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范本)(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5 03:5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村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范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村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范本)》。

第一篇:XX村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范本)

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示范)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规划水平,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村庄,XX市委、市政府确定XX县下东乡的XX村为村庄整治示范村,成立了以XXX为联点领导的帮扶工作组。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XX市规划局于2006年3月委托XX市规划设计院编制该村的村庄整建规划。XX市规划设计院立即成立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小组,落实责任人。先后数次与基层党建帮扶工作组、乡、村主要领导和广大农民进行了交流和走访,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与当地规划、国土、水利、电力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

二、规划依据

1、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建规划工作导则(试行)》》;

3、《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工作导则(试行);》

4、《XX县县城总体规划》;

5、XX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省建设厅、XX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小康示范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现状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1、地理区位条件

XX村位于XX县城西南郊,距县城中心城区1公里。320省道和106国道分别从村西侧和北侧通过,规划中的衡炎高速公路南北向贯穿村

域,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自然及资源条件

XX村地形地貌主要以丘陵为主,现状用地除部分山丘、水域和农居用地外,大部分为耕地(1502亩)和林地(1485亩)。南部山丘中

有小型山塘水库4座。

3、行政区划

XX村辖16个村民小组,598户,总面积744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20%。2005年末总人口2225人。

4、社会经济状况

XX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0万元,农业总产值为810万元,人均纯收入2503元。近年来培植发展了粮食、牲猪、菜牛、草莓等支柱产业。涌现了全国劳模、生猪养殖大户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是县商品瘦肉型生猪的生产地和发源

地。

工矿企业基本没有。

目前,XX村有水泥硬化路两条,宽5米,全长约3.4公里。其它基

础设施较缺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对村庄原有的空间布局有很大影响,急需规划好新的集中居民安置点;

2、XX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迅速(现已征用部分XX村的土地),对园区周边的功能布局及道路交通影响较大,村庄规划必须与工业园区的规划相协调;

3、由于养殖大户的规模不断发展,且未设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用水造成很大污染,同时村庄居民点的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严重,没有统一的垃圾收集点,环境污染严重;

4、住宅用地与饲养用地混杂在一起,人畜未分离,坟地穿插其中,居住环境较差。

5、没有村级的公共活动场所,文化、体育、商业等村级公共服务设

施缺乏;

5、村民建房随意性较大,材料、形式繁多,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村庄特征。

6、村庄缺乏特色产业,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第二章 规划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原则

1、特色与个性原则 特色与个性是城镇、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支撑点。XX村已形成具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养殖产业,同时依托县工业园的迅速发展和相关政策倾斜,为发展村办工业企业等集体经济提供了

空间。

2、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合理的发展指标体系和村镇发展空间,处理好近远期的协调发展,根据实情确定近期建设项目,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政策、措施和规划管理手段,使规划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3、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衡炎高速公路的修建导致拆迁居民点较多,在新规划居民集中安置点的时候注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人为本,遵循方便生产的原则进行

选址安置拆迁户。

二、发展条件分析

通过对XX村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其进一步发展存在着如下的优势

和劣势。

1、发展的优势条件

1)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XX县城乡结合部,衡炎高速、106国道、320省道分别通过村域,发展条件良好。

2)特色产业优势:XX村的生猪养殖生产是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且已有相当的规模及生产经验,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同时可以依托XX县工业园的发展,招商引进工业企业或创建村办工业。

2、发展的劣势分析

1)工业基础薄弱。现状工业基本没有,工业总产值低。2)生猪养殖配套及营销体系不全。除全国劳模养殖基地外,生猪养殖各自为政,独立经营,生产和经营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市场风险较大。3)公用基础设施滞后。现状无自来水,地下水源已污染,环保环卫设施严重缺乏,道路尚未形成系统,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三、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

1、XX村应充分利用离县城较近的优势,重点发展村办工业和第三产业,建立较为殷实的村级财政,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2、充分利用衡炎高速公路和县城工业园建设征地拆迁的契机,集中建设几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新村庄”。

3、建设村庄公共中心,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对脏乱差进行全面整治,实现村容整洁。

4、“留田园风光,创和谐家园”。用地布局要保护和合理利用XX村良好的自然资源,形成极具田园风光和地域特色的生态乡村。

四、本次规划期限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0—2020年。

第三章 村庄类型与规模

一、村庄类型

通过对XX村现状经济、社会条件的评价与分析,本着尊重历史、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原则,本次规划将XX村定位为XX县城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之一,工业、特色种植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近郊改扩建

型中心村。

二、规模

1、人口规模

采用综合增长率法预测。综合增长率法为根据近几年XX村人口增长规律及2005年XX村年龄构成情况,重点考虑人口机械迁移。

其发展预测计算: Q=Q0(1+K)n+P 其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综合以上情况及未来弹性发展,2020年XX村总人口取2500人。

2、用地规模

XX村现状(2005年末)耕地1519亩, 总人口2225人,现状人均耕地0.7亩,现状人均建设用地为42.5 m2。根据国家、省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及XX村现状用地情况与未来发展,确定XX村人均建设用地取100m2,则相应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5公顷。

第四章 村庄布局

一、村域产业发展

1、第一产业

1)重点发展和巩固生猪产业,进一步强化XX村生猪养殖的优势,争取引进新的生猪品种和科学的养殖方法,巩固与发展这一优势。成立生产与销售信息员组,每个生产小组选派1 员代表组建信息员组,对内负责各组间生产的分工与协作;及时对外了解信息与行业动态和销售洽谈,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生产户。

2)加强苗木生产的经营配套建设。在320省道边新建苗木展示中心,用于苗木业务洽谈、销售、研讨及培训等。

3)鼓励草莓、养鱼等专业户向规模化发展,形成第一产业的多元结

构。

2、第二产业

1)临近县工业园区新规划村级工业园用地,为工业提供发展空间。2)通过村民集资、土地入股或招商引资方式,培育3~4个村级企业。3)发展服务于生猪养殖、苗木种植业销售的配套与附属产品的工业

企业。

4)XX村工业的引入应为生态、环保型工业。

3、第三产业

1)发挥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农家乐、娱乐休闲等。2)发展运输业,服务于生猪和苗木转移和运送。3)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如土特产品专卖店等。

三、土地综合利用

1、基本农田

根据XX村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划定出基本农田保护区,严禁其他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共计1500亩,主要位于XX村腹部地带。

2、自然山林及水体

XX村属于丘陵地带,自然植被及山林保护较好,同时现存骨干山塘及小型水库共4座,其中山林1485亩,水面257亩,主要集中在村域西南侧。规划将其划定为自然生态保护区,确保XX村良好的自然

环境。

3、村庄建设用地规划

规划以现状320省道为发展轴线,沿线布置了工业、商贸服务、休闲娱乐等用地,其余居住用地呈组团散状式布置,总体形成“一轴、一心、三园、五组团”的结构模式。

一轴:沿S320为轴线呈带状布置的村委会、集体的商贸服务、休闲

娱乐等设施;

一心:以新规划的学校、村庄中心为中心,建设农村超市、幼儿园、储蓄所、村庄游园、体育健身设施等。

三园:新规划的工业园区、苗木种植园区以及养殖园区; 五组团:新增村民的集中拆迁安置点和规划集中居住点共5个,分别为枫树塘-陈家祠堂、观冲园、姜家湾、老虎冲、田垄里五组团。

对新建居民点进行统一规划。本次规划新增:

枫树塘安置区。占地约24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1-14组,安置

户数51户;

观冲园安置区。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5-16组,安置户

数35户;

老虎冲安置区。占地15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6-7组,安置户数

44户;

姜家湾安置区。占地12亩,其中拆迁户主要安置1-2组,安置户数

16户。

对规划区内现有呈集中布置的居民点予以控制,原则上不再扩大其规模,其他零散居民散户逐步实行搬迁,其土地整理为耕地。

村庄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人

均(平方米/人)

R 居住建筑用地 12.77 51.08 51.08 C 公共建筑用地 1.85 7.41 7.4 M 生产建筑用地 5.11 20.4 20.44 S 道路广场用地 3.32 13.28 13.28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25 0.93 1.0

G 绿化用地 1.7 6.8 6.8

总 计 25.0 100 100.0

第五章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公共设施现状

XX村目前现有小学一所,占地400 m2,4个年级,5班;卫生室一所,建筑面积20平方米。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完

善。

二、公共设施规划

1、村委会

为有利于经济建设,将村委会布置在s320东侧村庄入口附近,为XX村村务办公、苗木与养殖培训及研讨、业务洽谈、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是XX村形象展示窗口。

2、教育设施

保留并改造现有小学,规划新增4班幼儿园一所,位于居住组团的中心地段附近,环境良好,交通便捷。

3、文化体育设施

公共建筑用地布局以集中布置为主,形成村庄中心。安排文体活动、村图书室场地,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要。

4、医疗设施

规划新设村卫生室一所,总占地面积0.09公顷,位于村庄中心,方便村民就近看病,同时用于村民初级卫生保健、防疫及卫生知识宣传

等。

5、商业设施

规划总占地1.5公顷,为日常百货、粮店、药店、银行、信用社、饭店、小吃店、农家乐休闲等服务设施用地,以大集中、小分散形式布局,满足村民自身及XX村对外服务的不同功能要求。

6、集贸设施

规划集贸设施总用地0.4公顷,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及蔬菜、土特产等交易场所,位于s320东侧,方便村民生活又适合于对外服务。

村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面积(㎡)位置 备注

1、村委会 500 沿S320村庄主要入口 底层商业,上部为行政办

2、幼儿园、托儿所 1000 村庄公共中心 4班

3、文化站(室)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

4、老年活动室 2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

5、卫生所、计生站 100 村庄公共中心

6、体育健身设施 可与绿地结合建设

7、公用礼堂 600 与村(居)委会建在一起

8、文化宣传栏 长度>10m 可与村委会、文化站建在一起或设在村

口、绿地内

第六章 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1、建设目标和规划原则

建设与乡村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经济适用的道路网系统。合理组织村对外交通及村内部交通,并结合XX村生产运输的需要,提供相

应的停车场地。

2、道路规划

道路系统由主路和支路两级组成。主路红线宽7米,共计3条,2.5KM长,主要联系各主要的居民点和功能区;支路红线宽5米,2.9KM长,为村民小组之间的联系道路。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3.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3.38%,人均道路面积13.28平方米。

3、停车场规划

村委会、村庄中心和对外的娱乐休闲设施应设置停车场。私家车、农用车停车场地可结合宅、院及道路沿线分散设置。

二、给水工程规划

1、总用水量

该区域规划人口2500人,综合用水指标选取:近期为100-150升/人•日;远期为150-200升/人•日。所以本规划区域的最高日用水量

Q=2500×0.2=500吨/日。

2、水源

近期按照经济合理和方便建设的原则,水源选择主要有2个:县自来水厂和云阳山泉水,远期全村采用县自来水厂水源。

3、管网布置

村域给水近期以高速公路为界,分为南北2个供水分区。北部区域接城市给水管网,南部区域给水管网接云阳山泉水,沿S320和村庄干道布置。管径选择按远期规划取定,主干管为DN200mm。给水管道上每120米范围内设置SS-100型地上式消火栓一个。

三、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采用合流制。农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应采用管沟排放,污水排放前,应采用化粪池、沼气池等方法进行处理,禁止未经处理直

接排入水体。

布置排水管渠时,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

2、管网布置

根据当地地势的特点,按管径最小,管线最短的原则,雨水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和沟渠排放,污水应通过管道或暗渠排放,排水管主要沿道路中心线布置。规划中对村庄内的灌溉渠及水面均拟保留。

四、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规划范围内现有10KV架空线二条,向规划区供电。两路电源都有一定余量,能够满足规划区用电需要。

2、电力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计算,用电面密度法预测如下:

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单位面积设备容量

(KW/ha)设备容量(KW)R 居住建筑用地 12.77 200 2554 C 公共建筑用地 1.85 300 555 M 生产建筑用地 5.11 350 1788.5 S 道路广场用地 3.32 8 26.56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25 350 87.5

G 绿化用地 1.7 8 13.6 合计 25.00 5025.16 取综合同时率0.3,则计算负荷为1507.5KW,按变压器容载比1.5计算,需设置的10/0.4KV变压器容量为:2261KVA。3、10KV变电所设置

规划区内现有10/0.4KV变电所4处,分布于负荷中心,需对其进行扩容满足需要.规划新增10/0.4KV变电所1处。其供电半径小于200M,低压出线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接线,配电到户。

4、线路布置

村庄电力线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经济条件允许,可考虑地下敷设。

五、电信及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规划区内现有1条电信光缆由西至东依托电杆架设。接线混乱,基本为放射式接线。现有有线电视信息节点箱一处,位于村部入口处。全村有线电视覆盖率为30%,其余主要采用微波接收信号。

2、电话用户预测

用面密度法预测,预测规划区用户为1900门,按规划人口2500人计算,普及率为76%。按装机率0.9计算,需设置交换容量1703门。需设置综合宽带网信息节点机房2个,其服务半径小于800M,信号引自县光纤模块局,再由综合宽带网信息节点机房向各用户插座配线。在规划区内设有线电视光节点机房4个,信号引自县有线电视台,由有线电视光节点机房向各区分线箱配线,由分线箱向各级用户插座

配线。

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根据村庄整治建设的要求应尽量全面覆盖。

3、线路布置

采用弱电共架的方式,尽量沿村庄道路架设, 经济条件允许,电信、有线电视可考虑共沟沿村庄道路敷设,管材采用硬质PVC110管,电缆井采用电信局标准的电缆手孔井。

4、邮政

规划区在村部入口沿S320处设一处邮政所,以满足邮政业务需要。

六、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1、环境保护

1)水环境保护:地表水达到国家地表II类水质标准,重点加强对工业小区、居民点、生猪养殖基地的工业废水及污水的控制。要求严重污染地下地表水质的生猪养殖基地设置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其排放的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地表。严禁污染水源的工业入村生产。村民住户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率90%以上,设立公共厕所,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厕所卫生洁化率90%以上。

2)大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并使沼气能源的利用普及率达到100%。

3)噪声环境质量保护:噪声控制符合国家城镇区域噪声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小于55DB(A),交通干道噪声平均值低于70DB(A)。加强道路与公路绿化带建设,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污染。

2、环卫设施规划

1)设立集中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规划三处,位于居住组团和公共服务及居住综合组团。

2)规划新建公厕三座,位于公共服务组团和村中心公园。3)村民集中住宅区按相关规范设计与施工,管线统一安排,确保村民居住环境质量。新建独立村民住宅必须采取有效厕所卫生洁化方法

及措施,保护环境质量。

七、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1、规划结合农田水利改造项目,着力修好四圳、一渠、两塘:月岭圳、姜家湾排水排污圳、后背垅水圳、平塘水圳;坳背渠;枫树塘和五安塘。形成XX村灌溉水系,提高防洪抗旱功能。

2、XX村紧邻XX县城,可以依靠其消防站进行火灾救护,但村民应组成义务消防队伍,用于应付紧急火灾扑救和配合镇消防员实施救护工作。新建主要道路按每120米间隔设置消火栓,给水规划中应保证充足的消防用水。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水渠和水塘作为近期消防水源及

以后备用水源。

3、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设置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和救治室,建立完善的疫情预警机制。

八、殡葬用地规划

在村域东南片山体南侧规划一处殡葬用地,占地约2公顷,为村内的集中安葬区,同时鼓励村内现有的坟地统一迁入安葬区。

第七章 村容整治与自然人文资源保护

一、村容整治

1、拆除村域内道路两旁和庭院内部的违章建筑。

2、村庄出入口、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建设村庄小游园。充分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和空闲地建设小绿地,同时结合道路边沟布置绿化带,绿化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具有经济生态效果的品种。

3、新建的集中居民点要引导村民按照规划提供的户型设计建房;对现有的村庄要进行适当的整饰,可通过粉刷(以白色为主)等方式对建筑进行修整,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

4、整治利用或修建公共水面,保持水面洁净,改善堤岸亲水环境;公共水面宜结合自然水体设置保护原生植被,人工护坡宜采用本地材料修砌。场地铺装,形式应简洁,用材以地方材料为主,利于排水。

5、在村庄主要道路上安装路灯、指示牌、废物箱等,风格应统一协

调。

二、自然人文资源

1、对村域内植被良好的自然山体、林地予以保护,严禁滥砍乱伐,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构筑生态型的村落环境。

2、应对村域内现存唯一保留时间较长的建筑—陈家祠堂予以保护,对建筑本身予以修缮维护。祠堂50M范围内,原则上应禁止建设新的建筑。

第八章 村委会及农村住宅建筑设计

一、村委会建筑

建筑造型采用“现代建筑,民居形式”的表达。有别于传统民居,由于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行政、商业、文娱等功能,这使得建筑内部空间与传统民居有着较大差异。建筑占地面积为750M2、建筑面积为

3000M2? 建筑采用灰蓝色传统四坡屋顶形式,外墙立面分为两段式,下部采用深赭红色瓷砖,上部采用乳黄色外墙漆,其余线脚采用白色外墙漆,与村民住宅建筑在形式、色彩上予以统一协调,形成整体的村庄风格。建筑底层主要为大空间,作为商业用房,上部为行政办公、商务洽谈、文化娱乐等用房。

二、农民住宅建筑设计

新建住宅组团以独户式、双拼式、联排式为主。住宅建筑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屋顶为传统四坡、两坡屋顶,外墙采用价廉物美的赭红色外墙砖结合乳白色外墙漆。住宅组团结合不同地形,灵活布局。宅基地标准:每户用地不超过120㎡;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应大于宅

基地面积的75%。

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和当地城镇住宅日照间距标准执行。住宅层高不宜超过3m,其中低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应超过3.3m。住宅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层住宅建筑密度不低于28%,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低于24%,容积率不高于1.1。

第九章 规划的实施措施及步骤

一、规划的实施措施

(1)由镇建设股无偿提供住宅房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图纸。为了严格控制建筑风格,农民新建住宅应交纳一定的保证押金,按规划新建的住宅房竣工后,经县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全额退还押金,并由乡镇政府根据本地财力情况适当按一定比例给予建房户补助;未按规划新建的住宅,应酌情扣罚。

