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信息窗1——运输货物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物流中心车辆运输货物的情境。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有: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摩托车从车站出发经过8分钟到达物流中心;大货车与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借助问题“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和“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引入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关系以及相遇问题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并能解决求总路程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先出示物流中心,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地方,教师可根据需要斟情介绍素材的背景:物流中心是从国民经济系统要求出发,所建立的以城市为依托、开放型的物品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综合性的物流业务基础设施,许多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企业等都建设了许多物流中心,它们的产品分销全依靠物流中心,因此物流中心整天车来车往运输着货物。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正在忙碌着。这样,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物流中心的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入对本信息窗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有两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旨在让学生理解速度和路程的概念,建构“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并能理清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第二个红点问题是掌握相遇问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题的解题策略、思路和方法。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教材先出示了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和算式,又借助老师的话抛出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引领学生得出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或东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和算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抽象出“速度”和“路程”的概念,最后借助教师的话抛出问题:“你能结合上面问题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引领学生结合红点问题理解“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关系式。这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象出概念,建构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再凭借生活经验,得出数量关系式“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和算式“900×8=7200(米)”,再通过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东城呢?”得出数量关系式“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或东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和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数量关系式和算式对应着抽象出速度和路程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单位时间行驶的距离叫作“速度”,从行驶的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叫作“路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抽象出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这样,给学生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利于数学模型的建构。
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教材先出示了对问题的分析——“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就是求两辆车行驶的总路程。接着,出示用模拟表演和画线段图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出示两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时,先让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要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就是求两辆车行驶的总路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通过展示、交流、比较,让学生知道可以用模拟表演、画线段图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的策略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其中模拟表演直观形象,线段图简洁明了、全面完整。如果学生画的图不规范,教师要进行指导,给学生呈现规范正确的线段图。最后,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交流时要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说清两种思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自主练习第1题,要求先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再计算。题目以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了自行车、摩托车和轿车三种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中的两个量,让学生求出第三个量。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的数学模型。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和数量关系式。
第2题是解决两人相遇求总路程的练习。题目以文字和线段图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为学生理解题意减小了难度。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以讲数学故事的形式梳理信息和问题,再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交流时,让学生结合着线段图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第3题是解决两列火车相遇求总路程的练习,但要求比第2题要高一些,增加了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对数学模型的构建。
第4题是稍复杂的计算路程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题目直接给出了时间,对于速度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先求出来。题目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以讲数学故事的形式梳理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尝试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思路(先求出火车的速度,再求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方法(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第5题是计算速度和路程的综合性题目。题目中设计了两个问题,第(1)题告诉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第(2)题稍复杂一点,需要利用第一题的结果求出速度,再求出另一段路程。题目中信息多、乱、杂,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分别讲有关小华和小林的数学故事,明确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结合着图说清思路和方法。
第6题是行程问题的拓展,目的是拓宽数学模型的涵盖范围。第(1)小题是背向而行求总工作量的变式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模拟表演后,再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独立解决后进行交流。第(2)小题是相向而行求隧道总长度的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情况,选择解题策略,再解答。第(3)小题是改前面求和为求差的变式练习,目的是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可以先让学生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左端对齐上下画两条线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完成交流时,可让学生结合着图说清两种思路和方法。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3个小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3个问题与上面那些问题有着怎样的联系?通过比较,应让学生明确:相向而行和背向而行这两种类型只是方向不同,思路和方法实际是相同的;求工作量的和与差在思路上也是相通的,一种思路是都先分别求出两个工作量,只不过一个是求和,一个是求差;另一种思路是一个用速度和与时间相乘,一个是速度差与时间相乘。
“我学会了吗”?
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梳理信息,明确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前3个问题,交流时说清解题思路和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再提出几个问题,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让学生尝试解决。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市胶州第四实验小学 徐爱琴、高 飞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3页,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数学模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纸条。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感知情境,收集理解信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物流中心,车来车往,忙着运输货物。看,大货车、小货车也在城市与物流中心之间载着货物行驶着。(课件呈现情境图中除摩托车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生2:我发现大货车从西城往物流中心走,小货车从东城往物流中心走,它们对着头走。师:你很善于观察,发现了图画中的信息。
生3:它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板书:同时出发 相向而行)生4:在物流中心相遇。(板书:相遇)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有关大、小货车行驶情况的信息,那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
师:好,你来!老师当大货车,你来当小货车,讲桌上的粉笔盒就当物流中心,好吧!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评委,大货车我和小货车李雪分别从东、西两城出发,你们说预备我们就准备好,你们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走,行吗?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齐):行!
