于言教,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而不是整天说教,或者动不动就发脾气;

四、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五、孩子应该积极地学习,锻炼自立,自理能力; 

六、只做维护家庭的事情,只说有利于家庭和睦的话。 以上公约一经签字,即刻生效,希望大家共同遵守。 爸爸:

妈妈: 孩子 :

小结:

这堂课我们讨论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我们知道中国家文化无处不在,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之一,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精华值得继承和发扬。布置本节课作业:练习册P27—30

第二篇:《回眸中国画》教学设计

《回眸中国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各时代经典作品,了解中国画发展史; 体会作品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教学重点:欣赏历史名作,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体会时代 背景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三、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上自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帛画,下至近现代各种形式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几千年来经过不断演变,创新,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赏析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国画” A、(出示课件,本课课题。)(课件展示课题:水墨人生——中国画。)带着问题(问:下面的几幅作品,请你用3个字来概括的话,你边看边想,你用那三个字来概括呢?)欣赏近现代中国画若干幅,导入本课“回眸顾盼留春秋——中国画欣赏”。然后镜头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的介绍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讲授新课。(课讲逐一展示。)

1、中国最早的绘画——帛画 学生谈感受,并解析作品。

2、中国壁画典型代表。(学生解析略)

3、中国画之卷轴画赏析。(此点欣赏分三部分,人物、山水、花鸟,并从中选择代表性作品进行评述)

四、布置作业

选择喜爱的绘画作品写一篇感受(形式不限,歌曲、剧本均可)备注:评述作品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a、作品的作者及朝代;b、作品的时代背景; c、作品所表现的内容;d、作品艺术特点、画家的风格 课业展示: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表述。

五、课堂小结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丰富着。大体来说,中国古代绘画在唐代以前,主要是帛画和壁画的绘画形式卷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出现,在唐代以后特别是元明清时期兴盛繁荣。中国画的三种主要门类中,人物画成熟的最早。五代以前一直以人物画为主,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独立较晚,在宋元两代达到高峰,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中国画一代有一代的风尚,一时有一时的题材。作品的时代感,是由作品的题材和这一题材所揭示的主题思想体现出来的。绘画不再是画的本身,表达的是画家在那个特定时代的真实感受和时代意义。没有时代感就没有创新,“时代感”可谓是创新的标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秉承传统,大胆创新吧!相信,你,就是未来的国画大师

第三篇:中外历史重大改革回眸》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设计

一、专题复习目标: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通过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的回眸,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改革的内容分析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特点,正确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

2、知识梳理:紧扣中考考点,通过表格的形式对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相关知识进行识记、理解并学会运用。

3、理性认识:对改革本质的认识;对改革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的认识;对改革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三、基础知识梳理:

中外历史改革,从社会性质方面来看,可分为封建主义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三种主要类型。

(一)封建性质的改革:

1、目的:为了建立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2、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1)商鞅变法

(2)孝文帝改革

3、巩固和挽救封建统治的改革:(1)庆历新政

(2)王安石变法

(3)洋务运动

(4)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目的:为了建立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2、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3)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改革:(1)罗斯福新政

(2)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目的:摆脱苏联模式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改革:(1)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2)中国的改革开放

(四)20世纪三次重大的成功的经济改革

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美国罗斯福新政;

3、中国的改革开放

四、知识综合拓展

(一)几次重大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作用,成败原因

1、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满足争霸战争需要的典型。

商鞅变法“令民为伍”,实行连坐,加强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社会秩序。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业生产,刺激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废井田开阡陌封疆吏”,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废分封,行县制,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是实行中央集权的重要步骤。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严刑峻法和“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产生了消极影响。

商鞅变法发生在封建社会的初期,顺应了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制度的时代潮流,改革较彻底,也成功,“商君虽死,秦法未败”,正是这一历史潮流的必然要求。

2、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国贫兵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改革实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旨在增加政府收入、缓和阶级矛盾。保甲法、将兵法,有利于增加军事力量,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变法的具体内容服从于“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

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但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变法失败。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封建社会的中期,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王安石变法不触动封建制度,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些社会问题。同时改革者自身的素质也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3、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后,外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朝统治危机四伏,为解决内忧外患,维护满清贵族的统治,清政府被迫改革。

