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讲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地更新和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然而,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实际中,课堂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地利用,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Chalk and Talk”的局面后,不少教师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为活动而活动。英语课堂教学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而且许多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 课堂上游戏连游戏,活动加活动,热闹非凡;学生忙忙碌碌,笑逐颜开。但在热闹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是否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而有些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机械,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英语学习活动缺乏生机和乐趣。有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重结论,轻过程,而有些则重形式,轻效果。这些现象都会造成课堂上“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结果。因此,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于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的互动理论认为: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存在着互动,人与人要进行交际,就必须以互动的方式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因为“互动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种功能。”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而不仅仅只是重视语言形式或语言技巧。要教会学生用英语传递与接受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能够听懂并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图,同时以正确的方式向对方传递自己所希望表达的内容。
众所周知,合作互动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的一种富于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而合作互动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三、课题研究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分析目前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低效的原因,寻找对策,探索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2).通过研究,呼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和落后的教育手段,更新课堂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
(3).通过研究,探索在小组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4).通过研究,给不同性格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参与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对现行英语课堂教学“为活动而活动”或“活动脱离语言教学”等现象的探究;探究教师如何合理组织并引导课堂活动的开展,变传统的讲授为生动活泼的知识授予;探究在有效地组织英语课堂学生活动的同时,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如下:
(1)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形式(2)课堂小组活动的实施内容(3)如何进行组际交流
(4)课堂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1、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2)案例分析法(3)问卷调查法(4)文献分析法
2、研究的对象:刘桥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人员分工
1、课题主持人:
范荣:负责方案的制定与开展。
2、主要成员:
刘倩:课题理论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整理、分析及反思。
侯淑科:阶段性计划制定、总结,中期评估报告的撰写。郭鲁宏:课题研究课堂观察、记录。
李朝霞:课题研究阶段性调研,课题研究展示课。崔燕:课题调查问卷的制定、整理与分析。崔晴晴:课题研究课案例及教学反思的撰写。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3、9——2013、10)
学习有关理论,提高认识,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搜集、调查分析,并起草研究方案并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3、11——2013、11)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写好读书笔记。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查看、观摩别人的教学课堂实录。(2013、12 ——2014、3)
(1)、利用相关理论,积极进行课堂实践。
(2)、积极参加教研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探讨。(2014、4——2014、5)
(1)、教研组共同研讨,并模拟演练。
(2)、及时反思总结,撰写教育故事或者课题研究论文。(3)、各类过程资料收集整理并存档。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6)
(1)、交流课题研究心得,进行阶段总结。
(2)、总结研究材料,汇编试验成果,写好研究报告,为课题结题进行各项准备。
七、课题的实施
课题一经确定,学校立即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召开全校英语教师的动员会议,制定全校的课题研究方案。为了充分做好课题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学校领导针对教师的畏难情绪和怕失败的心理,耐心地做教师的思想工作,指出课题实验并不神秘,只要认真去实施是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让实验教师放下思想包袱,放手地去实施实验。首先,我们实验教师积极进行相关理论学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并正视了我们课堂活动中确实存在问题。然后课题组教师积极深入课堂,相互听课,集中反思,查找课堂教学薄弱环节及小组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结合问卷调查统计情况、师生座谈会材料及课题组成员听评课集中意见,分析英语课堂上小组活动低效的原因,然后积极寻找对策,并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探索提高小组活动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为了教师实验方向正确,不至于走弯路,我们采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形式,重点从“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形式”、“课堂小组活动的实施内容”、“如何进行组际交流”、“课堂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几方面入手展开课题实验。教师之间加强集体备课,每个教师上完一节课就进行回顾,总结得失,写出反思意见,以指导下一次教学。同时,我们每一周都组织一次听课评课活动,有一位教师开观摩课供全组教师研讨切磋,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同伴互助作用,帮助每一位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使得课题实验的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实践提高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我们的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统一认识,打好思想基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转变思想、统一认识、齐心协力搞好教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一是组织本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二是围绕本课题,组织教师认真制定好自己的研究内容。三是定期认真进行小结,积极撰写论文。
