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独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独山县总体规划》
5、《独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 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独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独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矿坑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多矿藏,尤以铁石、煤、石灰石(包括页岩矿)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全乡耕地面积5.4万亩,山林面积2.2万亩,其中山区开发面积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地瓜、小麦、玉米、黄烟、桑等。乡内有马庄水库(中二型)、惠民庄水库(小一型)、东风干渠(24华里)等水利工程,可浇地面积1.2万亩。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76元。
㈠、丰富的矿产资源
矿坑乡矿产资源丰富,储有铁矿石,铝钒土、矸土、石灰石等多种矿产资源。矸土主要分布在矿坑、后立庄、惠民等村,石灰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薛南、兴龙、棠林、娄山沟、后立庄、远立庄、惠民等村,全乡现有的1000余部拖拉机,绝大部分都从事石料开采运输业,从业人员己达2000余人,石料主要运销到兰山、临沭、江苏赣榆等地大型水泥厂和各工地。铝钒土主要分布在矿坑:后立庄、升平等村,铝钒土呈灰色厚层状,泥晶结构,块状构造,该矿石质量好,成分以硬质粘土为主,矿石物理性能较好,其耐火度一般大于1670度,可塑性低,为非可塑性粘土,耐风化性能较高,符合制造耐火材料的要求,因此,市场价格较高,在罗庄等地陶瓷厂供不应求。
㈡、农业现状
1、传统种植农业
全乡地瓜面积3万亩,小麦面积11600亩,花生面积13000亩,玉米面积12000亩。
2.特色种植农业
(1)黄烟、桑在矿坑己有10多年的发展史,农民有植烟种桑的习惯,并在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是我乡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瞄准市场,因势利导,认真执行“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转变职能,搞好服务,从各个环节抓紧抓实,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2002年,全乡黄烟面积发展到3000亩,主要分布在棠林、薛南、兴龙、湖子峪、灰泉等村,年最高亩产值达到3000多元,仅黄烟一项,年可为乡财政提供特产税60万元;桑园面积达到1000亩,主要分布在朱柳屯、后马、前马等村,2002年,亩均年产值达到2000元。
(2)林果(石榴园、板栗园、梨枣园)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农业主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成片开发和综合治理并举的原则,确立“乡有会战、村自为战,人人都有活干”的工作思路,持之以恒搞好山区开发,大力发展林果业,取得明显成效,96一97年,开发兴龙岭流域面积1万亩,涉及薛南、兴龙、灰泉、湖子峪4个村,栽植优质板栗4 2.6 万株;98——2001年,连续开发凤凰岭四期工程,治理流域面积1万亩,涉及棠林、后立庄,远立庄、郭沟、南坡、凤凰等村,栽植优质沂蒙红石榴52.8万株;2002年,对矿坑摩天岭进行开发治理,治理流域面积2000亩,今春栽植优质梨枣4.8万株。
(3)其他经济作物 大姜面积300亩,主要分布在朱柳屯、升平等村,常规瓜菜面积(含西瓜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在南坡、朱柳、朱柳屯、升平等村。
3、养殖业
矿坑乡山场、草场面积大,余粮多,饲草资源丰富,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乡养牛数量达5000头,主要分布在灰泉、兴龙、湖子峪、娄山沟、薛南等村,生猪存栏8000头,养羊1.5万只,兔3.2万只。
㈢、工企业现状(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积极实施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乡,实现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放宽用活政策,不断强化服务,抓投入,上规模,增群体,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体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全乡各类大小企业达到78家,其中建筑公司1家,淀粉加工厂8家,纸板厂26家,空心砖厂6家,加油站7家,养貂场1家,其他各类小企业20余家。尤其是今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同临沂鲁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签定50年土地租赁合同,用于建设中密度板厂,该项目投资1800万元,占地面积146亩,土建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同临沂吴天铸业有限公司签定20年租赁合同,用于建设炼钢厂,该项目投资260万元,占地面积七亩,土建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后立庄村委与徐州客商也己签定合同,利用原矿坑水泥厂建设页岩砖厂,该项目投资约200万元。
临沂金泰页岩砖有限公司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棠林村东,岚济路以南,由临沂大洋石化有限公司和大泰公司合资兴建。主要利用本地丰富的页岩资源,生产目前市场上畅销的页岩砖。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500亩,分两期进行。一期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现正在平整场地、建筑院墙,预计一期工程年底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设计页岩砖年生产能力1.8亿块,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设计年生产页岩砖达到3.6亿块的能力。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可达2.2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可安排400人就业。
棠林中密度板厂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棠林村以东,岚济公路以北,由临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500亩,分两期进行。一期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现正在平整场地、建筑院墙,预计一期工程年底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设计页岩砖年生产能力1.8亿块,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设计年生产页岩砖达到3.6亿块的能力。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可达2.2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可安排400人就业。
棠林中密度板厂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棠林村以东,岚济公路以北,由临沂鲁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主要利用树木的枝干等为原料,生产中密度木制品。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0万元,其他投资500万元;占地150亩。现己建成围墙及部分厂房,生产设备己预订,等待安装,预计年底可竣工投产。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年创产值可达5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可安排200人就业。
临沂昊天铸业有限公司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娄山沟村以西,岚济公路以南、沂邳公路以东,由临沂兰华集团投资兴建。主要利用矿粉铸造生产出口铁锭。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占地45亩。现已基本竣工,建设厂房22间450平方米,安装主炉1座,附炉2座,除尘器2台,即将投入生产。根据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年可创产值65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可安排130人就业。
苍山众益建材有限公司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矿坑村北,沂邳线以西,由本县王勇等3位客商共同投资兴建。主要利用本地丰富的矸土资源生产耐火砖。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占地100亩,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占地50亩。该项目现正在修筑院墙、硬化路面、修建窑体。预计2003年7月下旬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设计耐火砖年生产能力4000万块,二期工程设计达到年生产耐火砖8000万块的能力。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可达30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可安排150人就业。
㈣、文教卫生现状
我乡现有中学1所,成教1所,幼儿园1所,小学18所;教师总数272人,其中教委8人,中学95人,成教6人,小学168人,幼教3人;在校中学生1128人,小学生2400人,中心幼儿园学生25人。中学、中心小学、成教均为临沂市级规范化学校,幼儿园为县级规范化学校,中学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49294平方米,建筑面积10200.85平方米,现有办公楼、教学楼、新建实验楼各一座。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各8个班,共24个教学班。95名教师中,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74人。教学管理中对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完全实行量化管理。全乡村办小学共101个教学班,中级职称教师43人。
全乡有乡镇卫生院一所,共有职工21人,其中初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4人,主管会计1人,助理会计师1人,聘请临时工4人,卫生院设有内科、妇产科、防保科、B超室、放射科等科室。全乡24个村中21个村有村级卫生室,主要从事防疫、内科等初级卫生工作,并且全部配有高压锅、紫外线等消毒器械,能进行简单的外科缝合、输液工作。经济实力大为增强。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2.6亿元,比2001年增长1.5%;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1.2亿元,增长1.1%;农业总产值达1.4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2276元,比上年增加66元,增长3%。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水、电、通讯、交通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山区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年,乡党委政府把以黄烟、桑蚕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共发展黄烟1200亩,桑园1000多亩,大姜、大蒜、大棚菜等经济作物也达到了1000多亩。在山区开发过程中,集中会战了摩天岭开发项目,治理流域面积2000亩,动用土石方12万方,投工8万个,投资120万元。与此同时,我们还紧紧抓住市、县扶贫的良好契机,立足山区乡镇实际,用足用活政策,大搞造地工程,先后投资80万元,投工3.5万个,动用机械近万台(次),开挖土石32万方,造地400余亩。
二、区位分析
1、距临沂市区24KM,距罗庄高机关报技术开发区10KM,处于中等城市一级扩散圈层内,依托中等城市,发展自身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2、临沂市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使得在本区域发展轻度度或中度污染的产业项目成为可能。
三、自身优势条件分析
1、矿产资源特别是页岩矿藏丰富,有条件就地取材发展建材工业。
2、交通优势:东西向岚济路(解放路)方便和临沂市区的联系,南北向沂邳路,方便与苍山和费县的联系。
3、劳动力资源丰富。
4、现状工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现有四家中型页岩矿厂,一家中密度板厂,落户园区,合同利用外资1.5亿元。
5、乡政府政策上的优惠与扶持。第三章 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
一、规划结构
规划用地结构为“带状、组团式、T型”结构,以岚济路和沂邳路为轴线,分别形成两条产业带。规划两处永久性农田防护绿地,形成三个组团,七个不同的功能区;分别为板材工业园区,高档建材园区,中低档建材园区,预留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区,居住商业服务区,村办企业园区。
二、用地布局
1、工业用地
⑴板材工业园区,依托现中密度板厂,在岚济路以北,棠林村以东,规划十个板村企业,近期沿路发展6个,远期向纵深发展4个,近期规划总用地65.6公顷。
⑵高档建材园区,依托现状岚济路以南的页岩砖厂,在岚济路以南,沂邳路的东西两侧形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建材园区,规划总用地94.8公顷。
⑶中低档建材园区,依托现状小型页岩砖厂和耐水砖厂,在变电站以南,矿坑村以北,沂邳路两侧形成规模较小的,档次较低的建材园区,规划总用地79.7公顷。
⑷村办企业园区,规划两处村办企业园一处位于岚济路南、沂邳路以西为棠林村的村办企业用地,规划总用地26.5公顷。
另一处位于矿坑村以南沂邳路两侧,为矿坑村的村办企业用地,规划用地35.9公顷。
2、居住用地
园区居住用地以矿坑村、棠林村、后立庄村的旧村改造为主。
3、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用地
规划远期在棠林村西,岚济路北,防空洞景观旅游区南,布置行政和商贸服务业用地,结合旅游区的开发,布局餐饮、服务业用地。
结合沂邳路的拓宽,加宽沂邳路矿坑村段,两侧建二层为主的商业服务楼,为工业区及矿坑村服务配套。
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
一、道路等级结构
规划园区道路分为三级:分别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主干路两条分别为岚济路和沂邳路;次干路两条,分别为通页岩矿和向北通费县的路,其余在两条主干路两侧。250—300米间隔各设园区支路。
二、规划道路宽度及断面设计
1、主干路:⑴岚济路:主路面30米,每组路10绿化带,按50米控制。
⑵沂邳路:主路面20米,每侧各10米绿化不定期,按40米控制。
2、次干路:道路红线宽24米,主路面14米,每侧各5米人行道。
3、支路:⑴道路红线18米控制,主路面10米,每侧路4米绿化带。
⑵道路红线14米控制,主路面8米,每侧各3米绿化带。
第五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水规划 ⑴工业需水量
工业需水量按面积指标进行预测。⑵水源地确定
确定惠民庄水库为工业区水源地。⑶水质水区
水厂出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网供水水区按居住区五层楼考虑,管网最小满足0.24MPa水区要求。
⑷配水管网
规划配水管网采用环状网与枝状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规划管网尽量布置在用水量集中且要求保证率较高的区域,主干沿乡镇主干道敷设。
二、排水规划
1、污水量的确定
工业废水量按其给水量的70%确定。
2、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排放须达到国标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方能排入污水管道内。
3、污水管网布置
依据乡镇地形特点及现状地形条件,按照充分利用地形坡度的原则,在规划区内,沿主要道路布设污水主干管。
三、电力规划
1、规划区内现有10KV变电站一处,位于工业区南部。
2、电力规划
远期规划配电线路采用电缆,电力线沿道路东北向布设。
四、电讯规划
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电讯电缆,电讯线路沿道路西南向布设。
总 则
0.0.1 为了贯彻实施独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0.0.2 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标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独山县总体规划》、《独山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而成的。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纸,其中文本具有法律效力。
0.0.3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绿化、美化。
0.0.4(1)本次规划目标:分析矿坑乡社会经济基础、资源条件及区位条件,合理进行规划,完善工业园区交通运输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
(2)科学认证园区性质,合理确定工业区规划建设阶段与相应的指标体系。
(3)合理选择工业园区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用地布局,完善城镇格局。
(4)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工业区绿化率。
(5)结合矿坑乡现状格局,吸收当地历史文化特征,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区景观风貌。
(6)近、远期相结合,保证工业区各阶段建设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及延续性。
(7)以跨世纪小城镇发展的思想发展矿坑乡,将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的观念充实到本规划中来,使本规划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0.0.8 凡在本规划区进行建筑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遵守并执行本规划。
0.0.9 本规划由矿坑乡人民政府及其乡镇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并负责解释以关条文。
0.0.10 本规划待乡人大通过后,独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法律效力。
第一章 工业园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 第一节 规划结构
1.1.1 工业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不得破坏规划结构。
1.1.2 规划区总体结构为: “带状、组团式、T型”结构,以岚济路和沂邳路为轴线,分别形成两条产业带。
1.1.3 利用岚济路,沂邳路解决今后过往交通问题。1.1.4 整个工业区的道路网架形成纵横的道路网模式。
第二节 用地选择与规划区控制范围
1.2.1 用地选择:本规划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
1.2.2 规划控制区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 652.0 公顷。
第三节 用地布局
1.3.1 工业用地:板材工业园区,高档建材园区,中低档建材园区,预留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区,居住商业服务区,村办企业园区。
1.3.2 居住用地:以矿坑村、棠林村、后立庄村的旧村改造为主。
1.3.3 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用地:沿岚济路、沂邳路两侧设置。
第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
2.1.1道路等级结构: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2.1.2规划道路宽度及断面:
1、主干路:⑴岚济路:主路面30米,两侧各10米绿化带,红线按50米控制。
⑵沂邳路:主路面20米,每侧各10米绿化不定期,红线按40米控制。
2、次干路:道路红线宽24米,主路面14米,每侧各5米人行道。
3、支路:⑴道路红线18米控制,主路面10米,每侧路4米绿化带。
⑵道路红线14米控制,主路面8米,每侧各3米绿化带。
第三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3.1.1 工业需水量按面积指标进行预测。3.1.2 确定惠民庄水库为工业区水源地
3.1.3 供水管网以枝状、环状相结合。供水压力按五层楼设计,最不利点自由水头应满足20米。
3.1.4 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 3.1.5 严格保护水资源,防止工业污染
3.1.6 排水体系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管道与边沟相结合,就近排入水体,暴雨重现期1年。
3.1.7 排水管网敷设管线应满足0.3%的最小排水坡度。
第二节 电力电讯工程规划
3.2.1 用电电源由本地35KV变电站供给 3.2.2 电力线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
3.2.3 电力线采用放射或供电形式,采用电缆直埋敷设。
3.2.4 路灯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3.2.5 380V供电单位控制在400米以内。3.2.6 电源普及率为30%。
3.2.7 电讯线路,采用与电力线异侧直埋敷设。
第四章 镇驻地工程防灾规划
第一节 抗震防灾规划
4.1.1 按照“预防为主,震平结合”的原则,逐步提高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有关地震资料,工业区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及基础设施均应相应设防。
4.1.2 主干道系统是乡镇避难疏散及物质调配的主要通道,干道两旁建筑物红线应按规范要求设置。
4.1.3 提高生命工程的抗震能力,供水主干管采用环状管网;变电站采用双电源进线,粮食、通讯、消防、加油站等生命线基础设施强化抗震能力。
4.1.4 乡卫生院做为医疗救护中心,设置地下抢救的地下仓库,政府机关作为震时救灾指挥中心;驻地绿地、各类广场、停车场、空地作为主要避难疏散场地。
附 则
1、本规定由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划区内所有的活动应按照规划实施,同时按《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文进行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篇: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文)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 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矿坑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多矿藏,尤以铁石、煤、石灰石(包括页岩矿)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全乡耕地面积5.4万亩,山林面积2.2万亩,其中山区开发面积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地瓜、小麦、玉米、黄烟、桑等。乡内有马庄水库(中二型)、惠民庄水库(小一型)、东风干渠(24华里)等水利工程,可浇地面积1.2万亩。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76元。㈠、丰富的矿产资源
矿坑乡矿产资源丰富,储有铁矿石,铝钒土、矸土、石灰石等多种矿产资源。矸土主要分布在矿坑、后立庄、惠民等村,石灰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薛南、兴龙、棠林、娄山沟、后立庄、远立庄、惠民等村,全乡现有的1000余部拖拉机,绝大部分都从事石料开采运输业,从业人员己达2000余人,石料主要运销到兰山、临沭、江苏赣榆等地大型水泥厂和各工地。铝钒土主要分布在矿坑:后立庄、升平等村,铝钒土呈灰色厚层状,泥晶结构,块状构造,该矿石质量好,成分以硬质粘土为主,矿石物理性能较好,其耐火度一般大于1670度,可塑性低,为非可塑性粘土,耐风化性能较高,符合制造耐火材料的要求,因此,市场价格较高,在罗庄等地陶瓷厂供不应求。㈡、农业现状
1、传统种植农业
全乡地瓜面积3万亩,小麦面积11600亩,花生面积13000亩,玉米面积12000亩。2.特色种植农业
(1)黄烟、桑在矿坑己有10多年的发展史,农民有植烟种桑的习惯,并在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是我乡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瞄准市场,因势利导,认真执行“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转变职能,搞好服务,从各个环节抓紧抓实,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2002年,全乡黄烟面积发展到3000亩,主要分布在棠林、薛南、兴龙、湖子峪、灰泉等村,年最高亩产值达到3000多元,仅黄烟一项,年可为乡财政提供特产税60万元;桑园面积达到1000亩,主要分布在朱柳屯、后马、前马等村,2002年,亩均年产值达到2000元。