统治者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采取了开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学校派留学生出国和建立海军等措施,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经济、军事、教育、外交、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可以讲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洋务运动发生在近代,此时,封建制度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完全走向历史的反动,而洋务运动却采取“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一开始就注定其必然失败。

4、俄国1861年改革

19世纪中期,俄国最主要的社会矛盾是资本主义发展与农奴制的矛盾。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使社会矛盾激化,是迫使沙皇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

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束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俄国走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改革没有触动俄国政治制度,沙皇专制依然存在。改革也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5、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在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等法令,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扶植私人企业、废除国内关卡和行会制度等,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军事实行征兵制,积极准备对外扩张。推行文明化政策。其核心是学习资本主义文化。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面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是依然存在较强的封建势力残余。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6、戊戌变法

19世纪末,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变法在政治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如提倡官民上书言事。有关经济的内容均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西方文化的引进与传播。但是变法法令中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有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7、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包括: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起初实行产品交换,后允许自由贸易;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实行工资级别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一条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8、罗斯福新政

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中,为了摆脱困境,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政府运用国家的调节职能,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颁布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劳资矛盾;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通过上述措施,从解决产销矛盾入手,局部地调整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政既对垄断资本的某些方面进行抑制或扶植,又对劳动人民作部分让步,以换取劳动人民对现政府的支持,从而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新政以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取代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这对后来的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9、中国的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社会生产力。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农村改革,废除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旧体制,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

三次改革成功的原因:一是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抓住问题的实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二是调整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三是适当照顾人民利益,赢得人民的支持。认识:三次改革各有特点,他们的成功说明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是某一社会制度中的特有产物,资本主义经济中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中也必须市场化。

(三)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误的教训:

1、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崭新、复杂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具有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2、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国情,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四)对改革本质的认识

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从本质上讲,改革是对生产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或调整。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从适应的程度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况:

1、整体适应,局部不适应下的改革,这种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政策的局部调整,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2、整体不适应,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确立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种改革是革命性的改革,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如商鞅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等。

(五)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1、原因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3)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认识

(1)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2)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5)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六)我国当前经济建设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坚持党的领导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切实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加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努力建构和谐社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竟争,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周边国家和本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等等。

(七)思维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历史上的改革目的在于兴利除弊,或有利于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据此回答1~5题。

1、元人陈采正诗曰:“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它所反映的是 A、管仲改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B、初税亩的实行使井田制瓦解 C、商鞅变法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

D、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

2、洋务派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矛盾无关

A、民族资本主义与小农经济矛盾

B、人民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矛盾 C、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中国与外国侵略势力矛盾 3、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B、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C、维新派争取到光绪皇帝的支持

D、维新派得到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4、导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落后的农奴制致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B、落后的农奴制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C、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 D、加强军事力量进行领土扩张的需要

5、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波、匈、捷)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影响

C、稳定苏联、东欧政局的需要

D、苏共“二十大”打破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改革与发展相伴而生,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据此回答6~10题。

6、我国完成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主要形式是

A、战争

B、革命

C、变法

D、思想争鸣

7、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8、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B、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

C、建立近代化的海军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9、日本明治维新实行的下列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

C、实行征兵制

D、发展近代教育

10、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

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由于国情和时代背景的不同,不同的改革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使改革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据此回答11~15题。

11、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奖耕织,抑商末

1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在触犯官僚利益方面的主要差异,前者表现在A、财政税收方面

B、整顿吏治方面

C、教育科考方面

D、抑制藩镇方面

13、下列所述不属于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似之处的是

A、改革的目的都在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都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但不彻底

C、改革的主持者都是最高封建统治者

D、都在民族危机或统治危机,国家落后的情况下进行的

14、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B、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15、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减少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B、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

C、利用政权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D、国家不干涉资本家的事务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据此回答16~20题。

16、这三次改革具体指

①苏俄20年代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②美国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

③中国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

④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这三次改革的结果都

A、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B、没有达到既定目的C、避免了集权专制统治

D、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18、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19、在罗斯福新政中,意在通过增加社会需要以刺激经济,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2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和城市改革的相同点是

A、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

B、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

C、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D、进行生产改革和民主改革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8年~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工厂数