(2)、发挥群众智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每次确定1-2位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先听取中心发言人的说课,然后集体评议,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与体会,不断完善教法,设计出合理的任务,创设出合理的情景,安排好合适的活动,优化教学过程。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相互听课、评课。
为了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采取了“相互听课,集体评议”的方法。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上好一堂实践课,向同组教师展示自己的课题实施进程,其他教师听完后要做出评价,与上课教师进行切磋以求共同进步。通过这种互听互评活动,使组内形成互学并进的良好气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在校长室、教科室领导下,聘请专家指导,成立实验课题组,配齐相关教师队伍确保实验班及教师的稳定性,确保经费来源与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
九、课题研究成果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实验一年多来,课题组根据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已顺利完成了阶段性实验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针对课堂中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并统一了认识——立足课堂,精心指导小组合作
具体做法如下:
(1)合理划分活动小组
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性别、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进行分组,每六人为一小组,各组的实力情况力求均匀。各小组学生民主推选小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的学习活动,包括具体活动的成员分工,组织协调本组成员加强合作,督促本组成员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2)认真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小组活动要得到真正落实,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因为这些活动落实有效,就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而要认真开展这类活动是需要大量准备工作的,有时要搜集大量的材料,有时又要准备必需的实物,甚至需要必备的道具。同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听、说、读、写方面的小组活动,探索各种形式小组活动的模式。
(3)科学安排活动时间
要设计好每个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活动时间把握不好,虽然活动开展有效,但可能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反复讨论,普遍认为,备课时,必须将课堂知识的传授讲解的时间与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既要保证教师必要的讲解时间,还要充分保证小组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活动进行总结。
(4)精心指导小组开展活动
仅仅设计好活动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各小组之间在学习能力方面往往存在差距,小组成员的学习基础也有很大差别,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有强有弱,甚至有的成员缺乏起码的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教师非常熟悉各组情况,在小组活动时,积极深入到各小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活动有效进行。
(5)科学评价小组活动情况
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而对小组活动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所以,课堂上,在各小组都同时开展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各小组活动情况,关注整个活动过程,不能只看结果。评价过程时,要重视各小组成员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情况。对于各小组合作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完成作业,合作完成复习任务的评价,则需要小助手协助。老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各小组课前和课后的表现,适时做出评价。
2、通过教学中的尝试,以下几种小组活动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可行:(1).小组竞赛:竞赛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等。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
(2).小组互测: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出试题测试对方,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及时指导检查,以保证检测质量。这种检测的目的是增强反馈作用,测试成绩不列入总分。但为了激励学生争取好成绩,可以由教师命题进行另一次终测,评出达标组或未达标组。
(3).小组帮差:用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组,其效果更好。
(4).小组交流: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向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进行校正性复习。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相互对答案,对做题方法等,但随后应辅之以独立完成的校正性强化练习。
(5).小组轮答: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轮流回答,或者就事先布置的命题轮流发表演讲。一般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学生先发言。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小组对答:小组活动时,一人提问,其他人抢答,然后轮换,或者组员两两结对,轮流进行一问一答。问答过程中,提问者应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评价,允许回答者作更正性的第二次回答。小组对答可以促进思 维、理解和记忆,这对于理解性和记忆性内容的学习比较有效。
3、我们本着“参与就有快乐,合作就有收获”的目的,在设计和指导小组活动时遵循“12345”原则,即: 一个面向:面向全体
两个基础: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交流是全班汇报交流的基础。三种形式:同伴交流;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四个策略:
“一个声音策略”: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发言时一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同自己的见解比较分析、修正、补充、质疑。
“两分钟策略”:提前组织语言、发言简明、有条理,时间不得超过两分钟。“互不干扰策略”:组内交流时,交流发言的声音要适中,以本组同学能够听清为准。(自主学习默默无语;合作学习轻声慢语;展示学习开言透语)。“部分组长轮流坐庄策略”:部分组长要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五点明确:
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对象; 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 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 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 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
4、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表达、合作、实践、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他们获得智力的、感情的、知识的、道德的“满负荷”发展。
5、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课题实验使每位教师都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使每位教师都焕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成员通过研究,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为日常教学工作与教改尝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强了,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能撰写出较高质量的论文,而且在基本功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十、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意识不强,教师讲述、训练及开展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仍然存在。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落实,课堂教师讲的太多,学生主动参与率较低。
