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18 陨石(大全)

时间:2019-05-12 16:3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18 陨石(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18 陨石(大全)》。

第一篇:五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18 陨石(大全)

18、陨 石

课前预习:

一、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推算 估算 推测 猜测

1、爸爸看着面前的一大堆物品,粗略地()了一下,然后面露难色地说:“下次再买吧!”我(),可能是爸爸带的钱不够了。

2、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女埃及学研究者通过严密的数字公式计算和研究,()除大金字塔的建成仅耗时20年,与考古界的另外几种(),时间相差有100多年。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在江苏省常州市人民公园的落星亭旁有一块()的石头,它(),(),石面布满的沟痕,()分布。这块()的石头,不是(),而是()。它原是茫茫宇宙中遨游的(),受到()的吸引,闯入(),与大气摩擦后,(),因为个子较大未燃尽,成了地球上的(),但它具有很高的()价值,通过对它的分析测定,我们可以推算出(),推测(),所以说陨石是一本自己送上门来的(),是宇宙送给我们的()。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字;查字典理解“不速之客”的“速”的意思,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它在文中具体的意思。

2、能通过具体内容的研读理解陨石是“天然史书”的含义。

3、了解陨石形成的过程,并能借助板书提示练习概要复述陨石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向往。

4、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讲述文中这块陨石的来历及其科学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通过具体内容的研读理解陨石是“天然史书”的含义。2、在熟读的基础上讲述文中这块陨石的来历及其科学价值。[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卡片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推算、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2、按课后学习小建议预习课文。3、查找资料,了解陨石相关知识。[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通读全文,整体了解陨石是什么。

1、板书:石

师:石头我们都知道,也都见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种石头(媒体出示:陨石图),它的名字叫陨石。它可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

2、补齐课题:21陨石,板书“陨”的拼音。

师:关于这个拼音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整体认读音节)齐读课题 说明:

揭题课题后,特意引导学生关注“陨”的拼音——整体认读音节,主要是希望通过日常教学中类似的提醒帮助五年级的学生巩固逐渐回生的拼音。

3、师:现在请你把书打开,快速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课文中直接描述“陨石 是什么”的句子,然后大声读一读。

(媒体出示句式:陨石是。)师:我刚才听到同学们都在读这三句话,对吗?出示媒体: ●这不速之客是茫茫宇宙中遨游着的一颗流星。

●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它是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齐读三句话)

4、指名交流句式,概括板书:

流星

“天然史书” 礼物

5、小结:现在,谁能看着板书用简洁的话完整地说说陨石是什么吗?(指名说/再读这三句话)说明:

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准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感 受奠定基础。此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且在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一个平台。

6、理解“不速之客”:

师:在这三句话里有两处地方出现了同一个词语,发觉了吗?(不速之客)

这里的“不速之客” 指的是?(陨石)出示板书:不速之客。

“速”一般是快速的意思,那么,不速之客的“速”是这个意思吗?请你快速地查查字典。——请

“不速之客”的意思?——不请自来的人。课文中指的是? 过渡:陨石不请自来,你觉得人们对它的态度会怎样?(指名说)

看来它不太受人欢迎!但,为什么又说它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先一起来看看这位不速之客是怎么不请自来的。

二、重点研读第三小节,了解陨石怎样送上门来及为何称之为“天然史书”。

(一)、了解陨石的形成过程

1、(出示第三节)

a自由读文,想想陨石的形成分几步。b 师读第一句,指名三人读后三句。

c 出示填空:流星——〉 ——〉 ——〉陨石

师:流星变成陨石中间经历了什么过程呢?现在你能不能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来概括说一说。

d补充形成过程中需要的条件。

流星———〉闯入大气层————〉燃烧、发光、气化、发响————〉陨石 地球引力 与大气摩擦 未燃尽 e小组介绍陨石形成过程。

师:根据我们刚才概括的形成步骤和条件,你能简要地把陨石的形成过程说清楚吗?

