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练习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学术沙龙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练习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学术沙龙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2008.9 张建芬(主持人、课题组组长):各位课题组老师,我们从2007年11月启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练习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本课题从练习活动的设计、实施、讲评三方面探讨练习活动的有效性。大家对练习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讲评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今天我们围绕练习的设计谈一谈怎样做到更有效。
杨小艳(二数教师):下面我就以新授课的练习设计来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吧。新授课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的新知识是否掌握,主要是由例题教学和课堂练习来组成,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堂练习是例题教学的延续和提高,课堂练习使新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所以课堂练习在新授课中占重要地位,练习可以促使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提高运用知识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节课的新知实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练习,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一、练习应具有科学性:
这是对新授课练习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所谓“科学性”就是说,练习的设计必须做到“准确”、“合理”、“简炼”。准确:就是行文不会使人产生岐义;合理:就是练习的设计要合乎事理,和事实相符,逻辑紧密;简炼、就是行文要在“准确”“合理”的基础上,做到文字简洁、凝炼、不啰嗦,使学生不至于象猜“天书”一样去理解题意。这是各种类型的课都要具备的原则。这个原则是通过练习中的重点来体现的,所以,练习要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在学生认识的转折点上下功夫,数学课不仅系统性强,而且阶段性强。每节课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而形成的。设计时,既要动用学习的迁移规律,又要注意一个“新”字,这样才有助于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练习题还要使学生深化理解,活跃思维,体现一个“深”字。
二、练习应具有层次性:
任何人接受知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复杂是简单的多种积累和组合,没有简单就无所谓复杂,学生没学习简单的知识,就让他们去做复杂,那是违背学生接受问题的心理,违背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在新知识讲授完以后,要给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结构的练习,使练习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最低层次点要与新知相一致,层次之间要互相连接,做到知识的统一,高层次应注意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形成,如设计偿试练习,巩固练习和深化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容易接受,不感厌烦,学生兴趣很浓,因为每一层次的练习都与前一层次的练习有不同的“知识素”,因此,学生对新知掌握的牢,而且保持持久。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目的。”这就概括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这一层次的题目宜简单,与所学知识相同,计算方法也相同。在求平均数应有题目中巩固练习部分是我设计的第一题是:3堆苹果,第一堆20只,第二堆17只,第三堆14只,平均每堆多少只?这道题是最基本的,通过总数量和总份数即可求出平均数。
2、变式练习探索本质
学生在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往往易为“总数量是几个数的和,总份数即是几”这现象所迷惑。例如:市政工程队三个月修了4条路,分别是900米、1000米、1100米、1200米,平均每个月修路多少米?很多同学在列式中,把总份数看作4,所以我设防了选择算式的练习,让学生来把握解题的实质。
再如,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中,学生对括号的使用易错,跟据这一情况在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这两道题:(1)一个操场宽50米,长是宽的2倍,小刚沿着这个操场四周跑一圈,要跑多少米?(2)木器加工厂去年一共做课桌1207张,上半年做了533张,下半年平均每月做课桌多少张?
通过讨论、讲解、分析及解答,使同学们明确了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式,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3、综合练习发展智力
在不脱离教材本课内容的前题下,可设计一些难度稍大,思维性较强的题目,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列如,小红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成绩是85分,可知她语文得83分,英语得80分,算一算她的数学是多少分,通过这样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练习应具有针对性:
练习没有针对性,那么练习就成了盲目的文字游戏,这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没有任何好的作用,反而使新知识得到负迁移,形成不良的知识错位,给新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带来严重的后果。针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知识的“新素”使“新素”得到掌握,扩充和发展,最后成为学生智能的要素;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使每个学生能从中所得,不搞形式花样,而要注重实效。
张锋(一数教师):我还想补充一点,就是练习应具有巩固性:任何练习都必须是对新知识的巩固,所以练习应贯彻巩固性原则,而新授课的练习的巩固性更为重要。例题所讲的新知识,刚刚输入学生的信息库,在学生的头脑中还只是暂时的感知与表象,掌握的程度还不太牢固。要使刚学的知识成为学生永久记忆,必须通过必要的练习达到。而练习题的设计,不论题型如何变化,都必须与新授知识联系,与之协调统一,新授课的练习,都必须是为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而设计的,否则就是失败的,例如学习了倒数的要领后,为了巩固倒数的意义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0的倒数是0,对吗?为什么?