3.学生自主能力较差,小组活动时,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太多的学习时间,导致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研究组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以后坚持走依靠科学研究促进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的这个英语课题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有待于总结和提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我们会尽快弥补,并将继续深化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学模式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调整优化,使我们的研究更加完善。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刘
桥
中
学
英 语 教 研 组
范 荣
2014年12月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结题小结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结题小结
一.课题概述:
1、.课题研究的背景 :
1、目前,初中生对于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厌倦情绪,如果在新课导入时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就会日益减退,也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鉴于目前学生的现状,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能力目标,要求广大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颖有序的导入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英语课堂教学,在此情况下,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本文重点探讨英语教学课前导入的形式和相应方法以及对英语教师的要求
2、导入教学贯穿于每日的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用老式陈旧,单一乏味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导入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成功的导入活动依赖导入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每天带给学生点期盼,每天带给学生点惊喜,每天带给学生点不同,每天带学生点启迪。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参与,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3、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和愿望。”要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求教师再导入活动设计中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多样的导入活动,以便让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2、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巧妙、新颖出奇的导入对课堂教学步骤的推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有效地课堂导入必须融趣味性、多样性、新颖性、知识性和可思性于一体。教学时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上课伊始老师如果能把学生带斤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个与教学情趣相融洽的课堂氛围,那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指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来,自然低过度到新内容的教学。那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首先,在充分听课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调查与个案分析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各环节导入所遵循的方法的落实情况及各环节导入设计存在的问题,讨论教师如何设计好各环节的导入,初步形成理论成果;再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专题研讨活动及经验交流等研究方式,进一步验证和完善理论成果;最后以研究报告、教学案例、教学实录、教学论文的形式形成最终成果。
2、研究内容:
(1)、英语教学中各环节导入所存在的问题?(2)、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各环节的导入?(3)、教师在设计各环节导入所遵循的原则?(4)、怎样使教学中各环节更具有连贯性?(5)、在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3、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师生都是研究对象,有是研究主体。
2.案例研究法。关注日常的教学,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寻找合理而高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及对比调查,分析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四、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1.制定方案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8月
﹙1.﹚调查研究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建立原始数据库。﹙2.﹚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
﹙3.﹚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教师。
2.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
﹙1.﹚全面了解课题方案,制定阶段实施计划。
﹙2.﹚定期开展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3.﹚组织阶段汇报交流,改进研究方法。﹙4.﹚建立课程档案,做好有关台帐。3.课题总结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 全面撰写研究报告,举行结题汇报成果展示。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共提出了6个问题,主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如何导入,学生希望教师如何导入,学生希望教师如何设计导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课堂导入对学生整堂课的情绪影响尤其突出,只有教师创设适当合适的教育情境才能将学生深深吸引进课堂,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结合农村英语教学实际重点优化了10种导入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我们最常用的导入法之一。从“温故”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巧妙地引到新的教学内容上来。如在教授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第二课时,可以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开始:“What are you doing now?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这样既复习了现在进行时,又导入到过去进行时,同时还对这两种时态进行了比较,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2.预习导入法。
预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有效准备。良好的预习不但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导入法可以激活学生对某一话题的文化﹑人文等背景知识,为顺利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我在教授Go for it 八年级上Unit 8 What’s the matter?时运用了预习导入法。首先布置学生预习有关身体部位的词语,然后布置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如:当别人感觉压力大,不舒服时,请你给出你的建议。常用句式:
Why not do sth..?/Please do sth./You had better do sth./You should do sth.上课时,我们通过游戏Touch and say来检查学生身体部位的单词预习情况,通过情境设置让一排学生说出自己哪里不舒服,请另一排同学给出建议,这时再导入新课题“What the matter ?”
