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
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
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4.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四、师生共同小结
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2)一张床长5分米()(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分米=10厘米 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2011-05-13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页】 【打印】 【投稿】 【关闭】
关键字:
类型: 信息搜索FLASH搜索帖子标题帖子作者
关键词:分米 教学 设计 尺子 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 物体 厘米 测量
摘 要:《人教版: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相 关: ◇ 《1-测量》分米的认识教学设 >>详细 ◇ 《1-测量》千米的认识教学设 >>详细
◇ 分 米 的 认 识 >>详细 ◇ 体积单位的进率教学设计 >>详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P4页例2,P4页“做一做”及P5页第3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尺子、绳子
六、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后记: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在设计的测量的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去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在操作中,遇到实际的问题中,学生出现了茫然时,教师抓住“亮点”、抓住时机,引入新知。在随后的教学中留于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经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到探索学习的乐趣。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街东示范小学 李国星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测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正确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和合作交流,知道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三、课堂实录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动画演示)——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在上学期我们就已成为大家的好朋友了,当你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要用到我们,那你们知道我们兄弟俩是谁吗?(这里没有必要做成课件,教师完全可以自己口述。)生:是米和厘米。(课件出示:米厘米)(课件:动画演示)——我们的名字还能用字母表示呢!你们知道吗? 生: m,cm。
2、师:今天,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又回到了我们课堂中,那1米有多长?1厘米又有多长,你们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指名学生演示:1米,1厘米。)
3、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评析 复习旧知,为下面探索1米是多少分米做好铺垫。)(课件出示:1米=100厘米1m=100 cm)(评析 课件多余,教师自己板书出来会更好。)
(二)导入新课
1、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小组活动:猜猜铅笔有多长?把结果填在书上。
(2)量一量。
a.把量得的结果也填在书上。
b.小组交流。
c.指名汇报:说说测量的结果及方法,并说说自己组谁估计得最准确。
(3)师:10厘米还可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我今天要介绍给大家的新朋友:分米,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
(板书:分米(dm)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 cm)(4)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指出1分米(即10cm)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a.课件出示:米尺
(指名学生在大屏幕上指一指。)b.课件出示:断尺
(说一说:如果尺断了,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该怎么办呢?)(5)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分米。
(6)画一画。a.请同学们根据对分米的认识,在本子上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b.用尺量一量。
c.全班交流。
(7)找一找。
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举例。)(8)探讨:1米是多少分米? a.小组讨论、交流。
b.指名汇报:1分米是10厘米,1米是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就是10分米。
c.课件演示: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1 m=10 dm)(课间休息——幼儿律动:小松树)2?认识毫米
(1)课件出示:这枝铅笔有多长? 生:6厘米多一点。
师:我们在测量物体的时候,有时不是整厘米数,那怎么办呢?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用字母mm表示。
(评析 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若能引导学生先思考,明白这种情况下还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从而引出毫米,就更好了。)(板书:把课题补充全:毫米(mm)的认识)(2)(课件)师:尺子上面有很多小格,其中1小格就是1毫米。谁能用我们刚刚学习的知识说说这枝铅笔的长度?(指名回答:6厘米3毫米(课件出示)。)(3)1厘米是多少毫米呢?(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在大屏幕上数一数。)(板书:1厘米=10毫米1 cm=10 mm)(4)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那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长度约是1毫米呢? 生:1分硬币的厚度,1根细绳子的宽度……
(5)看书并把书上题目填写完整。
3?疏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1)同桌同学合作疏理。
(2)指名说说。
课件:1米的长度
1分米的长度
1厘米的长度
1毫米的长度
(齐读进率)
(三)体验成功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课件)大树高10()橡皮长45()课桌高70()毛巾长5()一本书厚约8()教师身高160()
2?哪种测量方法是正确的。(课件)
3?画一画。
(1)画一条长50 mm的线段。
(2)画一条长3 cm 8 mm的线段。
4?拓展练习。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几个小客人,它们都争着说自己最长,可争了半天也没有得出结果,现在想请你们给它们当裁判,帮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下,好吗? 卡片出示:
(同桌同学讨论。指明一组学生排一排。)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既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五)儿歌小结
教师边说边演示:五兄弟
亲密无间五兄弟,我是最小叫毫米。
靠我最近是厘米,三哥分米、二哥米。
米到分米要牢记,手指叉开表进率。
相等空间代表10,兄弟之间有秘密,都问老大在哪里?要问老大在哪里,下节课里找到你。
(六)课后练习
量一量文具盒里文具的长度,并用合适的单位表示。
(板书设计:分米(dm)、毫米(mm)的认识
1米=10分米1 m=10 dm 1分米=10厘米1 dm=10 cm 1厘米=10毫米1 cm=10 mm)
千米的认识
教科书7页、8页例
3、例
4、例5。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空间表象。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准备]
1.教具:米尺、多媒体课件一套。
2.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想一想,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分米、厘米和毫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下面,请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米、1分米、1厘米和毫米的长度。
刚才我们一起回忆了学过的几个长度单位,你能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吗?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2.引入并板书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刚才我们测量的都是距离比较小的长度,如果要测量扶余到长春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米)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不同意)为什么,能说出你的原因吗?(太麻烦了)是啊,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扶余到长春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关于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它的什么知识?(学生思考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目标一:知道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目标二:千米的应用。
二探究研讨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有关千米的知识。
1.认识1千米=1000米。
那么,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才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次)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通过老师的讲解,请你想一想,“1000米”和“1千米”是什么关系?(是相等的关系)(教师板书:
1千米=1000米)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我们在语文课上朗读要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呢?(学生试读后汇报,教师小结)
对了,如果我们这样读: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就可以了。请你自己试着读几遍。
2.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教学例4。
我们已经知道了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1千米相当于多远的距离呢?
