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阅读活动设计与活动目标

时间:2019-05-12 16:4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阅读活动设计与活动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阅读活动设计与活动目标》。

第一篇:幼儿阅读活动设计与活动目标

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比较当前学前教育领域对早期阅读的各种认识。2.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与指导方法。3.能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阅读活动。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阅读活动。教学准备:

有关早期阅读材料(绘本)、有关早期阅读录像 教学时数:6课时

课题一: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价值(2课时)教学过程:

一、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关于什么是阅读,古今中外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国传统的阅读启蒙教学看重集中识字和诗文阅读方面,他们把识字教育和初步的知识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在近现代有关阅读的研究中,有人认为“阅读是人们通过语言符号(文字)的辨认、感知、理解,从中获取知识、信息,进而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语文行为和心智活动”。有人认为“阅读是由感知、思考、评价、判断、想象、推理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虽然在现代社会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媒介日趋多样化,然而要真正做到“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攀登学问之高峰,获取知识之精华,阅读仍然是一个主要渠道。可以说,阅读是文明人类必不可少的活动,在进入学习社会的今天更是如此,这是人们获取知识、经验、思想的基本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幼儿而言,早期阅读的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对于人的终身学习和阅读本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幼儿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能启迪智慧,活跃思维,诱发创造灵感。

幼儿早期阅读活动首先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而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行为的社会性;幼儿阅读作为一种主体活动,它具有活动的实践性;幼儿阅读作为一种个体的行为和活动,又主要体现为个体化的心智活动的过程。虽然目前对于幼儿阅读行为的本质还没有较为一致的定论,但不可否认,对幼儿而言,阅读属于一个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

对于“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准确的界定。但是,如果我们在大教育观、整体观的指导下全面认识与实践“早期阅读”教育,注重在各类活动中渗透阅读教育,注重以阅读能力的发展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将幼儿的和谐发展放在首位,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是只以幼儿自身经验为基础,在适当情景中,通过幼儿对文字、符号、标记、图片、影像等材料的认读、理解和运用,对幼儿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活动。它不是单纯的看书、识字活动,而是一种具有结构相对完整、体系相对独立、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早期阅读的具体价值包括: 1.扩大生活、学习的范围

一方面早期阅读使幼儿交流的范围从面对面的口语交流扩大到通过图画、文字符号实现读者和作者的间接交流;另一方面,早期阅读使幼儿可以突破现实的限制,走向想象的世界。

2.建立初步的“读写”自信心

3.了解书面语言的特点和功能,为正式的阅读作准备 4.提高幼儿自我调适能力 5.享受分享阅读的乐趣

二、早期阅读活动的特点及心理基础 1.符号性和多维感知

阅读是一种对符号的感知,符号性是阅读的前提。幼儿的阅读就是感知各种信息符号并在头脑中系统组织各种信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幼儿符号系统的参与,幼儿要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对符号做出理解和解释,并产生对表征意义的联想。但是,这里所谓的“符号”不再仅仅是过去书面所理解的书面信息,它强调的是丰富多彩的阅读素材。如:图书报纸之类运用的文字符号;学科学习必需的数学符号、音乐符号;商标招贴警示之类的通用或常见标记;电影、电视、VCD之类的动态多媒体影像;甚至树的年轮、叶脉纹路、指纹、迷宫等等。这些在生活中丰富的阅读对象促进了幼儿对符号的认识、理解、运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乐意学习文字的态度,成长为自觉学习掌握文字书面语的人。

众所周知,对于符号,首先在于视觉的感知。通过对幼儿阅读行为中视觉感知的心理学分析表明,它包含着四个层次的心理活动:发现、辨别、认同和再认。幼儿阅读行为中视觉感知是一种特殊的“看”,特别是他的“发现”与“辨别”层次的心理活动需要动用多种感官的加入。我们所理解的幼儿阅读方式是以视知觉为主的阅读,同时动用多种感官及动手动脑的阅读相结合,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多维感知。它强调对幼儿观察能力、搜索和选择信息能力的培养。

£案例一 建构活动中幼儿对“结构图的阅读”。当幼儿理解了组成某个事物的其中各部分的代表符号(数字或文字等)时,便能根据此规律去完成组合成某个完整结构的任务,甚至自己设计结构图(如搭积木),既自己使用,也提供给别的伙伴使用。

£案例二 美术活动中“美工着色图的阅读”。£案例三 角色游戏中的阅读。大班的医院游戏,幼儿可根据自己对治病程序的理解,用自己的符号绘制出“诊病流程图”,制定出医院游戏的规则,再将此图运用于游戏活动中,既体现了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创意,也使这种阅读成果成为了与其他伙伴沟通的桥梁。

£案例四 数学游戏中的阅读。在数学游戏中,幼儿常常会通过看一些老师预先设计的模板完成相应的数学游戏活动。例如从高到矮的排序、从大到小的排序等。弄清这个本质特征,使我们认识到早期阅读活动事实上是有丰富的阅读环境的。幼儿的阅读对象,即“阅读材料”必然具有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而阅读主体“幼儿”的阅读方式存在独特性,即用多种方式去感知“阅读对象”。2.理解性和情感体验

幼儿阅读活动是一种伴随着特有的情感体验的理解活动。首先,幼儿阅读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各种信息符号的心理过程。如果说感知各种信息符号只是阅读的手段,那么理解才是幼儿阅读的本质。幼儿阅读时,需要凭借已有经验,通过直觉、联想、想象、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把符号还原为具有特定个人特征和社会情境特征的“意思”。幼儿阅读活动中的理解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其思维基础包括逆向思维、顺向思维、聚敛思维、发散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等。因此,通过幼儿阅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以理解为核心的良好思维品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阅读过程中伴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活动。幼儿可以借助具有客观意义的阅读材料来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分享别人的思想感情;同时幼儿也可以借助自己创作的阅读材料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情感。£案例一

一些幼儿园开辟了“新闻栏”、“周刊”,幼儿通过阅读各类身边的新闻,经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后,将自己的感受、看法在“新闻栏”中表达出来。曾有一个幼儿在“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新闻图片旁写下“别打了!”的鲜明观点,这就是幼儿对阅读内容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案例二

在结构游戏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幼儿在游戏结束以后都舍不得拆散自己的作品,可窄小的活动室空间有不允许长时间地保存。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创作画下来,这样既可以发展他的兴趣,同时这种由幼儿自绘的“结构图纸”又成了可与他人交流的作品,其他幼儿可以通过“阅读”这种结构图来结构作品,使幼儿将个人的成功与他人分享。

3、活动性和创造实践

经由阅读获取人类已有的知识,了解最新发展信息,乃是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幼儿阅读活动实际上是幼儿与人、物、事之间的交际活动,这种活动性还体现在通过阅读活动帮助和促使幼儿感知、感受其周围世界,当各种感知感受被理解并被赋予自己的情感后,再通过阅读活动向他人及周围世界表达出来。表面上看来,幼儿阅读是符号材料,实际上得到的是社会信息,这是幼儿交流的一类素材。幼儿阅读活动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幼儿阅读活动可选择不同的环境,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大自然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人——人”互动“人——物”互动,使幼儿在其中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实践空间的拓展,使幼儿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与创造的天地。我国学者朱作仁认为:“阅读活动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因此,可以理解为幼儿阅读行为的特性之一就是不能停留于表面单纯的“看”,要强调活动形式的多样以及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创造与实践。