3.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是指用说话的形式交流感情﹑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一种导入方式。这种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谈话主题,通过与学生的自由交谈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课。如我在上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2 Where the post office?时,是这样导入的:
T:Hi,class.If we are in a strange country and we don’t know the way,what should we do ? S1:Why not buy a map? S2:No,I don’t
agree with you.I can’t understand a map in a new place.I think asking the way is the best choice.T:If you want to ask the way,who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suitable person you may ask? S2:The policeman.S3:Maybe anyone that is near you.People are usually very friendly.T:OK.In order to help you to find the way successfully,let’s learn how to ask the way and give directions in English today.在这里,我通过设置一个语言情境,运用亲切自然地谈话引导学生进入新的话题。
4.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选择一些与教学课题相关的,较为贴切,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知识﹑新课题的讲解。故事导入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愿意幻想﹑积极参与的特点。利用故事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训练学生的听力,激发学习兴趣。
5.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是将学生引入话题的又一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是上好一堂课的首要条件。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教学中教师能让学生明白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等,学生便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的成效。
如何在导入课堂之际就让学生明白教学目的,教学双方进行有效配合呢?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在学情正常的情况下,我常采用轻松﹑自然地提问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我在教授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时,设置了这样一些问题:
T: Did you go to the zoo?
What did you see ?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What animal do you want to see?
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m?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引出coala,tiger,elephant,dolphin,cute,smart等新词汇。
6.话题导入法。
新目标英语教材体现了“话题—结构—功能” 这一结构特点。新大纲也明确列出了初中英语话题附表。话题是初中英语课堂的聚焦点,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话题可以使课堂活动变得富有意义,富有吸引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环境资源﹑师生背景资源﹑各类教具资源等创设话题情境并根据本单元的话题特点设计教学导入。如,头脑风暴﹑典故导引﹑设置悬念﹑经验分享等。成功的话题导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积淀,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背景知识导入法。
背景知识导入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材料和背景知识﹙文化﹑历史﹑政治﹑科学等﹚,并针对这些背景知识制作课件,绘制图表,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等,然后用介绍作者﹑讨论观点﹑展示图片﹑任务活动等方法向学生介绍这些背景知识。背景导入法可以唤醒学生的背景图式,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必要的铺垫。
8.情境导入法。
语言总是要在一定的场景中使用的。任何外语教学都非常强调创设情境。情境导入法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出新奇﹑生动﹑有趣并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去接触语言﹑感知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好的情境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和积极参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例如,在上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8 I’d like some noodles.时,一位同事直接戴上了帽子,系上围裙开始当起服务员来。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很多。
9.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可分为简笔画导入﹑实物导入﹑图片导入﹑幻灯片导入﹑音乐导入等等。它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10.活动导入法。
活动导入法是趣味性﹑交际性﹑实践性较强的导入方式,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新课程理念。它包括各类游戏﹑竞赛﹑交际活动以及任务性活动。活动导入法符合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愿意参与的特点。
如,有位同事在讲授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时使用了活动导入法。
该教师在本单元第三课时通过做小组接龙游戏导入课文的学习。他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并讲明游戏规则:给出一个If 条件句,学生完成这个句子;另一个学生依据结果给出新的假设,以此类推。例如:If I get up early,I’ll catch the bus.If Icatch the bus,I won’t be late for the work.If I am not late for the work,the teacher will be happy„ 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舞台。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用老式陈旧﹑单一乏味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导入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一堂成功的教学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导入活动。当然,生动活泼﹑简洁明快的导入设计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篇: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新课标下的集体备课”中期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已逐渐被教师所接受,但如何将新观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是摆在广大教师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难题。
如果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使集体备课失去本来价值,流于形式。认为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备课组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分给各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再交给集体备课组长,集体备课等同了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只有将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以学生的现实基础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教师间合作教研,以目标共同、智慧共享、过程协同、个体独创等方式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才能使教师们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这样集体备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老师都是我校工作经历、培训经历各不相同的多名数学教师,研究团队年富力强,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素养。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不断的努力初步完成了阶段研究任务,现将本课题中期的工作汇报如下: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理论层面实施情况