2、指名复述陨石的形成过程。说明:

本环节教学安排了分步学习:先让学生了解流星变成陨石中间经历的过程,然后补充形成过程中需要的条件,这样的学习引导,旨在为学生复述作铺垫。

3、师引读:陨石不请自来,原来它是茫茫宇宙中„„在靠近地球时,它受地球巨大引力的吸引,就„„当它同大气发生摩擦时,就很快„„这颗流星个子较大,„„ 剩下了这块石头。

4、师:陨石来到地球,可能会造成什么情况呢? 说明:

通过指名学生假设陨石可能带来的灾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为什么称它为“不速之客”。

(二)了解陨石被称为“天然史书”的原因

过渡:是呀,陨石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来到了地球,它的到来让人们心惊胆战,在人们的眼中真是一位不速之客。那为什么又说它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呢?我们继续学下去!

1)板书加点,理解“史书”。

何谓“史书”? ——由前人记录下来的记载历史演变、进程的书。(具有研究和历史价值)2)谈谈自己对“天然史书”的理解。

“天然史书”——自然形成的/记载天体或自然的演变的书。(两层含义)3)讲清双引号的作用。

师:你们理解得都有道理。但是文中给它加上了双引号(用红笔突出),告诉我们?(它不是真正的史书)那为什么称陨石为“天然史书”呢?请你默读课文,找到能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句子。

●陨石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它们是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直接触摸的,并且能在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的地球外天体。●通过对陨石的分析测定我们可以推算出它的年龄,推测它形成后的经历。(指名说,出示句子,齐读)4)了解陨石的科学价值。

过渡:陨石虽然不是真正的史书,但它却同史书一样具有科学研究价值。那么,它的科学研究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①小组学习,抓字词议议陨石的科学价值。小组读读、圈圈、划划、议议。②小组抓关键字词交流:  直接触摸:中间没有隔膜,可以用手去摸去感知。(师:这是我们了解一件事物的基础。) 地球外天体:这里的地球外天体,在天空中,它是颗小流星;落到地球上,它是一块陨石。当它是流星时,我们不可能触摸它,了解它。但是,当它成为陨石,我们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

 化验分析:利用仪器设备研究分析有关物体的成份。如果,分析出了陨石的成份,也就能了解一般流星的构成元素,甚至更多宇宙中星体的成份。

 推算:由已知的来推断计算。因为陨石来到地球,我们可以触摸它,对它进行化验分析,所以能推断计算出它的年龄。

 推测:由已知的来推断猜测其余情况。陨石的大小、形状、成份等都是我们能了解它,研究它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而从一块陨石,我们能知道陨石形成的一般过程,甚至了解宇宙中的其它信息。

▲ “推算、推测”与“估算、猜测”比较辨析

师小结:“推算、推测”的共同点是依据一定的事实来计算、推断。依据何来?——对陨石的分析测定。

 分析测定:利用仪器来测量,找出它的本质属性。

小结:我们想了解宇宙,可是太遥远了,也不太可能去,而陨石为我们了解它提供了条件。(引读前面的三句话)难怪,课文上说,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5)体会人们对陨石的情感。

①最后一句: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人们此时此刻对陨石含有怎样的情感?(指名说)读好它!

人们对陨石还是不欢迎吗?(指名说)再读好它,读出赞叹的感觉!②出示句子:“它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

师:认识了陨石的价值后的赞许、赞叹之情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情感在这句话上表达出来吗?

③读好这两句话。说明:

在了解陨石被称为“天然史书”的原因时,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指导学生从理解“史书”、“天然史书”入手,再抓住文中相关句子,小组内通过读读、圈圈、划划、议议,抓关键字词说说陨石的科学价值,进而体会人们对陨石的情感。步骤设计时层层递进,希望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让学生自然地达到情感的共鸣,赞叹、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节,了解文中这块陨石的来历,拓展了解故事的原文出处。

1、引读课文第一节,了解文中陨石的外形特征及收藏地点。

师:同学们,知道吗?现在在江苏省常州市人民公园的落星亭旁就有这么一块陨 石。九百多年前,它来到地球,被人们当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这块陨石是怎么 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拿起书本。(师生配合读第一小节)