(2)林果(石榴园、板栗园、梨枣园)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农业主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成片开发和综合治理并举的原则,确立“乡有会战、村自为战,人人都有活干”的工作思路,持之以恒搞好山区开发,大力发展林果业,取得明显成效,96一97年,开发兴龙岭流域面积1万亩,涉及薛南、兴龙、灰泉、湖子峪4个村,栽植优质板栗4 2.6 万株;98——2001年,连续开发凤凰岭四期工程,治理流域面积1万亩,涉及棠林、后立庄,远立庄、郭沟、南坡、凤凰等村,栽植优质沂蒙红石榴52.8万株;2002年,对矿坑摩天岭进行开发治理,治理流域面积2000亩,今春栽植优质梨枣4.8万株。
(3)其他经济作物 大姜面积300亩,主要分布在朱柳屯、升平等村,常规瓜菜面积(含西瓜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在南坡、朱柳、朱柳屯、升平等村。
3、养殖业
矿坑乡山场、草场面积大,余粮多,饲草资源丰富,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乡养牛数量达5000头,主要分布在灰泉、兴龙、湖子峪、娄山沟、薛南等村,生猪存栏8000头,养羊1.5万只,兔3.2万只。
㈢、工企业现状(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积极实施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乡,实现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放宽用活政策,不断强化服务,抓投入,上规模,增群体,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体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全乡各类大小企业达到78家,其中建筑公司1家,淀粉加工厂8家,纸板厂26家,空心砖厂6家,加油站7家,养貂场1家,其他各类小企业20余家。尤其是今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同临沂鲁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签定50年土地租赁合同,用于建设中密度板厂,该项目投资1800万元,占地面积146亩,土建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同临沂吴天铸业有限公司签定20年租赁合同,用于建设炼钢厂,该项目投资260万元,占地面积七亩,土建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后立庄村委与徐州客商也己签定合同,利用原矿坑水泥厂建设页岩砖厂,该项目投资约200万元。
临沂金泰页岩砖有限公司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棠林村东,岚济路以南,由临沂大洋石化有限公司和大泰公司合资兴建。主要利用本地丰富的页岩资源,生产目前市场上畅销的页岩砖。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500亩,分两期进行。一期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现正在平整场地、建筑院墙,预计一期工程年底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设计页岩砖年生产能力1.8亿块,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设计年生产页岩砖达到3.6亿块的能力。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可达2.2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可安排400人就业。
棠林中密度板厂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棠林村以东,岚济公路以北,由临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500亩,分两期进行。一期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现正在平整场地、建筑院墙,预计一期工程年底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设计页岩砖年生产能力1.8亿块,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设计年生产页岩砖达到3.6亿块的能力。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可达2.2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可安排400人就业。
棠林中密度板厂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棠林村以东,岚济公路以北,由临沂鲁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主要利用树木的枝干等为原料,生产中密度木制品。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0万元,其他投资500万元;占地150亩。现己建成围墙及部分厂房,生产设备己预订,等待安装,预计年底可竣工投产。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年创产值可达5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可安排200人就业。
临沂昊天铸业有限公司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娄山沟村以西,岚济公路以南、沂邳公路以东,由临沂兰华集团投资兴建。主要利用矿粉铸造生产出口铁锭。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占地45亩。现已基本竣工,建设厂房22间450平方米,安装主炉1座,附炉2座,除尘器2台,即将投入生产。根据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年可创产值65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可安排130人就业。
苍山众益建材有限公司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矿坑村北,沂邳线以西,由本县王勇等3位客商共同投资兴建。主要利用本地丰富的矸土资源生产耐火砖。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占地100亩,分两期进行。
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占地50亩。该项目现正在修筑院墙、硬化路面、修建窑体。预计2003年7月下旬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设计耐火砖年生产能力4000万块,二期工程设计达到年生产耐火砖8000万块的能力。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可达30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可安排150人就业。
㈣、文教卫生现状
我乡现有中学1所,成教1所,幼儿园1所,小学18所;教师总数272人,其中教委8人,中学95人,成教6人,小学168人,幼教3人;在校中学生1128人,小学生2400人,中心幼儿园学生25人。中学、中心小学、成教均为临沂市级规范化学校,幼儿园为县级规范化学校,中学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49294平方米,建筑面积10200.85平方米,现有办公楼、教学楼、新建实验楼各一座。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各8个班,共24个教学班。95名教师中,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74人。教学管理中对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完全实行量化管理。全乡村办小学共101个教学班,中级职称教师43人。
全乡有乡镇卫生院一所,共有职工21人,其中初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4人,主管会计1人,助理会计师1人,聘请临时工4人,卫生院设有内科、妇产科、防保科、B超室、放射科等科室。全乡24个村中21个村有村级卫生室,主要从事防疫、内科等初级卫生工作,并且全部配有高压锅、紫外线等消毒器械,能进行简单的外科缝合、输液工作。经济实力大为增强。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2.6亿元,比2001年增长1.5%;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1.2亿元,增长1.1%;农业总产值达1.4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2276元,比上年增加66元,增长3%。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水、电、通讯、交通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山区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年,乡党委政府把以黄烟、桑蚕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共发展黄烟1200亩,桑园1000多亩,大姜、大蒜、大棚菜等经济作物也达到了1000多亩。在山区开发过程中,集中会战了摩天岭开发项目,治理流域面积2000亩,动用土石方12万方,投工8万个,投资120万元。与此同时,我们还紧紧抓住市、县扶贫的良好契机,立足山区乡镇实际,用足用活政策,大搞造地工程,先后投资80万元,投工3.5万个,动用机械近万台(次),开挖土石32万方,造地400余亩。
二、区位分析
1、距临沂市区24KM,距罗庄高机关报技术开发区10KM,处于中等城市一级扩散圈层内,依托中等城市,发展自身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2、临沂市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使得在本区域发展轻度度或中度污染的产业项目成为可能。
三、自身优势条件分析
1、矿产资源特别是页岩矿藏丰富,有条件就地取材发展建材工业。
2、交通优势:东西向岚济路(解放路)方便和临沂市区的联系,南北向沂邳路,方便与苍山和费县的联系。
3、劳动力资源丰富。
4、现状工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现有四家中型页岩矿厂,一家中密度板厂,落户园区,合同利用外资1.5亿元。
5、乡政府政策上的优惠与扶持。第三章 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
一、规划结构
规划用地结构为“带状、组团式、T型”结构,以岚济路和沂邳路为轴线,分别形成两条产业带。规划两处永久性农田防护绿地,形成三个组团,七个不同的功能区;分别为板材工业园区,高档建材园区,中低档建材园区,预留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区,居住商业服务区,村办企业园区。
二、用地布局
1、工业用地
⑴板材工业园区,依托现中密度板厂,在岚济路以北,棠林村以东,规划十个板村企业,近期沿路发展6个,远期向纵深发展4个,近期规划总用地65.6公顷。
⑵高档建材园区,依托现状岚济路以南的页岩砖厂,在岚济路以南,沂邳路的东西两侧形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建材园区,规划总用地94.8公顷。
⑶中低档建材园区,依托现状小型页岩砖厂和耐水砖厂,在变电站以南,矿坑村以北,沂邳路两侧形成规模较小的,档次较低的建材园区,规划总用地79.7公顷。
⑷村办企业园区,规划两处村办企业园一处位于岚济路南、沂邳路以西为棠林村的村办企业用地,规划总用地26.5公顷。
另一处位于矿坑村以南沂邳路两侧,为矿坑村的村办企业用地,规划用地35.9公顷。
2、居住用地
园区居住用地以矿坑村、棠林村、后立庄村的旧村改造为主。
3、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用地
规划远期在棠林村西,岚济路北,防空洞景观旅游区南,布置行政和商贸服务业用地,结合旅游区的开发,布局餐饮、服务业用地。
结合沂邳路的拓宽,加宽沂邳路矿坑村段,两侧建二层为主的商业服务楼,为工业区及矿坑村服务配套。
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
一、道路等级结构
规划园区道路分为三级:分别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主干路两条分别为岚济路和沂邳路;次干路两条,分别为通页岩矿和向北通费县的路,其余在两条主干路两侧。250—300米间隔各设园区支路。
二、规划道路宽度及断面设计
1、主干路:⑴岚济路:主路面30米,每组路10绿化带,按50米控制。⑵沂邳路:主路面20米,每侧各10米绿化不定期,按40米控制。
2、次干路:道路红线宽24米,主路面14米,每侧各5米人行道。
3、支路:⑴道路红线18米控制,主路面10米,每侧路4米绿化带。⑵道路红线14米控制,主路面8米,每侧各3米绿化带。
第五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水规划 ⑴工业需水量
工业需水量按面积指标进行预测。⑵水源地确定
确定惠民庄水库为工业区水源地。⑶水质水区
水厂出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网供水水区按居住区五层楼考虑,管网最小满足0.24MPa水区要求。⑷配水管网
规划配水管网采用环状网与枝状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规划管网尽量布置在用水量集中且要求保证率较高的区域,主干沿乡镇主干道敷设。
二、排水规划
1、污水量的确定
工业废水量按其给水量的70%确定。
2、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排放须达到国标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方能排入污水管道内。
3、污水管网布置
依据乡镇地形特点及现状地形条件,按照充分利用地形坡度的原则,在规划区内,沿主要道路布设污水主干管。
三、电力规划
1、规划区内现有10KV变电站一处,位于工业区南部。
2、电力规划
远期规划配电线路采用电缆,电力线沿道路东北向布设。
四、电讯规划
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电讯电缆,电讯线路沿道路西南向布设。
总 则
0.0.1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0.0.2 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标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苍山县总体规划》、《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而成的。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纸,其中文本具有法律效力。
0.0.3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绿化、美化。
0.0.4(1)本次规划目标:分析矿坑乡社会经济基础、资源条件及区位条件,合理进行规划,完善工业园区交通运输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
(2)科学认证园区性质,合理确定工业区规划建设阶段与相应的指标体系。(3)合理选择工业园区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用地布局,完善城镇格局。(4)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工业区绿化率。
(5)结合矿坑乡现状格局,吸收当地历史文化特征,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区景观风貌。(6)近、远期相结合,保证工业区各阶段建设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及延续性。(7)以跨世纪小城镇发展的思想发展矿坑乡,将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的观念充实到本规划中来,使本规划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0.0.8 凡在本规划区进行建筑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遵守并执行本规划。
0.0.9 本规划由矿坑乡人民政府及其乡镇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并负责解释以关条文。
0.0.10 本规划待乡人大通过后,苍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法律效力。
第一章 工业园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
第一节 规划结构
1.1.1工业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不得破坏规划结构。
1.1.2 规划区总体结构为: “带状、组团式、T型”结构,以岚济路和沂邳路为轴线,分别形成两条产业带。
1.1.3 利用岚济路,沂邳路解决今后过往交通问题。1.1.4 整个工业区的道路网架形成纵横的道路网模式。
第二节 用地选择与规划区控制范围
1.2.1 用地选择:本规划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
1.2.2 规划控制区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 652.0 公顷。
第三节 用地布局
1.3.1 工业用地:板材工业园区,高档建材园区,中低档建材园区,预留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区,居住商业服务区,村办企业园区。
1.3.2 居住用地:以矿坑村、棠林村、后立庄村的旧村改造为主。1.3.3 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用地:沿岚济路、沂邳路两侧设置。
第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
2.1.1道路等级结构: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2.1.2规划道路宽度及断面:
1、主干路:⑴岚济路:主路面30米,两侧各10米绿化带,红线按50米控制。⑵沂邳路:主路面20米,每侧各10米绿化不定期,红线按40米控制。
2、次干路:道路红线宽24米,主路面14米,每侧各5米人行道。
3、支路:⑴道路红线18米控制,主路面10米,每侧路4米绿化带。⑵道路红线14米控制,主路面8米,每侧各3米绿化带。
第三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3.1.1 工业需水量按面积指标进行预测。3.1.2 确定惠民庄水库为工业区水源地
3.1.3 供水管网以枝状、环状相结合。供水压力按五层楼设计,最不利点自由水头应满足20米。
3.1.4 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
3.1.5 严格保护水资源,防止工业污染
3.1.6 排水体系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管道与边沟相结合,就近排入水体,暴雨重现期1年。
3.1.7 排水管网敷设管线应满足0.3%的最小排水坡度。第二节
电力电讯工程规划
3.2.1 用电电源由本地35KV变电站供给 3.2.2 电力线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
3.2.3 电力线采用放射或供电形式,采用电缆直埋敷设。3.2.4 路灯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
3.2.5 380V供电单位控制在400米以内。3.2.6 电源普及率为30%。
3.2.7 电讯线路,采用与电力线异侧直埋敷设。
第四章 镇驻地工程防灾规划
第一节 抗震防灾规划
4.1.1 按照“预防为主,震平结合”的原则,逐步提高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有关地震资料,工业区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及基础设施均应相应设防。
4.1.2 主干道系统是乡镇避难疏散及物质调配的主要通道,干道两旁建筑物红线应按规范要求设置。
4.1.3 提高生命工程的抗震能力,供水主干管采用环状管网;变电站采用双电源进线,粮食、通讯、消防、加油站等生命线基础设施强化抗震能力。
4.1.4 乡卫生院做为医疗救护中心,设置地下抢救的地下仓库,政府机关作为震时救灾指挥中心;驻地绿地、各类广场、停车场、空地作为主要避难疏散场地。
附 则
1、本规定由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划区内所有的活动应按照规划实施,同时按《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文进行规划管理工作。
第三篇: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3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20 第五章 城市空间布局 21 第六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3 第七章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28 第八章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31 第九章 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32 第十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35 第十一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8 第十二章 城市历史文物保护规划 41 第十三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42 第十四章 城市工程规划 46
第十五章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53 第十六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9 第十七章 城市远景发展规划 62 第十八章 市区乡镇建设规划 63 第十九章 旧城更新与棚户区改造 65 第二十章 市区空间管制 68 第二十一章 实施措施 69 第二十二章 附则 70 附表: 71
表1 本溪市区(市辖区)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表2 本溪中心城区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71 表3 中心城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一览表 72 表4 规划城市公园与城市广场一览表 75
表5 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76 表6 本溪市域旅游资源一览表 78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为了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实现本溪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本溪和谐社会的构建,特进行《本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第2条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辽宁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通知及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辽宁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沈阳经济区(辽中城市群)合作协议框架》(2005)、《本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省、市各部门的专项规划。第3条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主题,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改造、促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生态功能,构建和谐本溪,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本溪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第4条 规划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本溪市是城乡差异较大、人地矛盾较为尖锐的地区,本规划在充分论证分析城市发展存在问题基础上,通过规划公共政策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本溪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全面统筹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本溪创造良好的规划环境。
本规划充分尊重山地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保护近城山体,重视中心城区与扩展城区之间的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景观格局。
本规划充分尊重本溪市城市型的特点,在沈阳经济区及东北亚区域视野下,构建本溪市空间结构体系,科学调整本溪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的适度扩散。
本规划遵循近期发展与远期控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空间管制的途径,对生态控制区、历史文化景观区、自然景观区、基本农田等进行规划控制,重点论证本溪市近期可能需要重点鼓励发展区域。
本规划在遵循当前钢铁工业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积极鼓励本溪市多元化产业发展,积极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接续产业创造良好的规划空间政策。
本规划突出加强了与相关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尤其是突出了本溪市与宏观区域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以此科学定位本溪。
在规划实施上,突出了分类指导、明确事权的原则;在发展与保护上,本规划采用了引导与控制相结合的分类指导方式;在管理与实施上,本规划采用了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事权保障体系。第5条 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次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指本溪市域,包括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本溪县、桓仁县四区二县的行政范围,规划总面积8411.3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包括本溪市辖区行政范围,总面积1518平方公里;以及本溪市辖区外的水洞核心景区10.6平方公里、温泉寺核心景区9.5平方公里、观音阁水库水源保护区140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范围;规划总面积1680平方公里。