(1)课件出示学校操场百米跑道。
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10个)你是怎样想的?(1千米就是1000米,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100米就是1000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课件出示学校操场200米跑道。
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几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5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一圈是200米,两圈就是400米,三圈是600米,四圈是800米,五圈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二百二百地数,5个200是1000,所以5个200米就是1千米;200里面有2个100,1000里面有10个100,10个100中每两个100是200,10÷2=5,所以5个200米是1千米。(板书:沿200米米跑道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200米跑道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那么沿着200米跑道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3)小朋友,德卡购物中心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德卡经过农行再经过士英小学最后到一中,约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这条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从德卡出发,经过农行,再经过士英小学,最后到一中,是1千米。
(4)千米也叫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3.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到第8页,自学8页例5,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完成8页下面的做一做,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自学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千米=3000米;5000米=5千米)
为什么?(因为1千米=1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因为1000米=1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么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扶余到长春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相应图片。)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千米是计量什么长度的单位吗?(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5.地球资料: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而太阳也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按照离太阳远近的顺序,地球是第三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其轨道长半径是149597870千米,公转轨道运动的平均速度是29.79千米/秒。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两者相差约21千米。
三训练反馈:
下面,又到了我们摘取智慧星的时间了。要想摘取最多的星星,就要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准备好了吗?好,现在就进入我们今天的摘星大比拼!
1.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或者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放学后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如果估计得比较准确,就在明天的数学课上为自己加上1颗智慧星。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用手势表示对,错的用手势表示错。
(1)汽车每小时行40米。
(2)电线杆高6千米。
(3)小李身高135厘米。
(4)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5)教室黑板长3分米。
(6)一枝铅笔长2千米。
你做对了几道题,就为自己加上几颗智慧星。
3.综合练习。(课件出示)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经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厘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共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看了这些数据,你想对解放军叔叔、阿姨们说些什么?
你填对了几个,就为自己加上几颗智慧星。
数一数,你一共得到了几颗智慧星。(学生数)得到10——11颗星的同学成绩为优秀,得到8——9颗星的同学成绩为良好,得到5——7颗星的同学成绩为合格,得到5颗星以下的同学可要努力呀,争取下次能够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请在教科书第7页例3的右边写出自己的成绩。
四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都学到了哪些关于千米的知识?(学生自由汇报,如果学生说的不够全面,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补充。)
1.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其中最大的是哪个?
2.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我们走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
同学们可真棒,在短短的40分钟里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现在学校要组织同学秋游,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
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
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
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
附: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公里)=1000米 10个100米是1千米。
沿200米跑道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智者先虑:
本节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学生对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在使用本案时,可将案中地名适当改换成学生熟悉的地方。课前要做到:要组织量出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平阳到温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平阳到温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感受1千米有多远.小结:1千米=1000米
[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例题,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书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书练习。
3.综合练习。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边看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7个官兵方阵和25个车辆方阵共长2______。(千米)
1万多名官兵过检阅区时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阅兵式上的官兵为什么走得这么整齐吗?在阅兵村,他们平均每天要走3亿___(千米)整个训练过程,他们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师: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训练换来了祖国的荣誉。|
[意图:再现庆祝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场面,进行新知识综合训练,以景激情自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要求: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10千米;2.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好。(图略)
[意图:创设设计秋游最佳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意图:”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教材内容单
一、简要,增加了教学难度。所以在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联系乡土实际,教”书"育人。]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例
4、例5,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中的第1—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教材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小精灵儿童网站]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千米
4千米=()米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设计意图
千米的认识一课,看起来似乎内容不多,但要真正上好这节课很不容易。,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选择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人教版: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设计2011-05-13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 ■ ■ ■ ■ ■ ■】 【收藏此页】 【打印】 【投稿】 【关闭】
关键字:
类型: 信息搜索FLASH搜索帖子标题帖子作者
关键词:千米 标上 换算 教学 小精灵 王国 设计 道门 教学设计 人教 摘 要:《人教版: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设计》...: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相 关: ◇ 《1-测量》米与千米之间的换 >>详细 ◇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详细
◇ 苏教:第六单元 千米和吨 >>详细 ◇ 《1-测量》千米的认识教学设 >>详细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唱歌、弹琴、读书、画画我都喜欢,但我最喜欢的是读书和画画。