2、看图听故事,了解文中陨石的来历(拓展),帮助学生讲述故事。(1)了解作者。

师:这块陨石又是怎么来到地球的呢?当时的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沈括记录下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科学家。(资料介绍沈括)(2)学习故事,了解出处。

①当时的原文很难读懂,现在让我们看看图片,听听原文,对照一下注释,了解一下发生在九百年前的那颗流星坠落大地时的情景。(连环画一幅幅出现,下面古文与现代文对应)②根据图找到文章第二节中相关故事内容,用“/”做好记号,小组内把故事读好。(学生自己准备故事,指名读故事)③了解这块陨石的科学价值。

师:人们通过对这块陨石的化验分析,可能知道了些什么呢?(指名说)说明:

对于文中这块陨石的来历,因为当时的原文很难读懂,故设计通过看看图片,听听原文,对照注释来让学生了解。然后,请学生根据图找到相关故事内容,用“/”做好记号。这里不仅有对学生分层能力方面的训练,同时也借理清层次来帮助学生讲述陨石的来历。

四、总结全文,谈话激趣 出示:陨石图片

1、小结引读板书

师:九百年前发生的故事,通过科学家记载,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历历在目的现象。看上去貌不惊人的一块陨石,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它是——茫茫宇宙中遨游着的一颗流星,通过它,我们了解了宇宙的信息,知道了未知的世界,它真是——一本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激、赞叹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陨石是——宇宙送给我们的礼物!

2、课后作业布置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查阅有关陨石的资料,编成一份小报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分享。说明:

资料的收集交流,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及运用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向往。

板书:

18、陨 石

流星

陨石

“天然史书”

(不速之客)

礼物

作业设计:

写话:游人们围着陨石会谈论些什麽,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五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

五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时: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二声部合唱曲《清晨》

2、能够区别重唱和合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并能够为歌曲《清晨》设计演唱形式。

3、聆听音乐作品《晨景》,能感受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描绘的意境,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绘。

教学重点: 能充分体验音乐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两声部合唱曲《清晨》

教学难点:能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教学准备:CAI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律动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CAI:晨景)天空中弥漫着淡淡的雾霭,圆圆的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发出淡淡的,暖暖的光,而点点星光正随着东方曙光的越来越亮而自天际间逐渐淡去。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候到了!听,闹钟响了,同学们,该起床啦!早上起床,你都会做些什么呢?请你随着音乐模仿出来告诉老师好吗?

1、CAI: 《早晨的歌》,全班律动)

二、欣赏《晨景》

1、欣赏《晨景》

2、老师简介乐曲。

三、教唱歌曲《清晨》

1、感受歌曲

(1)师:瞧,很多同学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呢,嘴里啊,还哼着小曲,听听,他们哼的是什么?

(2)再听歌曲,请同学们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活泼的情绪,用晃动身体表现优美的情绪。

(3)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呢?每段的情绪分别怎样?

(4)再听歌曲,仔细听辩歌词内容。

四、参与表现

①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清晨》全曲。

师:我们学了这么多种演唱形式,你还能为这首歌设计一种演唱形式吗?你觉得,怎样唱,才会让这首歌唱得更美呢?分小组讨论一下,等下再请你们组的同学一起配合完成表演,好吗?

②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演唱方式来演唱这首歌。

③学生分组表演。

④学生间相互评价,评出唱得最好的一组。

五、总结

师:清晨是美丽的,我们的歌声更加美丽!今天,同学们把《清晨》这首歌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出来,而且唱得非常动听,愉快的结束了我们这堂音乐课!谢谢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相会在下一次的音乐课吧!