(3)城区:指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区,包括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中心城区指老城区和东部新区,外围组团是指歪头山-石桥子组团、北台-桥头组团、南芬组团;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16.67平方公里。第6条 规划期限
(1)近期:2006-2010年(2)远期:2011-2020年(3)远景:2021-2050年 第7条 规划法律效力范围
本规划是指导本溪市城镇空间协调发展和统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空间安排的法规性文件,是编制本溪市各类城乡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重点专项规划的依据。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8条 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9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
到2020年,把本溪建设成经济发达, 社会和谐,环境友好, 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高效, 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和治理的辽东地区现代化中心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第10条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本溪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钢铁和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重点产业的配套加工基地、沈阳等辽宁中部城市休闲、娱乐、度假的“后花园”,打造“钢铁城、森林城、中药城、旅游城”,促进本溪经济快速增长。
2010年本溪市GDP可突破6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0:56.0:38.0;到2020年本溪市GDP可超过12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0:53.0:42.0。第11条 社会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本溪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趋良好;初等教育实现普及,知识、科技传播渠道畅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信息、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发展;城市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系统完备,城市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实现公平、均衡发展。第12条 就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加速劳动力配置市场化的进程。坚持以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为根本,在坚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充分利用国家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把握“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职业教育加大投资力度的契机,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再就业安置渠道。
到2010年,全市从业人员可以达到30万人;到2020年,全市就业人员约为85万人。
第13条 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市,把本溪建设成为人口、产业和城市布局得到合理调整,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城市。
表2-1 2010、2020年本溪市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目标 类型 序号 名 称 单 位 2010年 2020年 经 济 发
展 1 GDP 亿元 600 1200 2 人均GDP 元/人 42000 60000 3 三产占GDP比重 % 38 42 非公有制经济GDP占全市GDP比重 % 60 70 5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2.0 ≤1.4 6 单位GDP水耗 m3/万元 ≤200 ≤120
社 会 进
步 7 城镇化水平% 68-70 80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0 - 9 城镇失业率 % 5 2-3 R&D经费占GDP比重 % 1 1.5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14300 37000 12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6500 16800 13 高等教育率 % ≥30 ≥40 14 人均寿命 岁 70 75 医疗保险参保率 % 90 100 16 失业保险参保率 % 90 100 17 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92 100 18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M2 25 30 19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M2 28 35 环 境 保
护 20 森林覆盖率 % ≥70 ≥75 城市空气质量 ≥2级标准的天数/年 ≥250 ≥280 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城市无超4类水体无超4类水体 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GDP)<5.0 <4.0 24 COD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GDP)<5.0 <4.0 25 工业用水重复率 % ≥50 ≥50 26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95 ≥100 27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70 ≥80 基 础 设
施 28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29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60 ≥90 3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100 31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人 ≥7 ≥8 32 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 % ≥80 ≥80 33 城市气化率 % ≥85 ≥90 34 城市集中供热率 % ≥75 ≥8
5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00,城市 第一节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第14条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战略
本溪应积极发挥比较优势与培育竞争优势相结合,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体制创新”结合的“创新”驱动战略,“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与“资源集约”并举的“三集”推动战略,“培育品牌”、“引进品牌”与“OEM贴牌”共存的“品牌”带动战略,以及沈本一体化战略,形成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体系。
(1)以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强化农业的服务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实现本溪农业现代化。
(2)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通过培育产业集群和建设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做强钢铁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接续产业,做活农产品加工业,将本溪市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与零配件基地。
(3)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沈阳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促进旅游业接续产业“支柱化”、物流业“现代化”、房地产业“远景支柱化”。
第15条 城乡社会就业统筹发展战略
本溪应积极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产业多元化促就业发展战略、区域劳动力就业迁移发展战略,以营造多元化带动的就业发展格局。(1)宏观政策取向应从促进增长转向就业优先,制定鼓励就业的产业政策。
(2)加快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步伐,鼓励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物流业、旅游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充分吸纳剩余劳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的同步增长。
(3)向国内外劳务输出也是拓展就业的渠道,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并起中介组织作用,向东北亚、俄罗斯、中东以及沿海省区等输出劳动力。第16条 人与自然统筹发展战略
本溪市应积极实施人与自然统筹发展战略,通过本溪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企业管理力度,积极引导绿色消费,建立人与自然统筹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1)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改组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服务业。
(4)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控制指标。
(5)提倡健康文明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鼓励和支持合理消费,在扩大合理消费的同时充分考虑废弃物的资源化。
第17条 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1.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1)本溪市与吉林省空间协调重点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水环境协调建设,核心是吉林省通化地区与本溪市桓仁县的旅游、生态区域协调发展。
(2)本溪市与辽东边境地区空间协调重点在社会经济建设、经济联系通道建设、生态保育建设等,核心就是本溪市桓仁县与丹东区域一体化建设的空间、基础设施、交通、旅游、生态的区域协调发展。(3)本溪市是辽中经济区的东南部节点城市。本溪与沈阳之间的产业协调重点在于现代服务业资源的共享与协作,本溪与辽阳之间产业协调重点在于化工建材业的分工协作,三市之间空间协调重点在本溪歪头山、辽阳灯塔与沈阳南部副城之间的空间对接一体化。
(4)本溪与抚顺之间的产业协调重点在于钢铁冶金产业分工与协作,空间协调重点在于生态建设。
(5)本溪与鞍山之间的产业协调重点在于鞍本一体化和集团化建设,空间协调重点在于本溪与鞍山的交通通道一体化建设。2.市域内部统筹协调发展
(1)中心城区北部协调的重点在高台子、石桥子、歪头山,构建沈本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沈本工业走廊。
(2)中心城区东部协调的重点在威宁、卧龙、牛心台,是本溪城市东扩的核心空间,重点要做好交通、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基本功能一体化建设。
(3)中心城区西部协调的重点在北台、桥头,是鞍本一体化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要充分利用鞍山钢铁服务业资源,促进鞍本钢铁经济通道的建设。
(4)中心城区南部协调的重点在南芬城区、下马塘镇、草河镇,依托现有资源赋存优势,积极发展采掘业及简单加工工业,为鞍本一体化发展提供原材料保障。
(5)中心城区与本溪县小市镇的空间协调,远景将是本溪中心城区再次东扩的重点区域之一,近期主要以中心城区邻域的牛心台、卧龙之间的空间协调为重点。
(6)本溪县小市镇与桓仁县桓仁镇空间协调重点在于生态、旅游建设。第二节 城镇化战略与人口发展 第18条 城镇化战略
实施中心城市聚集发展战略,重点支持本溪市中心市区的发展;实施西部轴线聚集战略,重点支持歪头山-本溪-北台-南芬轴线发展;实施钢铁支撑、多元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发展中药、旅游等接续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稳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不断促进沈本区域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稳步促进城市就业增长;采用组团发展模式和城市区域化推动模式,构建本溪城市区域。第19条 城镇化目标与阶段
2010年本溪市城镇化水平为68~70%,2020年为80%。
近期(2005——2010),重点解决历史遗留的城镇化欠帐问题,提升粗放型城镇化的质量,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远期(2010——2020),重点推进区域城镇化的全面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第20条 城镇化发展策略
东点西轴,点轴推进融入开放的辽中南城镇密集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打造高端先进加工制造业,推进城镇化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集约高效发展,全面缓解城镇化的土地供给、资源、能源供给的瓶颈;政策倾斜,统筹协调,构筑和谐空间,保障城镇化质量。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序促进农民非农化,重点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21条 人口发展目标
本溪市域总人口2010年目标导向值165~175万人口之间,2020年目标导向值190~200万人口之间。根据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城镇人口120万左右,2020年城镇人口160万左右。第22条 人口发展策略
本溪市机械增长立足东北劳动力供给圈,重点在辽宁省、吉林省。人口向中心城镇人口聚集,其中大城市(本溪市)优先人口聚集,实现城乡统筹、非均衡发展的人口空间布局;同时,本溪应走共享沈阳现代服务业人口资源战略。
近期内涵挖潜与外延创造并举的人口就业战略;远期外延创造的人口就业战略;非国有、地方化、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就业扩张战略。
第三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空间布局 第23条 空间结构
本溪空间结构采用点轴推进模式,以本溪中心城区为经济增长极,以沈丹线、本溪-小市-桓仁线为发展轴,构筑本溪市域城镇发展的“T”型空间结构。
一级轴:沈丹发展轴,二级轴:本溪-小市-桓仁发展轴。第24条 空间发展策略
(1)优先发展本溪东部新区,积极疏散老城区人口、产业等职能,改善老城区环境。
(2)重点培育歪头山-石桥子、北台-桥头两个重要经济增长点。(3)积极培育和提升小市、桓仁两个县域中心镇的职能地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职能中心。
(4)充分利用毗邻东北中心城市沈阳的区位优势以及大连、营口出海口的区位优势,优先发展沈本沿线的城镇。第25条 中心城镇产业定位
本溪是鞍本联合之后的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基地,是对接沈阳经济区的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及配件产业集群基地,是融入沈阳浑南新区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是融入东北统一市场的旅游产业基地。市区:以钢铁冶金工业为基础,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制造业、建材化工业和现代中医制药业,积极培育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同时,要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本溪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配套零部件加工业、旅游产业、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桓仁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业、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第26条 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应该以重点建设产业区为突破,整合现有工业园区,构筑产业集群,最终依托交通干线形成东、西、南、北四条产业轴线,组成“大十字”空间格局。整体上,本溪市经济中心要逐渐由西南向北转移,向沈阳经济区中心城市沈阳靠近,纳入沈阳市产业体系。北部产业轴线集中以中医药制造、新型建材、机械设备制造、及其零配件等为核心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轴线。
南部产业轴线集中一些钢材深加工如金属制品、小五金等、旅游业和采矿业。
东部产业轴线沿本桓公路方向发展形成以农产品加工、旅游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的轻工业产业带。
西部产业轴线以钢铁冶炼及钢材深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核心的重化工产业轴线。
第27条 重点产业空间布局
(1)钢铁冶炼与压延加工业:重点在中心城区西南部的工源厂区、东风湖工业加工区和桥北工业区,借“鞍本”集团建立的时机加强与鞍山钢铁产业的分工合作,形成钢铁产业带。
(2)钢材深加工制品业:重点在中心城区钢铁冶炼压延加工区,并向北移至石桥子、高台子以及火连寨镇组成的三角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与沈阳相关产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一条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带。(3)医药制造业:在本溪县和桓仁县培育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制造业向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培育创新型网络式中医药产业集群。(4)建材与化工产业:两个资源性产业存在一定的污染,尽量集中布置在城市西部及西南部。
(5)农产品加工业:在卧龙-牛心台-小市沿线集中布局农产品加工等轻工企业。
(6)旅游业:从本溪市区向东,沿着本桓路,经东部新区至小市和五女山城,形成一条黄金旅游带。
(7)现代物流业:在歪头山—石桥子建设现代物流基地,配合新培育的主导产业的发展,也配合沈阳物流业的发展。另外可考虑在北台—桥头考虑发展物流业以支撑钢铁及钢材深加工产业的发展。(8)房地产业:重点在东部新区发展。第28条 中心体系结构 表3-1 本溪市域城镇中心体系结构规划 中心等级 城镇名称
市域中心(1)中心城区、歪头山-石桥子城区、北台-桥头城区、南芬城区
县域中心(2)桓仁镇、小市镇
中心镇(5)田师府、草河口、二棚甸子、华来、火连寨
一般镇(14)古城、普乐堡、八里甸子、草河掌、沙尖子、连山关、铧尖子、碱厂、木盂子、高官、清河城、草河城、五里甸子、思山岭、张其寨、下马塘
(注:撤消高台子、卧龙两镇并入中心城区;撤消北台、桥头两镇组成北台-桥头城区;撤消歪头山、石桥子两镇,与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组成歪头山-石桥子城区;调整思山岭、张其寨两乡为建制镇;南甸镇并入田师府镇;泉水镇并入小市镇;偏岭镇与高官乡合并为高官镇;铧尖子镇、二户来镇、木盂子镇合并为华来镇,拐磨子镇更名为古城镇。)
第29条 等级规模结构
表3-2 本溪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等级序列 城镇名称 100万以上
50-100 中心城区 20-50
10--20 歪头山-石桥子城区、北台-桥头城区、小市、桓仁 5—10 南芬城区 2--5 田师府、草河口
1--2 华来、二棚甸子、火连寨、碱厂
1万以下 古城、普乐堡、八里甸子、草河掌、沙尖子、连山关、铧尖子、木盂子、高官、清河城、草河城、五里甸子、思山岭、张其寨、下马塘
第30条 职能结构
表3-3 本溪市域城镇只能结构规划 职能类型 城镇名称
综合型 中心城区、桓仁镇、小市镇
加工型 歪头山-石桥子城区、北台-桥头城区、草河口
采掘与加工并存型 南芬城区、田师府、二棚甸子、连山关、木盂子、火连寨、下马塘
农村综合服务型 碱厂、华来、思山岭、铧尖子、清河城、草河掌、古城、草河城、五里甸子、张其寨
旅游型 八里甸子、普乐堡、沙尖子、高官
第四节 沈本一体化规划 第31条 指导思想
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重点突破、互惠互赢的原则,以综合交通、环境整治、公共安全、能源水利等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沈本一体化进程,最终把沈阳与本溪经济发展轴带打造成为辽宁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沈阳)-冶金钢铁工业及深加工(本溪)的产业经济轴带。第32条 发展定位
在沈本一体化进程中,本溪发展定位如下:一是在强化钢铁冶金工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钢铁工业的延伸产品深加工业;二是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产业,重点建设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加工基地;三是大力发展以中药材种植和中成药生产为主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四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主的旅游产业。
第33条 空间结构
继续坚持“开发新区、改造老区、治理沉陷区、拆迁棚户区、调整完善中心区”的建设方针,重点构建“一带多极”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对接沈阳向沈丹方向的扩展。
一带:即本溪中心城区第二产业向南北延伸,建成“沈本工业经济带”,承接沈阳产业转移和辐射配套,构建沈本一体化工业产业发展的空间平台。
多极:即在沈本工业经济带的本溪区域内,形成若干个产业经济增长极,以支撑沈本一体化发展。第34条 产业布局
在“一带多极”的空间结构框架下,形成“一廊三群”的产业布局框架,即形成沈本产业经济走廊、钢材深加工、建材化工、现代中药等三个产业集群。
第35条 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原则
通过沈本两市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共用、区域性生态环境共治,以此达到沈本两市的资源共享、产业共连的目的。基础设施共用、环境共治是沈本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第五节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36条 发展目标
(1)依托国家公路干线,加强本溪与其他省市和地区的交通联系,立足区域干线,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市域交通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
(2)大力加强铁路建设,包括铁路线的复线建设以及铁路电气化的建设;加快场站建设并加快运输场站的更新改造。第37条 公路网规划(1)对外交通网络
打造“七纵一横”为主干,干支相连、辐射全境的区域性快速公路网络。
表3-4 本溪市域对外区域交通网络主要建设项目表 项目名称 本溪境内 级别 规模(公里)1 溪辽线:“本辽辽”(本溪—辽阳—辽中一段)桥头镇至老关岭 高速公路 12.043 东边道(鹤大)桓仁(新开岭至砬门)高速公路 55 3 沈环线(溪抚)高头岭至高台子 高速公路 25 4 桓仁至永陵线 老道沟岭至六河 高速公路 43.21(2)市域交通网络
小市至碱厂为一级公路,全长39.3公里,其中隧道一座,长1920米,后续工程为碱厂至桓仁段;沈环线小堡至响山子15公里城市出口路改造;本溪县小小线同江峪至松树台10.8公里二级路改造;近郊旅游环线欢喜岭至思山岭18公里三级路改造;本溪县小清线、小草线37公里二级公路改造;桓仁县木通线铧尖子至六道河27公里二级GBM改造;桓仁县彰桓线313米北江桥改建;本溪县铁长线碱厂至小夹河11公里二级GBM改造;桓仁县东边道(鹤大)高速公路连接线53公里。此外,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规划新建农村公路426公里。第38条 公路场站建设
远期规划在威宁地区建设符合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的“城市东移分流站”,预计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在市区北台等地建三处四级客运站;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建设一处三级客运站、二处四级客运站;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建设二处三级客运站、三处四级客运站。近期规划在小市镇张家堡建设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小市公路货场。第39条 铁路规划