(2)为了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实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在新规划的集中居民点兴建住宅房的农户,可按造价的一定比例,凭镇政府的证明,到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扶持;住宅房办房产证只收工本费,免收登记费、测绘费。广电设施电信设施均由供电、广电、电信部门统一总线到点,安装到户,分户安装,其入户材料费按现行价格收取,免收安装工资,初装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

(3)占用非耕地建房的农户,免收一切税费;占用耕地建房的,其耕地开垦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

(4)农户按规划要求建房需用自产竹材、木材、石料的,依照规定

程序报批,免收规费。

(5)按规划要求建公共厕所的,经验收合格后,由政府每平方米补助100元。结合改厕兴建沼气池的,经验收合格后,由政府财政每个沼气池补助800元。农户打压水井改水的,政府财政每个补助150元;按规划要求建蓄水池引用山泉水改水的,政府财政每个补助150元。按规划要求建设公用垃圾池,每个垃圾池政府财政补助200元。农户按规划要求打底粉刷外墙,按期完工的,政府财政每平方米补助2元。通村道路按5米宽修建的,每公里补助30000元,通组道路按宽度3米、厚度12公分以上、混凝土路面标准修建的,每公里补助10000

元。

(6)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其生产经营所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优先安排,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

(7)设立教育保障及奖励基金,为贫困家庭和优秀学生提供保障及奖励;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工技能培训,凡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县级以上农民技术等学校培训的,通过学习考试并获得县级或市级以上专业技术合格证或毕业证的,由乡镇财政分别给予

100~300元的奖励。

(8)为鼓励和引导农民自发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凡新组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产业协会,制定章程并开展活动且有20人以上的协会组织,经核实后,由乡镇财政按协会规模大小给予适当的活动经费补助;乡镇政府根据财力情况,给予一定的配套奖金补助。(9)村庄应安排专人负责全村的环境和卫生日常工作,安排人头经

费。

(10)积极提倡火葬,凡在村集中安葬区安葬的,村应给予500元的奖励;迁入集中安葬区的,村应给予2000元的补偿。

(11)对市财政专项资金,部门捆绑扶持资金,乡镇、省、市单位扶持资金及社会捐资的使用情况,由市财政局、审计局进行全程审计,对挪用专项资金的人和事,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12)村内的重大公益设施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以公示的形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经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方可实施。在建设过程中

接受村民的监督。(以上奖励、补助和处罚等金额由村或乡根据的自身情况予以确定)

二、规划实施步骤

1、将近期建设的村委会建筑及枫树塘拆迁安置区作为近期建设的启动区,集中资金统一建设,同期完善启动区周边道路及市政设施建设。拆迁安置区的建设是规划的建设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对村民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做得好,将有力地促进村民从观望到积极参与的思想转变。其中村委会的建设可以利用其地段优势,通过对商业、文化娱乐等营利性部分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招商引资、自筹资金、村民入股等形式,分担建设压力,加快建设进度。

2、启动区的建设完成以后,将积累大量的经验,建设理念也将更为成熟;实施建成的良好效果,吸引村民更广泛的参与其中。将近期建设图划定的其余建设用地作为二期建设区推广实施,完成后,一个现代化的田园小康示范村将初具规模,规划的设计意图也得到初步的实

现。

3、良好的推广示范效果使项目得到更大的关注,XX村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发展工业及养殖、苗木等产业,使之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村部将有更多的资金建设公共项目及市政设施。

第十章 分期建设项目库

第二篇:本溪市总体规划文本及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3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 第四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20 第五章 城市空间布局 21 第六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23 第七章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28 第八章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31 第九章 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32 第十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35 第十一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38 第十二章 城市历史文物保护规划 41 第十三章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42 第十四章 城市工程规划 46

第十五章 城市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53 第十六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9 第十七章 城市远景发展规划 62 第十八章 市区乡镇建设规划 63 第十九章 旧城更新与棚户区改造 65 第二十章 市区空间管制 68 第二十一章 实施措施 69 第二十二章 附则 70 附表: 71

表1 本溪市区(市辖区)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表2 本溪中心城区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71 表3 中心城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一览表 72 表4 规划城市公园与城市广场一览表 75

表5 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76 表6 本溪市域旅游资源一览表 78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为了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实现本溪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本溪和谐社会的构建,特进行《本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第2条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辽宁省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通知及规范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辽宁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沈阳经济区(辽中城市群)合作协议框架》(2005)、《本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本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省、市各部门的专项规划。第3条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主题,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改造、促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生态功能,构建和谐本溪,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本溪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第4条 规划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本溪市是城乡差异较大、人地矛盾较为尖锐的地区,本规划在充分论证分析城市发展存在问题基础上,通过规划公共政策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促进本溪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全面统筹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本溪创造良好的规划环境。

本规划充分尊重山地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保护近城山体,重视中心城区与扩展城区之间的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景观格局。

本规划充分尊重本溪市城市型的特点,在沈阳经济区及东北亚区域视野下,构建本溪市空间结构体系,科学调整本溪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的适度扩散。

本规划遵循近期发展与远期控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空间管制的途径,对生态控制区、历史文化景观区、自然景观区、基本农田等进行规划控制,重点论证本溪市近期可能需要重点鼓励发展区域。

本规划在遵循当前钢铁工业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趋势,积极鼓励本溪市多元化产业发展,积极为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接续产业创造良好的规划空间政策。

本规划突出加强了与相关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尤其是突出了本溪市与宏观区域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以此科学定位本溪。

在规划实施上,突出了分类指导、明确事权的原则;在发展与保护上,本规划采用了引导与控制相结合的分类指导方式;在管理与实施上,本规划采用了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事权保障体系。第5条 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次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指本溪市域,包括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本溪县、桓仁县四区二县的行政范围,规划总面积8411.3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包括本溪市辖区行政范围,总面积1518平方公里;以及本溪市辖区外的水洞核心景区10.6平方公里、温泉寺核心景区9.5平方公里、观音阁水库水源保护区140平方公里的规划控制范围;规划总面积1680平方公里。

(3)城区:指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区,包括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中心城区指老城区和东部新区,外围组团是指歪头山-石桥子组团、北台-桥头组团、南芬组团;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16.67平方公里。第6条 规划期限

(1)近期:2006-2010年(2)远期:2011-2020年(3)远景:2021-2050年 第7条 规划法律效力范围

本规划是指导本溪市城镇空间协调发展和统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空间安排的法规性文件,是编制本溪市各类城乡规划及相关行业规划、重点专项规划的依据。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第8条 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9条 城市发展总目标

到2020年,把本溪建设成经济发达, 社会和谐,环境友好, 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高效, 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和治理的辽东地区现代化中心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第10条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本溪建设成全国重要的钢铁和精品板材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重点产业的配套加工基地、沈阳等辽宁中部城市休闲、娱乐、度假的“后花园”,打造“钢铁城、森林城、中药城、旅游城”,促进本溪经济快速增长。

2010年本溪市GDP可突破6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0:56.0:38.0;到2020年本溪市GDP可超过12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0:53.0:42.0。第11条 社会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本溪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趋良好;初等教育实现普及,知识、科技传播渠道畅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信息、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发展;城市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系统完备,城市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实现公平、均衡发展。第12条 就业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加速劳动力配置市场化的进程。坚持以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为根本,在坚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充分利用国家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把握“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职业教育加大投资力度的契机,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再就业安置渠道。

到2010年,全市从业人员可以达到30万人;到2020年,全市就业人员约为85万人。

第13条 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市,把本溪建设成为人口、产业和城市布局得到合理调整,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城市。

表2-1 2010、2020年本溪市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目标 类型 序号 名 称 单 位 2010年 2020年 经 济 发

展 1 GDP 亿元 600 1200 2 人均GDP 元/人 42000 60000 3 三产占GDP比重 % 38 42 非公有制经济GDP占全市GDP比重 % 60 70 5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2.0 ≤1.4 6 单位GDP水耗 m3/万元 ≤200 ≤120

社 会 进

步 7 城镇化水平% 68-70 80 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0 - 9 城镇失业率 % 5 2-3 R&D经费占GDP比重 % 1 1.5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14300 37000 12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6500 16800 13 高等教育率 % ≥30 ≥40 14 人均寿命 岁 70 75 医疗保险参保率 % 90 100 16 失业保险参保率 % 90 100 17 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 92 100 18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M2 25 30 19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M2 28 35 环 境 保

护 20 森林覆盖率 % ≥70 ≥75 城市空气质量 ≥2级标准的天数/年 ≥250 ≥280 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100,城市无超4类水体无超4类水体 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GDP)<5.0 <4.0 24 COD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GDP)<5.0 <4.0 25 工业用水重复率 % ≥50 ≥50 26 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95 ≥100 27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70 ≥80 基 础 设

施 28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100 100 29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60 ≥90 3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80 100 31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人 ≥7 ≥8 32 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 % ≥80 ≥80 33 城市气化率 % ≥85 ≥90 34 城市集中供热率 % ≥75 ≥8

5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00,城市 第一节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第14条 城乡产业统筹发展战略

本溪应积极发挥比较优势与培育竞争优势相结合,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体制创新”结合的“创新”驱动战略,“企业集团”、“产业集群”与“资源集约”并举的“三集”推动战略,“培育品牌”、“引进品牌”与“OEM贴牌”共存的“品牌”带动战略,以及沈本一体化战略,形成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强的产业结构体系。

(1)以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强化农业的服务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实现本溪农业现代化。

(2)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通过培育产业集群和建设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做强钢铁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接续产业,做活农产品加工业,将本溪市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与零配件基地。

(3)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沈阳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促进旅游业接续产业“支柱化”、物流业“现代化”、房地产业“远景支柱化”。

第15条 城乡社会就业统筹发展战略

本溪应积极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产业多元化促就业发展战略、区域劳动力就业迁移发展战略,以营造多元化带动的就业发展格局。(1)宏观政策取向应从促进增长转向就业优先,制定鼓励就业的产业政策。

(2)加快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步伐,鼓励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物流业、旅游业、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充分吸纳剩余劳动力,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的同步增长。

(3)向国内外劳务输出也是拓展就业的渠道,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并起中介组织作用,向东北亚、俄罗斯、中东以及沿海省区等输出劳动力。第16条 人与自然统筹发展战略

本溪市应积极实施人与自然统筹发展战略,通过本溪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企业管理力度,积极引导绿色消费,建立人与自然统筹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1)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改组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展服务业。

(4)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控制指标。

(5)提倡健康文明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鼓励和支持合理消费,在扩大合理消费的同时充分考虑废弃物的资源化。

第17条 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1.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1)本溪市与吉林省空间协调重点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水环境协调建设,核心是吉林省通化地区与本溪市桓仁县的旅游、生态区域协调发展。

(2)本溪市与辽东边境地区空间协调重点在社会经济建设、经济联系通道建设、生态保育建设等,核心就是本溪市桓仁县与丹东区域一体化建设的空间、基础设施、交通、旅游、生态的区域协调发展。(3)本溪市是辽中经济区的东南部节点城市。本溪与沈阳之间的产业协调重点在于现代服务业资源的共享与协作,本溪与辽阳之间产业协调重点在于化工建材业的分工协作,三市之间空间协调重点在本溪歪头山、辽阳灯塔与沈阳南部副城之间的空间对接一体化。

(4)本溪与抚顺之间的产业协调重点在于钢铁冶金产业分工与协作,空间协调重点在于生态建设。

(5)本溪与鞍山之间的产业协调重点在于鞍本一体化和集团化建设,空间协调重点在于本溪与鞍山的交通通道一体化建设。2.市域内部统筹协调发展

(1)中心城区北部协调的重点在高台子、石桥子、歪头山,构建沈本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沈本工业走廊。

(2)中心城区东部协调的重点在威宁、卧龙、牛心台,是本溪城市东扩的核心空间,重点要做好交通、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基本功能一体化建设。

(3)中心城区西部协调的重点在北台、桥头,是鞍本一体化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要充分利用鞍山钢铁服务业资源,促进鞍本钢铁经济通道的建设。

(4)中心城区南部协调的重点在南芬城区、下马塘镇、草河镇,依托现有资源赋存优势,积极发展采掘业及简单加工工业,为鞍本一体化发展提供原材料保障。

(5)中心城区与本溪县小市镇的空间协调,远景将是本溪中心城区再次东扩的重点区域之一,近期主要以中心城区邻域的牛心台、卧龙之间的空间协调为重点。

(6)本溪县小市镇与桓仁县桓仁镇空间协调重点在于生态、旅游建设。第二节 城镇化战略与人口发展 第18条 城镇化战略

实施中心城市聚集发展战略,重点支持本溪市中心市区的发展;实施西部轴线聚集战略,重点支持歪头山-本溪-北台-南芬轴线发展;实施钢铁支撑、多元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延伸钢铁产业链条,发展中药、旅游等接续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稳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不断促进沈本区域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稳步促进城市就业增长;采用组团发展模式和城市区域化推动模式,构建本溪城市区域。第19条 城镇化目标与阶段

2010年本溪市城镇化水平为68~70%,2020年为80%。

近期(2005——2010),重点解决历史遗留的城镇化欠帐问题,提升粗放型城镇化的质量,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远期(2010——2020),重点推进区域城镇化的全面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第20条 城镇化发展策略

东点西轴,点轴推进融入开放的辽中南城镇密集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打造高端先进加工制造业,推进城镇化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集约高效发展,全面缓解城镇化的土地供给、资源、能源供给的瓶颈;政策倾斜,统筹协调,构筑和谐空间,保障城镇化质量。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序促进农民非农化,重点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21条 人口发展目标

本溪市域总人口2010年目标导向值165~175万人口之间,2020年目标导向值190~200万人口之间。根据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城镇人口120万左右,2020年城镇人口160万左右。第22条 人口发展策略

本溪市机械增长立足东北劳动力供给圈,重点在辽宁省、吉林省。人口向中心城镇人口聚集,其中大城市(本溪市)优先人口聚集,实现城乡统筹、非均衡发展的人口空间布局;同时,本溪应走共享沈阳现代服务业人口资源战略。

近期内涵挖潜与外延创造并举的人口就业战略;远期外延创造的人口就业战略;非国有、地方化、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就业扩张战略。

第三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空间布局 第23条 空间结构

本溪空间结构采用点轴推进模式,以本溪中心城区为经济增长极,以沈丹线、本溪-小市-桓仁线为发展轴,构筑本溪市域城镇发展的“T”型空间结构。

一级轴:沈丹发展轴,二级轴:本溪-小市-桓仁发展轴。第24条 空间发展策略

(1)优先发展本溪东部新区,积极疏散老城区人口、产业等职能,改善老城区环境。

(2)重点培育歪头山-石桥子、北台-桥头两个重要经济增长点。(3)积极培育和提升小市、桓仁两个县域中心镇的职能地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职能中心。

(4)充分利用毗邻东北中心城市沈阳的区位优势以及大连、营口出海口的区位优势,优先发展沈本沿线的城镇。第25条 中心城镇产业定位

本溪是鞍本联合之后的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基地,是对接沈阳经济区的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及配件产业集群基地,是融入沈阳浑南新区的现代化物流中心,是融入东北统一市场的旅游产业基地。市区:以钢铁冶金工业为基础,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制造业、建材化工业和现代中医制药业,积极培育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同时,要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物流业,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本溪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配套零部件加工业、旅游产业、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桓仁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业、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第26条 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应该以重点建设产业区为突破,整合现有工业园区,构筑产业集群,最终依托交通干线形成东、西、南、北四条产业轴线,组成“大十字”空间格局。整体上,本溪市经济中心要逐渐由西南向北转移,向沈阳经济区中心城市沈阳靠近,纳入沈阳市产业体系。北部产业轴线集中以中医药制造、新型建材、机械设备制造、及其零配件等为核心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轴线。

南部产业轴线集中一些钢材深加工如金属制品、小五金等、旅游业和采矿业。

东部产业轴线沿本桓公路方向发展形成以农产品加工、旅游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的轻工业产业带。

西部产业轴线以钢铁冶炼及钢材深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核心的重化工产业轴线。

第27条 重点产业空间布局

(1)钢铁冶炼与压延加工业:重点在中心城区西南部的工源厂区、东风湖工业加工区和桥北工业区,借“鞍本”集团建立的时机加强与鞍山钢铁产业的分工合作,形成钢铁产业带。

(2)钢材深加工制品业:重点在中心城区钢铁冶炼压延加工区,并向北移至石桥子、高台子以及火连寨镇组成的三角地区,形成产业集群,与沈阳相关产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一条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带。(3)医药制造业:在本溪县和桓仁县培育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制造业向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培育创新型网络式中医药产业集群。(4)建材与化工产业:两个资源性产业存在一定的污染,尽量集中布置在城市西部及西南部。

(5)农产品加工业:在卧龙-牛心台-小市沿线集中布局农产品加工等轻工企业。

(6)旅游业:从本溪市区向东,沿着本桓路,经东部新区至小市和五女山城,形成一条黄金旅游带。

(7)现代物流业:在歪头山—石桥子建设现代物流基地,配合新培育的主导产业的发展,也配合沈阳物流业的发展。另外可考虑在北台—桥头考虑发展物流业以支撑钢铁及钢材深加工产业的发展。(8)房地产业:重点在东部新区发展。第28条 中心体系结构 表3-1 本溪市域城镇中心体系结构规划 中心等级 城镇名称

市域中心(1)中心城区、歪头山-石桥子城区、北台-桥头城区、南芬城区

县域中心(2)桓仁镇、小市镇

中心镇(5)田师府、草河口、二棚甸子、华来、火连寨

一般镇(14)古城、普乐堡、八里甸子、草河掌、沙尖子、连山关、铧尖子、碱厂、木盂子、高官、清河城、草河城、五里甸子、思山岭、张其寨、下马塘

(注:撤消高台子、卧龙两镇并入中心城区;撤消北台、桥头两镇组成北台-桥头城区;撤消歪头山、石桥子两镇,与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组成歪头山-石桥子城区;调整思山岭、张其寨两乡为建制镇;南甸镇并入田师府镇;泉水镇并入小市镇;偏岭镇与高官乡合并为高官镇;铧尖子镇、二户来镇、木盂子镇合并为华来镇,拐磨子镇更名为古城镇。)