课题组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了有关学习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新课程改革理论有关理论,对“探究性学习”学习过程评价“等都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全组人员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参加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胆地进行新课改的先期实践活动,并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全组人员参加新课标指导下优质课评比观摩,多人参加了市级培训。
(二)课题实践层面实施情况
首先,我们规范了集体备课的流程:成立备课小组,由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商讨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进行研究人员分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严格按计划实施,确保按时高效地进行活动。力争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其次,严格按照“主备课人初备——说课――集体讨论——主备人二次备课——课堂实践、展示成果——教后反思”的备课流程骤进行。
1.、主备人初备。集体备课之前,主备人个人提前先通览本单元(章、节)教材,按集体备课的要求考虑好自己的意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2、说课。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状况,说对课标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堂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将诸方面的因素进行透彻地剖析。
3、集体研讨。然后其他组员也充分研究教材,搜集教学资源,在主备人发言后组内每位教师都出谋划策,提出补充意见,并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4.主备人二次备课。主备人根据集体讨论和自己对主备人教案的解读,最后综合集体意见,由中心发言人执笔撰写,进一步加工、整理、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共性教案,达到优质资源共享,发挥集体优势,打好团体战。最后,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在备课后交教务处存档。由于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为了随时研究、解决学生暴露的问题和教师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平时不拘形式的小型备课来弥补,使集体备课更加增强针对性和务实性。
5、课堂实践,展示成果。备课组所有成员按集体备课的教案执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在利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允许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可对集体备课内容做一些微调,做到查缺补漏,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主备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展示,其他教师写出评课稿,以便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6、教后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备课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三)、中期研究的成果
开展集体备课,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确定突破方法,撰写教案,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标、教材、重点、难点,设计好教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我们研究集体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通过我们积极探索,在以下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1、营造了更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校本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它解决了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一些问题,逐步完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2、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依赖于教的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变化。而这变化仅靠个人的努力,有时是很艰难而痛苦的。所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钻研的三结合,自然而然地成了广大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专业发展之路。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这种三结合,体会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相长,从而更好地落实了课改要求。
3、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一位名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增强了我们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整体优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这项校本教研活动,不断实现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目的,使教师在教学认知、行为上逐步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利于了教师的扬长避短,更利于教师在更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反思问题
1.当前整个课堂的组织形式还不够理想,课堂的有序性和效率问题,还有待探讨。2.师生依靠课本的惯性(不善于思考,习惯从课本中寻找答案或结论),还未彻底改变。3.目前课堂教学评价还过于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全面发挥。
五、研究方向
我们的研究已到中期,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摸索和探讨,特别是结题工作,更需要我们去总结、归纳、提炼。我们一定要按课题组的指示,一步一脚印,搞好本课题的剩余工作,尽心尽力把最艰苦、最复杂的结题工作做好,迈好万里长征的最后一步,希望课题组多给予我们帮助和指示。篇二: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实施方案
绥化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绥化市普通高中减负增效策略研究》课题子课题 《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实施方案
绥化市第一中学高二化学课题组
绥化一中《减负形势下教师集体备课研究》子课题 《集体备课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实施方案
高二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我校《减负形势下教师集体备课研究》课题的启动,如今的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课业负担重,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才能提高教师群体和个体水平。新课程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团队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走进新课程,面对新教材,我们组的老师们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学习,他们也掌握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操作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正好提供了教师合作、探讨、实践的途径,通过参与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促使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拓展教学的方法与思路,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备课水平,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分享与积累课程资源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流一下,就能产生无穷的思想与智慧。可以发扬团队的协作精神。可以浓厚学校的教研氛围。学校的教研工作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研究,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如何完善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和最有效的问题。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集体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认识上的结晶,这种认识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集体备课把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积累教学的实践经验。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