东边道铁路是连接东北三省和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经黑龙江绥芬河—吉林图们—辽宁桓仁—丹东—大连,近期规划建设在本溪境内途经古城镇、黑沟乡、桓仁镇、雅河乡、普乐堡镇段,全长77公里。另规划溪田铁路(经桓仁)延长线与东边道铁路相衔接。
近期规划建设田师府至灌水镇铁路,加强本溪与丹东的交通联系;对沈丹铁路本溪段进行复线改造,长33公里,包括草河口—通远堡段和南芬—祁家堡段;本溪站铁路枢纽改造,包括本溪枢纽扩建工程和本钢、北钢改扩建工程。第40条 民航规划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干线机场,其扩容势在必行,本溪距桃仙机场仅48公里,其服务半径已经覆盖本溪全市域。本次规划期限内不建议修建机场。根据未来发展,可以将在桓仁建设占地约3.75平方公里的3C级专用机场的构想纳入视野。
如果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有必要建设桓仁机场,建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机场选址等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第六节 市域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第41条 目标(1)生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市。(2)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目标:
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矿业的要求,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重点加强金、铂、钯等贵重金属矿产调查评价,适度向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商业性勘查。通过矿业结构调整,保障钢铁支柱产业,建材、有色等传统产业原料的稳定、安全供应;同步发展贵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业;促进矿产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迅速全面启动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矿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环境保护规划:
至2020年,把本溪市建设成为人口、产业和城市布局得到合理调整,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城市。第42条 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对策
市域划分为4个生态区,分别为东部森林生态功能区、中部森林生态功能区、西部生态建设区、南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第43条 东部森林生态功能区
该区位于本溪市东部,主要包含桓仁满族自治县,为东部山区的组成部分,该区是辽宁经济区及大连地区的水源地。生态控制要点为: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特殊生态功能区,保护好桓仁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系统;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公益林建设;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和人口密度,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严格限制工业门类;依托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加强旅游产业的开发。第44条 中部森林生态功能区
该区包括本溪县田师府镇、南甸子镇、碱厂镇等地区,该区的发展对本溪市上游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着力发展生态林、防护林、风景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为水库提供生态屏障。生态控制要点为:
(1)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严格控制不合理开发活动,禁止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治理改造或搬迁现有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
(2)库区所有市县(区)和沿江建制镇都必须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与完善雨污分流的污水收集系统;库区必须关闭所有造纸、制革、农药、染料等水污染严重的企业;所有工业企业,都要实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关闭所有小型采矿点。
(3)在优先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上,库区和影响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逐步还林还草;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严禁在该区域内进行任何有碍生态保护的建设活动。
第45条 西部生态建设区
该区包括石桥子、高台子、牛心台、卧龙、思山岭、南芬、桥头、北台及本溪现状城区。生态建设的规划要点为:(1)建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应把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的重建作为重点,通过生态建设工程恢复和保护该区的生态环境;应加强城镇组团间开敞区域的保护和控制,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对整体环境的破坏。城区和城镇郊区的溪、河、渠、塘等不得随意填占。
(2)严格限制污染型项目的建设。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实行工业污染的集中处理和集中控制,强化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抓紧调整工业结构,治理工业污染,严格控制新建污染企业;所有超标排污企业应停产限期治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坚决实行破产、关闭或停产。第46条 南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
该区是辽东山区向辽河平原的过度地区,包括下马塘、连山关,草河口等地区。生态建设的规划要点为:科学、合理地布局各种类型的工业项目;严格实施污染控制和环境监管。第七节 市域水资源规划 第47条 水源保障
太子河、细河、浑江是市域主要水源。第48条 市域水资源供需预测
规划至2010年,市域需水总量为66707万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需水量10265万立方米,农村生活需水量1243万立方米,工业需水量35897万立方米,牲畜需水量2931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需水量16370万立方米。
规划至2020年,市域总需水量81606万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需水量11114万立方米,农村生活需水量1339万立方米,工业需水量49436万立方米,牲畜需水量3329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需水量16361万立方米。
第49条 给水对策
建设节水文化,增强节水意识;推广节水高新技术;实施科学的监测监控手段;完善用水定额,实行总量控制;逐步探索水权分配管理制度;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2010年新建成水利工程三项:夹道子水库、富东江水库和盘龙寺水利枢纽工程;2020年本溪市通过“引观入本”工程满足本溪市对水资源的需求。第八节 市域电力工程规划 第50条 用电预测
规划至2010年,市域电网全社会最大负荷为2380兆瓦,年用电量153亿千瓦时;规划至2020年,市域电网全社会最大负荷为3877兆瓦,年用电量273亿千瓦时。第51条 供电规划(1)500千伏电网规划
规划至2010年,建设程家500千伏变电站。(2)220千伏电网规划
规划至2010年,市域220千伏变电站12座,其中新增3座,主变容量4686兆伏安;规划至2020年,市域220千伏变电站15座,其中新增2座,主变容量6060兆伏安。第九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52条 目标与定位
(1)发展总体目标:稳步发展观光旅游,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旅游,将本溪发展成为辽宁省旅游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辽中城市群的后花园。
(2)产业定位: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旅游为重点,以生态旅游、保健旅游、科考旅游、文化旅游为特色,辅以民族文化风情旅游、购物美食旅游、会议旅游等,形成多功能的旅游目的地系统。
第53条 旅游空间结构(1)区域风景网络
辽中南旅游环线:该环线以沈阳、大连、丹东旅游金三角为依托,依次经过沈阳、本溪、丹东、大连、营口、鞍山、辽阳7市。
辽东南旅游环线:该环线以沈阳、丹东或本溪为起点,囊括了辽宁中东部主要精品景区(点)。
辽东北旅游环线:沈阳-本溪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本溪观音阁湖-铁刹山-桓仁太极八卦城-五女山-桓龙湖-新宾赫图阿拉城-永陵-萨尔浒古战场-大伙房水库-沈阳的辽东北部旅游环线。(2)市域风景网络:
溪湖-彩屯-本钢-南芬工业旅游环线。
水洞-庙后山-关门山-汤沟-通天洞-草河口红松林-南芬综合景区-市区环线。
水洞(或小市)-观音阁湖-铁刹山-兰河峪养鹿场-大石湖-和尚帽子山-汤沟-关门山-庙后山-水洞(或小市)环线。
桓仁太极八卦城-望天洞-地温异常带-地缸子-回龙湖-虎谷峡-大雅河-佛顶山-冰壶沟-桓仁太极八卦城环线。
桓仁太极八卦城-五女山-桓龙湖-月亮岛-桓仁太极八卦城环线。第54条 旅游服务基地
规划本溪中心城区、尤其是卧龙地区为一级旅游服务基地,小市县城、桓仁县城、南芬建成区为二级旅游服务基地。第十节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55条 教育事业发展
中心城区重点打造2所万人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
农村重点建设好桓仁县和本溪县2所职教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
支持辽宁科技学院高等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重点镇和一般镇重点完成“两基”要求,配置必要的中小学设施,重点镇配置1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
结合城镇化步伐,整合分散的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乡村小学布局,引导农村子女到城镇点上学,继续推行保育寄宿制小学,促进农村生源向城市转移,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在中心城区及两县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第56条 文化事业发展
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各类博物馆、图书馆,改造、提升群众艺术馆,建设各级文化设施。
市区其他片区改造、提升原有文化设施,配置新的相应级别的文化设施。两县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的配置。重点镇和一般镇应按照规定配置文化设施。第57条 体育事业发展
中心城区在大峪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能满足市民健身和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市级综合性体育场馆。
市区其他片区设1所综合性运动场和1-2所区级体育馆。
两县各建设1所综合性运动场和1所体育馆、1个多项目的室外健身广场。
其他城镇结合学校建设体育场馆。第58条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综合医疗设施、专科医疗设施与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医疗体系,大力扶持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在中心城区建设全市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卫生中心,建设8所三级医院,多所二级医院,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医疗服务,加强妇幼保健医疗设施的建设。
两县至少各配置1所二级医院,适当配置小规模的专科医院。重点镇和一般镇重点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点镇以上级别的城镇点设置妇幼保健医院。
做好村卫生室新建或改造工作,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59条 发展目标
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努力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实现本溪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第60条 发展模式
本溪市辖区农村应该凭借毗邻中心城市的优势,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以及为中心城市服务的劳务经济,走都市带动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本溪县、桓仁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积极发展以林下中药材、野山参、干坚果、经济林及其他产业为主要模式并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一批特色产品初级加工专业村、特色旅游服务专业村等。
(1)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集镇,应该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产业;
(2)对于农业资源丰富的村庄集镇积极发展畜牧业,形成一批农牧饲养村庄和集镇;
(3)对于区位交通资源丰富的村庄集镇,应该积极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产业,为本溪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加工原材料,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村庄和集镇。
第61条 中心村与集镇的规划调控要求
应重视县域规划编制,强化上位规划的指导,加强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相结合,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1)坚持偏远自然村向中心村发展、农村向集镇发展、集镇向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建设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庄,实行引导性的村屯合并,合理重组乡村居民点,集中于中心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中心集镇主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和格局、集镇域资源开发潜力和特点、区位变化态势和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3)中心村主要依据聚居点规模、公共设施完备程度、交通区位状况、资源特色或行政功能、独立工矿等因素综合确定。第十二节 市域空间管制 第62条 建设限制性分区
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严格控制的地区;限制建设地区主要是指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等;适宜建设地区主要是指适宜城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地区。第63条 禁止建设地区
禁止建设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试验田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自然保护小区、除本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坡度大于25度的水土保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区绿线控制范围、大型基础设施通道控制带、水体河流控制区以及其他需要控制的地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建设行为。第64条 限制建设地区
限制建设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缓冲区、试验田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区、森林公园及经济林、一般农田、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坡度介于15度和25度的水土保持区、机场净空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行滞洪区、乡村风貌保护区以及本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列入限制建设地区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第65条 适宜建设地区
适宜建设地区为除禁止建设地区和限制建设地区外的地区,是城市建设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其建设行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开发强度和使用功能。第66条 市域土地控制
(1)到2010年,市域基本农田保护区总规模约为570.8平方公里。(2)本溪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9.7平方米/人以内,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9.7平方米/人以内;县(市)城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人以内;镇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50平方米/人以内。
第67条 城市规划区土地控制
至规划期末,城市规划区内适宜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99平方公里;限制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274平方公里;禁止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045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约为153平方公里。第68条 市域各(县级)市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1)小市城区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12.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6.7平方米/人。
(2)桓仁城区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18.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92.5平方米/人。
第四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第69条 城市性质
辽宁东部的中心城市,是以发展钢铁、旅游和现代中成药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第70条 城市职能
(1)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2)东北区中药医药制造业基地。(3)东北区重要的旅游业城市。
(4)辽中经济区东南部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5)辽中经济区旅游休闲服务业基地和生态屏障。
(6)市域公共行政管理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第71条 城市人口规模
2010年,本溪市区总人口105~110万人,市区城镇人口99.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8.5万人。
2020年,本溪市区总人口宜控制在125万人左右,市区城市人口117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84万人。第72条 城市用地规模
2010年,本溪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约为91.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1.8平方米/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60.1平方公里,北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西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13.9平方公里,南部组团建设用地5.1平方公里;
2020年,本溪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1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7平方米/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73.5平方公里,北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18.5平方公里,西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18.5平方公里,南部组团建设用地6.2平方公里。
第五章 城市空间布局 第73条 建设用地选择
城市建设应尽可能节约用地,避开地质环境不适宜区,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根据丘陵地形特点,合理利用地形;地面坡度25%以上、相对高度40米以上用地为不可建设用地。第74条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及用地边界
近期阶段生活性城市用地向东部拓展,重点建设太子河南岸的卧龙地区以及北岸的部分威宁地区;生产性用地向北、西方向拓展,重点建设石桥子国家级中药科技产业基地、桥北工业加工区以及东风湖工业加工区。
远期阶段城市继续向东发展,生活性用地向牛心台进一步扩展,着力建设太子河北岸的威宁地区;生产性用地将向西、向南拓展,重点建设歪头山—石桥子产业园区和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第75条 城市空间结构
(1)市区以中心城区为城市的生活和公共服务中心,加上北部组团(包括歪头山、石桥子和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组团(包括北台和桥头)、南部组团(南芬城区),共同形成 “一主三副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2)中心城区为“双心结构,新区主中心”的空间结构。通过东部新区的建设,带动城市生活空间东拓,规划形成进一步疏解老城公共服务职能,形成新的城市主中心。第76条 中心城区布局
中心城区分为老城区和东部新城区两部分,其中老城区的城市建设历史相对较长,是目前城市功能相对齐备、商业服务业水平较高的地区,由溪湖、彩屯彩北、郑家片区、工源、旧城5个片区组成;东部新区是未来的城市中心,由大峪-姚家、威宁-卧龙、牛心台、高台子4个片区组成。
公共中心分市级、组团级两级布置。
(1)市级公共中心为双中心布局,分别为旧城片区和威宁-卧龙片区,其中旧城片区是城市副中心,主要体现商业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职能,在现有城市中心基础上改造完善;威宁-卧龙片区为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和旅游服务中心,是规划期内新建的城市主中心区。(2)组团级中心设立于各组团中心位置,解决各组团内部的基本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与就业、居住的就地平衡。北部组团与西部组团规划形成双中心布局;南部组团规划形成单中心布局。第77条 各组团功能
(1)中心城区:市级中心所在地,承担商贸金融、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医疗卫生、行政办公、都市型工业、居住和旅游服务职能。(2)北部组团:依托本溪经济开发区,以现代中成药和高科技产业为主,规划形成区港联动、接轨沈阳的现代产业园区,构筑对接沈阳大浑南新区的沈本工业走廊。
(3)西部组团:以冶金及钢铁深加工为主,规划形成配套本钢和北钢的工业园区。
(4)南部组团:以原有工矿采选业为基础,打造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第78条 各组团人口与用地规模
规划各组团人口和近期、远期用地规模见下表: 表5-1 各组团人口与用地规模
组团名称 人口规模(万人)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平方米/人)
现状 2010年 2020年 现状 2010年 2020年 现状 2010年 2020年 中心城区 74.8 78.5 84.0 53.8 60.1 73.5 71.9 76.6 87.5 北部组团 3.1 9.0 16.0 4.9 11.9 18.5 158.1 132.2 115.6 西部组团 3.0 6.0 11.0 7.6 13.9 18.5 253.3 231.7 168.0 南部组团 5.5 5.7 6.0 3.6 5.2 6.2 67.3 89.5 102.7 市区 86.4 99.2 117.0 69.9 91.1 116.7 80.9 91.8 99.7 第79条 城区用地构成与平衡