£案例一 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涂鸦”成一封信,然后“读”给其他幼儿听。£案例二 幼儿将他所看到的有关蔬菜的文字和图片材料收集装订成册,成为自己编的书。

£案例三 角色游戏中,幼儿想开“超市”。他们中的几个人首先用图夹文的方式画好“超市计划书”然后在后面的游戏中参与游戏的每个人一步一步按照计划的步骤完成超市的创建。

三、早期阅读活动的语言教育目标 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2.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关系 3.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 4.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

四、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

早期阅读是学前幼儿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的途径,因此,早期阅读的内容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根据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为幼儿提供的早期阅读内容包含三个方面的阅读经验,即前图书阅读的经验、前识字经验、前书写经验。这些经验与幼儿将来要进行的系统学习是有根本的区别的。

(一)向幼儿提供前图书阅读的经验 这里提到“前图书阅读经验”既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丰富多彩的图书来帮助幼儿学习阅读图书、培养阅读能力,同时还要挖掘任何可供幼儿阅读的材料,例如广告纸、说明书、菜单等生活中唾手可得的东西,这些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材料同样能丰富幼儿的前图书阅读经验。

£案例 幼儿要学习若干具体的行为经验

1.翻阅图书的经验,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规则和方法。

2.读懂图书内容的经验,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

3.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知道是在讲画面故事的内容。

4.图书制作的经验。知道图书上所说的故事是作家用文字写出来的,画家又用图画表现出来,最后印刷装订成书。幼儿也可以自己尝试做小作家、小画家,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再订成一本图书。

(二)向幼儿提供前识字经验

集中、大量、快速识字是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而不是学前幼儿阅读的内容。但是在学前阶段,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前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来,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第二,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如知道想说的话可以写成文字,写成信,可以寄到别人的手中,再转化成口头语言,别人会明白写信人的具体意思。第三,粗晓文字来源的经验。初步了解文字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的。第四,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与其他符号系统可以转化的经验。如认识各种交通图形标志,知道各种标志代表一定的意思,可以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第五,知道语言和文字的多样性经验。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和文字,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可以互译。第六,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在前识字学习中让幼儿明白文字有一定的构成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就可以更好的识字。如汉字“木”字旁边的字大多与木有关,如森林、树木等。把握这种内在规则,会增加幼儿识字兴趣,有利于幼儿自己探索认识一些常见的字。

£案例一 中大班幼儿的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游戏。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常见的有意义的偏旁:草字头、足字旁、三点水等,做成卡片贴在墙上或纸上,然后请幼儿将他们在报纸上、杂志上、广告纸上找到的带这些偏旁部首的字剪下来贴在相应的位置。£案例二 大班幼儿的成语识字。老师有意识地利用孩子对动物的兴趣,引导孩子去寻找带动物名字的成语,以此帮助幼儿获得关于文字符号的相关经验。例如,当幼儿找到狐假虎威、调虎离山等成语后,老师通过引导幼儿画出成语故事、讲成语故事、表演成语故事等方式,获得的是整合的识字经验。

(三)向幼儿提供前书写经验 尽管学前阶段不求幼儿学习写字,但是通过游戏化的前书写活动帮助幼儿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信息仍然必要,这有助于为幼儿进入小学以后正式学习书写做好准备。

前书写经验学习内容的早期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解积累有关汉语言文字构成和书写的学习机会。其主要内容有: 1.认识汉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2.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

3.知道汉字的基本间架结构,如汉字可分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等;

4.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了解使用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的不同要求。

五、具体案例分析

母鸡萝丝去散步――大班阅读活动 设计意图

《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图画书,它的文字与画面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文字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而图画则还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

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我决定分三个环节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分析故事,并感受、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看图听故事学动词――自主阅读、大胆讲述――作品欣赏与经验分享。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理解。活动准备

图画书、农场地图图片、纸偶母鸡。活动过程

1.出示“农场地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今天,老师带给小朋友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是母鸡萝丝生活的农场,你看到了什么? 2.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注意动词。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用纸偶母鸡在地图上演示她散步时经过的地方,并运用语气、体态和手势引导幼儿注意动词。

提问:母鸡萝丝都去过哪些地方?(院子、池塘、草堆、磨房、篱笆、蜜蜂房。)提问:它是怎么来到这些地方的?你看到了哪些动作?(走过、绕过、越过、穿过、钻过。)师:今天,母鸡萝丝又去散步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快去书里找找吧1 3.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发现图画中的乐趣。提问:你们看完书为什么都笑了呢?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你能讲讲自己感到最可笑的那页故事吗? 先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讲自己最喜欢的一页故事,再让幼儿以小组形式互相讲述、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图书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故事内容。

4、师幼共同阅读,加深理解。

师:老师来讲母鸡萝丝散步的故事,小朋友们来讲狐狸发生的故事,好吗? 讲完后引导幼儿给这个故事起个新名字。活动延伸

可以和孩子继续讨论: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什么样的狐狸?让孩子体会并描述母鸡和狐狸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引导幼儿表演这个故事。活动反思

对于这个活动,我们在不同的平行班进行了多次的教学和调整。

第一次活动之后,教师和孩子都有种很“累”的感觉。首先,教师展开图片学习动词就占了半节课的时间,然后教师又试图把所有的阅读活动的目标都展示出来。整节课幼儿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结果使幼儿对图书的兴趣没有老师预计的那么浓厚,教学重点不突出。这时我们意识到,不可能只通过一次阅读活动就达到所有的目标,应该在若干个活动中分别体现出来。针对第一次活动出现的问题,我首先将开始部分做了调整,加入了老师的体态语言和语气节奏的暗示,带动幼儿积极地模仿动作、学习词语,结果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动词的学习。其次,我将幼儿自主阅读作为活动的重点。在第二次自主阅读后的讲述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图书的理解是受各自阅读水平所制约的。有的幼儿能联系前后书页的因果关系,明白事情发展的原因;而有的幼儿只能观察单幅画面的内容,无法正确理解故事。而幼儿阅读理解水平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幼儿年龄、性别、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生活环境等等。所以在第三次活动中我将此环节调整为自主阅读后分小组讲述。这样,幼儿产生理解错误时可寻求同伴的支持,教师也可以轮流参与到幼儿中去,帮助幼儿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为了解决集体阅读时幼儿一味跟读的现象,我采取与幼儿分角色讲述的方法,让幼儿讲述出狐狸发生的故事,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充分体验了不同角色心理的变化,也体验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转化。课题二: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基本结构(2课时)教学过程:

一、早期阅读活动的形式

早期阅读教育活动有多种形式,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常见的阅读活动形式如下:

1、幼儿园阅读教育活动 班级图书角阅读活动;教师组织的专门的阅读活动;一日生活中渗透阅读因素的活动;利用社会、自然环境的阅读活动;阅览中心的阅读活动;幼儿自发性的阅读活动。

2、家庭阅读教育活动 亲子阅读活动;邻里间交往性阅读活动;家庭外出的郊游;参观性阅读活动。

3、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阅读活动 社区阅读活动;图书馆阅读活动;随机性阅读活动(商标、广告、标志、新闻、报刊);视听阅读活动。

二、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一)阅读前准备性活动

教师在指导这个阶段活动时应注意:第一,阅读前准备性活动只是为正式阅凑做好铺垫,它并不能代替正式的阅读活动。因此.只要儿童对阅读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以了,绝对不要让他们对图书的内容过于熟悉,否则儿童在正式阅读时就会对图书失去兴趣,影响正式阅读活动的质量;第二,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儿童从头到尾翻看图书一两遍,或让他们边看边讲述图书的内容;第三,对儿童理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可以给予提示。