第29条 等级规模结构

表3-2 本溪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等级序列 城镇名称 100万以上

50-100 中心城区 20-50

10--20 歪头山-石桥子城区、北台-桥头城区、小市、桓仁 5—10 南芬城区 2--5 田师府、草河口

1--2 华来、二棚甸子、火连寨、碱厂

1万以下 古城、普乐堡、八里甸子、草河掌、沙尖子、连山关、铧尖子、木盂子、高官、清河城、草河城、五里甸子、思山岭、张其寨、下马塘

第30条 职能结构

表3-3 本溪市域城镇只能结构规划 职能类型 城镇名称

综合型 中心城区、桓仁镇、小市镇

加工型 歪头山-石桥子城区、北台-桥头城区、草河口

采掘与加工并存型 南芬城区、田师府、二棚甸子、连山关、木盂子、火连寨、下马塘

农村综合服务型 碱厂、华来、思山岭、铧尖子、清河城、草河掌、古城、草河城、五里甸子、张其寨

旅游型 八里甸子、普乐堡、沙尖子、高官

第四节 沈本一体化规划 第31条 指导思想

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重点突破、互惠互赢的原则,以综合交通、环境整治、公共安全、能源水利等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沈本一体化进程,最终把沈阳与本溪经济发展轴带打造成为辽宁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沈阳)-冶金钢铁工业及深加工(本溪)的产业经济轴带。第32条 发展定位

在沈本一体化进程中,本溪发展定位如下:一是在强化钢铁冶金工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钢铁工业的延伸产品深加工业;二是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产业,重点建设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加工基地;三是大力发展以中药材种植和中成药生产为主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四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休闲、娱乐、度假为主的旅游产业。

第33条 空间结构

继续坚持“开发新区、改造老区、治理沉陷区、拆迁棚户区、调整完善中心区”的建设方针,重点构建“一带多极”的空间发展格局,以对接沈阳向沈丹方向的扩展。

一带:即本溪中心城区第二产业向南北延伸,建成“沈本工业经济带”,承接沈阳产业转移和辐射配套,构建沈本一体化工业产业发展的空间平台。

多极:即在沈本工业经济带的本溪区域内,形成若干个产业经济增长极,以支撑沈本一体化发展。第34条 产业布局

在“一带多极”的空间结构框架下,形成“一廊三群”的产业布局框架,即形成沈本产业经济走廊、钢材深加工、建材化工、现代中药等三个产业集群。

第35条 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原则

通过沈本两市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共用、区域性生态环境共治,以此达到沈本两市的资源共享、产业共连的目的。基础设施共用、环境共治是沈本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第五节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36条 发展目标

(1)依托国家公路干线,加强本溪与其他省市和地区的交通联系,立足区域干线,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市域交通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等级,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

(2)大力加强铁路建设,包括铁路线的复线建设以及铁路电气化的建设;加快场站建设并加快运输场站的更新改造。第37条 公路网规划(1)对外交通网络

打造“七纵一横”为主干,干支相连、辐射全境的区域性快速公路网络。

表3-4 本溪市域对外区域交通网络主要建设项目表 项目名称 本溪境内 级别 规模(公里)1 溪辽线:“本辽辽”(本溪—辽阳—辽中一段)桥头镇至老关岭 高速公路 12.043 东边道(鹤大)桓仁(新开岭至砬门)高速公路 55 3 沈环线(溪抚)高头岭至高台子 高速公路 25 4 桓仁至永陵线 老道沟岭至六河 高速公路 43.21(2)市域交通网络

小市至碱厂为一级公路,全长39.3公里,其中隧道一座,长1920米,后续工程为碱厂至桓仁段;沈环线小堡至响山子15公里城市出口路改造;本溪县小小线同江峪至松树台10.8公里二级路改造;近郊旅游环线欢喜岭至思山岭18公里三级路改造;本溪县小清线、小草线37公里二级公路改造;桓仁县木通线铧尖子至六道河27公里二级GBM改造;桓仁县彰桓线313米北江桥改建;本溪县铁长线碱厂至小夹河11公里二级GBM改造;桓仁县东边道(鹤大)高速公路连接线53公里。此外,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网建设,规划新建农村公路426公里。第38条 公路场站建设

远期规划在威宁地区建设符合国家一级客运站标准的“城市东移分流站”,预计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在市区北台等地建三处四级客运站;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建设一处三级客运站、二处四级客运站;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建设二处三级客运站、三处四级客运站。近期规划在小市镇张家堡建设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小市公路货场。第39条 铁路规划

东边道铁路是连接东北三省和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经黑龙江绥芬河—吉林图们—辽宁桓仁—丹东—大连,近期规划建设在本溪境内途经古城镇、黑沟乡、桓仁镇、雅河乡、普乐堡镇段,全长77公里。另规划溪田铁路(经桓仁)延长线与东边道铁路相衔接。

近期规划建设田师府至灌水镇铁路,加强本溪与丹东的交通联系;对沈丹铁路本溪段进行复线改造,长33公里,包括草河口—通远堡段和南芬—祁家堡段;本溪站铁路枢纽改造,包括本溪枢纽扩建工程和本钢、北钢改扩建工程。第40条 民航规划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干线机场,其扩容势在必行,本溪距桃仙机场仅48公里,其服务半径已经覆盖本溪全市域。本次规划期限内不建议修建机场。根据未来发展,可以将在桓仁建设占地约3.75平方公里的3C级专用机场的构想纳入视野。

如果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有必要建设桓仁机场,建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机场选址等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第六节 市域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第41条 目标(1)生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生态市。(2)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目标:

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矿业的要求,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重点加强金、铂、钯等贵重金属矿产调查评价,适度向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商业性勘查。通过矿业结构调整,保障钢铁支柱产业,建材、有色等传统产业原料的稳定、安全供应;同步发展贵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业;促进矿产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迅速全面启动探矿权、采矿权市场,矿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3)环境保护规划:

至2020年,把本溪市建设成为人口、产业和城市布局得到合理调整,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和治理,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城市。第42条 生态功能区划及生态对策

市域划分为4个生态区,分别为东部森林生态功能区、中部森林生态功能区、西部生态建设区、南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第43条 东部森林生态功能区

该区位于本溪市东部,主要包含桓仁满族自治县,为东部山区的组成部分,该区是辽宁经济区及大连地区的水源地。生态控制要点为: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特殊生态功能区,保护好桓仁具有特殊生态功能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系统;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公益林建设;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和人口密度,禁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其他人为破坏活动;严格限制工业门类;依托自身良好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加强旅游产业的开发。第44条 中部森林生态功能区

该区包括本溪县田师府镇、南甸子镇、碱厂镇等地区,该区的发展对本溪市上游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有重大影响,着力发展生态林、防护林、风景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为水库提供生态屏障。生态控制要点为:

(1)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严格控制不合理开发活动,禁止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逐步治理改造或搬迁现有污染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产业。

(2)库区所有市县(区)和沿江建制镇都必须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与完善雨污分流的污水收集系统;库区必须关闭所有造纸、制革、农药、染料等水污染严重的企业;所有工业企业,都要实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关闭所有小型采矿点。

(3)在优先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上,库区和影响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逐步还林还草;建立岸边生态保护带,严禁在该区域内进行任何有碍生态保护的建设活动。

第45条 西部生态建设区

该区包括石桥子、高台子、牛心台、卧龙、思山岭、南芬、桥头、北台及本溪现状城区。生态建设的规划要点为:(1)建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应把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的重建作为重点,通过生态建设工程恢复和保护该区的生态环境;应加强城镇组团间开敞区域的保护和控制,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对整体环境的破坏。城区和城镇郊区的溪、河、渠、塘等不得随意填占。

(2)严格限制污染型项目的建设。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实行工业污染的集中处理和集中控制,强化清洁生产和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抓紧调整工业结构,治理工业污染,严格控制新建污染企业;所有超标排污企业应停产限期治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坚决实行破产、关闭或停产。第46条 南部平原丘陵生态建设区

该区是辽东山区向辽河平原的过度地区,包括下马塘、连山关,草河口等地区。生态建设的规划要点为:科学、合理地布局各种类型的工业项目;严格实施污染控制和环境监管。第七节 市域水资源规划 第47条 水源保障

太子河、细河、浑江是市域主要水源。第48条 市域水资源供需预测

规划至2010年,市域需水总量为66707万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需水量10265万立方米,农村生活需水量1243万立方米,工业需水量35897万立方米,牲畜需水量2931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需水量16370万立方米。

规划至2020年,市域总需水量81606万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需水量11114万立方米,农村生活需水量1339万立方米,工业需水量49436万立方米,牲畜需水量3329万立方米,农田灌溉需水量16361万立方米。

第49条 给水对策

建设节水文化,增强节水意识;推广节水高新技术;实施科学的监测监控手段;完善用水定额,实行总量控制;逐步探索水权分配管理制度;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2010年新建成水利工程三项:夹道子水库、富东江水库和盘龙寺水利枢纽工程;2020年本溪市通过“引观入本”工程满足本溪市对水资源的需求。第八节 市域电力工程规划 第50条 用电预测

规划至2010年,市域电网全社会最大负荷为2380兆瓦,年用电量153亿千瓦时;规划至2020年,市域电网全社会最大负荷为3877兆瓦,年用电量273亿千瓦时。第51条 供电规划(1)500千伏电网规划

规划至2010年,建设程家500千伏变电站。(2)220千伏电网规划

规划至2010年,市域220千伏变电站12座,其中新增3座,主变容量4686兆伏安;规划至2020年,市域220千伏变电站15座,其中新增2座,主变容量6060兆伏安。第九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52条 目标与定位

(1)发展总体目标:稳步发展观光旅游,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旅游,将本溪发展成为辽宁省旅游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辽中城市群的后花园。

(2)产业定位: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旅游为重点,以生态旅游、保健旅游、科考旅游、文化旅游为特色,辅以民族文化风情旅游、购物美食旅游、会议旅游等,形成多功能的旅游目的地系统。

第53条 旅游空间结构(1)区域风景网络

辽中南旅游环线:该环线以沈阳、大连、丹东旅游金三角为依托,依次经过沈阳、本溪、丹东、大连、营口、鞍山、辽阳7市。

辽东南旅游环线:该环线以沈阳、丹东或本溪为起点,囊括了辽宁中东部主要精品景区(点)。

辽东北旅游环线:沈阳-本溪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本溪观音阁湖-铁刹山-桓仁太极八卦城-五女山-桓龙湖-新宾赫图阿拉城-永陵-萨尔浒古战场-大伙房水库-沈阳的辽东北部旅游环线。(2)市域风景网络:

溪湖-彩屯-本钢-南芬工业旅游环线。

水洞-庙后山-关门山-汤沟-通天洞-草河口红松林-南芬综合景区-市区环线。

水洞(或小市)-观音阁湖-铁刹山-兰河峪养鹿场-大石湖-和尚帽子山-汤沟-关门山-庙后山-水洞(或小市)环线。

桓仁太极八卦城-望天洞-地温异常带-地缸子-回龙湖-虎谷峡-大雅河-佛顶山-冰壶沟-桓仁太极八卦城环线。

桓仁太极八卦城-五女山-桓龙湖-月亮岛-桓仁太极八卦城环线。第54条 旅游服务基地

规划本溪中心城区、尤其是卧龙地区为一级旅游服务基地,小市县城、桓仁县城、南芬建成区为二级旅游服务基地。第十节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55条 教育事业发展

中心城区重点打造2所万人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

农村重点建设好桓仁县和本溪县2所职教中心,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

支持辽宁科技学院高等学校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重点镇和一般镇重点完成“两基”要求,配置必要的中小学设施,重点镇配置1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

结合城镇化步伐,整合分散的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乡村小学布局,引导农村子女到城镇点上学,继续推行保育寄宿制小学,促进农村生源向城市转移,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在中心城区及两县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第56条 文化事业发展

在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各类博物馆、图书馆,改造、提升群众艺术馆,建设各级文化设施。

市区其他片区改造、提升原有文化设施,配置新的相应级别的文化设施。两县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的配置。重点镇和一般镇应按照规定配置文化设施。第57条 体育事业发展

中心城区在大峪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能满足市民健身和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市级综合性体育场馆。

市区其他片区设1所综合性运动场和1-2所区级体育馆。

两县各建设1所综合性运动场和1所体育馆、1个多项目的室外健身广场。

其他城镇结合学校建设体育场馆。第58条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综合医疗设施、专科医疗设施与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医疗体系,大力扶持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在中心城区建设全市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卫生中心,建设8所三级医院,多所二级医院,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医疗服务,加强妇幼保健医疗设施的建设。

两县至少各配置1所二级医院,适当配置小规模的专科医院。重点镇和一般镇重点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重点镇以上级别的城镇点设置妇幼保健医院。

做好村卫生室新建或改造工作,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59条 发展目标

通过城乡统筹规划,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努力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实现本溪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第60条 发展模式

本溪市辖区农村应该凭借毗邻中心城市的优势,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以及为中心城市服务的劳务经济,走都市带动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本溪县、桓仁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积极发展以林下中药材、野山参、干坚果、经济林及其他产业为主要模式并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一批特色产品初级加工专业村、特色旅游服务专业村等。

(1)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集镇,应该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生态绿色旅游产业;

(2)对于农业资源丰富的村庄集镇积极发展畜牧业,形成一批农牧饲养村庄和集镇;

(3)对于区位交通资源丰富的村庄集镇,应该积极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产业,为本溪农产品深加工提供加工原材料,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村庄和集镇。

第61条 中心村与集镇的规划调控要求

应重视县域规划编制,强化上位规划的指导,加强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相结合,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1)坚持偏远自然村向中心村发展、农村向集镇发展、集镇向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建设中心集镇和中心村庄,实行引导性的村屯合并,合理重组乡村居民点,集中于中心村,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中心集镇主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和格局、集镇域资源开发潜力和特点、区位变化态势和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3)中心村主要依据聚居点规模、公共设施完备程度、交通区位状况、资源特色或行政功能、独立工矿等因素综合确定。第十二节 市域空间管制 第62条 建设限制性分区

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禁止建设地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严格控制的地区;限制建设地区主要是指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等;适宜建设地区主要是指适宜城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地区。第63条 禁止建设地区

禁止建设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试验田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自然保护小区、除本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坡度大于25度的水土保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区绿线控制范围、大型基础设施通道控制带、水体河流控制区以及其他需要控制的地区,原则上禁止任何城镇建设行为。第64条 限制建设地区

限制建设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缓冲区、试验田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区、、风景名胜区的非核心区、森林公园及经济林、一般农田、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地下水源防护区、坡度介于15度和25度的水土保持区、机场净空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行滞洪区、乡村风貌保护区以及本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确定的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选择应尽可能避让,对于列入限制建设地区的城镇建设区,应提出具体建设限制要求。第65条 适宜建设地区

适宜建设地区为除禁止建设地区和限制建设地区外的地区,是城市建设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其建设行为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开发规模、开发强度和使用功能。第66条 市域土地控制

(1)到2010年,市域基本农田保护区总规模约为570.8平方公里。(2)本溪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9.7平方米/人以内,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9.7平方米/人以内;县(市)城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人以内;镇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50平方米/人以内。

第67条 城市规划区土地控制

至规划期末,城市规划区内适宜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99平方公里;限制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274平方公里;禁止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1045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保护区约为153平方公里。第68条 市域各(县级)市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1)小市城区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12.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6.7平方米/人。

(2)桓仁城区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控制在18.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92.5平方米/人。

第四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 第69条 城市性质

辽宁东部的中心城市,是以发展钢铁、旅游和现代中成药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第70条 城市职能

(1)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2)东北区中药医药制造业基地。(3)东北区重要的旅游业城市。

(4)辽中经济区东南部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城市。(5)辽中经济区旅游休闲服务业基地和生态屏障。

(6)市域公共行政管理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第71条 城市人口规模

2010年,本溪市区总人口105~110万人,市区城镇人口99.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78.5万人。

2020年,本溪市区总人口宜控制在125万人左右,市区城市人口117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人口84万人。第72条 城市用地规模

2010年,本溪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约为91.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1.8平方米/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60.1平方公里,北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西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13.9平方公里,南部组团建设用地5.1平方公里;

2020年,本溪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1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9.7平方米/人;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73.5平方公里,北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18.5平方公里,西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18.5平方公里,南部组团建设用地6.2平方公里。

第五章 城市空间布局 第73条 建设用地选择

城市建设应尽可能节约用地,避开地质环境不适宜区,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根据丘陵地形特点,合理利用地形;地面坡度25%以上、相对高度40米以上用地为不可建设用地。第74条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及用地边界

近期阶段生活性城市用地向东部拓展,重点建设太子河南岸的卧龙地区以及北岸的部分威宁地区;生产性用地向北、西方向拓展,重点建设石桥子国家级中药科技产业基地、桥北工业加工区以及东风湖工业加工区。

远期阶段城市继续向东发展,生活性用地向牛心台进一步扩展,着力建设太子河北岸的威宁地区;生产性用地将向西、向南拓展,重点建设歪头山—石桥子产业园区和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第75条 城市空间结构

(1)市区以中心城区为城市的生活和公共服务中心,加上北部组团(包括歪头山、石桥子和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组团(包括北台和桥头)、南部组团(南芬城区),共同形成 “一主三副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2)中心城区为“双心结构,新区主中心”的空间结构。通过东部新区的建设,带动城市生活空间东拓,规划形成进一步疏解老城公共服务职能,形成新的城市主中心。第76条 中心城区布局

中心城区分为老城区和东部新城区两部分,其中老城区的城市建设历史相对较长,是目前城市功能相对齐备、商业服务业水平较高的地区,由溪湖、彩屯彩北、郑家片区、工源、旧城5个片区组成;东部新区是未来的城市中心,由大峪-姚家、威宁-卧龙、牛心台、高台子4个片区组成。