每天下午一写完作业,我都要从书橱里挑一本最爱看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直至月亮都升到树梢,妈妈叫我吃饭,我还舍不得合上书。睡觉的时候,我还在回想书中的内容。有一次,书中的人物小姐姐克拉拉还跑到我的梦里了呢,她仿佛成了我的小姐姐,和我一起学习,和我一起玩耍。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画画像是在和好朋友交流。放暑假的时候,妈妈帮我报了美术班,我画的最好的是荷花,我还会画菊花、牵牛花、竹子„„我更喜欢儿童画,它给我带来了不少快乐,当我烦闷时,画一幅画,我的心情就变得好多了。我也画过素描,但是画的不太好,我只会画圆球、方块。画画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
这就是我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
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小朋友喜欢看课外书、也有的小朋友喜欢爬山、溜冰、旅游„„可我最喜欢的是踢毽子。
别小瞧那毽子,玩起来学问可大哩!看,它有圆圆的白色的球,就像我们的小脑袋,上面还长满了五颜六色的羽毛,我可喜欢它了。每逢星期天休息,我做完作业后,就和姐姐一起到楼下的小小公园踢毽子。姐姐毽子踢得好棒啊!那毽子在姐姐的身旁舞动着,就像小鸟一样飞来飞去。我在旁边看呆了,很快我也学着姐姐的样,把毽子抛起来,左脚一踢,右脚一踢。不一会儿,我的毽子也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飞来飞去,很快我就踢的很熟练了。一只小小的毽子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给我带来了无比的快乐!-
我的课余生活
告别了一天的学习压力,轻松的课余生活又来到了......让我难忘的是到广场去滑旱冰。刚开始,我滑得很慢很难慢,还常常弄得“四脚朝天”,爸爸在边上看着我说:“你一定要掌握好平衡才能滑好,不然就滑不好旱冰的”。我说:“知道了”,我便照爸爸说的去滑了一圈又一圈,果然,我滑得慢慢好起来了。只见爸爸又拿出了几个瓶子放在地上一字排开,叫我练习滑交叉。交叉——就是把两只脚交叉绕过瓶子,刚开始,我怎么也学不会,爸爸又说:“你还是要平衡身体才能滑好”。我说:“好”。我就学着学着,一会就有一点会了,我好高兴啊!爸爸在边上说:“加油!加油!不能骄傲”。我说:“行”。不知不觉时间不早了得回家了......就这样我的课余生活因有了滑旱冰而快乐......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chuān dàihú diéyóuxìwánshuǎjiǎzhuānɡ()()()()()ɡuān cháyǒnɡ qìrónɡ máohélǒnɡjìnɡlǐ()()()()()
二、组词。
瓣()峰()坪()孔()掌()辫()锋()评()礼()常()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假日(jià jiǎ)好奇(hǎohào)白发(fāfà)似的(shì sì)摇晃(huǎnɡhuànɡ)朝霞(cháo zhāo)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2、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五、照样子,写词语。白发苍苍()()()()笑呵呵()()()()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教师一()小路 一()草地一()课文一()相机一()炊烟 一()槐米一()小学
七、按课文内容填空。
1、早晨,从()上,从()里,从一条条开着()和()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景颇族的,有()和德昂族的,还有()的。
2、你们这()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力量。
3、(),怕得鱼惊不应人。
八、照样子写句子。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得翅膀;有的往篮子里塞着槐
米。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 上爬,像
九、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向 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字划去。
2、给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
3、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4、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第二层: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情感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 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少先队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歌曲磁带 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播放音乐歌曲磁带。说说是什么歌曲?(揭示课题,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2.教学生字: 荡(读准后鼻音)桨(三拼音节)3.听歌,说歌名。4.齐读课题
5.学习生字:荡、桨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2.交流自学情况:(1)卡片正音。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2)指名读全文,再正音。(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4)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小节。大家思考:说说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呢?(1)读第一句话,看看和题目有什么联系。
(2)“推开”是怎样的动作?“小船儿推开波浪”是什么意思?(3)小朋友们在水上看到些什么呢?教学“环”、“塔”、“墙”。
2.指导朗读。对照图画,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个自然段? 教学“爽”。
3.读课文。分清第一自然段有两句句子。
(1)认识到首句点题。认识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说我们正在划船。(2)用动作表示推开,理解“推开波浪”是说小船在前行。5.想象美景。理解“环绕”、“四周”。6.体会出愉快的心情,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读,说说小朋友们的心情如何?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 2.教学“洒”“悄”。
3.指导朗读。“飘荡水中”指小船在水面不前进。4.自由读课文。
5.“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他们心情愉快。从“悄悄地”“歌唱”“凉爽”感受到。6.学习生字。7.感情朗读。
五、总结
1.播放音乐,感受小朋友的心情。2.指导朗读。3.听歌曲,体会。4.配乐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 墙 浪 爽 桨 洒 悄 2.读课文
说说生字的笔顺写下来。指名读课文。集体读课文。
二、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你能回答吗?作者为什么明知故问呢?
文中三个小节的末尾两、行相同,它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小朋友的心情怎样? 读课文。(范读)
2、思考,小组讨论。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表明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他们忘了划船,小船飘荡,凉风拂面。欢乐、自豪语气来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背诵课文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人民的真挚感情。自由背,个别背齐背
四、书写练习
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型。指导书写。
思考,用各种方法记住字型。笔画多的字要注意写得紧凑。练习描红。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 主 良 肖 果
3.在括号里填合适的词。美丽的()愉快的()凉爽的()尽情的()4.背诵课文。
5.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A.“海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句描写的景物有,这些景物的色彩分别 是。
B.“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 红领巾指的是。
七、板书设计:
1、让我们荡起双桨 荡起 推开 倒映 环绕 自然 迎着 阳光 望着 歌唱 热爱 党 尽情 欢乐 幸福 生活 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习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教学重点:理解爸爸如何查“无字词典”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学以致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
有一个小朋友在假期中也很有收获,他学会了——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3)能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找找文中的句子,划出来。
1、自由读第9自然段,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4、自读第1~5自然段,读准生字词。
5、指名读,正确、流利。
6、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四、教学生字
1、教学 “查” “词” “典”三个生字
2、查组词,主要与“察”区别字意
3、“典”写准笔顺
第二课时
一、回疑引入
昨天同学们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提出了什么是无字词典和怎样查无字词典的疑问,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两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第二课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二、初步感知,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爸爸帮助聪聪理解了什么词语的意思?请用“——”勾出来。
2、板书“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并读一读,读准字音。
三、学习课文,理解意思:
(一)理解“骄阳似火”(即课文第2——5自然段)。
1、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语,聪聪是怎样理解的?爸爸是怎样理解的?请用“~~~~~”勾出来。
2、抽学生读一读勾出的句子,体会他们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1)聪聪是背的词典上的解释。
(2)爸爸是结合身边的事物来解释。
3、小结:结合身边的事物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就是查无字词典。
4、迁移练习:
(1)请孩子们观察书上插图中的人物,能用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吗?