(二)儿童自由阅读

这是正式阅读活动的第一个阶段。如前所述,阅读活动适合于个别化教学,因此每次阅读活动时儿童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是班级人数的一半以下,以便于教师对每个儿童的个别指导。

教师在指导这个阶段时应注意:第一、与前一个阶段不同的是,这个阶段教师在指导时要用提问方式引导儿童的思路,教师要向他们提一些问题,使他们能带着问题边思考边阅读,这些问题具有启发性,因此对儿童在理解或解决图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帮助;第二,在教师巡回指导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儿童的表现。

(三)师生共同阅读

这是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个步骤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师生一起阅读,了解和理解图书大致内容

2.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3.归纳图书内容

当儿童对图书的主要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儿童将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从而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归纳图书内容,可以有以下三种形式:

(1)一句话归纳法。这种形式要求儿童用一句话将图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2)一段话归纳法。这种形式要求儿童用一段话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

(3)图书命名法。要求儿童用简练的词或短句给图书起个名字,实际上是让儿童学习归纳图书内容的主题。

师生共同阅读是阅读活动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指导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这个阶段提问使用的频率较高,因此教师要谨慎对待提问法的使用,以免掉入一问一答的俗套中;第二,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指导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阅读时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四)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这个阶段是儿童将所理解的图书内容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它是儿童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阶段,因此也是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儿童可以在小组内自由讲述,可以在集体中讲述,也可以同伴问合作讲述。教师在指导这个阶段时应注意: 第一,儿童讲述的内容是他们经过思维的加工后所理解的图书的主要内容,因此只要他们基本上将图书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就可以了,而不必就每个画面进行反复的斟酌,反复的认知,否则势必会降低儿童对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儿童大胆想像,将与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对话和内心体验讲述出来,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儿童用规范的语言将每个画面的意思都彻底讲清楚,而是培养儿童围绕图书重点,将主要情节尽可能讲得生动、详细。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将这两种讲述区分开,使儿童能自由地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将图书的主要内容完整连贯地表达出来。第二,在讲述时要注意儿童的个别差异。当儿童在集体面前独自或与小组合作讲述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兼顾语言能力强弱不等的儿童的学习和指导。教师可以让语言能力较弱的儿童选择较简单的阅读内容进行讲述,从而使这部分儿童也能从讲述中获取乐趣、提高自信。

三、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一)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指导

作为早期阅读教育的指导既要合乎幼儿学习的基本规律,又不能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活动用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应该在注重实践活动和活动中师生互动、亲子互动、生生互动的阅读教育活动指导大前提下,重视以下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1、尊重差异——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阅读的环境。

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及阅读特点,教师可采用自然阅读等指导方法,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感官,产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主动去阅读。例如,班级图书馆、各活动区材料、到阅览中心、到书城、提问问题箱、供应图片、卡片、拼图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法去阅读、去探索。

2、激发兴趣——让每个孩子尝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兴趣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指导之一。应当常常利用不同情景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如问题情景、材料情景、故事情景、场地情景等。因此,教师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设置或选择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感染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知识,达到目标。还可以采用图文对照法,在活动中采用文字与图意对应,依字配图,有图就有字,图文并茂,适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诱发幼儿学习兴趣,发展幼儿观察力和想象力。另外,还可以采用竞赛发、演示法等提高幼儿兴趣。

3、促进交流——使每位教师、家长和幼儿自己投入到阅读活动的指导过程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在不断的交流和交往活动中完成的。这样的活动包括教师引读、师生共读、幼儿自读、亲子阅读、幼幼共读等。例如,在教师引读、师生共读活动中,教师可采用讨论等方法,幼儿根据教师指出的问题,在集体中互相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4、鼓励应用——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在幼儿的生活中去运用。幼儿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累过渡的过程,它积累的是生活经验,运用的是阅读综合技能,发展的是终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可采用自然阅读法等。如带幼儿去春游、野炊时,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给农作物挂上自己设计、制作的爱护植物的提示或环保标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阅读活动。

(二)对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的指导

1、直接指导

定期培训:用家长座谈会、家长在学校的时间,使家长全面了解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使家长明确幼儿早期阅读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小组指导:主要针对亲子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利用解送孩子的时间进行小组辅导。

材料展示:阶段展示孩子的阅读材料,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阅读情况,拓宽家长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的思路。

经验交流:组织家长进行家庭阅读经验交流,丰富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2、间接指导

即利用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或家长开放日、印发阅读资料等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和学习家庭教育经验。

3、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态度和能力各有差异,为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使每个幼儿都能有所发展,可针对不同的家长作具体的个别辅导。如教给家长观察自己孩子的方法,以便其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指导家长共做亲子活动材料,如制作不同主题的“我们自己的书”等等。

四、介绍幼儿园早期阅读开展情况“早期阅读活动三步曲 ”

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与亲子一对一的阅读有所不同,特别是需要精读的活动,更需要老师从三个阶段来进行,其中包括:选书――读书――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与认识。选书

书是阅读活动的载体,也是阅读活动的基础,所以选一本适合本班幼儿的书,是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图书。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图书的画面、故事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权衡以上因素,为幼儿挑选适宜的图书。比如,小班可以选择《鼠小弟》系列、《第五个》、《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中班选用《小猪的爱情》、《我们都是好朋友》、《11只猫做苦工》等;大班就适合用《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勇气》、《胡椒生长在哪里》等。

其次,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选择图书。选择的图书要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或者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比如,当小朋友抱团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了《到处都是好朋友》,为幼儿创造宽松、融洽的环境;有的幼儿做事三心二意,缺少耐心和专心的时候,我们就选择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有的幼儿出现说谎的情况,我们有意识地挑选了诚实方面的书――《打破杯子的鼠小弟》;有的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敢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我们就与幼儿一起分享了《害羞的贝贝》。这些图书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就更容易被幼儿认同或接受。这比我们简单地用一些指令性的语言要求他们,更有说服力。第三,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图书。我们班有小朋友特别喜欢《拔萝卜》这首歌,影响得很多幼儿都开始哼唱。为了帮助幼儿梳理故事里人物的出场顺序,我们就一起分享了图画书《拔萝卜》。这虽然是一个传统故事,但幼儿还是非常感兴趣,最后我们一起表演的时候,非常快乐。有的小朋友在家喜欢的图书,会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果这些书很受欢迎,我们就会有选择地在教学或区域活动中与幼儿互动。读书

阅读活动前,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要自己细细读一读,熟悉内容和细节。这时要把自己当作幼儿,遮盖住文字,仔细观察画面,设想幼儿可能会观察到的情况,同时想想自己应该提哪些问题引导幼儿阅读。只有自己对图书的内容非常熟悉,对画面观察非常细致,才能更好地驾御这本书。

其次,要确定阅读形式。要思考哪些图书适合泛读,哪些图书适合精读是适合集体阅读、小组阅读还是区域阅读。一般我们把一些大开本的图书用在集体或小组阅读里,非常优秀的图书小组精读,相对简单一些的图书则会放在区域里与小朋友分享。当然,这些形式是根据图书的要求和幼儿的发展状况而定,不仅不矛盾,而且还可以相互补充。