蒸汽机数

1888年

1691家

1888家

409家

1894年 1808家

1894年

5985家

材料二

1923年,经历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大半历程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书中写道:“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地,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五十年”里,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重大“进步”。

(3)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梁启超发出“惭愧无地”的感叹,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

2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

回答问题:

(1)分别指出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

(2)概括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功能、所有制、经济调节机制、分配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3)在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出现南斯拉夫、匈牙利、苏联和中国的四种模式,请简述四种模式的特点,不同后果及从中获取的启示? 参考答案:

1-5:C、A、A、B、A

6-10:C、C、D、D、C 11-15:A、B、A、C、C

16-20:A、D、C、D、C

21、(1)特征: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明治维新深入;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2)重大“进步”: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③思想上,经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④文化教育上,废除科举制,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3)①日本在民族危机面前,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对外侵略扩张,增强了实力。②中国在民族危机面前,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由于力量薄弱,没有推翻封建制度,一再遭受外国侵略,割地赔款,实力削弱。(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计分)

22、(1)主要目标: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与完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2)概括说明:①国家功能上,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②所有制上。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③经济调节机制上,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作用。④在分配政策上,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作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3)特点:①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理论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②匈牙利的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体制;③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果:①南斯拉夫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出现了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潮,民族问题也逐渐尖锐起来。②匈牙利成效显著,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经济平衡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③苏联的改革成效甚微,负面影响很大。④中国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之路,成绩斐然。启示: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国情,选择并完善建设道路。②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33630-1.htm

第四篇: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

1.逆向教学设计根据的是课程标准而非教材,强调“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2.逆向教学设计强调评价先于教学实施,即在教学活动还没有开展之前就确定如何评价,使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3.传统教学设计目的性和方向性不强,容易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教师或者教学实施者难以做出及时和准确的调整;而逆向教学设计则避免了这个问题,在一开始就有确定的目标和方向,形成了一个宏观的框架,然后在这里面进行具体操作,教育者就容易调控。4.比较二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以及对学生的成长,明显逆向教学设计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能帮助老师和学生准确的定位。

第五篇: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引学

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

1、多媒体播放春节晚会节目片断。问:你们知道这是在庆 祝什么节吗?春节还有哪些庆祝方式?

2、像这种重大的农历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哪一天,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的吗?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传统佳节”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4、出示自学提示。

二、引探、引练

1、读课文,自主识字

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

(1)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顺口溜„„)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小组长抽查同学认读生字情况。

(3)开火车认读生字、找朋友游戏练习认读生字。(4)让学生选择生字,练习口头组词、造句。

3、指导书写

4、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读懂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教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练习积累,完成课后第二题。

5、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6、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方式促读:自读、合作读、选择读、引读、赛读、默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拓展延伸 学习本课后,你学到了什么?

下载教学设计《回 眸 传 统》(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回 眸 传 统》(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

    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设计人:杨雨青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 一、 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

    《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比鲜逗褪樾幢究我求认写的字。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绷私庵泄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积累语言。教......

    成长回眸

    成长回眸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人生,就是一个不辍前行不断成长的历程。一路记下的也许是含泪的笑,相携的手;也许是厚积薄发......

    回眸高考

    对于高考,我有着太多的感慨和太多的失望,这次YY网的活动勾起了我对高考时的回忆,对高考前后的生活的无限感念. 高中生涯 还记得中考后,我考取了一所中专院校,可由于一直对高......

    回眸2013展望2014

    回眸2013展望2014 今天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圣诞节,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好多天了。最近一直在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该写些什么来纪念即将逝去的2013。正如漂泊他乡的游子,终于......

    回眸感悟2012

    回眸感悟2012壬辰年,岁月的痕迹洗礼了成长成熟成功的记忆,从大到小,由远及近,不言中的计划目标也圆满实现。2012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国民满怀豪情,斗志昂扬,各条战线,蓬勃发......

    回眸历史(范文模版)

    铭记历史--辽沈战役外国语学院09级9班09050253李 冬铭记历史 --辽沈战役 一个人要成长、求索,不能不对自然、对历史,满怀敬畏。我们要有一份清醒的认知与感激,时刻警示自己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