(2)想一想夏天烈日当空的情形,选择一种事物来说一说。(可以说人、动物、植物等)
(二)理解“惊涛拍岸”(即第6——8自然段)。
1、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的时候,另一种情景又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请大家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着那画面,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2、看看文中是怎么描写这种情景的?读一读课文,用——勾出来。
学习生字: 岩 涛 音
3、指导朗读,注意“滚滚、涌来、撞击、山崩地裂”。
4、小结: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将自己以前知道的词语相对照,又是查无字词典的另一种方法。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师: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分别指的是什么吗?对于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它们的作用大吗?
1、读读第九自然段。
2、说说自己对“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理解,并说说自己怎样运用“无字词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余下生字
五、拓展练习:
1、运用刚刚学会的查无字词典的方法,你能说说“热闹非凡”、“悠闲自在”的意思吗?
2、教师总结全文。
六、板书设计: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结合身边事物
惊涛拍岸
结合眼前景象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后带点词意思。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人们妙笔生花,能把一年四季的景色写得有景有情。谁来背背与“春”、“夏”有关的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秋景。
二、初读古诗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吗?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2、《枫桥夜泊》的张继,又看到了什么呢?
三、疏通诗意
(一)1、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3、小组里说说诗意,圈出难点。
4、汇报交流,重点指导理解“坐”
5、用自己的话把诗意说一说
6、会读古诗
(二)小结学法,同法合作疏通古诗《枫桥夜泊》诗意
第二课时
一、看图背古诗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
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一爱一愁)
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
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三、再度利用倾诉衷肠
1、再次看图,创编故事。
一天,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在书房里读书,时间一久,感觉太闷了,于是他叫书童备车,要到郊外玩一玩„„
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张继这一天正好在返家的船上,他已经在途中好久了,怎能不想念家中的妻儿老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
2、虚拟相遇,互诉衷肠
杜牧和张继这一天竟奇迹般地相遇了,他们互致问候完毕,就把自己所见所感向对方说了起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五、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课文。
六、板书:
3、古诗两首(古诗)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本课词语,感悟叶子的内在美 教学难点:感悟叶子的外形美与内在美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树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3、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比较:做——作
3、指导书写,强调“异”中的“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词。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朗读课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读句子,找出有关词语。
(2)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2、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3、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4、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四、完成课后练习。
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树叶,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讲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在美:形态各异
内在美:无私奉献
习作1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2、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事情的顺序习作。教学重点:学范文,明确习作要求。教学难点:按照顺序,有条理地习作。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够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一)阅读例文
1.阅读《好阿姨》。
(1)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2)交流、讨论。
(3)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的呢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4)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地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2.阅读《假如我有一支神笔》。
(1)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再仔细地读
(2)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的想像世界,只要大胆想像,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二)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这两篇作文之后,你对作文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一)确定内容
1.内容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试着写一篇作文。写什么呢:起床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你准备写什么请仔细想一想。
2.交流构想。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构想的习作内容,拓展思路。
(二)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除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四、行笔成文,相机辅导
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自主写作。在学生动笔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五、修改习作,交流评议
(一)反复朗读,细心修改
1.自主修改。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二)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1.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 2.学生自评。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快乐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Unit 1 Hello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 Hello./Hi.Goodbye./Bye-Bye.I'm...。