师:李雪,同学们说预备咱俩开始走,可以吗? 李雪:可以。
师:老师站李雪那边,有什么问题吗? 生:应该从两个不同的地方。
师:哦,大货车从西城出发,小货车从东城出发,我们应该从两个地方出发。(板书)
师:好!我们再重新走,我站到西城,李雪站到东城。你们说预备我们就准备好,你们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走。
师:待会儿,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次又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老师晚走了。师:有问题吗? 生:应该同时出发。
师:哦!对呀,我们两个必须同时出发。(在“同时出发”下面划线。)同学们棒极了,又发现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师:好,我们改正错误,我们俩从两地同时出发,再走一遍。师:有问题吗?
师:哦!我们应该面对面走才对。
师:面对面在我们数学上称之为相对而行,也可以叫相向而行。(在“相向而行”下面划线。)师:咱们俩就按照各位评委指出来的正确走法再走一遍吧!
师:这次走得怎么样?我们同时到达物流中心了,也就是说我们在物流中心——相遇了。师:现在请同学们边打手势,边描述大小货车的运动过程。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同桌互说,教师巡视。)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物流中心相遇。师:说得不错。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课件播放“行驶4小时”。)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行驶了4小时到物流中心。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看,他们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师:怎么样?是不是行驶了4小时到达物流中心了。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是。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它们的运动过程,学生试说。师:现在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们的运动过程吗?
生: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走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
师:大货车和小货车分别从东、西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大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走65千米,小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75千米,经过4小时在物流中心相遇。
2.提出问题,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看,图中给了我们这么多信息,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大货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其实要求大货车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谁会口头列算式? 生:65×4。
生: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师:怎样列算式? 生:75×4。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师:其实要求两辆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板书。)
师:谁来把问题给大家读一读?(生读。)这个问题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解决的——相遇问题。(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评析:开课伊始,物流中心车来车往相遇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模拟表演,体会到相遇问题的特点,初步感知相遇问题的特征。课件播放运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探究方法,构建模型。
1.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
师:这个题目的信息比较复杂,为了让题目简单、明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整理出来。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们组内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组长注意做好记录,我们看哪个组的方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法多。开始!
(生活动,师指导。)
师: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们组有3种方法,一种是把信息和问题按照顺序写了下来。师:他们组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之为摘录法。生1:我们组还画了一个表。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表格法。生1:还有一种是画图。师:有问题需要问问他们吗?
师:好!我们鼓掌通过他们组的3种方法。
生2:我们组还用了“摆一摆”的方法,先摆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摆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合起来就是一共行驶的路程。
也可以这样摆,先摆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就有这样的4段。生3:我们画了一个这样的图。
师:知道他们组用的这种整理信息的方法叫什么方法吗?他们组已经画出了线段图的雏形,在以后的学习中线段图经常帮助我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线段图的用处非常大。现在老师画一个标准的线段图,请同学们看黑板。(教师边讲画线段图的要领,边板画。)这样,我们就把已知信息和问题都在线段图上整理出来了。
2.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
师:好,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动手试一试。师: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做法。生1:65×4+75×4 =260+300 =560(千米)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生2:(60+70)×5,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
3.分析比较解法,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
师: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也就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是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加上……
生:加上小货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师: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就是速度和乘……
生: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
师:请大家看屏幕,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第二种解法的分析思路。(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动手、动脑,用多种方法解决了大货车、小货车行驶的问题,你能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生:能。
【评析:本环节最大的亮点是教师能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了三个层次,逐步建立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整理信息后进行汇报交流,构建了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同时凸显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尝试解决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算理的分析,通过生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构建了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第三个层次通过比较分析,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
活动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小方和小丽同时从家出发,经过6分钟两人在少年宫相遇。她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学生练习本上做,并集体订正。
(2)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并集体订正。2.拓展练习,揭示本质。
师:生活中,除了走路能相遇,还有一些相遇的例子——引出工程问题。(课件出示。)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像工人修路、开隧道,农民挖水渠,这样的问题是我们以后要研究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能用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工效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发展练习,灵活运用。
师:相遇问题的类型还有很多,比如相背而行。请同学们看:
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乙工程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后,两个工程队共铺设管道多少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师:相遇问题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希望同学们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请感兴趣的同学课下解决这个问题。
【评析: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多层次。基本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建立的数学模型,实现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促使知识内化;拓展练习从行程问题拓展到工程问题,拓宽了解决问题的面,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发展练习中“相背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了解到两个物体同时运动还有很多种情况,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活动四: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们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生1:我学会了整理信息。
生2:我知道可以用画图、表格、摆一摆等方法整理信息,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生3:我学会了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方法。
生4:我还知道两个物体运动的题目可以通过模拟表演弄明白题意。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好,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1.王老师带领40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规定,门票零售每张3元,如果购买团体门票,要购买50张以上,每张2元,王老师买哪种票便宜,便宜多少元?