公共中心分市级、组团级两级布置。

(1)市级公共中心为双中心布局,分别为旧城片区和威宁-卧龙片区,其中旧城片区是城市副中心,主要体现商业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职能,在现有城市中心基础上改造完善;威宁-卧龙片区为行政、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和旅游服务中心,是规划期内新建的城市主中心区。(2)组团级中心设立于各组团中心位置,解决各组团内部的基本服务需求,实现服务与就业、居住的就地平衡。北部组团与西部组团规划形成双中心布局;南部组团规划形成单中心布局。第77条 各组团功能

(1)中心城区:市级中心所在地,承担商贸金融、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医疗卫生、行政办公、都市型工业、居住和旅游服务职能。(2)北部组团:依托本溪经济开发区,以现代中成药和高科技产业为主,规划形成区港联动、接轨沈阳的现代产业园区,构筑对接沈阳大浑南新区的沈本工业走廊。

(3)西部组团:以冶金及钢铁深加工为主,规划形成配套本钢和北钢的工业园区。

(4)南部组团:以原有工矿采选业为基础,打造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第78条 各组团人口与用地规模

规划各组团人口和近期、远期用地规模见下表: 表5-1 各组团人口与用地规模

组团名称 人口规模(万人)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平方米/人)

现状 2010年 2020年 现状 2010年 2020年 现状 2010年 2020年 中心城区 74.8 78.5 84.0 53.8 60.1 73.5 71.9 76.6 87.5 北部组团 3.1 9.0 16.0 4.9 11.9 18.5 158.1 132.2 115.6 西部组团 3.0 6.0 11.0 7.6 13.9 18.5 253.3 231.7 168.0 南部组团 5.5 5.7 6.0 3.6 5.2 6.2 67.3 89.5 102.7 市区 86.4 99.2 117.0 69.9 91.1 116.7 80.9 91.8 99.7 第79条 城区用地构成与平衡

规划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16.7平方公里,增加约46.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9.7平方米以内。规划居住用地增加约6.2平方公里,用地比例由现状的34%调整至规划的26%;规划工业用地增加约11.9平方公里,用地比例由现状的33%调整至规划的30%;规划道路广场用地增加约9.7平方公里,用地比例由7%增加到12%;规划绿地增加约6.2平方公里,比例由现状的6%增加至9%。

第六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一节 城市对外交通 第80条 铁路及站场(1)线路

溪田铁路延伸至桓仁,并将其从高峪至老官砬子段改线至太子河北侧。(2)客货运站场

本溪市区铁路客货运站场规划见下表: 表6-1 本溪市区铁路客货运站场规划 名称 等级 规划

本溪 一级(客货)改造扩建 歪头山 三级(客货)二级(客货)石桥子 四级(客货)三级(客货)威宁 四级(客运)二级(客运)金家堡 四级(货运站)大型铁路编组站 溪湖 二级(客货)— 牛心台 四级(客货)— 北台 二级(客货)— 桥头 四级(客货)— 南芬 三级(客货)— 下马塘 四级(客货)— 火连寨 四级(客货)— 第81条 公路规划(1)高速公路规划

除现状已建成的沈丹高速公路以外,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还有:溪辽高速公路、东边道(鹤大)高速公路、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溪抚)、桓仁至永陵高速公路。五条高速公路将构成本溪市对外快速联系的骨架网络。

(2)高速公路出口及枢纽站规划

沈丹高速公路大峪出口北移至高台子,建设高台子出入口,避免将过境交通直接引入未来城市中心区。新建的溪辽高速公路在本溪市内设北台出口。另规划彩北、兴安两处高速公路出入口。除在建的桥头枢纽站外,另规划建设高台子枢纽站和北台枢纽站。

(3)G304在彩屯段改线到郑家,利用原郑家路,经太子河南岸原有道路穿越本钢厂区,连接北台、桥头,构成绕城线的西线。

(4)规划建设绕城环线公路,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走向为:新岭—高台子—前店-三合-红脸—大浓湖—欢喜岭—三家子—太阳—后塔沟—思山岭—三道河子—桥头—北台—G304(改线)。西部环线规划作为货运通道,东部环线规划以客运为主。建议在交通管理中,实施客、货分流。第82条 城际轨道交通

根据区域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七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本溪市规划构建“T”字型轨道交通线路:歪头山—沈丹铁路(乙线)—威宁;沿原溪田铁路线—本溪火车站—北台—桥头—南芬。串联市区所有组团用地,与公路网和快速路共同承担组团间的交通。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 第83条 城市交通发展目标(1)城市交通规划目标

建成网络结构完善、功能明确、等级划分合理、断面形式因地制宜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合理引导城市用地的开发建设,促进城市布局及道路交通的良性发展。

(2)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拥有水平表6-2 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拥有水平公共汽车

(标台/万人)快速路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路网密度(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人)

重要交通工具拥有率 11.97 — — — 设施拥有水平— 0.22 1.30 7~15 第84条 道路网规划(1)路网规划

至2020年本溪市中心城区道路网骨架规划建设成为“一环五横五纵”的结构。绕城环线:

新岭—高台子—前店-三合-红脸—大浓湖—欢喜岭—三家子—太阳—后塔沟—思山岭—三道河子—桥头—北台—G304(改线)五横:

滨河南路—峪明路、南兴路—环山路—育龙路、解放路—峪明路、滨河北路、威宁北路。五纵:

高峪路(高台子—威宁—大峪)、彩屯北路—彩屯南路—振工路、溪湖西路—溪湖东路、唐家路—文化路、威龙路—卧龙路。

规划至2020年石桥子—歪头山组团建设成为“三横二纵”的主干路网;北台—桥头组团建设成为“三横二纵”的主干路网;南芬组团建设成为“一横一纵”的主干路网。(2)道路级别划分 环路:过境性公路。

五横五纵:滨河南路—峪明路和高峪路为快速路,其余道路为主干路。(3)功能划分 环路:在城市外围形成快速过境通道,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五横五纵:均为交通性城市骨架道路,满足本溪市区各组团之间和组团内部交通联系,保证城区内部交通出行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第85条 道路建设要求

规划城市道路级别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其功能和建设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6-3 规划城市道路级别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红线宽度(米)40-50 30-40 30-45 15-20 双向机动车条数 4-8 4-6 4-6 2

断面设计要求 依情况酌情考虑设置中央物理分割带 机非分道行驶 机非分道行驶

交叉口建设方式 互通式立交,个别交叉口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管制政策,拒绝对支路开口 渠化平交为主,个别交叉口采用立交,与支路相交采取管制措施 展宽式平交平交 两侧用地开发

要求 新规划道路两侧不设置大型公建出入口 不宜设置大型公建出入口

道路断面形式 二幅路 三、四幅路 一、二、三幅路 一幅路

第86条 道路交叉口规划

(1)规划过境型大型立交1个:承担过境交通不同流向的枢纽任务,位于沈丹高速公路大峪北移出口,与规划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溪抚高速)和城市环线相交,向南规划快速路联络线一条。

(2)除现状以外,规划新建环沈阳经济区高速公路(溪抚高速)与城市环线、溪湖西路相交处设置2个互通式立交。滨河南路与振工路相交处、峪明路与地工路相交处、高峪路和峪牛路与峪明路相交处、高峪路与滨河北路相交处、高峪路与威宁北路相交处,峪牛路与卧龙路相交处、峪牛路与城市东环线相交处设互通式立交。

沈丹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相交处设置分离式立交,新建快速路与次干路相交处设分离式立交,城市道路与铁路相交应采用分离式立交。

第87条 跨河跨线交通

为解决太子河南北两岸的交通联系问题,规划新建郑家、姚溪、卧龙、牛心台、老官砬子五座跨河桥。以及北地跨线桥,即跨沈丹铁路桥。第88条 停车设施规划

规划到2020年,共建设公共停车泊位84600个。表6-4 本溪市区各类停车设施需求 性质 配建 路外公共 路内

2010年 45000~48000 9000~12000 1800~3000 2020年 63450~67680 12690~16920 2540~4230

表6-5 2020年本溪市区公共停车需求 名称 公共停车位

市中心和片区中心地区 8880~11840 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 1270~1690 城市其他地区 2540~3390

第89条 公共交通规划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出租车等互为补充的交通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达性和线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公共交通线路按四级进行归并,并明确各级线路的具体功能。(2)规划扩大公交线网覆盖面积,延伸至新区和石桥子地区。(3)规划近期降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

根据用地规模,规划本溪市2010年的公交线路长度为273公里,2020年的公交线路长度为426公里。第90条 场站规划

表6-6 规划2020年各类场站规模

建设用地面积(m2)枢纽站 首末站 综合车场 维修厂 合计 2020年 55000 51000 344000 39000 489000 第91条 轨道规划

规划利用原溪田铁路城区段,建设新式有轨电车试运行线。线路从本溪火车站、沿峪明路向东至牛心台。第92条 物流枢纽规划

规划建设两处物流园区,即石桥子物流园(位于北部组团)和北台物流园(位于西部组团)。

第七章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第93条 规划目标

规划提出两个层次的规划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健全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级配体系,重点强化社区级居住生活服务、文化活动、健身康体、休闲娱乐功能的配套完善,增强社区归属感、凝聚力,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第二层次目标:有序建设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为本溪的区域职能服务。

第94条 行政办公设施

中心城区规划的市级行政办公设施主要位于威宁新区,太子河以北沿岸。

区一级行政办公用地基本维持原有用地。北部组团歪头山-石桥子地区的行政办公用地,建议布局在原开发区管委会地块周边。城市行政办公用地152.39公顷。第95条 商业金融设施 在城区内建立“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构成的多级商业服务网点,规划用地面积共579.49公顷。

中心城区规划市级商业中心三个:站前-永丰商业中心为商业主中心;东部新区威宁商业中心和地工路商业中心为商业副中心。站前-永丰商业中心是本次规划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商业中心,规划此处商业中心继续作为服务于老城组团乃至辐射全市的商业中心。威宁商业金融中心位于规划威宁行政办公中心东侧,此处商业业态以高档零售网点及商务办公相结合的形式为主。地工路商业中心未来将作为城市新老组团之间的以宾馆酒店、金融、零售商贸以及建筑装饰、五金等商贸功能为主的商业中心。

规划片区级商业中心13个,其中老城组团7个,分别为:东芬路胜利路交叉口附近;紫金路东明路北光路交叉口一带;广裕路和转山街交叉口一带;平山路和东明路交叉口一带;新立屯高速路出入口附近;彩屯彩北片区商业中心,位于彩屯路竖井路沿线;溪湖片区商业中心,位于溪湖区政府及后石路一带。东部新区3个,分别为:大峪-姚家片区商业中心,位于樱花大道沿线一带;威宁-卧龙片区级商业中心,位于卧龙东南原针织厂附近;牛心台片区商业中心,位于牛心台火车站站前一带。北部组团1个,规划位于歪头山火车站站前至上松木一带沿线。西部组团1个,位于桥头镇镇中心一带。南部组团1个,位于区政府所在地附近,中心路东西两侧。

重视居住区及以下社区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加强规划的引导作用,以建设与居民生活关系较大的小型超市为龙头,集中统一规划社区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第96条 专业市场

部分大型专业市场需逐步迁往中心城区外围。对于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大型批发市场应保留并做进一步的建设与提升,另新建数个大型市场以满足城市发展的新需求。表7-1 规划新建大型市场一览 项 目 名 称 项目地点 市场类型 占地面积(平方米)牛心台鲜花批发市场 牛心台 专业 20000 石桥子中草药材批发市场 石桥子 专业 50000 北台钢材批发市场 北台 专业 200000 南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南芬 专业 50000 卧龙旅游商品批发市场 卧龙 专业 20000 大河批发市场二期工程 一洞桥 专业

土特产品批发市场 高台子 专业 20000 水产品批发市场 一洞桥 专业 10000 第97条 文化设施

文化设施建设以面向大众的公共文化设施为重点,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建立多元、方便、高水准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

中心城区规划市级文化设施中心2处。其中,东部新区规划的市级文化中心分布在卧龙、威宁及大峪片区,包括大峪建设市博物馆和市广电中心等,威宁片区建设会展中心和大剧院等,卧龙建设市艺术馆等。另一处市级文化中心位于老城组团,人民路自图书馆文化宫路口至永丰青少年宫一带。大峪片区规划建设市博物馆与市广电中心等部分市级文化设施。此外,现有文化设施应尽量保留。

片区级文化中心应设于各片区的中心地区,包括片区级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各类文化设施。北部组团的片区级文化娱乐设施中心设于歪头山地区;西部组团北台与桥头文化设施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完整的两片;南部组团片区中心位于南芬火车站以南地块。规划各级城市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共计168.39公顷。第98条 体育设施

市级体育中心:位于东部新区的大峪片区,规划建设大型综合性体育馆一座。在卧龙与牛心台之间太子河畔建设体育公园。

片区级体育中心:按各片区人口进行配置,位于各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部分片区体育场地可与中学体育场地相结合。老城组团可对原有体育场馆进行改扩建,原中小学体育场馆应做到适时向公众开放。

居住区级与居住小区级体育用地应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规划市级和片区级体育用地为44.7公顷。第99条 医疗卫生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系统建设力求完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建立以综合医疗中心和社区(镇村)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的医疗服务体系。

中心城区需加强妇幼保健院和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布置,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形成。全市医疗卫生设施总量按每千人6张病床的总指标配置,规划三级综合医院共5所,于卧龙片区新建三级新区中心医院一所,位于卧龙原明山区卧龙分院原址。规划各片区均设有二级医院至少1所,其中,近期新建溪湖彩屯地区医院,位于原金山医院彩屯分院原址;新建二级甲等大峪新区综合医院。

全市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共67.75公顷。第100条 教育科研设施

规划市区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共119.81公顷。其中,(1)高等教育及职专: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石桥子地区除满足辽宁科技大学建校用地以外,预留适量用地作为高等教育科研基地。规划期内,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扩大中职教育,建设2所高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于歪头山和威宁为其预留教育用地。(2)中小学校基础教育:由于新生入学数量的逐年下降,未来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应缩量提质,初中教育在近期内也不宜新增数量。近期市区范围内非撤并学校的用地应做适当扩大,无法改扩建的可以考虑择址新建校舍。规划各片区的居住区集中地块预留足够教育用地。(3)科研设施:规划于歪头山地区新建综合性科研及产业孵化基地,改变目前本溪市科研机构条块分割、松散孤立的现状,总用地面积18公顷,是北部组团继辽宁科技大学进驻之后的另一重要教育科研设施;规划在大峪建设市级科技馆一座。第101条 民政福利设施

全市民政福利设施规划以便民、医疗保健、养老、助残、济贫为目标,以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福利院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全市社区服务网络。搬迁现址的市殡仪馆、市殡仪服务中心及位于小堡地区的市火葬场,迁往工源片区的阿家岭附近。市区范围内继续加强老年福利院、养老院的建设;建设覆盖全市城区的社区服务中心,每2—3万人设一处。

第八章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第102条 居住用地建设原则

(1)各组团内部居住用地与就业岗位之间形成相对均衡的配置比例,减少组团之间的通勤交通。

(2)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以新区建设为主导,调整居住结构,逐步改善旧区环境。

(3)鼓励成片开发、集中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

(4)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居住区建设。居住用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环境条件较好并与工业用地相隔的区域。在靠近山体、水域之处,适当布置一类居住用地,其余为二类居住用地。(5)居住用地内不得安排工业项目,现状居住用地内影响生活环境质量的项目要逐步搬迁或进行改造。

(6)旧城改造居住用地过多,密度过大,人口聚集,规划人口向东部新区及外围组团疏散与转移。第103条 居住用地布局

(1)规划至2020年市区的居住用地达到3026.8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5.94%,居住总人口117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5.87平方米。(2)中心城区居住用地2440.1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3.18%,居住人口84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9.05平方米。

(3)北部组团居住用地323.18公顷,居住人口16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0.20平方米;

(4)西部组团居住用地225.57公顷,居住人口11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0.51平方米;

(5)南部组团居住用地135.36公顷,居住人口6万人,人均居住用地22.56平方米。

第104条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布局

(1)在各组团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解决中低收入者居住问题。

(2)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布局原则上应分散布置,与其他商品房尽可能混合,避免社会阶层过度空间分异。

(3)应靠近就业区布置,在各工业区、就业岗位集中的中心区附近或者公交直达地区布置,减少通勤成本。

第九章 城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第105条 工业用地建设原则(1)发挥资源优势原则(2)依托交通干线原则(3)产业集聚原则

(4)调“存”优“增”原则(5)生态保护原则 第106条 工业用地布局

工业区设置为四级,即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乡镇及乡镇以下原则上不设立工业区。国家级1个,即石桥子国家级中药科技产业基地;省级工业区2个,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工业区、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含下马塘工业区);市级工业区3个,东风湖工业加工区、桥北工业加工区(即桥头-北台工业加工业区)、牛心台工业区;区级工业区3个,高台子工业区、火连寨工业区、竖井工业区。第107条 工业用地规模

规划至2020年市区的工业用地达到3501.02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30.01%,人均工业用地29.92平方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为1796.2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24.43%,人均工业用地21.38平方米/人。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工业区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823.55公顷;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以二、三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286.45(不包括下马塘)公顷;东风湖工业加工区用地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330.84公顷;桥北工业加工区以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1004.49公顷;牛心台工业区用地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62.65公顷;高台子工业区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184.77公顷;火连寨工业区用地以二类工业用地为主,规划工业用地124.39公顷。第108条 工业园区功能

(1)石桥子国家级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为国家级,主要依托现有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形成现代重要科技产业集群。

(2)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河工业区为省级工业区,主要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和不断强化的对外交通优势,积极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钢材深加工产业(包括汽车零配件、机械设备零配件、金属制品、小五金等产业),建成重要的制造业工业区。

(3)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为省级工业区,其发展主要依托现有的露天矿、本钢选矿厂、机修厂等,继续发展采矿和重工业,同时抓住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机遇,以南芬区建设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对尾矿资源进行充分挖潜。依托本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最终处置量,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集中一些钢材深加工如金属制品、小五金等产业。下马塘工业区纳入南芬循环经济工业区统一考虑。