2、通过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学会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的日常用语
3、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教材分析:
在本课时主要学习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Hello./Hi.Goodbye./Bye-Bye.I'm...。为此,教师为学生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使学生了解英语常用用语以及使用环境。教学中,除让学生听懂以上日常用语以外,还应让学生敢说、会说。学生对于打招呼和道别用语Hello./Hi.Goodbye./Bye-Bye.的发音比较熟悉,而对于自我介绍用语I'm...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教法建议:
通过聊天、讨论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学习英语的作用和意义。可利用教科书开始的蝴蝶页Welcome to English 的彩图,为学生呈现我们生活中已经会说或较熟悉的词汇如 CD, VCD, DVD, OK!Hi!Yeah!Wow!Bye!Cartoon, Mickey等等来激发学生想学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讲授本课的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在巩固操练时,教师可采取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聊天,用英语和他们打招呼、自我介绍,并告知Hello./Hi是英语中常用的打招呼用语,甚至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些语言都运用在哪些情景中。教师还可用击鼓传花、角色扮演等游戏来练习。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实现真正的语言交流。教学重点:
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 Hello./Hi.Goodbye./Bye-Bye.I'm...。教学难点:
自我介绍用语I'm …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教具准备:
1.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 2.为Let's 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1. 热身(Warm-up)
(1)先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内容为“迪士尼英语”中第一课的片段(Magic English----Hello)学生在他们喜爱的卡通节目中了解、学习打招呼用语Hello./Hi,边看卡通边说英语。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所用的环境,兴趣与语境同时创设,学习与兴趣同时存在。[本部分内容根据各校情况可自行改变,用图片来代替,或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2)通过看卡通片告诉学生“卡通”一词的发音是由英语单词Cartoon一词的发音直接翻译过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许多的类似之处,有时我们甚至直接用英语的单词来代表某物如CD, VCD, DVD等等。
(3)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讨论一下英语的作用以及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妨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单词或日常用语。利用教科书开始的蝴蝶页Welcome to English 彩图中呈现的我们生活中学生已经会说或较熟悉的词汇如 CD, VCD, DVD, OK!Hi!Yeah!Wow!Bye!E-mail, Cartoon等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
2.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在学生初步了解打招呼用语后,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 “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
T: Hello, boys and girls.Ss: Hello.(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 I'm …/Hi, I'm …
(3)教师还可带上Sarah的头饰介绍Hello!I'm Sarah./Hi!I'm Sarah.(教师在示范时,应定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讲,体态语言和手势语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手势和动作甚至表情来配合教学。)
(4)给学生带上Sarah, Chen Jie, Mike, Wu Yifan的面具或头饰,扮演这些人物到讲台前说Hello!I'm
(5)听录音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3.趣味操练(Practice)(1)游戏 玩Let's play中的游戏“击鼓传花”。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就说Hello, I'm …/Hi, I'm …(这个游戏也可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
在做此游戏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发音,引导学生区分正确、错误的发音。特别是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或[ai],但要注意,教师不能一味的纠正发音,而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或打消孩子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逐步在以后的课时中感受语音,感受发音。
另外,此次练习中,若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若没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若班级学生人数不多,可在此为学生起英文名字。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学用语的使用环境,并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使用所学用语的场所。结合图片,进一步巩固情景。
为学生出示情景图,让他们自己说说,在此情景中该说些什么?
<情景一> 清晨,两个小朋友在校门口相遇,猜猜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情景二>上课了,老师带一名新同学进教室。新生Lily该怎样做自我介绍?
<情景三>下课了,有好几名同学与Lily结识,他们是怎样说的呢?
<情景四>放学了,同学们相互道别,他们彼此都说了些什么?(3)两到四个人一组练习自我介绍。若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练习更有
真实感。若没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在此强调分手时说Goodbye./Bye-Bye。
(4)自由结合或自己下位子了解、结识新伙伴,尤其是了解伙伴的英文名字。再次练习Hello, I'm …/Hi, I'm …Goodbye./Bye-Bye。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而且是第一次做活动手册,教师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
1)教师与学生讨论本单元获奖的小花数量,由于是第一单元,起点可以稍微低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棕熊或小松鼠的小贴纸为奖励。
2)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才图中人物,想他们在说什么。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标记的识别,以便今后遇到相同问题时学生能独立完成。
4)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5)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1)将制作面具的材料发给学生。教学生如何给面具涂色,将面具剪下并粘在小木棍上。
(2)学生带上面具,互相打招呼并介绍自己,复习本课所学知识。(3)提示学生,注意保留面具,以后教学活动中会用到这些面具。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将“清晨,两个小朋友在校门口相遇”的图贴在黑板上,图旁写上Hello/Hi ] [将自我介绍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写 Hello, I'm…]