第二课时:歌曲《晚风》聆听:《渔舟唱晚》

教学目标

1、用口风琴资助学习歌曲旋律,用柔和声音演唱歌曲,并认知6/8拍的特点、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二声部的和谐之美。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聆听与表演等途径感受音乐的美;

3、3、能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的美;感受和理解速度变化与乐曲性质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充分的聆听音乐感受古筝的韵味、技巧对作品的结构的分析。感受、体验6/8拍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

在感受节拍特点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介绍6/8拍有关知识

2、难点:在歌曲合唱的学习上采用了学生利用口风琴自主学习歌曲旋律、分声部、分乐句学习歌曲旋律、和歌词演唱等方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唱问好歌

二、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闭上眼睛来听。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闭眼睛欣赏

老师:请看大屏幕,你们眼前出现的画面与这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接近

三、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4.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6.四、细听鉴赏

五、学习歌曲

(1)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教学过程:

一、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

44.为这主题4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5.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4.5.第二课时: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欣赏介绍彝族风情

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居第五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二:课题引入 讲解歌名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

2.1.(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

4.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四、总结 :

教育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歌,送给学生一句名言:“热爱民歌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和源。”

第三课时 :欣赏课《丰收锣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

2.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总结:

学生要指导创作过程是最重要的。体会创作中的乐趣。

第三课 足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几首革命音乐的欣赏,教育学生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鼓励学生到课外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一、聆听《红梅赞》

二、1.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2.欣赏全歌。? 3.再听歌曲: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二、聆听《红星歌》(第一课时)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三、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

1.上节课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四、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第三课时

表演《雨花石》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雨花石》

2、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歌曲范唱,放慢速度旋律试唱

3.装饰音学习

4.演唱歌曲(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5.表演歌曲(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四课时

表演《我怎样长大》

课时目标:

1、能用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2、学会用和谐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合唱

教学重难点:具有时代特征的革命音乐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带给学生的时空差所产生的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这首歌2.听歌曲范唱挥拍子,然后挥拍唱歌曲旋律声部(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3.竖笛F调练吹歌曲二声部,然后分组交替用笛子为旋律声部伴奏,熟练二声部后先唱唱二声部然后试着合唱(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3.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

一、聆听《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

二、表演《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

三、课后练习教 学 目标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2.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3.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对家的理解,难点是对歌曲的改编。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欣赏3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体验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的各自特点,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二、学习竖笛的长音吹奏练习,并进行二声部吹奏实践。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黑黑》(第一课时)1.引入: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5.再复听一遍,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二、聆听《可爱的家》(第一课时)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2.范唱《可爱的家》,然后让学生哼唱(这样既可让学生熟悉内容,又可让学生熟悉主旋律)。3.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你能听出来是什么吗? 4.复听乐曲。

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用竖笛F调吹奏《可爱的家》 6.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三、聆听《回家》(第二课时)1.初听乐曲。

? ?(顺带简单介绍西洋管乐器组成)2.复听乐曲。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5.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竖笛长音吹奏练习(第二课时)1.1=C 音阶练习 2.1=C 三度音程练习:

3.乐曲练习:(1)《剪羊毛》。(2)《别处哪儿有》。二声部吹奏,注意声部的和谐与节奏的准确。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二、通过学唱《外婆的澎湖湾》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教学过程:

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范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2.用钢琴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处理(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歌曲伴奏学习及实践。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并能在演唱的过程中关注到声音的和谐与轻柔。

二、通过学唱《牧场上的家》这首以“家”为题材的作品,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三、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教学过程: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教师范唱。引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的歌曲,他们是是怎么赞美的呢?(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要求学生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2.学唱曲调。(1)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2)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3)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3.演唱及处理歌曲(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五课 故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教学重难点:

1.变拍子的掌握。2.二声部的合唱训练。教学安排:

第一

时 课时目标:

通过聆听,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过程:

一.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的剧情,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一介绍。2.把歌曲或歌词用投影片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聆听歌曲。(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6.完整演唱歌曲。(随伴奏带,师带生演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二.

聆听《思乡曲》 1.师简介

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时,请举手。4.聆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

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讨论以上问题,不清楚可再听范唱。

2.把歌曲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4.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5.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6.师生讨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7.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8.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萧洒,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

时 课时目标:

一、能够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1)

歌曲有内容是什么?(2)

由几个声部组成?