最后,就是要确定阅读的思路。图书内容不同,阅读的方向就不同。阅读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教师给幼儿故事的主线,也就是大致的阅读方向,引导幼儿通过这个主线进行阅读。这样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图书内容,而不会如天马行空一样毫无目的地观察或猜测。这样的图书一般表现为,每页和每页不存在情节的连续,比如《收集东收集西》、《到处都有好朋友》;或者是重在表达内心情感的图书,画面很难表现,比如《彩虹的尽头》。

第二种是教师通过对重点画面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根据画面内容准确猜测故事内容。这些图书,有主要的故事情节,而且故事思路清晰可寻,老师就可以不给幼儿故事主线,而是在阅读过程中,用问题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如《第五个》、《鼠小弟系列》、《11只猫做苦工》等。

第三种是,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画面,鼓励幼儿通过画面内容推测出全新的故事来。这样的图书在故事的内容、对话等方面有很大的猜测空间,老师就可以尝试不在作者原本的故事内容上加以引导,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测一个全新的故事,比如《小猪的爱情》、《瑞克生病了》等。

不管用什么思路来开展阅读活动,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读图能力,循序渐进地给幼儿渗透一种读书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最终能够对图画书进行独立阅读。

阅读中要注重巧妙设问。与幼儿一起读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对问题的把握,因为在这样的互动式阅读中,提问是老师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问题设置的准确性、有效性、层次性,决定了整个阅读活动的进程与质量。要遵循少用选择性问题(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巧用开放性问题的原则。

之所以说巧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也有不同的层次,应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以下是我们在阅读活动中摸索的一些经验。

第一层:看见了什么?图书上有什么?比如,《11只猫做苦工》的第一页,提问幼儿:你们看见了什么?幼儿纷纷回答:“小猫。”“小猫排着队。”这样的问题只需要幼儿专心观察图书,就可以在图书中找到答案,所以幼儿最容易回答。第二层: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找出时间、地点、主人翁。

第三层:为什么?怎么了?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深度挖掘。

第四层:接着会发生什么?引导幼儿对情节发展进行推测。比如,“你们猜猜小猫们会不会去采花呢?为什么?请你告诉我们你的理由。”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不仅能引导幼儿挖掘画面深层的内容,而且帮助幼儿整理思路,培养幼儿思考、推理、分析的能力。所以,在与幼儿读书的过程中,“提问”是关键。引导幼儿表达表现 阅读活动后,可以根据幼儿情况组织延伸活动,帮助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图画书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故事表演。是指幼儿通过阅读熟悉故事后,自己参与一些准备活动,利用道具、肢体动作来表演故事,从而满足幼儿的表达需求。这个环节也要看图画书本身的内容是否适合表演。一般比较适合表演的图书,都是有角色、有情节、有对话、有表演空间的,而且幼儿非常喜欢、能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的。比如《鼠小弟》系列、《第五个》、《小猪的爱情》等等。当然表演服装与道具的准备活动,也是小朋友特别喜欢的过程。同时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在区域活动时间准备。复述故事。复述故事的基础,也是要非常熟悉故事。所以这就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阅读,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复述故事有利于丰富幼儿的书面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和表现力。这里可以借助一些亲子活动,一对一的引导会更有效。中大班的幼儿可以举行“故事大王”、“我来讲故事”这样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尝试表现自己的机会。制作图画书。可以是自己制作、与家人合作或幼儿之间合作制作。制作图画书的基础,有赖于对图画书整体结构的认识,还有对图画书内容的熟悉。制作图画书我们应该更关注幼儿制作的过程,而不必强求制作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集体、小组和区域活动分别进行。

展板。展板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我们经常看见的是,幼儿把图画书画下来,然后展示给大家。其实,还可以是展示延伸活动的,比如故事的改编、续编、故事的表演等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丰富、拓展、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这要根据图书内容,以及本班幼儿的情况来定。如《小猪的爱情》这本书,老师就提出了可以让幼儿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以增强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也提升幼儿对友情的认识。再如,《11只猫做苦工》主要渗透了“规则”意识,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一起讨论制定了区域规则,制作了区域规则的标志牌,为我们区域生活创造了更好的环境。

总之,阅读活动没有捷径可走,老师应该认真为幼儿选好每一本书,开展合适的精读与泛读的阅读活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带领幼儿走进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图书世界!

五、观摩讨论早期阅读教学录像《猜猜我有多爱你2》 考虑以下问题:

1.教具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恰当?

2.教师教态是否自然?讲解熟练?有激情?

3.能否自然地引出活动主题?能否巧妙地激发幼儿兴趣?

4.各环节的设计能为实现目标而服务?能做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总结能否紧扣活动目标,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总结时能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6.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师幼互动是否融洽?是否善于引导幼儿思考? 课题三:学生实施早期阅读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

1、运用观摩优秀案例和现场观摩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的知识积累,选择一本早期阅读作品,分析教材、教参、幼儿,制作教学用具,进行组织教学并作出反思。

2、让学生熟悉早期阅读活动的各个基本环节,提高实施语言教学的综合教学能力,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

3、给同学组织的语言活动作出恰当的评价:分层目标是否清晰恰当、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师幼互动效果如何。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已学习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理论内容、已观摩优秀案例和幼儿园教师组织现场观摩活动。

2、事先编写好活动方案、完成教具的制作。课后作业:修改教案、整理听课笔记 教学过程:

一、学生在模拟试教早期阅读教育活动

二、学生讲述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

三、组织学生讨论活动的优缺点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

2、目标达成、内容形式适宜程度、活动因素分析、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课。

四、布置作业:修改早期阅读活动的教案

五、再次重申教案的基本格式: 第一部分

活动名称:如(小班早期阅读活动《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第二部分

活动目标:必须(具体化、行为化、主体统一等)第三部分

活动准备:包括(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第四部分

活动过程:每个环节都必须有一句概括性的语言,然后详写

第五部分(活动延伸:对于一些需要时间和不断探索、练习的部分内容)第六部分

活动反思:对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做一些整理

第二篇:活动目标幼儿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对大自然四季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

文学作品:散文《春天来了》、《秋天的雨》、《第一场雪》,古诗《小池》等。

音乐作品:选择描绘四季景象的轻音乐曲《春》、《夏》、《秋》、《冬》和《四季》。

美术作品:选择希斯金的油画《林边的花》(表现春天的景色)和《橡树·傍晚》(表现夏季的景色),列维坦的油画《秋》(表现秋日的景色)和《三月》(表现冬日的景色)。

设计思路与活动建议

设计意图

在“我爱大自然”这一单元的前几次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二幅幅描绘大自然美好风光的世界名画。孩子们的感受是细腻的、真切的,但他们往往无法将内心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会出现“太美了”或“我感到很高兴”等比较笼统的泛泛之词。于是课题组通过讨论认为:有必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散文佳作,帮助其欣赏内化。大家分头找来一些散文、图片、音响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整理、设计了四季散文欣赏活动。本活动意在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切入,配合音乐、美术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其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活动是一个由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切入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建议本活动可包括以下一些环节:

一、欣赏散文《春天来了》,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春的美好

1.聆听音乐《春》。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提示:音乐《春》播放片刻后,教师开始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春》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3.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语言描述春天。

提示:教师引导: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春天有哪些颜色?春雨是什么样的?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古诗《小池》,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夏日的景色

1.欣赏美术作品《橡树·傍晚》,幼儿感受夏日景色。

提示:欣赏《橡树·傍晚》时《夏》的音乐作为背景不间断播放。教师提问:夏日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夏日阳光的明媚、树木的光影斑驳、枝繁叶茂和充满生机。

2.吟诵古诗《小池》,引导幼儿继续体验夏日美景。

3.鼓励幼儿用诗句来描述夏日景色。

三、欣赏散文《秋天的雨》,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1.《秋》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秋天的雨》。

提示:教师朗读时,《秋》作为背景音乐不问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秋天。

提示:教师提问:秋天美吗?美在哪里?秋天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又有什么样的气味?