(4)东风湖工业加工区为市级工业区,未来该工业区发展主要依托本钢,发展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同时作为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产业区,应承接部分城区外迁的工厂企业。

(5)桥北工业区加工区(即桥头-北台工业加工区)为市级工业区,以北钢为核心,发展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并可以本钢、北钢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为原燃料大力发展化学原料工业。在桥头地区主要承接老城区地工路和合金厂区搬迁的工业企业及发展相关产业,并且可以考虑发展物流业以支撑钢铁及钢材深加工产业的发展。(6)牛心台工业区为市级工业区,工业区建设应选择局部发展的策略,搬迁污染工业,提升产业结构,主要布局生活服务业和无污染的轻型产业。并且必须严格控制废气、污水排放;并在工业用地周边布置生产防护绿地隔离。

(7)高台子工业区为区级工业区,其与威宁相接,应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承接老城区转移出来的无污染的产业,并发展轻型加工工业。必须严格控制废气、污水排放;并在工业用地周边布置生产防护绿地隔离。

(8)火连寨工业区为区级工业区,主要考虑利用现有采掘和加工工业的发展,以工源水泥厂,化肥厂等已有工业产业为基础,加强配套建设和污染治理,同时建立铁矿和石灰石产品的运输通道,与东风湖工业加工区相呼应形成连续的工业产业带。

(9)竖井工业区(区级工业区)鉴于原工业用地部分处于采煤沉陷区内,工业区未来发展要搬迁处于采煤沉陷区内的工业企业,考虑利用竖井东部棚户改造后的部分用地建设无污染的轻型产业。第109条 仓储物流用地(1)规划原则

加快能够实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物流通道和配送中心的硬件设施,积极参与沈阳经济区城际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实现区内物流设施一体化发展和网络化发展。

针对城市规模扩大、未来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等条件,结合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布局等,统筹合理安排城市仓储用地,实现高效率的货物陆空联运、转运、储运、配送,满足城市和区域的需要。

结合旧城更新改造,调整仓储用地布局,变分散为集中。(2)用地布局

规划市区仓储用地为237.13公顷,占规划城市总建设用地2.03%。石桥子物流园区:用地集中分布石桥子铁路编组站两侧,用地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104.43公顷。

北台-桥头物流园区:用地集中分布在北台镇、桥头镇之间桥头铁路编组站南部、溪辽高速北侧,用地以普通仓储用地为主,总占地61.41公顷。

第十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第110条 规划目标

(1)建设具有“河谷-丘陵-平原”复杂地貌地区山水城市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保证居民在步行10分钟内能够到达公园绿地或公共开敞空间。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保护现有山水的自然格局,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绿地体系。(2)完善城市各类绿地系统,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第111条 规划绿地指标

市区规划绿地总面积1059.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9.08%,人均绿地9.06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932.1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7.97平方米。

中心城区规划绿地面积741.1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0.07%,人均绿地面积8.83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659.8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7.86平方米。

第112条 绿地系统结构

城区绿地系统是以中心城区和各组团外围的山体及自然生态林地为背景,以城市内部山体为核心,以沿河、沿路的带状绿地为联系纽带,以各级公园绿地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点、线、面结合的复合式、立体化结构。

第113条 自然绿地和重要水体

(1)城区周边自然山体和丘陵、林地等自然绿地,是城区绿地系统的背景,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需要严格保护,禁止城市建设。

(2)市区内重点建设的森林公园以中心城区周边的环城森林公园为主。森林公园建设应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全面保护已有的自然山水、植被和生态系统。

(3)市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包括天坑群风景区、白石砬子风景区、滴水洞风景区、仙人洞风景区、大峡谷风景区、南天门风景区、大冰沟风景区、铁山风景区、石龙风景区和白马寺风景区等,是城市重要的风景名胜资源和生态背景,需要严格保护。另外,开发为旅游度假区的东风湖景区、高程湖景区和兴隆湖景区,也需要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4)太子河及北沙河等水系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水体,需进行环境保护,严禁直接向河内排污,加强水体污染防治和周边环境整治。第114条 城市公园和广场

城市公园绿地按“市级-片区级-居住区级”三级划分,重点布置在滨河、依山的地带,同时注重与文物古迹保护单位相结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规划市级公园7个,包括平顶山公园、望溪公园、青松岭公园、诚忠山公园、威宁公园、太子河公园、本溪湖公园,每个公园面积10公顷以上(除本溪湖公园仅1.1公顷以外),服务范围是本溪全市居民和外地游客。

(2)规划组团级公园10个,每个面积为3公顷以上,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组团或本片区的居民。

(3)规划专类公园7个,分别为钢铁博物园、竖井地质公园、儿童乐园、怪石洞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

(4)居住区级公园(包括街头绿地、游园)应均衡分布,便于市民使用,按每3万人至少有一块1公顷的公共绿地配置,服务半径300-500米。

(5)规划市级大型广场3个,分别是紧邻威宁公共行政区的人民广场,位于胜利路东的商业步行广场,以及老城区的站前-市府广场。(6)规划组团级广场3个,分别是位于大峪的建设广场、位于彩屯地区的治沉广场和位于卧龙的卧龙广场。表10-1 规划城市公园与城市广场一览表

序号 公园名称 面积(公顷)位置 备注

市级公园 1平顶山公园 98.9 明山区平顶山 保留现状 2 望溪公园 42.0 老市府东侧 保留现状 青松岭公园 283.0 明山区大峪青松岭 规划新建 4 诚忠山公园 11.9 东山 原址扩建 威宁公园 11.8 威宁新区东北部 规划新建 太子河公园 20.0 青松岭西侧太子河沿岸 保留现状 22.7 本溪站西北侧太子河沿岸 保留现状 7 本溪湖公园 1.1 溪湖区河西地区 保留现状

组团级公园 1 后石公园 21.3 溪湖区后石地区 规划新建 2 彩屯公园 6.4 溪湖区彩屯 规划新建 3 姚溪公园 5.0 姚家片区西部 规划新建 4 卧龙公园 5.3 卧龙河中段沿岸 规划新建 5 大峪公园 30.5 大峪 规划新建 6 高峪山公园 26.1 高峪山 规划新建 青年山公园 6.7 广裕路东,青年山 规划新建 歪头山公园 10.7 北沙河的歪头山柳峪段河口处 规划新建 9 北台公园 17.2 北钢厂区以东,细河北岸 规划新建 10 南芬公园 10.3 南芬火车站西南侧,细河东岸 规划新建 主题性公园 1 钢铁博物园 40.0 原本钢一铁厂区 原址改建 2 竖井地质公园 60.1 原竖井煤矿区 原址改建 3 儿童乐园 5.8 胜利路、人民路交叉口处 保留现状 4 怪石洞公园 13.5 后湖南,溪湖路西 保留现状 5 动物园 24.7平顶山北麓 原址扩建 6 植物园 47.7平顶山南麓 体育公园 11.4 竖井煤矿以南 规划新建

市级广场 1 人民广场 5.3 威宁新市府东侧,太子河北岸 规划新建 2 步行广场 20.9 胜利路东,本钢医院北侧 站前-市府广场 5.7 本溪火车站前和市政府西侧 原址改建 组团级广场 1 建设广场 2.0 明山区大峪 规划新建 2 彩屯治沉广场 2.5 溪湖区彩屯 规划新建 3 卧龙广场 1.0 明山区卧龙 规划新建 第115条 城市带状绿地

城市带状绿地应考虑与城市步行系统结合,将若干分散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城市休闲游憩系统。

(1)沿太子河岸线设置15-100米宽带状绿地,作为本溪市重要的市民游憩、健身和游客旅游观光的城市绿带,逐步增加配套健身设施和游憩设施,完善景观设计,突出其核心景观轴线和视线通廊的特殊地位。

(2)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太子河南岸大峪段、北岸姚家段、威宁段的滨河绿带、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的步行亲水休憩空间,并保护两岸的滨江绿色山体和滨水绿化;另外通过山洪沟绿化带、城市快速路带状绿地的建设,将各类城市绿化空间序列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3)其他组团重点建设北沙河、细河两岸的绿地公园和滨河绿地。第116条 生产防护绿地

(1)生产绿地:规划依托现有苗圃、花卉基地和近郊农地布置生产绿地。规划生产绿地主要有三处,一处是在白石砬子风景区西南侧的林家苗圃,面积13.5公顷;一处是在牛心台片区北部的牛心台苗圃,面积13.5公顷;还有一处是位于北部组团南部的石桥子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30.5公顷。

(2)防护绿地:沿重点市政设施管线、铁路、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每侧布置宽度10米以上防护绿地。城市主要道路交叉点应通过设置交通绿岛、渠化绿带加强绿化的细部设计。在三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和一类工业用地之间设置30米以上防护绿地。

第十一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第117条 规划目标

保护和利用本溪市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景观风貌特点,打造“山水本溪”的城市品牌;以塑造崭新的城市特色和激发创新的城市文化为目标,通过城市空间功能结构的控制, 引导城市地方建筑风格, 逐步改善城市建筑风貌,提供层次丰富、类型各异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人与自然共生、生产与生活和谐的钢铁之都。第118条 总体景观格局

河流水系和山地丘陵是本溪市区最重要的景观要素,构成了本溪市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规划形成以城市周边自然山林、江河、田园风貌为背景,以滨河景观带为核心,山、水、城相互交融的总体景观格局。第119条 城市景观分区

(1)公共景观控制区:规划四大公共景观控制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包括平山区的解放路-平山路-北光路围合区域内的老城核心公共景观区、地工路地段的现代宾馆商业区,以及东部新区的卧龙旅游和文化服务区、威宁公共行政服务区。另有位于北部组团歪头山河口地区的商务办公及商业文化服务区。

(2)工业景观控制区:中心城区包括本钢主厂区、东风湖工业加工区、竖井工业区、本溪石灰石矿区、牛心台工业区;北台-桥头组团包括北钢厂区、北台工业区;石桥子-歪头山组团包括两片主要的工业园区(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图);南芬组团则包括其城区北部的工业区和南芬铁矿区。对于其中历史较悠久、风貌较完整且有特色的工业区,例如本钢主厂区、北钢厂区、南芬铁矿区,则应尽可能保持或发扬其原有的特色,并适当结合开发工业旅游项目。

(3)工业景观改造区:包括现状的老一铁厂区、竖井煤矿矿区。规划对原有工业区的建筑及环境进行改造,并由工业向第三产业功能(主题公园)置换。

(4)居住景观控制区:对于本溪市原有的各大企业职工住宅区,首先,原社区建设要求成街成片地进行改建或拆迁,原则上不安排插建;其次,在居住区更新过程中,协调不合理用地(如严重影响住区环境的小片工业用地),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完善公建配套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对于本溪市新建住宅区的景观控制目标,则是塑造以中小体量的居住建筑群为主导的宜人、亲切的居住景观区,在不破坏人工和自然景观以及视线通廊的前提下,局部地区可建设高层居住区,加强对邻近山体、河流以及建于山体之上的居住区的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5)自然景观控制区:包括市区内的城市公共绿地和自然景观公园,以及城郊各主要自然风景区和自然生态林地。对于各类自然景观控制区,应分别采用不同的景观控制目标和方法。第120条 城市景观轴线

(1)核心景观轴线:中心城区形成以太子河为主轴,以其八条支流为副轴的核心景观轴线;在其他各组团,分别以其境域内的河流水系为其核心景观轴线。

(2)城市公共景观轴线:规划在中心城区形成4条公共景观轴线,包括旧城区的解放路-峪明路一线、市府路-彩屯路一线,以及位于卧龙和威宁地区的纵横两条主干路。

(3)门户性景观轴线:确定沈丹高速公路是城市串联和展现市区各组团景观风貌的门户性景观轴线。第121条 重要景观道路

(1)中心城区包括滨河南路、滨河北路、郑家路、竖井路-煤铁路、彩屯路、市府路、平山路、人民路、胜利路、东明路、解放路-峪明路、地工路、唐家路、溪湖西路-溪湖东路、东芬路、环山路及其新区延伸段、原本桓公路及其威宁延伸段,以及东部新区规划新建的其他条道路(参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图);

(2)北部组团、西部组团和南部组团,各有10条、3条和1条重要景观道路(参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图)。第122条 城市门户和景观节点

(1)市区内规划有5个对于城市形象具有重要展示作用的城市门户地段,包括中心城区的本溪站、威宁新站和本溪湖站等3个火车站站前地段,以及歪头山和南芬火车站站前地段。

(2)城市景观节点:包括具有重要景观作用的道路节点、跨河大桥,以及位于中心城区和各组团中心的公共设施集中区和城市广场。城市门户和景观节点均需要加强景观规划设计。第123条 城市景观眺望点与视线通廊

(1)城市景观眺望点:包括平顶山、红石砬子、月牙岭、明山砬子、四方砬子等中心城区近城山体的制高点,以及中心城区内的青松岭和望溪公园的各制高点。

(2)视线通廊控制:重点控制各个城市景观眺望点之间的视线通廊,控制其间的建筑高度,保障视线畅通(参见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图)。其次,严格控制由太子河及其支流、北沙河及其支流、以及一些重要的城市景观干道形成的视线通廊,加强绿化带和广场建设,控制两侧建筑与河流或街道的高宽比。

第124条 建筑高度引导与城市天际线控制

(1)建筑高度引导:以“显山露水”为原则,对邻近山体和水体的城市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尽量限制在山体上的大规模建设,紧邻山体或直接建在山坡上的建筑,必须严格控制其建设高度,建议以6层以下为主;紧邻河流的建筑高度需要控制,留出滨河视线通廊,与水体距离稍远的部分滨河地段,可适当聚集高层建筑,但需要经过谨慎的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

(2)城市天际线控制:规划将太子河沿岸和高速公路沿线的城市天际线作为城市轮廓控制的主要界面,塑造山城交融、自然与人工交替的城市天际线。引导高层建筑向卧龙、威宁等地区的滨江公共景观控制区集中布置。同时,以山丘为背景,强调山体轮廓线,严格保护环城山系及其他沿江山丘的山林植被和轮廓线。

第十二章 城市历史文物保护规划 第125条 要求

文物保护实行以保护为主、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利用的原则。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的所有文物建筑(包括附属设施),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予以保护,不得损毁、破坏原有风貌,不得改建、拆建,不得挪作它用。其建设控制范围的建设项目,在体量、体型、风格上应与文物建筑相协调。

第126条 保护规划

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对庙后山、将军墓等67 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分二个级别的区域进行保护,即:保护范围、建设

第三篇:村庄整治规划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2 第一节 编制背景....................................................................................................................................2 第二节 村庄整治技术路线.....................................................................................................................2 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3 第一节 现状概况....................................................................................................................................3 第二节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4 第三节 现状分析....................................................................................................................................4 第三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5 第一节 规划依据....................................................................................................................................5 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5 第三节 规划整治原则.............................................................................................................................5 第四章 村庄建设整治思路与目标..............................................................................................................6 第一节 总体思路....................................................................................................................................6 第二节 规划基本目标.............................................................................................................................7 第五章 村庄功能定位................................................................................................................................7 第六章 村庄建设规划................................................................................................................................8 第一节 建设范围....................................................................................................................................8 第二节 村庄用地规划与布局结构..........................................................................................................8 第三节 道路景观设计.............................................................................................................................8 第四节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8 第五节 景观小品设计.............................................................................................................................9 第七章 建筑整治设计................................................................................................................................9 第一节 建筑整治模式.............................................................................................................................9 第二节 建筑要素设计.............................................................................................................................9 第三节 建筑色调控制.............................................................................................................................9 第四节 建筑高度控制.............................................................................................................................9 第五节 建筑形态控制.............................................................................................................................9 第八章 基础设施规划................................................................................................................................9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10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10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10 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10 第五节 环卫设施规划...........................................................................................................................10 第六节 消防工程规划...........................................................................................................................10 第七节 防洪工程规划...........................................................................................................................11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11 第一节 建设步骤与实施方法................................................................................................................11 第二节 政策措施...................................................................................................................................11

第一章 前沿

第一节 编制背景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5句话20个字的要求,不仅包含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包含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综合概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问题。

2、安徽省关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2011年7月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村庄整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意见指出,要按照”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和农村清洁工程,稳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十二五”期间,以“最困难群众、最危险房屋”的农房改造为重点,完成全省5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示范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70%;加快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在全省1000个乡镇建立以“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逐步实现全省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在农村危房改造集中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点、皖北采煤塌陷区、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点、重点景区、历史文化名村、产业特色村及其他具备条件的中心村,依据规划,组织实施农房整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植树绿化等工作,促进全省万村居住环境逐步改善。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治理。农村人居环境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好转,但是农民庭院建设参差不齐,排水排污设施不畅,人畜居住混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备等仍然是目前农民急需改善的主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准,就是有规划和有政策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即要努力促使农村从根本上克服脏乱差状况,使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的新面貌。

第二节 村庄整治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 现状概况

1、地理位置

XXXXXXXXXXXX位于XXX西南部,沿县道045线向西北方向走近五公里,到达前XXXXXXXXX,交通便利。距安庆市区约35公里。XXXXXX下辖5个村民组,村域总面积791.9 公顷。

2、自然条件

XXX地势较平坦。一条季节河流从前XXX中心位置流过,村南侧也有一条季节性河流,与南侧山体形成自然分界线。地下水丰富,水质好。林木资源丰富,以果树、槐树、榆树和松树为主。土质极差,年降水量不足350毫米。全村有坡耕地2145亩,主要依赖种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为主。

3、产业现状

XXX的产业目前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 养殖业以养猪、鸡为主。村域范围内目前还没成规模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

4、人口与劳动力现状

XXX为行政村XXXXXX的一个自然村,2011年现状人口共有130户,户籍人口512人,户均人口数为3.94人,实际居住人口为530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1。其中劳动力总数为230人。

从XXX的人口年龄构成可以看出,目前该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当高,达到49.06%,17岁以下人口数占总数的7.36%,不到十分之一。

总结以上几组数据分析,XXX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且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XXX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距XXX比较远,且交通不便,村屯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人口规模,村域内无优势产业。

5、农民收入情况

XXX2011年人均年纯收入600元,与安庆市大岭村人均年纯收入3838元、凌海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958元和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娘娘宫人均年纯收入4419元的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综合经济实力处在很低的水平。