学科集体备课的内容一般分为备整个学段的教材、备一册书的教材、备一个单元的教材、备一节教材。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在每个单元的开始备单元教材,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备一篇一节教材。根据备课内容的不同,在集体备课时应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1、明确课标的要求:无论是备整个学段的教材还是备一节教材,首要的是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2、领悟编者的意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一标多本”,即同一学科在同一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各种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意图、编写体例上有较大差别,所以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研究所使用教材的特点,领悟编者的意图。
3、理清教材的结构:集体备课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理清教材的结构,这包括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一册书的知识结构,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的知识结构。
4、设计教学的思路:具体到一节课,集体备课很重要的任务是讨论课堂教学的思路。具体的教学环节每个人可以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要求整齐划一,但基本思路要大致统一。
5、精选练习的题目:目前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主要是课外作业太多,现在有些教师不是“教课本”而是“教教辅”,一门学科给学生推荐若干种教辅资料,布置作业时也同时要求学生做几本教辅资料上的题。由于教辅资料都有答案,所以老师也懒得看,让学生自己对答案。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摧残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很重要的就是要精选练习题,要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题不在多而在精。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范围的限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备课: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是教师对自己组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
2.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3.有效性策略:能实现预期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4.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近年来,外省的部分学校对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我们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操作性不强,不切合我校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在梳理教师有关集体备课存在的困惑基础上,确立了本研究课题,以期探索出适合本校及本地区的集体备课之路,以求达到集体备课的有效直至高效。
把育人为本作为集体备课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集体备课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促进我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四、本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1、本课题由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十二五”重点科研项目,由学校科研组织论证、进行实施。2、我校是黑龙江省课改样本校,曾多次参与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有些成果已经验收。篇三: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很多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曾一度让众多一线教师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新瓶装旧酒”,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我校在对语文课堂教学调查分析中发现,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2、课题理论依据从专业角度来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3、研究的意义
进行此课题的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让基础的教学资源——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的碰撞产生最大化的教学效益。
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相互沟通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语学教学质量,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和特点,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重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励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研究内容
(1)、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2)、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
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实验观察法:每一年级(或年段)确定一到两个实验班,就课堂教学中地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的分析
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1)、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
(2)、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落实人员分工。(4)、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
2、研究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1)、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共同确定一个行动研究的突破口。(2)、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质量分析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3、总结阶段(20010年2月——2010年4月)(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2)、撰写研究报告。
四、初步的成果
第四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2013年5月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大多是郊区农村家庭,占学校人数的60%,前不久,我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两个班65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很令人遗憾——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手段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处在令人尴尬的境地。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练兵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语文教材缺乏阅读指导以及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错位等外在和内在原因也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
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针对我校实际和小学生年龄特征及知识积累、能力水平、阅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依据
理论依据一:探究性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重在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理论依据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认知理论。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而难的过程,探究性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