四、欣赏散文《第一场雪》部分段落,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冬日美景

1.《冬》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第一场雪》。

提示:教师朗读时,《冬》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冬天。

提示:教师提问:冬日的景色怎么样?为什么说冬天里有白色的世界?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五、总结四季的景色,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四季》响起,分别回顾表现春、夏、秋、冬景色的美术作品。

提示:在回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和激发幼儿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受,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小结:桃李芬芳,莺歌燕舞,彩蝶纷飞,是春天的清新之美;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骄阳似火,是夏天的粗犷之美;硕果累累,碧空白云,秋高气爽,是秋天的怡人之美;白雪莹莹,粉妆玉砌,是冬天的冰洁之美„„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配乐诗歌录音磁带。

3.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小结: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话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PPT,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1)幼儿听配乐诗歌录音。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过渡语: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过渡语: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3.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过渡语:《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揭开诗歌外的形象图谱)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组织幼儿看图谱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幼儿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

(1)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

过渡语: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组织幼儿看拍摄的图片录象。

过渡语:我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

(3)幼儿进行仿编。

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三)结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诗歌:《大自然的话》

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白云飘的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树桩上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听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听不见。

大班语言教案:春天来了

活动目标

1.发展观察自然变化的能力,热爱大自然。

2.能围绕主题中的词语学习使用语言。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师:选择典型的景物拍成照片,制作字卡春天、的、美丽、植树、播种、桃花、燕子、小草、柳树、放风筝,轻音乐磁带、录音机、双面胶带,活动室的环境布置预留一个板块。

2.家长:带幼儿去野外郊游,观察春天的景象并拍照,或搜集春天的图片;带幼儿植树,点种。

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弹琴,幼儿唱歌:“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2.主体部分

(1)组织幼儿谈论各自观察、搜集到的图片。教师可将拍的照片分给没有资料的幼儿。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哦,春天来了,那么小朋友们觉得天气变得怎么样了(变暖和了,很舒服)?你们出去玩了吗?都看到了什么,拍到了什么?

(2)依次出示字卡,引导幼儿用字卡上的词说话,然后将字卡与相应的图片粘贴在预留的板块处。

师:刚才小朋友们讲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也带来了很多漂亮的照片,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们(出示字卡)?喏,就是这些可爱的字宝宝。听!字宝宝们在说话呢,他们说你们给他们拍了照,他们来找他们的照片来了。那么咱们先看看有哪些字宝宝,再来帮他们找照片好不好?

①出示字卡“小草”

师:咱们先认识一下这个字宝宝,它叫什么?找找谁有小草的照片?你是在哪儿拍的这张照片?那的小草是什么样的,给大家说说好吗?还有谁有小草的照片?也来说说。咱们把小草和它的照片贴在一起。

②出示字卡“植树”

师:再来认识一个字宝宝“植树”,谁知道植树是怎么回事?怎么样植树呢?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再把植树字宝宝和它的照片贴在一起。

③出示字卡“播种”

师:看这个字宝宝小朋友认不认识,谁有“播种”的照片?那这是谁在播种?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播种?如果不播种会怎么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热爱劳动,爱惜粮食)?

④依次出示字卡“柳树”“桃花”“燕子”“放风筝”,组织幼儿谈论,并粘贴。

⑤师:咱们的字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照片,你们看他们像不像一个大家庭啊!咱们给这个家起个好听的名字吧(引导幼儿说出“美丽的春天”,出示字卡“美丽的春天”并粘贴)!

3.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用肢体语言描述春天。

师:字宝宝把咱们的活动室打扮得真漂亮啊!他们把春天带给了我们是不是?咱们怎么感谢他们呢?老师有个建议,咱们给他们跳个春天的舞好不好(放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蹲下,埋头,你们就像是一粒粒种子睡在温暖的土壤里。啊!温暖的春风吹来了,种子钻啊钻出了地面,张开了眼睛,伸直了腰身,高兴地招着手。啊!春天多么美丽!小草长出了绿叶;桃花露出了笑脸;柳树随着微风欢快地跳着舞;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了回来,她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妈妈飞啊飞(教师带领幼儿学小燕子飞到活动室外)„„

第三篇:如何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如何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纲领,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为年龄阶段目标、语言教育目标服务的,语言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因此,正确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是一次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能够体现幼儿语言发展的预期成果。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时存在着现实问题,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结合当前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结构,分析了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方法。

一、当前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不对应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有时在活动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或者通过活动根本就不能实现预先设置的目标。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

活动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向导,是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方法和途径的依据。这里所谓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对应”指的是具体语言教育的活动内容不能成为实现该活动目标的载体,即忽略了活动目标在选择活动内容中的重要作用。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活动目标设置为“发展幼儿完整、条理讲述的能力”,而活动内容却是学习一个文学作品,这显然与活动目标相背离。(2)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不一致。

这是指教师设计的目标过大过泛,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或者是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脱节,通过活动根本不能实现所设计的目标。也就是说,活动目标没有实现统领活动过程的作用,活动过程没有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例如,活动目标是“体验长辈对自己的爱,并激发对长辈的尊敬之情”,要求在重阳节的背景下培养幼儿对长辈的尊敬之情,出发点确实很好,而且选择了一首儿歌《摇到外婆桥》,内容也与目标相呼应。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幼儿一遍遍倾听这首儿歌,然后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跟着儿歌哄小宝宝睡觉,重复了若干次„„这样的活动环节设置根本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2.活动目标描述不合理

(1)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难以体现。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活动目标一般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和态度领域、能力和技能领域三方面内容。但是在一些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一位教师在设计中班讲述活动“家乡的建筑就是美”时拟定了以下两条活动目标:“①感受家乡建筑的美,产生爱家乡的情感。②能用语言和其他方式表达家乡建筑的特色。”显然,这样的目标设置缺少认知领域的目标。我们要求活动目标的层次结构尽量包含三大领域的内容,如果确实某一领域的目标在活动中无法体现或者是幼儿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目标要求,那么可以在目标中不予体现。但是,在上述活动中完全可以提出认知方面的目标,如“知道家乡著名建筑的名称,并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2)活动目标的指向较笼统,无法进行评价与检测。设计活动目标的原则之一是可检测性。目标的可检测性可以帮助教师在活动后即时进行活动效果的评价,并成为其继续组织语言活动的依据。如果目标不可检测和评价,如“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目标,太抽象,太笼统,无法操作也无法检测,那么活动结束后教师就无从了解自己的活动是否适合幼儿,也无法评价活动是否科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3)活动目标的叙述不科学。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叙述缺乏科学性,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也是屡见不鲜。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从教育的角度来描述目标,而不是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描述活动目标。所谓教育目标就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提出需要达到的教育要求,而发展目标则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提出需要达到的教育要求。如中班文学欣赏活动“路上有个小水坑”的活动目标是:“①通过学习故事,使幼儿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并且学会描述。②萌发幼儿的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③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幼儿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幼儿自身的努力,并不完全由教师决定。因此,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从语言表述上就要端正态度,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预设通过活动使幼儿的语言知识、情感以及能力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仍以文学欣赏活动“路上有个小水坑”为例,可以将目标设计为:“①通过活动,记住并学会描述主要情节。②萌发责任感,懂得做事要替大家着想。③逐渐形成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