2、因为0.5×2=1,所以0.5是倒数,2也是倒数,对吗?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练习,就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
黄瑜英(二数备课组长):刚才两位老师所说的几点,我觉得不仅适用于新授课,而且适用于所有的数学课,我觉得新授课的课堂练习设计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练习应具有批判性;
所谓“批判性”就是指练习的设计要使学生从中克服是非的错误,从而准确的把握知识的要点,学生对刚接受的新知识,特别是相近的知识,由于受旧知识定势的影响,有一定的是非的倾向,为此,设计批判性练习很有必要,有利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如:学生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错误的认为“甲比乙多1/4”与“乙比甲少1/4”表示的是同一意思,其依据是以前所学的“4比3多1”也就是“3比4少1”为了克服这种错误,让学生自己把甲、乙分别换成具体的数(比如甲是5,乙是4)确定好标准量与比较量,通过列式计算,即可证明两题的意思是不同的,从而纠正了错误的定势,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批判思维。
二、练习应具有兼顾性:
练习的设计既要考虑统一的要求,又要兼顾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有提高。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最有效的方法是设计兼顾性练习。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训练的要求吻合,使学习速度较慢,能力较低的学生进行自我调解,有补充学习内容和选择练习的机会,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无论是巩固练习还是综合练习,都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若干个选择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练习,允许选做低要求的练习,也可选择中、高要求的练习。
三、练习应具有拓展性;
练习不应当简单地重复例题的模式,而应使例题的知识逐步拓展,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例题中学到的知识解决高层次的知识,从而提高智力,发展能力,形成能力,例如对于应用题练习,可在原例题的基础上,对其条件或问题进行合理改编,一道比一道深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根据线段图、算式进行口头编题,是检查学生对新知是否全面掌握的高层次要求,题编题对了,也就说明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掌握得很好了,高层次的能力便得到了发展。
总之,我感觉到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需要教师在充分钻研大钢,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加工、调整和补充,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为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练习的合理优化,就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陈淑英(三数备课组长):以上两位老师依据练习活动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谈了新授课中练习活动的几个设计要求。我个人认为她们考虑到的几点我们在设计练习活动时确实都应该努力做到。但我还想以计算课为例补充以下几点想法:
一、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如: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能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式题。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应该围绕本目标来设计,使课堂练习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计算练习活动中来,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还是以《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来这一课都是计算教学,反复的计算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他们很容易走神。但我们可以把小孩子喜欢的小动物们引入课堂练习,如小熊维尼、小老虎、小猪博士等,让它们设置一些有激励性的闯关题,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不断取得胜利果实的喜悦中不知不觉闯过一关又一关,而且在闯关的过程中练习是层层递进的,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练习的机会。
三、联系实际,注意生活性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前二十几分钟的新授学习后,已经开始感到疲倦了,此时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我们要对教材中的计算题做一些改编,引入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练习计算,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而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经过正确的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如: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图书馆场景,画面最后显示为例题图画,接着引导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学生交流汇报的同时电脑出示各种问题和相应的算式。这样把新知从实际生活中自然引出,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对象,学生会更感兴趣,并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部分,我还是以图书馆场景为题材,在主题图上增加了一些信息,把课后的习题都串联进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掌握了计算方法。
以上是我对低年级计算课练习活动设计的几点想法。张建芬(主持人、课题组长):
刚才大家主要谈了新授课中怎样从练习活动设计的目标、材料选择开发、练习的形式类型等各方面做到有效。下面请大家结合其他课型谈一谈。
阚玉贤(四数教师):刚才几位老师讲了新授课中的练习设计,下面我来说说练习课的设计,练习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巩固练习。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新知,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如学习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以后,可设计这样一个基本练习:①很快说出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27,32,85,102,475,794。②写出两个只能被2整除的数,写出两个只能被5整除的数,写出两个只能被3整除的数。
设计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认识和应用,提高判断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能被2、5、3整除数的共性及它们的不同特点。
(2)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旨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如由基本题:山羊有20只,绵羊比山羊少5只,绵羊有多少只?可变为①山羊有20只,山羊比绵羊多5只,绵羊有多少只?②绵羊比山羊少5只,山羊有20只,绵羊有多少只?学生可通过变式题进行比较,抓住题里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旧知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体现整体性,便于学生对照比较;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在一题之中,便于学生看到相关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学习“吨、千米”的认识后可将“千米、米”的知识放在一起综合练习:①7250米=()千米()米,②1520千克=()吨()千克。以便让学生发现他们的联系(进率和换算方法相同),以便掌握规律。
缪玲丽(四数备课组长): 确实如此,练习课是新课教学的延伸,它不是简单的习题课,我们更不能让学生成为做题的工具。练习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一堂练习课,要精心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我在平时教学的练习课中,注意精心设计,力争做到所设计的习题具有:针对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习惯。
练习课往往是在学生对概念、规则、思路等已经理解接受但不太明确或应用不够灵活的情况下安排的。这时我们设计的习题应让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计算法则的步骤和算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等。在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练习。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后,练习课开始可安排这样一组练习:
(1)一个平行四边形底6分米,高4分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一个三角形底6分米,高4分米,求三角形的面积;(3)一个三角形底6分米,高比底短2分米,求三角形的面积。
练习后提问:求三角形的面积一般要知道那两个条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乘以高后要除以2?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为后继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
刘明(副校长、五数教师):我想通过以下案例对咱们练习设计的书写方式提几点建议。
练习目的:通过练习,概念才能被理解建构,通过练习,知识才能被巩固内化。通过练习,技能才能熟练形成。数学练习课主要是以各种练习为主的教学活动。然而刻板重复的练习只能让学生越练越觉得厌烦枯燥,甚至产生负效应。怎样提高数学复习课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更强的迫切性和更广泛的实际意义。首先我认为练习课的各种练习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突出针对性、趣味性、层次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享受成功。案例:
“商不变性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
1:从上到下,跟据第一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3600÷300=12 112÷14=8 360÷30=____ 224÷28=____ 36÷3=_____ 448÷56=____(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由比较简单题目入手,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意识。)2:判断题:
(1)被除数乘10,除数除以10,商不变。()(2)除数乘3,被除数乘4,商不变。()
(3)312÷12=26,要使26不变,如果12扩大2倍,被除数是62()
(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判断去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尤其是利用“同时”和“相同”这两个关键词去判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
3:看算式填空:
(4×2)÷(2×)=2(30×4)÷(3×)=10(90÷10)÷(30÷)=3(28÷)÷(7÷)=4 200÷50=(200□)÷(50□)(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填空逐步开始运用性质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尤其是最后一题,让学生学会灵活变通,知道可以填出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4: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交通工具
汽 车
摩托车 自行车
(设计思路:让学生,知道本题不仅可以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去解答,同样可以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解答,使到学生体会到用商不变性质解答时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的快乐。)
反思:数学练习课的练习设计由于数量较多,所以更要从形式上讲要灵活多变。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练习题以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彀可以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的目的。但形式的灵活多变只能从感官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刺激获得的反应只能是短暂的。因此要让学生长时间对学习保持持久注意。就必需让学生不断引起认知冲突。那么设计的练习除了在形式上保持灵活多变外,更要让练习层层递进,加强练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把学生引入他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一个班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能力的速度和强度也各有差异,安排层次渐进的练习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提高学习的效率。我建议今后在设计练习时可以采用以上书写方式。
张建芬(主持人,课题组长): 今天我们主要汇报交流了前阶段对练习活动设计上有效性的研究成果,下阶段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设计好练习活动后怎样通过有效的实施提升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素养。路程(千米)
252
速度(千米/时)时间(时)84 21 6 6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范文模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练习
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意义:
1、关注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研究,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关注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可以让学生所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3.关注小学数学习题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认真研读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达到“读懂、读通、读透”教材的三重境界,从而能活用教材,重组教材,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最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益。
二、概念的界定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有效性练习,在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练习所进行有效地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设计,也包括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练习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新授课导入练习设计(直观导入、从生活引入、从旧知识引入、计算引入等)、新授练习设计、巩固练习设计、拓展练习设计,以及练习课、复习课的练习设计等。从练习设计的特点来看既包括课堂导入、新授、巩固、拓展的预设性练习设计,也包括课堂进行中的生成性练习设计。
基于实际的行动研究,根据农村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现状和呈现的的特征进行思考、实践、研究。本课题旨在综合运用和借鉴现代课程教学论、心理科学、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理论等,并以教育理念为导向,以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基本理念和一般操作方式、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勇于探索创新的数学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不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安排合适练习形式,从而使课堂的练习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有效的数学练习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使教师建立效率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活动设计研究 练习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为此进行练习活动设计的研究是有必要的,练习活动设计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练习模式,其次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最后做到设计的练习活动要具有思维含量,有探究价值,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头脑。
2、课堂练习活动中,对学生练习过程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练习活动是学生再学习、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练习活动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练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练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是否有效的关键。本课题意在过程性练习研究,强调练习做到目的性、针对性强,练习过程以思维训练为主,克服随意性,让学生在练习活动过程中既享受乐趣,又获得数学知识,发展了数学能力。