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16.7平方公里,增加约46.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9.7平方米以内。规划居住用地增加约6.2平方公里,用地比例由现状的34%调整至规划的26%;规划工业用地增加约11.9平方公里,用地比例由现状的33%调整至规划的30%;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增加约9.7平方公里,用地比例由7%增加到12%;规划绿地增加约6.2平方公里,比例由现状的6%增加至9%。
第六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节 城市对外交通 第80条 铁路及站场(1)线路
溪田铁路延伸至桓仁,并将其从高峪至老官砬子段改线至太子河北侧。(2)客货运站场
本溪市区铁路客货运站场规划见下表: 表6-1 本溪市区铁路客货运站场规划 名称 等级 规划
本溪 一级(客货)改造扩建 歪头山 三级(客货)二级(客货)石桥子 四级(客货)三级(客货)威宁 四级(客运)二级(客运)金家堡 四级(货运站)大型铁路编组站 溪湖 二级(客货)— 牛心台 四级(客货)— 北台 二级(客货)— 桥头 四级(客货)— 南芬 三级(客货)— 下马塘 四级(客货)— 火连寨 四级(客货)— 第81条 公路规划(1)高速公路规划
除现状已建成的沈丹高速公路以外,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还有:溪辽高速公路、东边道(鹤大)高速公路、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溪抚)、桓仁至永陵高速公路。五条高速公路将构成本溪市对外快速联系的骨架网络。
(2)高速公路出口及枢纽站规划
沈丹高速公路大峪出口北移至高台子,建设高台子出入口,避免将过境交通直接引入未来城市中心区。新建的溪辽高速公路在本溪市内设北台出口。另规划彩北、兴安两处高速公路出入口。除在建的桥头枢纽站外,另规划建设高台子枢纽站和北台枢纽站。
(3)G304在彩屯段改线到郑家,利用原郑家路,经太子河南岸原有道路穿越本钢厂区,连接北台、桥头,构成绕城线的西线。
(4)规划建设绕城环线公路,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走向为:新岭—高台子—前店-三合-红脸—大浓湖—欢喜岭—三家子—太阳—后塔沟—思山岭—三道河子—桥头—北台—G304(改线)。西部环线规划作为货运通道,东部环线规划以客运为主。建议在交通管理中,实施客、货分流。第82条 城际轨道交通
根据区域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本溪市规划构建“T”字型轨道交通线路:歪头山—沈丹铁路(乙线)—威宁;沿原溪田铁路线—本溪火车站—北台—桥头—南芬。串联市区所有组团用地,与公路网和快速路共同承担组团间的交通。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 第83条 城市交通发展目标(1)城市交通规划目标
建成网络结构完善、功能明确、等级划分合理、断面形式因地制宜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合理引导城市用地的开发建设,促进城市布局及道路交通的良性发展。
(2)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拥有水平表6-2 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拥有水平公共汽车
(标台/万人)快速路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
重要交通工具拥有率 11.97 — — — 设施拥有水平— 0.22 1.30 7~15 第84条 道路网规划(1)路网规划
至2020年本溪市中心城区道路网骨架规划建设成为“一环五横五纵”的结构。绕城环线:
新岭—高台子—前店-三合-红脸—大浓湖—欢喜岭—三家子—太阳—后塔沟—思山岭—三道河子—桥头—北台—G304(改线)五横:
滨河南路—峪明路、南兴路—环山路—育龙路、解放路—峪明路、滨河北路、威宁北路。五纵:
高峪路(高台子—威宁—大峪)、彩屯北路—彩屯南路—振工路、溪湖西路—溪湖东路、唐家路—文化路、威龙路—卧龙路。
规划至2020年石桥子—歪头山组团建设成为“三横二纵”的主干路网;北台—桥头组团建设成为“三横二纵”的主干路网;南芬组团建设成为“一横一纵”的主干路网。(2)道路级别划分 环路:过境性公路。
五横五纵:滨河南路—峪明路和高峪路为快速路,其余道路为主干路。(3)功能划分 环路:在城市外围形成快速过境通道,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五横五纵:均为交通性城市骨架道路,满足本溪市区各组团之间和组团内部交通联系,保证城区内部交通出行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第85条 道路建设要求
规划城市道路级别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其功能和建设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6-3 规划城市道路级别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红线宽度(米)40-50 30-40 30-45 15-20 双向机动车条数 4-8 4-6 4-6 2
断面设计要求 依情况酌情考虑设置中央物理分割带 机非分道行驶 机非分道行驶
交叉口建设方式 互通式立交,个别交叉口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管制政策,拒绝对支路开口 渠化平交为主,个别交叉口采用立交,与支路相交采取管制措施 展宽式平交平交 两侧用地开发
要求 新规划道路两侧不设置大型公建出入口 不宜设置大型公建出入口
道路断面形式 二幅路 三、四幅路 一、二、三幅路 一幅路
第86条 道路交叉口规划
(1)规划过境型大型立交1个:承担过境交通不同流向的枢纽任务,位于沈丹高速公路大峪北移出口,与规划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溪抚高速)和城市环线相交,向南规划快速路联络线一条。
(2)除现状以外,规划新建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溪抚高速)与城市环线、溪湖西路相交处设置2个互通式立交。滨河南路与振工路相交处、峪明路与地工路相交处、高峪路和峪牛路与峪明路相交处、高峪路与滨河北路相交处、高峪路与威宁北路相交处,峪牛路与卧龙路相交处、峪牛路与城市东环线相交处设互通式立交。
沈丹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相交处设置分离式立交,新建快速路与次干路相交处设分离式立交,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应采用分离式立交。
第87条 跨河跨线交通
为解决太子河南北两岸的交通联系问题,规划新建郑家、姚溪、卧龙、牛心台、老官砬子五座跨河桥。以及北地跨线桥,即跨沈丹铁路桥。第88条 停车设施规划
规划到2020年,共建设公共停车泊位84600个。表6-4 本溪市区各类停车设施需求 性质 配建 路外公共 路内
2010年 45000~48000 9000~12000 1800~3000 2020年 63450~67680 12690~16920 2540~4230
表6-5 2020年本溪市区公共停车需求 名称 公共停车位
市中心和片区中心地区 8880~11840 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 1270~1690 城市其他地区 2540~3390
第89条 公共交通规划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等互为补充的交通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和线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公共交通线路按四级进行归并,并明确各级线路的具体功能。(2)规划扩大公交线网覆盖面积,延伸至新区和石桥子地区。(3)规划近期降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根据用地规模,规划本溪市2010年的公交线路长度为273公里,2020年的公交线路长度为426公里。第90条 场站规划
表6-6 规划2020年各类场站规模
建设用地面积(m2)枢纽站 首末站 综合车场 维修厂 合计 2020年 55000 51000 344000 39000 489000 第91条 轨道规划
规划利用原溪田铁路城区段,建设新式有轨电车试运行线。线路从本溪火车站、沿峪明路向东至牛心台。第92条 物流枢纽规划
规划建设两处物流园区,即石桥子物流园(位于北部组团)和北台物流园(位于西部组团)。
第七章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第93条 规划目标
规划提出两个层次的规划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健全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级配体系,重点强化社区级居住生活服务、文化活动、健身康体、休闲娱乐功能的配套完善,增强社区归属感、凝聚力,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第二层次目标:有序建设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为本溪的区域职能服务。
第94条 行政办公设施
中心城区规划的市级行政办公设施主要位于威宁新区,太子河以北沿岸。
区一级行政办公用地基本维持原有用地。北部组团歪头山-石桥子地区的行政办公用地,建议布局在原开发区管委会地块周边。城市行政办公用地152.39公顷。第95条 商业金融设施 在城区内建立“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构成的多级商业服务网点,规划用地面积共579.49公顷。
中心城区规划市级商业中心三个:站前-永丰商业中心为商业主中心;东部新区威宁商业中心和地工路商业中心为商业副中心。站前-永丰商业中心是本次规划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商业中心,规划此处商业中心继续作为服务于老城组团乃至辐射全市的商业中心。威宁商业金融中心位于规划威宁行政办公中心东侧,此处商业业态以高档零售网点及商务办公相结合的形式为主。地工路商业中心未来将作为城市新老组团之间的以宾馆酒店、金融、零售商贸以及建筑装饰、五金等商贸功能为主的商业中心。
规划片区级商业中心13个,其中老城组团7个,分别为:东芬路胜利路交叉口附近;紫金路东明路北光路交叉口一带;广裕路和转山街交叉口一带;平山路和东明路交叉口一带;新立屯高速路出入口附近;彩屯彩北片区商业中心,位于彩屯路竖井路沿线;溪湖片区商业中心,位于溪湖区政府及后石路一带。东部新区3个,分别为:大峪-姚家片区商业中心,位于樱花大道沿线一带;威宁-卧龙片区级商业中心,位于卧龙东南原针织厂附近;牛心台片区商业中心,位于牛心台火车站站前一带。北部组团1个,规划位于歪头山火车站站前至上松木一带沿线。西部组团1个,位于桥头镇镇中心一带。南部组团1个,位于区政府所在地附近,中心路东西两侧。
重视居住区及以下社区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以建设与居民生活关系较大的小型超市为龙头,集中统一规划社区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第96条 专业市场
部分大型专业市场需逐步迁往中心城区外围。对于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大型批发市场应保留并做进一步的建设与提升,另新建数个大型市场以满足城市发展的新需求。表7-1 规划新建大型市场一览 项 目 名 称 项目地点 市场类型 占地面积(平方米)牛心台鲜花批发市场 牛心台 专业 20000 石桥子中草药材批发市场 石桥子 专业 50000 北台钢材批发市场 北台 专业 200000 南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南芬 专业 50000 卧龙旅游商品批发市场 卧龙 专业 20000 大河批发市场二期工程 一洞桥 专业
土特产品批发市场 高台子 专业 20000 水产品批发市场 一洞桥 专业 10000 第97条 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建设以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建立多元、方便、高水准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
中心城区规划市级文化设施中心2处。其中,东部新区规划的市级文化中心分布在卧龙、威宁及大峪片区,包括大峪建设市博物馆和市广电中心等,威宁片区建设会展中心和大剧院等,卧龙建设市艺术馆等。另一处市级文化中心位于老城组团,人民路自图书馆文化宫路口至永丰青少年宫一带。大峪片区规划建设市博物馆与市广电中心等部分市级文化设施。此外,现有文化设施应尽量保留。
片区级文化中心应设于各片区的中心地区,包括片区级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设施。北部组团的片区级文化娱乐设施中心设于歪头山地区;西部组团北台与桥头文化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完整的两片;南部组团片区中心位于南芬火车站以南地块。规划各级城市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共计168.39公顷。第98条 体育设施
市级体育中心:位于东部新区的大峪片区,规划建设大型综合性体育馆一座。在卧龙与牛心台之间太子河畔建设体育公园。
片区级体育中心:按各片区人口进行配置,位于各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部分片区体育场地可与中学体育场地相结合。老城组团可对原有体育场馆进行改扩建,原中小学体育场馆应做到适时向公众开放。
居住区级与居住小区级体育用地应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规划市级和片区级体育用地为44.7公顷。第99条 医疗卫生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系统建设力求完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建立以综合医疗中心和社区(镇村)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的医疗服务体系。
中心城区需加强妇幼保健院和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布置,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形成。全市医疗卫生设施总量按每千人6张病床的总指标配置,规划三级综合医院共5所,于卧龙片区新建三级新区中心医院一所,位于卧龙原明山区卧龙分院原址。规划各片区均设有二级医院至少1所,其中,近期新建溪湖彩屯地区医院,位于原金山医院彩屯分院原址;新建二级甲等大峪新区综合医院。
全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共67.75公顷。第100条 教育科研设施
规划市区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共119.81公顷。其中,(1)高等教育及职专: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石桥子地区除满足辽宁科技大学建校用地以外,预留适量用地作为高等教育科研基地。规划期内,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扩大中职教育,建设2所高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于歪头山和威宁为其预留教育用地。(2)中小学校基础教育:由于新生入学数量的逐年下降,未来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应缩量提质,初中教育在近期内也不宜新增数量。近期市区范围内非撤并学校的用地应做适当扩大,无法改扩建的可以考虑择址新建校舍。规划各片区的居住区集中地块预留足够教育用地。(3)科研设施:规划于歪头山地区新建综合性科研及产业孵化基地,改变目前本溪市科研机构条块分割、松散孤立的现状,总用地面积18公顷,是北部组团继辽宁科技大学进驻之后的另一重要教育科研设施;规划在大峪建设市级科技馆一座。第101条 民政福利设施
全市民政福利设施规划以便民、医疗保健、养老、助残、济贫为目标,以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福利院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全市社区服务网络。搬迁现址的市殡仪馆、市殡仪服务中心及位于小堡地区的市火葬场,迁往工源片区的阿家岭附近。市区范围内继续加强老年福利院、养老院的建设;建设覆盖全市城区的社区服务中心,每2—3万人设一处。
第八章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第102条 居住用地建设原则
(1)各组团内部居住用地与就业岗位之间形成相对均衡的配置比例,减少组团之间的通勤交通。
(2)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以新区建设为主导,调整居住结构,逐步改善旧区环境。
(3)鼓励成片开发、集中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
(4)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居住区建设。居住用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环境条件较好并与工业用地相隔的区域。在靠近山体、水域之处,适当布置一类居住用地,其余为二类居住用地。(5)居住用地内不得安排工业项目,现状居住用地内影响生活环境质量的项目要逐步搬迁或进行改造。
(6)旧城改造居住用地过多,密度过大,人口聚集,规划人口向东部新区及外围组团疏散与转移。第103条 居住用地布局
(1)规划至2020年市区的居住用地达到3026.8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5.94%,居住总人口117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5.87平方米。(2)中心城区居住用地2440.1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3.18%,居住人口84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9.05平方米。
(3)北部组团居住用地323.18公顷,居住人口16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0.20平方米;
(4)西部组团居住用地225.57公顷,居住人口11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0.51平方米;
(5)南部组团居住用地135.36公顷,居住人口6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2.56平方米。
第104条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布局
(1)在各组团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解决中低收入者居住问题。
(2)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布局原则上应分散布置,与其他商品房尽可能混合,避免社会阶层过度空间分异。
(3)应靠近就业区布置,在各工业区、就业岗位集中的中心区附近或者公交直达地区布置,减少通勤成本。
第九章 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第105条 工业用地建设原则(1)发挥资源优势原则(2)依托交通干线原则(3)产业集聚原则
(4)调“存”优“增”原则(5)生态保护原则 第106条 工业用地布局
工业区设置为四级,即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乡镇及乡镇以下原则上不设立工业区。国家级1个,即石桥子国家级中药科技产业基地;省级工业区2个,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工业区、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含下马塘工业区);市级工业区3个,东风湖工业加工区、桥北工业加工区(即桥头-北台工业加工业区)、牛心台工业区;区级工业区3个,高台子工业区、火连寨工业区、竖井工业区。第107条 工业用地规模
规划至2020年市区的工业用地达到3501.0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0.01%,人均工业用地29.92平方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为1796.2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4.43%,人均工业用地21.38平方米/人。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工业区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823.55公顷;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以二、三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286.45(不包括下马塘)公顷;东风湖工业加工区用地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330.84公顷;桥北工业加工区以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1004.49公顷;牛心台工业区用地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62.65公顷;高台子工业区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184.77公顷;火连寨工业区用地以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124.39公顷。第108条 工业园区功能
(1)石桥子国家级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为国家级,主要依托现有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形成现代重要科技产业集群。
(2)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工业区为省级工业区,主要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和不断强化的对外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钢材深加工产业(包括汽车零配件、机械设备零配件、金属制品、小五金等产业),建成重要的制造业工业区。
(3)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为省级工业区,其发展主要依托现有的露天矿、本钢选矿厂、机修厂等,继续发展采矿和重工业,同时抓住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机遇,以南芬区建设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对尾矿资源进行充分挖潜。依托本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最终处置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集中一些钢材深加工如金属制品、小五金等产业。下马塘工业区纳入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统一考虑。
(4)东风湖工业加工区为市级工业区,未来该工业区发展主要依托本钢,发展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同时作为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产业区,应承接部分城区外迁的工厂企业。
(5)桥北工业区加工区(即桥头-北台工业加工区)为市级工业区,以北钢为核心,发展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并可以本钢、北钢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为原燃料大力发展化学原料工业。在桥头地区主要承接老城区地工路和合金厂区搬迁的工业企业及发展相关产业,并且可以考虑发展物流业以支撑钢铁及钢材深加工产业的发展。(6)牛心台工业区为市级工业区,工业区建设应选择局部发展的策略,搬迁污染工业,提升产业结构,主要布局生活服务业和无污染的轻型产业。并且必须严格控制废气、污水排放;并在工业用地周边布置生产防护绿地隔离。
(7)高台子工业区为区级工业区,其与威宁相接,应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承接老城区转移出来的无污染的产业,并发展轻型加工工业。必须严格控制废气、污水排放;并在工业用地周边布置生产防护绿地隔离。
(8)火连寨工业区为区级工业区,主要考虑利用现有采掘和加工工业的发展,以工源水泥厂,化肥厂等已有工业产业为基础,加强配套建设和污染治理,同时建立铁矿和石灰石产品的运输通道,与东风湖工业加工区相呼应形成连续的工业产业带。
(9)竖井工业区(区级工业区)鉴于原工业用地部分处于采煤沉陷区内,工业区未来发展要搬迁处于采煤沉陷区内的工业企业,考虑利用竖井东部棚户改造后的部分用地建设无污染的轻型产业。第109条 仓储物流用地(1)规划原则
加快能够实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物流通道和配送中心的硬件设施,积极参与沈阳经济区城际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实现区内物流设施一体化发展和网络化发展。
针对城市规模扩大、未来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等条件,结合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布局等,统筹合理安排城市仓储用地,实现高效率的货物陆空联运、转运、储运、配送,满足城市和区域的需要。
结合旧城更新改造,调整仓储用地布局,变分散为集中。(2)用地布局
规划市区仓储用地为237.13公顷,占规划城市总建设用地2.03%。石桥子物流园区:用地集中分布石桥子铁路编组站两侧,用地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104.43公顷。
北台-桥头物流园区:用地集中分布在北台镇、桥头镇之间桥头铁路编组站南部、溪辽高速北侧,用地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61.41公顷。
第十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110条 规划目标
(1)建设具有“河谷-丘陵-平原”复杂地貌地区山水城市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保证居民在步行10分钟内能够到达公园绿地或公共开敞空间。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保护现有山水的自然格局,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绿地体系。(2)完善城市各类绿地系统,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第111条 规划绿地指标