[将放学时,师生互道再见的情景图贴于黑板,并写 Goodbye.]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能在不同情景中准确运用。
2、能够听说、认读 crayon, pencil, pen, eraser, ruler,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
3、进一步培养开口能力,初步了解一些课堂用语。
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学习5个有关文具的单词crayon, pencil, pen, eraser, ruler。单词是学生身边常用的物品,学习起来贴近生活,易产生学习兴趣。通过 Show me your...的指令,练习并运用这些单词。
教法建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全身动作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学方法。“全身动作反应法”(TPR)则通过听听做做,刺激大脑皮层,进一步激活记忆,巩固知识。如pencil 一词,教师说英文,下指令 Show me your pencils, please 学生根据所听单词,做出相应的反应。当学生较好掌握单词的基础上,可增加活动的动感性和速度,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词,选手跑步,快速到讲台找到所听词的图片,并举区图片大声读出,这样即为胜利,为本组加一分。之后,在换另一名选手进行。教学重点:有关文具的五个词汇 crayon、pencil、pen、eraser、ruler的学习,并用英语介绍文具。
教学难点:较准确读出各单词,尤其是crayon,eraser 两个单词的发音。教具准备:本课相应的文具(实物)和教师卡片和学生用卡片 教学设计: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师生共唱英语歌曲 “Hello” 2.请几名学生带上Sarah, Wu Yifan等人物的面具或头饰,表演见面打招呼或自我介绍用语:Hello, Sarah!Hi, Wu Yifan!3.游戏
游戏为“听声音,识朋友,教师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其他学生蒙住眼睛,讲台前的几名学生之一变换语音语调和名字说Hello.I'm…蒙住眼睛的学生们猜是谁说的话,猜对的学生为本组得一分。还可以改为让蒙住眼睛的一名学生猜,是谁说的Hello,如果猜中,要说Yes, I'm… 如果猜错,要说No, I'm…,猜对得一分。
呈现新知(Presentation)1.教学单词,并渗透 Show me your… 句型
教师拿出一个不透明的软袋子,故作神秘地让学生猜袋子里面放了什么:What’s in the bag? 猜测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呈现袋子内物品的形状或让学生隔着袋子摸一摸。
学生猜对一件,就出示一件,学习一件。先跟读,正音;再请学生认读单词卡片。教师按次序把单词卡片贴到黑板上,用Show me your … 活动巩固单词。
教学时,如果遇到有的学生能力较强,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同时要特别注意crayon,eraser 两个单词的发音,对于多音节单词,教师应语速略放慢,待学生较好掌握后改为正常语速)
(4)让学生听录音,跟读 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单词来认读,力求做到”眼、口、手、心、耳“的综合运用。
趣味操练(Practice)
(1)小组竞赛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选一名选手上讲台前,一个学生先看一下某张卡片,记住上面画的是什么。将卡片画面扣在桌子上,让另一名学生猜卡片画的是什么。”An eraser?“ ”A ruler?“ ”A pencil?“ ”A pen?“ ”A crayon?“ 如果猜对了,第一位学生答 ”Yes“,如果没有猜对,第一位学生答 ”No“
(2)猜词游戏
继续小组竞赛,将crayon, pencil, 等文具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名学生选一种文具,攥在手中放于背后,让其他学生猜是什么,猜对者为小组赢得一分。
(3)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 Let's do 部分的活动。
教师用英文表述打开书,边说英语边做动作,为学生今后熟悉英语课堂用语奠定基础。学生打开书,听录音并指出正确的图片。(Listen and point the pictures)请学生听录音,并做出相应的动作。(Listen and do the actions)四人一组活动,练习Show me your … 每组可先请一位学生发指令,其他学生做动作。
课堂评价(Assessment)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部分练习,步骤如下:
(1)看图依次说出每件文具用品或者由教师说学生快速指出相应的文具用品。
(2)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
(3)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4)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根据时,选做。竞赛活动
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各派一个选手,教师说词,选手快速跑到讲台找到所听词的图片,并举区图片大声读出,这样即为胜利,为本组加一分。之后,在换另一名选手进行。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每个单词相应的图片]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给每一个学生起英文名字,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英文名卡,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独立做事情的能力。
2、学唱英文歌曲 ”Hello“ 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语言。
教材分析:本课时在制作英文名卡的基础上学唱英语歌曲”Hello“,歌词是学生学过的打招呼用语,简单而又活泼,学生在轻松、生动、愉悦的情景中学唱歌曲,即复习巩固了所学语言,又提高了兴趣,使知识、语言、运用三结合。
教法建议:本课时是给每一个学生起英文名字,促他们感受英语。教学中一定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英文名卡,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用英语讲述制作步骤的同时演示制作过程,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教学过程中也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独立做事情的能力。教学重点:制作英文名卡和学唱英语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教具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名卡,以及本课时所用的制作名卡所需的彩笔、线绳和硬卡等,并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彩笔、线绳和硬纸卡。文具(实物)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2.复习Show me your …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3.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Mike.同时说一种文具如 pencil,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 ”Yes.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趣味操练(Practice)1.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 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3.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1.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pen…)的活动作铺垫。
2.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4.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5.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根据时间机动。记忆名字游戏
1.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2.方法
教师先向做在一排的一个学生说 Hi, I'm Ms Wang,接着这位学生说 Hi, Ms Wang.I'm Ann.她/他旁边的学生说 Hi, Ms Wang.Hi, Ann.I'm Ken.以此类推。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展示学生的名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回答的用语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使学生能听、会说此交际用语。