3、小学数学实践性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实践性练习源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又要超越学生的课本。本课题研究根据学生更广阔的生活来设计实践性练习的内容,它不受制于课本上的知识,不人为地作出过多的限制。而是根据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自己选择或设计一个蕴涵在生活实际之中的实践性练习,并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探究知识、运用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感悟到生活中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向社会,从而达到学、用数学的有效结合。
4、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的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本课题研究着重从练习目的、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方面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真正发挥练习活动的功效。
五、研究的步骤与主要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2.3-2012.6):现状调查研究
1、问卷调查现阶段教师进行数学练习的现状。
2、对前测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第二阶段(2012.7-2012.12):有效性练习方案设计
1、实验教师反思、总结自己设计练习的一般做法。
2、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初步实验。
第三阶段(2013.1-2013.3)正式进行有效性练习的研究
主要采用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模式。
第四阶段(2013.4-2013.6):对研究资料和成果加以整理总结。①对各种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
②撰写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③研究内容交流稿、课时教案、教师随笔。
六、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当前的教育界,对数学课堂有效练习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练习会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局限于课本,而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是不能闪现学生的思维火花;有的教师着眼于“有效练习”,提倡练习要精;也有的教师持中立态度。一些善于总结经验的教师写出了高质量的相关论文,如:聋校的《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研究》研究的是准备性练习和形成性练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会练习的重要性,福建省安溪县凤城中学谢俊民写的《精心设计,灵活组织,努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江湾中心小学写的《设计有效练习,训练三年级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网名为二斗之才写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设计练习更有效》等文章,介绍了怎样设计练习题及应注意的问题;有少数数学教师也总结了自己在教学中设计有效练习的经验。总之,大部分研究者把课堂有效练习的研究定位于中学生,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也非常重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有效练习,可是只有极少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有效练习进行研究。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初探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4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登记表 学科类别: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初探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让其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
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目标的不同层次。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
(一)分析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进行学情分析,应着重分析学习者的起始能力、已经形成的背景知识和技能及学习者是怎样进行思维的。
1.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
教师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有正确的把握。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自己总结与概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属于规则学习的范畴,而规则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获得运用有关概念的能力。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个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积”“等于”“底”“高”“乘”“除”七个概念,如果这七个概念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没有掌握,规则学习都将无法进行。同时,学生必须掌握“剪”“拼”“转化”等策略,否则将不能自主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准确地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
2.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总要与背景知识发生联系,以有关知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学习获得的知识来理解知识,重构新知识。教师对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已具备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包括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背景知识的分析。经验告诉我们,正确地分析学生的背景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3.研究学生的思维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进行教学,而很少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如何思维的。工作中遇到造成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差异,其主要原因就是设计者缺乏对学生是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判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应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
此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对达成教学目标也十分重要,也是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忽视的内容。
(二)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我设计的“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通过丰富的实例,以统计为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对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夹玻璃球比赛,由于是学生自己亲自参加比赛,他们非常积极主动,通过实际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让学生决定男
女生最后的冠军组激起学生的思维矛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每组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男女生组夹球的平均数决定最后的冠军是公平的,从而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接下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根据现场比赛结果制作的统计图,思考当参赛人数不同时,怎样确定冠军组才是公平的。我选择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了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运用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三、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
教学设计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一位教师在“统计”一课的设计中,做了如下的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问题一: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感觉怎么样?