理论依据四: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两个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有机结合。篇二: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2011-11-27 22:20:42)转载▼ 标签: 教育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第五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大丰市白驹镇中心小学 杨金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并特别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有效性。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这种教学观、学生观在学生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3.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白驹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以农村子女为主,因此与城区学校相比,教育教学的整体素质(包括学生成绩、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等)还存在着不小差距,而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逐渐缩短了城乡差别,因此进一步加大教改力度,提升学校品质,逐步改变农村学校办学面貌,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4.学校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作业机械单调,枯燥乏味,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评价则忽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从我校的实际情况看,同样存在着学生整天埋头于“作业堆”,作业形式简单枯燥,训练要求统一的现象,浪费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因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亟待改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重视作业的趣味性、分层性、开放性,同时关注作业的实践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通过改变单一的接受性作业形式,积极探索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结合的新型作业,探索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作业方式和彰显个性的选择性作业方式。并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中完成作业。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更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 我们的语文学科既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也是素质教育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同时也是创新教育的具体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不再仅仅停留在静态的理解和思考上, 而是已经开始应用于动态的实际操作和运行中。我们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深入研究,便是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还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加德纳在他的《智力的结构》(1983)一书中提出,人的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作业设计的启示:(1)作业设计的形式与范畴应该是多元的。(2)作业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3)作业设计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4)作业设计应该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5)作业还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履历。
因此,素质教育的理论,对于我们开展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围绕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展开,一方面是为构建基于校本的合理有效的小学语文作业结构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取成功的体验,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也是学校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通过课题研究,锻造一支具有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因此,我们把课题研究目标聚焦到下列三个方面:
1.有效整合学生课内外作业,使学生作业保“质”减“量”。让学生有时间
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锻炼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开展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的有效研究,为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打造丰富、有趣、适切的课内外作业,低年级注重趣味性、中年段体现分层特色,高年段落实开放与联想,打造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体系。
3.通过作业设计的评价体系研究,探索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不同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生成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小学生语文作业的设计,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分年段调查,了解目前我校语文作业的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语文作业设计提供了依据,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有侧重地围绕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分层性和开放性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注重作业形式、作业性质、作业内容、作业评价等多方面的实践与研究。为了有效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设立以下三个独立子课题:
子课题一:低年级语文趣味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着重调研低年级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并以趣味性原则为出发点,研究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及评价方式,研究趣味性作业对学生语文学习影响。
子课题二:中年级语文分层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主要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作业的现状,研究分层设计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研究分层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效果),研究分层作业的评价方式。
子课题三:高年级语文开放性作业设计的有效研究。采取观察法、问卷法、对比法、行动研究等方法对高年级语文开放性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难易程度、评价方式进行研究,总结开放性作业设计的规律、积累经验,找到存在的共性问题,籍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习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提高理论素养,用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采用填表的形式调查实施有效激励过程中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进行实验过程的跟踪调查。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反思、提升,积极写论文,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4.叙事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把学生在课题研究阶段发生的典型事例用叙事方法记录下来,加以思考分析,得出规律性结论。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实验班中进行语文作业的设计现状调查。2.收集有关作业设计方面的资料,组织教师学习。3.注意平时材料的积累,多开展有关这方面的专题讲座。4.从语文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等原则出发,采用恰当的方法具体研究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评价策略、实施效果等。
5.对“作业设计记录表”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理论成果、撰写课题论文、随笔,组织课题研究总结和结题论证活动,完成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 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10月 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定期进行课题研究和交流,随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收集研究资料,并归类整理。
3.总结评价阶段:2011年11月 课题研究总结,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初步形成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分年段体系
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低、中、高不同年段学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形式、内容和评价方式日渐清晰。各课题组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分层性、开放性,有着各自的实践经验与理性分析。