2、学习另一种表达道别的说法:See you.3、初步了解欢迎语Welcome!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学习如何用What's your name?询问对方的姓名并就询问做相应回答。了解别人姓名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第一步,句型的学习有它特别的实际意义。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彼此了解一下英文名字十分必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学习的另一种表达道别法:See you 也是生活中常用语,同Goodbye 用法相同,且运用广泛。
Welcome!是表示欢迎的用语,发音有难度,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教师同时可介绍一下英语中有许多单词是一词多意,在不同情景中表示的意义不同。Welcome 还有不必表示感谢的意思,当对方说Thank you.谢谢的时候,通常可以回答 You are welcome.表示”不用谢“或”不客气“。学生在此简单了解一下即可,教师可在今后多说多用,起到引导、表率的作用。教法建议:
教师可从生活入手,融话语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玩游戏来进一步巩固Let's talk 中的会话,同时学习欢迎语Welcome!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鼓励所有学生用英语询问对方的姓名并就别人的询问做相应回答。利用上一课时所做得名卡导入新课,通过模仿、跟读的方法学习句型。在初步学习句型之后,利用听录音和做操练等活动巩固句型。最后,在边玩边练的时候,学习欢迎用语Welcome!教学重点:
询问对方的姓名及回答的用语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的学习,以及另一种表达道别的表达法:See you.教学难点: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中name 的发音和欢迎用语Welcome!的发音。教具准备:
教师应准备自己的名字卡及本课主要人物的头饰;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面具,并制作一个写有本人姓名的头饰。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唱”Hello“歌
2.师生互相问候Hello!/Hi!3.学生将胸卡戴在胸前,分别起立做自我介绍。如:
a.Hello, I'm Mary.b.Hi!I'm Peter.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老师指着自己的英文名卡说Hello!I'm Miss Zhang.然后用My name's….反复说三到四遍自己的名字,速度由慢到正常。接着教师对一名学生发问What's your name?(用清晰、缓慢的语调问两遍)边问边指他/她的名卡,并可以用夸张的口型提示他/她回答My name's….教师对第一个应答学生应重点表扬,并发给奖章,以次鼓励学生认真听别人的问答,努力模仿教师说的新句型。用类似的方法在教室里与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注意引导学生用My name's….回答问题。
2.跟读、模仿What's your name? 注意学生对name一词中 a 的发音。
3.教道别语See you.,告诉学生其中意思是”再见“或”一会见“。教师同时可介绍一下英语中有许多单词是一词多意,在不同情景中表示的意义不同。Welcome 还有不必表示感谢的意思,当对方说Thank you.谢谢的时候,通常可以回答 You are welcome.表示”不用谢“或”不客气“。学生在此简单了解一下即可,教师可在今后多说多用,起到引导、表率的作用
4.听录音,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B部分Let's talk的内容。
趣味操练(Practice)1.Pair work: 可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书上Let's talk 的对话。
2.Let's play中的游戏,可请几个学生站在门外做迎宾先生或小姐,再请几个同学做嘉宾。每位迎宾者用Hello!What's your name? 进行发问后,嘉宾须用My name's….答出自己的名字,方可入内。教室里的其他同学鼓掌并用Welcome!向他(她)表示欢迎。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区分发音的正、误,培养学生练习听力的能力,养成会听的习惯。在纠正发音时要适度,切不可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3.四人或六人为一个小组,先将学生自制的名卡头饰收集在一起,再由每组的”小老师“通过问What's your name? 其他同学回答My name's… 的方式练习,答对的同学拿回自己的头饰戴在头上。
课堂评价(Assessment)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4部分练习。具体教学步骤参考如下:
1.教师引导学生猜猜图中人物所说的话。
2.教师讲解题目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做练习的方法。
3.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4.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互相核对答案,在通过给花朵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备用*
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请一位学生到讲台前边,用手蒙住眼睛。教师用手势指定一男一女两位学生,并告诉他们用(打招呼、自我介绍、询问对方姓名及回答)的句型对话,然后由被蒙住眼睛的学生直接说出说话双方人姓名,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扩展到 His/Her name's …的句型。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用学生或本册教材主人公的人名卡表示姓名)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有关学校及学习用品的词汇:school,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通过听听做做的活动,让学生练习并运用所学的词汇。
2、了解一些简单的指示语,要求学生能听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教材分析:
pencil-case, book, sharpener, bag, school, 是本课时主要学习的5个有关学校及学习用品的词汇。教学同时让学生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语Open the pencil-case.Close the book.Show me your sharpener.Carry the bag.等句子。通过理解Open Close 两个词的含义,扩展练习Open your books.Close your pencil-cases.等。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以便今后在教学中学生能理解、执行。教法建议:
单词pencil-case, book, sharpener, bag, school,是学生身边常接触的内容,学习起来贴近生活,易产生学习兴趣。教学时与第二课时的单词综合在一起练习,通过Show me your…的指令和Let's do 的活动,练习并运用这些单词。教学难点: pencil-case, book, sharpener, bag, school, 5个有关学校及学习用品的词汇学习。
教学难点:本课词汇的认读。教具准备:
1.教师自备与本课教学有关的文具(实物)和教师卡片。2.学生卡片P6~10.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接力活动“:学生一个接一个进行口语对答,要求又快又好。如:A: Hello!B!
B: Hi!A!Hi!C!
C: I'm Sarah.What's your name?---D: My name's Mike.E: Goodbye!---F: Bye-bye.---G: See you.2.通过图片和单词卡片复习学过的单词crayon, ruler, eraser, pen, pencil.3.游戏:通过做Touching game或Matching game来复习单词
A:Touching game :将文具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请两组同学站队,每次每组一位,听指令并拍文具的图片,先拍到的同学为胜利者,为组赢得一分。
B:Matching game:分别将已经学过的文具卡片发给学生,每人一张。教师读词,如pencil, 拿铅笔的卡片的同学快步跑道前面。此活动可分为男、女生两大组进行。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Let's learn
a.教师边说边做:ruler, eraser, pen, pencil.I put the ruler, eraser, pen, pencil in the pencil-case.指着实物教pencil-case。在教”铅笔袋“ pencil-case时,出示”铅笔盒“pencil-box, 并说明它们的区别,即:用软皮或塑料制成的通常称为pencil-case,用铁等较坚硬材料制成的叫做pencil-box。同时教pencil-box。