请全体同学合作进行现场调查,看一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多少名同学很快乐、比较快乐,又有多少名同学不开心,把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另外,请采访不开心的同学,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开心,并帮助不开心的同学,争取让他们也能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但能让全体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全过程,尝试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学会看统计图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为改进教学提供基本的依据。
问题二:给统计图命名。
下面是一个画好的统计图,请观察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认为这幅统计图可能用来表示什么?
(2)请按照自己的想法给这幅统计图起名。
(3)请写出根据这幅统计图你所能想到的事情。
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解答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评价教学效果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统计的意识,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了解情况。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课堂上的应用练习,也应结合课堂观察、对学生的访谈、作业分析等综合加以设计。通过比较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总之,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要综观全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整体优化,这样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
2014-4-15
第四篇: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充分发挥练习功能,提高练习的效率的研究。
2、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学课进行练习选择的策略研究。
3、组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型的练习体题组的研究。
4、如何通过设计练习,开发学生思维的研究。
5、以有效性为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多元化的练习题,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过程。
6、实施课堂教学分层评价讲评学生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
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
(1)制定课题方案与申报工作。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做好成员分工。
(3)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关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
(1)确定发展目标。培训参与研究的人员,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定时交流研讨,做好阶段小结。(2)通过和实验教师的共同研究,撰写实验方案。
(3)前测,调查问卷
(一)。(4)开展评价活动、验证实验方案。
(5)注意资料收集归档。(6)后测,调查问卷
(二)。(7)积累实验案例,分析实验效果。
(8)初步评选优秀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
(1)按计划完成实验任务。(2)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
(3)指导参与课题的教师进行实验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研究报告及相关教学论文,优秀研究案例等,总结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和问卷法为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抽样法、观察法、数学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地实施。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论文的撰写。
2、探索并形成我校小学数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设计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练习题组的设计能力、更加有效地发挥数学练习在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方面的知识能力。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
4、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练习题组设计的有效性练习在评定检测学生数学成绩方面的评价功能,以及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问卷调查
《小学数学教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1、你现在是小学几年级?
()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2、你喜欢数学课吗?
()
A.喜欢
B.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
C.不喜欢
D、还可以吧
3、你喜欢课堂做练习吗?
()
A.喜欢
B.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
C.不喜欢
D、还可以吧
4、你的成绩在班上属于哪一类?
()
A、上游
B、中上游
C、中下游
D、排名靠后
5、一般情况下,老师数学练习课后布置的课堂练习量。
()
A.大多数时候适量
B.对于我来说有点多,我跟不上
C.很多,我根本做不来
D我认为有时候多,有时候少。
6、你觉得平时的练习中老师讲那类题你很感兴趣?
()
A.我刚学过或我印象比较深的。B、有总结性的、带有提高性的题。
C.题型相似却容易错的题。
D、我忘记的一部分知识正好借这个机会补补。
7、你认为自己练习做不好的原因是?
()A.上课不够专注,没听清楚老师讲解
B.我很认真听了,但还是不会做
C.大部分我都会做,但有些变化的题目就不会。
D.有时候赶时间,粗心或不仔细做错的。
8、你认为数学练习重要吗?
()
A.很重要,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较好掌握数学知识
B.不太重要,有一点点练习就可以啦。
C.不重要,只要把例题掌握了就可以了。
9、在平时的练习中你喜欢动手操作的题吗?
()A、很喜欢,老师不要求我也去做。
B、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
C、不喜欢,老师布置的我不想做。
D、很不喜欢,从来不做。
10、在平时课堂和练习中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吗?
()
A、能。
B、有时能,有事不能。
C、一般吧,还行。
D、我想不起来,也许不多。
11、实践活动的题老师要求学生在家或者和同学一起完成的题你会
()
A、按时完成。
B、有时不能按要求完成。
C、容易做的就做,不容易做的就不做 D、没时间去做,也不想做。
E、从来不做,反正老师又不能每个人去查。
12、你喜欢用数学知识解决平时生活中的问题吗?
()
A、非常喜欢
B、一般,还可以吧。
C、不喜欢。
D、大多数时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