市区规划绿地总面积1059.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9.08%,人均绿地9.06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932.1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7.97平方米。
中心城区规划绿地面积741.1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0.07%,人均绿地面积8.83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659.8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7.86平方米。
第112条 绿地系统结构
城区绿地系统是以中心城区和各组团外围的山体及自然生态林地为背景,以城市内部山体为核心,以沿河、沿路的带状绿地为联系纽带,以各级公园绿地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点、线、面结合的复合式、立体化结构。
第113条 自然绿地和重要水体
(1)城区周边自然山体和丘陵、林地等自然绿地,是城区绿地系统的背景,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需要严格保护,禁止城市建设。
(2)市区内重点建设的森林公园以中心城区周边的环城森林公园为主。森林公园建设应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全面保护已有的自然山水、植被和生态系统。
(3)市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包括天坑群风景区、白石砬子风景区、滴水洞风景区、仙人洞风景区、大峡谷风景区、南天门风景区、大冰沟风景区、铁山风景区、石龙风景区和白马寺风景区等,是城市重要的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背景,需要严格保护。另外,开发为旅游度假区的东风湖景区、高程湖景区和兴隆湖景区,也需要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4)太子河及北沙河等水系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水体,需进行环境保护,严禁直接向河内排污,加强水体污染防治和周边环境整治。第114条 城市公园和广场
城市公园绿地按“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三级划分,重点布置在滨河、依山的地带,同时注重与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相结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规划市级公园7个,包括平顶山公园、望溪公园、青松岭公园、诚忠山公园、威宁公园、太子河公园、本溪湖公园,每个公园面积10公顷以上(除本溪湖公园仅1.1公顷以外),服务范围是本溪全市居民和外地游客。
(2)规划组团级公园10个,每个面积为3公顷以上,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组团或本片区的居民。
(3)规划专类公园7个,分别为钢铁博物园、竖井地质公园、儿童乐园、怪石洞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
(4)居住区级公园(包括街头绿地、游园)应均衡分布,便于市民使用,按每3万人至少有一块1公顷的公共绿地配置,服务半径300-500米。
(5)规划市级大型广场3个,分别是紧邻威宁公共行政区的人民广场,位于胜利路东的商业步行广场,以及老城区的站前-市府广场。(6)规划组团级广场3个,分别是位于大峪的建设广场、位于彩屯地区的治沉广场和位于卧龙的卧龙广场。表10-1 规划城市公园与城市广场一览表
序号 公园名称 面积(公顷)位置 备注
市级公园 1平顶山公园 98.9 明山区平顶山 保留现状 2 望溪公园 42.0 老市府东侧 保留现状 青松岭公园 283.0 明山区大峪青松岭 规划新建 4 诚忠山公园 11.9 东山 原址扩建 威宁公园 11.8 威宁新区东北部 规划新建 太子河公园 20.0 青松岭西侧太子河沿岸 保留现状 22.7 本溪站西北侧太子河沿岸 保留现状 7 本溪湖公园 1.1 溪湖区河西地区 保留现状
组团级公园 1 后石公园 21.3 溪湖区后石地区 规划新建 2 彩屯公园 6.4 溪湖区彩屯 规划新建 3 姚溪公园 5.0 姚家片区西部 规划新建 4 卧龙公园 5.3 卧龙河中段沿岸 规划新建 5 大峪公园 30.5 大峪 规划新建 6 高峪山公园 26.1 高峪山 规划新建 青年山公园 6.7 广裕路东,青年山 规划新建 歪头山公园 10.7 北沙河的歪头山柳峪段河口处 规划新建 9 北台公园 17.2 北钢厂区以东,细河北岸 规划新建 10 南芬公园 10.3 南芬火车站西南侧,细河东岸 规划新建 主题性公园 1 钢铁博物园 40.0 原本钢一铁厂区 原址改建 2 竖井地质公园 60.1 原竖井煤矿区 原址改建 3 儿童乐园 5.8 胜利路、人民路交叉口处 保留现状 4 怪石洞公园 13.5 后湖南,溪湖路西 保留现状 5 动物园 24.7平顶山北麓 原址扩建 6 植物园 47.7平顶山南麓 体育公园 11.4 竖井煤矿以南 规划新建
市级广场 1 人民广场 5.3 威宁新市府东侧,太子河北岸 规划新建 2 步行广场 20.9 胜利路东,本钢医院北侧 站前-市府广场 5.7 本溪火车站前和市政府西侧 原址改建 组团级广场 1 建设广场 2.0 明山区大峪 规划新建 2 彩屯治沉广场 2.5 溪湖区彩屯 规划新建 3 卧龙广场 1.0 明山区卧龙 规划新建 第115条 城市带状绿地
城市带状绿地应考虑与城市步行系统结合,将若干分散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城市休闲游憩系统。
(1)沿太子河岸线设置15-100米宽带状绿地,作为本溪市重要的市民游憩、健身和游客旅游观光的城市绿带,逐步增加配套健身设施和游憩设施,完善景观设计,突出其核心景观轴线和视线通廊的特殊地位。
(2)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太子河南岸大峪段、北岸姚家段、威宁段的滨河绿带、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的步行亲水休憩空间,并保护两岸的滨江绿色山体和滨水绿化;另外通过山洪沟绿化带、城市快速路带状绿地的建设,将各类城市绿化空间序列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3)其他组团重点建设北沙河、细河两岸的绿地公园和滨河绿地。第116条 生产防护绿地
(1)生产绿地:规划依托现有苗圃、花卉基地和近郊农地布置生产绿地。规划生产绿地主要有三处,一处是在白石砬子风景区西南侧的林家苗圃,面积13.5公顷;一处是在牛心台片区北部的牛心台苗圃,面积13.5公顷;还有一处是位于北部组团南部的石桥子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30.5公顷。
(2)防护绿地:沿重点市政设施管线、铁路、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每侧布置宽度10米以上防护绿地。城市主要道路交叉点应通过设置交通绿岛、渠化绿带加强绿化的细部设计。在三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和一类工业用地之间设置30米以上防护绿地。
第十一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第117条 规划目标
保护和利用本溪市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景观风貌特点,打造“山水本溪”的城市品牌;以塑造崭新的城市特色和激发创新的城市文化为目标,通过城市空间功能结构的控制, 引导城市地方建筑风格, 逐步改善城市建筑风貌,提供层次丰富、类型各异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人与自然共生、生产与生活和谐的钢铁之都。第118条 总体景观格局
河流水系和山地丘陵是本溪市区最重要的景观要素,构成了本溪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规划形成以城市周边自然山林、江河、田园风貌为背景,以滨河景观带为核心,山、水、城相互交融的总体景观格局。第119条 城市景观分区
(1)公共景观控制区:规划四大公共景观控制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包括平山区的解放路-平山路-北光路围合区域内的老城核心公共景观区、地工路地段的现代宾馆商业区,以及东部新区的卧龙旅游和文化服务区、威宁公共行政服务区。另有位于北部组团歪头山河口地区的商务办公及商业文化服务区。
(2)工业景观控制区:中心城区包括本钢主厂区、东风湖工业加工区、竖井工业区、本溪石灰石矿区、牛心台工业区;北台-桥头组团包括北钢厂区、北台工业区;石桥子-歪头山组团包括两片主要的工业园区(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图);南芬组团则包括其城区北部的工业区和南芬铁矿区。对于其中历史较悠久、风貌较完整且有特色的工业区,例如本钢主厂区、北钢厂区、南芬铁矿区,则应尽可能保持或发扬其原有的特色,并适当结合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3)工业景观改造区:包括现状的老一铁厂区、竖井煤矿矿区。规划对原有工业区的建筑及环境进行改造,并由工业向第三产业功能(主题公园)置换。
(4)居住景观控制区:对于本溪市原有的各大企业职工住宅区,首先,原社区建设要求成街成片地进行改建或拆迁,原则上不安排插建;其次,在居住区更新过程中,协调不合理用地(如严重影响住区环境的小片工业用地),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完善公建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对于本溪市新建住宅区的景观控制目标,则是塑造以中小体量的居住建筑群为主导的宜人、亲切的居住景观区,在不破坏人工和自然景观以及视线通廊的前提下,局部地区可建设高层居住区,加强对邻近山体、河流以及建于山体之上的居住区的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5)自然景观控制区:包括市区内的城市公共绿地和自然景观公园,以及城郊各主要自然风景区和自然生态林地。对于各类自然景观控制区,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景观控制目标和方法。第120条 城市景观轴线
(1)核心景观轴线:中心城区形成以太子河为主轴,以其八条支流为副轴的核心景观轴线;在其他各组团,分别以其境域内的河流水系为其核心景观轴线。
(2)城市公共景观轴线:规划在中心城区形成4条公共景观轴线,包括旧城区的解放路-峪明路一线、市府路-彩屯路一线,以及位于卧龙和威宁地区的纵横两条主干路。
(3)门户性景观轴线:确定沈丹高速公路是城市串联和展现市区各组团景观风貌的门户性景观轴线。第121条 重要景观道路
(1)中心城区包括滨河南路、滨河北路、郑家路、竖井路-煤铁路、彩屯路、市府路、平山路、人民路、胜利路、东明路、解放路-峪明路、地工路、唐家路、溪湖西路-溪湖东路、东芬路、环山路及其新区延伸段、原本桓公路及其威宁延伸段,以及东部新区规划新建的其他条道路(参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图);
(2)北部组团、西部组团和南部组团,各有10条、3条和1条重要景观道路(参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图)。第122条 城市门户和景观节点
(1)市区内规划有5个对于城市形象具有重要展示作用的城市门户地段,包括中心城区的本溪站、威宁新站和本溪湖站等3个火车站站前地段,以及歪头山和南芬火车站站前地段。
(2)城市景观节点:包括具有重要景观作用的道路节点、跨河大桥,以及位于中心城区和各组团中心的公共设施集中区和城市广场。城市门户和景观节点均需要加强景观规划设计。第123条 城市景观眺望点与视线通廊
(1)城市景观眺望点:包括平顶山、红石砬子、月牙岭、明山砬子、四方砬子等中心城区近城山体的制高点,以及中心城区内的青松岭和望溪公园的各制高点。
(2)视线通廊控制:重点控制各个城市景观眺望点之间的视线通廊,控制其间的建筑高度,保障视线畅通(参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图)。其次,严格控制由太子河及其支流、北沙河及其支流、以及一些重要的城市景观干道形成的视线通廊,加强绿化带和广场建设,控制两侧建筑与河流或街道的高宽比。
第124条 建筑高度引导与城市天际线控制
(1)建筑高度引导:以“显山露水”为原则,对邻近山体和水体的城市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尽量限制在山体上的大规模建设,紧邻山体或直接建在山坡上的建筑,必须严格控制其建设高度,建议以6层以下为主;紧邻河流的建筑高度需要控制,留出滨河视线通廊,与水体距离稍远的部分滨河地段,可适当聚集高层建筑,但需要经过谨慎的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
(2)城市天际线控制:规划将太子河沿岸和高速公路沿线的城市天际线作为城市轮廓控制的主要界面,塑造山城交融、自然与人工交替的城市天际线。引导高层建筑向卧龙、威宁等地区的滨江公共景观控制区集中布置。同时,以山丘为背景,强调山体轮廓线,严格保护环城山系及其他沿江山丘的山林植被和轮廓线。
第十二章 城市历史文物保护规划 第125条 要求
文物保护实行以保护为主、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利用的原则。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的所有文物建筑(包括附属设施),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予以保护,不得损毁、破坏原有风貌,不得改建、拆建,不得挪作它用。其建设控制范围的建设项目,在体量、体型、风格上应与文物建筑相协调。
第126条 保护规划
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对庙后山、将军墓等67 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分二个级别的区域进行保护,即:保护范围、建设
第四篇: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第一部分 土地利用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和中发[1997]11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的精神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本次规划的总目标,围绕这一总目标应做到:
1、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做到耕地质量逐步提高;
2、农业用地得到有效保护和综合整治;
3、非农业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点用地总规模逐步缩小;
4、土地整理全面展开,土地后备资源得以适度开发,实现对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第三条 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贯彻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本规划遵循以下原则:
1、保护耕地,优先保证农业用地;
2、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3、坚持占用耕地与整理、开发、复垦挂钩;
4、体现用途管制,注重规划的操作性;
5、严格依照商丘市睢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标编制。
第四条 本次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以1996年为规划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期年,2000年为近期规划年,并展望到2030年。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
第五条 概况
XX乡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南部,全乡21个村委会,143个自然村。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1996年全乡土地总面积593.0平方公里(5929.6公顷)人口44669人。东至平台,西至郭村镇,南至路河乡,北至城关镇。
第六条 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一、农用地
1996年全乡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等)面积4632.88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78.13%。
1、耕地面积4481.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57%;
2、园地面积41.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0%;
3、林地面积31.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4%;
4、水面面积78.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2%。
二、建设用地
1996年,全乡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为1124.06公顷,占全乡总面积的18.96%。
1、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为760.09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12.82%。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676.77公顷,占89.04%,农村居民点用地中闲散地、打谷场的面积分别为15.35公顷、30.11公顷。
2、交通用地面积为306.65公顷,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5.17%,其中农村道路164.39公顷,占交通用地的53.61%。
3、水利设施(包括沟渠、人工建筑物)用地面积为57.33公顷。
三、未利用土地(包括苇地、沙地、荒草地、盐碱地、滩涂)、其他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72.6公顷,滩涂面积为95.73公顷,占未利用土地55.46%,其它未利用土地面积为76.91公顷,占全乡土地面积的1.3%。
第七条 土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二、土地垦殖率高,全乡土地总面积5929.6公顷,耕地则达到4481.03公顷,垦殖率达到75.57%,远远高于全市的67.7%。
三、地势平坦,地力不均,耕地中中低产田比重较大,平均粮食单产为4500千克/公顷,大量中低产田影响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用效益,若我乡提高农业种植科技含量,调整施肥结构,增施有机肥,推广高效农业种植,土地潜力可进一步发挥。
第八条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人增地减的矛盾越来越重,人均耕地占有量逐年下降;
2、村庄建设无规划,居民点占地规模逐年扩大,形成大量的“空心村”;
3、乡镇企业用地,尤其施砖瓦窑业用地量大,造成大量耕地被毁;
4、调整产业结构无规划,大量耕地被占用发展林果业;土地利用方式粗放,重用轻养,土地利用效果低。
第三章 土地利用目标与方针
第九条 本规划遵循以下土地利用方针。
1、优先保证农业用地,重点保护耕地;
2、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逐步缩小;
3、做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
4、加强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第十条 土地利用目标1、2000年全乡总人口控制在45886人,2010年全乡控制总人口在50639人。
2、2000年全乡耕地保有量控制在4350.65公顷以上;2010年全乡耕地保有量控制在4276.46公顷以上,其中基本农田2582.03公顷,占基期年面积的58%,一般农田1694.43公顷。
3、1997-2000年全乡新增非农业建设用地为198.98公顷,其中控制占用耕地158.38公顷以内,2001-2010年全乡新增非农业建设用地164.01公顷,其中控制占用耕地129.19公顷以内。
4、1997-2000年全乡土地整理出耕地17公顷,复垦耕地 7公顷,开发耕地 4公顷,合计增加耕地33公顷;至2010年全乡土地整理耕地33公顷,土地复垦耕地14公顷,土地开发耕地8公顷,合计增加耕地55公顷。
5、占补平衡后2000年耕地净增加130.38公顷,2010年耕地净增加量为74.19公顷,合计净增加耕地204.57公顷。
6、2000年土地利用率提高0.2%达到98.2%;2010年土地利用率提高0.3%,达到98.5%。
7、2000年粮食单产为11910千克/公顷,2010年粮食单产为12510千克/公顷。
8、乡政府所在地201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控制在1467.06公顷以内。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布局
第十一条 非农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详见附表一
第十二条 规划期间全乡耕地规划平衡标详见表二
第十三条 农用地
1996年全乡农用地面积4632.88公顷,到2000年调整为4465.04公顷,净减 167.84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4276.46公顷,净减63.7公顷。
(一)耕地面积 基期年4481.03公顷,2000年4350.65公顷,净减130.38公顷,2010年4276.46公顷,净减74.19公顷。
(二)园地面积 基期年41.73公顷,2000年33.33公顷,净减8.4公顷,2010年42.93公顷,净增9.6公顷。
(三)林地面积 基期年31.77公顷,2000年5.21公顷,净减26.56公顷,2010年11.3公顷,净增6.09公顷。
(四)水面面积 基期年78.35公顷,2000年75.85公顷,净减2.5公顷,2010年70.65公顷,净减5.2公顷。
第十四条 建设用地
1996年全乡建设用地面积1124.07公顷,到2000年调整为1315.05公顷,净增190.98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1467.06公顷,净增152.01公顷。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基期年760.09公顷,2000年782.54公顷,净增22.45公顷,2010年887.24公顷,净增104.7公顷。
2、交通用地 基期年306.65公顷,2000年475.18公顷,净增168.53公顷,2010年522.49公顷,净增47.31公顷。
3、水利设施用地 基期年57.33公顷,2000年57.33公顷,净增0公顷,2010年57.33公顷,净增0公顷。
第十五条 全乡未利用土地面积172.6公顷,到2000年调整为149.46公顷,净减23.14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61.15公顷,净减88.31公顷,全乡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开发滩涂、坑塘、沙地等为重点,以增加林地、园地、耕地、水面养殖等用地为主要目标,实行全面规划、适度开发。规划期内,通过开发未利用土地,补充耕地83公顷,建设用地362.99公顷,林果46.6公顷。
第十六条全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详见附表三.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
第十七条 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和管制规则,结合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保护环境的需要,划定土地利用区。
第十八条 农业用地区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需求要划定土地区域。
1、2010年农业用地区面积4461.89公顷。
2、管制规则:
(1)农业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服务使用;
(2)鼓励农业用地区内的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用地,按规划可保留现状用途的,不得擅自扩大土地面积;
(3)控制农业用地区内的转变土地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农业用地区内基本农田的,应经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并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严格审批用地;
(4)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土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和工业区建设;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土地建窑、建房、建坟或擅自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
第十九条 园地区是指发展果、桑、茶、橡胶及其他多年生物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
1、2010年园地区面积42.93公顷。
2、管制规则:
(1)园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园业及其他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
(2)鼓励园地区内影响种植园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
(3)控制园地区内土地改变用途。确需改变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
(4)严禁各类建设占用特、名、优、新品种植园用地;
(5)规划期内严禁扩大园地区域。
第二十条 林业用地区是指发展林业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
1、2010年林业用地区面积11.3公顷,其中有林地11.3公顷。
2、管制规则:
(1)林业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供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及服务设施使用,不得擅自转变用途;
(2)鼓励林业用地区内影响林业生产的其他用地,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
(3)控制林业用地区内耕地改变用途。除改善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确需退耕还林外,其他耕地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4)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的用地。