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分为纵向的层次结构和横向的分类结构。从纵向的层次结构来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从横向的分类结构来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是通过倾听、表述、阅读、欣赏四大块面来体现的,而每一块面又包括认知、情感、能力三个维度。

以倾听为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中明确要求“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结合我国幼儿语言教育的实际情况,又可以从认知、情感和态度、能力和技能三个维度对倾听总目标进行分解。即: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和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情感和态度目标——乐意听,有礼貌地、集中注意力地听;能力和技能目标——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教师只有熟悉语言教育目标的结构,并对总目标与年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活动目标。

三、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要点

在理解幼儿语言教育目标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1.关注社会的培养目标

社会和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要求,为确立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现阶段,制订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语言教育目标要反映我国现阶段教育目标的取向,语言不仅是幼儿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传递文化的有效途径。其次,语言教育目标要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语言教育目标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这些原则都应在设计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中加以体现。

2.符合幼儿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

一般来说,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是由专门的机构制订的,但需要教师烂熟于胸。因为教师设计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必须以这两个目标为前提和基础,是对这两个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

3.考虑语言教育活动的不同类型

幼儿语言教育中五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各自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有所侧重的。譬如,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是向幼儿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通过接触文学语言,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讲述活动则偏重于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掌握对语言交流情绪度的调节能力等。

第四篇:幼儿歌唱活动的目标与教法

幼儿歌唱活动的目标与教法

一、歌唱是什么?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柯达伊曾说过,你的喉咙里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乐音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都美。要使乐器成为大众的音乐有许多困难,而唱歌是使儿童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

歌唱在学前儿童的音乐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托儿所、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玩耍中的孩子们在歌唱,在马路上和公共汽车里,也总是可以听到这些小小歌手们的愉快歌声。凡是健康、快乐的去、学前儿童,都能很快学会用歌唱来愉悦自己和与人交流。歌唱简直就是学前儿童生活中的一个亲密伙伴。

歌唱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活跃思想、完善品格、锻炼身心的美育内容,如学前儿童在歌唱时能受到内容美和曲调美的感染和熏陶,呼吸器官和发音器官能得到活动锻炼,心理活动过程能处于良好的开放调解状态,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了多种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在歌唱中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歌唱是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二、歌唱的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歌唱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歌曲(含节奏朗诵);歌唱的表演形式;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的简单知识、技能;嗓音保护的知识等。

(一)歌曲

歌曲是文学与音乐联姻的结晶,具有双重的审美价值,歌曲可以向学前儿童展示出更为生动、更为丰富、更为广阔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歌曲不仅可以引导学前儿童从许多完全不同的角度重新观察、体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而且也可以带领学前儿童去了解他们所不熟悉的世界,甚至去幻想世界,以丰富和深化学前儿童的心灵世界。

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歌曲可以从感情熏陶入手,激发学前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启发他们重新思考和体验已经熟悉的事物的意义和价值;如有爱、分享和宽容;勇敢、勤劳和公正等。

多种多言的歌曲可让学前儿童有机会接触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扩大他们的文化眼界。同时,真正优秀的歌曲还可诱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联想,培养他们幻想的积极性和能力。

节奏朗读也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形式。我国戏曲和曲艺中早就有此形式存在。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它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后介绍到我国来的。尽管它没有旋律,但它同样含有高低、音色、强弱、快慢以及节奏、结构等几乎全部的音乐要素。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节奏朗诵的内容可以是诗歌、歌词、童谣、游戏语言;也可以是词组、象声词、无意义的嗓音音节;甚至仅仅是一些唇、齿、舌和气息的振动发出的音响。目前,节奏朗诵不仅在各级普通学校选作教学内容,而且还经常作为现代歌唱的一种形式,有专业作家和表演艺术家专门创作和表演的作品。节奏朗诵不仅能够具有和歌曲一样的艺术审美和艺术教育价值,由于它没有旋律,掌握起来比唱歌容易,更易为学前儿童所接受。

(二)歌唱的形式

歌唱的形式是歌唱活动参加者的人数,全体参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伴随的表演方式的总和。如参加者可以是一个人,几个人或许多人;各个参加者可能同时唱相同的歌词和曲调,也可能同时唱不同的歌词和曲调,还可能是一种轮流、交替式的合作歌唱;歌唱时歌唱者可能仅做一点体态动作,或自己边歌边舞(或边给自己伴奏);也可以由其他人伴奏或伴舞等。在学前阶段,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形式(包括节奏朗诵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领唱齐唱,伦常,合唱和歌表演。结合学前儿童学习活动的特点,这些歌唱形式的实际含义可表述为:

独唱:一个人独立地歌唱或独自歌唱。

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唱同一首歌曲。其中包括分组轮流齐声唱歌曲中的某些部分,如一组唱语句等。

领唱齐唱:一个人或几个人唱歌曲中比较主要的部分,集体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

合唱:包括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用同一旋律唱衬词;一个声部用哼鸣的方式唱旋律,另一个声部按节奏朗诵歌唱;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在休止或延长音处唱提充式的词曲;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固定音型或延长音等。

(三)歌词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学前儿童可以掌握的歌唱知识和技能主要有:

正确的歌唱姿势。如身体正直;两眼半视;两肩放松;两臂自然下垂;坐着歌唱时不能靠椅背上等。

正确的发声方法。如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开;不大声喊叫,也不过分控制音量等。

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自然吸气;均与用气;吸气时不耸肩;一般不在句子中间换气等。

正确地演唱歌曲。唱准歌词、节奏和旋律;自然、恰当地运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有感情地歌唱。

“有感情地歌唱”,主要指运用咬字、吐字、气息的断、连变化,以及歌唱的速度、力度变化等演唱技巧进行歌唱。这种通过一定ideas演唱技巧传打出的内心感情,也可视为声音的表情。当然,对于幼儿来说,运用这些技巧的程度是十分粗浅的。

正确地与他人合作。一起歌唱时不使自己的声音突出;轮流歌唱时准确地与他人或其它声部衔接;轮唱或合唱时努力保持各声部之间的音量、节奏上的协调性;在内心情感体验、声音表情、面部表情和动作方面与集体协调一致等。

此外,一些嗓音保护的简单知识,也是学前儿童应该掌握的,如:不长时间大声喊叫和唱歌;不在剧烈运动时大声喊叫和唱歌;不在激烈运动后马上唱歌;不在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唱歌;不迎着风唱歌;不在伤风感冒、咽喉发炎的时候唱歌等。

三、歌曲材料的选择

歌唱的材料主要是歌唱。歌曲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材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歌词的选择

为学期儿童选择的歌曲,其歌词应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与文字要有趣并易于理解

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还很有限,理解事物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也不强。所选歌词的悲痛和文字表述首先能为儿童所理解。否则,就很难引起儿童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其次,歌词的内容、形象应是儿童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如动物、植物;自然想象;交通工具;儿童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儿童自己的生活和活动;儿童所熟悉的成人活动等。第三,歌词的文字是较生动、有趣的。如使用押韵、重复;使用象声词、衬词、感叹词、无意义的音节;使用夸张、诙谐的创作手法等。第四,歌词应具有潜在的情感价值。如《泥娃娃》中的爱的情感;《再见吧冬天》中的一脸的情感;《小孩不小歌》中的自豪的情感;《颠倒歌》中幽默感;《勤快人和懒人》中的赞美的情感和鄙视的情感等。