6、居民点现状分布

XXX现状有3处集中的居民点,分别是前孤家子、后孤家子和汤家屯。其中前孤家子是村委会所在地;后孤家子位于前孤家子北200米处;汤家屯在前孤家子以西1800米处;3处居民点农户数量和人口数比

较平均。

7、土地使用情况

XXX村域用地总面积为791.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00.38公顷,全部为旱田,园地10公顷,林地71.6公顷,滩涂用地21.9公顷,荒草地476公顷,未利用土地2.9公顷,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9.12公顷。其中宅基地面积8.37公顷,占村庄建设用地的91.78%,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72平方米。

8、宅基地现状情况

XXX现状宅基地情况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刘家院为代表的被市民买下作为别墅性质的宅基地,另一种是纯粹村民的宅基地。刘家院占地9200平方米,村民审批的宅基地尺寸是“前四丈后一丈”即宅前13米左右宅后4米左右。部分村民的宅基地有不同程度的向四周占用土地的现象,其中有的宅基地面积达到1100平方米。最小的宅基地基本面积也达到300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远远超出国家的有关标准。其中宅基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用于住房及附属用房的建设,余下部分作为各家自用的菜地和饲养家禽牲畜等。根据了解的情况,村民所占超过标准的用地从责任田中扣除,在规划中,我们将这部分用地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操作。

9、设施配套情况(1)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XXX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就是村委会,在村委会东侧是一所只有两名老师的小学校。村内没有医院和个体诊所。村内除了一家只卖简单商品的小卖点外没有其他的公共服务设施。(2)基础设施现状

道路设施:村内有入境公路一条,为亲情路,路面宽5米,沥青路面;村内支路没有形成路网,巷道宽度一般为2-4米,为泥土路面,部分伴以砂石铺装。

给水、排水设施:目前全村有两处供水设施,一处为刘家院内的水井,可以提供20户村民使用;另一处位于前孤家子西侧的方塘内,井深50米,水量充足,水质也不错,但因涉及铺设管道等费用问题一直没有使用。现各农户均自行打井取水。

刘家院有自己的排水暗渠,村内其他部分均为明沟排水。村内没有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雨水依靠道路旁的明沟收集排放,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基本就地排放。

电力、电信设施:村内现有变压器3台,均为35KV,沿主要道路布设,一屯一个。村内采用电表出户的方式,基本是两户一个统一的电表箱,均悬挂在户外的电线杆上,年总用电量为18000度。

村内电信线路引自XXX电信支局,电话已经接入到户。村内电话共有80多门,没有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

供热、燃气设施:XXX村民住宅冬季采暖主要以秸秆为燃料的火炕取暖,秸杆在庭院门口到处堆放,阻碍交通,污染环境。燃气目前以液化气罐为主,并没有全部普及,只有少数村民家中使用,而且灌气十分不方便。

环卫设施(垃圾收集、公共厕所):村内无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街道上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阻碍交通,污染环境。村内环境脏乱差。

农户以旱厕为主,有非常简易的公共厕所2处,卫生条件极差。防灾设施:XXX内目前没有防灾设施。

10、村庄建筑情况(1)农民住宅情况

XXX内大部分村民住宅的主体结构都比较完整,采用砖石等混合结构,建筑外观装饰也较完整。只有少数的村民住宅主体结构有较明显的损坏,采用砖木等结构,建筑外观陈旧。村内各家院落的围墙和大门与建筑年代不一致,形式各异,好坏不一。

村民住宅多为2-4间的一层建筑,平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3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多在70至140平方米之间,住宅的建造年代主要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有部分居民对住宅进行了翻建。现有民居质量好(一类建筑)的少,特别差(三类建筑)的也不多,中间(二类建筑)占绝大多数。(2)其它建筑情况

XXX的村委会为2004年的二层建筑,建筑质量良好。小学为2002年的一层建筑,建筑质量良好。刘家院为本世纪初的三层建筑,带有附属用房,整个院落环境优美,建筑质量优良。

第二节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宅基地面积偏大

农宅空间分布散,个别住户庭院较大,建筑密度低,间杂闲置地、空置房及畜舍,布局自然无序,功能混杂,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2、村容村貌较差

村民无集中活动场所,村民社会生活单调;破损的围墙、路障、堆肥、秸杆杂乱无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中环境。

3、硬化路面少

村内除亲情路为硬化路面外,其余均没有,道路系统不完善,没有路灯;路面除亲情路路况良好外,其余路面质量均很差,以碎石路面和泥结石路面为主。

4、管线布局不完善

(1)给水现状:村民生活生产用水均取用地下水源,每户村民家均设有取水井,经过水泵或人力提升至户内供人畜饮用。

(2)排水现状:村内的亲情路两侧有排水明沟,其他道路两侧无排水设施,雨水及生活污水自然排放,雨天淤泥,夏天蚊蝇滋生。流经村内的河流为季节河,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大部分污染物直接流入,破坏水环境,还没有发现严重污染现象。

5、环卫设施匮乏

村内无垃圾收集点及垃圾箱,垃圾随意排放,主要是生活垃圾,基本没有清理措施,有一定污染。只有一处厕所勉强可以称为公共厕所,位置比较隐蔽,给路人及外来人口带来许多不便。

6、居住用地与禽畜圈舍用地、种植用地相互混杂

村内各类用地布局混乱。XXX养殖的禽畜比较丰富,但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村民大多饲养猪、鸡、羊、貉子、牛、蜜蜂等。养殖禽畜的各种设备直接堆放在庭院中或是在庭院门口,并且家禽家畜产生的粪便随处可见,严重污染村庄环境,影响村民健康。

部分村民在庭院前后种植农作物,居住用地与种植用地相互混杂,居住用地间夹杂着大量的使用效率低的种植用地,导致居住用地分散、浪费、无序,致使土地利用低效。

7、燃料利用不合理

居民分散取暖,绝大部分村民使用的燃料以柴草、桔杆为主,能耗大,没有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排放后的气体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8、村内缺少商业服务设施、文化站、老年活动中心、托幼及绿地广场等公共设施,不能满足新农村村民的生活要求。

9、第二产业基本没有,第三产业只是处于萌芽阶段极不成熟。

第三节 现状分析

1.优势

XXX从2000年到2005年的人均年纯收入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一方面说明XXX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比较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村的产业产出低效。在村域内支持这两种产业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进行养殖,目前就有相当一部分村民饲养猪、牛、羊、鸡、蜜蜂和貉子,品种很丰富,虽然没形成规模,但后劲十足。通过各方努力,现已引入外来投资,正在进行千头养猪厂和万只养鸡厂的建设,并且产供销一条龙,为该村的经济发展启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该村的村组织刚刚民选产生,领导班子有相当大的凝聚力,正在积

极寻找适合的项目,加大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准备带领全村人致富奔小康。村民勤劳淳朴,十分渴望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2.劣势

XXX位于稍石线西侧,亲情路的尽端,对外交通十分不便利。人均收入处于很低的水平,极度缺乏资金和技术力量,严重缺少基础设施尤其是可以改善靠天吃饭的农业灌溉系统,村民意识有些滞后,信息化大潮的影响还没有涉及到这里,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的渠道。现状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村民总数量比较稳定,劳动力相对比例较低。规划建议发展成规模的养殖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既合理利用劳动力又能产生较高的收益。3.机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省政府2011年7月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统筹开展村庄整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根本上克服脏乱差状况,形成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步骤和途径。

4、挑战及对策

XXX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周边村屯的挑战和压力,区域竞争压力大。因此要力争减少村民的负担,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多渠道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培养和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适合本地区的产品,并使其形成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做好各种宣传工作,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村民收入。

第三章 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国务院《城乡规划法》(2008.1)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2000.2)

4、建设部《村庄规划编制办法》(2000.2)

5、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2005〕174号

6、安徽省建设厅《安徽省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7、《XXX镇总体规划》

8、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一体化的乡村发展思想。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的发展模式,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措施;实行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村企互动的操作模式;最终达到城乡发展共生、共荣的目的。

2、农民自主、自助的思想。对农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措施,贯彻农民决策自主,农民发展自助的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权利,同时克服其自身惰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形成真正的新农村建设。

3、乡村发展适当集中的思想。利用一切有利的村落发展动力,适时诱导村落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适当集中,以利于服务设施配套、节约土地资源、方便农民生活等。

4、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发展思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同时,农村不仅是农民的栖身之地,也是区域城市发展的生态承载。因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育生态是农村发展所肩负的一个重要职责;

5、保护地区文化的思想。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物质建设和经济建设,它还是一场精神文化建设,这种建设在塑造崭新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必须将乡村的地域文化传承下去。

第三节 规划整治原则

1、规划先行,统筹安排。

按照统一规划中心村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村庄规划的生活、生产区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规划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调整与修订规划必须按程序报批。

2、尊重村民意愿,遵循村镇建设规律。

强调村民参与原则,对规划每一步成果征求村民意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深入宣传实施整治工程是党和政府的利民之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工程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因地制宜。

3、以民为本,整体推进。

以人为本,重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庄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

4、保护生态,协调发展。

村庄整治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集约利用土地。与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治理规划要根据本村经济实力和当地特色,通过调查了解当地的习俗民风,确定治理的重点内容。立足现状,降低实施启动难度。主要以农村垃圾的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以环境治理为主体,以卫生洁化为重点,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全面推进,实行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生态化。

6、分类指导、体现特色

根据翔实的现状调研和摸底,对于现状村镇建筑和环境景观进行评价分类,分级整治,增强整治工作的可操作性。归纳总结村庄特色,建筑风貌整治尊重地方文化传统。

7、各方支持,密切协作。

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外来投资参与建设。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任务,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与村庄改造相结合,与国家引导性资金政策相结合。

8、建立机制,民主监督

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制订环境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等乡规民约,做到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防止农村“脏乱差”现象反弹。同时治理规划中要充分发挥村集体组织的作用,鼓励村民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确保环境治理项目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四章 村庄建设整治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四清四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改路、改水、改厕、改灶)为基本标准,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新产业,建立健全新组织,培育造就新农民,建设树立新作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以建设全面体现小康水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通过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使该村面貌取得显著改观。

1、土地的整和

节约土地,根据农村现状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户均宅基地面积,因为要彻底改变农村现状宅基地过大的实际情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从土地制度改革还是农民的心理承受能力,短期内都达不到规范所要求的指标标准,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上予以充分的考虑,循序渐进地推动新农村的建设。XXX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土地的整和为主,充分利用前XXX内的闲置用地,通过与后孤家子和汤家屯的土地置换,合理布置村庄的建设用地,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通过居住用地的调整和村庄废弃地的整理,使得村庄居民住宅建筑用地相对集中,将后孤家子和汤家屯的住户向前孤家子搬迁,置换出的土地则可以作为产业用地,大力发展养殖业,形成养鸡养猪基地,这样既做到人畜分离又可以充分发挥产业规模优势,做大做强养殖业使其成为村庄发展的支撑产业。将村内的河道进行绿化,形成自由开发式的绿地系统,美化村庄环境。

2、产业调整与发展模式

(I)产业调整:从农业发展上,摆脱一般性的农业发展模式,探索创新一系列适合自己的农业模式和发展思路:

1)

差异化农业:“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2)

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3)

高附加值农业:有机农业(农药使用量低达到欧洲标准)、高效农业,进入高端市场;

4)

品牌农业:注册农业产品商标,将一般性农业产品提升为独具特色的地域品牌产品,建立地区合作双赢的模式:地区的名片和保护地区农业利益的王牌,可以提升产品的价值,以统一的力量、明确的意志快速进入周边市场。

5)

规模化农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引导,让农民自愿选择,走农户自主合作的道路(也是农业的集中发展策略),发展规模化农业,降低经营成本,壮大经营规模,增加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将农民散乱的意志集中起来,使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6)

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的可能,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当中的信息化含量,使农业生产充分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II)产业发展模式——比较好的两种产业发展模式:

“农工商经济联合体”:农村产业主要是乡村旅游、木材加工、能源生产、产品直销和农业机械出租以及其他多种经营活动。农户主要参与生产,企业主要从事营销,农户和企业相互结合组成利益联盟,形成“农工商经济联合体”,促进农业的发展。

成都的“村企互动”:就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在龙头企业与其所在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优化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并以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为发端,继而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竞争意识、民主管理理念等的相互交融,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

二者共同点就是,将成熟的企业拉进来参与农业的市场营销,其好处是很明显的,一方面可以规避农民的市场经营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和农民经营管理素质有限的弊端。

因此,XXX也可以尝试这样的做法:联系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同该村农户签订长期的生产合作协议,将市场风险转嫁出去,同时,使农业生产同市场需求保持良好的衔接,也使农产品市场充分发挥龙头的作用。

第二节 规划基本目标

改善XXX的人居环境,解决村民最关心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治理好村庄道路系统、排水系统,治理村容村貌,改善能源结构,使整治后的XXX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

总体目标:把村庄建设成为住房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体现乡村特色的全面小康新农村,成为全省文明村、安庆市村镇环境整治“标兵村”。具体目标:

1、建设用地布局合理;

2、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3、村庄风貌和谐;

4、村内主要道路铺装率100%,其他道路硬化率50%以上;

5、路灯亮化:主要道路两旁及主要公共场所安装路灯,亮灯率达到100%;

6、自来水普及率100%;

7、秸杆燃气推广率90%;

8、卫生厕所普及率100%;

9、收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1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

第五章 村庄功能定位

(一)村庄按其在村庄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一般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两个层次。(1)村庄的类型:农业型、农工型(农业+工业)、工业型、旅游型

(2)村庄环境治理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的等级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3)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以下四类区域,制定各区域和村庄治理管理措施。a)积极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b)引导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c)限制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d)禁止发展的区域和村庄

(4)按照村庄所处区位、产业特点以及现有建设基础、建房需求等多种因素,从城市化政策影响、产业特点、建设类型等角度划分可分为四种村庄环境治理类型,既提升型、拓展型、整治型、保护性。

(二)村庄定位

由XXX的现状可以确定孤家子为农业型中型基层村,从村屯分布、建设基础、建房需求、产业特点、建设类型等角度确定孤家子为以一产为主,发展基础弱,人口变化小,近期撤并难度较大,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按照农村地区保留与发展的村庄。

(三)产业规划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其中“生产发展”就是要求农村发展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XXX的未来发展也必须寻求产业的支撑。

第一产业:目前XXX的第一产业主要以农经产品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现状XXX的种植业主要以玉米、花生为主,土地的收益率不理想。规划XXX的农业在解决好村庄居民口粮的基础上,副业生产以围绕“增加总量、提高效益”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规模型经济农业,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建立优质主导产业和现代化农业,兴办集中的养殖业,建立养殖业基地,形成农产品优势产业群。养殖业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广“畜—沼—果—菜—粮”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生物质循环利用工程不可缺少的,是一举多得的产业,发展养殖业是极其必要的。XXX的养殖业有良好的基础,现状养殖的品种有猪、牛、羊、鸡、蜜蜂和貉子等,品种丰富,规划养殖业以“突出特色、规模发展”为目标,以养猪和鸡为主,力争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基地。

第二产业: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辅助型产业,本着集中布局,规模效应的原则,集中布置在产业用地内。

(四)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是建立优质主导产业和现代化农业,建立长效农民增收机制;远期目标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区域经济结构和农产品优势产业群。

第六章 村庄建设规划

第一节 建设范围

建设范围:在XXX的规划范围内。

第二节 村庄用地规划与布局结构

以现状村庄用地布局为依据,规划确定XXX总体用地布局结构为:两带、三轴、四组团。

“两带”指的是沿村庄主要道路而成的商业与公共设施服务功能带。这两条功能带穿插位于居住与产业组团之间,在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同时,也为途径此地的外来游客提供了餐饮住宿服务。“三轴”指的是村庄的三条道路发展轴,分别是13省道、白缸线与云峰公路。这三条轴线是中心村发展的主要脉络。“四组团”指的是被13省道分隔而成的两个居住组团与两个产业组团。这四个组团是村庄居住、产业职能的体现,也是村庄用地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道路景观设计

1、街景立面设计

本次规划确定村庄重要道路沿线的街景立面应充分体现地方性、生态性与自然性。在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使整体道路沿线景观与周围生态自然的农田风光协调统一,相互融合。

规划针对现状沿线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改造,通过对相关建筑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材料风格的

设计与改造,如建筑屋顶的平改坡,沿街立面的女儿墙处理等等方式,使其充分体现地方传统建筑意味,并强调街景立面的连续性,强调沿线建筑的相互协调。

2、道路绿化设计

现状村庄道路沿线绿化空间缺乏,部分有道路绿化的路段也因为绿化设计形式的杂乱不一,而造成道路绿化效果零散缺乏整体性。

规划以生态性、多样性、连续性为出发点,通过对沿线绿化带设计形式的统一改造,形成连续的道路绿带,实现整体的道路绿化效果。规划道路绿化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适地种植。道路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结合经济作物种植。

2、突出特色。道路两侧的绿化设计应根据现状的绿化分布,选择常用的树种进行组团种植,以形成不同群落、不同季相的绿化景观特色。

3、追求宏观效果。村庄道路绿化设计在注重局部细节的同时,更应注重大尺度的规划布局,追求道路整体宏观效果,同时也注重与周边自然山水景观的相互协调。

4、注重季相变化。道路绿化设计应注重其持续性、季相变化特色,通过绿化配置时的相互搭配,从而达到不同季相变换、某一季相突出的景观效果。

3、道路设施设计

规划对村庄各类道路配套设施与环境设施进行完善的同时,强调设施的特色化,设施的材料、外观及设计手法均服从于村庄的整体风貌,突出自然与传统相互交融的设计风格。

道路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道路铺装、花坛、雕塑、垃圾筒、邮筒、照明灯具及各种标志牌等。规划采取以下几种设计方式:

1、标识牌、垃圾筒等道路设施可以以竹、木为材质,色彩采用深褐色、墨绿色为主。

2、路灯采用不等壁的钢管,灰色为主,在部分重点景观入口处,也可刷改为绿色。

3、对沿线的电力、电信线路进行整改,对部分离建筑较近的线路,在满足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可进行无杆架设的改造。对必需的电线杆也可进行刷绿的改造。