(1)低年级学生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日渐凸显
低年级学生语文作业的趣味性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看电视。由教师统一布臵学生看的电视节目,要求带着思考性问题观看。这样的作业设计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b.找资料。要求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的能力。
c.画模型。要求学生根据写景状物等课文所叙述的内容自画模型和图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们在异想天开中丰富了自己的想象。
d.填表格。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有关课文内容,在表格中填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课文的中心句、关键词以及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等等。
e.唱诗歌。听着耳熟能详的曲调,唱响诗歌里边的句子,学生这是最爱接受的一种背诵课文的方式。(如《让我们荡起双桨》)
f.讲故事。要求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故事,组织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演讲。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g.出小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办手抄报,让每个学生都办一个小栏目。在班队课的时候展示给小伙伴看,学生不仅观赏了解了许多小动物,还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h.辨异同。一篇课文的生字教完后,找找其他文章中与这些生字长得差不多的字词进行归类,让学生辩别相同点和不同点。
i.当“老师”。布臵学生为本班其他学生的作业批改错题,帮助找出病根,并把正确的答案写在边上,供别人参考。
j.写书信。用书信的形式把学习某一课的收获、见解,解决某一难题的过程向老师、同学、家长等汇报。
k.演节目。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有关课文改成小节目,自搭班子自排演。
l.搞竞赛。例如随着诗歌单元的增加,我们可以在班里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形成班级特色。
趣味性作业设计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低年级的孩子对作业的热情提高了,他们愿意自主合作,去完成老师布臵的有趣的任务,在完成的过程中,懂得主动请大人帮助,请小伙伴配合,自主探究能力增强了,学习变得主动起来。
(2)中年级学生语文作业的分层次实践体现生本理念 中年级语文分层性作业设计,让师生都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一方面放飞了老师困顿的心,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有效的教学设计上去,更好引导学生全面地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学生的生命得到发展。中年级学生语文层次性作业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
2.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
中年段学生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切实减轻了师生由作业带来的过重的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确实减轻了。学生因作业带来的心理负担得到了缓解,以往,许多学生厌作业、烦作业,心理上早形成了一种恐慌,而今,生动活泼的作业已成为学生的期待,作业不再扮演工具的角色,学生把完成作业、设计作业看作一种乐趣,完全没有负重感。
中年段学生分层作业设计的研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张扬。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这样的语文作业,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了作业的真正主人,他们的每一份作业都显示着不同的个性,每一次作业都能让他们个性飞扬。
(3)高年级学生语文作业愈发地呈现开放性
由于小学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作业设计的开放性,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开放性原则,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作业内容的适当开放,既要关照与课文内容的联系,又要体现学生的生活性与社会性,开拓视野。
二是作业形式的开放,或摘或写,或唱或演,或讲或说,以充分表达学生各自的爱好与特长。
三是作业完成的方法开放,从查阅与书写到访问和调查,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家长参与。
四是完成作业的时间机动灵活,当天、隔日、一周、半月……都可成为一个周期。五是评估作业的方式要开放,检查型的、汇报型的、展示型的、交流型的、评比型……,在注重形式的同时,关注过程。
高年级有效语文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读写结合。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边读边记,撰写读书笔记。
2.剪贴结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增长语文知识与才干。
3.玩写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体验,再将活动经历写下来,使学生有话可写且写之有序。
4.看一看,积累素材。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感受,积累素材。
5.画一画,激发兴趣。教师可将枯燥的阅读与理解,通过绘画形式化抽象为形象.6.演一演,情景再现。让孩子分角色表演课本剧,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创造力。
7.做一做,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尝试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也可让他们参加养鸟、种花、制作等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会主动积极的了解许多问题。
8.查查找找,搜集交流。让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2.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教师开放的作业观,注重发展的初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没有束缚的、充满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反馈的主角。在教师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中、扎实的训练点,学生感受到作业的愉快,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大胆探索。我们曾对学生作过一些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对语文作业充满信心和浓厚的兴趣味。
3.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无论是趣味性作业还是开放性作业,都讲究学生自主,教师对学生的规则和限制减少了,便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为学生提供了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多数学生在作业成果展示中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开放性作业中,教师不仅接受学生提出的不同作业要求,并且鼓励用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学习成果。于是,学生在适宜的作业环境中大胆质疑、热烈讨论、合作学习、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积极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发展。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一年的研究,课题组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诸方面皆已形成了基本的模式框架,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的建构尚有欠缺,课题研究在组织形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学习、探索、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使这一课题的研究更加系统,更具科学有效。为了更好地将课题深入地进行研究,今后,我们设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整理课题组成员为不同年段学生所设计的作业,从内容到形式特征进行有效梳理,形成分册系列习题(范例)库,并有效推广;二是构建更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体系,依托网络管理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科研活动;三是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加强对当今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的研究,避免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看待儿童,更要切实做好农村学校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学习与身心发展的作用研究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四是以课题研究为契机,着力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带动学校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骨干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