此外,在选择歌曲时,除了要考虑以上条件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其一,处理好儿童现状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既教育者在选择歌曲时,既要注意选择儿童较易理解的歌词,又可留心选择少量的儿童暂时还不能理解的精品歌词。由于这些歌词配上曲调后,有节奏,有韵律,易于上口,易于记忆,即使一时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但可以为儿童愉快地接受和储存起来。以后,随着幼儿经验的累积、深化和发展,这些内容随时都可以活跃起来,被迁移到各种新的经验中去。只要教育者在选择比例上仍以容易理解的内容为主,少量不太容易理解和暂时不能理解的歌词逐步积累起来,对儿童的语言、知识、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2、歌词内荣应适用于用动作表现

学前儿童的活动,总体上是不分化的,无论说话还是歌唱,都尝尝以动作相伴随。如果歌词本身比较适宜用动作表现,则歌曲便更容易为儿童所喜爱和接受。另外,这种边唱边做动作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儿童记忆歌词、发展节奏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也能更好地帮助儿童表达情感。

3、歌词结构应简单,多含重复

学前儿童天性喜爱自由编唱。结构简单且多重复的歌词,特别易于满足儿童的这种要求。

结构简单主要是指:句子中所含的词汇较少,语法结构较单纯;多重复只要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在长度、结构节奏等方面相同或相近处较多。这种简单多重复的歌词结构,可为儿童提供更多自由编唱机会。如《我的小手》这首歌中,前三句歌词都是“我有小手我拍拍”,最后一句是“我用小手帕”。儿童在自由编唱时,不仅可以唱“小手”可做的任何动作、任何事情,而且还可以唱“小脚”“小嘴”等。再如《胡说歌》这首歌中,第一、第二、三、五句都是“你把袜子套在耳朵上吗”第四句仅省去了“你把”两个字。儿童在编唱时,可以随意编唱任何不合常理的事情。

此外,简单而且多重复的歌词,儿童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容易《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歌中,每段之间除了小动物的名称和叫声以外,所有的歌词都相同;再如《十个绿瓶子》这首歌中,每段之间,除了瓶子的数量越来越少以外,所有的歌词都相同。学前儿童唱这样的歌曲,语言记忆的负担很轻,可以更多精力去享受歌唱和做动作的快乐。

(二)曲调的选择

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其曲调应具有一下的特点:

1、音域比较狭窄

学前儿童一般不适合唱过高或过低的音。因此,在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时,不宜选择音域较宽的作品。平时儿童歌唱时出现喊叫或者走音的现象,往往也与歌曲的音域不合适有关。一般地,各年龄段的合适音域为: 2—3岁:c1—e1 3—4岁:c1—a1 4—5岁:c1—b2 5—6岁:c1—c2

总体上说,所选歌曲的音乐应控制在上述范围之内,但偶尔有个别音域超出这个范围,只要不是长时值的音,不停留在强拍上,出现次数也不多,还是可以容许的。

2、节奏比较简单

节奏在这里做广义解,包含狭义的节奏(时值的长度关系)、节拍和速度。学前儿童一般不适合唱过于复杂的节奏。为4岁以前的儿童选择歌曲时,曲调中的节奏应主要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偶尔也可以出现附点音符。为4—6岁的儿童选择歌曲时,可选择含有少量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浮点音符出现的次数稍可增多;还可有少量含切分音的节奏。

为4岁以前儿童所选歌曲的节拍,最好以2/4拍和4/4拍为主。3—4岁期间,也可以偶尔选一些3/4拍的歌曲。为4—6岁儿童选择歌曲时,除了仍然以2/4拍和4/4拍的歌曲为主以外,可以较多地选用3/4拍和6/8拍的歌曲。另外,在4—6岁期间,还可注意选择一些含有从弱拍开始的乐句的歌曲,以发展儿童读“弱起”音乐的敏感性。

用较快的速度歌唱或用较慢的速度歌唱,对较小的儿童来说都是困难的。因此,在为4岁以前的儿童选配歌曲时,宜采用比较中庸的速度。4—5岁儿童比较容易兴奋,除可多选轻快活泼的歌曲以外,还应注意多选安静而稍慢的歌曲,以陶冶他们的性情。5—6岁儿童已有了一定的控制呼吸器官、发音器官的能力,一定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与歌曲内容的表达需要相一致的能力。因此,可以为他们选择速度稍快或稍慢的歌曲,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含有速度变化的歌曲。

3、旋律比较平稳

学前儿童一般不适合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一般地说,他们比较容易掌握的是三度和三度以下的音程,同音重复也包括在内。对小二度音程(即半音进行),4岁以下儿童还不大容易唱准。在四度及四度以上的大音程中,学前儿童容易掌握的是四度、五度和八度音程。对六度和七度音程,即使是6岁或6岁以上的儿童也不太容易唱准。因此,在为学前儿童选配歌曲时,宜选择比较平稳的旋律。三度以上的跳进可以有一些,但不宜有连续的大音程跳进。

4、结构比较短小工整

学前儿童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达的歌曲。为4岁以前儿童选择的歌曲,以含2—4个乐句为宜,总长度一般在8小结左右。为4岁以上儿童选择的歌曲,可含6—8个乐句,总长度也可增至16—20小节。

学前儿童歌曲的乐句也不宜太长。在中等速度的情况下,2/4拍的歌曲一般以4拍为宜;3/4拍的歌曲一般每句以6拍为宜。5—6岁的儿童,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偶尔也可以唱含稍长句子的歌曲。但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歌曲结构还是以短小为宜。

学前儿童不宜唱结构过于复杂的歌曲。为4岁以前儿童选择歌曲,大多数的结构都是比较工整的。也就是说乐句和乐句之间,在长度上是相等的,在节奏上是相同或相似的。而且一般没有间奏、尾奏等附加成分。为5—6岁儿童选择的歌曲,可以有间奏和尾奏,也可以偶尔有一些不工整的乐句,但总体上还是应以工整为宜。4岁以前儿童所唱的歌曲,大多数应为一段体或一段体的分节歌。5—6岁儿童偶尔也可以唱一些简单的两段体或三段体的歌曲,但总体上还是应该以唱一段体的歌曲为主。

5、歌词关系比较单纯

学前儿童一般不适宜唱词曲关系复杂的歌曲。4岁以前,儿童所唱歌曲大多数应该是一个字对一个音的;4岁以后,儿童可以逐步掌握一个字对两个音的词曲关系;5—6岁儿童还可以逐步掌握一字多音的词曲关系。但总的来说,为学前儿童所选歌曲的词曲关系应比较单纯,一字一音的关系应是主流。

歌曲是学期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媒介。因此,在选择歌曲时,除了要注意其可接受性以外,还要注意其教育性。换句话说,就是所选择的歌曲除了应是儿童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以外,还应具有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四、幼儿歌唱的指导

(一)思想指导

在幼儿学习歌唱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学会在歌唱和说话时倾听自己的声音,并学着能控制声调的高低,必须唱得与乐器的声音一样,并注意与同伴的声音一样,要学习他说听到的声音,要感觉到自己唱的声音与他所听到的声音在音高上相配合一致,能使自己的声音与自己听到的声音相互靠拢,达到和谐感,逐渐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音准感。同时,还要发展幼儿发声器官的协调能力,从听和唱两方面来培养幼儿唱歌的音准。在幼儿园应以使幼儿体验集体歌唱快乐为重点,在这过程中使幼儿亲自体验并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一方面让幼儿体会到自己和集体共同用音乐来进行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又给幼儿活动独立活动的经验。