4、道路两侧的步行道铺装主要以硬质彩砖为主,局部道路沿线的临时停车位则可采用植草砖的形式。

第四节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1、总体景观控制

村庄的滨水绿地景观带主要包括浒溪沿线的滨水绿地以及村庄新村北侧的现状河道沿线的滨水绿地。规划村庄滨江绿地景观设计应强调流动性、连续性、韵律性,注重景观设计与村庄绿色背景相结合以

及与水体外部空间的收放联系。规划通过在滨水绿地中设置卵石步行道、间插山石、雕塑等手法丰富景观,通过局部的收放处理来引入水脉,强化滨水景观对村庄的渗透。绿地的绿化设计应以灌木、花草等地被植物为主,并搭配部分的乔木,并采用常绿植物与落叶花木间种的形式,强调绿化形式上的节奏韵律和不同季相的景观变化。绿化植物应尽可能选择耐修剪、抗性强、色彩艳、观赏效果好的乡土树种为主,以形成滨水沿线富有层次的绿化空间,营建“树影婆娑、暗香浮动”的绿化效果。

第五节 景观小品设计

规划结合滨水绿地设置花坛、树盆、雕塑、桌椅等设施,并在部分步行道路沿线的开阔空间内设置桌椅、茶座,为游客提供休闲交往空间。规划建议统一村庄内部的路牌、门牌、交通简图、购物指南等指示标志的式样,制作材料应以竹、木等当地传统材料为主。局部地段的绿地空间内可设置部分小型景观小品,以营造气氛,雕塑小品设计尺度应接近真实,表现主题可就地取材,也可结合名人典故,应充分表现XXX山地人居的生活风貌。

第七章 建筑整治设计

第一节 建筑整治模式

规划根据对现状建筑层数、建筑质量的分析、评价,将村庄建筑分为保留、整治、拆除、新建四大类。根据不同的现状情况与不同的整治要求采取不同的保护与改造措施。

保留:指建设较新,且建筑质量与建筑风貌与周边整体景观较为协调的建筑。规划其建筑结构保持现状不动,只对其局部位置进行清洗、更换,并增配市政设施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整治:指对建筑质量较好,但风貌较差的建筑,规划对其立面形式、外墙色彩、屋顶扶手形式等按照当地传统风貌特征进行改造,尤其是13省道沿线等重要位置的建筑。规划主要采取屋顶平改坡、增高山墙、增设女儿墙等改造方式。

拆除:指违章搭建或原先没有后来增建的,严重影响村庄整体风貌的建筑,以及对现状保存状况较差的,特别是部分重要道路沿线的建筑,应予以立即拆除。并妥善安置搬迁居民及单位,拆迁地段可改作道路、绿化等公共空间用地。

新建:指村庄内的居民住宅新村建筑以及部分可新建建筑的空地内的新建建筑。规划新建建筑形式、风格应充分体现传统地方特色,与村庄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第二节 建筑要素设计

规划对构成建筑外部形象和外部景观的门、窗、屋顶、墙体等构件,按照不同的现状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应采取相应的整治改造措施。

门窗:规划对13省道、白缸线等重要沿线的建筑门窗,要求其采用地方传统材料重新修缮,并按当地传统特色进行构件与设计,力求与村庄风貌相协调。

屋顶:规划对13省道、白缸线等重要沿线的建筑屋顶进行改造,对影响风貌的现代结构屋顶要求其使用传统材料进行平改坡的设计,体现地方特色。

墙体:对13省道、白缸线等重要沿线的建筑墙体,规划要求按地方传统特色进行修缮,采用增高山墙或增设女儿墙的设计手法,并重视对线脚、花饰等细部进行装饰,使其能充分体现建筑原有风貌和特色。

第三节 建筑色调控制

规划村庄建筑色彩以黑、白、灰为主,适当穿插浅绿、淡粉等清新淡雅色调,禁止大面积玻璃幕墙、不锈钢、琉璃瓦等建筑材料的使用。沿线重要节点周边建筑的建筑材料应尽可能采用当地传统材料,以毛

石、青砖、小青瓦等材料为主。

第四节 建筑高度控制

现状沿线建筑以二~三层为主,局部有建筑为四~五层。规划尽量延续其现状的空间格局,按照中低边高的原则,确定整体空间轮廓,严格控制道路沿线部分景观视廊内的建筑高度。原则上村庄建筑层次控制为三层,特殊公共建筑层数控制不超过五层。

第五节 建筑形态控制

现状道路沿线有部分新建住宅建筑,其建筑形式与周边传统建筑形式不符。规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这部分建筑的形式进行整治,对部分重要节点处的建筑,规划控制其屋顶形式为坡屋顶,建筑体量应轻盈秀丽,不宜过大。村庄新建建筑应从传统山地民居形态中进行提炼和概况,借鉴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

第八章 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

一、给水方式

现状XXX居民仍以地下水供水为主。依据村庄建设规划,XXX应逐步进行给水管网的设置,待条件成熟便纳入镇区供水管网。村庄建设规划确定XXX规划人口为2500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按200升/人·日计,公建用水按村民生活用水量的15%计,未预见用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0%计,则规划预测村庄最高日用水量为630吨。

二、管网设置

规划沿村庄主要道路敷设DN100-DN300不等的给水管。

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

一、排水体制

规划村庄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二、污水体系

依据村庄建设规划,规划在村庄东侧、北侧两处公共绿地内分别设置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的生活污水经管道统一收集后,送至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排入河道。预测村庄污水量为生活用水量的80%,为500吨。规划沿村庄主要道路敷设Φ200-Φ300不等的污水管网。

三、雨水系统

规划沿村庄主要道路铺设D300-D400雨水管,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浒溪。

雨水量计算参考以下公式:

3448.69(1+0.857lgp)q=

(t+6.146)0.891 p:设计重现期,取1年 t:降雨历时(分)设计雨水流量:

Q=ΨqF(升/秒)

Ψ:设计径流系数,取0.6 F:设计汇水面积

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

一、电源规划

依据村庄建设规划,预测XXX居民总用电负荷约为4000kW。规划于司山小学东侧新建35kV变电站一处,由其引出0.22/0.38KV电力线对村庄供电。

二、线路敷设方式

10kV和0.22/0.38kV电力线均采用架空敷设。

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

依据村庄建设规划,规划保留现状邮电所,以现有电信设施为基础,完善村内有线电视、电信、有线广播及宽带业务,电信线沿路架设。预计全村电话总门数为800门。模块室设置在村庄现有邮电所内。规划地段内设置有线电视、电信、有线广播及宽带业务,线路从村内邮电所接入,沿路架设。

第五节 环卫设施规划

依据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实行垃圾袋收集,规划结合农贸市场设置垃圾收集站一处,占地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规划村庄主要道路沿线及内部增设垃圾箱,并建立村庄卫生清洁队。此外,结合村庄公建设置水冲式公共厕所两座,占地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第六节 消防工程规划

根据《安庆市新农村建设村庄消防规划编制要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合理”的原则,对村庄内部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进行合理的布局。

由于建设周期及农民自建房建设的无序性,现状村庄内建筑存在着建筑间距过近、消防通道不足的问题。对此,规划村庄新建建筑耐火等级应达到二级以上,建筑间距应满足消防要求。现有三、四级耐火等

级、相互毗连的建筑密集区应统一改造,拆除部分严重影响消防的旧建筑,增大建筑间距。确有困难的,应积极采取防火分隔、开辟消防通道,改善用火、用电条件,增设消防水源和室内小型消防器材,逐步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如无特殊要求,规划严禁改变村庄住宅建筑使用功能,原则上不得在住宅建筑中混杂工业、仓储功能。各新建建筑必须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施工,不得随意缩小间距和随意在建筑山墙开窗,以免造成消防隐患。确因实际条件限制需要缩小住宅山墙间距的,应当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并与周围建筑设置防火分隔。村庄内堆放柴草等易燃品距离建筑应不小于 10米。

对已存在的居住、生产功能混杂的建筑,应尽快根据建筑原设计使用功能整改,消除消防隐患。规划村庄内部的消防车道应与村庄交通道路合设,道路净宽不应小于3.5米,路面条件及其地下管道、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压力。道路上空遇有管道、栈桥、横幅等障碍物时,其净高应不小于4米。尽端式消防车通道应设置面积不小于12×12米的回车场地或回车道。

规划村庄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栓,确保服务整个村庄。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L16-87规定,室外消防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升/秒,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用水时间为3小时,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同管供给。按照防火规范不超过120米间隔设置市政消火栓,离建筑外墙不小于2米,与道路间距不宜超过5米。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沿村内主要道路布置。保护天然消防水源(浒溪及村内水塘),其附近设置消防泵取水平台,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且设有直接通向吸水面的台阶,其保护半径不宜超过150米;建立志愿或义务等形式的业余消防队,其消防队员5人左右。

规划结合村委会办公楼安排存放器材装备、值班办公的场所,配备出警需要的消防水带、水枪、分水器、消防梯、燃料及通讯器材、个人防火装备。

第七节 防洪工程规划

司山地处山区,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影响村庄防洪的主要河流为浒溪。

一、防洪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司山的实际情况,本地防洪重点是山洪,本着防冲不防淹的原则,规划村庄20年一遇洪水位,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

二、防洪措施

根据司山的实际情况,规划采用“蓄泄结合”的治理措施,结合镇域内进行治理,加强对上游山区水库的利用,合理调蓄水库的水位,充分发挥水库在防洪中的作用。下游地区则疏河导流,整治、疏浚河道,严禁向河道垃圾及废土废渣。同时应加强原有防洪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并联系镇区的防洪措施对主要河道进行拓宽疏浚,加固驳岸,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免受损失。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第一节 建设步骤与实施方法

1、道路建设要先与住宅建设,最好同期进行。

2、为避免重复建设及减少对住户的影响,宅间绿化应尽可能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但因考虑到建设能力和资金财力,宅间植被建设可稍后进行。

3、各个住区的公共绿地建设可在道路及住宅建设基本成形之后进行,这部分建设是整个规划区的建设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居住环境绿化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财力状况分步实施。

第二节 政策措施

(一)倡导农民参与村庄建设规划与实施的过程

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人是农民,要使建设过程更加有效,建设成果具有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鼓励农民参与到整个项目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中。切不可政府自上而下单方面下达指示命令,将村民置于

旁观者位置。否则将会大大抹煞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主性,使整个建设失去意义。

倡导村民积极参与的具体措施包括:

1、项目决策初期要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了解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并与村委会及其他决策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2、项目规划过程中要允许并鼓励村民发表意见和建议,相关规划与决策部门要充分重视村民意见,并及时做出调整及反馈。

3、项目决策与审批过程中要切实发挥村民代表的监督与制约作用,决策的通过需经村民代表表决签字。

4、建设实施过程中须发挥广大村民的监督作用,完善农村社区民主监督机制,使整个实施过程透明化、规范化。

(二)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

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细化分解建设与整治任务,建立市镇村三级整治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并与干部的年终奖金挂钩,以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三)分阶段有步骤的实施

根据XXX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潜力,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先易后难、逐个突破”的原则,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规范化操作

专门制定资金管理、用地审批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建设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制度,明确补助范围和标准,规范审批程序和支付方式。用地指标实行核拨使用制度,按实核拨,严格审批,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五)大规模投入

财政专项资金重点补助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经济条件,降低农村建设成本。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第四篇:星星村生态旅游村总体规划

隆回县星星村农业生态旅游村与农村养老服务示范村

总体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隆回县关于“工业强县、项目立县、旅游富县、生态秀县”的发展战略目标,加快村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做大做强村级生态旅游产业,推动星星村生态旅游建设顺利实施,特制定此规划方案。

一、星星村概况:

星星村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176户、人口776人,党员21人,全村耕地面积601亩,其中水田466亩,旱土135亩,山林面积180亩,果林面积120亩,鱼塘面积40亩,农田土地整理面积120余亩。2006年,硬化6米宽的村道主干线1.1公里,以及通组路2.3公里,实现了通组到户的目标;投资近300万元修建了集办公、娱乐、老年公寓为一体的老年活动中心;建有高标准村医疗卫生室一个。

星星村系湖南省十大明星村,省巾帼示范村、省卫生村、邵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7年省委书记张春贤来村实地考察,称赞星星村党支部“基层工作做得好,做了基层党支部应该做的事情!”副省长徐明华也多次到星星村视察。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巩固退耕还林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区,2009年4月召开了全国巩固退耕还林生态能源建设成果现场会,得到国家发改委杜鹰的高度赞扬。

二、星星生态旅游村资源现状

2.1 区位及交通优势:

星星村地处隆回北部的中心地带,离隆回县城和上瑞高速32公 1

里,与六都寨水库3公里,离魏源故居55公里,离高州温泉仅31公里,距全国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风景区66公里。距离梅山龙宫71公里,距离紫鹊界梯田130公里,星星6米宽水泥大道与219省道相连,交通便利。几年后武冈到新化高速公路修通后,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星星村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性气候,赧水由东北向西南穿村而过,形成了一个凹形谷,山林茂密、空气清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是发展乡村特色休闲旅游和农村养老服务产业的理想之地。

2.2 资源优势

2.2.1 南岳庵久负盛名

星星南岳庵始建于元朝,佛法宏深,历史悠久。原名为“兰若庵”,梵语意为古刹、寺庙之意。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曾落难于此并驻留数月,一心想救民于水火的朱元璋躺在地上思索救世之道,看到两只老鼠在吃高粱,一只黄毛老鼠爬到高粱杆上吃高粱黍,不小心跌落了下来,而另一只白毛老鼠直接将高粱杆咬断,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它的美餐。看到这一幕,朱元璋豁然开朗,心想要救民于水火,必须将腐败的元朝推翻,建立新的政权。受白老鼠的启发,于是他离开兰若庵投军反元,并最终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后,为感谢本寺对他的收留和白老鼠的指点,感谢南岳菩萨的威灵,敕封为“南岳庵”,延用至今。此后,奉祝融峰之灵气,香火兴隆。是人们烧香礼佛的好去处。

2.2.2 果林茂密,鱼塘成网

星星村现有果林面积120余亩,种植着桔子、柚子和李子,因其味美甘甜,在隆回都是家喻户晓的,桔子曾经出口加拿大和苏联。鱼塘面积40亩,是游人休闲垂钓、品尝美味的好地方。

2.2.3 人文资源丰富

星星村建有大型老年公寓和村级活动中心,每年举办自编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暑假演讲会和九月初九老年人座谈会,经常邀请市、县文化艺术团到村文艺演出,文化氛围浓厚。

2.4 政策优势

21世纪,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而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平均每年增长30%。结合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我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口号,并提出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要求。特别是2008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把湖北恩施作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创新试验区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隆回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将“旅游富县,生态秀县”作为全县的发展战略,这将给星星村特色生态旅游村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2.5生态优势

从2003年开始,星星村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工程,全村修建沼气池96口,安装太阳能93台,建设生态家园。生态家园建设以沼气建设为核心,配套进行改厨、改厕、改(猪、牛)圈、改水、改房等工作,致力于实现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家居环境清洁化,形成以农户为单元的生态良性循环,构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建起了一个个农村“生态家园”。为发展绿色食品和生态旅游奠定了环境基础。

三、星星生态旅游村总体规划原则

3.1 立足生态示范村、南岳庵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突出生态旅游主导产业,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业两大产业建设。

3.2 科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严禁挖山毁林,要保护水源,保护山林,保护景观、保护环境。

3.3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发展休闲特色旅游观光农业,为全面发展生态旅游和养老服务产业奠定基础。

3.4 整体规划,突出规模效应。与魏源故居、高州温泉和虎形山民俗风景区等共同规划,突出板块优势和规模效应。

四、星星生态旅游村规划定位及建设分区

4.1 规划定位

国家级生态村;

湖南省具有独自特色和较大影响的生态旅游村;

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湖南省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示范村;

4.2 星星村生态旅游区建设分区

4.2.1 饮食文化一条街

以星星村主干道为线索,建设饮食文化一条街,发展特色绿色食品,体验独具特色的农家饮食文化。

主题:农家乐。内容:饮食、住宿。

4.2.2 特色休闲体验区:

分上下两区。

上区:在星星水库和二组、三组干泥冲,建设休闲娱乐区。主题:休闲娱乐。内容:垂钓、野炊、娱乐。

下区:沿河风光带。

主题:休闲观光。内容:游泳、荡舟、散步。

4.2.3 特色生态体验区:

以小水陇120亩农业蔬菜区和300亩精品水果区为基础,发展

特色农业生态旅游。

主题:游园。内容:水果品尝、体验田园风光。

4.2.4礼佛文化区:

以南岳庵为核心,形成以佛教、道教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中心。主题:烧香礼佛。

4.2.5老年服务产业区

以星星村水库为中心打造一座老年服务为特色的产业中心。主题:老年服务。内容:养老、休闲。

4.3 建设目标及管理方式

4.3.1 建设目标

通过十年的打造,逐步开发出星星休闲娱乐城、星星老年服务中心、南岳庵烧香礼佛、星星度假山庄、农家乐、特色农业休闲观光等景点,不断推出 “果园观光休闲游”、“暑期快乐游”、“逍遥清凉游”、“烧香礼佛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力争成为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重点旅游景点,成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具有独自特色和较大影响的特色生态旅游村,湖南省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示范村。

4.3.2 管理方式

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机制,通过招商引资成立星星旅游开发公司,把景点推向市场,实行政企分开,推进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离。

五、重点建设项目

星星生态旅游村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额1480万元,其中旅游名村建设专项资金1250万元,新农村建设项目专项资金170万元,招商引资资金600万元,村级自筹资金200万元,群众自筹50万元,其余为上级争取资金。具体项目如下:

5.1村级公路黑色化。油路1.1公里,投入18万元。

5.2修建停车场一座,征地3亩,停车场硬化,总投资15万元;

5.3修建候车亭。需投入2万元;

5.4步游道7800米,需投入20万元;

5.5新建公共厕所3座,需30万;