(3)

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4.听一遍曲调范奏,生进行划拍练习。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两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8.弱起小节不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的“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变换。分组讨论,展示。师给予评价和激励。

第三

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用多种形式学习歌曲。

(1)

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辩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2)

二声部分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3)

最后二句的曲调学习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手段学唱。

(4)

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对方”唱,在此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5)

在歌曲唱得较有情感,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6)

各组展示。

3.小结:纯朴、天真、可爱的故乡情。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草原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丁铃铃》。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享受不同的音乐给来带来的喜悦。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唱出草原民歌的韵味。教学难点:指导二声部的演唱。教具:琴、课件、碰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课前唱歌复习

二、寓教于乐

1)先听老师唱一次。

2)跟着琴声轻轻唱一唱。

3)有困难吗?我们再来一次试试。

4)我相信你们能不断唱好的,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唱一唱。

5)第一条我们有惊无险的通过了,下面我们要来学习第二条了。(方法同上)

3、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两条合在一起试试看,看我们能不能唱好。(出示合唱部分曲谱)用轻声歌唱的方法,试着来一次。纠错,之后再来一次。

4、加入歌词

5、牧童看到我们精彩的表现,他们也特别的高兴,想跟我们交朋友呢,瞧,他们为我们带来一首欢快的歌曲。听《叮铃铃》请同学们站立,跟着老师的步伐,随音乐把身子动起来。

6、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7、接下来我们就来完整的学习这首歌吧

三、创造表现

1、提示用飘白云的感觉去歌唱。歌唱的姿势、位置。

2、这里我们刚才都练习了,我们来把这部分唱的更加清晰些。

3、完整的歌唱,起立摆动身子,并且用上碰铃。

4、请个别同学来试试碰铃和歌唱。

四、完美结课

牧童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的乐趣,同样我们也有我们的乐趣。让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欢快的歌曲走出课堂。

教后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音乐实践参与活动,体验歌曲的风格与形式,表现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的唱法。

3、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情感,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合作、参与等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感受歌曲旋律特点

2、在歌唱实践中提高学生演唱能力,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琴

一、情景导入

20世纪90年代,团中央发动《跨世界中国少年雄鹰行动》,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雏鹰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聆听范唱

要求

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随音乐哼唱打节拍

3认识音乐标记:反复记号

4.用“啦”轻声演唱歌曲

5根据歌曲情绪提示声音的处理

6演唱歌谱

(师):为了进一步唱准歌曲我们先唱一唱歌谱

7、在歌曲演唱声中发现了什么标记?

A认识下滑音记号

B 了解下滑音作用:活拨诙谐

8、复唱歌谱

9、加入歌词演唱歌曲(初唱)

10、分析歌曲情绪(复唱)

11、歌曲结尾重点演唱

声音不是喊唱好像——

三、创造表现

(一)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二)拓展延伸体验音乐

四、完美结课

在聆听《雏鹰之歌》中下课。

教后反思: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 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

第七课 雨花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 学 内 容:

聆听:钢琴曲《雨滴》、合唱《踩雨》、弦乐《暴风雨》。

表演:歌曲《踩雨》、《雨中》。教学重点:

1、演唱《踩雨》、《雨中》感受“雨”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聆听《雨滴》、《踩雨》、《暴风雨》感受各中各样的雨景,并带给学生遐想。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音乐——命题创作。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

时 教学内容:

听《踩雨》;唱《踩雨》。

1、聆听《踩雨》,感受下雨时的场景。

2、能用轻松、愉悦的情绪,轻巧、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踩雨》。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踩雨》,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3、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踩雨》中的高音。教 学 过程 :

一、师生问好。

二、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2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

三、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2 ?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4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四、师生再见。第 二

时 教学内容:

听《雨滴》;唱《雨中》。

1、介绍波兰作曲家肖邦,聆听《雨滴》,感受下雨时的场景。

2、学唱歌曲《雨中》。教学重点难点:

1、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聆听《雨中》,从音乐中感受下雨的场景。

2、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踩雨》,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以及符点音符。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

三、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4、再听一遍范

四、师生再见。第 三

时 教学内容:

复习《踩雨》;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1、介绍美国作曲家格罗菲,聆听管弦乐《大峡谷组曲》中的《暴风雨》。

2、复习歌曲《踩雨》。

3、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美国作曲家格罗菲,感受《暴风雨》的场面。

2、和同学一起用各种打击乐器、自制乐器、人声表演为命题音乐画出演奏的图形谱。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

2、出示教学标题——

3、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三、复习《踩雨》。

五、师生再见。

第八课 冬雪

第八课 冬雪 教 学 目 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4、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 学 内 容:

聆听:管弦乐《乘雪橇》、歌曲《踏雪寻梅》、现代京剧选段《打虎上山》。

表演: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初步学用模进方法演唱歌曲。

3、初步感受合唱,学好二声部旋律。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

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乘雪橇》;学习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学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 学 过程 :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乘雪橇》。

1、用钢琴试奏

P46页,学生跟着钢琴熟悉这段曲调。

2、初步感受音乐《乘雪橇》(一遍),说说这一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3、复听音乐(一遍),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音乐变化对音乐的表达有哪些作用?

4、再听音乐(一遍),从这首乐曲中你们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铃铛、马鞭、马儿嘶鸣。)

5、师总结:这是一首具有美国爵士乐风格的乐曲,讲述了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玩耍时的情景,希望你们看到

三、歌唱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在冬天里会冬眠吗?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刚才你们所说的动物在不在里面。(欣赏《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遍)

3、你体会到他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在演唱。(再欣赏一遍)

4、跟着音乐轻唱全曲(一遍),并在间奏的时候拍拍手,唱出你觉得最美的一句旋律。

四、师生再见。第 二

时 教学内容:

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学唱歌曲《堆雪人》。

1、学唱歌曲《堆雪人》。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反复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型,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演唱时在间奏部分加入拍手或“嘿嘿”等加以装饰。

三、歌唱教学。

1、展示中国地图,让同学在图中找出黑龙江、云南、海南、西藏所在的地理位置。

2、伴随着音乐《堆雪人》请同学谈想象中的雪景,揭示课题,启发学生对冬日环境的丰富想象或联想。

3、聆听《堆雪人》(一遍),说一说歌曲表现的是中国哪个地方的雪景呢?

4、复听(一遍),分析旋律特点,找出相似的旋律,并哼唱出来。提示这就是模进法。

5、用模进法试唱歌曲第一部分四个乐句。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和切分音的节奏特点。在休止符处用拍手代替。

6、反复练习节奏

a: OX XX | OX XX |

b: X X X

c:

X X X = X X.7、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部分,用轻松欢快的情绪演唱“啦”。

8、跟着钢琴伴奏自学歌曲第二部分,注意结尾处休止符的节奏处理。

9、歌曲展示的是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的动人画面,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再次演唱好歌曲。

四、师生再见。

第 三

时 教学内容:

复习歌曲《堆雪人》;聆听歌曲《踏雪寻梅》;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指导学生在合唱时低声区保持气息和声音的高位置,并做到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3、在新颖的教学环境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有效地聆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复习。

复习歌曲《堆雪人》一声部。

三、歌唱教学。

1、熟悉歌曲《堆雪人》的二声部旋律,说说它和一声部相比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一遍)

2、范唱二声部的旋律,学生小声跟唱,在休止符处用拍手表示。

3、再次哼唱后,请学生自己评价一下刚才的表现。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4、跟钢琴伴奏带着刚解决的问题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

5、复习一声部旋律,请二声部试着小声的跟唱。

6、根据歌词内容,以不同的情感、力度分别唱好《堆雪人》的齐唱及合唱部分。

四、聆听歌曲《踏雪寻梅》。

1、聆听一首以雪景为题材的抒情歌曲《踏雪寻梅》,谈谈你听候的感受。(一遍)

2、简单介绍曲作者黄自以及代表作。(黄自: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创作了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代表作有《怀旧》、《长恨歌》、《玫瑰三原》、《抗敌歌》《九一八》等。

3、复听全曲,记住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并哼唱出来。(一遍)

4、再次聆听后讨论歌曲表现什么内容?