第二十一条 根据土地不同的用途和管制规则,结合全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保护环境的需要,划定土地利用分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是指城镇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1、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18.0公顷,其中2000年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18.0公顷,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区面积18.0公顷;
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3.55平方米/人;
3、管制规则:
(1)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建设,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
(2)城镇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确需扩大的,应当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
(3)城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以前,应当按原用途使用。严禁废弃撂荒土地,能耕种的必须及时恢复耕种;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禁止建设占用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绿地、菜地和基本农田。
第二十二条 村镇建设用地区是指村镇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
1、2010年村镇建设用地区面积847.17公顷;
2、村镇建设人均用地指标167.3平方米;
3、管制规则:
(1)村镇建设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村镇居民住宅、乡村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建设,严格执行村镇规划;
(2)鼓励通过土地整理,将其他用地区内零散分布的村庄和乡镇企业,向村镇建设用地区集中。严禁在村镇建设用地区以外新增用地用于村镇建设;
(3)控制村镇建设区各项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4)村镇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空闲地,确需扩大的,应首先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
(5)保护和改善村镇环境,防止水土污染。
第二十三条 独立工矿用地区是指独立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区之外的工矿建设需要划定的土地区域。
1、2010年独立工矿用地区面积228.51公顷。
2、管制规则:
(1)独立工矿用地区内的土地主要用于工矿生产建设及直接为工矿生产服务使用;
(2)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应及时复垦,宜农土地应当优先复垦为耕地。鼓励其他零散分布的工矿企业向独立工矿用地区集中;
(3)控制建设用地区规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4)严禁擅自占用独立工矿用地区内的农田;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二十四条 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是指为保护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划定的土地区域。
1、2000年保护区面积2.5公顷,保护区级别:县级,保护区类别:名声古迹;2010年保护区面积2.5公顷,保护区级别:县级,保护区类别:名胜古迹。
2、管制规则:
(1)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内的土地必须服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保护区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
(2)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内影响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的其他土地,应按要求调整到适宜的用地区;
(3)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内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禁止开山、取土制砖、修墓、乱砍滥伐、倾倒废物污水等破坏景观资源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其他用地区是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的其他用地区。
1、2000年其他用地区面积317.3公顷,2010年其他用地区面积319.8公顷。
2、管制规则
(1)其他用地区服从指定用途需要;
(2)其他用地区内的土地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划;
(3)其他用地区内的土地用途的转变必须按有关法律规定程序审批。
第二十六条全乡土地利用各类分区面积详见附四。
第六章 基本农田保护
第二十七条 基本农田保护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对农产品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应遵循一下原则,实行特别保护。
第二十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原则。
(一)全乡基本农田保护数量指标受区政府严格控制,各村基本农田保护数数量指标《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控制;
(二)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县级人民政府窑依据国家的有关规程,具体组织基本农田规定工作;
(三)划定基本农田与预留建设用地相结合;
(四)基本农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
(五)全县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第二十九条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规划期间,全乡划定基本农田面积2582.03公顷,占1996年全乡耕地58.3%(各村基本农田面积指标见下表五)
第七章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第三十条 土地整理是指对村庄、农田和其他零星土地采取综合治理和调整措施,以增加耕地及其他农业用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
1、土地整理的对象主要是田、水、路、林、村。
2、土地整理拟采取以下模式进行。
(1)迁村并点模式:对村庄占地较多的退宅还耕,对村庄规模较小的并入其他村庄或合并;
(2)田块合并模式:主要是采用填沟塘,除田埂、边角的合并等方式外延扩大耕地面积;
(3)路、渠归并模式:合理规划乡村道路、取消部分乡间小路,逐步改明渠为暗渠等方式;
(4)综合整理模式:主要以建设“吨粮田、丰产方”,实现农田规模经营为途径;
(5)其他整理模式。
3、1997-2000年的土地整理面积30公顷,其中整理出耕地面积17公顷,其他土地 13公顷;2001-2010年土地整理面积59公顷,其中整理出耕地33公顷,其他土地26公顷。
第三十一条 土地复垦是指对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土地复垦的对象主要优砖瓦窑用地、工矿废弃地、其他闲散地等。
2、1997-2010年土地复垦面积为9.7公顷,其中复垦后耕地面积为7公顷,林地面积0.2公顷,水产养殖用地面积为2.5公顷;2001-2010年土地复垦面积为19.2公顷,其中复垦后耕地面积为14公顷,林地面积为0.4公顷,水产养殖用地面积为4.8公顷。
第三十二条 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采取工程和生物等措施,使其投入经营与利用的活动。
1、土地开发的对象主要是未利用土地的沼泽地、荒草地、裸土地、沙荒地、盐碱地和水中的滩涂、苇地等。
2、1997-2000年可开发土地面积为11公顷,开发出耕地面积为4公顷,林地面积为1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6公顷;
3、2001-2010年可开发土地面积为23公顷,开发出耕地面积为8公顷,林地面积为3公顷,其他土地面积为12公顷。
第三十三条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是实现土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措施,全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详见附表六。
第八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三十四条 加强宣传
1、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各种土地管理法的法律法规,使“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全乡(镇)所辖各行政村都要建立土地宣传板报,刷宣传标语,对此次规划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作用进行宣传,以增加对规划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使规划真起到“龙头”作用。
3、加强对各种违法、违纪使用土地案件曝光,从反面教育群众做遵法守法的公民。
4、在乡镇的交通要道和乡政府院内制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版面不小于2×3平方米。
5、翻新基本农田保护标牌。
第三十五条 法规措施
1、要充分利用新《刑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2、乡人大要充分发挥检查、监督的职能,要经常检查监督规划的实施。
第三十六条 行政措施
1、建立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领导、监督、协调规划的实施,并帮助解决规划实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行土地规划许可制度和土地利用计划制度。
3、修改乡规民约,加入土地保护有关条款。
第三十七条 经济措施
1、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制度的基础上,积极试行农村宅基地和乡镇企业用地有偿使用,建设项目不得占用耕地,必须占用耕地的要经上级批准,而且要占一补二,先占后补,或交纳相应数额的造地费。
2、建立占用耕地与土地复垦、开发挂钩,制定优惠鼓励措施,归土地复垦、开发项目让利于开发项目人,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解决。
3、按照有关规定对违法使用土地应处经济处罚的应严格处罚。
第三十八条 技术措施
1、根据村庄人口预测,严格按照规划界限划定村庄外围界限,在规划期内严禁任何人越界使用土地。
2、利用土地现状变更调查成果,建立动态检测制度。
3、对规划有关内容的修改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凡在本区域内进行各项建设,或制定各项规划,在土地利用上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四十一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第二部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
一、上轮规划情况及存在问题:
上轮规划于96年7月完成,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来得及按法定程序批准实施。上轮规划一完成,我们就用来指导土地管理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上轮规划在制止乱占土地,促进非农业建设用地合理布局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由于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局限性、上轮规划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突出地表现苇难以在规划期内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1、上轮规划按照需要综合划定各业用地区,没把耕地保护放在主要的位置,势必要占用大量耕地。
2、上轮规划没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作指令性要求,这样被占用的耕地难以得到补充。
所以上轮规划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必须进行修编。
二、规划修编依据、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一)依据
1、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房地产管理法》
(3)《城市规划法》和《农业法》
(4)《河南省村镇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2、政策依据
(1)中共中央中发【1997】11号文件
(2)国家土地局【1997】国土【规】字第191号文
(3)上级领导有关土地规划编制工作的讲话精神
3、技术依据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程》
(2)《商丘市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有关基层资料
(二)指导思想
1、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土地管理方针。
3、加强土地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
(三)目标和任务
1、在规划期内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强化耕地保护和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
3、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三、规划修编方法及过程
(一)规划修编中,我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常规与先进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规划修编的定序、定位。
(二)规划修编过程
本次规划修编,我们是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的:
1、准备阶段
在这阶段,乡政府召开了动员大会,成立了规划修编领导组,技术组,修便办公室。乡政府下发了规划修编文件,拨了规划修编专项经费。规划修编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搜集了大量基础资料。
2、规划修编方案编制阶段
(1)土地利用现状中的数据是以乡96年统计数为基础,经与其他有关资料比较,核实后得到的。土地利用现状中存在问题是从上轮规划中引用的。
(2)土地利用目标与方针是依据土地基本国策、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针对我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的:突出了耕地保护,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开源与节流并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率。
(3)土地利用分区
参照《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结合我乡实际情况,我乡共分了8类用地区,即农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园地区、城镇建设、村镇建设、独立工矿、人文和自然景观保护取、其他用地。
(4)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为保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在规划期内全乡整理出耕地50公顷,复垦出耕地21公顷,开发耕地12公顷。
(5)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是在96年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得到的,并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责任书、保护标志。我乡共划定基本农田2582.03公顷。
3、规划修编方案审定
规划修编方案形成后,乡政府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对方案进行论证,提出非农业建设用地过于分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非农业建设用地位置进行优选,并适当集中。乡政府再次召集有关人员进行论证,有关人员对修改后的方案比较满意。
4、规划修编方案的验收与实施
将经乡政府审定的规划修编方案交市土地局验收;合格后由镇政府公布实施,并报省土地管理局备案。
四、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规划基本期年和目标
这次规划修编的基期年和96年,近期目标是2000年,远期目标年2010年。
(二)土地利用分区的划分
农业用地区包括耕地,小于5公顷的园地、林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沟渠,以及整理、复垦、开发出来的耕地。
由于村内空闲地较多,人均用地指标大,我们按现状划定了建制镇和绝大部分村镇建设用地区。
为了使土地规划总面积和镇总土地面积一致,我们把河流、铁路、公路等划入其他用地,列在土地利用分区面积统计表上。
(三)规划成果
1、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2、XX乡基本农田保护图
3、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4、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说明
(四)效益分析
1、通过实行本规划,减少耕地204.57公顷。
2、通过实施本规划,土地利用率可提高0.5%。
3、本规划划定基本农田2582.03公顷,可满足全乡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保证常年调出粮食农产品逐年增加。
4、本规划协调了部门用地的矛盾,避免了建设用地的短期性和盲目性。
(五)实施规划的条件
1、建立规划管理机构。
2、建立规划检查机关。
3、建立行政和群众监督机制、4、理顺融资渠道,保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所需资金。
第五篇: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设 计 说 明 书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
---------------------------
第三章
规划依据与期限
---------------------------
第四章
景区性质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五章
规划布局与结构
---------------------------第六章
环境容量人口预测
---------------------------第七章 环境保护培育育规划
---------------------------第八章
风景游赏规划
---------------------------第九章 建筑景观规划
---------------------------第十章 核心景观规划
---------------------------第十一章
绿化工程规划
--------------------------第十二章
游览设施规划
--------------------------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规划
--------------------------第十四章
社会经济调控规划
--------------------------第十五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十七章
实施总体规划的措施建议
正
文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一条 旅游区的范围及地理情况
湿地规划区位于汾阳市禹门河段,与迎新渠交汇处辐射周围5000亩地,北临望春村,南临申家堡,东临文峡西河。河段东部地形偏低。总体来说地形平坦,无较高的高差。
第二条
区位条件
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东及北部与文水县相邻,东南与平遥县、介休市相交,西南为孝义市,西与中阳县、离石区相连。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
第三条
自然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第四条 规划的重点
集城市防洪、景观绿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是汾阳市建设宜居城市的重大举措。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
第五条 风景资源评价
汾阳生态湿地旅游区资源:主要有两类,其一为自然资源,包括充足的水源,适宜建设湿地的地形气候等等。其二为历史性资源,包 括传统的民俗风情武场地秧歌、文场秧歌和百年传承的汾酒文化,景区西临文峰塔,汾阳文峰塔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区以东2公里的建昌村,文峰塔,雄伟挺拔,高度位于全国古塔之首,是我国文峰塔中的杰出代表。
汾阳市旅游资源:杏花村汾酒工业园林,贾家庄生态园,太符观,后土圣母庙。汾阳市有山有水有古迹,风景资源的种类较丰富。其中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文峰塔,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第三章
规划依据与期限
第六条规划依据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
纲要》(征求意见稿)(2000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
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2-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8-01-01)第七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20年,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时期。三个时期互为衔接,各有重点,滚动开发。
近期:2011年~2013年,旅游区建设起步期,规划强调可操作性;
中期:2013年~2016年,旅游区建设快速增长期,规划强调超前性;
远期:2017年~2020年,旅游区建设平稳发展期,规划强调前瞻性;
第四章
景区性质规划目标与原则
第八条 景区性质
以湿地生态文化为内涵,体验湿地文化以及汾阳民俗文化为主,休闲度假养生为辅的湿地休闲体验类旅游区。
第九条
规划目标
规划着眼于未来,以创造湿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建成具有体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湿地生态风景区为宗旨,兼具禹门河的防洪功能,以超前的意识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发展,逐步把该项目开发成为布局合理、功能突出、实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生态景观旅游风景区。
第十条规划原则
1.区域性原则;突出地域特色,在所处的地域中寻求其发展依据,谋划其发展战略。
2.整体型原则;对整个风景区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布置。
3.持续发展原则;风景区规划的实施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风景资源,实现人与自然
共生共存,使风景
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4.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
5.大众参与性原则; 适应大众的需求,让大众在参与中得到满足。
6.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制定合理的经营管理体系;
7.政策可操作性原则;规划应体现政府的政策及管理体制,以保证本规划的实际可操作性
第五章
规划布局与结构
第十一条 规划布局
1.根据区位条件、市场需求、资源特征和交通状况,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布局采用相对集中的组团式结构模式。
2.景点构建疏密有致,通过道路线的组织,成为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3.注重建筑物的实际功用,强调环境与建筑实体虚本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人与自然共融和谐、阴阳调和的理念。
4.突出现有湿地生态文化的特色,兼顾游客游憩活动的展开,维护湿地第十二条 规划结构
1、环境空间结构主要以“一环两线三区”来展。一环指连接生态休闲区,生态观光区,生态度假区的主要环线。
两线指湿地生态文化休闲体验线和汾阳民俗风情体验线相结合。三区是指休闲,观光,度假三个主要旅游景区。
2、核心水体贯穿景区东西,水流动线上形成各类空间,开场与封闭相、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空间
活跃的氛围和流畅的变化。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整个景区的空间跳跃性,多变性。从而让游客玩的轻松
自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游憩娱乐、休身养性、休闲体验活动融为一体。
第六章环境容量人口预测
第十三条