5.6星星村水上乐园,水面1000平方米,总共投资50万元;

5.7星星垂钓场,面积20亩,总投资50万元;

5.8沿河风光带建设,总投资80万元;

5.9果园改造项目,面积300亩,总投资80万元;

5.10老年服务中心,自筹资金60万元;

5.11发展规模种植,休闲农业120亩,资金100万元;

5.12新建集体公墓一座,总投资30万元。

5.13星星娱乐城,总投资500万元。

5.14星星度假山庄,总投资300万元。

5.15农家乐建设10家,需注资50万元。

5.16路亭6个、路牌20个,共需15万元。

5.17扶持独具特色的手工制造企业1家,需注资50万元。

5.18星星村专业剧团,需投资20万元。

5.19星星庙会,需投资10万元。

星星村中长期发展规划暨星星村2010---2020远景规划,将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种养业为辅,手工业并肩发展的格局。建成一个环境优美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示范村和适宜农村养老居住的新农村,即特色生态旅游+农村养老。

隆回县六都寨镇星星村村委会2011年3月10日

第五篇: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文)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 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矿坑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多矿藏,尤以铁石、煤、石灰石(包括页岩矿)为主,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全乡耕地面积5.4万亩,山林面积2.2万亩,其中山区开发面积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地瓜、小麦、玉米、黄烟、桑等。乡内有马庄水库(中二型)、惠民庄水库(小一型)、东风干渠(24华里)等水利工程,可浇地面积1.2万亩。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76元。㈠、丰富的矿产资源

矿坑乡矿产资源丰富,储有铁矿石,铝钒土、矸土、石灰石等多种矿产资源。矸土主要分布在矿坑、后立庄、惠民等村,石灰石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薛南、兴龙、棠林、娄山沟、后立庄、远立庄、惠民等村,全乡现有的1000余部拖拉机,绝大部分都从事石料开采运输业,从业人员己达2000余人,石料主要运销到兰山、临沭、江苏赣榆等地大型水泥厂和各工地。铝钒土主要分布在矿坑:后立庄、升平等村,铝钒土呈灰色厚层状,泥晶结构,块状构造,该矿石质量好,成分以硬质粘土为主,矿石物理性能较好,其耐火度一般大于1670度,可塑性低,为非可塑性粘土,耐风化性能较高,符合制造耐火材料的要求,因此,市场价格较高,在罗庄等地陶瓷厂供不应求。㈡、农业现状

1、传统种植农业

全乡地瓜面积3万亩,小麦面积11600亩,花生面积13000亩,玉米面积12000亩。2.特色种植农业

(1)黄烟、桑在矿坑己有10多年的发展史,农民有植烟种桑的习惯,并在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是我乡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瞄准市场,因势利导,认真执行“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转变职能,搞好服务,从各个环节抓紧抓实,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2002年,全乡黄烟面积发展到3000亩,主要分布在棠林、薛南、兴龙、湖子峪、灰泉等村,年最高亩产值达到3000多元,仅黄烟一项,年可为乡财政提供特产税60万元;桑园面积达到1000亩,主要分布在朱柳屯、后马、前马等村,2002年,亩均年产值达到2000元。

(2)林果(石榴园、板栗园、梨枣园)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善农业主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成片开发和综合治理并举的原则,确立“乡有会战、村自为战,人人都有活干”的工作思路,持之以恒搞好山区开发,大力发展林果业,取得明显成效,96一97年,开发兴龙岭流域面积1万亩,涉及薛南、兴龙、灰泉、湖子峪4个村,栽植优质板栗4 2.6 万株;98——2001年,连续开发凤凰岭四期工程,治理流域面积1万亩,涉及棠林、后立庄,远立庄、郭沟、南坡、凤凰等村,栽植优质沂蒙红石榴52.8万株;2002年,对矿坑摩天岭进行开发治理,治理流域面积2000亩,今春栽植优质梨枣4.8万株。

(3)其他经济作物 大姜面积300亩,主要分布在朱柳屯、升平等村,常规瓜菜面积(含西瓜面积)2000亩,主要分布在南坡、朱柳、朱柳屯、升平等村。

3、养殖业

矿坑乡山场、草场面积大,余粮多,饲草资源丰富,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乡养牛数量达5000头,主要分布在灰泉、兴龙、湖子峪、娄山沟、薛南等村,生猪存栏8000头,养羊1.5万只,兔3.2万只。

㈢、工企业现状(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积极实施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强乡,实现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放宽用活政策,不断强化服务,抓投入,上规模,增群体,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体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全乡各类大小企业达到78家,其中建筑公司1家,淀粉加工厂8家,纸板厂26家,空心砖厂6家,加油站7家,养貂场1家,其他各类小企业20余家。尤其是今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同临沂鲁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签定50年土地租赁合同,用于建设中密度板厂,该项目投资1800万元,占地面积146亩,土建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同临沂吴天铸业有限公司签定20年租赁合同,用于建设炼钢厂,该项目投资260万元,占地面积七亩,土建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后立庄村委与徐州客商也己签定合同,利用原矿坑水泥厂建设页岩砖厂,该项目投资约200万元。

临沂金泰页岩砖有限公司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棠林村东,岚济路以南,由临沂大洋石化有限公司和大泰公司合资兴建。主要利用本地丰富的页岩资源,生产目前市场上畅销的页岩砖。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500亩,分两期进行。一期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现正在平整场地、建筑院墙,预计一期工程年底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设计页岩砖年生产能力1.8亿块,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设计年生产页岩砖达到3.6亿块的能力。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可达2.2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可安排400人就业。

棠林中密度板厂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棠林村以东,岚济公路以北,由临沂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面积500亩,分两期进行。一期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现正在平整场地、建筑院墙,预计一期工程年底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设计页岩砖年生产能力1.8亿块,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总设计年生产页岩砖达到3.6亿块的能力。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可达2.2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可安排400人就业。

棠林中密度板厂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棠林村以东,岚济公路以北,由临沂鲁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主要利用树木的枝干等为原料,生产中密度木制品。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00万元,其他投资500万元;占地150亩。现己建成围墙及部分厂房,生产设备己预订,等待安装,预计年底可竣工投产。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年创产值可达5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可安排200人就业。

临沂昊天铸业有限公司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娄山沟村以西,岚济公路以南、沂邳公路以东,由临沂兰华集团投资兴建。主要利用矿粉铸造生产出口铁锭。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占地45亩。现已基本竣工,建设厂房22间450平方米,安装主炉1座,附炉2座,除尘器2台,即将投入生产。根据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年可创产值65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可安排130人就业。

苍山众益建材有限公司项目简介 该项目位于矿坑乡矿坑村北,沂邳线以西,由本县王勇等3位客商共同投资兴建。主要利用本地丰富的矸土资源生产耐火砖。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占地100亩,分两期进行。

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200万元,占地50亩。该项目现正在修筑院墙、硬化路面、修建窑体。预计2003年7月下旬竣工投产。该项目一期工程设计耐火砖年生产能力4000万块,二期工程设计达到年生产耐火砖8000万块的能力。按现行市场行情分析,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可达300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可安排150人就业。

㈣、文教卫生现状

我乡现有中学1所,成教1所,幼儿园1所,小学18所;教师总数272人,其中教委8人,中学95人,成教6人,小学168人,幼教3人;在校中学生1128人,小学生2400人,中心幼儿园学生25人。中学、中心小学、成教均为临沂市级规范化学校,幼儿园为县级规范化学校,中学始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49294平方米,建筑面积10200.85平方米,现有办公楼、教学楼、新建实验楼各一座。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各8个班,共24个教学班。95名教师中,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74人。教学管理中对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完全实行量化管理。全乡村办小学共101个教学班,中级职称教师43人。

全乡有乡镇卫生院一所,共有职工21人,其中初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4人,主管会计1人,助理会计师1人,聘请临时工4人,卫生院设有内科、妇产科、防保科、B超室、放射科等科室。全乡24个村中21个村有村级卫生室,主要从事防疫、内科等初级卫生工作,并且全部配有高压锅、紫外线等消毒器械,能进行简单的外科缝合、输液工作。经济实力大为增强。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2.6亿元,比2001年增长1.5%;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1.2亿元,增长1.1%;农业总产值达1.4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2276元,比上年增加66元,增长3%。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水、电、通讯、交通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和山区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2002年,乡党委政府把以黄烟、桑蚕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共发展黄烟1200亩,桑园1000多亩,大姜、大蒜、大棚菜等经济作物也达到了1000多亩。在山区开发过程中,集中会战了摩天岭开发项目,治理流域面积2000亩,动用土石方12万方,投工8万个,投资120万元。与此同时,我们还紧紧抓住市、县扶贫的良好契机,立足山区乡镇实际,用足用活政策,大搞造地工程,先后投资80万元,投工3.5万个,动用机械近万台(次),开挖土石32万方,造地400余亩。

二、区位分析

1、距临沂市区24KM,距罗庄高机关报技术开发区10KM,处于中等城市一级扩散圈层内,依托中等城市,发展自身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2、临沂市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使得在本区域发展轻度度或中度污染的产业项目成为可能。

三、自身优势条件分析

1、矿产资源特别是页岩矿藏丰富,有条件就地取材发展建材工业。

2、交通优势:东西向岚济路(解放路)方便和临沂市区的联系,南北向沂邳路,方便与苍山和费县的联系。

3、劳动力资源丰富。

4、现状工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现有四家中型页岩矿厂,一家中密度板厂,落户园区,合同利用外资1.5亿元。

5、乡政府政策上的优惠与扶持。第三章 规划结构和用地布局

一、规划结构

规划用地结构为“带状、组团式、T型”结构,以岚济路和沂邳路为轴线,分别形成两条产业带。规划两处永久性农田防护绿地,形成三个组团,七个不同的功能区;分别为板材工业园区,高档建材园区,中低档建材园区,预留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区,居住商业服务区,村办企业园区。

二、用地布局

1、工业用地

⑴板材工业园区,依托现中密度板厂,在岚济路以北,棠林村以东,规划十个板村企业,近期沿路发展6个,远期向纵深发展4个,近期规划总用地65.6公顷。

⑵高档建材园区,依托现状岚济路以南的页岩砖厂,在岚济路以南,沂邳路的东西两侧形成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建材园区,规划总用地94.8公顷。

⑶中低档建材园区,依托现状小型页岩砖厂和耐水砖厂,在变电站以南,矿坑村以北,沂邳路两侧形成规模较小的,档次较低的建材园区,规划总用地79.7公顷。

⑷村办企业园区,规划两处村办企业园一处位于岚济路南、沂邳路以西为棠林村的村办企业用地,规划总用地26.5公顷。

另一处位于矿坑村以南沂邳路两侧,为矿坑村的村办企业用地,规划用地35.9公顷。

2、居住用地

园区居住用地以矿坑村、棠林村、后立庄村的旧村改造为主。

3、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用地

规划远期在棠林村西,岚济路北,防空洞景观旅游区南,布置行政和商贸服务业用地,结合旅游区的开发,布局餐饮、服务业用地。

结合沂邳路的拓宽,加宽沂邳路矿坑村段,两侧建二层为主的商业服务楼,为工业区及矿坑村服务配套。

第四章

道路交通规划

一、道路等级结构

规划园区道路分为三级:分别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主干路两条分别为岚济路和沂邳路;次干路两条,分别为通页岩矿和向北通费县的路,其余在两条主干路两侧。250—300米间隔各设园区支路。

二、规划道路宽度及断面设计

1、主干路:⑴岚济路:主路面30米,每组路10绿化带,按50米控制。⑵沂邳路:主路面20米,每侧各10米绿化不定期,按40米控制。

2、次干路:道路红线宽24米,主路面14米,每侧各5米人行道。

3、支路:⑴道路红线18米控制,主路面10米,每侧路4米绿化带。⑵道路红线14米控制,主路面8米,每侧各3米绿化带。

第五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水规划 ⑴工业需水量

工业需水量按面积指标进行预测。⑵水源地确定

确定惠民庄水库为工业区水源地。⑶水质水区

水厂出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GB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管网供水水区按居住区五层楼考虑,管网最小满足0.24MPa水区要求。⑷配水管网

规划配水管网采用环状网与枝状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置,规划管网尽量布置在用水量集中且要求保证率较高的区域,主干沿乡镇主干道敷设。

二、排水规划

1、污水量的确定

工业废水量按其给水量的70%确定。

2、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工业废水排放须达到国标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方能排入污水管道内。

3、污水管网布置

依据乡镇地形特点及现状地形条件,按照充分利用地形坡度的原则,在规划区内,沿主要道路布设污水主干管。

三、电力规划

1、规划区内现有10KV变电站一处,位于工业区南部。

2、电力规划

远期规划配电线路采用电缆,电力线沿道路东北向布设。

四、电讯规划

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电讯电缆,电讯线路沿道路西南向布设。

总 则

0.0.1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0.0.2 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标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苍山县总体规划》、《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而成的。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纸,其中文本具有法律效力。

0.0.3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绿化、美化。

0.0.4(1)本次规划目标:分析矿坑乡社会经济基础、资源条件及区位条件,合理进行规划,完善工业园区交通运输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

(2)科学认证园区性质,合理确定工业区规划建设阶段与相应的指标体系。(3)合理选择工业园区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用地布局,完善城镇格局。(4)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工业区绿化率。

(5)结合矿坑乡现状格局,吸收当地历史文化特征,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区景观风貌。(6)近、远期相结合,保证工业区各阶段建设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及延续性。(7)以跨世纪小城镇发展的思想发展矿坑乡,将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的观念充实到本规划中来,使本规划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0.0.8 凡在本规划区进行建筑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遵守并执行本规划。

0.0.9 本规划由矿坑乡人民政府及其乡镇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并负责解释以关条文。

0.0.10 本规划待乡人大通过后,苍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法律效力。

第一章 工业园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

第一节 规划结构

1.1.1工业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不得破坏规划结构。

1.1.2 规划区总体结构为: “带状、组团式、T型”结构,以岚济路和沂邳路为轴线,分别形成两条产业带。

1.1.3 利用岚济路,沂邳路解决今后过往交通问题。1.1.4 整个工业区的道路网架形成纵横的道路网模式。

第二节 用地选择与规划区控制范围

1.2.1 用地选择:本规划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

1.2.2 规划控制区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 652.0 公顷。

第三节 用地布局

1.3.1 工业用地:板材工业园区,高档建材园区,中低档建材园区,预留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区,居住商业服务区,村办企业园区。

1.3.2 居住用地:以矿坑村、棠林村、后立庄村的旧村改造为主。1.3.3 行政办公、商贸服务业用地:沿岚济路、沂邳路两侧设置。

第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

2.1.1道路等级结构: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2.1.2规划道路宽度及断面:

1、主干路:⑴岚济路:主路面30米,两侧各10米绿化带,红线按50米控制。⑵沂邳路:主路面20米,每侧各10米绿化不定期,红线按40米控制。

2、次干路:道路红线宽24米,主路面14米,每侧各5米人行道。

3、支路:⑴道路红线18米控制,主路面10米,每侧路4米绿化带。⑵道路红线14米控制,主路面8米,每侧各3米绿化带。

第三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一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

3.1.1 工业需水量按面积指标进行预测。3.1.2 确定惠民庄水库为工业区水源地

3.1.3 供水管网以枝状、环状相结合。供水压力按五层楼设计,最不利点自由水头应满足20米。

3.1.4 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节水意识

3.1.5 严格保护水资源,防止工业污染

3.1.6 排水体系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管道与边沟相结合,就近排入水体,暴雨重现期1年。

3.1.7 排水管网敷设管线应满足0.3%的最小排水坡度。第二节

电力电讯工程规划

3.2.1 用电电源由本地35KV变电站供给 3.2.2 电力线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

3.2.3 电力线采用放射或供电形式,采用电缆直埋敷设。3.2.4 路灯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

3.2.5 380V供电单位控制在400米以内。3.2.6 电源普及率为30%。

3.2.7 电讯线路,采用与电力线异侧直埋敷设。

第四章 镇驻地工程防灾规划

第一节 抗震防灾规划

4.1.1 按照“预防为主,震平结合”的原则,逐步提高综合抗震能力,分析有关地震资料,工业区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及基础设施均应相应设防。

4.1.2 主干道系统是乡镇避难疏散及物质调配的主要通道,干道两旁建筑物红线应按规范要求设置。

4.1.3 提高生命工程的抗震能力,供水主干管采用环状管网;变电站采用双电源进线,粮食、通讯、消防、加油站等生命线基础设施强化抗震能力。

4.1.4 乡卫生院做为医疗救护中心,设置地下抢救的地下仓库,政府机关作为震时救灾指挥中心;驻地绿地、各类广场、停车场、空地作为主要避难疏散场地。

附 则

1、本规定由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在规划区内所有的活动应按照规划实施,同时按《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文进行规划管理工作。

下载XX村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范本)(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村村庄总体规划的说明书(范本)(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书

    设 计 说 明 书---汾阳湿地旅游区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 --------------------------- 第二章 风景资源评价 --------------------------- 第三章 规划依据与期......

    村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 一)受北源乡人民政府的委托,我院承担了北源乡峨田村委会峨田村建设规划。项目组于2014年8月31日进入现场开展工作,踏勘地形、收集资料,与村镇有关部门讨论拟定该......

    村庄规划电力电信说明书2017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说明) 一、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分析——规划区现状经过农网改造工程全村由两台10/0.4kV杆上变压器供电,户通电率已达100%,供配电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生产生活......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共5篇)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 总则 一、 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独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

    治平村绿色村庄工作总结

    2010年治平畲族村绿色村庄建设 年度工作总结 治平畲族村位于集镇所在地,全村396户,人口1685人, 35个自然村,其中少数民族120余户,五百余人。全村林地面积17533亩,其中毛竹林面积98......

    村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劲丰 村村庄环境整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镇委、镇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做好村级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加快村庄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以改......

    杨林村村庄绿化总结

    杨林村村庄绿化总结 杨林村地处跳马镇南部,总面积8.84平方公里,总户数608户,户籍人口 2093人,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653元。近年来,在跳马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班子和......

    XX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XX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据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精神,优化农民居住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