5、跟着伴奏,用轻松愉快的心情轻唱主旋律。

五、聆听京剧《打虎上山》。

5、师总结:这段京剧唱腔表现的是杨子荣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

六、师生再见。

第 四

时 教学内容:

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通过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使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

2、通过复习演唱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明朗和欢乐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复习巩固。

1、复习《堆雪人》。

教师讲解《堆雪人》的演唱情绪。教师范唱。学生跟学。

个别表演。(教师指名)全班齐表演。

3、复习《雪花带来冬天的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动作创编。

教师讲解《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演唱情绪。教师重点句、难句的范唱。学生跟学。个别表演。全班齐表演。

三、师生再见。

第三篇:2013—2014学第一学期五年级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班主任工作计划

我又一次接了五年级,为了更好的带好这个班,我制定出以下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多反思,多向别人请教,多接受别人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本学期里,让班级能不停的进步,让差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优生更全面的发展,我能做的就是多花时间在学生身上。尽量去做家长和学生满意的教育。

一、本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总人数21人,有插班生6人,男生15人,女生6人,走读生1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但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聪明伶俐,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很多行为习惯有待培养。作为班主任老师应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多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多了解班上的情况,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多和家长沟通,尽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个别学生顽皮,个别学生偏差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更应多花时间在他们身上帮助他们,监督他们,让他们养成好学自觉的好习惯。

二、工作目标:

1、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日日读书,日日练字的学习风尚

2、培养学生自觉性,自主合作性增加班级凝聚力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

三、采取的措施:

1、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2、注重班干部培养:

3、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

4、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5、努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6、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7、和科任老师密切配合8、家教结合:

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本学期,力争把所有的家长走访一次,甚至多次。要不厌其烦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抓两头,促中间,使全班形成一盘棋,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第四篇:陨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在默读中理解词语:尝试疑读、注读的方法。

3、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对天文科学的好奇。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理解词语:尝试疑读、注读的方法。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对天文科学的好奇。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揭题,回顾学法。

科普说明文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

(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方法。)

二、自学,初知大意。

1、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词语的大意: 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

2、课文介绍的陨石是哪儿的?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处?

三、阅读,了解1、2自然段。

1、人们为什么对这块石头那么感兴趣,称它为异乎寻常的石头?

2、陨石坠落许家,人们为什么目瞪口呆?(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陨石的来历。)

3、巩固作业。填空:

陨石的外形很特别,一是,二是。

陨石坠落时,天空传来的响声,发出,的工夫,它划着的线,坠落到地上,钻入一个的洞。洞里有的亮光,还有的热气。它是送给我们的礼物。

四、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游人们常围在落星亭周围,对这些石头津津有味地谈论?人们会谈论些什么?

(2)为什么它坠落时会有夺目的火光和巨响,会砸出1米多深的洞,还有一股热气?

(3)为什么说陨石是送上门来天然史书?这块陨石是什么类别的陨石?(独立读划——同桌互议——全班交流讲评)

五、研究写法。

1、严谨:时间、地点准确,价值科学说明。

2、生动:陨石外形介绍形象,开头吸引读者,设问句点明异乎寻常石头的地位——宇宙礼物,并引出下文;陨石来历介绍具体形象。

六、延伸作业。

课后习题

(1)摘录课文的设问句、拟人句。

(2)根据课文内容,用“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写一段话。

第五篇:天外来客——陨石_教案1

天外来客——陨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3.理解诗歌,了解陨石的有关知识,体会“我们”探索宇宙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了解陨石的有关知识,在讨论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谈自己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出小节序号。

2.朗读课文,用“-----”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并想办法解决。

3.认读新的生字朋友。(课件出示,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识记难认易错的字,并组词,识记字形,记清发音。)这些生字朋友谁已经认识他们了?