b.通过实物教pencil-case, bag, book, sharpener,用图片教 school。
c.新单词教学后,询问学生都知道哪些文具词,和旧单词相结合,可以通过做Touch and say的游戏来进一步练习本课新单词和所学单词。让学生把图片或实物放在书桌上,教师:Touch your book.,学生须快速指书并大声说:”Book“,用此方法练习其它各词。
2.Let's do
教师边做打开书的动作边说Open the book.然后边做合上书的动作边说Close the book.(重复两次)。再拿起铅笔袋,做打开、合上的动作,并说:Open the pencil-case.Close the pencil-case.请学生说出open, close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教Show me your sharpener.Carry the bag.等句子。
趣味操练(Practice)1.就学校和学习相关的文具词做巩固练习。做Show me your….的活动。教师让学生将所有学过的文具全部摆在桌上。教师说:”Show me your book.“,学生须快速举起书并大声说:”Book“。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单词,进行练习。
2.游戏:画文具。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一种他想画的文具,他每画一笔,就请班上的同学用英文猜他画的是什么文具。如猜得正确,就请下一位同学再重新开始画另一种他想画的文具。其他同学猜。
3.通过游戏Simon says 来练习以show, open, close, put, carry所引导的祈使句,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
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5部分练习。学生根据录音,圈出所听到的文具。体方法和步骤参考如下:
(1)学生看图,用英语说出图中每样文具物品。
(2)教师讲解题目的意思并指导做的方法。
(3)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4)再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互相核对答案,并说出所圈的文具,再通过给花朵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每个单词相应的图片] 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本课时通过听力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掌握的情况。
2、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词汇。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对一个单元所学内容较综合的练习,其中包括听力练习和歌谣的学习。歌谣是以I have…句型为主,包括所学文具的单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词汇;通过听力练习,边听边圈,检查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法建议:
学习歌谣的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感受语音语调,服务语言的学习。因此,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教学中可略讲词意,逐步跟唱。教学重点:听力练习和学习有节奏、有韵律的歌谣。教学难点:歌谣的学习
教具准备:准备一个装有本单元所学的文具的书包,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词卡和图片。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师生共唱英语歌曲”Hello“。
2.复习有关文具的单词,可通过实物和单词卡来显示。3.游戏:
用Show me your….请学生将他们的文具摆出来,按教师指令做动作。1.游戏
用Simon says 复习第8页所学的指令性动作。教师在指令前加Simon says的句子,学生做动作,若没说Simon says就不做动作。呈现新课(Presentation)教师从自己准备的书包中拿出一本书,并指着自己说:I have a book.随后再掏出笔袋,对学生说:I have a pencil-case.再从笔袋里拿出一支铅笔说:I have a pencil.拿出一把尺子说:I have a ruler.等等。待学生熟悉了I have a ….是”我有一个…."后,请学生用自己的文具来说:I have a….请一名学生说自己所有的物品,如果他/她说I have a book.时,教师则举起自己的书说Me too!告诉学生如果你有与别人东西相同时,可说Me too!趣味操练(Practice)1.操练Let's chant a.全体学生听录音,边听录音边拍手有节奏的吟唱Let's chant部分的内容。b.不听录音,边打节拍边试说本部分的内容。
c.将全班分成两大组。第一组举起铅笔一齐读 I have a pencil.第二组一齐读Me too!并拍手。读第二句时两组交换,以此类推。
d.小组练习。待学生读熟后,可让他们自由发挥,用其他文具替换书上的几种,并在小组内朗读。
e.用以上方法替换单词,全体学生共同练习。
2.听力练习:Let's check
根据听到的句子,让学生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录音内容: 1.Open the book.2.Show me your pencil.3.----Goodbye!----Bye!
4.Hello!My name is Mike.答案:1.A 2.A 3.B 4.B
课堂评价(Assessment)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6部分练习。此项练习旨在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反应能力。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图中找相关物品(book, crayon, pencil, bag, pencil-case, pen, sharpener, eraser, ruler)。本练习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可以进行比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全班可以比哪一组最先完成活动。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他们所找到的物品。活动旨在激发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单元习题精选 听力练习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听录音,选择相应图片并用数字标明。(练习中显示与本课用语相关的问候、自我介绍、打招呼和道别的图案)
a图为两名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相遇,彼此打招呼的情景
b图为一名小学生,上学前和妈妈说再见的情景
c图为新生Helen在做自我介绍
d图为清晨,一名教师在校门口与上学来的小学生相遇的情景 录音内容为:----Hello!I'm Tom.I'm new.2----Hi!Linlin.----Hi!Zhang Yu.----Hello!
----Hello, teacher.----Goodbye, Mum.----Bye-bye, Linlin.判断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画面上的内容是否和录音内容相符。
a图为王兰在公园游玩遇到外国好朋友
录音内容为----Hi, I'm Wang Lan.----Hi, I'm Jack..b图为放学了,师生互道再见
录音内容为----Goodbye, teacher.----Goodbye, boys and girls.c图为本册教材中的两个人物间彼此问候
录音内容为----Hello!
----Hello!阅读材料(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并能够认读)
1.A: Hello!I'm Zhang Dong.B: Hello!I'm Linda.A: Nice to see you.B: Nice to see you, too.2.----Hi, Liu Lin!
----Hi, Wu Hong!
3.----Goodbye, Miss Wang.----Goodbye, Tom.Read and match(将相应的句子连线组成对话)
Hello!
Thank you.What's your name?
Hello!
See you.My name's Mike.Welcome!
Bye!.单元能力训练
1. 比一比,说一说,演一演
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发一张图片,要求学生按图片内容说英文,比一比哪组说得最准确,并将此对话分角色表演出来。(教师可用第一课时练习中的动画图片)
图片内容分别为进校时师生互相问候、生生相互打招呼、放学时师生或生生在相互道别等等。
2. 传话游戏
教师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由第一个学生往后传,以次类推,当传到最后一名学生时,由他/她将图案画出,标明组号后交给老师。正确率高、速度快的为胜。
3. 游戏
What's missing? 为强化本单元单词的记忆,每次举起四个单词,将其中之一藏起后问:What's missing? 还可将单词增加到五个或六个,让学生观察后在藏起一个单词问:What's missing?