(二)指导目标

培养幼儿对歌曲作品的感受力与理解力,不断丰富幼儿听唱的音乐经验,并满足其歌唱的欲望,引导幼儿用愉快情绪歌唱;通过学唱过程培养幼儿的歌唱表现力;推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协调能力、自控能力、审美能力)。具体指导目标:

1、用愉快的心情歌唱。

2、在理解歌词基础上学习歌唱。

3、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听琴声轻轻唱)。

4、唱出歌曲的感情。

5、口齿清楚地歌唱。

6、正确地唱出节奏。

7、能参与小组或全班集体中愉快地合作歌唱(齐唱,多层次节奏的合唱,轮唱等)。

8、能记住许多熟悉的歌曲并能唱出自己的感情。

9、能识别、听唱音的高低,并能独唱。

10、能创编短小的曲调(随口而出)。

(三)指导措施

1、选择适合幼儿的歌曲。(1)根据幼儿需要,学唱简单的童谣,简短的儿歌,必须是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内容。

(2)选择的教材要适应幼儿音乐学习规律及身心发展水平(或是整体教育所需的内容)。

2、具体指导步骤。

(1)开始时从简单的sol、mi、la曲调的歌曲入门,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音乐经的扩展逐步提高。

(2)让幼儿在听赏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而学唱,增强其音乐印象,教师应创设情境,将歌曲内容让幼儿理解,丰富幼儿各种体验(绘画、谈话、观察、游戏、动作等)。

(3)活动中既有集体唱又有小组唱,既有轮流唱又有独唱(对唱、回答形式等)。(4)愉快时也不能大声叫喊地唱歌。

(5)正确地唱出歌曲的节奏、运气和休止感受。

(6)教师要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捕捉幼儿成功的闪光点,帮助其建立歌唱发生的经验。

(7)运用各种形式复习唱同样的歌曲(配乐器伴奏、合作、表演游戏等)(8)边唱歌,边创编,配合节奏自由地动作表演。(9)改编或创编歌词。

3、指导方法

(1)整体学唱法:新授歌曲时让幼儿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整体学唱,感受歌曲的整体美。

(2)分句练唱法:当幼儿整体学唱歌曲后,教师可运用此方法帮助幼儿听音正音,处理吐字咬字,可让幼儿自由围在教师的钢琴旁听唱,发音要清晰,但应提及的是教师必须结合歌曲的内容情景进行指导,放置枯燥的练唱。

(3)装词学唱法:幼儿欣赏所授歌曲,通过听辨感知旋律节奏,并击掌表现,然后将有节奏的儿歌装配到歌曲的旋律中,发展幼儿在听辨基础上快速学习歌曲的能力。

4、教学程序

(1)导入。可通过儿歌,故事引出歌曲主题。

(2)引导幼儿仔细听赏歌曲作品,也可运用辅助材料及情景创设,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作品内容。(3)鼓励幼儿在听辨歌曲旋律基础上,用动作表现(可以拍手、拍腿、拍肩)歌曲的旋律节奏。

(4)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幼儿感受理解歌曲的程度,并能用摘句演唱歌曲形式来小结幼儿的回答。

(5)启发幼儿按歌曲旋律节奏朗诵歌词。(6)鼓励幼儿听辨歌曲旋律把歌词装配进去。

(五)指导内容

1、小班:(1)听歌曲的前奏整齐地开始、结束。(2)听音乐跟唱简短歌曲。

(3)师生对唱为主的歌曲。

2、中班:(1)听音模唱(五声音阶)。(2)听旋律装配儿歌。

(3)听简单乐句编唱。

3、大班:(1)听音模唱(七声音阶)。(2)听乐句编唱。(3)装词模唱。

(4)创编歌曲。(5)自编自唱。

(6)录音分析—听听、唱唱、处理歌曲、自唱自录。(7)分组轮唱。(8)齐唱、领唱、合唱(二声部多层次)。(9)独唱。(10)音阶接龙。

(六)活动评价

1、能否用自然声音愉快地唱歌。

2、歌唱时语言是否清楚。

3、歌唱时节奏是否正确。

4、歌唱时音程是否正确。

5、是否有即兴创造自己曲调的要求。

6、是否能做到和大家一起唱歌。

7、是否能记住学过的歌曲。

8、能否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轻快地唱出歌来。

9、能否独唱。

10、能否做到正确的歌唱姿势。

第五篇:小班幼儿生活活动目标

小班幼儿生活活动目标

(一)入园

1、能情绪稳定、较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在成人的指引下有礼貌地问早、与家人说再见。

2、能配合老师进行晨检。

3、有事情能向老师诉说。学会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二)盥洗

1、认真盥洗,养成早晚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的习惯。

2、了解水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节约用水。

3、有排队等待和互相谦让的意识。

(三)饮水

1、初步培养幼儿主动饮水的良好习惯。

2、能有秩序地排队取水,认真喝水不玩杯子和水。

3、水杯能正确归位。

(四)进餐

1、能接受多样的食品,知道各种食物都有营养,乐于主动进餐。

2、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老师取要食物,不挑食,不浪费。

3、会正确使用各种餐具,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五)睡眠

1、午睡时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脱鞋和衣服,并放在固定的位置。

2、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影响他人入睡。

3、知道睡眠对于健康的意义,增强睡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六)集体活动

1、身体不舒服或有特殊需要时能主动向成人诉说,寻求帮助。

2、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3、初步学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区角材料等。

4、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七)入厕

1、养成自主入厕、定时大便的良好习惯,在较长的集体活动前,能够主动入厕。

2、如果需要老师帮忙会及时说明。

2、养成便后冲水、洗手的习惯,并能够独立将衣裤整理好。

(八)离园

1、离园时能按老师要求收拾好自己的物品,按时离园。

2、离园时,主动与家长打招呼,与教师以及同伴说“再见”,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3、在离园活动时能配合老师排队等候。

下载幼儿阅读活动设计与活动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阅读活动设计与活动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习动物间的对话。 2.通过观察幼儿用书上的画面、数字以及动作的暗示,讲述电话号码,记忆对话内容。 3.体验动物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

    幼儿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文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层次、主要环节。 2.通过观摩(周五进行)讨论幼儿园教师示范的同类型的语言课,掌握编......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大全

    (6)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包括幼儿绘画教育活动、幼儿手工教育活动和幼儿欣赏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每种类型教育活动的教案设计,包......

    幼儿体能教学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体能教学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一、走步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改进走步动作,做到轻松自然。 2. 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走 3.习惯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掉队 4. 学会几种比较简单的模......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健康活动《胖和瘦》教学设计 新的学期一开始,我们发现经过一个月的假期,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的变化很大,我们高兴地对有的小朋友说:“恭喜你,你长胖了。”而对另一些孩子我们......

    幼儿活动设计教案

    绪论(3、4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了解本门学科的主要学习内容,对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并认识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知道课程的含义,以及幼儿园教育管理史上较有影响力的法规。 初步学......

    幼儿教学活动目标适切性材料

    一、 关于新课程下的活动目标制定 在“二期课改”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从幼......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试题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试题A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幼儿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考试方式:考查;开卷。 班别:学号: 姓名: 得分:一、 判断题(请将“√”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