4.再次读课文,用“o”圈出新学到的词。5.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6.指名读课文,大家认真听,课文中的生字,句子有没有读准确。

三、精读体验、品味语言

1.自读课文,小组内讨论: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天外来客”? 2.汇报交流: 1)陨石的物质组成:

/ 3

(出示三类陨石图片,并介绍)难怪文中说:它无声地告诉我们,星星是由——物质组成。2)陨石的旅程: 作者的好奇:

师:“无声”在课文中有个近义词,找到了吗?尽管陨石无声地沉默着,那样安静,但它的奇妙依然让我们对它产生了很多的好奇,文中的作者也不例外,谁给大家读读?(指导读)

师:作者满是好奇!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陨石有过怎样的旅程?去过哪些地方? 陨石的旅程:

师: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小节告诉了我们?

师:这三小节告诉我们,陨石在哪儿?现在到了?最后来到?(板书宇宙、大气、地球)

师:从宇宙到大气层,再到地球,这样的旅程一定非常有趣,让我们齐读体会一下。师:谁能结合资料,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说说陨石的这段经历? 师:说说看,你对哪段旅程最感兴趣?为什么?

小结:在宇宙中,它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在大气层中,它是一颗美丽的流星;来到地球它又成了一块沉睡的石头,(边小结边板书)难怪文中说:说它是石头——,说它是星星——。它的确是——,也的确是——。

师:来,闭上眼睛,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跟随着我们的陨石客人来一次神奇的天外之旅吧。(范读三、四、五自然段)

师:睁开眼睛,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通过美读表现出来。

四、小结

陨石不仅无声地告诉我们,它是由——物质组成;还沉默地告诉我们,它来时的旅程。作者的愿望

师:文中还有一段写了作者的愿望。找到了吗?

师:什么是信使?陨石作为宇宙的信使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宇宙的信息(板书:宇宙的信息),许多未知的宇宙奥秘。这些奥秘你们想知道吗?书上用了一个词(真想)让我听听你们是不是也是真想!

我们的愿望

师:听出来了,你们和作者一样,是真想走近陨石去了解它。谁来说说你还有什么愿望? 美读成诵、掌握学法

1.指导朗读。你发现这首诗是怎样押韵的呢?介绍有关诗歌押韵的知识。学生自读:注意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读音。1、2、3、4、6、7节----------ing

/ 3 5、8、9节-------------------ong 2.这首诗歌这么朗朗上口,有韵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3.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五、研读创新、拓展运用

1.关于陨石你还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展示。2.教师展示资料。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秘密。宇宙太大了,还有许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将来为人类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关于宇宙、关于另一个星球的秘密。

【板书设计】

天外来客------陨石

在宇宙中 一颗闪亮的星星 在层中 一颗美丽的流星 来到地球 一块沉睡的石头

/ 3

下载五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18 陨石(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18 陨石(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语文上册 陨石 教案 沪教版

    18 陨石 教学目标: 1.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说明的严谨和文句的生动,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学期教案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小麻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

    五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剖析

    五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 第一课: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色......

    2007学年五年级第一学期健康教育教案

    五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案 一 什么叫健康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教学重点:健康的定义。 教学难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教学时数:1课......

    五年级第一学期书法练习教案

    第一周 独体字(一) 教学目标: 1.掌握独体字的汉字的书写规则。 2.正确、规范地书写独体字。 教学重点、难点:“夕、乃、戈、之”这些独体字属于偏斜结构,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提醒他......

    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6、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多音字】 旋xuán【字义】1:旋转;2、返回,归来;3、圈儿。 【组词】:凯旋旋绕 Xuàn【字义】1、旋转的;2、用车......

    五年级第一学期笔记

    五年级第一学期Module 1的笔记 词组: 频度副词: usually never always often sometimes (100%→0%)(-通常用在一般现在时) 月份: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五年级第一学期课件

    21 绿毛龟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食态可掬、一见钟情、卖弄”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简练的特点。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