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所拥有的景观资源对游人的容纳量。这种容纳量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是固有的,容纳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旅游区具有多大的景观内涵,是否具有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容量的估算方法可分为面积容量法、游线容量法及卡口容量法等。①面积容量法
面积容量法与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界面的大小、旅游资源内涵以及地形地貌相关。范围越大、旅游资源内涵越丰富、地形地貌越有利于开发,则风景容量越大、反之,就越小。风景容量是一个景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环境容量,是不可变的,可以用技术参数来估算。该方法适用于地势较平坦的前区即综合配套区及河滩地带。
计算公式:C = A/a(C—游览区合理环境容量 A—景区可游面积,除去湿地和周边保护地 a—每人适当游览面积)
可游面积(公顷)=总面积(公顷)×可游比例30% 环境容量(人)=可游面积(公顷)×人均适当游览面积(米²/人)②游线容量法
游线容量法与风景区的道路性质、长度、宽度有关。该方法适合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景点。
计算公式:N = H/A(N—合理容量 H—游线长度 A—人均游线面积)
线路推算法中区域游人容量取人均单位规模指数5—10米²/人。③卡口容量法
卡口容量法的估算,是在景区规划完成,游览方式和游路组织确定后进行的。卡口容量法受景区的地形地貌,游览方式、游览组织、交通运输工具等的影响,单位以“人次/单位时间”表示。
④日周转率
日周转率为旅游空间每日平均接待的游人批数,具体可按下式得出: 日周转率=每日可游时间/游人平均逗留时间
考虑到游览与住宿、往返交通与内部交通时间的因素,统景风景名胜区每日可游时间为8小时。游人平均逗留时间为4小时。因此日周转率为2。第十四条
旅游区总人口规模预测
1.游人规模预测
近期(2013年)旅游区内游人人数为35万人次/年(1167人次/日),远期(2020年)游人人数为84万人次/年(2800人次/日)。
2.服务职工规模预测
近期(2013年)旅游区内职工人数为177人,远期(2020年)职工人数为188人。
4.旅游区人口规模
旅游区人口规模为当地居民人数、职工人数与日游人人数之和,即近期(2013年)旅游区人口规模为1745人,远期(2020年)人口规模为3409人。
第七章 环境保护培育育规划
第十五条
保护模式
实行分类保护方法,使保护培育、建设利用、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第十六条 植被抚育规划
——切实保护湿地景观资源的特定环境,保护湿地景观视觉空间、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动植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达到生态、人与自然三者和谐共存。
——湿地保护培育区,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宜控制游人进入数量,不得安排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
——保持自然湿地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
——植被类型多样化。做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日常绿,四时有景。
——保护特色林相景观,如梅林、杏林等,适当增加阔叶林树种,提高林木观赏性,增加景观视觉美感。灌木丛、灌草丛改造成为森林茂密有景可赏的森林景观。
——提高植被群落结构质量。清除腐朽木、枯立木、风倒木,改造疏林、残林、灌木丛、灌草丛,提高森林覆盖率。积极防治森林病虫害。
——搞好绿化和美化工作,包括树种或草种的选择与配置、布局设计等。采用适宜的风景树种,如梧桐、樟树、雪松等,构造相应的意境。建筑物周围绿化,基本掩饰或大部分掩饰建筑物,营造清静幽深的环境气氛。停车场用网络或条块状软硬地铺装,软地部分种植草地。禹门河沿岸植树种绿,改善生态条件。
——接待服务区、休闲生态区、观光度假区等处,建设园林绿地。园林绿地采用自由式园林布局,园路两旁种植乔灌木,将构筑物、小品、庭园景观掩映于绿荫中,使游人步入绿林草地如入风景画廊。树种采用当地树种,如常绿阔豆科、常绿香樟、常绿山茶科等。
——旅游区内所有道路均是景观道路。道路两旁建行道树廊道,统一路景。交通、交叉路口辟建季相鲜明的点状景观绿地,沿路绿带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布置成四季有花的景观带。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严禁各类狩猎活动。
1.防洪
——建设防洪设施,如泄洪水道的疏通和合理布局,水库紧急蓄水能力等。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沟壑发育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缓流、栏蓄、排泄等山洪防治工程措施,形成以水库、谷坊、跌水、陡坡、排洪渠道等工程措施与植物造林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充分利用景区人工湖、洼地滞蓄洪水,减轻下游排洪渠道的压力。充分利用水库调蓄山洪,将防洪的防治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
2.防火险
——交通道路岔口和主要游览点,设立醒目的防火宣传牌,增强游客和居民的消防意识。
——严格控制火源,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制度。山间林区严禁私自烧烤。
——汾阳湿地旅游区建立防火检查站,开展火险预报工作。火灾多发期委派森林警察巡护防火。火源多、易燃烧、不易管理的重点火险区域,设立防火游动哨。天岛观景塔楼兼作火情瞭望台,配备先进的瞭望设备和通讯工具,以及时发现火险情况。
——汾阳湿地旅游区配置木荷等树种组成的生物防火林带,建筑物必须按有关消防规范进行设计。
——加强护林防火队伍的建设,健全护林防火的各项制度。各功能区块配备必要的防火工具和设备,并有专人负责防火工作。
——加强法制教育,依法维护森林资源。对纵火、失火者依法处理,并将每次火灾发生的地点、时间、受害情况、案件处理等详细登记存档。
3.防治虫害
——加强湿地森林抚育护理,及时清除有病虫害的死木、朽木,避免病虫害扩散。
——积极营造混交林,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害虫天敌,抑止虫害的危害和蔓延。
——建立护林队伍。
第十七条 环境综合整治
1.依法整治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健全各项生态保育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责职。
——建立开发审批制度,完善审批手续。
——凡在旅游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必须事先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征用划拨手续,领取土地使用证。
——每个项目开发前都要评估环境影响,审查在大气质量、污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方面的影响,不得建设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
——任何项目施工建设,必须经旅游区管理机构核查批准,未经审批的任何工程不得开工。
2.大气质量
——旅游区的大气质量,执行国标GB3095-96的一级标准。
——旅游区附近不得建设影响大气质量的工矿企业,工业园区企业的排放物必须达到排放标准。现有的严重污染企业要限期搬迁。
——加强对机动车辆尾气污染的防治,CO、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旅游区的自备车辆,必须是环保型车辆。外来的产生严重污染的车辆,禁止进入旅游区。
4.水体质量
——执行国家饮用水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保证生活用水、观光农业灌溉用水的清洁和观赏水体的美观。
——雨水与污水必须分流,雨水用管道就近直接排入水体,污水须经处理达标后方能排放。
——严禁向水源内排放污水,倾倒固体废弃物,并经常清理水库,疏浚河流。
——游客量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污水处理站,生活区污水的沿暗管排入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
——度假村主题酒店严格实施绿色饭店标准,采用中水系统。
——严格限制农药和化肥、杀虫剂等的使用。
5.噪声控制
——旅游区内的声环境执行国标GB3096-93的一类标准。
——旅游区内禁止装置产生超标准噪声的设施设备。
——外来大型车辆全部停放在主停车场,不得进入旅游景区。
——重要地区地段的入口处,设立机动车禁笛标示牌,禁呜喇叭。
6.水土保持
——合理规划植被结构,汾阳湿地旅游平均植被覆盖率超过95﹪。
——特别注意暴雨期的排水,以减少雨水对土壤和花草、风景资源的侵蚀。——花圃、草坪的周围,种植有保持水土作用的草种和矮小的灌木。——注意农作物品种的季相搭配和空间布局,既保持水土又美化景观。——景区工程施工前有水土保持方案,施工后立即回填,完成水土保持设施。
7.生活垃圾
——设专人负责旅游区内的地面环境卫生,实行分段分片包干责任制。
——游人集中地段,设置提醒保持卫生的标志,教育游客不丢弃固体废弃物。
——游客集中的区域和游步道,每200~300米设置一处垃圾箱。垃圾箱造型美观大方,尽量采用当地的木材或石材,不宜用陶瓷、钢材等,体量、色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垃圾箱的位置既方便又隐蔽,较容易被游客发现。
——采取措施,鼓励游客把果皮等废弃物送往垃圾收集站。
——汾阳湿地旅游区内合适地点设立垃圾处理场。景区内的垃圾有专人负责收集,集中送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8.厕所
——旅游区内的厕所,均为环保节水型厕所,无臭、无污泥、无污染。
——旅游区内的每一座厕所,有专人负责管理,使其成为旅游景点。
9.能源
——全面实行电气化,禁止使用煤、柴火等污染较严重的能源,推广使用电、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减少灰渣和生活垃圾,如有灰渣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10.安全管理
——建立完善的旅游应急救援系统和安全事故处理系统。
——休闲体验场所设立安全员,加强指导,提出禁止事项和注意事项。
——设立治安联防队伍,减少治安案件的发生。
第八章
风景游赏规划
第十八条
景点规划
1. 烟水渔庄: 休闲 垂钓
2. 红树林区: 揽胜、休闲散步、寻幽 3.
清水沼泽: 休闲散步、寻幽、考察、科普 4.
天岛观塔楼:揽胜 5.
水上极限运动村:探险、游戏娱乐 6.
野战俱乐部:探险、游戏娱乐 7.
嘉年华游乐场:游戏娱乐、民俗节庆 8.
湿地花卉景观廊:揽胜、寻幽、休闲散步 9.
湿地生态迷宫:探险、游戏娱乐
10. 看红船苇影:揽胜、寻幽、休闲散步 11. 梅竹山庄:揽胜、寻幽、休闲散步 12. 拓展训练基地: 科普、寻幽、探险 13. 森林氧吧:休闲散步、寻幽、游戏娱乐 14. 观景楼: 揽胜
15. 度假村: 休闲养生、游戏娱乐、16. 喷泉广场: 民俗节庆、休闲散步 17. 湿地生态培育园:科普、考察 18. 泊庵草堂:科教、休闲 19. 水上俱乐部:游戏娱乐
第十九条
景区规划
生态观光区:以芦苇、莲花等耐水性植物规划为湿地景观区,营造具有良好观赏性的生态效果。创造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培育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各类生物的栖息之地;该景区是以湿地观光科普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景区,以体现湿地野趣风光为特色,以观光科普为主,兼顾观鸟、野餐、垂钓、亲子活动等生态活动,把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
生态体验区:以体验为主,包括水上娱乐活动和陆地娱乐活动,体验多种多样的水上极运动以及陆地上的野战活动。
生态度假区:以养生养心为主,设置有温泉SAP,森林氧吧,梅竹山庄等供游客休闲的场所。通过在旅游区隐士般的度假、休养,有效地恢复其生理机能和精神状况,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第二十条游线组织
1.主导游线(专题游线)
①生态观光区:烟水渔庄——看红船苇影——清水沼泽——湿地花卉景观廊 ②生态体验区:嘉年华游乐场——湿地生态迷宫——水上极限运动村——野战俱乐部
③生态度假区:梅竹山庄——森林氧吧——度假村
第二十一条
游览行程安排
一日游线路: 观景楼——烟水渔庄——看红船苇影——泊庵草堂——清水沼泽——湿地生态迷宫——嘉年华游乐场——湿地生态迷宫——水上极限运动村——野 战俱乐部——天岛观塔楼——湿地花卉景观廊——返回观景楼 二日游线路: 接一日游路线到度假村休息,体验温泉SAP。第二日清晨在森林氧吧进行主题活动。午饭后观梅竹山庄,在乘车到湿地湿地生态培育园观看珍惜湿地动植物。从南门离开。
第九章 建筑景观规划
第二十二条 建筑规划原则
让建筑融入环境之中,把孤立的建筑设计的醒目大方,让游客在观赏时赏心悦目。
第十一章 核心景观规划
第二十三条
核心景区的划定 范围界定:本规划确定的核心景区范围为核心湖区周围的湿地生态观光区和湿地生态体验区。核心景区面积为约为2000亩。
第二十三条
保护措施
①汾阳湿地旅游区重点保护核心湖区的湿地。
②核心湖区的湿地应该立桩定界,明确核心湖区界线及范围。
③在核心湖区的湿地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④严格实施对核心湖区保护、规划以及建设活动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破坏景观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⑤加强宣传,使游人主动地参与保护工作。
第十一章
绿化工程规划
第二十四条
规划原则
以维护景区生态平衡,加强对现有动植物的保护,创造植被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在为野生动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为人类提供优美的游憩环境,提高风景区的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
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扩大风景林和水源保护林面积,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使景区森林覆盖率逐步达到6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协调保护与观赏,旅游与生产的关系,以生态演替原理为指导,先绿化,后美化,逐步实施,建成以常绿阔叶树为基调,兼有丰富季相变化,具有生态、观赏、游乐、经济、教育等多功能的稳定的森林系统。
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采取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有机结合的方法,创造类型多样、景色丰富、四季有景的自然山林景观。
第二十五条
绿化培育规划
1.湿地生态培育区
对湿地进行多样性培育,曾强湿地的可观赏性,例如种植可观赏的茶菱、长瓣金莲花、海寿、欧慈姑、伞草、花叶香蒲、花叶水葱、水生美人蕉等观赏类湿地植物 2.森林保护区 规划在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逐步发展为针,阔混交林,最终形成本地区的原生生态环境:针阔混交林。同时,还要加强中下层植被的培育,使生态环境更加稳定。
旅游公路两旁以高大乔木与丛生花灌木相结合,进行景观性绿化,形成风景林带。
第十二章 游览设施规划
第二十六条 服务网点规划
——以旅游需求状况、交通便利程度、食宿时空要求、环境建筑容量、景观保护规则为依据,合理布置服务设施。
——划分确定服务网点的级别、规模和建设步骤。
——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内的服务接待体系分三级设置,如表2。综合性服务区,提供住宿、餐饮、购物、停车、文化娱乐、医疗卫生、金融邮电等服务。功能性服务站,承担综合性服务区的某几项功能,主要是提供餐饮、医疗急救及食品饮料等服务。流动性服务点,主要为临时性小卖部、茶水点等。
表2 服务设施级别划分及分布
级
别
分
布
设
施
游客中心,饭店、餐厅、商店、停车场、文化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金融邮电设施、厕所
数量
综合性服务区 接待服务区
1处
功能性服务站 丛林拓展训练营地 水上极限运动村 野战俱乐部 休闲生态湿地区 森林氧吧 按需要设置
餐厅、食品饮料供应、医疗急救、厕所
5处
流动性服务点
临时小卖部、茶水饮料等
第二十七条 床位规划
——设定住宿游客为30%,平均住宿1天,床位平均利用率70%,全年可游天数300天,预测2013年、2017年、2020年分别需要床位100张、200张、400张,可通过休闲主题酒店、休闲生态农庄。
——以游客在旅游区内平均就餐率80%,每天每个餐位接待2人次计,预测2013年、2017年、2020年所需餐位分别为200席、400席、600席,可通过“商业街”、休闲生态农庄、休闲主题酒店解决。
——以价格适中的家常饮食、土菜为主,提供多元化的餐饮服务。
第二十八条 标识系统规划
——旅游标识根据设置地点、标识内容和具体条件设置,并选择恰当的规格、材质、色彩,标识文字准确、简洁、明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景区景点、游径端点和重要地段设置导游标志。导游标志采用中英文双语说明,公共设施标志采用国际通用标识符号。英语标识,内容简洁,主题明确,符合英文习惯。
——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古树名木、珍稀植物等处,设立中英文双语科学说明标牌。标牌文字简明扼要,符合学科标准。
第十三章
基础设施规划
第二十九条
排水工程规划。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区内雨水系统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利用有利地形以自然散排为主,原则上不改变原有自然地面排水系统。结合景区建设和道路建设,相应配套修建少量必要的雨水明沟和截洪沟。
规划要求景区内生活污水全部经过有效处理后才能排放,严格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标准。
风景区内污水处理分为三级:(1)在污水量较大的景点分别修建一座污水处理设施,对该地区的污水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
(2)对景区内污水量较小的景点,结合公厕设置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就近处理。
(3)要加强对取水点水质的保护。严禁使用含磷洗涤剂。风景区内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任意排放
第三十条
电力工程规划
景区内电力线路的架设应尽量与景观相协调,原则上有条件的景点应考虑埋地敷设。
对游客开放的溶洞内用电采用低压防水电缆隐蔽敷设,并应设置自备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第三十一条 垃圾站
采用沿交通游览线路分设垃圾投放点,分片区设垃圾站。
第十四 章 社会经济调控规划
第三十二条 居民点规划
——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居民点人口规模。
——加快城镇化进程,鼓励居民向城镇集中。
——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居民点分为三类,即搬迁型、控制型、发展型。
第三十三条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
——结合阳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通过不同地貌类型的合理利用、不同作物的有效组合、绿色食品的大量生产等,吸引游客观赏、游览、品尝、休闲、劳作、体验、参与、购物。
——调整森林资源品种结构,改善林相和地貌景观,增加欣赏花木和经济果木,禁止毁林开荒。
——发展适合的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积极发展湿地观光旅游业。
——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经济结构。
——农村劳动力向旅游服务业转移。
第十五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三十四条 土地利用划分
整个湿地景区土地按主要利用性质划分为风景游赏用地、旅游设施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滞留用地七类用地,根据性质分别进行引导和控制。
第十六章
分期建设规划
第三十五条
分期建设目标
1.近期阶段(2013年)以湖区中心区建设为主,初步完善旅游区的建设。2.中远期阶段(2014到2015年)进一步完善景区周围环境以及旅游各种旅游项目。形成一个生态平衡、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风景区。3.远景阶段
达到风景区的最佳状态,风景区各个系统运行理想,不仅风景景观能以最佳状态展示,游赏组织、游览设施、居民调控等都达到最佳状态,管理工作井然有序,运转自如。
第三十六条
近期建设规划
1.规划期限:2011~2013年 2.近期发展目标:
①在总体规划宏观指导下,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②在巩固现状已开放景区的前提下,探索性建设其它景区。③强化资源保护,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环境面貌。④兼顾风景设施、管理三者的调控和协调发展。
第十七章
实施总体规划的措施建议
第三十七条
完善的管理机构
针对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特点,规划建议按照国家规定,适当调整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使其能够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对风景区范围内的景观、环保、旅游、科研、工交、商业、环卫、治安等实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完全发挥出协调风景游赏区、游览设施区、居民社会区的综合管理职能。
1.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内的管理机构。
2.负责筹集风景区建设资金,组织区内设施建设。3.执行风景区的保护、管理条例与措施。
4.负责统筹和协调风景区内外的各种关系。
第三十八条 实施措施与建议
1.树立保护思想,永续利用资源
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风景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加强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避免随意性和短期行为,真正做到资源的永续利用。由于风景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森林和土壤保护特别重要。因此,有关部门应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防护林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项目优先在风景区内实施。
2.发挥优势,创造特色
有特色的景区,才吸引人。因此景区要发挥自身风景资源的优势,突出自身特点,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风景区。
3.开展生态旅游,促进风景区各项事业协同发展
开发风景资源,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当地居民对风景资源利环境的保护,这就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因此统景风景名胜区应以发展旅游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开拓为旅游服务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商业服务和其它行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之成为风景资源保护的主力军。
4.按总体规划制定的建设标准实施
景区建设要按“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旅游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具体情况分轻重缓急,逐步进行。景区内各种建筑的体量、高度、造型和色彩必须与周围景观环境协调,体现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5.保证总体规划的权威性
本规划是指导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宏观性和纲领性文件,对景区的发展具有引导和调控作用,景区内所有建设活动必须在其指导下进行。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不得随意调整,变更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重新按规定程序审批。
6.严格规划管理程序
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必须按规划程序执行,即总规——详规——景点设计——建筑设计,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机构应严格监督这个程序,保证建设质量。处于核心景区范围内的居民应在统景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的统一安排下限期搬迁入统景城镇。
7.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注意风景区科技管理队伍的培养,逐步建设旅游服务、风景区建设、旅游生产等各行业的专业队伍。
8.加强规划宣传
本规划批准后可结合进行一次风景名胜区法规条例的全民教育活动,使《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树立风景环境资源保护意识。
9.加强法制建设
尽快制定一系列实施规划的地方法规和细则与国家、市的有关法规配套,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健全规划管理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使规划实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划管理法制化。对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区内违反规划、擅自进行开发建设的行为,以及以各种名义或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其景区土地的行为要严格按照建设部发布的相关文件进行坚决查处。
10.正确处理好景区与行政区划的关系
在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内从事活动的所有单位,都应服从汾阳湿地生态旅游区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汾阳各级政府应作好协调配合工作,以便加强统一管理,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