2.花店里的花的价格分别是:菊花每支1元,月季每支2元,玫瑰每支3元,郁金香每支5元,百合花每支2元,康乃馨每支1元,小红要想买一束鲜花送给老师,请你帮助小红设计一下,该怎样买,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3.4头大象的体重是18吨,15头牛的体重是9吨,平均每头大象比每头牛重多少千克?
4.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小时加工24个,7小时完成,结果6小时就完成任务。王师傅8小时加工完240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比李师傅多几个?
5.学校里要举行跳绳比赛,王老师带钱去买跳绳,他带180元钱。他去店里一问,已经剪好的跳绳5元一根,没有剪好的是1米买1元,做一根跳绳要4米。王老师决定买绳子自己剪,这样可以比买剪好的跳绳多买几根跳绳?
6.一件工作由15个工人来做要24天,如果调走3个工人,要用几天完成?
7.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经过240千米的上坡路,160千米的下坡路,汽车上坡的速度是每小时40千米,下坡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问这辆车从乙地返回甲地用多少小时?
8.张明和王亮从学校同时出发到离学校5040米的某地去,到达后立即往回走,张明往返每分钟都走80米,王亮去时每分钟走90米,返回时每分钟走70米。谁先回到学校?
9.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小时加工360个,10小时只能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现在要求18小时完成这批零件,每小时要加工多少个零件?
10.粮仓里原有大米7200千克,现在又运进50包,这样比原来多4000千克,照这样计算,仓库里原来有大米多少包?
11.修路队修一条路,原来每天修60米,已经修了15天,剩下的路程每天要多修20米,还要修30天,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2.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格是9750元,比一台黑白电视机的价格贵3倍还多150元,一台彩色电视机比一台黑白电视机贵多少元?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建议
信息窗3——呼啦圈表演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体育大课间学生转呼啦圈的情况。图中呈现的信息有:一年级转呼啦圈的同学有18人;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数学问题:“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引出对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理解并学会“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挂图出示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情境图中的信息,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你问我说”中有2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理的几倍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第二个红点问题是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教材先呈现了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意在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分步列式解答问题。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教学时,先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寻找与二年级相关的数学信息:“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一年级转呼啦圈的同学有18人。”
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这里是第一次学习用线段图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所以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在操作中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可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引导学生用线段图表述题意。教师先大胆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如线段的长短比例、上下位置、条件与问题的标注方式等等。“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这句话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应指导学生用线段图正确地表达题意:二年级的人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一年级的2倍一样多,一部分是再多出的5人,从而切实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其次是引导学生会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可引导学生自上而下读图,从条件入手,用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一年级的2倍能求出来吗?”“多5人呢?”也可引导学生自下而上读图,从问题人手,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要求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两条信息?”“先求什么?”然后学生内化分析过程,用自己的话尝试说说解题思路: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再求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在理解的基础上列式计算:18×2=36(人),36+5=41(人)。
第二个红点问题教材先呈现了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意在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根据线段图分步列式解答问题。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教学时,在明确问题后,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信息,再放手让学生根据前一个红点的方法自己尝试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题意。教师应适时指导学生思考:“‘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应该怎么画?”通过交流讨论明确: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18人的3倍,然后按合适的比例从后面取出其中的一小段用虚线表示出少的2人。
接下来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尝试列式解决。在交流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来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先求一年级人数的3倍是多少,再求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18×3=54(人),54-2=52(人)。
此外,本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基本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自主练习”第1、2题是巩固“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练习时,教师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可以借助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交流时重点说清解题思路。
第3、4题是巩固“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问题的练习。第3题练习时教师先让学生明白“限乘”的含义,是指最多能乘坐的人数,再让学生自己试着分析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交流的时候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有2道考查题,第1题的第(1)题考查的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知识掌握情况,第(2)题考查的是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掌握情况,第(3)题考查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题考查的是学生灵活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
姓名
1.黑颈鹤从北方飞回昭通大山包,总行程约10000千米,它每天飞行680千米。14天能飞回昭通吗?
2、芳芳家的果园今年收了410千克苹果。收的梨是苹果的18倍,大约收了多少千克梨?
3、一辆客车4小时行了3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客车6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4、台灯8元一盏,300元最多能买多少盏台灯? 还剩多少元?
5、一辆货车运货,去时每小时行54千米,行驶了8小时,返回时空车,只用了6小时,运回时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6、学校要为图书室增添两种新书,每种买3套,一种每套128元,另一种每套72元,两种书一共要花多少元?
7、小明家今年前3个月的电费是240元,平均每个月电费是多少?照这样计算,他们家一年的电费是多少元?
8、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
(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9、张老师骑摩托车从村完小去县城买书。去的时候用了2小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用了3小时,从村完小到县城有多远?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